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蜗牛壳的七种来源》有感

时间:2024.4.21

读《蜗牛壳的七种来源》有感

这本书的封面上有这样一句话,吸引我要把它看完,这句话是:如果你一年只准备看一本励志书,这本是最好的选择。我很想知道,“最好”是怎样的选择,所以我看完了这本书,于是我被彻底征服了,被征服于它的每一个精心挑选的故事,被征服于它那震撼心灵深处的每一句话语。 蜗牛壳的七种来源,让我明了人生的重点在哪里,怎样来让我的人生更接近完美,使我无悔的面对已经发生过的每一件事,以及以后将会发生的每一件事,一个人能做到如此,我认为足够了。那么让我把从这本书中感悟到的分享给所有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们。

全篇共分七个部分:

蜗牛壳的来源之一 放下是超越的开始

人从小长到大,经历的多,知道的多,心里的负担就会越多;荣誉多,名利多,心里想的就越多,想得到的就越多;对人对事,付出的越多,想得到的回报就越多,综上所述我们的心里背负的就越多,从孩提到少年,从少年到中年,从中年到老年,我们背的越多,行走就会越慢,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普通道理,然而会有多少人愿意把自己的得来放下,让自己轻轻松松的在人生路上继续前行呢?这里的得来指的很宽泛,有荣誉,有金钱,有地位,也有心理上的负担,对失去的爱情的执着等等。

蜗牛壳的来源之一主要是告诉我们只有放下,才能超越,才能进步。生命是一个得与失的过程,而有所失就会有所得,同样有所得必会有所失,人生经历的事,大大小小,何止万件,都挂于心,让我们小小的心如何负重,如何承担,只有放下才能减轻我们的负担;当然,放下不是什么都放下,懂得取舍才是聪明人的行为,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努力得到并珍惜。

“我们无法选择怎样来到这个世上,但我们可以选择怎样生活,怎样过好每一天,怎样让自己活出精彩。”古人云: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人生总是在选择中前进,该得什么,又该舍什么,得到之后如何,舍弃之后又该如何,我们不该深思吗?

蜗牛壳的来源之二 态度是幸福的源泉

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可是人们的幸福感却在不断下降,这是怎么了呢?

这本书的第二个章节为我们解答了这个疑惑——态度是幸福的源泉。这个章节主要告诉我们如何面对生活,如何生活,让我们短暂的一生,充满的是快乐,充满的是精彩。同样的一件事情,出发的角度不同,感受就会不同,感受到幸福的程度就会不同,其实,幸福无所不在,拥有亲情,是幸福;拥有爱情,是幸福;拥有友情,是幸福;有钱,是幸福;有家,是幸福;有知识,是幸福;有工作,是幸福……我们不可能拥有全部的幸福,但是总会有幸福陪伴在我们身边,这需要拥有发现幸福的心,积极的生活态度恰好是幸福的源泉。

珍惜所拥有的,珍惜当下所拥有的一切,哪怕是困苦,不要等失去了以后,才后悔当初,习惯是一种瘾,因为那是适合你的幸福,因此无论我们遇到什么都要学会感恩,感恩会使我们的幸福指数上升。人生境遇千百样,冷暖自知,幸福是我们的感受,是自己心灵的感觉,不是他人眼中的表象,幸福感受相同,但幸福的形式没有标准。用心体会生命中的每一件事,用心感动生命 1

中的每一个早晨,幸福会在感恩中与我们同行一生!

蜗牛壳的来源之三 自己是永远的依靠

清代诗人、画家郑板桥说:“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汉!”自己才是自己永远的依靠。当下的社会有这样一个族群,以吃老为生,这就是年青人不去工作,而在家里呆着,要么上街去玩儿,要么四处消耗时光,总之不去赚钱养活自己,靠父母的工资生活。有的父母有工作,退休有工资,可是有的父母没有工作,就去打工养活已经长大的儿女,想想真可怕,父母不会跟子女一辈子,没有了父母,这些人又该如何生存?有的家庭很富裕,或者说父母有的是钱,不在乎有一个没有工作的子女,即便他们不再了,留下的遗产也够子女挥霍的,这真的就万无一失了吗?还有女人结了婚会靠丈夫,觉得丈夫可以依靠,但伸手去要钱的日子毕竟是不好过的,如果丈夫不给了或是有了别的女人,发妻该如何呢?所以靠谁都不如靠自己,自己赚的钱,买的饭吃着最香,心里也最踏实,对于年青人更应如此,生命这么美好,自己该学会照顾自己,简单的家务劳动可以自己完成,为以后独立生活打下基础,在社会竞争中成为强者,让未来的生活充满阳光。

蜗牛壳的来源之四 意志是生命的支点

小蜗牛为救自己的母亲,死在了寻找灵芝的路上,但是它的意志使之得到了生的机会,并得到了救母亲的灵芝。意志是一个人成功的必备条件之一,意志坚强,处事果断,有自己的主见,把握自己的命运,给生命一个支点。

蜗牛壳的来源之五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我们的生活,尤其现在的生活,太丰富,太精彩,有太多的选择摆在每个人的面前,于是人们的眼睛看花了,心也迷茫了,什么都想试一试,什么都想经历一次,可是做好准备了吗,做好受伤的准备了吗?生活中不是每一次选择都是正确的,不是每一种精彩都是快乐的,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幸福的,也才会幸福。比如,工作有三百六十行,任何人都不会在这三百六十行中都是状元,但总有一行会是第一,而那一行就是适合你的那一行,得心应手的那一行。所以书中说:“生命中有些东西只适合你”,我喜欢这个观点,人生下来就在寻找,不是自己寻找就是被迫寻找,那我们是在寻找什么呢?无非是生命中只适合我们自己的那些东西,我们都梦想着生命中拥有着唯一的东西,所以我们都在寻找。其中有的人把目标定为最好的,认为最好的就是他该寻找的,他这一生所需要的,这种想法的人太多了,所以人的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在争,争那最好的,可是最好的真的是生命中“唯一”的吗?有的人争到了,最好的到手了,可是他却不快乐,因为最好的不一定是适合他的,而不适合他的东西得到了又怎么会快乐呢。

一幅漫画,画的是两条鱼生活在不同的瓶子里,却彼此羡慕对方,总以为对方的水质要好,过得比自己幸福,所以,都想生活在对方的瓶子里。后来两条鱼互换了位置,结果由于水的成分不同(一个是海水,一个是淡水),两条鱼都死掉了。这个故事所表达的意思是,适合淡水的,不要去选择海水,否则会失去更多,甚至生命。

生命中有些东西只适合你,如同蜗牛壳只适合蜗牛一样。

蜗牛壳的来源之六 只做最真实的自己

2

真实的自己就是让自己活的本色,活的轻松。人从小就树立各种各样的理想,长大后要怎样怎样,有理想是件好事,可是要现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树立正确的理想,采取积极的态度,只做自己,完成属于自己的梦想,真实才会是属于你的。

每个人都有理想,但是很多人没有实现它,在努力的过程中,因为别人的看法而放弃,而改变了,或者因为各种压力迷失了自己,失去了坚持的动力,这最终都只有失败的结局。这个社会、这个时代五彩斑斓,一旦把握不住自己就会迷失,找不到自己的真面目,不断的改变自己,最终离真实的我们越来越远,即便最后成功了,也不会快乐,因为我们失去的太宝贵了。

两种观点看似矛盾,其实万物皆此,矛盾是正常的,只有认清自己,了解自己,才能把握自己,做最真实的自己,离我们心目中的成功才会近,无论结局如何都会快乐。

蜗牛壳的来源之七 智慧是成功的武器

学习是为了增长见闻,是为了积累知识,同时也是在积累智慧,蜗牛壳的来源之七,也是最后一个就是智慧是成功的武器。现在的社会竞争激烈,没有一种技术,没有一种头脑是不可能生存下去的,而学习就是在掌握一种适合自己的技术,培养自己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形成生存的智慧,一步一步的走向成功。拥有智慧可以事倍功半,拥有智慧可以充满力量,可以拥有勇气,可以面对一切困难!

《蜗牛壳的七种来源》讲了7种理念,通过各种小故事把这7种理念渗透到脑海中去,真正的理解了这本书的精髓,还有很多东西没有深入的讲出来,如果有兴趣还是亲自去阅读一下这本书,可以从中获益颇多。

3


第二篇:读后感


在参加省培时,同学得知我校正在进行微格剖析的课堂观察行动研训,便给我推荐了《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一书。

拿到书后,绿色的封面给人以清新之感,封面上的“学习伴随我们一生,学生的大多数时间都在课堂中学习。但是,课堂中的学习真的发生了吗?这是一个值得思考和判断的问题”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眼球,也触发了我好奇心。

于是,在多个寂静的夜晚翻开了此书,初读时,感觉比较理性,尤其是“课堂观察的历史流变与新进展”等章节,读得很艰难,有很多的术语甚至还不太理解。就着这样囫囵吞枣式的阅读,在第三晚读到了第五章“观察前对目标的处理”。观察前应对目标如何处理呢?这引起了的兴趣,因为平时尽管对教师教学目标的制定一直在反复强调,但在很多老师的心目中依然有“鸡肋”之感,用之无味,充之可惜,即使是很多老师执教公开课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的制订也有照抄教参的。带着期待,读了下来,发现夏雪梅老师所言的目标处理,主要是指观察前针对目标达成的第一个判断标准,分析目标的合理性。这样的分析,无疑能让我们在进行实地课堂观察之前就澄清:这堂课,学生将有可能在哪些方面获得进步,这些进步的方向设定得是否合理。那同样的,在进行微格剖析时,对教研组的观察教师而言,对预设目标的分析和处理,不仅是为便于观察,也是从目标探查教学的环节和过程。难怪,一些有经验的老师在观察或分析了目标后,即使不用进入教师的课堂,就可预知这节课的方向是否正确。学生是否有可能获得有质量的学习?后来,以后教研组在开展微格剖析活动之前,一定要先召开一个观察前期会议,不仅是对课堂观察角度、分工等的分配,更多的还应聚焦目标的处理进行集中讨论,让大家明晰了目标后再进入课堂观察,进行课后的数据分析、处理、汇报,相信团队成员定会收获更多。

本书中的第节章节“理解学习过程”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尽管平时一直在自勉要基于学生的实际需求来开展教学?但读了这个章节后,觉得有点惭愧。我们真的理解学生的学习吗?去听课时,发现有时老师精心预设的环节,进入课堂后,就会出现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似乎并不总在一条轨道上。包括自己也是一样,这种种迹像表明,我们并未真正理解学生,理解学习过程。带着很斐诚的心,往下读。正如书中夏老师所言,我们的很多课堂观察,对认知观念与过程的观察常常停留在简单的外部指标上,看了各教研组设计的观察指标,发现都停留在学生的举手次数,听课时的表情,各种学习状态(如作业形式、小组活动、思考投入情况)等,非学习性行为等,回想各教研组设计的这类指标制度,似乎在了解学生的认知过程方面作用比较有限。从书中我汲取到了一定的观察经验,如观察之前,我们需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知道学生头脑中究竟有些什么、怎样的学习方式会更好。的确,不管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堂观察,我们都需要有一些知识基础,了解学习何发发生,学生的大脑中有什么,怎样的学习方式会更好。借助书中提供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表现出的四种不同的认知轨迹,遵循概念化的轨迹、遵循操作化的轨迹、遵循策略化的轨迹、遵循情境化的轨迹,让我们可以分析课堂中的“迷思概念”和对“零散知识”的理解,从而去探查学习活动与作业中学生认知水平……突然之间有种豁然开朗之感,因为课堂上的有效观察,课后的数据分析,教师白描、话语的分析等,都可判断出整堂课上师生合作学习的质量,保进深度的合作学习。

另外,以书中,还用用较多的篇幅讲述了个体与群体学习过程的观察,认知学习过程的观察,合作学习的观察等都给了我很多的启发。于是,我把此书推荐给了科研处,没想到我们读书小组正好选择了此书,写下以上不成熟的读后碎思与大家共勉。

读《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有感

每次阅读一些教育理论书籍,总感觉枯燥乏味。《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这本书拿到手已经有些日子,暑假闲暇时光多,没事翻来看看。此书封面的一段话深深吸引了我。是啊!学习伴随我们一生,学生的大多数时间都在课堂中学习。但是,身为教师真的自惭形秽,课堂中的学习真的发生了吗?这的的确确是一个值得思考和判断的问题。

学习伴随我们一生,我们通常将教完了什么内容、做完了什么练习,当做判断学习发生的标准。这种判断往往让人产生“学生在学习”的假象。实际上,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并不代表学习的发生。

课堂中的学习需要系统的观察和分析,探看每一个学生身上的学习历程。细细阅读完整本书,让我对课堂观察有了新的认识。

当前课堂中的所有要素——年级结构、教材、课堂座位安排、讲授制——无不是为了效率,实现知识从“教材”到“学生”最快捷的批量传递。而未来时代,课堂教学却是要让学生尽最大可能发挥自己潜能,寻求自己的独特价值,具有独立、创新、自主、批判思考的能力。

前者和后者的不匹配宛如阵痛一般,不停地要求现实中的课堂做出回应,又宛如拉锯一般,一时将现实中的课堂拉向一边,一时又拉向另一边。总的来说,目前还是前者占据了上风。不过,从世界改革的潮流和社会发展的趋势来看,课堂的革新必然是要回应个体的需求,促进个体主动、深度、富有挑战性的学习。

正如夏雪梅博士在书中所阐述的: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在不同的层面,如生物神经、大脑功能、社会心理等,这些层面产生相互的影响。体现在课堂学习中,核心表现为对事物理解的差异。每个学生进入学习之前,都会带有自己的直观知识和朴素观念,学生依赖它们进行理解,但它们又可能构成其理解的“智力牢笼”,因为学习不是单纯的添加信息,而是要整合到已有的思维结构中去,不同学生的思维结构会从不同角度排斥这些新知识。这些认知差异又与学生的个性特征、社会关系、态度倾向上的差异交织在一起的,让课堂教学和学习变得复杂,难以预测。

的确,有些学生动作学得很快,有些学生却慢吞吞如蜗牛爬;有些概念多数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有些学生却总是一错再错。这些差异引发了教师的不同反应,导致学生在课堂、学校教育生活中的巨大差异。一些学生的课堂生活是非常富有成效、充满关爱和回应性的,经常有反馈,富有挑战性。而另一些学生的典型的课堂生活则是静坐、被批评,枯燥无味的操练。

事实上,无学习与假学习、浅学习的课堂是非常普遍的,而在以“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观察中很容易被忽视,而这样的忽视是极为可怕的。事实上,在我们的平时的听评课中,凭着印象定、跟着感觉走的现象司空见惯,但当我们真正将教学的结果以学生学习的证据来评价的时候,就会发现许多令人震撼的情况。正如作者在陈述了一次观察结果之后说的那样:“上述观察结果颠覆了我们对这节课的印象式判断,学生的学习并不像表面上看上去那样成效卓著。”因此,“如果不深入到具体的学习点观察中去,不积累学生具体的学习证据,我们往往会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产生误判。”我们常常会被似乎巧妙的教学设计、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所迷惑,而误判了学生的学习结果。我们常常因为对学生的学习缺少基于证据的判断,所以,我们的“好课观”常常是犯有方向性错误——“以演定教”。

翻开书本,一遍遍琢磨目录,理解全书的框架。全书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作一些理论的梳理,从课堂观察的历史流变与新进展中提出多元取径“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第二至第四部分是全书的主体,探讨知识与技能类学习目标达成的观察、个体与群体学习过程的观察、积极学科情感和同伴社会关系的观察,最后第五部分是“课堂数据的多元分析”。

纵观全书,感觉第九章的讲述,给我的印象最深刻。

全章讲述了“合作学习的观察”。

书中言“从学习科学的角度来看,合作学习能够带动个体知识的增长,借助个体之间不同的知识结构和信息,提升共同体整体知识基础。”我们期待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在课堂上习得的不是“我要做的比你好”,更不是“只有你做的不好了,才能变成我的好,”而是“我的成功是你的成功,你的成功也是我的成功”在课堂实践中,教师们经常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本章节主要从我们如何观察和分析课堂中的合作学习,如何剖析合作学习中的学生话语,解决合作学习中经常出现的“强弱差序格局”,以及“教师指导无力”等问题进行阐述与探讨。

虽然对书中的好多理论还把握不透,但我愿意在今后的教学中去尝试领悟。

更多相关推荐:
做一只永不放弃的蜗牛读后感

做一只永不放弃的蜗牛读后感时间20xx10271227来源未知作者连烨婷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写得很美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做一件事要坚持永不放弃这篇文章里写周杰伦十天写出五十首歌老板可以从中挑出是首歌那吗我就帮你出唱片...

蜗牛的自由读后感

蜗牛的自由读后感蜗牛的自由gt读后感初二2班李雯我是一只蜗牛我的出身只为一个目标登上那令万人敬仰的金字塔记得西方有位哲人曾说过能登上金字塔的动物只有老鹰和蜗牛我不想老鹰那样有天生的羽翼可以张开那对雄劲的翅膀翱翔...

《蜗牛的自由》读后感三年3班

蜗牛的自由读后感三年3班柯慧烨我是一只蜗牛我的出身只为一个目标登上那令万人敬仰的金字塔记得西方有位哲人曾说过能登上金字塔的动物只有老鹰和蜗牛我不想老鹰那样有天生的羽翼可以张开那对雄劲的翅膀翱翔于天地之间轻而易举...

《牵一只蜗牛去散步》读后感

牵一只蜗牛去散步读后感杨婷芳第一次品读牵一只蜗牛去散步这首诗我就被其精炼的语言所深深吸引和感动我仿佛闻到一股清新暖暖的爱的气息品尝到一种无与伦比的幸福的味道仿佛走进了一个充满宽容善良爱心和支持的美丽世界让从教二...

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读后感

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读后感看了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一文感触很深让我重新审视了我的工作文章写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上帝交给我一任务让我带着一只蜗牛去散步可我却嫌他爬的慢催他唬他责备他放弃他任他往前爬忽然我闻到了花香听到了鸟...

读《聪明的蜗牛》有感

读聪明的蜗牛有感读了聪明的蜗牛这篇文章后我非常佩服蜗牛那聪明才智而又不禁为马儿高傲自大最后以失败告终的结局感到可悲让人感悟到凡事只要动脑筋就能出奇迹的深刻的道理聪明的蜗牛一文讲述了马儿自以为是要以蜗牛比赛跑步的...

牵一只蜗牛去散步读后感

牵一只蜗牛去散步读后感牵一只蜗牛去散步这是台湾作家张文亮写的一首散文试这篇文章充满了哲理性同时有一股温暖的力量读完后感受颇深现把自己的感受与大家分享现在我从事的是特殊教育面对的是一群智力障碍的孩子们我们的学生们...

读《会飞的蜗牛》有感

读会飞的蜗牛有感假期里我读了一本书书名叫成长路标自强篇书里有一个故事叫会飞的蜗牛主要讲一只名叫奇奇的小蜗牛听了外婆教的歌谣想要飞上蓝蓝的天空他的好朋友豆豆和他一起踏上了寻找金叶子大树的道路但是后来豆豆放弃了只有...

读《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有感

读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有感上帝给我们派来了一个天使很多事情让我重新来认知重新来学习一切都是新的开始从来没有过教育小孩的经验做为我们的第一个孩子她在学习我们也在学习共同进步最初开始让我们惊异几个月大小孩子学习速度之快...

阿基拉和拼字比赛观后感

阿基拉和拼字比赛观后感篇一阿基拉和拼字比赛gt观后感为大家推荐一部电影阿基拉和拼字比赛我和儿子前几天在电影频道观看的虽然是晚上10点多当时我发现儿子看的特别专心我也这部电影的情节深深吸引就和儿子一同观看起来阿基...

阅读

浅议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商洛市小学蔺小莉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

极速蜗牛观后感

极速蜗牛观后感罗海宁寒假无事为练习英语听力看了一部动画电影极速蜗牛Thespeedofsnails讲述了一只蜗牛一直怀有一个梦想想要跑得快他每天努力着每天也会进步可对于小蜗牛Turbo来说它的梦想是当一名出色的...

蜗牛读后感(1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