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的人格有感

时间:2024.5.14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的人格》目录

第一章健康人格决定幸福人生

(一)教育荒废与新人才观

观点:对人格教育的忽视就是荒废了真正的教育。

19xx年写中日少年《夏令营中的较量》,引发了中国教育的一场大讨论。我发现日本从大人到小孩都在干活,这就是教育的结果。由此我思考什么是真正的教育?结论是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健康人格必须从培养良好习惯开始。

有健康人格的人才是走遍天下都可以让人放心的人,一个人的人格不健康,他就是表面上再辉煌,都可能随时崩溃。

著名教育专家吕型伟先生说得非常深刻:什么叫人才?人才是有“人”和“才”两个字组成的。越是有才不是人的人,危害越大。所以人才先要成人,其次才是成才。

建议作父母的不能只为孩子的学业乐此不疲地操劳,应该多多关心孩子的情绪,一个孩子保持愉快的心情,化解一些不良的情绪,对他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

(二)没有孝心就没有爱心

我们今天的父母对孩子是充满“孝心”的,惟恐孩子吃不好,穿不好,玩不好。可是孩子对父母和奶奶有孝心吗?

观点:孩子的错是大人的过,孩子的许多缺点是我们作父母的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

要从小培养孩子和父母分享的习惯。建议广大的父母们,你在家里吃东西,不管什么好东西,最低原则是每人一份,要让孩子心里有别人,有好吃的要大家一块分享,从小让他有分额意识。这就是孩子社会化的过程。

培养一个习惯大约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培养孩子的孝心只要让他把好吃的先给奶奶爷爷送去一份,几个月过去,习惯就形成了,以后他就会把孝敬老人当成天经地义的事,正如孔子说:“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作者说60年代困难时期任何时候盛粥,都先盛一碗米最多的给妈妈吃,因为母亲是最辛苦的人,后来生活条件好了,孝敬父母的习惯也就自然而然地保持下来,所以说,明智的父母要藏起一半爱心。

对父母要永远保持一种愉悦的脸色、态度,这才是孝敬,把一碗饭“吃吧”,“啪”的一声放在父母面前,就象喂动物似的,这叫什么孝敬?

对孩子来说,没有孝心,就没有爱心。

陈云庆的感受:在生活中我们也是把最好的留给孩子吃,有时自己不吃,毕竟生活条件有限,我们不需要特别加餐,而孩子需要加营养,只好省给他吃,可是就怕以后培养出自私的家伙。

(三)诚信与做人

成功的第一因素是诚信。德国的财务人员要是做一次假帐,就终生不得再做财务工作。中国留学生在德国考试有诚信危机,这值得我们反思。

世界上一些大企业家成功的因素,第一个原因就是诚信。市场经济以诚信为基础,这是交往的原则。

诚信需要从小培养,我们要一点一滴地培养孩子的诚信,培养他们各种优良的习惯和品质。要引导孩子:不要轻易答应别人的事,不要轻易地大包大揽、许诺,一旦答应的事,就要牢牢记住,努力去做。

观点: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背影长大的。

儿童就是在模仿、观察中长大的。在日常生活中,只有大人以身作则,孩子才能学好,大人是孩子的榜样。实际上,你做了什么比你说了什么更重要,孩子是看着你长大的,是观察性学习。现实中,从谁家出来的孩子就象谁,甚至走路都像,说话都像。

(四)成长与责任

观点:孩子的责任心往往是给大人所剥夺的。中国的父母有一个让孩子逃避责任的传统。孩子跌倒就去怪地、怪树,地有何罪?树有何罪?

中国父母习惯与替孩子去辩护、承担责任、大包大揽。中国孩子闯了祸,是父母去反复赔礼,道歉,上医院,乱七八糟的事情都由自己扛着、忍着。但是犯错误的孩子自己只是轻描淡写说声对不起就完事了,孩子以后就没有责任感。

美国的小学生每天的家务劳动时间1.2小时,韩国是0.7小时,日本是0.4小时,中国是11.32分钟。跟踪20年后发现,爱干家务活的和不爱干家务活的孩子失业率是1:15,犯罪率是1:10,收入相差20%,还有爱干家务活孩子,他们的离婚率低,心理疾病的患病也低。

建议:我们都吃苦了,不能再让孩子出苦了,让他们过得舒服一点儿。这种观念对孩子的发展非常不利。

要下狠心让孩子承担一些责任,体验到这个责任,比如上学迟到了是由于自己赖床,父母千万不要送,就让他迟到,让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损害别人的东西要让他打工挣钱还罚金。孩子是在体验中长大的,体验的越多感受越深。

观点:孩子进一步,大人退一步,这就叫成长。

教育家陈鹤琴曾说过,凡是孩子能做到的事情,大人尽量不要替他去做。

第二章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空间

(一)、给孩子们自由支配的时间

案例:20xx年3月上海一位中年妇女胸部被自己女儿用水果刀刺伤4处,其中一处伤口离心脏仅1厘米。

女孩叫邓玉,小时侯妈妈就不允许她有自己的时间安排,一切都由妈妈来决定,行动也在妈妈的严密监视下。不许她和身边的朋友交往。这样,母亲不仅支配了女儿所有的时间,也封闭了女儿的童年和欢乐,扭曲了她正常的世界观和起码的人生经验。女儿工作后怕她学坏,又对她进行经济垄断的办法,每个月母亲都会将她的工资全部收走。此外,每天上班的时候,父母都要把她送到路口。父母的控制使她想到了逃离,最终把水果刀刺向了母亲!

反思:如果父母能对孩子宽松一些,如果给孩子一些自己可以安排的时间,如果能让孩子有一些自己的朋友,如果能用一个普通的标准来要求孩子,事情完全可能是另外一个结局。

如果您控制了孩子的所有的时间,也就意味着您控制了孩子的生活、快乐和意志,这样给孩子带来的必然是被剥夺自由的痛苦。连自由都被剥夺的人就不要指望他独立、有思想、有创新。

一个具有健康人格的人是自由的人。自由支配时间,意味着儿童具有了热情地实现自我、用创造性的方法表达自我的机会。剥夺儿童的自由支配时间,实际上是在剥夺儿童成长和发展的机会。有更多自由支配时间的独生子女,自信心更强,有更强的成功需要,能更多的发现生活的乐趣。

建议:

1.每天给孩子留出可支配的时间。给孩子安排过多的学习活动,他会成一个机器人,在大人的紧张安排下会他失去自我,以致越来越懒散、麻木和消极。

2.学习时间和玩乐时间要分开,否则学习时他会边写边玩,而养成磨蹭的坏习惯。

(二)让孩子自己解决冲突

观点:与其包办代替不如勇敢放手

学会解决冲突是人生极为重要的本领。孩子之间有矛盾,最好的办法是把解决矛盾的责任和权利留给孩子,让孩子自己解决冲突。父母是不可能永远跟着孩子的,勇敢放手,及早让孩子学会自己解决冲突,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孩子们正是通过辩解、说理和争吵,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同时也是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渐渐长大的,孩子在自己解决冲突的过程中,也会学会进攻、忍让,学会怎么去面对胜利和失败。

建议:

1.父母知道孩子遇到冲突以后,不要想着怎样保护自己的孩子不受委屈,也不要偏听偏信孩子的一面之词。

2.把处理问题的主动权留给孩子,当矛盾实在无法解决的时候,父母可以给孩子一些引导。

3.教孩子一些机智处理矛盾的方法。如孩子想发脾气的时候,可以告诉他用转移法,离开令他不愉快的地方,有话以后在说。当孩子觉得委屈时,可以让他运用释放法,到旷野里尽情地蹦跳,或大喊大叫。还可以让孩子做一些令他愉快的事情。

4.要及时制止伤害行为。如果冲突中出现打斗等行为,父母要尽快制止,以免造成意外伤害。

(三)让孩子在体验中成长

应试教育导致学校和家庭都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如何提高孩子的成绩上,从而忽视了对孩子能力的培养。而一个人的成功除了智力因素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非智力因素,例如与人合作、自我激励、处理事情的应变能力以及思考问题的方法等。

独生子女拥有了比以前更为优越的生活、学习条件,但这同时也带来家庭和社会对孩子的娇惯和放纵。一些基本的技能应该让孩子去完成,一些生活常识要教给他,让他去体验生活,比如别人交钱,你收时要数一下,不要过于相信别人;可以给孩子20元让他买菜、配菜、烧菜,让他学会生活打算。

光有好的学习成绩并不能证明这个人将来一定能够很好地在社会上立足。

设想:本周和孩子一起去买菜

建议:做母亲的最好只有一只手

1.相信孩子的潜能。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能力,关键在于父母怎样去挖掘这些潜能。

2.对孩子大胆放手。教育家陈鹤琴说:“做母亲的最好只有一只手”说得是要对孩子放一只手,有些问题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去体验。

3.教给孩子一些生活常识。

逃避不能帮助孩子真正长大。生活常识多了,胆子也就会大一些,能力也会有所增强。掌握生活常识是学会生存的重要一环,很值得一学。

(四)改变“标准”的评价体系

好奇心、想象力、挑战性和冒险性。

调查发现中国小学生冒险性弱,说明儿童对于那些打破常规、与众不同的想法和行为心存疑虑,闯劲不足,缺乏进一步实践的勇气。胆小不敢冒险已成为当今小学生最突出的缺点

21世纪是崇尚创新能力的社会,家庭和学校不仅要激发儿童的好奇心,还应该注意鼓励儿童具有创新的勇气和求新求异的实践探索。

分析一些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心理特点,发现他们具有以下几个共同特征:

(1)对自然界和科学现象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兴趣

(2)从小具有一种自发的探索精神和很强的想象力

(3)具有强烈的自我成长动机和成就动机

(4)高度的创新性、独立性和求异性

(5)具有反潮流精神,不追求物质利益

(6)刻苦、顽强、百折不挠的精神

而我们的传统文化和教育除了支持上述第(6)点外对其他并不提倡。我们的传统文化鼓励顺从听话,而不鼓励独立见解;鼓励中庸、随大流,

而不鼓励竞争、冒尖;鼓励稳妥可靠,而不鼓励异想天开;鼓励“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而不鼓励个人的独特性;鼓励儿童把成人的兴趣当做自己的兴趣,而不保护和激发儿童天性中潜在的兴趣和求知欲。

研究发现应试教育是导致中国儿童胆小的第一因素,只有彻底变为素质教育,对学生的创造性答案给予激励,也许会解放孩子的想象力与幻想力,从而造出有创造能力的一代新人。

建议:

1.随时随地提醒孩子注意身边的事物。多带孩子游山玩水、听音乐、看画展,鼓励孩子和别的孩子一起做游戏。

2.引导孩子多问几个为什么。要让孩子从“看”深入到“想”,如对于小闹钟可以引导孩子思考“为什么闹钟能走”等问题,拆开小闹钟,这样他就有机会观察到更丰富的内容,想象力也许由此得到引发。

3.告诉孩子观察事物的正确步骤。

4.培养孩子的发散性思维。不断给孩子提供熟悉物体的不熟悉用途。

5.培养想象的心态。

父母要学会培养孩子对各种事物的发展与结局都保持一种宽容、理解和接受的心态。

第三章捍卫孩子的权利

(一)尊重儿童的权利

孩子从一出生开始就是一个权利的主体,私拆孩子的信件,偷听孩子的电话,还有的老师把自己喜欢的学生排列在教室的中间部位,把不喜欢的学生排在教室两边,也有的老师只让他眼中的“好学生”在课堂上发言,这些都是侵犯儿童权利的行为。由于孩子还不成熟,自尊意识往往处于嫩芽状态,特别容易收到伤害。所以,成年人更应当具有保护孩子的权利意识,给孩子足够的尊重。

建议:

1.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歧视是对孩子的心灵是极大的伤害,不管他是怎样的孩子,成年人都应该以一颗爱心去宽容和接纳他。

2.尊重孩子的隐私,孩子应该有自己的秘密。当孩子烦躁不安或者闷闷不乐时,请告诉他:“如果你不愿意,我希望倾听你的心里话,但如果你不愿意,我也不勉强。”

(二)保证儿童的参与权

成年人要多让儿童参与生活,参与和自己有关的决策,让他们自己说了算。

建议:

1.父母在作出某些决定之前,应该让孩子知道,应该尽可能听取孩子的意见,真正考虑孩子的想法。

2.经常让孩子当当家,可以以一周为宜,让孩子处理家庭事务,如买菜、安排家中的消费等。这样有助于孩子养成主人意识,会促使他逐步走向独立。

3.家庭外的事务,只要和孩子有关的,父母也要多支持孩子参与。孩子在参与中能够感受到平等、信任、理解。同时做主人的过程也是成长的过程。

4.信任孩子的能力,给孩子以鼓励。

(三)分数不是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

否则,会把孩子的目光也引向分数,使孩子过度关注自己的分数,而忽略了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也容易使他忽略生活中其他的乐趣。而人的一生中有许多比分数更重要的东西。

给考分低的学生排名好比谁身上长了癞疤,却非要人家当众脱下衣服展览一样。这样做,除了让可怜的学生们难堪,除了有力地挫伤他们的自尊心以外,再没有任何作用,为此自杀者,媒体已经多次报道。

成绩好的排名也会有恐惧和压力,深怕下次考试自己的名次会掉下来。

过于看重分数对谁都没有好处。应该加强考试的诊断功能,既诊断出学生在一段时间的学习中存在什么问题,也诊断一下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如何,今后应该怎样改进。千万不可用考试成绩来判断孩子品德的好坏优劣。

分数可以成为学生的隐私,如果孩子过于看重分数,父母要能够淡化分数,并帮助孩子寻找原因、指定计划,给孩子消除紧张不安。把学生注意力引导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来,可以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郭沫若小时侯语文考过55分,修身35分,并不能证明他是笨蛋。后来他成为文学家、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

建议;

1.不要因为成绩低而否定孩子的一切,要看到成绩之外孩子所做的努力,并对孩子的努力给予肯定。

2.赞许孩子的其他品质,比如孩子的认真、宽容、爱帮助人等。

3.关注孩子多方面的成长。对成绩偏差的孩子,不要在老师面前数落自己的孩子,而应该经常给老师讲一讲孩子在家时的好的表现。

4.给孩子解释权。

5.鼓励孩子,激发孩子的学习主动性。每个孩子都需要赞美,即使孩子的成绩真的很差,也要对他的人格给予足够的尊重。

(四)过度保护是对儿童权利的剥夺

本来孩子可以在自立的生活中锻炼一下生存能力,可以使自己更好的发展,过度保护孩子的能力自然会下降,这是剥夺了孩子的发展权,而你的爱又无法覆盖孩子的一生。

建议:

1.不要替孩子做太多的事,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大人一定不要代替,即使孩子做得不好,也要让他做下去。

2.给予孩子指导和鼓励。不要因为孩子把事情做砸了而责备他或者剥夺他做事的权利。

3.给孩子创造一些机会。一定要让孩子多经历一点儿,多摔打一些,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生存能力,让孩子尝试着自己解决问题。

观点:给孩子选择的权利

案例:20xx年7月2日下午4点一个16岁的刚刚结束中考的男孩小江因为父母不同意他考音乐学院附中(他酷爱音乐但文化成绩也好父母认为无必要走此路)而伤心后从21层的住宅楼的家中跃窗而出,结束了正处于花季的生命。

孩子在父母的意愿下选择了一个他不喜欢的学校的时候,他的心情可想而知。

反思:事实上,表面上看是父母围着孩子转,实则是孩子围着父母的意志在转。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人格、兴趣,使孩子有充分发展的空间,不应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甚至以武力强迫孩子就范。

建议:

1.在日常生活中教会孩子选择,多给孩子选择的机会,养成孩子自己的意识。

2.不要对孩子管的过细。否则孩子永远觉得父母高大,自己永远是渺小的。

3.让孩子在体验中成长。在具体的事情上可以不给孩子态度的建议,让孩子自己在实践中比较,在几种结果中孩子会获得自己的选择。有孩子自己选择而走一些弯路对孩子的成长会更好。

第四章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 观点:了解孩子是做父母好教师的一个基本功。

(一)尊重孩子选择首先应该尊重规律

1.剥夺孩子的睡眠就是剥夺成长,当孩子睡得很香甜的时候,身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决定了他的发育,为此专家早就提出,小学生每天要睡10个小时,中学生每天要睡8个小时,大学生每天要睡8个小时。

2.睡眠不足,他的记忆力、理解力就会下降,而且可能会带来潜在的心理问题。

3.男孩子每天也要用水,否则会造成生育能力的丧失,和致癌的可能。

4.孩子的膀胱有大小之分,所以上课时有时孩子中途要上厕所很正常。

4.餐桌训子害处多,孩子在烦躁、哭着吃饭胃液不分泌,以后就会造成胃病。有天大的不高兴也不要在饭桌上说。最好在饭后1小时说。含泪吃饭用永远消失。

(二)不要把孩子的特点当缺点

观点:在错误中长大是孩子成长的特点

1.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也应该使用无错推定。孩子犯错误了可能还会再犯,因为孩子很大的特点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2.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也应该使用无错推定。

3.每一个调皮大王的背后,都有一段被冤屈的历史。

(三)注意孩子的真实动机

1.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了解孩子到底在想什么,你亲眼看到的想象未必是真的。

2.不可播种仇恨。离婚中对孩子最大的伤害不一定是离婚的事实,而是父母在离婚过程中的战争,冷战也好,热战也好,彼此敌视、仇视,这种过程对孩子的伤害最大。有些父母即使不离婚,却比路人还冷漠,这样一个关系对孩子的成长更糟糕。

离婚后不要在孩子面前说对方的坏话,说得越多越刻薄,对孩子的成长越不利。因为孩子会无法理解两性关系,因此可能导致他将来的婚姻的不稳定性,这是一种很大的伤害。

3.不要让孩子在单性别的环境中生活,否则会失去平衡。

(四)教育的使命是发现儿童和解放儿童

发现儿童就是发现儿童的成长规律,发现孩子的潜能,解放儿童就是打破对孩子的束缚,消除孩子的恐惧,让孩子身心自由地成长。

1.凡是不会玩或不想玩的孩子都是问题儿童

2.生命是必须留有余地的,儿童成长需要空间。

百分之百饱满的鸡蛋是不能活的。现代儿童的标准之一是看这个孩子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有多少,凡是孩子自由支配时间很少的,这个孩子就有问题,这个家庭教育就有问题。小时候孩子是需要发呆的,可以看蚂蚁、云彩打架半天,可以玩泥水不想或忘记回家。

如果孩子每天只有自由支配时间68分钟是不够的,因为其他时间都别人支配,你收得了吗?

第五章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一)心理健康的7条标准

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正常。一个人很热情,很有责任心,很会关心别人,不怕困难,不怕委屈,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健康的。

1.智力状况正常,智商低于70为落后。

2.情绪、情感稳定乐观,不大起大落。

3.意志坚定能够自制。

4.人际关系协调和谐,一个人如果跟谁的关系都比较紧张,那么这个人心理一定有问题。(和谐可以有这三条标准:乐于与人交往,有知心朋友;在交往中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能够客观地评价别人,友好相处,宽厚待人)有人嘴跟刀子似的,出口就伤人,专门谈别人的隐私,讲对别人不利的话,到处挑拨,这就是心理不健康。

5.具有适度的反应法力。该哭就哭,该笑就笑,但也要有度。

6.自我悦纳,不能处处看自己不顺眼。

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二)心理不健康的10大症状

1.抑郁,有事没事总是愁眉苦脸,唉声叹气,闷闷不乐。

2.多疑,并且很容易从坏处想别人。

3.情绪波动,会为了一点小事就逃之夭夭,出走、离家。

4.激惹,你骂他一句他可能就会给你一刀,中学生正处于一种很容易冲动、很容易过激的心理时期。

5.自卑,为长相、成绩、贫困、父母离婚而自卑,而困扰。

6.孤独,总是一个人,没有朋友。

7.依赖,不能独立生活处理事情。

8.焦虑,过高的目标会是孩子产生紧张焦虑,建议降低要求,目标具有层次性,易与逐步实现。

9.自我中心,就是光想自己不想别人。

10.妒忌,不能忍受别人比你好。

(三)健康心理12字秘诀

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控制自己。

1.自知才能自信,自信才能自强,认识自己是心理健康的一个前提。 案例:

格林斯番本来学习音乐后来觉得自己并没有音乐天才,这样下去一辈子都不会成为一个杰出的人。后来他发现自己的智能结构侧重于逻辑数学,真正的兴趣是金融,他最终选择离开乐团,到纽约州立大学学习金融,去华尔街闯荡。

他正是由于全面地认识了自己,选择了最适合自己的道路,所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对美国经济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成为美联储主席。

2.接纳自己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

世界上的美并不是一个样,肯定自己的存在价值。

3.控制自己,很多悲剧都是情绪失控的结果

父母由于生气打死孩子的事时有发生,一时生气而失手造成,“忙人无计,怒人无智”。假如您的学生特让您生气,最好的办法是冷处理。今天不谈,或者明天再谈,为什么?大家都在火头上,越说越僵,你说了他也听不进去。睡一觉起来,心态就不一样了,你就是想发昨天那么大的火也发不出来了,千万不要对孩子一训3个小时,一打8个小时,孩子收了伤害,你就会追悔莫及。

儿童教育往往有这样一个特点,三分教,七分等,我们要耐心等待。孩子成长是要有一个过程,我们都多一分宽容。

(四)好教师首先应该是人格之师

案例:苏霍姆林斯基当校长时,学校花园中开下一朵极大的玫瑰花,每天都有许多人前来观赏。一天早晨,他发现一个4岁的小女孩摘下了那朵玫瑰花,正拿在手里快活地往外走。苏霍姆林斯基根本没有去批评她,而是蹲下身子,亲切地问到:“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呀?能告诉我吗?”小女孩有点羞怯地说:“我奶奶病得很重,我每天都陪着她说话。我告诉她校园里有一朵非常大的玫瑰花,奶奶就是不相信,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看,看过了我就把它送过来。” 苏霍姆林斯基心里很感动,他牵着小女孩的手又回到了花园里面,摘下两朵大的玫瑰花对她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你奶奶,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好的孩子。”

反思:正常情况下发现这种事情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批评教育,而作为教育家的苏霍姆林斯基却没有这样,他对老师们解释说“批评一个孩子所犯的错误很容易,可是要呵护和培养一个孩子的爱心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因为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的爱心会慢慢地融化或吸纳他的错误的,可无情的批评和处罚将毁掉孩子爱心的火花,所以,对孩子来说,培养孩子的爱心远比对他们错误无情的指责重要啊!”

孩子是在犯错误中长大的,摘下玫瑰花的确是个错误,但是这与她的年幼无知有关,他以为摘下一朵花和借一样东西一样,用过了还回来就行了,苏霍姆林斯基的高明之处在于他更看到了孩子错误背后的爱心,教育者的责任当然包括发现错,但首先要把对找出来,并用“对”来消化或者引导“错”。

换句话来说,如果你总是盯住孩子的缺点不放,你会发现,孩子的缺点越来越多;如果你盯着孩子的优点不放,你同样会发现,孩子的优点越来越多。

党中央提出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对教育有巨大的指导意义。“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具体说来,教育要以学生的利益为重,怎么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就怎么做。注重孩子的爱心和健康人格,是符合孩子发展的根本利益的。所以说,好教师是人格之师。“己不正,焉能正人”,唯有如此,学生才能敬其师,信其道。

教育部明文规定: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而我们有的教师,一旦发现学生的错误就大发雷霆,吓得学生魂飞魄散,对犯错误的学生不依不饶,死纠住不放,或者讽刺挖苦学生,或者对学生骂骂咧咧,甚至把学生赶出教室,这些言行是有违师德的,这样的教师他的教学水平再出色,也不配做人民教师。

师爱就是师魂,好教师首先是人格之师,其次才是知识之师。

第六章无批评教育是伪教育

(一)无批评教育等于让孩子在危险面前信马由缰

案例:一个男孩年仅14岁,与某教师发生了不愉快,情绪激动,上课时,当那位教师从其身边走过时,他向教师身上甩钢笔水,不料却被察觉了。教师厉声喝问:“你为什么这样做?”他还扯着衣服细看了一下更生气了,说:“还甩了四滴!”这位少年争辩道:“我只甩了一滴,那三滴不是我甩的。”“明明甩了四滴还不承认?不是你是谁?哼,我看你呀就是个人

渣!”然而这位14岁的少年回家便自杀了!他留下一封遗书说:“我要用我的死维护我的尊严,证明我只甩了一滴钢笔水,不是四滴??” 反思:

1.少年的行为是不文明的,这位教师的言论是粗暴的,更是有违师德。而这本不是难以处理的问题。

2.这位教师有责任,这位学生也太脆弱,如果他能够多经受一些批评教育,抗挫折能力强一些,也许会避免这场悲剧。

3.现在导致教师不敢批评学生。

4.而批评教育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珍贵营养,而对于容易受到娇宠的独生子女来说,无批评教育简直就是让孩子在危险面前信马由缰。因为在现实生活中谁也难以保证自己的孩子总是受人宠爱,谁也难以避免自己的孩子可能遇上挫折,社会上教师之外缺德的人更多。对孩子进行抗挫折教育就是如同种牛痘或者打防疫针一样。

批评惩罚教育也可以称为教育惩戒,其核心是教育人承认自己的过失并对自己的过失承担责任,其方法是以尊重的态度唤醒有过失者心中沉睡的巨人。教育惩戒绝不等于侮辱歧视或者打骂,越批评越要尊重,越惩罚越要合理。其目标是培养人“面对挫折不被压垮的能力。”

提醒:孩子尤其是青春期的少年面对重大挫折时,其内心是充满惊涛骇浪的,就象面对一个随时可能爆炸的火药桶,教师和家长应该屏住呼吸,以轻柔而准确的动作拆除其引信或者导火索。

建议:

1.首先要在亲子之间和师生之间建立起信任,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作为父母和教师应该为人师表,这样教育孩子才有权威性。

2.培养孩子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家有家规,校有校规,规则即轨道,出轨即生祸。

3.给孩子陈述的机会,引导其明辨是非及原因,激励其强烈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孩子是在犯错误中长大的,因此面对孩子的错误,父母和家长不必惊慌失措,而应该视为成长的良机。应该因势利导,促使孩子的内心的矛盾转化,向善和美转化。

观点:惩罚的核心是让孩子对自己的过失负责

惩罚教育是培养主人的教育,棍棒教育是训练奴才的教育。一种只能表扬奖励不能批评惩罚的教育是一种放弃责任的教育,也是一种制造隐患的教育。

对孩子有时也要敢于说“不”,不如未成年人不能在外面过夜,对孩子的不良、危险倾向就要敢于说不,并且坚持到底。

如果父母的心理健康,孩子的心理也容易健康,父母碰到一点事回家就垂头丧气、怨天尤人,孩子就会受到影响。父母是不怕事的人,既不惹事也不怕事,就能让孩子变得坚强。

其实孩子是在磕磕绊绊中长大的,要相信孩子的能力永远超出大人的想象。

第七章如何教孩子学会交往

儿童长大的过程是有自然人变成社会人的过程,有两个特点,第一是群体性,孩子离不开伙伴,再好的父母代替不了伙伴的作用,第二是实践性,孩子是在体验中长大的,不是在说教中长大的,这种体验包括跟同伴交往的体验。

(一)孩子没有朋友比考试不及格更严重

(二)警惕孩子的攻击性

攻击性需要并不一定就是去打人、骂人,而是在与别人交往当中,特别容易伤害别人,比如说话很刻薄,不顾及别人的感受,搞恶作剧,也不考虑别人是否会受到伤害。

我们反对老师用刻薄的语言说孩子,因为那样可能会促成孩子的攻击性,比如伤人性命,投毒,害人家属,这些都是青少年的心理具有动荡性从而产生的一种缺乏思考、不计后果的冲动。你在严格、严厉都可以,但是不可以侮辱他的人格,一旦侮辱了他的人格,这个伤口是很难愈合的。

有学者说,要让孩子有一种幸福的品质,因为幸福的孩子会给别人多一分宽容。

(三)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

1.同伴交往好的孩子出问题少,越孤僻的孩子、没有朋友的孩子越危险。

2.孩子在父母面前宁死不屈,在同伴面前却乖乖投降

3.日本学校个人项目很少,他们重视集体项目、集体荣誉,孩子对集体越关心,同伴之间相互关系越好,他的心理素质越好,越健康。

(四)引导孩子与异性友好相处

1.监视的越紧,逃跑的意识越强。如果你的孩子有了异性同学,作家长的要大大方方,你送个水果送个茶水,让他们聊吧,孩子会特别感激你:“爸妈多给我面子啊,他们这样信任我,我也不能让他们担心,我得让他们放心。你太紧张,孩子也会意识到所谓的男女问题。

2.藏在书包里的玫瑰

今天的小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满诱惑的环境中,但是我们的性教育又非常缺乏和滞后,不到位。许多公认的好学生有过性经验,他们在发生性交时根本不采取任何避孕措施,你想,这有多可怕。有的自己去做人流却导致终生不育,还有的会感染上爱滋病,他们在拿生命在赌博。

3.要发现对方的缺点,否则说明你并不爱他,要帮孩子消除朦胧的好感,使他们在与异性相处中变得理智。

建议:孩子如果出现了恋爱的倾向,首先要知道这是正常的,你可以和孩子将讲讲自己的恋爱经历、自己情感的经历,让孩子很放松、很自然地对待这些事。

第八章学会消费是孩子的必修课

第九章提高父母的教育素质刻不容缓

相关文论

“儿童支票”开出了什么

童年是最需要阳光的时代

附录;

1.有这样一个独生女

全国十佳少先队员杜瑶瑶的故事

2.敢向自己挑战的女孩

全国十佳少先队员苏进的故事

3.美的追求

王瑶故事之一

4.长出翅膀的孩子

王瑶故事之二

5.希望之星

王瑶故事之三

6. 希望之星

王瑶奋斗新史

7.马加爵杀人事件的启示

孙云晓网站20xx年3月聊天记录

8.警惕“教育荒废”

孙云晓网站20xx年9月聊天记录

更多相关推荐:
心理健康教育读后感

心理健康教育读后感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李顺从传统的名师出高徒到目前的高徒出名师都反映出教师往往过于注重培养得意门生而忽视培养学业不良学生的现象教师和成绩好的学生接触多热情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对他们取得的成绩大加...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读后感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读后感佛堂三小王锦雷如果一个学生对自己不能正确估价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自己不认识自己苏东坡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诗句是很有道理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主要原因是心理上的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读后感

班级营本122姓名韦豌学号120xx03211读大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有感第三章第四节从中学到大学是人生的重大转折点大学和中学的不同不仅表现在生活上要自理管理上要自治思想上要自我教育而且更重要的是学习方面高校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读后感

学习心得体会寒假期间抽空学习了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心理素质通过学习帮助我转变健康观念使我对心理健康的价值和心理无数的任务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把握对教师的多重角色期待是社...

心理健康教育课后感

大学生心理课后感大学生心理课感想老实说在学大学生心理课之前我还是挺混乱的受伤的时候会很伤心成功的时候又会洋洋得意特别是到了大学之后自己得意和失意的周期极短大致为周期反复自己也很无奈大学生心理课这门课早早的就想上...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读后感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读后感潘店镇中心小学赵玉珍近来读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后让我对自己和自己的工作有了新的认识与思考教师作为知识和道德的化身常潜意识地把完美作为自己追求的人生目标工作中总是希望自己在各方面都做到尽善尽美...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实务》读后感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实务读后感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务这本书从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出发到学生在学习方面的问题再到学生为人处世方面的问题由浅入深让懂得心理学的人有共鸣不懂心理学的人学会心理学而且每章都有鲜活的案例每个案例都...

心理健康听后感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听后感3月31日中午刘老师就小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给我们简单的介绍了一下心理健康的标准小学生心理问题特征种类和一些方法给我的感觉非常好使我有很多的收获心理健康是健康的一半刘老师从几个方面来介绍只有实...

大一心理健康教育课观后感

心理健康课观后感题目做一个健康的我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学号20xx020xx166姓名郝丹丹班级信管GZ1401一直以来我觉得我不管在心里还是生理上都是很健康的待人真诚对生活积极乐观但听了牛老师的...

心理健康教育读书笔记

心理健康研究与指导读书笔记心理健康研究与指导张玲等著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年6月新世纪教师教育丛书袁振国主编一心理健康新概念第129页1为什么我们的心理会出问题想想人生匆匆何苦如此苦闷人们在竭力的变革着自然...

《 心理健康》读后感

学习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感想小学生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阶段他们的心理品质还不成熟一些学生由于自身家庭的种种变化学习压力的加重等原因加上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认识导致他们产生不健康的心理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健康地成长培养其优良...

《教师心理健康六项修炼》读书心得

教师心理健康六项修炼读书心得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莎士比亚说是的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驰向无限广阔的生活的海洋通过学习教这本书让我心灵得到了解放好多心里上教学上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使其我豁然开朗在教育教...

心理健康教育读后感(3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