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复习纲要

时间:2024.5.13

政治学复习提纲

1、 政治是运用政治是什么?

公共权力进行利益分配的过程

政治市值参与社会生活的个人、团体或组织为实现既定目标,通过支配、影响、获取和运用公共权力,而作出公共决策以及分配社会价值或利益的过程。

2、政治解决什么问题?

整治要解决个人、国家、社会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最终解决人类社会共同体和谐共存与发展问题。

3、 人们为什么要研究政治?(性质+含义+解决的问题)

4、柏拉图:政治学就是这么一种学问。因为它是每一个国家必须研究的学问,也是每一个公民必须懂得的学问” 亚里士多德:“人天生是政治动物”。——————《尼各马克伦理学》《政治学》

马克思: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拉斯韦尔:政治,谁得到什么,什么时候得到及如何得到

5、非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

(1)1、政治是对理想生活的追求(道德之治)

(2)政治是一种超越的力量(上天授予)

(3) 政治是人际关系中的权力现象(权谋) 马基雅弗利:“政治是夺取权力、掌握权力的必要方法的总和”,政治的手段则是玩弄权术。

(4)政治是一种公共决策及价值的权威性分配过程

(5)政治是国家的活动

(6)政治是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

(7)政治中的权力关系政治是法律秩序的国家人格化

(8) 政治是权威或权力的象征和运用

(9) 政治是人与人之间现象

(10)政治是一种决策过程

(11)政治是公共领域的人类生活

6、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1)政治是特定的社会关系

(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政治根源于物质的生产关系,政治反映了经济活动中各个集团,阶级之间的利益关系.

(3) 政治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政治的核心是政权。马基雅弗利:“政治是夺取权力、掌握权力的必要方法的总和”,政治的手段则是玩弄权术。

(4) 政治是国家重大事物的管理行为和活动

(5)、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一门科学和艺术

政治的实质是阶级斗争;政治的核心是政权;政治的活动是科学、艺术;政治的根源是经济

7、国家要素说:

(1) 三要素说,人民、领土、主权即为国家

(2) 四要素说,人民、领土、主权、政府,迦纳认为:国家是由很多人民组成的社会;永久占一块一定的领土;不受外来的统治;有一个为人民在习惯服从的有组织的政府。

*政治的实质是阶级斗争,政治的核心是政权。

8、政治的性质(内涵)

第一,政治是社会生活及社会关系的一个基本领域,是社会关系的基本形式。人天生是政治动物。

第二,政治具有特定的主体。个人、团体或组织是政治主体,其中,国家、政府、政党是最重要的主体。

第三,政治是表现为凭借强制性公共权力,进行公共决策以及对社会的价值作权威性分配的一系列行为或过程。 第四,①政治具有特定目的。追求利益最大化。

②政治既是不同的个人、团体或组织为实现自身利益冲突的产物,也是为缓和这种冲突,人类最终实现自由、平等、公正理想价值的产物。

9、公共权力是什么?

公共权力是从群体的整体利益出发,调整个人、家庭、社会相互关系的强制性社会规范。是维护人类群体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强制性的社会规范

10、恩格斯关于国际问题的重要论述

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国家是表示: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法摆脱这些对立面。而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有一种表面上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脱离的力量,就是国家。

概括:

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社会发展一定阶段上的产物;

国家的产生不是外部力量强加于社会的结果,而是社会内部矛盾的产物;

国家的产生有其经济的根源,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分裂于阶级时的产物;

国家是为了缓和经济利益相互对立的阶级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而产生的。

11、马克思的新贡献

(1)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

(2)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

(3)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

12、政治学的分界:

关于政治学研究对象的一些观点

(1)政治学研究对象是国家

(2)政治学研究对象是社会公共权力

(3)政治学研究对象是公共事物

A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与政治发展规律的科学

B政治学是研究政治主体尤其是国和政府如何运用公共权力,做出公共决策以及分配社会价值或利益的社会科学学科。

C政治学的目的是提供政治领域的知识。 利益分化——冲突——多种形式斗争——政党政治——夺取政权——巩固政权——新的利益分化……

13、中国古代的政治学说

(1)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政治思想(王道)

(2)以荀子、韩非为代表的法家政治思想(霸道)

(3)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政治思想(无为)—主张无为而治。兼爱、攻心

!!!!! 著作: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尼各马可伦理学》

柏拉图——《理想国》——至上城邦 奥古斯汀——《上帝之城》 托马斯—阿奎那——《神学大全》 马基亚弗里《君主论》——从古至今,统治人类的一切国家。不是共和国就是君主国

不丹《国家论六卷》——国家的根本特征是主权。

14、亚里士多德的重要贡献

(1)开创西方政治学(传统政治研究)体系

(2)提供了政治研究的一种方法(注重经验的研究方法,调查研究,第一手资料,对事物进行溯源,将主要的论证放在历史和现实经验的基础上,而不是借助神话传说)

(3)神学与政治学分离,神学要探讨的是存在的存在,而政治学则是研究个人与城邦至善的学问

(4)提出了政治学一系列独到的政治见解(人在本性上是政治的动物、城邦是人类共同体的一种形式,具有多样性、城邦的本质是至善等)

(5)对不同政体的形式和内涵以及变革进行了比较性研究,为后人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15、范式:看待研究对象的方式和视角,它决定了我们如何看待对象、把对象看成什么、在对象中看到什么、忽视什么。

*范式理论最初是由库恩提出,指常规科学所赖以运作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规范。是从事某一科学的研究者群体所共同遵从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共同的基本理论、观念和方法;共同的信念;某种自然观。

17、近代政治研究范式特征

第一,国家、政府、主权、自由、平等、等主题成为这个时期研究的核心地位。目的是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提供理论支撑。人性论是其理论基础。

第二,政治问题的研究方法上出现重大转型,改变了古代以来占主导地位的,从规范、伦理出发,注重政治伦理研究的方法,转型为以观察、归纳、描述为基础的经验、实证的方法,从“应然” 走向“实然”。

第三,近代政治研究仍未形成一个独立的学科领域。政治学虽然从哲学、伦理学中开始分化独立,有古希腊的政治研究传统,但从政治科学的标准看(Political science),政治学仍属人文社会知识或道德哲学知识总体的一个方面。还在传统政治研究的包囊之中

18、近代西方政治学发展方向流变

一个是政治理论方向,基本沿传统政治研究发展,出现许多派别

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存在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法西斯主义、现代无政府主义。 另一个方向是行为主义政治学,主要在美国兴起

19、(1)1880年,哥伦比亚大学创办政治学院。成为现代政治科学研究兴起的一个象征性标志。

(2) 芝加哥学派——新政治科学运动——行为主义学派的酝酿和发端时期。

20、行为主义政治学:本质,特点(5个)略。口号:宁可错误,也不可含混不清。

评价:A、哲学及方法论基础

孔德和斯宾塞的实证主义哲学和方法论构成行为主义政治学的实证主义方法及其价值中立性的基础。

B、理论贡献:首先,提供了一系列政治研究或分析的有用的方法和技术。

其次,政治学研究的重心由法规、制度的静态研究转向政治制度的运作或政治过程、政治行为的动态研究,并力求建立起可检验的经验理论。

第三,强调社会科学各学科本质上的一致性,重视跨学科的研究,顺应了当代科学技术以及社会科学发展的交叉、综合和整体化的发展趋势。

第四,自觉地吸取了当代科学技术的成果,特别是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人类学、统计学、系统分析等学科的概念、理论和方法,扩展了政治学的研究视野,突破了传统政治学研究的狭窄的眼界。

C、理论局限

A过分推崇经验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及模式;

B将事实问题与价值问题的分离(政治研究的价值中立性);

C注重学术研究而忽视现实社会问题研究;

D偏重于微观、中层理论的建构而忽视宏观理论研究的倾向。

批判——行为主义政治不能很好的解释复杂的社会政治问题

——人类行为十分复杂,缺乏稳定性,牵涉到太多的偶然性和变量;

——人类行为以及政治行为是不能重复的,不能做实验的,科学方法不能处理无穷的偶然性;

——科学的发展并不是一种渐进的、量的积累过程,而是表现为一种渐进中断或科学革命即新的“范式”取代旧的“范式”的过程;

——科学的发现、理论的建立、检验、发展及接受为历史、社会、文化因素所制约,摆脱价值、意识形态、个人偏好的所谓纯客观的研究是不存在的。

21、后行为主义政治学

第一,认为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客观存在于人们认识社会的过程中,政治学不应该也不可能在评价问题上持中立态度,不能将事实和价值截然分开。行为主义的所谓“价值祛除”掩盖了其保守主义倾向。

第二,政治学研究应着重“关于统治目标的系统的考察”,注重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 而行为主义政治学局限于抽象的分析和描述,使政治学与现实世界严重脱节。

第三,注重政治学与现实政治相关联,核心信条是“关联与行动”(relevance & action政治和社会目标与行为关联。 )。政治学必须关心人类所处的环境,关心社会政治问题,政治学要“政治化”。

第四, 指责行为主义政治学过分注重方法与技术的精确,狂热地追求科学主义,忽视了政治学存在的意义;认为实质性的内容比高深严密的研究方法与技术更为重要,提倡政治学要向应用性方面发展。(口号 “宁可含混不清,也不可于世无补”)。

第五,在它的推动下,欧美政治学逐渐向政策科学过渡,运用决策分析、理性抉择、博弈论、政治心理学等方究可行的公共政策。

22、新自由主义——-罗尔斯《正义论》

23、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产生条件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理论基础

24、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政治学的伟大变革

《共 产 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纲领性文献。

第一,提出了国家是阶级统治组织的观点;

第二,提出了有文字以来人类的历史就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的根本问题就是政权问题;

第三,无产阶级必须在自己政党的领导下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争得民主;

第四,无产阶级专政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工具,国家是历史现象,将逐渐消亡。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产生,是政治学发展史上的深刻变革,政治学研究也因此获得了科学的基础。

25、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点:科学性、阶级性、革命性、实践性

26、制度变迁的模式

一种是自下而上的诱致性制度变迁。诱致性变迁受利益的驱使,是现行制度安排的变更或替代,它由个人或一群(个)人,在响应获利机会时自发倡导、组织和实行。诱致性变迁具有渐进性、自发性、自主性的特征。

一种是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它由国家强制推行。强制性制度变迁由政府命令和法律引入和实行。强制性变迁则表现出突发性、强制性、被动性

27、公共选择理论的界定

公共选择理论(public choice theory)是介于经济学与政治学之间的新的交叉学科。它以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尤其是理性人假设)、原理和方法作为分析工具,来研究政治市场上的主体(选民、利益集团、政党官员和政治家)行为和政治市场的运行。

可以把公共选择理论看作一个政策科学学派,看作政治学和经济学的交叉研究领域。

A.公共选择理论是对政府决策过程的经济分析。(本质)

B.公共选择理论的核心是对投票及其相关决策程序的研究。(核心政府决策)

C.公共选择理论是研究集体决策的科学。(决策方式)

两层含义:

一是集体性。单个人自己的决策不在考虑范围之内,但凡是有人群的地方集体决策就不可避免,因而公共选择成为必需的;

二是规则性。决策就是制定规则,在人与人之间存在偏好差异的情况下,人们必须进行决策以选择那些能够反映和满足一般人偏好的规则。公共选择研究的集体决策范围包括国家、政府、国防、教育、环保、财产权、分配等政治问题。

D.公共选择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个人利益最大化为内在动力,通过民主投票实现的对公共经济的合理决策。(经济分析的前提)

公共选择理论的方法论归结为三个要素: 个人主义、 经济理性、交易政治。

28、公共选择理论的贡献

A. 从经济学的假设、理论和方法入手来研究政治和公共决策问题,为公共政策和政治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野、新的研究途径;用方法论个人主义来取代作为传统政治学主导途径的方法论集体主义,是对公共政策研究政治学

途径的有益补充或扩展。

B.公共选择理论丰富了当代政策科学和政治学理论,如它的非市场决策理论、政府失败论、国家与政党理论、投票规则的损益分析、官僚体制与代议制民主的分析,扩展或补充了当代政策科学和政治学的理论研究。

C.一方面有助于对当代西方国家公共政策过程的本质及其局限性的认识,另一方面也加深了对人类公共决策过程及其规律性的认识。

“以足投票”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鲍特蒂提出。

29、国家职能的二重性

第一,它作为社会生活的组织者,为维持社会生存而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在客观上具有维护社会共同利益的作用;

第二,它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具有鲜明的阶级倾向。国家的管理机构对社会共同利益的维护,也只能在统治阶级利益所允许的轨道上行驶。从总体上说,国家管理职能的阶级性居于主导地位。

30、利益:就是基于一定生产基础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

31、政治利益:政治主体在政治活动过程中的需要,(政治利益的广泛性)包括:

(1) 政治权力——政治生活中的控制力和支配力

(2) 政治权利——政治生活中的合法性资格及权能

(3) 政治意识(文化)——政治生活中各阶级的政治主价值观

(4)物质生产——规模、工艺等

(5)科技知识——对自然物的认知程度及掌控能力(天河一号,2500万亿次/秒)

(6)自然资源——国土面积、矿藏等

(7)人口——数量和质量.

(8)社会状态——社会制度、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等

32、社会利益结构就是社会成员之间以及社会成员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的一定模式。

33、国家观点的概括:

在确定的领土范围内建立主权管辖并通过一套永久性制度实施权威的政治联合体。

五个关键特征:

第一,国家实施的主权超越所有社会联合体和集团之上,国家主权是绝对的,无限制的——leviathan(利维坦-怪兽)。 第二,与市民社会的私人机构不同,国家是公共机构,在公共经费的基础上负责制定和实施集体决策。

第三,国家是合法性的一种运用,它宣称自己反映社会永久性利益,对公民有普遍的约束力。

第四,国家是一种统治工具,拥有确保其法律得到遵守的强制力,国家垄断了“合法的暴力”( Legitimate violence)手段。

第五,国家是一个领土性的联合体,在地理上确定的边界内行使管辖权。

34、马克思主义对国家本质的理解:

35、A国家是一定领土上全体居民组成,拥有主权的社会共同体,是某个政府领导的社会管理组织,它实质上是阶级统治的机关,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关。

B 国家是经济上占有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维护和实现自己的阶级利益,按照区域划分原则而组织起来的,以暴力为后盾的政治统治和管理的组织。

本质: 第一,国家是实行阶级统治的政治组织。国家的本质是阶级的统治。国家的基础是统治阶级的利益。国家权力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最大的强制性和主权的独立性。

第二,国家是系统采用的暴力,是精巧的暴力机器。国家的暴力为统治阶级专用,以此为主要凭藉来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巩固社会秩序。

第三,国家表面上是整个社会的代表,是在第三者的面目下实施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

36、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涉及的就是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结构模式问题。

政治国家为公域,市民社会为私域。

37、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观点:社会第一性,国家第二性,

38、我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演变及现代模式的选择

(1)模式演变及问题所在

A建国初期——:国家与社会关系上突出国家的地位,国家与社会的高度一体化,国家权力至高无上,形成一元主义或全能主义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基本模式。这个模式最终造成机构臃肿,效率低下,社会缺乏应有的生机和活力。

B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社会的自由空间逐渐加大,资源流动不断加速,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传统集权体制的基础,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善了人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

C现状——:政府职能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国家仍未退出不应由国家控制的许多领域,非政府组织发育迟缓,社会自治功能弱小,公民社会尚未建立。

(2)现代模式选择——模式选择之争论

A.大政府(强政府)——小社会(弱社会)

B.小政府(弱政府)——大社会(强社会)

C.小且强政府——大且能社会

A.大政府——小社会(摒弃模式)

B.小政府(弱政府)——大社会(强社会)

步骤——社会主角——削弱国家的作用——休克疗法———先创造公平的政治、社会条件——发展经济——突变方式——彻底变革

成功案例——波兰模式

半成功案例——俄罗斯模式。

C.小且强政府——大且能社会(何以做到)

39、我国传统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特点与影响

(1)国家与社会关系,历来头重脚轻。一方是以暴力为后盾的国家及其规模庞大的官僚体制,另一方是分散的个体化民众阶层。这种力量极不对称。国家拥有足够的资源来实现自己的意愿,强大的中央集权政府没有任何可以匹敌的对手。而民众个体因其须直面国家权威的巨大压力而显得极其脆弱。

(2)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控制多于扶持。国家往往花费大量的成本用于对乡村及社会的控制,而不是促进基层社会自主性或自治性空间的增大。这一现象造成官僚机构对下层事务特别是经济活动的直接介入,官僚政治影响了社会的自主性。“中国人的思想活动乃至他们的整个人生观,都拘囚锢蔽在官僚政治所设定的樊笼中。”(王亚南)

(3)源发于近代的西方民主制度,是在国人图强的背景和前提下被移植“嵌入”到半封建、半殖民地制度结构中,而不是像西方那样呈现为崛起于底层的社会经济运动。因此,制度的变迁往往是强制性不是诱制性的。社会中间阶层缺乏。这意味着来自国家上层的偏好与决策缺乏下层的制约与纠偏,制度变迁只依赖国家的权威性、以及官员的廉洁与办事效率,民主往往流于形式。

(4)作为官方主导的意识形态儒家学说,其“重义轻利”价值取向使中国缺失旨在保护个人权利的法律体系;忠君是选拔官员之根本,以此标准选拔的官员是中央集权的附属物和统治工具,偏好行政强制。与此相对,个体权利保障极不稳定,分散化的个体始终处于社会的最底层。

40、国家形式(广义):指国家的组织(管理)形式和结构形式,国家的管理形式是指统治阶级采用何种形式去组织和管理自己的政权机关,国家的结构形式则指国家的整体与部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如单一制、复合制等)。

41、亚里士多德的政体分类(多选)

*两条标准六种分类:

标准一,掌握最高统治权人数多寡 一个人----君主政体 少数人----贵族统治

多数人----共和政体

标准二,统治者是否为城邦谋利益 统治者维护城邦公共利益——正宗政体

统治者维护自身利益——变态政体 君主政体——僭主政体 贵族统治——寡头政体

共和政体——平民政体(暴民政体)

42、不同国家形式主要特征及划分

43、君主制的特征:①世袭制;②终身制;③任命制;④集权制,集权是最重要的特征

44、共和制的特征:①选举制;②限任制;③分权制;选举制是最基本的特征。

45、议会制与总统制内容比较:

A议会制(共和)是指以议会为国家政治活动的中心,政府由议会产生并对其负责的政体,这种政体大致都规定: ①由议员组成的议会是国民的“代议机构”,具有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性质,享有立法、组织和监督政府的权力。 ②政府由议会多数党(或几个党联合组成多数)所组成,政府内阁成员通常必须同时是议会的议员。

③作为国家元首的(女王、 天皇)总统只拥有“虚位”,没有实权,实权在议会。(意大利、奥地利、印度)

④行政权在内阁,一切决策由内阁决定,首相为政府首脑,内阁的政策必须与议会的多数一致。

B总统制共和是指以总统为政府首脑、总统与议会分享最高权力的一种政权组织形式,它的基本特征是:

①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中央政府首脑统率三军,他不是由议会而由选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

②政府各部、委、署等一切机构受总统领导和监督,各部部长由总统提名任免,他们对总统负责而不对议会(国会)负责。

③政府与议会完全分离、除有特别规定外,政府成员不得同时兼任议员和出席议会会议,总统与议会相互制约。 ④总统所属的执政党不一定是议会两院中的多数党。

46、共和制的重要理解

共和制的实质是民主,不同的共和制主要是民主的范围和性质不同而有所区别,决定共和制的基本因素是商品经济和大生产,因为商品经济要求自主、自由、平等、公平、公正的交换和贸易环境,这种要求反映在政治上则要求民主、建立共和,因为共和制有利于实现各种民主的内容,所以在政治实践中,商品经济比较发展的地区和国家,比较容易建立起共和制,实行民主。

47、洛克:立法权,行政权和对外(联盟权) 孟德斯鸠孟德斯鸠发展了分权理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

48、“议行合一”—— 指国家机关工作的决定和执行高度协调一致的制度。

49、 我国民主集中制的含义

①国家机构的组成是民主的,由民主方式选举产生,权力来自人民。

②国家机构接受人民委托行使国家权力,国家权力的行使是集中的,人民代表机构具有最高的权威性,其它国家机关从属国家权力机关。

③国家的一切方针、政策的制定贯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各级领导机关必须经常保持与群众的联系,倾听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

④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

⑤各级领导班子贯彻集体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

50、国家的结构形式:是指特定国家的统治阶级所采取的,按照一定原则来划分国家内部区域,调整国家整体和组成部分、中央和地方之间相互关系的国家外部总体形式。

51、国家机构:国家机关的总和,是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权力执行国家职能,对社会实行有效控制和规范管理的组织体系,它包括立法、行政、司法机关及军队等,从国家机构的实质内容上看,最显著的特征是官吏和常备军,从其地位上看,它是统治体系的核心部分。

52、国家元首:是国家的象征,对内对外代表国家

国家元首的形式:个人制和集体制(我国)两种

国家元首的职权:(多选)其一,公布法律权。 其二,发布命令权。 其三,召集议会、解散议会权。 其四,外交权。外交权的具体内容包括:接受并派遣外交代表和领事,即使节权;缔结国际条件,即缔结权;宣战与媾和等。 其五,统帅武装力量权。(总统制共和国家元首的最高指挥权实权在握)。 其六,官员的任免权。 其七,赦免权。

其八,荣典权。

53、议会最早起源于英国,被称为“议会之母”。

54、政府:执行国家权力,进行政治统治并管理社会公共事物的机关。广义政府,指包括立法、行政、司法机关在内的国家机关的总和。狭义的政府,指国家行政机关(中央和地方政府,有时专指中央政府)。

55、国家着重权力的存在,政府着重权力的行使

56、官僚制: 以法律和理性为基础建立的指挥和控制社会的管理体制

57、政府的作用; (1)全能主义——是精美无比的机器,管理者是全能的贤哲,缺乏组织和管理的社会只有在政府的强力带动下,才能达到理想的状态。(绝对国家)

(2)无政府主义——人类的理性和自由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政府是万恶的渊薮,政府的存在将严重束缚人类理性的发展,理想的社会是没有政府的社会。

(3)放任主义——政治上,个人自由是最高价值,政府的存在束缚个人的发展;经济上,个人是自身福利的最佳判断者,通过“看不见的手”来推动社会的福利。但邪恶的政府是必要的,有些事必须要政府来做;唯一的办法是限制政府的权力,管得越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守夜人政府)

(4)干预主义——自由包括消极和积极两种类型。积极的自由本质上是集体、社会的行为。是一种共同的善,政府可以促进共同的善的实现。市场存在天然的缺陷,政府的主动干预可以弥补市场的缺陷。

(5)适度干预主义——市场有缺陷,但政府本身也有缺陷政府的干预应当适度。

58、公民的自主性

自主性——人格的独立与完善,摆脱异己力量的束缚与奴役。

内容:自己的事情自己决定,公共事物共同决定。

59、政治权利(简答):社会成员在政治生活中获得自身利益的合法性资格及权能。

60、人权:使每一生物学意义上的人成为自由的,符合人格独立而完整的尊严受到保护的人的权利。

关于人权内容的两种观点

(1)人权普遍主义

人权是只要作为人就应当享有的权利,是超越人的个体差异而普遍的,无条件的和不可剥夺的,存在着普遍的人权价值和共同的人权标准,每个国家应尊重这种标准,并执行这个标准。

(2)人权相对主义

人权是有条件的,社会的和相对的权利,他在不同的国家存在和实现依赖于特定的经济社会条件和文化传统,各国应根据各自的情况确定具体的人权标准。

61、阶级行动的动力与困境

(1)阶级的政治行为是非市场决策的集体行动问题,是自利性行为,阶级的自利性来源于阶级内部的个人的自利性。

(2)来源于阶级内部的个人的自利性使阶级的集体一致的行动成为困境。因为个人的收益与集团规模及集团总收益成反比,个人支付的成本则与此成正比。

阶级困境的克服

(1)强烈的阶级意识——阶级成员基于共同的经济地位、生活方式和历史命运而产生的整体性的政治态度、政治情感和政治思想。

(2)严密的政治组织——阶级行动的具体领导者、决策者和实施者。政党是其最高的组织形式。

62阶层:指在一定的社会组织形式中,由于人们所处的经济地位不同而分成若于层次的不同群体。决定这些不同群体存在的最主要原因是社会的分工以及人们对生产资料占有的多寡。

63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1)合理选择改革的起点

(2)渐进性改革模式的合理选择,在发展中求稳定。

(3)处理好影响社会稳定的几个全局性矛盾

(4)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秩序机制

64、①政党的特征:

第一,政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政党是在一定的阶级基础上产生的,是阶级斗争合乎规律性发展的产物。政党

是阶级的核心。政党的阶级性是政党的本质特征。

第二,政党是阶级的先锋队组织。政党成员一般由本阶级政治上最活跃、最积极的人构成,凝集本阶级的政治精华和中坚力量。

第三,政党具有自己的政治纲领。政治纲领即政见,一般包括政策纲领和政治目标两部分。其中政治目标是政治纲领的核心。政治目标是政党,尤其是对立政党的阶级属性的集中体现。

第四,政党是有特定的组织和纪律。政党有完整的组织系统,以此动员本阶级的全体成员进行有效的斗争,并通过严格的组织纪律来约束党的成员,从而维系组织,统一意志,提高政党的战斗力。

②政党的作用:

第一,整合社会秩序。商品经济社会,人们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需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得以确定,政党的出现正好提供了一种解决纷争、整合社会秩序的新手段。

政党能利用意识形态的力量,教育或影响群众,造就一种文化,把群众的思想和行为纳入到统一的秩序中来。政党必须争取群众,但最根本的是其纲领与政策及实践是否代表群众的利益。

第二,凝聚和表达民意。民主政治问题出现以来,“民主”问题首要任务是“民意” 的 凝聚和表达。在阶级社会或有阶级存在的社会里,人们分属于不同的阶级、阶层,都希望自己的利益和要求得到实现。但这些利益和要求,不仅是散乱无序的,而且千差万别,甚至互相矛盾。这就需要有一种力量来表达其利益和要求,聚集成一种“公意”或共同性的原则,使之变成国家的意志,加以贯彻执行。而能够有效地承担这种利益凝聚与表达责任的最好的组织就是政党。

第三,扩大政治参与。人民主权概括了现代国家观念的核心。在实行代议制民主的时代,没有民众的政治参与就不是民主的政治。而人们的政治参与,需要有一种力量来担当对民众的动员、组织和指导责任,把民众引入政治生活并发挥积极作用。政党恰好为公民的政治参与提供了组织和体制的保证。因为政党的组织,政党纲领,政党对民众政治参与方向的引导等所起的作用,是一般社会团体所难以做到的。

第四,掌握政权,行使国家权力。现代国家中,政治权力的行使在正常情况下都是通过政党政治实现的。组织选举;通过民主形式,把本党的意志上升为国家的意志;以本党党员为国家机关管理人员,组织政府。

65、政党制度; 指政党执掌、参与或影响国家政权的制度性规定和运行方式,包括政党的地位、政党同政权的关系以及政党之间的关系等。

政党制度是现代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66、共 产 党在和平建设时期长期执政的合法性问题

合法性——-对统治权力的认可

67、权力的基本定义:归结:影响力说;支配力说

人与人之间的支配力。

社会生活中能约束他人行为的支配力。

权力是一种力量,依靠这种力量可以造成某种特定的局面或结果,使他人的行为符合于自己的目的。

68、权力的特性:(1)相对性(对象性)。权力的作用对象只能是权力的相对人。“权力主体对谁的权力”总是需要首

先明确的,一旦超出了相对人的范围,权力就不可能存在。

(2)单向性(不对称性)。权力关系中,影响力或支配力是单向的,支配者--被支配者。主体得以其单方意志加之于相对人。权力关系以相对人对主体的服从为内容,是主体对相对人的支配与控制。单向性也就是强制性。

(3)后果性(奖罚性)。权力能造成某种特定的局面或后果,而或使资源配置的既有状态得以维护,或改变资源的既有配置 。改变支配者或被支配者的利益状态。

69、权力的类别:(1)强制性权力 (2)奖酬性权力 (3)精神性权力

70、权力的内在规定性:可以概括为“利益”,利益包括物质利益的满足和精神利益的满足。权力之争,实际上是利益

之争。行使权力,是为了创造利益。

71、政治权力:指在特定的政治共同体中,一定政治主体为实现某种利益和原则,能最大限度地强迫和约束一定政治

客体行动的支配力。

国家权力是其典型表现。

72、国家权力的目标:实现以掌权者利益为主体的整体利益,包括安全与秩序、公平与正义、发展与进化

73、国家权力的制约:(1)权力不受制约必然腐败 (2) 以权力制约权力

腐败就是权力行使者违背公有权力行使的界限和目标,将公有权力变为个人或小集团 的私有资源,滥用公共权力以谋取私人(小集团)利益的行为。(观点性)

74、政治管理:国家权力按照某种特定的秩序和目标对政治生活进行自觉地、有计划地约束或制约的一定方式。

75、政治决策:政府和政党等政治管理主体对政治生活的重大问题制定和选择行动方案对政治生活的方向、目标、原

则、方法和步骤进行抉择的过程。

76、政治参与: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

的行为。它是政治关系中政治权利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反映着公民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选择范围,体现着政治关系的本质。

77、政治投票:公民个人在互相竞争的政策或候选人之间表示其偏好的行为。

78、阿罗不可能定理 唐斯的理性选民投票模型

79、政治现代化:(政治发展)是政治形态不断从低级走向高级的总体性过程

77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发展观

A政治发展是政治形态不断从低级走向高级的总体性过程

B政治发展的动力是一个以经济变革为基础的复合系统

C政治制度的新旧更迭是政治发展的根本标志

D宏观意义的政治发展,是社会形态总体发展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E政治体制的改革完善是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

更多相关推荐:
小学教师政治学习计划

东社小学20xx20xx年度第二学期政治学习计划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创人民满意的教育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做人民满意的教师为宗旨打造幸福教...

20xx-20xx第二学期教师政治学习计划

教师思想政治学习计划20xx20xx学年度第二学期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创人民满意的教育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做人民满意的教师为宗旨打造幸福教育平安教育以各种法律法规及时事政治为主要内容为进一步贯彻落...

小学教师政治学习计划

小学教师政治学习计划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会议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创人民满意的教育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做人民满意的教师为宗旨打造幸福教育平安教育以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教...

小学教师政治业务学习计划

井楼小学教师政治业务学习计划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社会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不断加强教职工队伍建设,提高教职工的政治思想素质、师德修养和教育教学的业务水平…

小学教师个人政治学习计划

小学教师个人政治学习计划20xx20xx年度王贤一指导思想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创人民满意的教育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做人民满意的教师为宗旨打造幸福教育平安教育以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教师十不准新课程的改革...

20xx年政治学习计划

阔什萨特玛乡小学20xx年政治学习计划为了全面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大力倡导崇尚学习的良好风气根据州教育局党委区教育局20xx年工作要点的要求现提出我校20xx年政治理论学习计划如下一学习对象全体教职工全体学生...

小学教师政治业务学习计划

教师政治业务学习计划义和小学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义和小学教师政治业务学习计划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社会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不断加强教职工队伍建设提高教职工...

政治学习计划

五合乡教管中心上白林小学政治学习计划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发展全局紧密结合教职工的思想和工作实际着力在理论学习的深...

塔尔拉克乡中心小学政治学习计划

轮台县第八小学暑假前教职工集中政治学习计划为切实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养维护人民教师良好的社会形象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推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放心满意的学校特制定计划如下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八大...

宝坻小学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政治业务学习记录1

政治业务学习记录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东淀中心小学教师李海亮东淀中心小学政治业务学习记录

20xx年东单中心校政治学习计划

两城镇东单中心校政治学习计划20xx20xx学年度一指导思想以党的教育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创人民满意的教育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做人民满意的教师为宗旨二学习内容和要...

20xx年政治学习计划

20xx年政治学习工作计划为了不断加强教职工队伍建设提高教职工的政治思想素质根据教育局党委20xx年工作部署结合我校实际制订20xx年政治思想学习计划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党的十...

小学政治学习计划(2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