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不列颠尼亚”

时间:2024.5.9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新闻和通讯的异同。

2. 学习本文用词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3. 了解本文以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写作特点。

二、课程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简介文题与体裁

19xx年7月1日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这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盛事,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在有关香港回归的大量报道中,本文是唯一一篇完整反映英方撤离的稿件,文章出色地记录了英国王储查尔斯和末代港督彭定康乘“不列颠尼亚”号皇家游轮撤离香港的最后历史时刻,曾获第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及19xx年新华社社级好稿。

本文是一篇通讯,广义上是新闻的一种,也是报刊常采用的基本体裁之一,最常见的是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通讯除具有新闻性之外,还具有形象性。它往往采用文学手法,集中、突出地描绘某一重大事件的发生现场,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

二、 学生自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 给下列生字注音

颠 瞩 凝 督 荆 舰

2、解释下列生词

掩映:彼此遮掩而互相衬托。

陈迹:过去的事情。

瞩目:注目。

三、 分析课文

1、 说说你如何理解标题?

①毛泽东主席在19xx年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回国、美国政府的白皮书发表之时,曾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别了,司徒雷登》。本文活用此题。

②以英国皇家油轮“不列颠尼亚”号象征英国在香港的统治。

③“别了”,用委婉中略含嘲讽的口气,表明这之中统治的结束。

2、将文中表示时间的句子画出来,看看这篇通讯是从什么角度,按什么顺序把“香港回归”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记录下来的

时间 地点 主要事件

19xx年6月30日

下午4点30分 港督府 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降下旗杆

19xx年6月30日

下午4点40分 港督府 彭定康乘车最后一次离开港督府

19xx年6月30日

下午6点15分 距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

东面的广场 举行“告别仪式”,查尔斯宣读女王赠言

19xx年6月30日

下午7点45分 “威尔士亲王”军营旁 举行第二次降旗仪式

19xx年6月30日

最后一分钟 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现场 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

新的一天来临的

第一分钟

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现场 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

19xx年零点40分 中国南海 查尔斯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不列颠尼亚”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3、 文章按时间顺序特写了哪几个场景?

场景一:下午4点30分,末任港督告别港督府,降下港督旗帜;

场景二:下午6点15分 在添马舰 军营东面的广场 举行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降下英国国旗;

场景三:子夜时分举行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 ,中国国旗升起;

场景四:零点40分查尔斯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离开香港;

这篇特写在报道新闻的事实时,还适当地运用了一些背景材料。请找出来并体会它们在文章中的作用?

4、7、11段介绍了一些背景材料,这样一来,就像电影中的闪回一样,将历史与现实用镜头方式交错出现,不仅画面很强,且突出了英国对香港156年统治的终结。历史的回顾更强化了用不再来的意味。

5、 把这篇通讯改写成一篇新闻,你省略了哪些语言?体会一下这些语言的好处。

“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广场上灯光渐暗”“‘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等描述性的语言使描述对象生动、形象、可感。“末任港督官告别了这个曾居住过25任港督的庭院”,“代表女王统治5年的彭定康登上了带有皇家标致的黑色‘劳斯莱斯’,最后一次离开港督府”,“将于19xx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交待告别的细节,事情的因果、始末交待的具体清楚。

“蒙蒙细雨中”,“雨越下越大”是天气状况的实写,但两处用笔,写出过程,对仪式的气氛起到了烘托的作用;“面色凝重”,是对港督彭定康表情的描写,但在这里交代,对“告别”的仪式的氛围起了点染的作用。

6、在改写过程中你是否发现本文时间的表述非常精确,但表述形式不一致,为什么?

7、 这篇别具特色的报道体现出较高的政策把握水平和驾驭文字的能力。在有关香港回归的报道中,可以说英方撤离报道的难度最大。既不能只写中方,又要完整反映英方撤离的情况;既不能对英方讽刺挖苦,又要突出殖民统治结束的象征意义。你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体会作者的苦心?

如课文中“最后”一次的多次出现,强调英国对香港长达150多年的统治终于结束了,中华民族百手来的耻辱被洗雪,中国人民终于可以在自己的国土上行使主权,扬眉吐气了。

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日落仪式”的背景一是“泊在港湾中的‘不列颠尼亚’号,一是‘紫荆花图案’作为英国告别仪式的背景,标志着英国对中港150年来的殖民统治结束和香港自治的新的历史阶段的开始。

全文最后一句语言庄重而含蓄,有深刻含义。“从海上来”指当年不可一世的英国远征军强占了中国的领土,开始殖民统治。“从海上去”指英国殖民统治的结束。

新闻和通讯的主要区别是:

①新闻中的事实一般是概括性的;通讯则要求同过具体的人物和事件反映现实生活。 ②新闻叙述要简洁、明快,篇幅短小;通讯则要有较细致的描写,往往还含有作者的议论,一般篇幅比较长。

③新闻的时效性比通讯更强。 【板书设计】

一、傍晚降旗

别了,不列颠尼亚 二、交接仪式

三、子夜告别:感悟→情感

四、零点40分


第二篇:6 别了,“不列颠尼亚”_教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6 别了,“不列颠尼亚”

6 别了,“不列颠尼亚”

教学目标:

1.了解特写消息的特点。

2.理解课文标题的深刻内涵,品味课文庄重、含蓄的语言。

3.了解本文涉及的历史背景和现实状况,增强民族责任感。

教学重点:

了解特写消息与一般消息的区别,学习特写的表达技巧;品味课文庄重、含蓄的语言。

教学难点:

了解特写消息的特点,学习特写的表达技巧。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香港回归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举国欢腾。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吸引了世界各大媒体的目光。为了记下这一大盛事,四位新华社记者通力合作,真实、准确地描绘了这难忘的时刻。

1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6 别了,“不列颠尼亚”

据了解,在有关香港回归的新闻报道中,本文是最出色的一篇新闻作品,曾经在第八届中国新闻奖评选活动中获得了一等奖。

今天,我们就让这篇著名的《别了,“不列颠尼亚” 》带领我们回到19xx年6月30日至7月1日的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现场,一起来重新感受那激动人心的场面。

二、复习新闻知识

1. 什么是新闻(消息)?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群众关心的重要事实的报道。

2. 构成新闻的要素是什么?

五个“W”和一个“H”即:

① when:何时。

② where:何地。

③ who:何人。

④ what:何事。

⑤ why:何因。

⑥ how:何果。

3. 消息的特点:

① 真:消息的事实必须真实。

② 短:消息要求短。

③ 快:时效性。

④ 活:消息要写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⑤ 强:消息的强是指思想性和指导性要强。

4. 消息的结构:

① 标题(正标、副标题)。

② 导语: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开头的一两句话,一般称为导语。 ③ 主体:主体是导语之后,构成消息内容的主要部分。

④ 背景:一般说,背景材料是消息的从属部分。它无固定的位置,但通

常安排在主体之中,有时也可成为消息的主要材料。(课文中

2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6 别了,“不列颠尼亚”

就有不少背景材料。)

⑤ 结尾:消息要把事实写得完整,逻辑严密,结尾需得向亮、有力,发

人深思,给人启迪。

三、集体研读课文。

研究课文结构,找出本篇报道的标题、导语、主体、结尾进行分析:

1.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含义?

明确:

① 交接仪式结束后,英王子和末任港督乘坐 “不列颠尼亚”号返回英

国,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这个“别了”是对现实事件的真实描述;

② “不列颠尼亚”号是英国皇家油轮,停泊在香港港口象征着英国在香

港一百多年的殖民统治,如今终于远去了,也就象征着这统治终告结

束,香港正式回到祖国怀抱;

③ “别了”两字,给人委婉中带有自豪的口气,反映了当今中国国力不

断增强,昔日的屈辱将不再复返。

2.导语(第1自然段)交代“不列颠尼亚”号将最后完成接载查尔斯和彭

定康撤离香港的使命,香港即将回归中国。(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 作用:点题、揭示文章主旨。

3.主体(第2~10自然段)以时间为线索,记叙了英国告别仪式的全过程。

理清脉络,列出时间发展的时间表。

4:30 末任港督的降旗仪

4:40 彭定康离开港督府

6:15 添马舰东面的广场举行“告别仪式”,查尔斯宣读女王赠言 7:45 港岛的第二次降旗仪式 0:00 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现场,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

0:00 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现场,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

升起,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

0:40 查尔斯和彭定康乘坐“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3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6 别了,“不列颠尼亚”

4.结尾(第11自然段)为英国在香港统治的历史做了小结。

“156年5个月零四天”——一段曾经耻辱的历史

“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呼应题目,暗含讽刺

(反映殖民主义的必然结局——失败)

第二课时

一、走近新闻:认识特写手法,体味场景描写

1.特写手法简介:类似于电影“特写镜头”的手法,侧重于“再现”新闻 事件、人物、场景,强调视觉印象,以描绘为主,往往截取事件发展中的某个片段、画面、场景进行描画,给人绘声绘色、生动形象、特写镜头般感觉的写作手法。

举例比较:

4时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 降下旗杆。

4时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降下旗杆。

4时40分: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劳斯莱斯”。

(提示学生注意如何体现从多个角度──视觉角度、听觉角度、感觉角度等 去进行描写。)

2.特点:形象真实的“再现”,让人仿佛站在摄像机镜头前观看现场一般的感觉。

场景一:6月30日下午4:30,末代港督告别港督府,降港督旗帜。

场景二:下午6:15,添马舰东面广场英国“告别仪式”。

场景三:晚上7:45,“威尔士亲王”军营旁,举行第二次降旗仪式。

场景四:7月1日子夜,中英交接仪式,最后一次降下米字旗,五星红旗冉 冉上升。

场景五:0:40,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离开。

4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6 别了,“不列颠尼亚”

3.象征意义:英国殖民主义者结束在香港的统治权,中国恢复香港主权!

二、探究本文的写作特色

1.真实的再现性——场景描写(详见上一问题探讨,略)

2.历史的厚重感——现实场景与历史背景材料的融合

3. 理解几组构成对比的关键语句的含义:

① 从今以后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

港督府降旗仪式

含义:巧妙运用对比手法,强调这次降旗不再是以往港督换任的重复,它是

具有标志意义的最后一次。

② 港岛第二次降旗仪式

爱德华舰长将米字旗插上港岛

含义:历史今昔对比,有一中沧桑变化的感觉,使地曾经的坎坷,在人们脑

海中“积淀成了神圣而执著的理性”,更使得“今夜的喜悦变得更加凝重”。

③ 大英帝国从海上来

又从海上去

含义:大英帝国从海上乘船登陆香港,开始了长达156年的殖民统治;1997

年7月1日香港顺利回归祖国,参加仪式的英国官员乘坐“不列颠尼亚”号离开了香港,消失在南海的茫茫夜幕中。这是现实的场景,也是一句概括性很强的话,把香港百年历史的沧桑巨变凝聚其中,暗含着历史和现实的对比。

4.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含义:这是记者捕抓到的有关英军告别仪式的一个典型镜头。象征英国统治

的“不列颠尼亚”号,与象征香港回归祖国的特别行政区区旗,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启示人们发现这一仪式的深厚内涵。此外,英国曾经占领了非常广大的殖民地,被称为“日不落帝国”,喻指在它的领土

5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6 别了,“不列颠尼亚”

上,永远都有阳光照耀。香港作为英国在东方的最后一块殖民地,于

19xx年正式脱离英国的统治,回归祖国,可以说在中国香港的土地

上,英殖民统治的太阳没落了。所以把英国告别仪式称为“日落仪式”。

三、总结。

用多媒体幻灯片系列回顾课文中的五大场景以及香港风光图片系列展览,还有祖国同胞同贺回归的场景等等,边放映边作旁白概述(以《东方之珠》的优美旋律作背景音乐衬托),让激动人心的一幕幕在动人的音乐中一一再现,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深化印象。

四、板书设计:

1. 描写──清新的可视性:

细致:现实场景的描写 生动的可听性

富于动感

鲜明的色彩感

2. 语言:

含蓄,用事实讲话,现场与背景相结合(让学生找出体现含蓄的语言风

格的语句,并且学生齐读。)

3. 标题──新颖。

6

更多相关推荐:
别了,不列颠尼亚答案

别了不列颠尼亚导学案答案注音并解释词语凝重nng庄重掩映ynyng彼此遮掩而互相衬托子夜z半夜陈迹chnj过去的事情瞩目zhm注目把视线集中到一点上冉冉升起rnrn慢慢地展拓zhntu施展开拓易帜zh指政权性质...

别了,不列颠尼亚 教学反思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师说课别了不列颠尼亚是高中语文必修一新闻单元的第一篇文章记叙了香港回归的盛事在第八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荣获一等奖在众多香港回归的报道中脱颖而出被选入语文教材学习本文有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是要注重新...

别了不列颠尼亚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别了不列颠尼亚一说教材别了不列颠尼亚是高中语文必修1第四单元第一篇课文属于新闻特写它记录了英国撤离香港香港回归祖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他选取了英国撤离香港的一系列场景并把它们放在...

新别了不列颠尼亚说课稿

别了不列颠尼亚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别了不列颠尼亚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作业四个部分来进行说明一说教材别了不列颠尼亚是高中语文必修一新闻单元的第一篇文章记叙了香港回归的盛...

别了不列颠尼亚

别了不列颠尼亚周勃杨兴一知识目标1了解新闻的结构和特点2了解本文以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写作特点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概括新闻内容的能力2掌握新闻的结构和特点三情感目标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为祖国奉献的精神...

别了不列颠尼亚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新闻的特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分析特写场景思考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能力目标培养快速阅读能力新大纲要求一分钟阅读个字学习新闻写作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为祖国奉献的精神激发民...

别了不列颠尼亚

别了不列颠尼亚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解析香港回归的背景英国人的到来使得香港卷入世界性事端十九世纪英商来华进行鸦片贸易赚取大笔财富换取中国的白银丝绸茶叶和香料清廷担心老百姓受到鸦片烟毒影响决定禁止鸦片的进口英商方面...

6、别了,不列颠尼亚(学案)

教师用6别了不列颠尼亚学习目标1了解特写消息的特点2理解课文标题的深刻内涵品味课文庄重含蓄的语言3了解本文涉及的历史背景和现实状况增强民族责任感学习重点了解特写消息与一般消息的区别学习特写的表达技巧品味课文庄重...

《别了_不列颠尼亚》导学案 附答案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有关知识掌握本文主体部分按时间顺序报道的特点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本文用词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品味文中蕴含的丰富感情3记住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也要从历史角度分析中华...

别了,“不列颠尼亚” 教学设计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新闻的特点2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3学习并能独立筛取信息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为祖国奉献的精神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教学重点把握文章重要信息体会本篇新闻的突出特点教学...

《别了,不列颠尼亚》导学案之预习案-学生用

别了不列颠尼亚学案高一年级编制陈霞审核顾性彪审批小组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学习目标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全体学生2通过学习别了不列颠尼亚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全体学生学习重点1培养阅读新闻作品的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

6、别了_不列颠尼亚

6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新闻和通讯的异同2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能力目标1学习本文用词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2了解本文以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写作特点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为祖国奉献的精神激发...

别了不列颠尼亚读后感(3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