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陶渊明有感

时间:2024.4.27

我心中的陶渊明

清晨,带月荷锄,穿一双草鞋走过潮湿的田埂,看草盛豆苗稀;戴一顶草帽来到园外,赏东篱菊花开。背后是一座绿柳成荫的草屋,和远处清晰可见的南山,这样的田园,收留了一颗怎样伟岸的心灵?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门”,是他精神的后花园吧,隐居田园,不向乡里小儿折腰求那五斗之米,他的生活并不富足,常常捉襟见肘,甚至还要依靠亲朋的救济。但是,面对这样的窘境,他仍能“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他固守的,是一片未被开垦的灵魂的处女地。所以他能“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摆脱世俗的羁绊,他收获的是自由的心灵和人格的高贵。

而这样做,他并不是为了谋求什么,不是嫌那五斗之米太少,也不是为了炫耀他的高风亮节,他是真的归隐了,归隐到了灵魂牧歌的本真之境,他创造了真正意义上的归隐,在那片田园,他才是他自己。陶渊明的性情,就像大雪出霁后的大地,洁白无瑕。他是自然的、本性的、率真的。他携半壶酒,采菊东篱下,将醉将醒,飘飘欲仙,猛然间抬头,看见几只鸟儿从头上掠过,它们身披霞光飞回远山的丛林。他觉得此时的世界安宁而恬美。他笑了,他醉了,真可谓“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我眼中的陶渊明

一方葛巾,飘飘布衣,“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不贪图尘世的功名,只求心灵的明净淡泊,这就是我眼中的陶渊明。

陶渊明嗜酒,酒就是他的朋友。他率真,“若复不快饮,空复头上巾”;他洒脱,“我醉欲眠卿可去”,酒通过他的口喉,穿过他的肠胃,深入到了他的灵魂。他用带着露水的菊花泡酒,并取名为“忘忧物”。也许真是因为他忘记了尘世的一切忧愁,所以他才达到了“真隐士”的境界。陶渊明的酒——真诚而醇香。

陶渊明爱菊,菊就是他的知己。他高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淡然,“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菊,不争春,不畏寒。百花之后绽放,冷霜之中挺立。正如陶渊明坚定的归隐之志,这或许就是陶渊明爱菊的真正原因吧!陶渊明的守节之志令人钦佩,即使在生活贫困、重病卧床之时,仍不肯接受官家的资助,这是一种多么崇高的气节!虽然困窘,但守节之志,老而弥坚。

每次吟咏陶渊明,都会有一种清雅与超脱之感,一种来自灵魂深处的自由与舒畅。陶渊明,爱菊,与菊一起归隐;爱酒,与酒一同燃烧。他的率真自然,他的固穷守节,令后人仰慕千年。

桃花源·陶花园

曾有一位青年,他胸怀大志,一腔热血,渴望能解民于倒悬,匡扶正义。可是世事难料,不愿同流合污的他无法在官场立足,他四处碰壁,三仕三隐,最终,不惑之年的他看透宦海的污浊,毅然回归田园,不肯复仕。是的,他就是陶渊明,一个内心充满痛苦的高洁之士。

他是儒家弟子,却无法实现兼济天下的理想,只能无奈地独善其身。每日饮酒赏菊,

成为一个闲人雅士。

可是这样的他甘心吗?快乐吗?人们只知陶公性嗜酒,可又有几人看出了这沉醉之中的几分悲伤?官场黑暗,百姓疾苦,他渴望寻找到一片乐土,一片桃花源。这里,没有纷争,没有战乱,“黄发垂髫,怡然自乐”,可是我们同那武陵人一般“不复得”,桃花源悄然消失。

人们只知陶公爱菊,可又有几人了解,清闲的赏菊只是为了掩盖那无尽的空虚。一个正值事业高峰的他,无所事事,不能为国分忧,不能为民解难,只能通过东篱采菊、月下独酌来排遣他心中的苦闷。

在无奈与悲伤中,他转向老庄,寻求精神的解脱。只有做一个隐士,才能守住心灵的净土,于是,他开垦自己的桃花源,安贫守道,用清凉的泉水冲走心中的块垒,用清丽的诗行表达自己的心志。然而,陶公,你真的释然了吗?

桃花源啊,你又何不是陶渊明心中的陶花源?我宁可相信陶公是故意为之,否则为什么不是菊花源呢?唉,陶花源是一个诗人的悲伤,更是对一个时代的批判。

为心灵寻一方净土

是那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士吗?是那个“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的雅人吗?是那个“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农夫吗?对,就是他,那个“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

他忘却了官场的失意,仕途的不顺,远离了尘世,归隐田园,坐看庭前花开花落,闲看天边云卷云舒。陶渊明的生活多么清逸,像天空中的白云,海洋中的精灵般自由,因为有菊,那颗渴望自由、被官场的牢笼束缚了太久的心才得以寄托。

菊,清新淡雅,与世无争,不正像他不羁的性格吗?陶渊明将己志寄托于菊,为心灵寻得一方净土。这净土是他的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这净土是他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这净土是他的“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醉心自然,乐夫天命,人生何求?

出生贵族的他,曾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大志,但无奈身处乱世,他在三仕三隐的徘徊中,最终超脱物外,最终回到大自然的怀抱,归隐后,他“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虽然一场大火使他一贫如洗,但他归隐之志并未因此动摇,人固然需要物质的生活,但精神上的追求永远支撑着纯洁的心灵。固守清贫,悠然物外,他洁净而疲惫的心灵唯有大自然可以安放。

悠哉,陶公!“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第二篇:阅读陶渊明


阅读陶渊明《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己忘言。

请回答:

A。“心远地自偏”的含意是什么?

归隐重在心志。不在行迹。表现了作者不慕世俗。超然于世。高洁自守的情操。

B。“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有的版本为“望”。苏轼认为“见”字比“望”字好。你认为这是为什么?

“见”为无意之见。境与意会融为一体。传神地表达了作者悠然自得的神情;如改为“望”。则为有意之望。破坏了整首诗悠然的情趣。

C。“此中有真意”中的“此”字的含义。

“此”表示归隐生活使得诗人真正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达到了大彻大悟的境界。

阅读李白《度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注]。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海楼:海市蜃楼。

请回答:

A.诗中描绘的山水景象有何特点?

B."月下飞天镜"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C.最后两句流露了什么样的感情?

40.

(1)境界阔大(2分)

(2)比喻(2分)

(3)留恋故乡(2分)

《饮酒》(其五)中,包含“大隐隐于市’’意味的诗句是( A )

A.心远地自偏 B.悠然见南山

C.飞鸟相与还 D.欲辩已忘言

阅读陶渊明《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请回答:A、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B、“心远地自偏”以上四句的思想意蕴是什么?C、本诗中哪几句诗是写景的?请写出来。

2、A、本诗的主旨是:表现了陶渊明弃官归田后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

B、强调归隐在心志不在形迹。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对陶渊明的《饮酒》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C )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A.前四句为第一层次。作者因为能够超脱现实纷扰,有高尚的精神境界,所以觉得住的地方偏僻幽静。

B.后六句为第二层次。承“而无车马喧”,说明采菊、看山、夕阳、归鸟中有诗情画意和生活情趣,既不能也无须用言语形容。

C.历来为人称道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句的关键词是“悠然”,因为它形象地体现了诗人的主观情感与外界客观景物的自然而然的融汇过程。

D.本诗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道理,表达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得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陶渊明《饮酒》中,最富有哲理意味的诗句是( B )

A、飞鸟相与还 B、心远地自偏

C、结庐在人境 D、悠然见南山

渡荆门送别

(唐朝)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本诗记下了作者初次离开故乡时的观感和情思,其中最能表达他对故乡依依不舍之情的一个字是“ ”。

1.怜

赏析《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本诗记下了作者初次离开故乡时的观感和情思,其中最能表现他对故乡依依不舍之情的一个字是 。

答案:怜

2、具体分析颈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答案:衬托手法,以水中明月如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

3、这首诗中间两联描绘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请简要分析"随"字好在哪里

答案: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化,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4、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抒发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深情。

5、"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出了什么样的景象?

答案:两岸的山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山峦从诗人的视野中一点点地消失,江水冲下山

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

6、选出对本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 D)

A、"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是写景名句,它好比电影摄像镜头摄下的一组图画,给人以流动感和空间感。"随"字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入"则力透纸背,写出了大江的气势。

B、颈联描绘了 "水中映月"和"天边云霞"两幅图画,巧妙地融进了作者初次见到平原时新鲜、欣喜的感受和体验。

C、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乡情之叹,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D、这首诗意境清雅,风格纤细,形象奇伟,想象瑰丽,描绘出长江中下游一带数千里的山势与水势,具有高度集中的艺术概括力。

《徐文长传》作业

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

A.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 有司:职有专司,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

B.风鸣树偃 偃:倒下。

C.韩、曾之流亚也 流:流放。

D.文长皆叱而奴之 奴:通“驽”,才能低下。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徐文长诗文风格的一组是(c )

①恣情山水②苍劲中姿媚跃出

③如水鸣峡,如种出土④有王者气

⑤皆超逸有致⑥气沉而法严

A.①⑤⑥ B.②④⑥ C.③④⑥ D.①②⑤

1.C(流:同一类人物,犹言“等辈”。)

2、C(①是说徐文长的个性,非指他的诗文。②⑤是徐文长的书法。)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声名籍甚 籍 :狼籍 B屡试辄蹶 蹶:失败

C如种出土 种:种子 D然数奇,屡试辄

蹶 奇:不好

答案A

4.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组是 (c )

A 然竟不偶 B虽其体格时有卑者

C非彼巾帼而事人者所敢望也 D独身未贵耳。

答案C

5下列各项全都是徐文长为人狂傲不羁的的一组是 ( c )

①文长每见,则葛衣乌巾,纵谈天下事

②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上无可当意者

③议者方之刘真长、杜少陵云

④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显者至门,皆拒不纳

⑤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

⑥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文长皆叱而奴之

A①②③⑥ B②③④⑤ C ①②④⑥ D②③④⑥

答案:C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本文主要叙述的是一个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描写他的狂放悲愤,以及他不惜以生命与世俗相抗衡的悲剧命运。

B徐文长才略过人,谈论行军打仗大多能够得其要领,但他一生遭遇波折,虽然不算无名之辈,还几乎作出一番事业,但科举的失利使徐文长成为一个失意的人,偾世嫉俗,“不得志于有司”,终生只是个秀才,无法发挥他的才能,实施他的抱负,抱愤而终。

C 徐文长自负才略,在 “督数边兵,威振东南”的胡宗宪面前,别人匍匐跪语不敢举头,而他以部下的一个秀才身份却侃侃而谈,毫无惧色。在胡宗宪面前过分狂傲,这也是他不得志的原因。

D 徐文长诗、文、书、画皆为当时一流,他的书法笔意奔放和他的诗一样,苍凉劲节中流露出婉美媚人的姿态,以他的余力从事绘画,描摹花草竹石,都高远典雅富有情趣. 答案:C

7、下面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A.徐文长虽然才华出众,但个性自负高傲。虽然在山阴县做生员的时候,声名狼藉,但胡宗宪赏识他的才能,把他当作客人邀请到自己的幕府。

B.本文作者认为徐文长的文章往往见解非凡、气势深沉而且文笔谨严,是属于韩愈、曾巩一流的作品,但因为他不迎合时兴的调子,且不把当时所谓的文坛领袖放在眼里,所以他的名声没有传出越地。

C.徐文长多才多艺,不但文章写得好,而且书法、绘画均有一定成就。他的书法作品与其诗文风格相似,奔放苍劲,且不乏媚人之姿。

D.作者虽然对徐文长的命运遭际深表同情,认为古今文人的抑郁不平、遭遇困苦,没有比他更厉害的,但同时也否定了那种认为徐文长完全是怀才不遇、时运不济的观点。

答案:A.(为山阴诸生,声名籍甚——在山阴县作生员时,名声很大。籍甚,不是狼籍得很的意思)

8.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视一世士无可当意者 当:合,顺,令人满意。

B.中丞胡公宗宪闻之,客诸幕 诸:兼词,相当于“之于”。

C.会得白鹿,属文长作表 属:音zhǔ,嘱托,吩咐。

D.文长皆叱而奴之 奴:奴婢

答案:D.(奴:意动用法,以之为奴)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A.写出这段文字中引出的两个成语。

B.项羽的诗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C.文中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

A四面楚歌、霸王别姬。

B英雄多情,无可奈何。

C语言描写、行为描写。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1)这里主要运用了怎样的人物描写方法?

(2)项羽说这段话的主要意图是什么?

(3)从这里可以看出项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垓下之围》中,揭示项羽内心世界中知耻重义一面的情节是(D)

A.惊闻楚歌 B.悲歌“虞兮”

C.对吕马童说“吾为若德”

D.马赠亭长,自刎乌江

《垓下之围》中,表现项羽“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的细节描写是( B)

A.“虞兮虞兮”的慷慨悲歌 B.“天之亡我”的三次呼告

C.嗔目叱退汉将赤泉侯 D.将宝马赠给乌江亭长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无题 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1.“分曹”、“类”分别是什么意思?

2.“心有灵犀一点通”一句是什么意思?

3.这首诗描画了一幅什么样的场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1 分类,分组。

2 像

3 我们的心却如灵犀一般息息相通。

4 诗人追忆昨夜参与的一次贵家后堂之宴,表达了与意中人席间美好相遇、旋成间阻的怀想和惆怅之情。

《报刘一丈书》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至于不孚之病 孚:信任 B.袖金以私之 袖:从袖子里取出

C.然后命吏内之内:通“纳”,接受 D.间道经其门 间:从小路

答案:D(间:间或,有时)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则不才有深感焉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B. 而主者又不即出见 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C.仆则愈益不顾也 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

D.马上遇所交识,即扬鞭语曰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答案:C项第一个“则”为连词,表转折的“却”,第二个为连词,表承接的“就”;

3.下列句子全都描写“客”进谒时甘心受辱丑态的一组是( )

①恶气袭衣袖,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 ②亡奈何矣,姑容我入 ③则惊走匍匐阶下 ④适自相公家来,相公厚我,厚我 ⑤起则五六揖始出 ⑥某也贤,某也贤

A. ①③⑤ B.②④⑤ C.②④⑥ D.①③⑥

答案:A(④、⑥是客的自我夸耀和吹嘘)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报刘一丈书》这封信通过描绘官场的丑恶,深刻地揭露了统治集团的腐败丑恶和当时社会的黑暗。

B.文章紧紧围绕“上下相孚,才德称位”八个字展开,但对“才德称位”,只是一笔带过,而对“上下相孚”却作了详细描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C.文章在讽刺和鞭挞丑恶的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听天由命、甘愿让步的消极无奈情绪。

D.本文运用对比手法,形象地刻画了进谒者的奴颜婢膝、曲意逢迎和权贵的骄横跋扈、倨傲做作的丑态。

答案C(“流露出作者听天由命、甘愿让步的消极无奈情绪”错,表明作者不屑巴结权门的正直态度和可贵品质)

1.D(间:间或,有时)

2.C(A项两个“焉”字均为表示陈述语气的助词,一般不译;B项两个“而”均为转折连词,意为“可是、但、然而”;C项第一个“则”为连词,表转折的“却”,第二个为连词,表承接的“就”;D项两个“所”,均与动词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构”,“所……的人<事>”)

3.A(④、⑥是客的自我夸耀和吹嘘)

4.C(“流露出作者听天由命、甘愿让步的消极无奈情绪”错,表明作者不屑巴结权门的正直态度和可贵品质)

5.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⑴ 客心耻之,强忍而与言曰:“亡奈何矣,姑容我入!”

译文:客人心里感受到了耻辱,勉强忍耐着对守门人说:“没有办法啦!姑且让我进去吧!” ⑵ 长者闻之,得无厌其为迂乎?

译文:您老人家听了我的这番话,或许不会(该不会)嫌我过于迂腐吧!

⑶ 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之愁。至于长者之抱才而困,则又令我怆然有感。

译文:家乡多次遭遇灾祸,不能不触动旅居在外的人的愁思。至于您老人家的怀才不遇,也使我心情悲伤而有所感触。

6.《报刘一丈书》暴露官场黑暗所采用的是( )

A.含蓄的暗示笔法 B.客观的描述笔法

C.夸张的漫画笔法 D.犀利的怒斥笔法

幸主者出,南面召见,则惊走匍匐阶下。主者曰:“进!”则再拜,故迟不起; 起则上所上寿金。主者故不受,则固请。主者故固不受,则又固请,然後命吏纳之。 则又再拜,又故迟不起;起则五六揖,始出。

1、这段文字揭露了甘谒者和权贵者怎样的嘴脸?

干谒者的奴颜婢膝,权贵的虚伪贪婪

2、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采用了细节描写(或人物的行动描写)

前所谓权门者,自岁时伏腊,一刺之外,即经年不往也。间道经其门,则亦掩耳 闭目,跃马疾走过之,若有所追逐者,斯则仆之褊哉,以此长不见悦于长吏,仆则愈 益不顾也。每大言曰:“人生有命,吾惟有命,吾惟守分而已。”长者闻之,得无厌 其为迂乎?

1、找出这段文字中属于描写的句子

“间道。。。。。。追逐者”

2、这段文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志节?

表现了作者决不向权贵低头献媚的志节。

3、这段文字在文中有何作用?

与前面干谒者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进一步突出了官场的腐败,以 及作者对对这种腐败现象的厌恶。

更多相关推荐:
陶渊明作品读后感

归去来兮辞读后感归去来兮辞是晋陶渊明的述志作品着重表达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的厌恶与鄙视赞美了农村美好的自然景物和安适的田园生活显示了他归隐的决心诗的开篇随口而出quot归去来兮quot四字积蓄已久的压抑与不快一吐而...

陶渊明集读后感

田园之乐乐在其中读陶渊明集有感陶潜字陶渊明东晋末年大文学家他的诗文不华丽不矫情仿佛山野里的一片野菊不抢眼却开得烂漫肆意生机盎然捧读陶诗如登高山如临深溪如掬清泉如品香茗说不尽那份清悠雅淡浸润心田陶渊明的诗文纯真质...

《陶渊明集》读后感

陶渊明集读后感陶渊明集收录诗文辞赋等作品共l42篇以诗歌为主陶诗以五言诗为佳可大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继承汉魏传统的咏怀诗一类是几乎很少先例的田园诗其咏怀诗内容丰富有中年游宦在外的行旅诗有晚年归田以后写的杂诗饮酒咏...

酒后驾驶读后感

禁止酒后驾驶宣传班会后感酒后驾车一直是我们觉得很贴近生活的一个话题我们常常听到报道某某在某条路上因为酒后驾车撞伤或撞死了一个人我们也常常惋惜生命的无常因为别人的一个疏忽就要与这个美好的世界告别什么是酒后驾驶顾名...

《文人饮食谭》读后感

文人饮食谭读后感饮食文化在学习这门课之前我对这四个字的了解非常浅薄只知道北京有烤鸭四川有麻辣烫兰州有牛肉面只知道电视上有一些饮食类的节目等等当我真正开始学习饮食文化时才知道饮食文化不仅仅研究吃什么怎么吃还研究与...

黎明之眼观后感

勿忘国耻铭记历史最近观看了一部电影黎明之眼颇有感想黎明之眼通过一名当年日军的战地记者秋山和美的眼睛来全面揭露阵地慰安所的暗无天日以及慰安妇们悲惨的命运看黎明之眼这部电影不能单单从摄影画面服装化妆特效人物表演等等...

努力不懈收获美好明天--你不知道将来有多好读后感

努力不懈收获美好明天读你不知道将来有多好有感六年2班刘思颜指导老师许少娜每个人都说明天是一个未知数大家都在担忧自己的未来当我阅读了你不知道将来有多好一书后我明白了明天不能空想眼下无须等待只要努力不懈温暖的阳光总...

《珍惜“今天”》读后感

珍惜今天读后感读了珍惜今天以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虽然是在紧张的考场上但我还是想了很多很多我想到了昨天那充满活力的儿童时代想到了明天自己美好的理想可今天呢今天是昨天的继续又是明天的基础因此它具有无比重要的作用正...

明天会更好 读后感

明天会更好读你不知道将来有多好有感你不知道将来有多好是郁雨君姐姐的新书我喜欢她写的每一个故事因为我总能在她的故事中收获成长收获快乐你不知道将来有多好讲述了考试总是年级第一的卫嘉勉因中考失常跌入末尾学校铅笔头中学...

读明天要远足有感

读明天要远足有感泰兴市蒋华镇新市小学张红霞今天我教我们班的小朋友读了一首诗题目是明天要远足这首诗的作者是台湾女作家方素珍去年我在南京大学曾经有幸听她上了一节有趣的读诗课那节课上方老师教孩子们读了很多诗而这首明天...

爱心托起明天读后感

爱心托起明天读后感通过阅读爱心托起明天曲老师以爱育爱教育理念的生动记录深深感动了我使我感到自己好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很多我认真拜读之后受益匪浅曲老师在这本书中以一篇篇生动的故事及独到的见解这本书写到了曲老师25年班...

明天我们毕业读后感

明天我们毕业读后感今天我们学习了本学期了最后一课明天我们毕业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明天就要毕业了作者十分的不舍本文通过对六年生活以及成长历程的回顾抒发了作者对母校老师和同学们的眷恋之情读了这篇课文我不由得想起了实际生...

陶渊明饮酒读后感(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