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闯傻瓜林读后感

时间:2024.4.29

我们要有一种喜感来面对自己,面对外面的世界

——《超级笑笑鼠之勇闯傻瓜林》读后感 牡丹江市奋强小学 三年二班 孙颂智

在假期里我阅读了《超级笑笑鼠之勇闯傻瓜林》这本童话,里面的主人公笑笑鼠和嘻哈镇里的小伙伴们机智乐观的生活态度深深地影响了我。

这本童话里简讲述了嘻哈镇里小动物们为了与傻瓜林中的狼接触而不惜深处险境,勇敢探索的故事。在探险的过程中,他们面对傻瓜林的种种险境,没有退宿,而是一往无前的寻找林中的狼。笑笑鼠是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角色了。她的可爱之处在于可以永远“没心没肺的笑”。也正是这一种品质,让我感慨。我希望自己也可以像笑笑鼠那样乐观就好了。我想这也正是作者希望能够带给我们最真切地启示吧。虽然这仅仅是一段童话故事,但从中所折射出的人生态度是我们本应该追求的一种态度。当下,我们所面对校园生活是一个让小伙伴们都十分苦闷的学习生活。我们要听各种课,写各种作业。可是,爱玩儿才是我们的强大本心。多么希望自己也能够拥有一个如同嘻哈镇那群可爱的小动物们的冒险旅程!但我知道这是不可能实现的梦,至少现在不能。为什么? 我想老师也未必能回答清楚。 我想我们的苦恼可能是学校给予的,也有可能是爸爸妈妈给予的。虽然面对着如此不堪的苦闷,我还是希望能够快乐。因为我本应该生活的快乐,做些自己想做的事情。

在无意中我看到了一部很古老的意大利电影《美丽世界》,男主人公和妻儿虽然身陷德国纳粹集中营里,可父亲的言行举止却并没有让孩子感到恐惧,父亲开玩笑地对孩子说,看到一个声音巨大的铁家伙,不要害怕。那就是爸爸送给你的生日礼物——坦克。人生的际遇是不可知的,我们可能面对周遭种种的不如意,可是我们要学会一个本领,要乐观的面对外面的一切。正如美国一大文抄公林肯总统所说的“你可以如你所希望的那样快乐。”我想,这一感悟会比学校里学习的一切都重要。其它的又算个神马。


第二篇:读后感(林)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林雪梅

前一段时间,学校给每个老师都发了一本包装精美的书,书的题目叫做《给教师的建议》。这一本书让我爱不释手,是因为它真正能够让我掩卷沉思时反省自己,使自己看到不足。因为,苏霍姆林斯基,他正像一面镜子,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忠诚与执着,他深爱着每一个学生,他关怀着每一个成长的生命,他勤奋地分析研究着每一个看似细节的教育现象。这不正是我们学校倡导的“生命、

生机、生态”的理念吗?相信每一位爱教育的人,都会爱上这本书的。 毫不夸张地说,我觉得《给教师的建议》真是一本好书,我以前也听说过,但从来没有真正去阅读过,从来没有像看这本书那样地看一本教育书籍。我把这本书放到我的床头,每天利用中午休息前和和晚上休息前的一切可利用的时间来看这本书,我如饥似渴地阅读着里面的每一篇文章,每看完一篇都觉得受益非浅,感触很深,觉得真的能在里面学到很多东西,得感谢学校给我这样一个阅读的机会。

这里的每一篇文章都振撼着我,看了后,我由衷地说:“苏霍姆林斯基真伟大,不愧是世界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他如道家常般的每一句话是那么实在又那么在理,列举的每个事例是那么熟悉,就好像是自己曾经碰到过的许许多多的问题,他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态度不得不让人钦佩。最先吸引我的是《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因为这是我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看了后真的对我帮助很大,主要是在思想上、观念上有了转变。苏霍姆林斯基特别讲到要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他说,要当做最宝贵的珍宝一般,保护儿童的信赖这朵最娇柔的鲜花。它是很容易折损,憔悴和被不信赖的毒汁毒死的。作为一名教师,很少人不爱自己的学生;作为学生的家长,也极少有人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在教育下一代时,尽管有时我们为他们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可他们并不领情,甚至常常事与愿违,收到相反的结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没有把他当做一个活生生的人来对待,其实孩子也有自尊心,而且一点也不比大人小。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在教师关怀学生人格尊严时,教导才能成为教育,就本质而言,教育的核心就是关怀学生,让他经常具有作为智力劳动者的自尊感,作为公民的自尊感,作为自己父母儿女的自尊感,作为因自己崇

高的意向﹑激情和成绩而变得美好起来的个人的自尊感。我们要让学生经常看到自己的成功,让他们感到每一天都不白费力气,每一天自己都有新的收获。苏霍姆林斯基还说:“在我们的创造性的教育中,对后进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这句话太对了。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也觉得转化后进生很难。我对后进生转化工作有几点体会:1、要学会爱他们、关心他们,把他们看成是自己的孩子一样。2、要尊重他们,不能歧视他们;3、努力寻找后进生的“闪光点”; 4、要善于抓住有利时机,对后进生进行教育。

在自己的十多年教学生涯中,我虽然没有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地去对待每一个后进生,但我从中得到了很大的启发。我相信后进生在我们的关心下,一定能够向好的方面转变,一定能够一天一进步的。

读《给教师的建议》

余庭玲

最近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书中提到一个问题: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啊!确实,做教师的都知道,每天必须做的几件事占用了我们绝大多数的时间:备课、上课、批作业、做课件、课外辅导、处理学生之间的种种问题??有时真是不知道该怎样才能做好所有的工作。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教师的时间从读书中来。只有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一般。就像书中那位成功的历史教师说的:“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读到这里,我突然之间明白了,为什么有写优秀教师能在课堂上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游刃有余,让人觉得听课是一种享受,而自己上课时尽管精心准备,教学环节的设计可谓精心,但在课堂上却往往男的有几次得心应手的感觉。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啊!”看来,用一辈子来备课和用课前的几小时来备课,效果是不同的。

大师让我知道了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作为教师,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之一粟。若我们没有“一桶水”,怎么可能给学生一杯水呢! “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一条,也给我极大的启发和深深的触动。文中这样说:“有些学生很长时间都没有对任何事情表现出特别的兴趣,如果学校里没有一种各科教师都来争取学生的思想和心灵的气氛,那么许多学生的兴趣就永远得不到开发,学校里这种对学习无动于衷,没有为自己找到感兴趣的学生越多,那么,教师们就不可能有自己的学生,那很难把酷爱知识的火花从自己心里移植到学生心里。在学生对待知识的态度上,最令人苦恼和感到担忧的,就是这种无动于衷的精神状态。学生在某一门学科上学业落后,考不及格,这倒并不可怕,而可怕的是他冷淡的态度。”

是啊,我们每一位老师工作中都会遇到这样的学生,对于这样的学生,我常常非常头痛。书中提到,对待这样的学生,教师要做到孔子说的“因材施教”。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对这样的孩子进行细致的了解。孩子来自不同家庭,具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智力水平、不同的身体状况、不同的兴趣爱好。教师面对这样的孩子,首先要对他们的性格脾气、家庭背景、学习方式、思维特点等了解清楚,这样在课堂上才能“使每一个孩子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可反思一下我们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是否真正全面考虑到这些因素了?仔细想来,在很多时候,我都是按照教师用书上的学习目标,对学生提出同一个学习要求、要求他们完成同样的作业,自然也会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他们。所以,像我们班的雷广仁、宗鹏飞、徐建、包世强和邓天字等一些基础差、做事浮躁、智力水平发展与众不同的学生,他们很难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久而久之,他们对学习也就失去了兴趣,同时,也会影响到人格的形成。可见,因材施教多么重要。

我们常常说,老师要爱学生,问题是,只有爱学生的理念,而没有会爱学生的策略,也是会把“爱”变成“害”的。多读好书,心中常用“源头活水”,我们才会成为幸福的老师!

读《给教师的建议》

聂萍

最近读了《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其中最深切的感受是苏霍姆林斯基首先把儿童看成一个人,看到他作为一个人的价值。如果孩子能看到自己的价值、尊重自己,那么他不会不尊重别人、不爱别人。自尊、自爱的品质,对于刚刚进入学校的孩子来说是不会自动生成的,是需要学校教育的。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中尤其关注了所谓的问题儿童。在当今社会,我们也发现,儿童实际上有各种类型的问题,包括心理的、生理的、道德的。把这些孩子排除在一般的教育体制之外,不是正确的选择。这就是苏霍姆林斯基的人道主义教育思想。第二个意义是心灵的养成。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没有美好的心灵,没有精神的诉求,人和动物没有区别。形成孩子美好精神境界的关键是让他们学会感知幸福。现在每个孩子、教师和家长对幸福的感知和理解是不一样的。家长可能觉得让孩子物质上富有、满足他们的各种需求就是给孩子幸福;有些孩子觉得拥有高档玩具、笔记本电脑才是幸福;教师觉得他给予学生更多知识,而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就是一种幸福。苏霍姆林斯基用智慧在自己的学校创造了一套实践幸福的模式,主要是愿望文化和需求文化,让孩子有帮助、关怀、同情别人的愿望,并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幸福。所有上述内容没有教师的参与是不可能实现的。教师是学校的脸面,是学生在学习阶段接触的最重要的人。学校所取得的成就取决于教师怎样完成他的教育职责。简而言之,应该是热爱孩子、热爱教师职业、热爱学校。

读《给教师的建议》

陈燕

这几天翻阅了前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使我凝固的思想豁然开朗。

前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他用平实的语言,将其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在朴实的语言和真实的故事中渗透着大师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于在一线任教的我来说,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因为下周将要全校要进行课堂教学大赛,想到我们班的孩子上课时的状态,真让我担忧。孩子们上课时很文静,大部分孩子不爱回答问题,怎样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我从《给教师的建议》中找到了答案。

学会去赞美

在学校里,学生听的最多的是批评,看的最多的也是教师怒发冲冠的样子。凡受过赞美的人,都曾感受到甜蜜,相较于受人指谪,人们从心底里渴望自己所做的事受到他人夸奖,大人都如此,更何况是未成年的学生呢?想想这学期以来,有些孩子好像一次也没表扬过,反而常常遭到我的批评,像邱鹏,胡守豪,真该自我批评!

我们班的孩子缺乏自信。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需要通过表扬来竖立自己的自信心,体验到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价值。不管是学困生,还是优等生,都是需要表扬,也渴望受到表扬的。对学困生来说,尤其如此。一直以来,他们听到的都是教师、同学、甚至是家长的负面评价,才使他们厌倦了学习,自己也认为:我的学习真的是不行的。如果能多一些肯定,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他们的信心会慢慢恢复的,学习,多少是会好一点的。所以我今后一定要多赞美学生,让学生的心里充满阳光,他们就会更爱学习。

读了这本书,我收获很多,它也为我以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我要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教学中,为做一名优秀的教师而努力奋斗

读《给教师的建议》

葛德明

《给教师的建议》一书系20世纪苏联教育经典译丛之一,由前苏联著名教育家B?A?苏霍姆林斯基著。苏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他很多鲜明的教育观点。比如: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让孩子各方面和谐发展,这种和谐发展的前提是对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尊重:“和谐的教育——这就是发现深藏在每一个人内心的财富。共产主义教育的明智,就在于使每一个人在他的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中最充分地表现自己。”他写了很多充满了“人”的魅力的书,《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苏霍姆林斯基专为中小学教师而写的。译者根据我国的情况和需要,选择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精华部分,另从苏氏的其他著作里选择了有益于教师开阔

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条目作为补充,全书仍有一百条,统称《给教师的建议》。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它让教师明白了一个道理,原来学生该这样教。

做教师的都知道,每天必须做的几件事:备课、上课、改作业、课外辅导,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搞科研。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啊!那么怎样进行呢?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之一粟。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

所以,读书吧,朋友!

让我们一起再重温《建议》中的观点:

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

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 善于鼓舞学生,是教育中最宝贵的经验。

保持和培养每个学生的自尊心,取决于教师如何看待学生的个人学习成绩。 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你在任何时候也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有经验的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总是要周密地考虑,他所讲授的知识将在学生的头脑里得到怎样的理解,并根据这一点来挑选教学方法。

不能总是牵着他的手走,而还是要让他独立行走,使他对自己负责,形成自己的生活态度。

在我看来,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

??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江孝燕

终于浏览了这本书——《给教师的建议》,感谢学校对我们提出的硬性要求,对于每天工作疲惫的我们来说不想再利用业余时间捧起书本阅读。常有同事感叹,好像在学校的时间不够用。

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是的,每个人都是24小时,你也是一天24小时,我也是一天24小时。但是为什么有的人就能把事情处理的很好,24小时就够用!而为什么有的人却整天喊没有时间没有时间呢?教师和所有的人一样,也要做家务,也要柴米油盐。那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确实没有老师不抱怨自己的时间够用的,天天是上课、写反思、写观察日记、谈话、写各种各样的总结,这里面除了没有很好地安排自己的时间而觉得时间不够用外,恐怕问题还是出在自己的身上,领导要检查了,赶紧把什么小结、反思什么的统统补起来,好象任务一样。整天被迫着去做这些事,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而没有主动去做。这样的描述很接近我们的工作生活现状。教师的日益忙碌已经成了一个全球化的趋势。

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古人也说过:“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所以让我们一起挤出时间来读书吧!这样做的目的,是要使你所从事的这种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成为你所具备的知识海洋的沧海之一栗,这样在教学生活你应付面对一切而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你不会将你的工作当成一种负担。这总是我们在心里定下的理想目标。

书中还有许多对老师们的教学教学建议,至今对仍然受用,当工作中存在困惑,这里也许能找到答案。

读《给教师的建议》后

陈加云

最近,我又一次认真阅读了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专门为中小学教师写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理论专著。我觉得这本专著里面的字字句句,都是对我们教学第一线教师的谆谆教诲,让我受益匪浅。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中国文化中有一个词是“反省”,荀子曰:君子日三省乎己。而我们在学习工作时,常常不考虑与人沟通并听取别人的观点,而无法超越自我的局限,或不能从错误中学习。这不是我们所应该学习的吗?我认为,其实,我们并不是不在学习,每天教学在第一线,每位教师肯定都有所感悟,有所困惑,我们只要多一些讨论,多一些表达自己的想法,多悟多写,这不就是我们身为教师最好的学习方式吗?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反思是教师成长和自我发展的基础,教师从经验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这正是反思的理论支点。教师通过反思,自觉地探索教育教学过程,在学中教,在教中学,我以为,这是教师自我提高的最佳途径。

苏霍姆林斯基在许多条建议中还谈到阅读的作用,如在“谈谈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兴趣的秘密何在”、“想克服负担过重现象,就得使学生有自由支配的时间”等等,阅读的作用大家都知道,无论是教师、家长,还是学生自己,但学生阅读的情况确实令人担忧:在学校里,学生每天早读课读的只是我们所学的教材,每一节课都是安排死的,教师都得按课表上课,现在,我们学校虽然每天安排一节阅读课,但学生还是没有自由支配的时间进行阅读,放学回到家里,完成家庭作业就去玩了,大部分学生没有课外书籍读,也有些学生回到家还要帮家里做很多的家务,根本无法抽出时间阅读课外书籍。学生的课外阅读真的需要家长的配合,不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将成为一句空话。看来,家庭教育中,家长的认识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苏霍姆林斯基还说:“在我们的创造性的教育中,对后进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这句话太对了。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也觉得转化后进生很难。我对后进生转化工作有三点体会:1、要尊重他们,不能歧视他们;2、努力寻找后进生的“闪光点”; 3、要善于抓住有利时机,对后进生进行教育。

在自己的三十多年教学生涯中,我虽然没有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地去对待每一个后进生,但我从中得到了很大的启发。我相信后进生在我们的关心下,一定能够向好的方面转变。我坚信!

生命、生机、生态(1)

李福兵

种粮食的可以不认识袁隆平,打篮球的可以不了解姚明,但当教师的不能不熟悉苏霍姆林斯基以及他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就连在电脑键盘打字,只要按下“shml”四个字母,立马就跳出“苏霍姆林斯基”的完整名称。他的影响力真是太大了,不愧是世界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尽管现在已步入21世纪,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上个世纪的苏霍姆林斯基那闪光的教育思想,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

《给教师的建议》一书里,如道家常般的每一句话是那么实在又那么在理,列举的每个事例是那么熟悉,就好像是自己曾经碰到过的许许多多的问题。例如第76篇“怎样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儿童”中,提到“正像医生细心地研究病人的机体,找出疾病的根源,以便着手治疗一样,教师也应当深思熟虑地、仔细耐心地研究儿童的智力发展、情感发展和道德发展的状况,找出儿童在学习上管道困难的原因,采取一些能够照顾个人特点和个别困难的教育措施。”

我感同身受。

生命、生机、生态(2)

李福兵

去年暑假,女儿因视力散光,我带她去了一家眼科医院做检查,那位女医生操着让我听起来有点吃力的外地口音,暂且不说,面对我们家长就检查结果的不解,她居然甩给我们一句话“这孩子的眼睛问题,是娘胎带来的,一辈子都治

不好了,要戴一辈子眼镜”。我听了,很不理解。这是一个真正的人道主义的医生吗?再后来,我们又换了一家医院检查,结果并无大碍。

在这里我要说的是,也是我在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本书中读到的“在我们这些当教师的人当中,不是也有一些人,每天都在让儿童感觉到,甚至有时直接地对他说,他是一个毫无希望的人吗?这是不能容许的。我们必须神圣地爱护自己的职业荣誉,高高举起人道主义的旗帜。”是啊,对于每一个学习困难的儿童、不管他已经被耽误到了什么程度,我们都应当让他在公民的、劳动的、精神的生活道路上站住脚。

《给教师的建议》一书让我爱不释手,是因为它真正能够让我掩卷沉思时反省自己,使自己看到不足。因为,苏霍姆林斯基,他正像一面镜子,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忠诚与执着,他深爱着每一个学生,他关怀着每一个成长的生命,他勤奋地分析研究着每一个看似细节的教育现象。这不正是我们学校倡导的“生命、生机、生态”的理念吗?相信每一位爱教育的人,都会爱上这本书的。

好好读书,天天向上

郭莉

今天提笔写博客,才发现自己很久没有看书了,《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也是逼着自己忙里偷闲的去阅读,尽管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读完,但自己已经被这位教育专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智慧深深的吸引着。翻开目录,这一百条建议不就是我们教育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的一个个最好的解答吗?自己忽然茅塞顿开,就自己看的内容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 一定要做个爱读书、会思考的教师

写到这,感觉自己还算是一个爱思考的教师,但仍觉得自己很惭愧,反思近两年来读的书籍少之又少,总是以时间不够用给自己找借口。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的智力生活就是停滞的、贫乏的,在他身上产生了一种可以称为‘不尊重思想’的征兆,那么这一切就会明显地在教学教育工作中反映出来??学生也就不尊重教师,更加危险的是,学生也象教师一样不愿意思考。”所以,“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因此,教师要把课上好,就必须读书增进知识广度与深

度;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修养,就必须读书增强智慧;教师要研究学生问题,处理学生问题,就必须读书增加心理学知识;教师还要使自己在工作中成长起来,可见一个不读书,不思考的教师对学生的不良影响将会多么的深远,多么可怕! 所以,必须要时刻提醒自己做个爱读书、会思考的教师。

二、一定要做个让后进生充分体验学习快乐的教师

每个班级都会有学习不用功、成绩比较落后的差生,如何对付这些学生?往往是很多老师头疼的难题。对于班上那几个总是不及格又没有家长辅导的学生,我也很头疼,曾经使用各种办法仿佛也无济于事,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应该尝试着用赏识的眼光来看待学生,慢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让所谓的“差生”也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这也是我校倡导的“赏识教育的理念”。教师应从课堂的点滴中努力去发现学生点滴的进步,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优点,去赞扬、鼓励他,试着让他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帮助他们不断进步。而有时,我们教师又常常因为“怕发现”和常常因为其作业不能完成引起的怒火而忽略了后进生那仅有的、微不足道的优点。其实,我们应记住苏霍姆林斯基所告诫我们的话:“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这个境界一直是我所追求的,只是现实与理想总有许多不可跨越的内容,自己也只能努力着。

写到这,应该结束了,但对于这本书的研读还没有结束,好好读书,天天向上!!

读书

周圣琴

最近学校要求每个人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并且写一篇博客。为了任务终于把这本书从案头拿来阅读。起先我还开始笑谈,苏霍姆林斯基写一本书,我们的跟着写文章。心想,这本书第一次出版就在80年代了,他写这本书还不知那个年月,现在已经是20世纪了,不知道会不会有所谓的代沟。那时候的东西放在现在还准吗?

翻开《给教师的建议》,随意的翻看着目录,就不由的吸引住了,目前只看了第一章,不过,我想说苏霍姆林斯的的逻辑紧密,每一段文字都渗透着他的智慧,这的确是一本值得读的书,不仅仅是读,更值得去思考的一本书,难怪经常看到许多论文总是引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其实这些道理不仅仅是引用,应该去多接触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与大智慧家多进行思想的碰撞,理论运用于实际。 书在博客截止日期还没有看完,遗憾写不出什么精致的文章,有空还是多读一读《给教师的建议》。

读书有感

杨玲

读了《给教师的建议》后知道了:教师的教育素养来源于——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教师的第一精神需求。作为一个教育能手必须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得下来,要善于深入地思考问题。而对于不太爱读书的我,也只有陪孩子一起读书时的兴趣。想想曾经的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读书对自己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如今才发现自己知识的贫乏,只有用羡慕的眼神去看着那些享受读书带来乐趣的人,欣赏着她们博学的才华。

还记得上次去参加儿子的家长会,老师反复强调的也是让孩子多去看书,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虽然我不是一个爱看书的妈妈,但因为为了孩子,我也坚持着培养儿子的阅读习惯。不能天天做到坚持阅读,但最起码让儿子有阅读的时间。曾经有一段时间,儿子在坚持中读书的习惯是很好的,即使自己很累了,但一听说儿子要看书也坚持带他阅读。至少给儿子将来在读书方面不要拥有和我一样的遗憾。

在文中,教育大师还提醒我们:教师的教育素养的一个重要因素——懂得各种研究儿童的方法。教师只有了解了儿童的健康状况,了解了他的智力发展和身体发展特点,了解影响他的智力发展的生理因素,那老师才有可能从心理学及教育学的角度来分析、观察、研究我们的学生,才能恰如其分地把握教育原则及教育方法,事倍功半地采用巧妙的手段来激发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兴趣,从而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这种研究方法也正试用我们小班化教学的要求。一个真正的教育能手,肯定会研究少年儿童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能针对具体情况向学生推荐科

普读物,让读书逐渐成为学生的智力需要,让他们获得求知的欢乐感。一个教育能手要能够带领孩子们在阅览室里读过几本书后,让他们体验到阅读的快乐,进而让他能够积极地要求把书借回去阅读。教育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对照自己,我觉得还有很多地方需要不断进取才行。努力着,才能有收获。

老师的影响

陈志燕

女儿上幼儿园小班时,回家后常常会模仿她喜欢的老师,模仿老实的说话,模仿老师的行为,当时没觉得怎样,女儿上中班时,在家里常常玩的一个游戏就是当老师的游戏,原来,老师已经在他幼小的心灵扎根了。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塑造一代新人的“雕塑家”。他说:“你不仅仅是活的知识宝库,不仅仅是一名专家,善于把人类的智力财富传授给年轻一代,并在他们的心灵中激起求知的欲望和点燃热爱知识的火花,你们是塑造一代新人的雕塑家,是不同于其他雕塑家的特殊的雕塑家。教育人,造就真正的人,就是你的职业。”有时作为老师的我是带着重担而小心的工作的,特别是对于一个小学教师来说,面对的是一帮未成年、尚不懂事的孩子,老师所起的作用,不仅仅是教孩子读书识字,最重要的还是教他们如何做人处事。一个孩子从养尊处优的家中小霸王,到了一个陌生的大集体。环境的转变,地位的改变可能都会使孩子不能适应。这个时候老师的影响是正面的而没有副作用是不容易的呀。其实做一个老师真的是很辛苦,教育孩子的同时,还不能发火,碰上顽皮的孩子又不能象对待自己的小孩子一样,可以打骂。只能是慢慢的讲道理,而小孩子对道理的理解能力也是有限的。这时候,也会埋怨,也会退缩。

“儿童的心变成什么样子,变成鲜花还是枯树皮,取决于教师。”多么重的一句话,可想老师对学生的影响。还是用苏霍姆林斯基的关于教师素养的有关论述来作为自己的目标吧!

1、有崇高的生活目的和高尚的道德品质,言行一致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一个教师,只有当他成为孩子们在其中度过其精神生活并建立彼此间道德关系的那些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的情况下,才会是一个教

育者。”他说:“在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都跟孩子们交往,已成为我校教育工作的一条原则。‘如果我只是一个教书匠,我就不是一个真正的教师,通向儿童心灵的小道就会对我紧紧的封锁着。’”

他指出:“教师不仅仅是教书者,而且是教育者。由于教师和学生集体在精神上的一致性,教学过程不是单单归结为传授知识,而是表现为多方面的关系。共同的智力的、道德的、审美的、社会和政治的兴趣把我们教师中的每一个人都跟学生结合在一起。课——是点燃求知和道德信念的火把的第一颗火种。”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推动学生追求高尚美德的力量,是教师在精神和道德方面的表率作用,是教师在生活目的和准则上的表率作用。教师的生活目的和生活准则,能使儿童,特别使青少年为之倾倒和激动。教育者的崇高道德品质,是教育获得成功的重要前提。他特别强调教师言行一致的重要性。说:教师的威信通过言行一致确立起来,才能成为强大的教育力量。

2、爱孩子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

3、精通自己所教的学科,有渊博的知识,熟悉和钻研自己学科领域内最复杂的“前沿学科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对教材有深刻的知识——这是教育素养的基本方面之

一。这一种特征的第一个标志,就是教师在讲课时能直接诉诸学生的理智和心灵。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技巧。这种境界只能是教师具备深刻知识的结果。他的知识要如此深刻,以至于他的注意中心并不是教材内容,而是儿童们的脑力劳动。他说:“一个好教师应精通他所教的科目据以建立的那门科学,热爱那门科学,并了解它的发展情况——最新的发现,正在进行的研究以及最近取得的成果。此外,本人若能热心于本门科学正在探讨的问题,并具备进行独立研究的能力,这样的教师则可成为学校的骄傲。”

4、有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素养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教育素养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要懂得各种研究儿童的方法。他说:“没有扎实的心理学基础,就谈不上教育素养。”并且强

调:“一个好教师要精通心理学和教育学,懂得而且能体会到缺乏教育科学知识,就无法做好孩子们的工作。”

5、有较高的语言素养

苏霍姆林斯基说:“备课和对教材的教学论的加工,——这首先是教师的逻辑思维和语言修养的统一。”他强调: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的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当我们很有必要使事物、现象和概念在教师的语言里找到鲜明的、能够为儿童所理解的语言外壳的时候,我们却在无数次的复习上浪费了多少时间啊!

6、擅长某项劳动技能或具备其它某种爱好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教师要精通某项劳动技能,并且是这项工作的能手。??一所好学校里,每个教师都应当有从事某项劳动的热情。”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

孟庆明

苏霍姆林斯基特别讲到要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他说,要当做最宝贵的珍宝一般,保护儿童的信赖这朵最娇柔的鲜花。它是很容易折损,憔悴和被不信赖的毒汁毒死的。

作为一名教师,很少人不爱自己的学生;作为学生的家长,也极少有人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在教育下一代时,尽管有时我们为他们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可他们并不领情,甚至常常事与愿违,收到相反的结果。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没有把他当做一个活生生的人来对待,其实孩子也有自尊心,而且一点也不比大人小。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在教师关怀学生人格尊严时,教导才能成为教育,就本质而言,教育的核心就是关怀学生,让他经常具有作为智力劳动者的自尊感,作为公民的自尊感,作为自己父母儿女的自尊感,作为因自己崇高的意向﹑激情和成绩而变得美好起来的个人的自尊感。我们要让学生经常看到自己的成功,让他们感到每一天都不白费力气,每一天自己都有新的收获。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2

孟庆明

教学反思的能力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高度,并对后续行为产生影响,进一步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不断地对已有的教学经验产生怀疑,从而促使自己重新建构教学经验,进入新教师的成长良性循环。我想:教学过程中凡是能引起你的注意,甚至引起你一些模糊的猜想的每一个事实,都可以成为我们教学日记的素材。通过积累事实,我们会从具体事物中看出一些共性的东西,那长久躲闪着你的真理实质,会突然在你面前打开,这对于培养和训练教师反思教学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之所以成为一个教育家,能够写出那样大量的、出色的教育著述,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十分注重收集自己的教育经验,仅教育日记就坚持写了三十多年。

爱就一个字

咖啡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我的理解就是一个字:爱。书中提出了上百条的建议,汲及教育的方方面面,每一个都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性。但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我们都会有这样的感受:教育是一个过程,是需要坚持的。怎样才能让自己保有不竭的动力,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呢?答案很显然:爱。

因为爱,所以我才会对我的孩子们说:“我们到学校,学知识是主要的目的,但最根本、最重要的则是学做人。”基于这样的思想,我与孩子们的交流从课堂延伸到了课外,家庭故事、生活习惯、行为规范、体育活动、课外阅读、身心健康??

因为爱,所以我才会觉得,每一天都很充实,也很让人期待。

教会后进生学习

陈道龙

面对后进生,老师们的确是花了很多的精力,但是效果不是很明显。儿童成为后进生是件很不幸的事。后进生的确表现千差万别,但是有一个共同点是大脑两半球神经细胞萎缩、麻木、惰性、虚弱。脑力劳动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同时在学习的表现是不会读书,不会写字,不会计算。我见过的后进生中,这种现象非常普遍。可以说书读不好的、字写不好的学生学业成绩很不理想。

面对后进生,我觉得首先是要承认学生间的差异,然后确定学生发展到怎样的程度。当务之急是教会他们读书和写字。苏霍姆林斯基说:“你要教会所有的儿童这样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必须使阅读能达到一种自动化的程度,即用视觉和意识来感知所读的材料大大地超过出声地读的能力。”带着思考来阅读,阅读时带着思考。这是智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要想后进生喜欢阅读,也需要有策略。要为他们选择感兴趣的书籍。这些书籍让他们感到惊叹、神奇,他们的思维火花才会点燃。这些书籍会给他们提供一个广阔的智力背景,为他们的教材的学习奠定基础。

当然,也有一种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有的学生能说会道,在课堂上和老师的对话非常精彩,但是成绩仍旧是一蹋糊涂。这就是另外一个因素了,那就是学生不会写字。苏霍姆林斯基说:“到四年级结束时,一定要使儿童掌握迅速地、半自动化地书写的能力,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老师也就不必经常操心去克服学业落后的现象了。”学生要有好的字风,需要老师的严格规范。同时,需要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如果一个儿童没有2500的词汇量,不能牢牢地记住这写词,他的写会错别字连天,就不能指望他成绩会怎样了。同时,老师为这些孩子布置的作业,应该有游戏的性质,让他们运用上用这些词。否则,他们仍旧会冷漠地对待写作业。

面对后进生,苏霍姆林斯告诉我们最重要的还是找到方法。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一)

孙宝军

读了《给教师的建议》中的“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这条建议时,我深有同感。

一位小学老师一天的时间的分配主要有在节课左右的上课时间,两节课左右的批作业时间,还有备课和辅导的时间,另外就是一些处理教育教学的其它事务的时间,如果把以上工作都如实认真的完成,时间是不够用的。如果说上课和批发作业的时间是固定的,哪么教师只有在备课和辅导等时间上灵活处理了。我认为这也正是一些教师备课不充分,辅导不及时的原因之一。

作为有经验的老师,在备课上可能花的时间要比年轻老师少一些,这也是正常的,同一个教学内容,可能老教师交了很多次了,他已心中有数,需要考虑的是针对不同的班级进行教案调整,但对于青年教师,备课是一定要认真的,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经验。这可能就是青年教师觉得上班累的一个原因。但这个过程是不能少的。

对于辅导的时间,可能因班而异,基础好的班级,辅导的时间就要少一些,相反就多一些。时间从哪来?其实能给教师进行个别辅导的在校时间很少,所以就出现有些教师用上综合学科的时间辅导学生的现象。对于小班辅导学生的时间上可能要好一些,由于学生数少,有些辅导可以在课堂中就完成了。高年级的辅导压力还取决于低年级,低年级一直能跟上的学生,到高年级就要好一些。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二)

孙宝军

读《给教师的建议》中的“把基础知识保持在学生的记忆里”这条建议,让我想到,现在我班中的一些学生后进的学生,他们之所以学习跟不上,主要是因为基础知识没有保持在记忆里。例如,我们班的小朱,在学习圆柱圆锥这一单元时,需要用到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不朱对这些基础知识全记了,所以在学习这一单元时就很吃力。再如一些计算,这应该是在六年级前就要很熟练的,可是这有些同学在分数和小数的计算中还常出错。这也就提醒我们对于这些数学中的基础知识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到很熟练的地程度,而不是但时会了就行的,有的学生遗忘得很快。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吴明勇

“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提出了我们经常头疼的问题:“为什么一年级就开始出现落伍的、考试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了二三年级就有落伍得无药可救的学生?”苏霍姆林斯基举了一个非常形象的例子,每个孩子的体力是不同的,如果让7岁的孩子都来提水,体力强的孩子可以提20桶水,而体力弱的孩子提了5桶水就已经筋疲力尽了。要求弱小的孩子提20桶水,他会因为劳累而受内伤,甚至进医院。同样儿童从事脑力劳动的力量也是不同的,有的孩子对事物领会理解记忆得快,有的却领会得慢且记忆不牢固。这就是说,在学习中,无论就脑力劳动的内容,还是就所需的时间来说,都应当采取个别对待的态度。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不应光是说孩子们脑子笨,不知道学习,家长不配合。而是提醒我们应该找找自身的原因:对孩子我们缺少个别对待的态度!虽然平时我们耳熟能详的知道备教材、备学生,但真正说来我们有几个能像孔子所说的“因材施教”的去做?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要关注每一个个体,赏识每个孩子,特别是弱势群体。 因为学生再幼稚也有他个人的思想,有他独特的思维和心灵。我们应该摒弃冷眼和偏见,用真情去浇灌,用爱心去培育。真正的爱是不必声张的,我们只要给他们多一份关爱,给他们多一些阳光,多一个笑脸。平时及时发现,准确把握每个后进生的优点,使他的优点得以升华、特长得到发展,使他们感到“我也有比别人强的地方” “我也有自己的优势”从而正确地认识自己。我们还要善于给他创设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舞台和空间,正确地加以引导,让他获得成功,只要有一次成功就有改变后进面貌的可能。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所告诫我们的那样:“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还有很多,书中每一篇文章都深深地震撼着我,看了后,我由衷地感叹:“苏霍姆林斯基真伟大,不愧是世界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他的书不愧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

教育工作是任重而道远的,而我也将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不断学习,充实和丰富自我,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工作,呵护与珍爱孩子幸福的童年。

读《给教师的建议》感想

李义

这本书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写,前面一个阶段我一直在看这本书,虽然没有看完,但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书它不像其他的教育书籍,从头至尾讲述让人难懂的教育理论,而是从我们从事的教育工作实际出发,从每个人都能碰到的难题展开论述,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为教师解实际困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非常切实可行的方法。最让我佩服的是,本书是写于几十年前,作者在书中提到的每个问题,在我们今天的中小学教育中仍然存在,作者提出的解决方法仍然具有可操作性。让人感到作者好像就是我们身边的老师一样在指引着我们前进。让人深感前苏联教育的成功,难怪有人讲前苏联的教育是世界上最优越的教育之一。这也是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学习借鉴的地方。

有感于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之“培养儿童对图画的爱好”

陈志燕

本学期,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身为美术教师,对其中的37条“培养儿童对图画的爱好”有些感触。苏霍姆林斯基在“培养儿童对图画的爱好”建议中提到“图画是发展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的手段之一”,“图画是通往逻辑道路上不可少的阶梯”。

现实生活中 每一个孩子想象力的发展都各有潜力。作为美术教师要善于让孩子大胆想象,鼓励学生发挥想象,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比如:

1、鼓励学生有与众不同的想法

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存在着差异性,即使是让学生观察同一物体他们也会因观察的角度不同而有自己的想法,对于有自己不同看法或者画出不一样作品的学生首先应保护其求异的思维。

2、引导学生改“错画”

在课堂上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绘画时学生常为“画错”而苦恼,并影响其情绪,我常常对学生说,“绘画是没有对和错的。”这时,只要老师在原画上稍加引导,使学生灵机一动,便“再见艳阳天”或“又一春”。

3、教会学生联想的方法

联想是创造才能的构成因素之一,联想是想象的开始,联想与想象常常成为创造活动的导线。《美术课程标准》指出:“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师必须重视学生联想意识的培养。联想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在已有形象或事物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的拓展性想象的心理状态。它在学生的思维活动、认知活动和创造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这种心理状态可以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设计问题和积极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良好的个性发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然而,在当前的教育中,由于观点障碍、信息障碍、教师权威障碍、教学方法障碍、技能障碍等,造成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联想意识越来越差。有专家做过这样的测试:画一个“圆”,问一年级的小朋友:它是什么?答案有几十种。同样问中学生,答案有十几种。再去问大学生,答案只有一种:它是圆。可见,传统的教育方法不仅没有发展学生思维,反而让原本联想丰富、极富个性的孩子变成了“统一的模式”。因此,培养学生的联想意识是我们当前教育,尤其的最具有个性、创造性特点美术教育重要的教学任务。如《随意形练习》有的学生喜欢用漂亮的色彩画些线条和块面,老师在此基础上进行指导,可使他们把线条和块面变成人、动物、植物、物品等形象。这也是有利于联想的练习之一,对于培养学生带独创性的灵活的思维习惯很有帮助。

总之,让学生凭自己的直观印象,大胆地无拘无束地把对事物的感受,结合自己的创新思维,用独特的语言表现出来,这便是他们的创造。让“图画”真正成为孩子们发展创造性思维和想像力的有效手段。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张玲

本学期初,校领导赠与每位新教师人手一册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并把这本书做为今年新教师培训的主要内容之一。书看的比较粗浅,还需要好好品读、揣摩、推敲,粗看后的小小感受说一下。

苏霍姆林斯基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出发,针对教师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不解,把教育好孩子的建议向我们娓娓道来。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书籍,对我们工作在教育岗位第一线的老师来说,受益匪浅。书中共有100条,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其中第22条讲到“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只有学生喜欢上了某一学科,这些学生的天赋素质才会得到发展,他们的爱好、禀赋、能力、志向才能自愿地建立起来。

作为老师,最希望的就是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兴趣学,才可能学好!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每个教师都在尽量唤起学生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兴趣,使他们入迷地酷爱这门学科”。但如何让学生喜欢你的学科呢?这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要具备高尚的人格去感化学生,用积极的智慧去启发学生,而且还要有高超的教育艺术吸引学生。为此,我要做好充分备课;精心设计课堂语言;把学生当成朋友;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我会努力这样做,争取让每一个孩子都爱上我的课。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给我们提供了百条“建议”,我不能一一列举,这些建议都是我们在平时所接触的一个个话题。看过之后,带给我的是极大的启发和深深的感触,为我指点迷津。我从中吸取了很多经验,也将许多方法和经验用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滋养心灵 豁然开朗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朱雅婷

作为教师,每天都会面对许多的教育教学问题。特别是近日,自己感觉面对班里的特殊孩子竟然有了一些黔驴技穷的感觉,难免有些急躁。打开去年就放在书柜上的《给教师的建议》,竟然有了相见恨晚的感觉,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用他自己的经验通过这一百条给予读者很大的启发。细细品读,如一位大师

在与你娓娓道来,引人深思。随手翻来,不知如何谈自己的感想,只是摘抄部分自己印象深刻的语段,不断让自己受到启发:

学习——这并不是机械地把知识从教师的头脑里灌输到学生的头脑里。??教师的任务就在于,要敏锐而巧妙地、坚持不懈而严格地要求地培植儿童的智力和道德力每一个儿童都是带着想好好学习的愿望来上学的。这种愿望像一颗耀眼的火星,照亮着儿童所关切和操心的情感的世界。他以无比信任的心情把这颗火星交给我们,做教师的人。这颗火星很容易被尖刻的、粗暴的、冷淡的、不信任的态度所熄灭。要是我们,做教师的人,在心里也像儿童对待我们那样,啊无限的信任同样地给予他们就好了!那将是一种富有人情的相互尊重的美妙的和谐。量,帮助儿童把学习看成是一种要求作出很大努力的劳动,这种劳动只有在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克服困难而取得成果的时候才是易中愉快的劳动。

只有当教师和儿童之间的关系建立在互相信任和怀有好意的基础上时,评分才能成为促进学生进行积极的脑力劳动的刺激物。可以说,评分是教育上最精细的工具之一。

你在任何时候也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阅读这些文字总会帮助当下的我克服急躁情绪,我想谢谢大师我教师们指明了方向。总之还要不停地从本书中吸收,在教学实践中摸索消化。

更多相关推荐:
别做正常傻瓜读后感

12级心理学人力资源方向28号陈丽娟读书笔记之别做正常的傻瓜别做正常的傻瓜从书名来看这是一本描述正常人在日常生活中种种不理性的选择的书所谓当局者迷我们自身却并不知晓自己身上种种的不理性本书从心理学的角度剖析我们...

三个傻子读后感

三个傻子读后感三个傻瓜这部电影讲述了兰彻法涵莱具三个傻瓜的大学生活有喜有忧既幽默又沉重导演在这部影片中提出了一个很深刻的问题做我们想做的事还是做别人要我们做的事借助这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导演强烈地抨击了摧残人性的应...

《稻草人》之《傻子》读后感

稻草人之傻子读后感前言开学初我们班的同学就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开始了课外阅读我们选择的读本是叶圣陶爷爷的稻草人一个个童话故事吸引了我们我们也开始学着思考从故事中学习分辨真与假善与恶稻草人之傻子读后感傻子中的傻子虽...

一生至少当一次傻瓜读后感

我的苹果园很喜欢这本书的封面淡绿色的的背景一个没牙老人在肆意的笑着好像可以听到那爽朗的笑声会让人忘却所有的烦恼四月的东北暖气停了乍暖还寒时阳光是每个人最向往的东西我选择在一个温暖的午后坐在窗台前阳光洒下来暖暖地...

别做正常的傻瓜读后感

读后感别做正常的傻瓜全书基本上是通过对于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一些事例的描述来反映行为决策理论的一些内容其实生活处处是决策人很多时候是非理性动物所以这本书看完之后再看生活中一些事情很多都能联系上去换位法就是通常被采...

简单的坚持与努力-----读《这一生至少当一次傻瓜有感》

简单的坚持和努力这一生至少当一次傻瓜有感故事的主角是木村老人一个看了自然农法之后受到启发想种出不施农药肥料的苹果说做就做木村开始了他的尝试这一尝试不要紧要紧的是他家的果园一下子变成了昆虫的天堂苹果树即将枯死木村...

《傻瓜城的故事》读后感

傻瓜城的故事读后感傻瓜城的故事是一本诙谐幽默的书它里面的内容妙趣横生使人捧腹大笑透过这本书我们可以看见本书作者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深厚的文学功力傻瓜城的故事中的傻瓜主要生活在海乌姆城它是一个由笨蛋们治理的城市里面...

三个傻瓜大闹宝莱坞读后感

三个傻瓜大闹宝莱坞读后感陈可欣这部电影已经看完一个星期了我不得不承认它真的是一部好电影兰彻法涵拉朱都是印度皇家工程学院的学生在印度做了工程师相当在中国当上了公务员是非常光荣的所以考上学院的三人也应该是非常光荣的...

三个傻瓜观后感

这不电影真的是感触很深首先是兰彻也就是望杜真的是世间少有的人才我喜欢他的灵活我喜欢他的自由自在我喜欢他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我喜欢他在自己贫穷的时候还能很自在我喜欢他对朋友的真心真意我喜欢他的敢于挑战我喜欢这个人一切...

读《遇见大傻瓜》有感 王冷冰

读遇见大傻瓜有感这几天我读了一本有趣的名著许支彬的遇见大傻瓜它是一部儿童文学作者用浅显易懂的话语富有想象力的故事活灵活现地把一个小妹妹样的主人公展现在我的眼前让我在欲罢不能中爱上了阅读书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六七岁的...

三个傻瓜观后感

threeidiots观后感院系08级临床医学学号0811114195姓名孙少松FollowExcellencesuccesswillchaseyou追求卓越成功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Rancho炎热的暑期长假里我...

辛格短篇小说《傻瓜吉姆佩尔》读后

辛格短篇小说傻瓜吉姆佩尔读后大作家通常都以小人物来说话这些小人物就在你我身边而且最具泥土气息最能代表人类的普遍处境19xx年因为充满激情的叙事艺术不仅扎根于犹太血统的波兰人的文化传统而且反映和描绘了人类的普遍处...

傻瓜读后感(1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