酸的和甜的

时间:2024.5.9

酸的和甜的

从前,有一只小狐狸,在葡萄架下转来转去,一次又一次跳起来摘葡萄,可一颗也没摘到。他吃不着架上的葡萄,就指着架上一串串青绿色的葡萄说:“这是酸的,不能吃!”

小松鼠听了,心想:世界上最聪明的是狐狸,他说葡萄不能吃,那一定是酸的。小松鼠又把这话告诉了小猴子,小猴子一听,心想:世界上最伶俐的要算小松鼠,连他都说这葡萄是酸的,那一定不能吃罗!

这时,葡萄架下来了一个小学生,他是葡萄是主人。他望望架上挂着的一串串水晶晶的葡萄,乐滋滋地摘下一串,洗干净后,摘了一颗就要往嘴里送。好心的小猴子跑过来说:“不能吃!不能吃!这葡萄是酸的,当心酸掉牙!“

小学生笑着问:“你吃过吗?”

小猴子摇摇头说:“我没吃过,可是松鼠说是酸的。”

小学生就去问小松鼠:“你尝过吗?”

小松鼠在葡萄架上说:“我没敢尝,是狐狸讲的,这葡萄酸得很呢!”

小学生听了哈哈大笑,连忙把手中的葡萄分给了猴子和松鼠。可是他们不敢吃,生怕酸掉了牙,只敢用舌头舔舔。

学生说:“你们看我吃!”说着就给他们看。他们这才放心大胆地吃了。啊!真甜,都甜到心里去了。

小松鼠和小猴子真不明白,咂着嘴问:“可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上是酸的呢?” 小学生学着老师的口吻对他们说:“这个,你们自个儿动脑筋想想吧!”

反复品读,我们不难发现,原文与课文的不同之处主要有两点:

一、课文淡化原文浓重的人文色彩,巧妙地注重了工具性训练。这从 “迫不及待、大口大口”等词句,从课文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从改编后的教材去掉了“洗干净后”、“学着老师的口吻”等,都可以清晰地看得出来。

二、课文更加精致,有趣,意境也更美好了。由原文的五百多字压缩为现在的三百多字。语言更加凝练与考究,尤其是编者把原文中的“狐狸、松鼠和兔子及小学生”四个形象更改为“狐狸、兔子、松鼠和小猴子”。更突出了趣味性。

一同入选这个栏目的文章,还有《旺堆叔叔落空了》及《小马过河》、《“咕咚”来了》。后两篇也曾入选小学语文课本。

综合原文与改编后的课文,李学中与编者的真正目的,并非是在纠缠狐狸的相关问题,主要是想来松鼠及兔子的顿悟及猴子的大胆尝试。他用大量的笔墨描写猴子的表现,就能够看得出,猴子应该是这个故事的主角。

如果是这样,在教学设计的时候,我就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文章第一段写狐狸的部分显然不是教学设计落脚的重点,我们应该把目光聚焦在松鼠、兔子和猴子的不同表现上,而这其中,猴子的做法应该是重中之重。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我要适当弱化对狐狸的研究,清晰对比松鼠、兔子与猴子的不同,强化、加深对小猴子的印象。

2、另外,我还大胆地带领学生用一种辨证、客观的态度看待狐狸:不偏颇地说他坏、狡猾,也不高深的传达“精神胜利法”,更不舍本逐末地深究“为什么硬说酸”。面对初入二年级的孩子,我只把狐狸定位在“因为没有摘到葡萄,所以,硬说葡萄酸,以此来安慰自己”这样的程度。事实上,我们客观地考虑,狐狸到底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不要说我们,恐怕作者李学中也不知道,唯一能给出答案的就是文中的那只狐狸。而且我个人认为,恐怕教学参考书中所给出的精神胜利法都略显片面──或许狐狸是吃不到葡萄安慰自己,或许他是是坏,不想让别人吃;或许是热心肠,根据自己的判断好心地告诉别人;或许是不好也不

坏,有口无心地溜达出那么一句!这是个无法确定答案的问题,虽然适合多元解读,但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在重点无法解决的情况下,我们显然没有必要带着学生去深究。

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认真解读文本,准确把握文本,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正确的解读决定了教学设计的方向,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仔细看看前两册中学生认识和会写的字、学生能达到的语文能力、本学期的任务、本课在本组的位置等,在这个大背景下,全面考虑这一课的教学。

有两段文字,请你看看: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酸的和甜的》一课,第一自然段狐狸的话“这葡萄是酸的,不能吃!”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来朗读?学生的理解各异:有的说用着急的口气读;有的说用可惜的口气读;有的说用骗人的口气读;有的说用惭愧的口气读。显然,这几种理解有的仅有一点点合理成份,有的基本是错误的。怎么办?若不置可否,学生无所适从;若赞赏肯定,显然违背文旨;若断然否定,又伤学生自尊心。于是老师对“着急、可惜、骗人、惭愧”几种理解一一给予板书,暂且搁着,待学习课文最末一段“小松鼠和小兔子怎么也不明白,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呢?”时,出示“狐狸、松鼠、兔子、猴子”四动物图象,问:小松鼠和小兔子不明白,你明白了吗?你想对它们说些什么?学生议论纷纷:我明白了狐狸说葡萄酸是因为它吃不到;狐狸吃不到就故意说它不好;狐狸自己得不到也不想让别人得到;我想说,小猴子,你真聪明,以后做事也要像你那样敢于尝试;小松鼠、小兔子,盲从可不好哦;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它酸,你这话更酸??这时,老师相机点拨:现在你们知道“硬说”的意思了吗?看看板书(学第一节时所书),想想课文第一节狐狸的话该怎么读?学生逐步悟出:应读出不屑的口气;嫉妒的口气;野蛮的口气;故意说口气;酸溜溜的口气??

通过对“硬说”的理解,联系第一节狐狸说的话该怎么朗读,一方面使学生原先对狐狸的话的不同体验有了正确的导向,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又避免了对学生不确切理解的放任自流和姑息迁就;一方面,篇首篇末相互联系起来,互动起来,又培养了学生的语文整体把握能力,避免了语文教学孤立割裂、“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

一、有关低年级的阅读教学,我要始终把握一句话──在阅读中识字、学词。识字、学词与对课文的阅读有机结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水乳交融。课堂教学中,我打算设计多个识字的环节,例如,导入新课时,初读课文时,朗读句子时,总结课文时??有关识字,由校长一直强调三个词语──前瞻后顾,潜移默化,水到渠成,我要在教学时落实好。

二、插图作为课文的有效组成部分,要充分利用好。尤其本文是连环画形式的童话,更要让插图在阅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因为课文有8幅插图,比较多,还要有所侧重,不能面面俱到。

三、要充分考虑本文的童话体裁特点。童话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形式,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学得快乐,学得开心。但是,我不打算让学生表演──一课时的时间,学生还没有完全领会课文角色的特点和内心世界,匆忙中就表演,表演不到位,只是形式上的表演,不应该在课堂上出现。

四、以往的低年级教学,我习惯编写一首儿歌,儿歌集总结课文、认识生字、强化人文目标等作用为一体。这一节课,我仍然打算这样做。

五、描写小猴子的句子和段落中,一些词语如“大口大口、迫不及待”都是词语的训练点,这个要抓住。我们的语文课堂,到任何时候都要有语言文字训练点。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说话。以此达到训练到应用的目的。

六、要给足学生读的时间,写字的时间,不能走过场。

原来的教学设计中的一些环节还是要删除,例如,初读显得臃肿,熟读课文的环节有些拖沓,几个要求认识的生字,学生用流畅的语言来表达识字的方法还是有难度,这一处没有考虑到这个班级学生的学情。再有就是教师的指导朗读不够到位,过分依赖于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中生成部分把握得不够圆润。

一、课堂还要简单, 不要花哨,凌乱,要有清晰的思路。例如,《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一课,黑龙江的刘彩凤老师上得至情至性,张弛有度,不做作,不张扬,概括课文的内容讲究方法,语言文字的训练扎实有效,简单大方。有比赛课的精彩,不失家常课的扎实,是语文课中的典范和榜样。

刘老师“顺学而导,以学定教”的思路深深地感染了我。我们的课堂,应该真正属于学生。

二、很多老师说课的环节很精彩,除语言简练、流畅、经典之外,许多老师还巧妙地说出了自己磨课的过程和感受,尤其是吉林的王廷波老师,在执教《一只贝》后,有关“折磨和磨制”的说法,很是精彩。这是值得我学习的。

三、几个优秀的课例,让我看到了他们最突出的优点,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教师都深入地钻研了文本,尽可能多的占有了相关资料,真正地做到了深入浅出。

2、教师对于阶段目标,理解得十分到位,处理得恰倒好处。几节优秀的课,课堂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年级特点都非常突出,低年级的几节好课,最大的特点就是体现了在阅读中识字、学词;中年级的几节课中,大家公认为好课的,都是很讲求用多种方法理解词、句、段;高年级的课,则着重提高了阅读的速度与质量,在体会词句含义、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时,注重了学生的感受和领悟,教师的引导作用突出得很好。

3、同时,一等奖中的几位老师都特别注意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问题,工具与人文互相融合,协调统一,是好课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也是我们这次大赛的主题。几位老师落实得都很好。

4、另外,就是丛老师一直强调的,课堂教学既要符合一般规律,又要体现自身的特点。几节让人心动的好课,虽然是风格迥异,但都毫无例外地精彩。

这次听课,感受的不仅是课堂教学,学习的也不仅是教学方法,最重要的是,还感受了赛课的氛围,领悟了优秀教师诠释教学理念的方式,见识了各地教学特色的相互碰撞。 真是不虚此行!

10月14日 星期六 晴

昨晚23:50分,回到通辽。

下了火车, 一丝凉意。

接下来的周六、周日,还是备课,应该把在太原听课的一些收获整理,融合到自己的教学中,该学习的学习,该借鉴的借鉴。

但是,我想,所谓的学习与借鉴,绝对不是简单地照搬照抄。我甚至有个有些极端的想法──在我的课堂上,这次赛课中的一些值得称道的做法,绝不会出现在我的课堂上。

我的精彩,应该有属于我的味道!

10月23日 星期一 晴

今天,请学校的领导来听课。

改动后的教学设计,的确简单多了。虽然不能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是,清楚明了,简单大方,这是我所追求的。

课后,同事们给提了很多意见,很感激他们,为我讲好这一节课,所付出的辛劳。

另外,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很多问题,我自己感觉不错,但是,听者是另外一番感受。例如,有关“同桌”还是“同座”的问题,这是由校长提出来的:

“在课堂上,有时你说同桌,有时你说同座,到底是同桌还是同座,得弄清楚啊!”

“啊?我都没在意。”

“没在意不行啊!不要说全国的赛课,平时也不能容不得半点马虎的。”

在座的老师也都面面相觑,这两个称呼,我们随意地叫了多少年,却没有人考究过他们的真正来源与准确叫法。

“现在,一般都叫同桌了。两个人共用用一张书桌,这应该叫同桌;两个人共用一条板凳,这应该叫同座。同座现在在我们的城市里见得少了,都是一个人一个座位了,在农村,由于条件有限,大家还是坐那种长条的凳子,所以,才应该称同座。”

听起来并深奥的解释,却是一屋子的惊讶与敬佩!

10月30日 星期一 晴

再次试讲,就本节课的识字、写字教学,大家的意见出现了争执。越是到了最后的关头,争执也越是白热化。

这些争执,让我时常会感到一阵窒息,那种透不过气来的感觉让我食之无味,寝之不觉。

本周五个工作日,我试讲了四次,每天都要凌晨3、4点钟才上床。大脑木木的,感觉自己反映开始迟钝。中午还要准备下午的试讲,很多个深夜,当我望着窗外寂静的黑夜时,鼻子总是酸酸的。很多个清晨,我极不情愿地睁开眼睛,甚至有些恐惧新的一天的到来。8岁的儿子时常会掰着手指头盼望我还有几天会讲完课,那个时候,一切,都是酸酸的了??

10月31日 星期二 晴

今天,学校又组织人听了我的课。

从阶梯教室出来,到小会议室评课。面前是一圈听课的老师,大家毫无顾及地给我提出了许多意见和看法,虽然最初的言辞还有些顾及,但后来,都十分尖锐,直指我的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和缺点。

有同事开始担心我的承受能力,一边开玩笑说这是多堂会审,一边笑话我已经被批得体无完肤了。

我很感激同事们的热心与直爽,搞教学研究,来不得半点的虚假与做作。我更希望听到来自于同事的那种直接的尖刻的批评,惟有这样的批评,才是真正的帮助与指导。

在这个过程中,我的心智也逐渐成熟,怎么会为几句批评和建议而动摇呢?

在我的心中,只有感激。

在同事们都提出自己的意见之后,由校长还提出了更为有价值的总结。他还是安慰我,任何课堂都是有问题存在的,在平时大家肯定都是要多提一些不足和缺点的,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效果和成绩。

看来,他也对我的承受能力有些担心。

由校长接着说:

我觉得目前你最重要应该做的,还是做好这节课的“加减乘除” ??

尤其是减字,我发现你的课堂上显得很臃肿,当然,为了展示选手的良好的基本功,给你的课堂添加一些你认为更精彩的内容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超过了课堂所能够承受的度,就不好了。比如,你的过度的语言,你所画的葡萄架,你的自己编写的儿歌等,如果都以一种臃肿的姿态呈现,势必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本质。即便是全国的比赛,我们的课堂也应该是为学生服务的,而不是单单展示教师的舞台??

当然,我相信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是你投入了无数精力形成的,很多都是你极其心爱的,无法割舍的,但是,越是这样,你越得狠下心来,这样,课堂上所保留的才是精华??

由校长的一句话让我顿悟──

目前要做好的工作就是加减乘除,最紧要的是要舍得去掉浮华的东西,回归课堂教学的本位。这就像警钟,敲响了我沉睡的固执的心灵。教案要做大的改动!去掉我辛辛苦苦从张延老师那里学来的葡萄架的图画,舍掉了我精心设计的同桌之间的互相朗读,舍掉了结尾处的煽情音乐??

真正做到由校长所说的“舍”,力求“得”。

11月2日 星期四 晴

我的课,一直在磨。

通过网络和其他一些渠道,我了解到,准备参加比赛的选手,和我一样,大家都在磨课。

但是,也有很多专家和学者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感觉这是一种异化现象,经过如此打磨后的公开课,存在以下几种问题:

1、一人执教,反复操练,熟能生巧,天衣无缝。

2、多人研究,一人操刀,集体智慧,完美无缺。

3、评价指标,惊喜入微,面面俱到,事无巨细。

4、教师作秀,学生表演,角色到位,驾轻就熟。

这几点,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公开课如果脱离了平时的教学生活,岂不成立t台上的时装秀?

我想,这几中现象,并非是磨课造成的,还是由于教师的教学理念过于极端而形成的。

对于磨课,我一直认为它是一种很好的教学研究形式。我们所执教的课,经过这样反复的、多人的思考,尤其是经过作课教师自己的反复推敲,课堂教学效果的良好只是一个暂时的效果,关键,我觉得这个磨课的过程,对教师如何钻研教材,如何把握课堂,是由内而外的一次洗礼。

我,看中的,还是磨课的这个过程。看中的还是这个过程中,对老师的锻炼与提升。

赛课完毕,我也更多地留心了一些有关我们比的情况。网络里关于我们这次的比赛,有很多报道:

日前,为参加全国某教学大赛,本市某校几位老师放弃上课,在学校闭关训练一个月,精心准备展示的内容和形式。学校也先后请来名师、专家等“把脉”,反复修改教案,对课堂的每一细节都“精雕细琢”。

也有网友开玩笑:“某校某教师在全国的赛课活动中,抽中了《草原》一课。于是学校便公费为这位老师去草原实地体验了一番。于是,有网友开玩笑:幸亏只是抽中了《草原》这一课啊,要是抽中了《威尼斯的小艇》,可怎么是好呢?”

这虽然只是个玩笑,但是,学校、教师对于赛课的重视程度是可想而知的。更多的功利充斥在我们的教学中,也是不容忽视的。

我也看到了有关我的几个帖子:

王文儒

见习战士

酸的和甜的

灿烂星空

5中 小 发表于 2006-11-4 21:36 只看该作者

佐晓梅老师: 《酸的和甜的》是一篇生动有趣的童话,文章结尾提出疑问:狐狸为什么说葡萄是酸的?这是学生学习的重难点,而这篇童话识字较多,不知佐老师如何处理识字、朗读、思维训练与人文熏陶的关系?

第一个帖子,是包头的公园路小学的王文儒校长所发,在参加选拔赛的时候,我们在一个赛场;后来,到贵阳开会,我们也再度相遇。很有见地的一位校长。

第二个帖子,是一位陌生的网友所发。他提出的想法和疑问,也曾经是困扰我的问题。好在,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都解决了。

在网络这个相对自由的空间里,一切都可能成为被评价与议论的目标,我们这次比赛,成为了这个阶段国内小学语文界最大的热点。老师的褒奖、疑问、批评、指责??浏览起来,真是有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急迫。

11月6日 星期一 晴

今晚,我就要起程去武汉参加比赛了。

随着思考的逐步深入,我发现了原来的设计的一些漏洞与生涩。我想,这并非是设计时不够精心,而是随着对一些问题的看法逐渐成熟之后,更能够用一种理智与审视的目光来看待课堂的问题。

这也应该是我又进步了的一种标志吧!

另外,还出现了一个问题──课堂教学中的一些环节,我开始与听课的老师出现了分歧,这些都由于我们在认识上的不同产生的。这不禁让我有些为难。

以往,我会按照自己的思路来解决这些问题,但是,现在,也许是过于重视这次活动了,所以,总是有些小心翼翼。

#3中 小 发表于 2006-11-2 22:18 只看该作者 佐老师: 满怀信心的走向讲台吧!你能行!!一定的! 遥祝成功。 #

由校长和我谈了很多。最近一段时间,和由校长就赛课的事情谈论得很多。我很珍惜这样的机会,由校长在语文教学方面的前瞻与建树,永远值得我们这些年轻人学习。他常常告诉我,不要只听别人的,很多时候,往往木匠多了盖倒房子;他自己本身是专家,但是,却常常说:“别总是听专家的,他们脱离了课堂,你要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

这句话就是在告诉我──在博采众长中有自己的特色,在众说纷纭中有自己的主见,这,才是一个成熟的教师。

傍晚,与陈立宇、闫梅、杜景陶老师离开通辽,踏上了去武汉的征途。

这样说,似乎总是有作战的味道。

然而,即便不是这样说,也还是感觉自己已经开始奔赴战场。

这一路,我还在不停地思索着课上的每一个环节,不停地修改着说课的稿子。生活中,我是个比较随意的人,但是,课堂上,我特别追求完美。我从不放过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哪怕是一个手势,转身的一个动作,甚至是板书中一个字的位置,我都要琢磨得很久,尽量不因为自己的不够细心而留有什么遗憾。

近三天的路程,漫长而疲惫,一路多是些沉默。想来,陪伴我来的每个人,其实,也在经受着折磨。

11月8日 星期三 阴

清晨,武汉终于到了。

江城的天气朦朦胧胧。打开宾馆的窗户向外望去,视野极其开阔。一时间,感觉自己的眼前也明朗了。

晚上,选手报道,开会,抽签??一切都很熟悉。

如果说有什么不同,那也只是原来在网上、书上熟悉的名字与人,都一一真实地出现在了我的面前──只是选手们比我在人教网看到的要消瘦与憔悴一些,想来,每个人和我一样,赛前磨课的过程,已经把我们这些人蜕掉了不知几层皮!甚至连全国小学语文研究会秘书长陈先云老师也说,看到了大家的疲惫与劳累。我们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选手,通过这样一种近乎悲壮的方式相识,想来,多少有些残酷。

会议室里有些沉默,我们互相观望,也都眼含疲惫,微笑的背后隐藏的几多艰难,无限辛苦,尽在不言中。

静静地走回宾馆,闫梅老师说我总是不停地叹气,而我,居然没有发觉。耳边却回响着不知名的曲子──

有时候我必需选择一个人过冬

习惯在冰天雪地里追梦

人从容剑出手自然也就从容

刺向天地之间的那一点红

看世上 所有英雄

哪一个 做得轻松

我也不希望被歌颂

我只想 普普通通

自己的伤自己知道痛

那道深那一道最重

血肉之躯只会越战越勇

好男儿气惯长虹

看这世上所有的英雄

绝没有一个人相同

淹没在江湖的波涛中

就像岸上的沙粒一样

感叹如风

??

20xx年11月10日 星期五 晴

台上,工作人员忙碌地调试设备,摆放桌椅,安排座位。

台下,是几千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以及听课老师。

舞台左侧的黑板前,是一位女教师,着一件再素气不过的白衬衫,悠闲地站着。

这是20xx年11月10日13点,地点是湖北武汉市田汉大剧院,全国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的比赛现场。三个大屏幕写有作课教师的课题和姓名及代表省份:酸的和甜的,执教者:内蒙古通辽市实验小学佐晓梅。

她,就是我。

中午12点半,我准时到达了会场,擦黑板,勾画板书,准备粉笔,打开课件??

一切在有条不紊中进行,同来的王校长有些紧张,去台下坐了。我心里倒是轻松得很──没有过多的期待与盼望,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握好属于我和学生的课堂。用自己十几年的积累与力量,与学生对话,与教材对话,也与评委对话,更与选手对话。

13点整,武汉市水果湖一小二年二班的袁小丽老师带着学生走入会场。孩子们热情地和我招手,有的说着“哈喽”,有的拉着我的手,逐个落座。

和孩子们一同走上讲台的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专家和学者,十几个评委,许多是我素为谋面但却无限向往的大师──李吉林老师,陈先云主任,吴立岗教授??我曾经无数次看到过他们的文章,琢磨过他们的理念,而今,他们坐在我的面前,是挑剔?是审视?是评判?还是观望?

??

13:05,上课的铃声骤然响起──这一节课,开始了。

我平静地调整好自己的手表,或站在讲桌前,或穿行于学生中间。我们读书,我们提问,我们感悟,我们体味??课堂上,一个无意中说出的方言,一个急迫中出现的口误,一个淘气包做出的鬼脸,一段动情后的精彩朗读??这些,都为我们的课堂增添了不少乐趣。

不知不觉中,进入了最后的写字环节。

我甚至觉得今天的课堂有些短暂,学生合好本子,也望着我。下课的哨声让我们不得不互相道别:

“写完了,让我们和小动物们真诚地摆摆手,说声再见吧!

和佐老师说声再见吧!

和台下的老师们,说声再见吧??”

学生一个一个离开舞台,而我,静静地望着他们,一个一个地和他们摆手说着再见。我甚至有些不相信,这一节课,就这样结束了?

直到计时的老师宣布我要进行5分钟的说课,我才面向台下的老师站好。闫梅再次提醒我,不要摘掉黑板上的板书。我感激看了看她,就转过了身。

“40分钟的课堂快乐而短暂,40分钟背后的日子却紧张而漫长。回顾赛课的经历,我这心里呀,只剩下了两种味道──酸的和甜的!”

我巧妙地把赛课的经历与我所讲的课题《酸的和甜的》结合起来,用这句话开始5分钟说课,独特的构思赢得了台上台下同时响起的掌声。面对掌声,我感激地向所有人鞠躬。

中间的几段设计说明,我按照闫梅老师所说,一边想着自己的说课稿子,一边用板书来说明,效果果然很好。思路更清晰了,也不紧张了,还避免有意外情况发生时忘记自己所要说的内容。果然,既顺利,又清晰。

说心里话,对说课这个环节我也是很重视的。我相信,尽管只是5分钟的时间,但是,要说得清楚,说得简练,说得精彩,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说到听课老师和评委老师的心理,却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所以,我的说课稿子,始终与教学设计同时进行修改与更正,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尤其,从通辽出发后,到武汉,路上的三天时间里,我还在修改。细节决定成败,我是相信这句话的。

??

就在我把稿子的内容说完的时候,哨声响起,我的5分钟的时间到了。但是,我仍然加了这样几句话:

回顾赛课的经历,我曾像文中的狐狸,在小学语文这座葡萄架下,转来转去,跳起来摘葡萄;曾像松鼠和兔子,走过弯路,历经酸酸甜甜;我更想像文中的小猴子,敢于探索,大胆体验,酸的是收获,甜的是成果,酸酸甜甜,我曾经努力尝试过!

听课的老师用掌声为我伴奏,听我说完这句话。我含泪鞠躬,向他们道谢。

其实,这不仅仅是我对自己赛课经历的总结,也是对十几年语文教学的总结与归纳,能够在这样一个场合说出来,意味更加悠远与深长??

20xx年11月12日 星期日 晴

10月12日中午,当赛课全部结束的时候,大家期望以久的颁奖典礼开始了!

会场出奇地静,每位老师都拿着本子,竖起耳朵听着评委会主席公布的名单,我也不例外。

首先公布的是二等奖与单项奖。名单里没有我,那就意味着我已经进入一等奖了!周围的老师开始站起来,握手,拥抱,祝贺!而我,却很是平静,淡然一笑中,我知道自己又成熟了一分。

有趣的事,当我们走上舞台领奖,一位旁观的老师羡慕地说:“嗨!下半辈子抱着这块牌子什么都不用干了!”一时间,引来周围老师的一片笑声。

这笑声,既是对这个奖项的充分认可,同时,也是对我们这些赛课选手的艰难做了总结。当然,我想,站在我身边的这些人,最起码我自己,是不能够抱着这块牌子走完下半生的。因为,我深深地知道,这只不过又是一个新的开始,在我们生命的旅程中,在我们向终点前行的路途中,没有一劳永逸,只有不断走下去。

刚刚从舞台走到后台,就开始有老师联系这些获得一等奖的选手讲课的事了。我和另外一个会场的其他8位老师被留下,准备给湖北省的老师再讲一次展示课。

11月15日 星期三 晴

今天,为湖北省的老师们再上一次《酸的和甜的》一课。

在昨天熟悉学生的过程中,我们走进一条狭窄的胡同,来到一所很是平常的小学,进入到一个普通的班级。

班主任老师是位孕妇。得知我们要在第二天讲课,她简单地为同学们做了介绍。语言精练,亲切,富有号召力。班级里35个孩子,热情、活泼、开朗。据说,武汉市每隔五公里就有一所小学,师资力量均衡分布,适龄儿童就近入学,基础教育的扎实程度是可想而知的。这一点,在我讲课过程中遇到的两个意外就可以看得出来。

意外之一:

走进班级之后,我才知道,这所学校使用鄂教版教材,与我们所使用的人教版教材完全不同,学生对我们要学习的《酸的和甜的》一课,一无所知。好在,我复印了我们上课所使用的教材,在分发给学生的同时,我也有一些担心。虽然这是一节比赛后的展示课,但是,这么长的文章,如果学生不能够很好地熟悉课文,课堂教学的效果是会大受影响的。

可是,我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当孩子们只是简单地把教材看了几遍之后,就能够流畅地朗读了。这不禁使我想到了班主任老师在给学生做动员时所说的那句话:“同学们,老师相信,只要你们积极大胆地去展示自己,就能够上好这节课,我们二年三班的同学,可是见过世面的!”

这的确是一群见过世面的孩子。

意外之二:

在《酸的和甜的》一课的最后,我根据课文内容及教学设计的需要,编写了一首儿歌。

葡萄大,葡萄圆,串串葡萄狐狸馋,

摘不到,硬说酸,松鼠兔子不分辨。

小猴子,不轻信,迫不及待架上攀,

自己尝试味道甜,凡事都要亲体验。

出示儿歌学生读过之后,一个女同学马上举手,问我:

“老师, 我记得我们的思想品德老师说过,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事情我们一定要远离的,也不能去尝试的。比如,开水是烫人的,我们就不能去摸,火是有危险的,我们就

得注意不能去尝试。可是,您的儿歌的最后却说:‘凡事都要亲体验。’这和我们老师说的不一样啊!”

说实话,能够在这样大型的公开课上畅所欲言的学生极其少见的。因为这需要的绝不仅仅是勇气,更需要智慧与思考。

而这,是课堂上最为可贵的。所以,我轻声问孩子:

“你很不简单!那你能给老师提点建议吗?”

“我觉得并不是任何事都得我们自己去体验呀!有的事,我们自己只要听一听大人的意见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去体验啊?所以,您儿歌最后一句那样说是不对的!”

惊叹!惟有惊叹!

对于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我都力求完美。这首儿歌也不例外,我编写了好长时间,也一直在修改,力求做到精致、实用、琅琅上口而又记忆犹新。在几次试讲和比赛时,这首儿歌都受到了一致好评。并未有人对它提出异议。而此时,在这样一个场合,由这样一个孩子,提出了这样的意见,我真是惟有惊叹!

我禁不住带头为这个孩子鼓掌!

为孩子锐利的眼光而叫好!

为孩子缜密的思维而叫好!

为孩子大胆的质疑而叫好!

我近乎虔诚地对这这个小姑娘,说:

“老师想把最后一句改为‘遇事动脑多体验’,你看行吗?”

“恩──”

她略加思考,又很干脆地说:

“行!”

我又面对所有的学生,大声说:

“同学们,那,我们再来读一遍这首改动后的儿歌吧!”

??

这一天的课堂,比我比赛时的课堂要精彩!课堂上生成得部分越来越多了。我想,这还是因为没有了功利的束缚,我能够脱离了赛课的羁绊而洒脱地放开来。而学生也在自由地享受着课堂──我们都很快乐。

我还是更喜欢这样的课堂!我相信,更多的老师,更多的学生,也是喜欢这样的课堂!

更多相关推荐:
《酸的和甜的》教学反思

酸的和甜的教学反思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以使人受启发的词语和故事为主题酸的和甜的为最后一课是一篇以连环画形式编排的童话在体裁上具有双重特征文中8个自然段配有8幅插图讲了一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告诉了我们平时做事...

酸的和甜的ji教学反思

酸的和甜的教学反思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以使人受启发的词语和故事为主题酸的和甜的为最后一课是一篇以连环画形式编排的童话在体裁上具有双重特征文中8个自然段配有8幅插图讲了一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告诉了我们平时做事...

《酸的和甜的》教学反思

酸的和甜的教学反思酸的和甜的是课标实验教材二年级的一篇阅读课它既生动有趣又寓意深刻刚从课堂上走下来的我仍然充满了激情和自信回想起我和学生一起走过的这难忘的四十分钟静静回味我们的真心交流品味学习过程中感情的碰撞和...

《酸的和甜的》教学反思

这节课使我深刻意识到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自身素质的高低对语文课成败关系重大我应该感谢这节课它使我拥有了一个新的体验今后我会沿着这条航线在教改之路上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教学酸的和甜的教学反思在课内比较学大比武活动中我讲的...

二年级《酸的和甜的》教学反思

二年级语文酸的和甜的教学反思拟写人胡杰艳这篇课文是一篇童话故事几个小动物围绕葡萄到底是酸的还是甜的构成了故事情节在教学设计时我考虑到了这篇课文的特点利用多媒体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了解了故事情节在这节课上...

《酸的和甜的》教学反思

酸的和甜的教学反思酸的和甜的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第四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它即生动又有趣又寓意深刻告诉我们不能轻信他人要学会亲自尝试回想起这四十分钟的教学静下心来慢慢回味我感到了快乐和担忧快乐的是我的学生经过一年多的...

酸的和甜的教学反思

酸的和甜的教学反思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执教的酸的和甜的一课正是想努力体现这一教学思想使教学真正成为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执教后我觉得本堂课基本突现了学生这一主体彰显了学生的个性反思自己的课堂教...

《酸的和甜的》

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表演能力2通过学生的朗读表演等形式帮助学生深入感悟3懂得做事不要轻信别人的话要敢于亲自尝试的道理教学重点在阅读中识字学词对故事内容有所感悟教学难点1...

17 酸的和甜的(反思、修改)

17酸的和甜的教材分析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是狐狸闹的笑话狐狸用这种精神胜利法得到了心理安慰却迷惑了小松鼠和小兔子如果不是小猴子敢于亲自尝尝他们都将错过这一顿美餐是啊没有尝过怎么能断定葡萄是酸的呢我们平时做事要亲自...

17、酸的和甜的

桑植一小语文导学案主备人王小青审核审批使用人班级班小主人学习习惯编号

酸的和甜的教案

教学课题酸的和甜的教学背景人教版二年级的一篇阅读课文内容生动有趣同时蕴含深刻的寓意学生在具备一定学习能力的基础上课文内容能够做到自主学习阅读理解但还需教师的引导把握语言动作描写体会动物心理做到有感情朗读并能在情...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酸的和甜的》教案

课题17酸的和甜的123

酸的和甜的反思(4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