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重点字阅读分析

时间:2024.4.30

《曹刿论战》之精细阅读

一、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

2、《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的编年体史书,保留了我国自公园前722年以后200多年间的许多史料。

二、语音

刿(guì) 孚(fú) 辙(zhé) 轼(shì) 遂(suì) 盈(yíng) 靡(mǐ)

玉帛(bó) 鄙(bǐ) 又何间(jiàn)焉 小惠未徧(biàn) 弗(fú)敢专也

三、通假字

1、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徧:同“遍”,遍及、普遍

四、古今异义词

1、小大之狱

狱:(古义)官司、案件 (今义)监狱

2、牺牲玉帛

牺牲:(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

(今义)为正义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

3、齐师伐我

伐:(古义)讨伐,攻打 (今义)砍伐

4、又何间焉

间:(古义)参与 (今义)中间,隔开,空间,时

5、肉食者鄙

鄙:(古义)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今义)轻视,看不起

6、弗敢加也

加:(古义)虚报,以少报多 (今义)增加

7、虽不能察

虽:(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8、再而衰

再:(古义)第二次 (今义)又一次

9、必以信

信:(古义)实情 (今义)书信

10、忠之属也

忠:(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今义)忠诚

五、词类活用

1、神弗福也 福:名词用作动词,赐福 保佑 (名词作动词)

2、一鼓作气 鼓:名词用作动词,击鼓(进军) (名词作动词)

六、一词多义

1、间: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参与 )

②挑拨离间(挑拨使人不和、离间)

③亲密无间(嫌隙、隔阂 )

2、师:①遂逐齐师 (军队 )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老师 )

3、属:①忠之属也 (类 )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咐 )

4、牺牲:①牺牲玉帛(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

②为国牺牲(为正义事业而献身 )

5、故:①故克之(因此,所以) ②公问其故(缘故,原因)

6、请:①曹刿请见(请求) ②战则请从(请让我)

7、从:①战则请从(跟随) ②民弗从也(听从,服从)

8、以:①何以战(凭,靠,凭借) ②必以分人(把)

9、之:①肉食者谋之(代词,代这件事)

②小大之狱(结构助词,的) ③公与之乘(代词,

他)

七、重点词语解释

1、既克,公问其故(克:战胜)

2、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间:参与

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可以:可以凭借

4、肉食者鄙 鄙:浅陋,这里指目光浅短

5、望其旗靡 靡:倒下

6、公将驰之 驰:(驱车)追赶

7、弗敢专也 专:独自享有,独自专有

8、小信未孚 孚:为人所信服,信服

八、特殊句式

1、夫战,勇气也 判断句

2、再(鼓)而(气)衰,三(鼓)而(气)竭 省略句

3、(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驰)矣。”(鲁军)遂逐齐师。 省略句

4、夫大国,难测也,(我)惧(齐军)有伏焉 省略句

5、何以战——以何战 倒装句、宾语前置句

九、朗读节奏

1、可/以一战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十、理解性默写

1、《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

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 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 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4、 本文中出现的一个成语是:一鼓作气。

5、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惧有伏焉。(限四个字)

6、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7、鲁军发起反攻的时机选择在彼竭我盈之时,鲁军追击敌

军的时机选择在齐军辙乱旗靡之时。

8、文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词语是:请见、请从。

9、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0、曹刿请见的主要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11、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惧有伏焉(限4个字)

12、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十一、重点语句翻译

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大国是很难估测(它的行动)的,担心他们会设下埋伏。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这只是小信用,不能为神所信服(信任),神灵是不会赐

福(保佑)你的。

3、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

跟随着去。

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根据实情

来处理。

5、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6、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

击他们。

7、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居高官、享厚禄的大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要

参与呢?”

8、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小恩小惠未遍及百姓,百姓不会听从您的。

9、彼竭我盈,故克之。

敌方的士气已经消失了,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能够

战胜他们。

10、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减弱,到第

三次击鼓时士气衰竭了。

1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居高位享厚禄的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够深谋远虑。

12、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

已经战胜了,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

“作战,是靠勇气的。”

1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帛一类的东西,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必定做到诚实可信。

14、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这是)尽了本职一类(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着去。

十二、课文内容理解

1、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战前曹刿与鲁庄公的论战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曹刿的“远谋”又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鲁庄公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少数人的支持和神灵的保佑上。曹刿认为取信于民是获胜的保证。

2、本文多处将鲁庄公与曹刿进行对比描写,请找出其中一例,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战前:鲁 浅陋 ; 曹 有远谋

战时:鲁 不作调查,急躁冒进; 曹 实地调查,抓准时机

战后:鲁 茫然不知 曹 细说原委

作用:通过对比,突出曹刿指挥作战的军事才能。

3、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简要说说。

(1)政治方面: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2)军事方面: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或:适时出击,适时追击)

4、谈谈“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①为下文写庄公作铺垫 ②衬托曹刿的远见卓识

5、文章第2节主要内容是齐鲁两国长勺之战的概况。

6、文章第3节主要内容是战后曹刿论述战斗取胜的原因。

7、文章第2节通过曹刿的言行表现了他的品质或才能是胸

有成竹、指挥从容、善于把握战机。

8、文章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哪些方面的才能?

*作战中善于把握战机,注意观察敌情,做到知己知彼。

9、就曹刿和鲁庄公的对话,联系全文,说说曹刿在对话中表现出来的主要思想。

*只有尽心尽职才能取信于民,只有取信于民,得到人民的支持,才是战争取胜的基本条件。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表现了曹刿的远见卓识。

B、曹刿与同乡人的对话,表明从“请见”的原因。

C、“齐师伐我”中的“伐”是攻打的意思。

D、鲁庄公和曹刿都认为“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11、曹刿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略作分析。

*(1)有爱国心与责任感。

祖国被侵伐时,立即“请见”,去参与“肉食者谋之”的事,并主动要求作战。

(2)对作战的条件有深刻的见解。

把国君“忠”其事,取信于民作为取胜的先决条件,有

“远谋”,其见解显然高于“肉食者”

(3)有很高的说服他人的说话技巧。

与地位相当的乡人说话,直接解答疑虑,简洁明快。与

国君商讨问题,循循善诱,启发、分析,促其领悟。

12、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刿否定了“公”前两次的回答,这

是因为“公”把战争取胜的希望第一次寄托于近臣的

拥护,第二次寄托于神灵的保佑。

十三、开放性试题

1、根据上文有关内容,发挥合理想像,在“齐师败绩”前简要补写出战斗的经过(可以运用文中原有的字词灵活组合或用自己的话叙述)。

*公鼓之,齐师士气已竭。(意思对即可,可用现代文回答。)

2、 “一鼓作气”流传至今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但却有人常常把它误写成“一股作气”、“一鼓足气”等。想一想,你怎样运用文中的知识来帮助人们避免这些错误。

不设统一答案。(合理解释“鼓”和“作”的意思)

3、学习这篇文章之后,你能从曹刿或鲁庄公身上获得什么启示或明白什么道理?(结合文章说理由)(4分)

*从曹刿身上获得启示:可从远见、爱国、责任感等方面说

从鲁庄公身上获得启示主要是反面的、领导与人民的关系方面说。

4、曹刿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点是什么?请结合上文略作分析。

(1)有爱国心与责任感。祖国被侵伐时,立即“请见”,去参与“肉食者谋之”的事,并主动要求参战。

(2)对作战的条件有深刻见解。把国君“忠”其事、取信于民作为取胜的先决条件,有“远谋”,其见解显然高于“肉食者”。

(3)有很高的说服他人的说话技巧。与地位相当的乡人说话,直接解答疑虑,简洁明快;与国君商讨问题,循循善诱,启发、分析,促其领悟。

(答案不限于以上所列三点;答出一点,信之成理,语言通顺,就可得满分)

5、你是否赞同曹刿“夫战,勇气也”这一观点?请谈谈你的理由。

*开放性试题,谈出自己的看法,并对自己的观点作简要阐述,言之成理即可。

6、参考“示例”,根据所给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另写一个含这个字的成语。(3分)

[示例]遂逐齐师——随波逐流

(1)既克——克敌制胜(攻无不克)

(2)夫大国,难测也——深不可测(高深莫测、莫测高

深、心怀叵测、居心叵测、天有不测风云)

(3)望其旗靡——望风披靡(所向披靡、望风而靡)

7、有人说,“长勺之战”的胜利,曹刿功不可没;但从某种意义上说,鲁庄公也有一定的功劳。你的看法呢?

*本题是开放题,可从“有功”“无能”或“兼而有之”三个角度来答题,能自圆其说即可。从“有功”方面答:鲁庄公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虚心听取曹刿的意见,作为决策者,有一定的功劳。也可从“无能”方面答: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作为统治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他把战争的希

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军事上的无能,完全依靠曹刿的才能才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也可以把“有功”“无能”结合起来答。

8、文中曹刿的形象,令人敬佩。请写出中国近代史(1840-1949)上,你最敬佩的一位爱国将领,并用一句话加以评价。

爱国将领:

评价:

岳 飞 精忠报国,大败金兵。

左宝贵 平壤保卫战英勇牺牲

林则徐 伟大的爱国将领,中国近代史上放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张学良 勇毅,坚强。

抗日战争中涌现出了好多的勇敢、坚强、代表着中华民族那种为了民族大义,不向侵略者屈服的将领,比如国民党爱国将领吉洪昌、西安事变中的杨虎城将军,七七事变中英勇牺牲的国民党将领佟麟阁,还有抗日战争中国民党中牺牲的将领中级别最高的张自忠将军,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魂,是我们民族的脊梁,他们受到了我们民族永远的怀念。

9、读了这则短文,鲁国获胜给你启示最深的一点是什么呢?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鲁国获胜的主要启示有:

(1)获胜的根本是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支持。

(2)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

(3)统治者应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

(结合文章任选一个角度,联系实际谈出看法,言之成理即可)

10、选文阐明了弱国在对强国的战争中所应采取的战略战术原则是什么?请再举出一个我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战略战术原则:取信于民,把握时机

著名战例:淝水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抗日战争

11、学习这篇文章后,你能从曹刿、鲁庄公身上获得什么启示或明白什么道理?(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从曹刿身上获得启示:可以从远见、爱国、责任感等方面说。 从鲁庄公身上获得启示主要是反面的、领导与人民的关系方面。

12、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可以得到很多的思想收获,,例如“公将战”时,曹刿“请见”、“入见”、“请从”:位卑未敢忘忧国;艺高还须胆大;有谋还需有勇;要有积极的参与意识,并善于主动展示自己的才华,才能得到赏识和重用。请结合课文中的另一个细节,写出你获得的思想启迪。

如:1、国家兴亡,匹夫有责;2、要毛遂自荐,勇于表现自

己;3、想取得成功,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4、观察事物要细致入微;

5、做事要耐心。

13、从《曹刿论战》一文中看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作简要的分析。

提示:

1、是。从“公将鼓之,公将驰之”等可看出鲁庄公是个急躁冒进,目光短浅的国君。

2、不是。鲁庄公能够礼贤下士,听从有益的建议,在取得成功后,还能够虚心请教。


第二篇:曹刿论战加点的字


1齐师伐我 军队 .

2齐师伐我 进攻,攻打。 .

3公将战 将要。 .

4曹刿请见 请求 .

5曹刿请见 接见 .

6其乡人曰 同乡 ..

7肉食者谋之 居高位、享厚禄的人 ...

8肉食者谋之 谋划 .

9又何间焉? 参与 .

10肉食者鄙 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

11乃入见 于是,就 .

12乃入见 拜见 .

13何以战? 凭借 .

14衣食所安 养 .

15弗敢专也 不 .

16弗敢专也 个人专有 .

17必以分人 把 .

18对曰 回答 .

19小惠未徧 恩惠 .

20小惠未徧 同“遍”,遍及、普遍 .

21民弗从也 听从 .

22牺牲玉帛 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

23弗敢加也 虚报.

25必以信 一定 .

26必以信 按照 .

27必以信 实情 .

28小信未孚 信用 .

29小信未孚 为人所信服 .

30神弗福也 赐福、保佑 .

31小大之狱 案件 .

32虽不能察 即使 .

1

33虽不能察 明察 .

34必以情 (以)实情判断 .

35忠之属也 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

36忠之属也 类 .

37可以一战 可以 ..

38可以一战 凭借 .

39战则请从 请允许 .

40战则请从.

41公与之乘.

42战于.长勺

43公将鼓.之

44齐人三鼓.

45齐人三.鼓

46齐师败绩..

45公将驰.之

46下.视其辙

47下视.其辙

48下视其辙.

49登轼.而望之

50遂.逐齐师

51遂逐.齐师

52既.克

53既克.

54公问其故.

55一.鼓作气

56一鼓作.气

57一鼓作气.

58再.而衰

59再而衰.

60三.而竭

61三而竭.

跟从 乘坐 在 击鼓(进军) 击鼓 三次 大败 驱车(追赶) 下车 察看 车轮轧出的痕迹 古代车子前边的横木 于是,就 追赶、追击 已经 战胜 原因、缘故 第一次 振作 勇气 第二次 减弱 第三次 尽 2

62彼竭我盈 他们 .

63彼竭我盈 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

64故克之 所以 .

65难测也 推测、估计 .

66惧有伏焉 担心 .

67惧有伏焉 埋伏 .

68望其旗靡 他们 .

69望其旗靡.

70故.逐之

倒下 所以 3

更多相关推荐:
读曹刿论战有感

读曹刿论战有感曹刿论战的故事是众所周知的曹刿这位公元前684年长勺战争舞台上的主角他的毛遂自荐的精神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把握战机的卓越才能历来为世人称道然而人们却忽略了这场战争中另一个人物鲁庄公姬同往往认为这个人...

曹刿论战 课内外比较阅读

曹刿论战课内外比较阅读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

曹刿论战比较阅读.(最全)有译文及答案

曹刿论战一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

曹刿论战阅读

21曹刿论战1机是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23第一层开头到乃入见写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文中只说公将战而不提其他事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实际上是说庄公处于被动地位不得已而应战是为下文曹刿请见作铺垫接着写曹刿和乡人对话...

曹刿论战比较阅读.doc翻译好的

一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

曹刿论战的比较阅读

曹刿论战的比较阅读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

《营销战》读后感

定位大师里斯的代表作营销战现在重新换面商战这是一部老书也是一部从一部更老的书战争论提出的营销精华我们都说商场如战场营销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既然是战争就应该有战争里面的一些要素无怪乎孙子兵法受到大家的推崇同样这...

马原作业 毛泽东《论持久战》读后感

读后感一九三八年面对严峻的抗日形势毛泽东提出了持久战驳斥了不切实际的亡国论和速胜论表明了中国人民必胜的信念持久战说的是战争而期货交易和战争有非常多的相似之处毛泽东在提出战略方针时说主力在很长的变动不定的战线作战...

漫谈现代战争理论下政治与战争的相互作用——浅读《战争论》有感

漫谈现代战争理论下政治与战争的相互作用浅读战争论有感1832年近代兵学原典战争论问世在兵学界引起轩然大波在这本书中克劳塞维兹秉承普鲁士人一贯细心而严肃的风格通过对一百多场战争的研究力求以战争事实来印证探索战争的...

《战争论》读后感

战争论读后感战争论是十九世纪普鲁士军事理论家卡尔冯克劳塞维茨所著作者的思想受当时的德国古典哲学影响很大由于时代的限制书中的一些观点是不正确的有些观点特别是一些军事学术上的具体问题同今天的客观实际不相符但是作者是...

战争论读后感

战争论读后感1832年普鲁士过世将军克劳塞维芡的著作战争论问世这本书首度以战争事实来印证探索战争的共通法则迥异于仅描述战争或只研究武器技术发展的兵书而成为近代兵学的原典时至今日战争论被译成多国文字而影响了现代各...

《战争论》读书心得

战争论读书笔记什么是战争战争的本质就是搏斗战争的双方都力图用体力迫使对方服从自己的意志所以战争是一种迫使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暴力行为战争的特点表示为物质暴力为主要手段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敌人为目的为达到这一目的首先...

曹刿论战读后感(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