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体与社会读后感

时间:2024.4.14

谈新时代下企业发展的新构想

——《共同体与社会》读后感

《共同体与社会》是德国现代社会学大师费迪南·滕尼斯的名著,它不仅是学术史上的经典之作,而且对我国现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启迪,当然启迪并不是指照搬全收,而是指一种促进创新的启示。

滕尼斯说,人的意志在许多方面都处于相互关系之中,任何这种关系都是一种相互的作用,只要这种作用是由一方面所为或者所给的,而另一方面是遭受到或感受到的。在这里我想用一个例子来清楚的解释这种关系,即当我们用手压住一个弹簧时,我们用多大的力按它,松手后,弹簧就会以同样大的力向上弹起。企业中的领导层与员工层的关系,也与上述的例子类似,但不完全一样。企业领导对员工的态度及施加给他们的压力,员工们是有切身感受的。领导们施加的一定的压力,员工们是可以忍受的,因为要维护自己的工作,还有加班费和奖金激励着他们。这一点是与弹簧存在很大不同的。弹簧是无生命的实体,也就不存在忍受力了。但是如果员工们感受到的压力过大,超过他们可承受的范围,他们就会像弹簧一样弹起,进行反击,这样企业内部的矛盾就会被激化,甚至会面临崩溃的危险。所以,这就要求领导对员工施加的压力是要有限度的,一定的压力会激发他们的工作潜能,但过度,则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根据滕尼斯对共同体与社会的概念区分,我们可以知道,企业是一个社会而不是共同体,尽管在主体之间也有某种亲密和共性。共同体是一种持久的和真正的共同生活,社会只不过是一种暂时的和表面的共同生活,因此共同体本身应该被理解为一种生机勃勃的有机体,而社会应该被理解为一种机械的聚合和人工制品。如上述所言,企业就像是一个没有生机的机械社会,里面居住着各种种类各种型号的机器人,他们按照被设定的程序工作着,相互之间没有交集更不会有互动。如果哪天哪个机器人坏掉了,这个机械社会的国王就会寻找一个新的机器人代替他做同样的工作,对他则不会有任何怜悯之情,对于国王而言,只要这个机械王国能够有效率的运转就好了,工作的机器人是哪个并不重要。这样的社会虽然能够稳定的有效的运行,但却不能达到它最好的发展状态,也就是说这样的企业不能实现最好的发展。 原因有四点,首先是因为这样的企业没有活力与爆发力。员工们的潜力都没有被激发出来,他们只是按照指令以相对较好的符合某种标准的状态进行着工作,而不是以他们所能呈现出的最好状态,也不能发挥出最好的功能,换句话说,他们的价值没有被充分利用。我们都知道,在体育赛事中,要想赢得最后的胜利,需要有惊人的爆发力帮助他在冲刺阶段取得最后的胜利。而很少有匀速运动的运动员夺得冠军的。企业的发展也是同样的道理,企业在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样需要这种力量,需要这种力挽狂澜的强大的力量,很显然,这种力量在这样的企业中是不存在的,即使存在也是被隐藏在角落里不会被发掘的。所以企业要想更好的发展,就要学会激发员工们身上具有的潜力,要了解他们,把他们安排在适合的岗位。企业领导人在做决策时,不能自己独断专行,要多听其他人的意见,激发大家的想象力创造力,再择优做出最好的决策。

第二点,这样的企业是没有凝聚力的。员工与领导之间缺少交流甚至员工们相互之间也很少联系,他们之间缺乏维系在一起的纽带。他们看起来是结合在一起的,实际上只是一个个分散着的个体。滕尼斯说社会的理论构想出一个人的群体,他们像在共同体里一样,以和平的方式相互共处的生活和居住在一起。但是,基本上不是结合在一起、而是基本上分离的。在共同体里,尽管有种种的分离,仍然保持着结合;在社会里,尽管有种种的结合,仍然保持着分离。行动的产生与其说是为了与个人结合的人们,不如说是为了他自己。在这里人人

为己,人人都处于同一切其他人的紧张关系中。企业虽然是一个小社会,但也应该具备一些共同体中具有的要素,将人们联系起来而不让他们那么分散。因为如果任由这种情况发展,企业中的每个人都只为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不择手段,甚至以牺牲其他人的利益为代价,企业内部就不会存在最基本的信任,也很难组织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合作。让国内震惊的富士康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如果企业很有凝聚力,员工能够拥有认同感和归属感,这样的悲剧也许就不会轻易发生了。所以在选择企业管理人员时,不仅要考虑他的专业素养还要考虑他的人格魅力,也就是说他要具有很好的组织能力和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还要定期的在员工之间组织一些活动,促进人们之间的交流和理解,增进人们的感情。人们在遭遇挫折时,如果能够感到自己和他人像是被橡皮筋牢牢绑在了一起,就会产生新的动力和战胜困难的勇气。

第三点,企业剥削员工的利益,内部的矛盾激化。每个人都渴望和企图用尽可能少的自己的财富,去获得尽可能多的他人的财富。真正的商贩或商人都在无数的跑道上举行赛跑,每人都力争领先于别人,如果可能的话,第一个到终点:争取达到消售它的产品,而且销售尽可能大量的商品;因此,他们往往不得不尽力相互拥挤,或者使别人摔倒,一个人受损害等同于另一个人受益,正如任何在单一的交换中也是如此,只有不是真正相同的价值改变着其所有者。企业之间的竞争是激烈的,甚至到了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地步。特别是近几年,伴随着生产资料的价格上升,企业的生产成本也大幅度提高。一些企业主就采取了压缩工人工资来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的做法,有的企业虽然没有缩减工资,但是增加了许多加班的机会,却在无形间增加了工时。一些公司会提供微薄的加班费,一些企业根本不提供加班费。在这里,企业主与工人似乎形成了一种敌对的关系,工人的工资上涨,企业主就不会获得那么多的利益,而企业主要争取获得最大利益的机会,就会使工人的利益受到损害。但事实上,这种敌对关系也有结束的可能性。企业主常常关注的是眼前利益,但从长远利益来说,给工人发放合理的工资,是促进企业发展的保证,现在很多企业都面临着“用工荒”的难题,即使有充足的资金也请不到专业技术人员,企业的利益受到了很大的损害。而且,工人们保持着愉快的心情工作创造出的价值会比加班产生的价值还要高,因为工人们和企业主的目标基本上达成了一致,都希望企业能获得更好的发展,工人们会得到更多的工资,企业主会收获更多利润,两者之间并没有矛盾。所以聪明的企业管理者不会剥削工人的利益,而是和他们达成共识,实现共赢。 第四,企业不注重对员工的培养。人的一切创作、培养教育和工作就像一种艺术,仿佛是有机的活动。商业作为获得利润的技巧,是所有这类艺术的对立面。事实上,很少有企业关注对员工的培养,企业管理者总是以盘算着实现企业的最大利益为借口不断地推卸责任,企业主们许诺给工人的东西总是要远远多于实际给予的东西。他们只想着利用工人尽可能多的赚取货币,能不能促进其个人发展则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在企业这个小社会里,企业的高层管理者们在工人的关系方面,实现着对工人的天然的统治,也是现实的统治。因为工人缺乏资产,他们只是简单劳动力的持有者。但是企业还是应该最大限度的促进个人的发展,我认为这是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每个企业都不可避免的享受着社会提供的优越资源,共享着国家颁布的鼓励他们发展的优惠政策。所以企业也要积极的承担社会责任,给员工提供培训的机会,增强他们的工作技能,增强他们就业的实力,这样就缓解了我国失业率高就业难的问题。近几年,我国的物价不断上涨,人们的生活压力增大,消费也不断的缩减。工人们有了稳定工作,也有利于增加消费,拉动内需,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运用他们的技能也能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精神和物质财富。

参考书目:

斐迪南·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商务印书馆,1999,北京


第二篇:读《共同体与社会》有感


读《共同体与社会》有感

最近一段时间刚刚粗略地看完《共同体与社会》一书,对于其中的很多观点还是无法很好的理解,但本书所提出的许多概念还是能让我从枯燥深晦的文字里感受到着一位伟大社会学家的智慧光芒。

斐迪南.滕尼斯是社会学形成时期的著名社会学家,德国的现代社会学的缔造者之一,这本书是他的传世之作,也是西方社会学最经典的著作之一。滕尼斯在书中深刻阐明了在人类的群体生活中的两种结合的类型:共同体与社会。这两个概念看似简单,却意义深刻。滕尼斯认为,共同体的类型主要是建立在自然的基础之上的群体里实现的,血缘共同体、地缘共同体和精神共同体等是它的基本形式,它们是有机的浑然生长在一起的整体。社会是一种目的的联合体,是一种“人的群体”,人们以和平的方式共处,但彼此之间不是相互结合,而是基本上分离的。在近代的资产阶级社会里,社会的类型得到了最完美的表现,在工业文明席卷一切的19世纪末的欧洲,这一发现具有相当的创造见和预见性,由此成为以后西方社会学的基本范畴和概念,并在不同的时代被不断的丰富与发展。

共同体主要是以血缘、感情和伦理团结为纽带自然生长起来,其基本形式包括亲属(血缘共同体),邻里(地缘共同体),友谊(精神共同体)。因为天然或原始的原因人们会有着共同的意志上的互相结合。书中指出这种结合最强有力结合通过三种关系表现为直接的相互的肯定,分别为母亲与孩子,丈夫与妻子和兄弟姐妹。

母子的关系从肉体过渡到精神,因为与生俱来的血缘关系因此具有牢固的确定性。母亲照顾孩子,可以说是出自不言而喻的本能。而在孩子的成长中也会相互给与欢乐的记忆,并对母亲产生感激,抵消母子分开的可能性。这种相互的关系便使得母子关系能够稳定。而夫妻之间的关系是主要依靠相互习惯,从而才能形成长久稳定的关系。这很自然就能联想到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正是由于由于夫妻之间处处争锋相对,无法互相适应,互相磨合,形成稳定合理的家庭结构才会导致家庭的破裂。除此之外共同的财富,包括孩子都是巩固夫妻关系的条件。而兄弟姐妹的关系在书中被描述为是完全建立在血缘亲戚之上的关系,记忆在这 1

对关系中发挥着最强烈的作用。

在这些关系中,存在着享受和劳动的不同和分配,在这些关系中力量不一定是均衡的,并且存在着一种优越的力量——威严,但是总是能够在两个界限中互相关系,因此归根结底,这些关系都是稳定并且牢固的。总之在共同体中,不管人们在形式上怎样分隔也总是相互联系的。

社会则与上述情况相反,它是产生于众多的个人的思想与行为的有计划的协调,个人预计从共同实现某一种特定的目的后会于己有利,因而聚合在一起共同行动。社会是一种目的联合体,这个联合体由许多人组成,其中大多数人彼此素不相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是个人的关系,而且时常是基于人们彼此间在功能上的需要而不是基于任何感情上的义务;人们注重个人的目标,而不是群体的目标,并且不一定持有同样的价值标准,传统和风俗对个人行为已不再具有强有力的影响,亲属关系也不再是社会组织最重要的基础。在这里,滕尼斯认为“社会的基础是个人、个人的思想和意志。在人类的发展史上,社会的类型要晚于共同体的类型。”

滕尼斯的社会学理论是二元分析的代表,他在本书中从人类结合的现实中,发现并深刻阐明在人类的群体生活中的两种结合的类型——共同体和社会,对后世社会学理论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

更多相关推荐:
《与社会学同游》读书笔记

与社会学同游读书笔记与社会学同游语言比较平实兼顾不同的对象行文不如社会学想象力那样理论严肃运用了大量生动的例证不过伯格自己也说本书亦非教科书无意做系统的理论构建前四章主要阐述社会学家的形象社会学的母题社会控制第...

读《与社会学同游》有感

读与社会学同游人文主义的视角有感彼得伯格是世界知名的社会学家他主要关注于社会学宗教社会学和神学的研究其著作涉及范围广泛论及当代重大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宗教问题在与社会学同游人文主义的视角一书中彼得伯格以其缜密的...

与社会学同游读书笔记

与社会学同游读书笔记与社会学同游语言平实清丽明白用例朴实深入浅出的讲述了社会学的前世今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学术修养又在社会学的范畴内点评相关学科流派理论像我们展示了一个心怀天下理解的批判的有人文关怀的社会学在众多...

社会学读后感

今天在一个朋友空间看到这样一句话小学是一个班的小学初中是一群人的初中高中是几个人的高中而大学是一个人的大学有所感悟于是就写下来吧就像那句歌词唱的一样越长大越孤单狂欢是一群人的寂寞寂寞是一个人的狂欢我想很多人都有...

与社会学同游 彼得伯格

第二章作为意识形态的社会学社会一词的适用性不能只用量化标准绝对相反一套复杂关系清楚到足以被用来分析时足以当作一个独立的实体来理解时与同类的其他关系相对照而言社会一词就可以用来支撑这一套关系了社会学问题首先是整个...

《心理学与生活》读后感

心理学与生活读后感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觉是一本很实际很基础的心理学入门书籍如果想了解一些心理学最根本的知识看这本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是本最普通的心理学书籍里面没有心理测验没有心理故事没有人力资源社会任何一个方面的...

《伦理学与生活》读后感

伦理学与生活读后感公共伦理学是我们班这学期要修的一门课在此之前我对伦理这个词没什么概念当我在上课时见识到各种各样的关于伦理学的案例时我才发现研究伦理其实也是一件蛮有趣的事情而在这个学期中我读了一本关于伦理学的著...

心理学与生活 读后感

心理学与生活读后感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觉是一本很实际很基础的心理学入门书籍它能让一个对心理学毫无所知的人有能力一步一步的走进心理学更深奥的世界看了这本书让我发现原来生活真的到处都有心理学这本书有十八章主要介绍了生...

观《社会学与生活》有感

社会学与生活社会学在我们的生活中究竟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我刚开始觉得很模糊在我看了理查德谢弗的社会学与生活后对这个问题的答案也越来越清晰了其实社会学是一门包罗万象的科学它不但涵盖性别种族阶层年龄等...

《化学与生活》读后感

化学与生活读后感化学与生活教材与社会的联系更加紧密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与其它教材不同的教学方式具体来讲在教学过程中有以下几点感想1注重从各地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化学与生活教材强调的不是...

《转变中的法律与社会》读后感

转变中的法律与社会读后感1213180874张习坤法律要体现社会变革的要求不同的社会状况会有不同的法制模式与之适应而针对当代的社会现实情况应采取何种适应社会变革的法律模式这就是作者在本书中所要阐述的问题在书中作...

《心理学与生活》读后感

读心理学与生活有感刚拿到心理学与生活这本书的时候首先被它的厚度所震惊心想这么厚的一本书得有多少难懂的理论知识要去理解啊但我刚翻了几页就发现它和我想象的那种艰深晦涩的学术著作有着很大的不同首先由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

与社会学同游读后感(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