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时间:2024.5.1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四小组

走进《苏菲的世界》,有如一个迷路的小孩进入了一个陌生的世界。一个全新的哲学世界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开始找回孩童时代那浓浓的好奇心,开始学会像一个哲学家一样思考,开始用我们的经历去解释那些存在。与其说苏菲的世界,不如说我们的世界,这个我们生存的世界值得每一个人去思考和探索。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哲学启蒙书,它用浅显易懂的文字向我们展示了哲学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从苏菲收到“你是谁”的书信开始展开了神奇的哲学之旅。“你是谁”是苏菲开始思考活着的意义,如果你没有意识到人终将死去,就不能体会活着的滋味,同样的,如果你不认为活着是多么奇妙而不可思议的事时,你也无法体会你必须死去的事实。世界从何而来?苏菲一点也不知道。她不断地思索,但感觉只是把问题向后拖延罢了。那么我们和苏菲一起进行的思考呢?

故事开始时,苏菲过着平凡的生活,直至有天她在邮箱中收到两封来历不明的信写着:“你是谁?世界从何来?”与此同时,她收到一封古怪的明信片,上面的收件人是请苏菲转交给席德,邮戳来自黎巴嫩。苏菲不久后收到一封匿名信件,信件中记载着一部分与哲学和哲学史相关的内容。她开始学习哲学史,由浅入深的课程也定期寄到家中的信箱。

像这样莫名其妙的函授课程持续进行着,联络方式也一变再变,痛苦愤怒的艾伯特(Alb终于出现在她的面前,并开始教她哲学史。他用浅显易懂的笔触带着苏菲回顾从先苏期的希腊直到尚-保罗·沙特时代的哲学发展。同时,“席德”的名字不断在她身边以不可思议的方式频繁出现。而后,席德出现了,原来苏菲这个人物,只是在黎巴嫩联合国部队工作的挪威少校艾勃特为庆祝女儿席德生日而虚构出来的人物,把她的故事编写成一个富有哲学趣味的故事当作女儿的生日礼物。

不可思议的是,在艾伯特的提示下,苏菲渐渐意识到自己只是书中的一个角色,是艾勃特少校意识的一部分,在忠实的完成自己主角的任务之余,他们开始了向上帝(艾伯特少校)的抗争。在他们的努力下,书中世界渐渐扭曲了,变得古怪而难以驾驭。最终,这本书以一个开放式的结局告终,艾伯特和苏菲莫名的逃出了书中世界,来到了席德所在的世界。

故事进行到这里的时候,也就是一个结束了。但是,我们关于哲学的思考并没有结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苏菲的世界》是一个哲学的世界。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四小组

那么,哲学究竟是什么呢?两千多年前,一位古希腊哲学家认为哲学之所以产生是因为人有好奇心的缘故。他相信,人对于活着这件事非常惊讶,因此自然而然的提出了一些哲学性的问题。探讨哲学最好的方式就是问一些哲学性的问题,如:这世界是如何创造出来的?其背后是否有某种意志或意义?人死后还有生命吗?我们如何能够回答这些问题?最重要的是我们如何生存下来?及至今天,每个人仍然各自寻求他对这些问题的答案。因为人不能只靠面包过日子,每个人都需要爱和关怀还有明白我们是谁,为何会在这里。你无法再百科上查到“上帝是否存在”和“人死后是否还有生命?这些问题的答案。百科全书也不会告诉我们如何生活。不过读一读别人的意见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自己对生命的看法。

这本书虽然不是一本系统性的哲学教材,但是却胜过一本纯粹的哲学教材,因为它教会了我们如何思考。下面就我们感受最深的三点谈谈我们的感受。

万物之源

这是任何一个人都曾思考或者至少想过的问题。我们都曾好奇万物从何而来。现代有许多人认为万物必定是在某一时刻无中生有的。最早的古希腊哲学家有时被称为“自然派哲学家”,因为他们关切的主题是大自然与它的循环与变化。他们发现大自然的形貌不断改变,而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慢慢形成这样的观念,认为这些变化必定来自某些基本物质。世界上必定有某种“东西”,万物皆由此而生而且最终仍回归于此。自然哲学家所提的问题与他们在物质世界观察到的变化有关,他们想寻求其中隐含的自然原则,想从古代神话以外的观点来了解周遭发生的事情。最重要的是,他们想要透过对大自然的研究来了解实际发生的过程。这与借神话故事来解释电闪雷鸣春去冬来的现象不同。哲学就这样脱离了宗教的范畴。

宇宙间有一种基本物质是所有事物的源头,不同的哲学家有不同的观点。米利都学派的泰勒斯的哲学观点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水生万物,万物复归于水”,泰利斯认为水是万物之源。泰勒斯首先摆脱了传统神创论的观点,提出并探讨了世界本原问题。他认为万物的始基是水,这种认识是一种高度的抽象化,他创立了用自然本身的物质去说明自然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在他看来,水不仅是生命的源泉,而且是万物赖以存在的一种物质形式。他认为水是万物不变的本体,万物都是有水产生和形成的,最终又将复归于水,地球是漂浮在水中的圆盘,天空是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四小组 有稀薄的水汽形成的盖子。安纳克西曼德认为我们的世界只是他所谓的“无限定者”中无数个生生灭灭的世界之一。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开端,而“无限”没有开端,“无限”就是没有固定的限界、形式和性质的物质。世界从它产生,又复归于它。他认为世界是由一种被称为“无限”的不可察觉的物质形成的。这个不可察觉的物质阶段是处于分离成诸如热和冷、干与湿等对立的性质之前,因而它体现了一切现象的最初的统一。安纳西梅尼斯认为万物之源必是“空气”或是“气体”。他必然熟悉泰利斯有关水的理论。然而水从何而来?安纳西梅尼斯认为水是空气凝结后形成的。下雨时,水是从空气中挤出来的,他认为水进一步受到挤压时,就会变成泥土。并且他认为火是比较精纯的空气。所以他主张空气是泥土、水和火的源头。赫拉克利特则主张火是一切自然现象的物质始源。在他看来,火产生一切,一切都由火的转化而形成,并复归于火。他还认为,一切皆流,万物常新。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代表人物是毕达哥拉斯和菲洛劳斯。毕达哥拉斯认为数是万物的本原,并企图用数学关系来解释自然现象。他们认为数学的本原就是万物的本原,万物的本原是一,从一产生二,产生各种数目;从数产生点、线、面、体;产生水土火气,他们的相互转化创造出有生命、精神的世界。所以数不仅是万物的本原,而且是万物存在的性质和状态描述。德谟克利特学派,也成原子学派,其代表人物是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古代原子论的创立者留基伯第一个提出了有关原子和空虚学说,他把原子理解为不可分割的物质粒子。德谟克利特认为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是由“原子和虚空”组成的,原子是组成世界的基本元素,但原子必须在虚空中活动,虚空是不存在什么东西的,它是原子活动的场所。伊壁鸠鲁继承和发展了原子论,他认为世界就是原子和虚空,原子是“不可分的坚实固体”,“原子和虚空都是永恒的”。德谟克利特只说了原子有形状、大小的区别,而伊壁鸠鲁则认为原子还有重量的不同。原子论虽然当时还只是建立在直观经验的基础上的哲学思辨和天才猜测的结果,但它在思想和方法上对后人产生了重大影响。

我原本以为哲学是一门不切实际的学问,当我读完《苏菲的世界》全书后才发现哲学其实是最贴近现实生活的。哲学所要解决的都是还没有科学方法可以证明的问题——诸如善与恶、美与丑、生与死、秩序与自由等。而什么是万物之源是哲学一直以来探讨的问题,也是我们生活中经常会思考的问题。读完《苏菲的

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四小组 世界》,这问题一直很吸引我,对于我的启发也很大。如果我们要接受自己亲眼所见的各种大自然的变化而不违反自己的理性,唯一的方式就只有承认世间存在着一种以上的基本物质,即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必定是由一种以上基本物质造成的。

存在

在读《苏菲的世界》之前,曾经涉猎过笛卡尔的《第一哲学沉思集》,当时懵懵懂懂,老师的解释也让我觉得浑浑噩噩,甚至觉得为什么人类要去思考这样的存在性问题。这不是一种庸人自扰吗?但是在读完苏菲与乔治贝克莱的对话后,里面浅显易懂的语言让我豁然开朗。

很多哲学家都探讨过这个问题,这也是哲学家门分为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两个派别的原因。马克思唯物主义认为,我们意识之外的一切,也就是这个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客观地存在的,并不因我们的意识而转移。大多数人都认同这样一个观点,因为他们没法认同因为自己不再房子里,看不到房子,房子就不存在了。这是一个简单的例子,却清晰地说明了大多数人的普遍观点。但是实际上,很多哲学家们并不赞同。

主观唯物主义者往往陷入一种“唯我论”的怪圈,他们认为经验世界是我们的感觉的总和,即“存在就是被感知”。人们认识的对象就是观念,观念并不反映观念之外的任何事物,而且观念之外就没有任何事物,人们平常所说的事物,不过是观念的各种不同的结合而已。然而,观念本身并不能独立存在,要有一个能感知它们的主体,这个主体就是“一个能感知的主动存在”。一个能感知的主动实体,就是我所谓的心灵、精神、灵魂或自我。观念只存在于这个东西之中,或者就被这个东西所感知。这就是主观唯心主义。显然,关于主观唯心主义的驳斥有很多。它不可避免地要陷入唯我论的可悲结局。既然,世界只存在于他的感觉中,那么世界上也就只有他一人是存在的了,这是何等荒谬呢!关于这点,人们常常用“父母”的例子来反驳。如果我们质问主观唯心主义者,既然你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你的感觉,那么当你还没出世之前也就是还没有你的感觉的时候,生你的父母是不是客观存在的呢?对于这样的问题他们是无法回答的。

然而,客观唯心主义者虽反对事物的客观存在,却坚信心灵的客观存在,英国哲学家乔治.贝克莱就是客观唯心主义的拥护者。他相信事物的存在是因为人

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四小组 的意识或称为人的心灵

而存在,这里面当然也包括永恒者上帝的心灵。

这些思考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我们也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存在,是不是像笛卡尔的书中一样,是因为我们是梦中的我们而存在。那么,究竟什么才是最开始的存在呢?前面,我们探讨过万物之源的问题,自然也知道万物之源是水、火之类的客观事物。所以说我们的观点是自然是偏向于唯物主义。但是又从另外一个角度出发,“我思故我在”的观点却是也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一个人,不思考,那么他的存在也形同行尸走肉了,几乎等同于不存在。这种观点的解释虽然不是唯心主义者们的最终意图,但是这种新的解释也给我们带来了另外一种启发。

命运

很多人相信“命中注定”,如果你相信命运,那么世间的一切几乎都可以用命运来解释。命运究竟是什么?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命运就是人一生中的生活状况,通常是指人的所谓吉凶祸福、高低贵贱和人生遭遇的总体状况。但在《苏菲的世界》一书中,命运并不是马克思主义观中指出的“人生所处的某种环境和遇到的某种机遇”,而是一种纯粹的唯心主义观中的概念。在这种观念中,命运究竟存不存在呢?

在十四岁的苏菲进行这些问题的思考的同时,我们也在脑海中追寻那些有关命运的东西,最早出现的应该是古希腊的神话,我们的传说,以及今天很多人奉为圭臬的星座和一些染着浓浓迷信色彩的事物。

在这本书的前面,我们和苏菲一起,带着好奇心,一起探讨过人的来源,一起试图为大自然的变化寻求自然的解释。我们都知道,在过去,这些现象都是透过神话来解释的。

古老的迷信曾经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了很大的位置,甚至一直影响到今天。有的人甚至愿意称它为一种信仰。宿命论作为早已有之的一种世界观,最初就是来源于当时人们对苍天与人世之间的变化存在必然的定数的思考。

曾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在西方,宗教就是通过宿命论的理念给人们灌输了不反抗的思想,接受“人的一切是上帝指定的”这种谬论。而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宿命论的影子非常之浓厚,除了同样的“愚民”政策,“富贵天注定”这样

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四小组 的言论也是比比皆是。但是,那样的一个年代里,我们却无法去批判这种思想,命理本是人类探讨人类命运现象变化之理,是人类早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这个时候,我们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命运在古时候人们的理念中是存在的。基于这样的认识,才会有了破解命运、预算命运的后续。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在古希腊还是什么地方,人们都相信可以通过神谕来得知自己的命运,并且化解灾难。古时人们在出征之前请占卜师测算吉凶,并且祭拜祖先以化解灾难。这个时候我们也就可以常常联想到那些蒙着眼睛的“算命先生”,他们试图去预测一些非常不可能预测的事,这也是几乎所有预言的特征。就是因为算命先生“看”的如此的模糊,我们往往无法去验证他们的预言,而结论真的发生时我们无论怎么解释似乎都是解释的通的,所以才会有了“算命先生”的一席之地了吧。

当我们把问题探讨到这儿的时候,我们似乎又不相信命运的存在了。矛盾发生之时,我们还是跟着历史的脚步继续我们的命运探索之旅。

古希腊人相信命运可以操纵个人的生活,而个人的生活又与生老病死是不可分的。所以他们相信疾病是神讲的灾祸,人们可以通过向神的献祭来获得身体的痊愈。然而在科学发展的今天,绝大多数人都相信这是可笑之极的谬论。科学成就了现代医学,击破了人们纯粹唯心主义的命运观。同样发生在希腊的的医学始祖希波克拉底派的医学传统告诉我们,要预防疾病,最重要的就是要截止饮食起居,同时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至此,我们相信,命运不过是一种臆想,自然世界中是不存在的。

在回答完命运的存在性问题后,我们接着探讨现代社会里人们对于命运的看法。

在老一辈人的印象中,似乎命运并不曾离他们远去,他们很多人在耶稣、佛教的世界里相信神的存在,相信命运的存在。年轻一辈人中,他们玩占星术、塔罗牌,相信十二星座的每日运程,相信“4”是一个不好的数字,红是吉利的象征,算命先生到今天仍然有他们的一席之地,甚至还衍生出“风水先生”这一新鲜职业。

为什么人们会相信命运呢?这一点《苏菲的世界》一书中并没有探讨,我们可以沿着这个线索进行进一步的思考。

顺境中的人往往相信自己是命运的主人,这个观点上来说,也就是否认了命

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四小组 运的存在,他们相信自己的人生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的。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人生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往往挫折的存在会让很多人怀疑自己的能力。从某种方面上来说,命运是弱者在无法面对现实时给自己的一个借口和安慰。在精神压力日益加剧的今天,信念似乎成了人们一个必不可少的支撑,往往人们无法把一种精神、一件事作为激励他前进的动力,于是命运就成了一种信仰的存在。还有必不可少的一个客观原因,世间万物中的种种巧合性,让人们在娱乐的同时被潜移默化,不得不相信这样一种力量的存在。在很久以前人们提出过,为什么月亮的升降和潮的涨落有很大的关系?后来,人们利用科学知识解释了这一自然现象的存在。实际上,自然界发生的种种和社会间的种种都存在着很大的关联,而现有的知识又不足以使我们能够正确充分地认识到食物之间的规律。这种神秘感和奥妙所在促使了我们的好奇心,进而相信命运。

谈到《苏菲的世界》,如果我们不去注意到这是一部文学作品,或许我们又会感慨苏菲的命运是何等的奇妙,苏菲与席德的“相遇”是不是命运所安排的事儿呢?实际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不由自主地说起“命运”。唯物主义上的命运,其实指的就是人的一生中所会经历的所有。这一点上来说,命运几乎等同于人生,是存在的。唯物主义者德谟克利特斯不相信的命运实际上是唯心主义的定义,也就是我们所探讨的话题。

那么,我们得出结论,命运是不存在的。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掌控自己的人生,寄希望于科学,因为只有科学才能真正意义上解释我们所存在的世界。

结语:苏菲的世界是一本很有趣的书,它将哲学融入于故事情节之中,让我们和苏菲一样,在追寻那个神秘人的过程中也一同领略了哲学的思考给我们带来的奇妙感受。我们明白,实际上探索世界并不只是科学家和哲学家的事,我们也可以如同书中的苏菲一样,用自己的好奇心和思考来启发自己。

7


第二篇:苏菲的世界 读后感(20xx多字自己写的~~~ 绝对独家)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园艺091

14109125 黄雅菊

乔斯坦·贾德所写的畅销书——《苏菲的世界》非常适合那些未接触过哲学的人们来作为启蒙教材,引导人们步入哲学的殿堂。该书主要讲述了小姑娘苏菲在神秘导师通过书信的诱导下,开始接触哲学,思考哲学问题,并且了解了整个哲学史的发展和一些著名的古今哲学家。先从如“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等几个简单的问题引导苏菲产生哲学性的思考,接而从哲学的摇篮雅典出发,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还有一些自然哲学家的议题思考有了初步了解。她对文艺复兴时期的认识包括达·芬奇的绘画、莎士比亚的戏剧等等涉及艺术、科学等许多方面。至于近现代的哲学,神秘导师艾伯特的“哲学函授课”包含了康德、黑格尔、弗洛伊德乃至于马克思的哲学思想。这本书涵盖了哲学、科学、艺术等多个方面,内容之多,思想之深刻。不仅如此,更加值得人们称赞的是作者以故事性的方式讲述了哲学家的故事和他们的思想,将原本晦涩难懂的哲学揉碎以另一种更加细腻的方式注入读者的头脑中。哲学家们往往确实具有不同于他人的不平凡的人生,他们的生活经历不会像行侠者那样惊险离奇,不会像军事家那样波澜壮阔,不会像男欢女爱那样情意绵绵,而他们与众不同之处正在于他们特有的言行蕴含着哲学的深邃,会给你留下深深的思考和悠远的回味,哲人的人生往往就是故事。这种“灌输”的效果显然要比在哲学课堂上那些单一乏味的概念讲解要生动得多,这样的哲学知识将会有血有肉、有滋有味,更加贴近生活、贴近读者的心灵。

书中的一些问题,比如“我是谁?”,这个问题我曾经也思考过,相信这个问题是人们一致迷惑过的。为什么会有“我”这个意识的存

在?其实最开始,我并没有从书中直接得到答案,作者模棱两可的带过了。可是到后面谈到笛卡尔的时候,他所说的“我思故我在”这句名言,顿时让我有了醍醐灌顶的彻悟。人因为思考而存在,这句话带了点唯心主义的味道,但确实是当人们在否认在怀疑的时候,这一思考的行为就已经证实了“我”的存在。当我读《苏菲的世界》的时候,心中还总是有一个问题让我百思不得其解。那就是神学与哲学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最开始,在艾伯特为苏菲讲解自然派哲学家的时候,先谈到了神话故事对自然问题的解释方式,然后是自然哲学家们产生怀疑,他们依靠自己的理性思考来得到答案,他们相信自己的思考是不变的。在这里,他们批评了传统神话,这是否体现了神学与哲学的矛盾?后来又谈到笛卡尔的时候指出他目前发现的三件事:一、人是会思考的生物,二、上帝是存在的,三、宇宙有一个外在的真实世界。他坚持认为上帝是存在的,他宣称上帝可以保证我们用理智所认识到的一切事物必然会与现实世界相符。这样看来,哲学又是为神学服务的,而不是矛盾的。如果说神学是人们的信仰属于唯心,科学是理性的探索属于唯物,那么哲学就是否包含了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两者,与其兼容?哲学属于逻辑理性的思考,科学的灵感源于哲学。但是哲学在某一层次上又服务于神学,那么也就是说神学是哲学的更高层次的境界,因为“神学揭示启示的真理,而哲学只是阐明自然的真理”。当然无论人们怎么认为神学与哲学的关系,总是先有神学的启示方向,后有哲学的思考,理论上而言哲学都是源于神学的。

还有一点值得思考的是,当我读完了这本书之后,我所想到的是作者希望如今的青少年能够像苏菲一样在人类哲学的精神文明下逐步成长,到长大成人的那一天,还是能够保持一份对世界的好奇心,像哲学家一样理性思考,不要固定思维,要善于发现和挖掘新的事物,即使懂得了很多的知识道理但仍然对这个世界充满考究和疑问,因为“真正聪明的人是意识到自己无知的人”。现在的社会,虽然安定,但缺乏哲学性的思考。拿现在的网络来说,它的与人方便却造成了知识剽窃的普遍问题,不论是大学生还是学术研究者,大家似乎疲于自己去探究思考问题,而是更喜欢借用别人的想法和观点而缺乏个人的灵魂性。不仅如此,现在的许多长大成人的大人们更是习惯了这个世界,习惯了以整个社会的思考方式去想问题,像以往哲学家那样挑战神学,挑战社会等颠覆现有固定认识的想法与勇气早已消失不见。结合我的个人所经历过的一件事来讲,曾经有一位同学,他只是喜欢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某天他对我们平时用水的水质产生了质疑,然后他就借了一台简单的仪器装备将我们平时用的自来水提炼分解,发现底部沉淀了许多的红色物质。当他把这件事的结果告诉我们的时候,许多人的反应都是先是惊讶,后是接受,按照他们当时所说的一句话,“都已经用水那么多年了,我们不还是活得好好的,所以没有必要那么麻烦地去深究这种问题啊。”很多人都可能对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这个世界所产生的问题,都抱以无所谓的态度,更遑论去自我探索和发现问题,思考并解决问题了。这就是现代人习惯于这个世界的一个最大的问题。我们虽然不可能回到那个百家争鸣,到处充满对知识真

理追寻的年代,但是也不能安于现在和平舒适的生活,而疲于对人类、对自然、对社会的思考。哲学性思考的光辉应该不时从人们的身上闪现,那份对世界的好奇心不能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而永久失去啊。

06.27微生物教学B520下午4到6;06.28遗传学教学B109;06.30马原教学B520;07.01植物教学B409;07.04英上午8到10主楼115;07.05气象下午教学B209;07.06遗传试验上午教学B409

尤伯杯——即世界女子团体羽毛球锦标赛,19xx年举行首届比赛,两年一届,在偶数年举行。比赛由三场单打,两场双打组成。

汤姆斯杯——即世界男子团体羽毛球锦标赛,19xx年举行首届比赛,现为两年一届,在偶数年举行。比赛由三场单打,两场双打组成。

起源于日本,现代羽毛球运动诞生在1873年英国。 羽毛球场呈长方形,长度是13.40米,单打球场宽5.18米,双打球场宽6.10米 . 羽毛球场成长方形,各条线宽均为4厘米,场地上空12米以内和四周4米以内不应有障碍物。球场中央网高1.524米,双打边线处网高1.55米。

更多相关推荐: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苏菲的世界是一本哲学启蒙书她用深入浅出的文字想我们每个读者展示了哲学从古到今的发展历程从苏菲在信箱中取出的一封写着你是谁的信开始在艾伯特的指点下苏菲从哲学的摇篮雅典出发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有...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大综合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文学是无数的语言文字拼凑而成的艺术科学是无数的定理定律组成的知识体系美学是无数人对现实的感觉所组成的审美意识而哲学我觉得它是无数个世界的概括与总结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会谈到哲学也很少有人会去研究...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苏菲的世界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14岁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讲述了西方哲学史的发展过程由前苏格拉底时代到萨特以及亚里士多德笛卡儿黑格尔等人的思想都通过作者生动的笔触跃然纸上并...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乔斯坦贾德所写的畅销书苏菲的世界非常适合那些未接触过哲学的人们来作为启蒙教材引导人们步入哲学的殿堂该书主要讲述了小姑娘苏菲在神秘导师通过书信的诱导下开始接触哲学思考哲学问题并且了解了整个哲学史的...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它是挪威乔斯坦贾德写的起初我认为这种书是无聊书但是由于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这本书的概述便深深地被它吸引了这本书记述了一个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发现了神秘的信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就这样苏菲每天都会收到这种神...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苏菲的世界这本书讲述了一个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发现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就这样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导引下苏菲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与此...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人生如星尘读苏菲的世界有感虽然这本书是作为暑假作业来阅读的但我却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我也阅读了书单中其他的一些书籍虽然他们也十分的精彩也使我受益匪浅但惟独苏菲的世界一书使我精神为之一振感觉就像哲学浸透了你的思想洗...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苏菲的世界是一本初级哲学书籍讲述的是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发现一封由一个神秘的哲学导师寄来的信在神秘哲学家艾伯特通过书信的诱导下开始接触哲学思考哲学问题并且了解了整个哲学史的发展和一些古今...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初级哲学书籍讲述的是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发现一封由一个神秘的哲学导师寄来的信从此开启了她学习哲学的道路随着苏菲的经历一系列哲学史的发展历程和哲学思想在我心中生根发芽从而也引起我对这个世界...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苏菲的世界在向读者讲述哲学的同时运用了生动的语言来描绘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使读者阅读时产生一种像读侦探小说般的心情书中刻画了一个勇敢聪颖的少女苏菲因为追求哲学就一定要有好奇心这正是苏菲最大的特点...

《苏菲的世界》的读后感

苏菲的世界的读后感20xx级华方全科邹宇婷1081211055寒假里我看了一本哲学书苏菲的世界在我看来哲学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但苏菲的世界却截然不同它在向读者讲述哲学的同时运用了生动的语言来描绘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2(英)500词左右Sophie’s World

BeingHumanquotWhoareyouquotquotWheredoestheworldcomefromquotJusttwosimplequestionsbroughtlittleSophieintoaworldofph...

苏菲的世界的读后感(4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