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礼让六尺巷

时间:2024.4.29

《和谐礼让六尺巷》读后感

歙县郑村中心学校堨田小学五年级 汪淑霏

包容忍让,平等待人,宽容大度,在我国古代就备受推崇,这是一种美德,当今社会更应大力提倡。一说到宽容,人人都会想到家喻户晓的“六尺巷”! “六尺巷”可不是一条普普通通的小巷哦!相传清朝光绪年间,礼部尚书张英的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地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两家大院的宅基地都是祖上的产业,时间久了,变成了一笔糊涂账。由于牵涉到尚书大人,谁也不愿来淌这趟混水。于是,张家人写了一封信给张英,希望张英出面解决。张英收到信后,认为邻居之间应该和谐相处、互相谦让,因此,在回信中,他写了四句诗:“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家人听了张英的话,觉得很有道理,让出了三尺空地。吴家人深受感动,也让出了三尺房基地。就这样,形成了一条六尺宽的巷子——“六尺巷”。这条巷子,就在现在的桐城。这条巷子也成了华夏人民宽容大度的见证。

每次读到这个故事,我都深受启发。是啊,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宽容大度去对待生活中的人和事。

暑假里,馋嘴的表妹总找爸爸妈妈要糖吃,如果在爸爸妈妈那里没有得逞,她就会找我要,我要是不给,或者哄她说“没有” ,她就会来个 “全城大搜捕”。我的房间也就成了重点“搜捕”对象。要是在房间里没有找到糖的话,就会赖我欺负她了,来一记“恶人先告状”,然后大哭大闹;假如找到的话,她会擅自拿走独自享受。这使我很愤怒。有一次,爸爸妈妈给我们俩各买了一根棒棒糖,她先把自己的糖神不知鬼不觉地嚼完,再来找我要糖,我大声嚷嚷:“你自己不是有吗?干嘛跑来找我要。”“好姐姐,就吃一口嘛!”她撒娇着说,那萌萌哒的表情,使我不忍心拒绝她。但是,我绝不会被她再坑了!前几次,她也是这么说、这么做的。还没等我张口,她竟然把整个棒棒糖都舔了一遍。我可是一个讲卫生的人,别人吃过的东西,我才不要呢!我的棒棒糖就这样被“送入虎口”。今天,我要发起“黄巾起义”了。“别烦!鬼知道你怎么吃!我再也不会上当了!”没想到,这话被爸爸听见了,他意味深长地对我说:“孩子,你觉得你这样做对吗?我认为,这种事发生在你身上是一种耻辱。每个人都要学会谦让、宽容别人。更何况那个人还是你的表妹??”当时,我觉得很不服气,这样耍赖的表妹,也要我宽容她吗? “要宽容别人过错,要真诚善待他人!难道你忘了‘六尺巷’的故事吗?只要心中有条‘六尺巷’,让人三尺又何妨呢!”爸爸的话在我的耳边不时回荡着,我明白了:宽容是一种修养,是一种理解,是一种品格,是一种境界。爸爸的这番话,让我感到羞愧不已。

“让他三尺有何妨。”正是这三尺,让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爱。洋溢着爱的世界必定和谐,洋溢着宽容的友谊必定真诚。 让我们怀着一颗乐观谦让,宽容大度的心去对待他人吧!

评语:通过阅读《奋发向上,崇德向善》一书,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小作者明白了为人要乐观谦让、宽容大度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对于现在的少年来说,是难能可贵的!这篇读后感既有读的内容,又有自己的真情实感。条理清楚,语句通顺,体会深刻,是一篇很好的读后感。

地 址:歙县郑村镇堨田小学

邮 编:245200

联系电话:05593582947 (指导教师汪红红)


第二篇:六尺巷观后感[1]


读六尺巷有感

三年级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六尺巷这个传颂古今的故事将其中的深意展现的淋漓尽致。

在清朝康熙年间,安徽省桐城县有一条巷子,一边是文华殿大学士张英的府邸,一边是桐城富户吴乡绅的豪宅,因为两家人在宅基的问题上发生了冲突,各不相让,事情越闹越大,后来张家人飞书告诉张英,张英阅过来信后释然一笑,挥笔写下:

一纸书来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接信后,立刻让出三尺土地,表示不再争执,对方也深感羞愧,同样让出三尺,因此才有了现在闻名遐迩的六尺巷。

简简单单的让三尺,不仅体现出了自己的君子风度,使对方感到惭愧,而且很和谐的将矛盾化于无形之中。可是现在有些人,似乎已经忘记了该怎样去谦和礼让。

报纸上曾经登过这样一则新闻。一天晚上,杨某参加了一个宴席,喝醉了酒,可是还是执意开车回家,在路上,他的车与受害人蔡某的车相刮擦,两人都喝高了,见自己的车被刮伤后,火冒三丈,都拉开车门,下了车,互相指责起来。由于两个人互不相让,矛盾逐渐升级,杨某见吵不过蔡某,便扬起巴掌,扬言要

打蔡某,蔡某一点也不怕,竟伸过脸去让他打。杨某暴跳如雷,顺手抄起一块砖头,扑向蔡某,两人扭打成一团,杨某的妻子也在车上,但是,她非但没阻止还在一边煽风点火,最后竟叫来许多人高马大的小伙子来一起动手,终于酿成了悲剧,蔡某被活生生打死了。

本来可以简单解决的事情升级演变成了命案,本来互相让一让就可以化解的矛盾转变成了怎样都赔偿不了的血债。如果当时双方都肯退一步,这样的悲剧还能发生吗?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矛盾,很多纠纷,往往都是没有去礼让而招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其实很多事情都可以用‘谦和礼让’来解决。譬如:在公交车上无意间踩到别人,一句“对不起”、“没关系”,问题就解决了。还有,与朋友发生矛盾时,只要退一步,就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就如张英大学士的诗一样,“让他三尺又何妨”。

中国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张英大学士的诗,用最朴实的语言,写出了中华民族谦和礼让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礼让、谦和的美谈不胜枚举。孔融让梨的故事之所以流传千载,是因为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道理。一个家庭如此,一个社会也应该有此氛围。

礼让是人与人和谐相处必须具备的一种境界,它体现的是一种文明素质。谦和者要有博大的胸怀、虚怀若谷、有包容心,善于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互相尊重。个人是这样,家庭、团体、

国家也应该是这样。假如人人都懂得谦和礼让,以和为贵,那么我们的生活会更和谐美好的。

更多相关推荐:
六尺巷观后感

六尺巷观后感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六尺巷这个传颂古今的故事将其中的深意展现的淋漓尽致在清朝康熙年间安徽省桐城县有一条巷子一边是文华殿大学士张英的府邸一边是桐城富户吴乡绅的豪宅因为两家人在宅基的问题上发生了...

“六尺巷”读后感

六尺巷给我们的启示六尺巷故事讲的是古代有两邻居争地建房互不相让其中有一人写信给京城做官的兄长要求出面干预但其兄长的回信只写道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其弟听从兄长的劝说建房时退让三...

20xx0703-读《六尺巷》有感

读六尺巷有感今天我读了桐城故事中的六尺巷这篇文章讲了张家给吴家让墙的故事我读后受益非浅张家和吴家是清朝康熙年间桐城的两个大户人家两家是邻居关系张家儿子张英在朝中做宰相深得皇上器重吴家也有人在朝中做官有一天早晨张...

六尺巷观后感[1]

读六尺巷有感三年级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六尺巷这个传颂古今的故事将其中的深意展现的淋漓尽致在清朝康熙年间安徽省桐城县有一条巷子一边是文华殿大学士张英的府邸一边是桐城富户吴乡绅的豪宅因为两家人在宅基的问题上...

六尺巷的故事

六尺巷的故事在桐城一条很不起眼的街道旁立着一座十分显眼的石牌坊上面写着懿德流芳四个字这可能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座为旌表谦让精神而立的牌坊牌坊的后面是一方诗书照壁记载着康熙四十年发生于城内的一桩邻里纠纷史料记载桐城...

六尺巷的故事

六尺巷的故事清朝时在安徽桐城有个一个著名的家族父子两代为相权势显赫这就是张英张廷玉父子清康熙年间张英在朝廷当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老家桐城的老宅与吴家当时官拜安庆州知府钦定五品为邻两家府邸之间有个空地供双方来往交...

安徽桐城六尺巷的故事

安徽六尺巷的故事清代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因两家宅地都是祖上基业时间又久远对于宅界谁也不肯相让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不肯相让一丝一毫双方将官司打到县衙又因...

六尺巷的故事

六尺巷的故事清朝康熙年间有个大学士名叫张英一天张英收到家信说家人为了争三尺宽的宅基地与邻居发生纠纷要他用职权疏通关系打赢这场官司张英阅信后坦然一笑挥笔写了一封信并附诗一首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有何妨万里长城今犹...

六尺巷的故事

故事六尺巷清朝时期宰相张廷玉与一位姓叶的侍郎都是安徽桐城人两家毗临而居都要起房造屋为争地皮发生了争执张老夫人便修书北京要张宰相出面干预这位宰相到底见识不凡看罢来信立即做诗劝导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万...

六尺巷的故事

曲目为直终必弯养狼当犬看家难老师同学们好今天我就给大家讲个六尺巷的故事在安徽桐城有一个名胜古迹叫六尺巷顾名思义六尺巷就是一个2米宽的小胡同这个很平常的小胡同怎么会成为名胜古迹呢他的名字又是谁给起的呢下面就听我给...

六尺巷的故事

清朝时在安徽桐城有个一个著名的家族父子两代为相权势显赫这就是张家张英张廷玉父子清康熙年间张英在朝廷当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老家桐城的老宅与吴家为邻两家府邸之间有个空地供双方来往交通使用后来邻居吴家建房要占用这个通...

六尺巷的故事

六尺巷的故事在安徽桐城有条著名的小巷长100米宽两米是著名的六尺巷原本这里没有巷的一边是清朝宰相张英的房子一边是平民商人吴氏的房子有一次两家修房子吴氏企图占据张英的宅第张英家人修书北京要张英管一管吴氏按理张英是...

六尺巷读后感(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