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资治通鉴》有感

时间:2024.4.30

读《资治通鉴》有感

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制度时期,历来的帝王用人一般都是讲出身、看门弟、任人唯亲的,但是,也有个别皇帝选用人材时不是这样,而是一反过去的那种做法,不问出身门弟、不管年龄高低,唯才是用、破格提拔。这个皇帝不是别人,正是西汉时期的汉武帝也!

建元元年(即公元前140年)十月,在汉武帝登基不久,便下诏全国招揽人才,即诏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并且他亲自策问这些人才之古今治国之道,当时来应对者有一百多人士。不久,汉武帝就在这些对策人士中破格提拔重用了不少人,下边我们就简单介绍一下当时汉武帝破格提拔录用一些人的身世和基本情况,由此可以看到汉武帝用人的宽容大度、唯才是用的优良风格:

在这次对策会上,董仲舒[注一]就表现非常突出,汉武帝对他的“独尊儒术”非常感兴趣,随即就把董仲舒任命为江都相。同时,这次会稽人庄助也以贤良对策得到了汉武帝的好感,被提拔为中大夫。

随后,汉武帝又破格重用了吴人朱买臣、赵人吾丘寿王、蜀人司马相如、平原东方朔、淮阴人枚皋、济南人终军等人。

朱买臣[注二]当时家庭穷得叮当响,一直以砍柴卖柴为生,真是可以说,过着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的日子。他老婆也因他穷酸如此,还整天读书不止,非常反感,便一气之下回娘家了,和他分手了,又另择他人而嫁了。大家想一想,就这样一个穷光蛋的朱买臣,由严助推荐,被汉武帝拜为中大夫,当时年龄也五十多岁了。后出任会稽太守,与横将军韩说等击东越叛乱,后征为主爵都尉。数年后,因犯法免官。后复为丞相长史。一个穷光蛋的朱买臣被汉武帝如此之重用,我们不能不说汉武帝的用人之策不简单啊!

司马相如[注三],一直没有当过什么象样的官职,基本上是称病免官在家的。司马相如曾游于梁,为梁孝王门客。孝王死后,又归蜀,在临邛以琴挑逗和勾引卓王孙新寡女卓文君,随后就与卓文君私奔成都生活,因为,司马相如家庭实在太穷了,可以说是家徒四壁、一无所有也,没有办法,他和卓文君又返回临邛,夫妻以卖酒为生。这个司马相如实际上是心怀不善的,他就想通过卓文君得到她父亲的一笔财产的。由于卓王孙看到自己的女儿在大街上和这个穷秀才每天一起卖酒为生,实在丢他家的人了,最后,不得不把自己的一大笔财产分给女儿,叫他们两个人以后再也不要在大街上卖酒了,去过无忧无虑的富人生活吧。当然,这也正是司马相如的本来目的啊!按西汉时的封建观点来看,这个司马相如也算得上是一个“小流氓”了,由于他辞赋写得好,汉武帝也非常喜欢他,并一度时间也重用过他。从这点上来看,汉武帝这个人在当时的情况下竟敢用这样一个有些“流氓习气”的司马相如的确是要有勇气的啊!

东方朔[注四],这个人性格诙谐滑稽,善辞赋。武帝初即位,征举方正贤良材力之士,他上书自荐,汉武帝约他见面后,一看此人相貌堂堂,一表人材,又能言善辩,就被任为常用侍郎、太中大夫等职,他常以正道讽谏汉武帝,经常能让汉武帝由生气转为欢笑,当时被视为“俳优”。从现在的观点来看,这个人也是一个“志大才疏”的人,是一个“骄傲自大”的人,也是一个不太严肃、甚至是又爱“嘻嘻哈哈”的人,但是,汉武帝认为“人无完人”,仍然择其长处而用之,汉武帝在用人的问题上的确是做到了“去其所短,择其所长”,汉武帝在用人方面够大度、够宽容了啊!

枚皋[注五],生卒年不详。枚皋十七岁时,他上书梁共王,得召为郎,后被谗遇罪,逃亡到长安,刚好遇到大赦,武帝竟拜他为郎,使出匈奴。枚皋不通经术,与东方朔一样诙谐调笑得到汉武帝的喜爱,当时也被视为“倡优”。大家看一看,一个刚刚被释放的犯人,汉武帝也不嫌弃其前错,而一举使用,这在当时是需要多大的勇气啊,即使在今天我们也恐怕做不到这样吧?

终军[注六],生卒年不详。少年时好学,年十八岁便被选为博士弟子,以善辩异兽奇木,奏对合宜,甚受汉武帝的赏识,很快就被任命为谒者给事中,又擢升为谏大夫。后奉命出使南越,说服南越王臣服汉朝。越相反对,发兵杀南越王,他也被杀害。死时年仅二十余岁,时人称之为“终童”。终军只是一个刚满十八岁的年轻人,既没有过高的学历,也没有什么工作经验,汉武帝不顾旧俗所束缚,也不以年龄为界限,竟然就敢破格录用年轻人终军的做法,恐怕我们当代的人也很难做到这样的吧?

汉武帝这个人在提拔用人这个问题上,有时倒是非常善于听别人的意见的。例如,刚被魏其侯窦婴丞相和武安侯田蚡太尉推荐为御史大夫的赵绾上任不久就向汉武帝推荐他的老师申公,汉武帝随后就派人带上锦帛玉璧、安车驷马去迎接这位申公。而当时这位申公年龄已有八十多岁了,汉武帝还是封他为太中大夫。汉武帝真是不拘一格用人材啊!

公孙弘[注七],少年时曾当过狱吏,因罪被免。此人家境也是十分贫寒,一直以放牧为生。直到年四十岁了才开始学习《春秋》杂说。汉武帝即位后,召试贤良文学之士,他以贤良征为博士,时年龄已有六十岁了。此人身行俭约,轻财重义。善辩论,熟习文法吏事,拜为左内史,数年后升为御史大夫。元朔中,他代薛泽出任丞相,最后封为平津侯。我们看一看,一个年龄已在六十岁的老人了,汉武帝竟然不嫌弃他年事已高,仍然破格重用他的才能,的确不容易啊,恐怕我们今天的用人部门也会对此汗颜的吧?

还有,一个名叫辕固的齐人,当时都九十多岁了也被竟然汉武帝以贤良征用!太令人难以想象了吧?

临菑人主父偃[注八],早期曾游于齐、燕、赵之地,都没有得到别人的厚遇和重用,而且还经常受到一些读书人的排摈不容。主父偃家境也很贫困,连向别人借点钱也都没有门路,无人给他借贷;实在没有办法生活下去了,他就西入长安上书朝廷,他早晨上的奏折,晚上汉武帝就召他入宫相见。汉武帝认真听了他的“所言九事,其八事为律令;一事谏伐匈奴。”汉武帝听了他的一番引经据典的高论之后,深受感动,恨相见之晚,对他一年之中连升四级。这就是汉武帝如此惜才爱才用才的优良的用人风格啊!

汉武帝不问出身门第重用人才的例子很多,但最让我们难忘的例子就是破格重用两个人:卫青和霍去病。我们都知道,卫青是一个私生子,而且还是一个家奴。但是,汉武帝看到卫青英武勇敢,特别是在与匈奴的作战中机智勇敢,打得匈奴落花流水,最后就拜卫青为大将军、封为长平烈侯。还有霍去病,出身也非常低微,也是一个私生子,就是因为能攻善战,特别是在与匈奴的作战中功劳显赫,最后也被拜为骠骑将军、大司马,封为冠军侯。卫青和霍去病两人是舅甥关系,都是私生子,出身都是非常卑微,都是别人的家奴。但是,汉武帝在重用和破格提拔他们两时都是以他们的军事才能来选拔的,并没有考虑他们的出身低下、又是私生子而摈弃他们。

由上可见,汉武帝在用人方面的确是中国历史上最能不拘一格选用人才的一位皇帝了,也是最不看重出身门第、年岁高低,只要有才便破格任用和重用人才的一个皇帝了——这在中国历史上的确是屈指可数的一个了不起的皇帝了!


第二篇:读《资治通鉴》感悟队伍建设理念


读《资治通鉴》感悟队伍建设理念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编年体史书,通过叙述历史上的国家盛衰、生民休戚,为后人提供借鉴。毛泽东同志曾将《资治通鉴》阅读过十七遍,盛赞为难得的好书。 《资治通鉴》作为“有资于治道”的书,必然能为当今队伍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如果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资治通鉴》堪称一部非常精彩的管理学典籍,蕴涵了决策者和执行者的管理思想、能动思想、行为思想。市局在队伍建设中倡导的“业务支撑政治”、“忠诚胜于能力”、“锋线考察干部”等理念,在《资治通鉴》中都能找到相应的史事进行印证。阅《资治通鉴》,穷千古治乱兴亡之源,可以深切感悟到,市局的队伍管理理念是古今相通的至理。

感悟之一:业务支撑政治

纵览《资治通鉴》,每于中原板荡之际,各政治集团的“中心工作”就是战争,赐赏、晋爵、封侯、称帝等各项“政治工作措施”,都围绕军事斗争积极跟进,战争的胜负直接决定历史人物的政治命运。东晋南朝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军事家刘裕,就是“业务支撑政治”的典型。 刘裕早年仅识文字,以卖履为业,喜好赌博,属于素质不太高的“问题青年”。东晋末年,天下大乱,刘裕参加北府军后,逐渐从一名普通军人成长为名垂青史的军事统帅。探究其成功的历程,主要有两大决定性因素:

一是“业务素质”过硬。刘裕作战骁勇,每战辄摧锋陷阵。在征讨孙恩的战斗中,刘裕在跌入河谷,几十名随行士兵全部战死的情况下,奋勇挥

舞长刀,仰面朝上砍杀数名敌人,随即冲上河岸,一个人大声吼叫着驱赶砍杀几千敌兵,吓得敌人全部逃走。刘裕凭个人军事素质击败了几千人的军队,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武功最高的功夫皇帝。

二是“业务成绩”卓著。从公元399年到417年,刘裕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对内平息战乱,先后击败了孙恩、卢循的海上起义,消灭了桓玄、刘毅等军事集团;对外致力于北伐,取巴蜀、伐南燕、灭后秦;取得了辉煌的战绩。东晋权臣桓玄废晋称帝之后,刘裕率领一千七百余人击败桓玄两万军队,迎晋安帝复位,立下了盖世功勋。

刘裕卓越的军事才干和赫赫战功,奠定了他在政治上大有作为的基础。晋安帝复位后,任刘裕为车骑将军、中外诸军事、徐青二州刺史、录尚书事。刘裕从此控制了东晋朝政,权倾天下,政治声望达到了顶峰。公元420年,刘裕顺理成章地正式称帝,国号为宋,东晋王朝寿终正寝。 刘裕“奋起寒微,不阶尺土”,凭借金戈铁马,以一介平民的身份当上皇帝,并且得到门阀观念极强的江东各阶层的认可,史实雄辩地证明了:业务支撑政治。

感悟之二:忠诚胜于能力

永宁元年(公元301年)张轨出任凉州刺史,他效忠西晋皇室司马氏,几次派兵到洛阳匡扶王室。在晋室渡江,中原大乱以后,凉州成为孤悬西北的“飞地”。张轨及其后裔保据河西60余年,俨然独立,史称“前凉”,但始终对东晋王朝保持忠诚。前凉各代统治者,都自居晋朝的刺史或州牧,接受晋的封号。在此期间,凉州四周强敌环俟,先后与前赵、后赵

发生过战争,张氏率区区一州之众,多次击败刘曜、石虎等强敌的进攻,使凉州之地始终得以保全。

在封建时代,对皇室的忠诚是特定历史时期难能可贵的品德。在民族矛盾尖锐复杂,成为北方社会主要矛盾的五胡十六国时期,晋室是国家和民族的象征,张氏对晋室的忠诚,对中原士民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正是凭借对晋室的忠诚,凉州广纳贤才,万众一心,创造了“以一隅之地,拒天下之强敌”的奇迹。前凉郎中丁琪复总结其中原因:“我自武公以来,世守臣节,抱忠履谦五十馀年,故能以一州大众,抗举世之虏,师徒岁起,民不告疲。彼士民所以用命,四远所以归向者,以吾能奉晋室故也。” 团队力量来自忠诚,一个没有忠诚的团队是一盘散沙,也没有力量可言。公元362年,张轨的后裔张祚自称凉王,摈弃对晋室的忠诚。随后,张祚很快被杀,前凉陷入内乱,不久就被前秦符坚灭掉了。

正如《忠诚胜于能力》一书所言,忠诚不仅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能力,而且是其他所有能力的统帅与核心。缺乏忠诚,其他的能力就失去了用武之地。前凉60余年的历史,是对“忠诚胜于能力”的最好诠释。

感悟之三:锋线考察干部

《资治通鉴》卷五记载了秦赵长平之战的始末:公元前260年,赵中秦反间计,用赵括代替老将廉颇。赵括一反廉颇的策略,改守为攻,在长平主动全线出击,向秦进攻。秦将白起分兵两路:一路佯败,把赵军吸引到秦军壁垒周围;一路切断赵军后路,实行反包围,使赵军粮道断绝,困于长平。最后,赵军四十六日不得食,分四路突围五次不成,赵括战死,四十余万赵兵尽被坑杀。

分析赵国在这场战役中失利的原因,在于赵王用赵括代替老将廉颇,主要问题出在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上。

赵王选拔任用赵括也并非毫无道理。假如,采用今天的方式在赵括和廉颇之间进行一次赵军主帅职位的“竞争上岗”,赵括在“理论考试”和“演讲答辩”中必定占据压倒性优势,其自幼熟读兵书学就的韬略、夸夸其谈的口才,甚至连他的父亲——赵国名将赵奢也不是对手。经过笔试和面试两个环节,赵括的综合成绩肯定远远高于廉颇。

赵王的致命失误出现在最重要的“干部考察”环节。首先,赵王没有采纳正确的群众意见。当时,秦国间谍散布出“秦国惧怕赵括担任将军”的谣言;同时,赵国丞相蔺相如和赵括的母亲都坚决反对起用赵括,赵奢也曾说过:“使赵不将括则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在两种不同的群众呼声面前,赵王错误地相信了谣言。更严重的错误是,赵王选拔领导干部重理论轻实战,未在锋线考察干部。赵括只是擅长纸上谈兵,缺乏实战经验和实战能力,正如丞相蔺相如所说:“王以名使括,若胶柱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廉颇作为赵国百战名将,其能力是经过锋线实战检验的,未得到赵王的重用,不能不令人遗憾。 如何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直接关系到队伍的生死存亡。长平之战赵国的惨败,四十万赵军将士的生命换来了一个血的教训:选拔任用领导干部不能只注重理论和言论,更应该通过实战进行检验,必须坚持锋线考察干部!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任何历史都是当代史”,过去是现在的根据,现在包含着过去、预示着将来。“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这是《资治通鉴》对今人最有益的启示。

更多相关推荐:
《资治通鉴》读后感

史家经典的永恒光辉读资治通鉴有感唐太宗李世民曾经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不错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是十分正确的选择历史不会欺骗无数的王朝兴衰社会变革都会发人深省令后人获益良多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历史的...

资治通鉴读后感

自撰情景再现司马光北宋字君实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从幼时以砸缸救人闻名四方到20岁中进士不到30岁便任谏议大夫东汉改称谏议大夫光禄勋秩六百石三国魏沿置晋朝罢南朝梁陈亦置北魏置隶属集书省掌谏诤议论从四品后来因反对变法...

《资治通鉴》读书笔记

资治通鉴读书笔记最近学习了孙权劝学这一课这一篇文章出自资治通鉴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我对资治通鉴这本书有了很大的兴趣于是这几天我用心阅读了这本巨著资治通鉴这本书是宋朝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录了上起东周下至五代一...

《资治通鉴》读后感

资治通鉴读后感资治通鉴是旧史书中一部著名的大书简称通鉴北宋中期史学家兼政治家司马光在一些优秀的助手协助下用了十九年功夫才编写完成通鉴以编年体形式叙述了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到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前公元年共计一千三百六十二...

资治通鉴读后感

资治通鉴读后感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告成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

资治通鉴读后感

资治通鉴读后感姓名翟茜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班号21411002学号1120xx2975资治通鉴由北宋司马光所主编是继春秋后的一部以编年体的史学巨著记载的历史达16个朝代包括秦汉晋隋唐唐统一王朝和战国七雄魏蜀吴三国...

资治通鉴读后感

资治通鉴读后感资治通鉴是古典史书中的一部巨著司马光在成书后不到两年就积劳成疾而逝他用他毕生的心血凝聚而成的这样一部浩大而精致的作品王国的兴替人生的盛衰风起云涌的政治惊心动魄的战争奋勇争先的勇士运筹帷幄的智者精彩...

读《资治通鉴》有感

读资治通鉴有感资治通鉴是一本历史书它的原著为宋代司马光撰写现在被改写为一本通俗易懂的少儿读物它总共有八十篇讲述的时代从春秋战国时期一直到唐朝末年这本书图文并茂运用了多种写作手法在难以理解的字词句子后面还有注释第...

读 《资治通鉴》 有感孙少清

读读资资治治通通鉴鉴有有感感说秦西屯中学孙少清在春秋战国时期群雄纷起各自称霸一方在这些雄踞一方的群雄中就有著名的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后来这些国家都被秦国灭掉当时秦国国力强盛又有李斯蒙田等人的辅佐使秦国在其他国...

速读《资治通鉴》有感

速读资治通鉴有感资治通鉴一本让一代伟人毛泽东一生爱不释手的著作毛泽东读之入迷共批阅了17次之多虽至书页残破仍爱不释卷到底资治通鉴有何魅力让毛泽东如此痴迷呢不仅仅是毛泽东它更是中国历朝历代帝王的必读之书在阅读完资...

刘邦&项羽 《资治通鉴》有感

lt汉纪太祖高皇帝上之元年gt这篇文章围绕刘邦和项羽展开主要叙述了刘邦项羽一起夺取关中项羽称霸刘邦退居巴蜀资治通鉴里所描写的项羽虽然已经算得上史论里较为客观的了但总觉得还是莫名的就被带上了一些作者的个人感情亦或...

读《资治通鉴》有感——吕不韦篇

说起秦始皇大家肯定都知道统一中国的第一人建立秦王朝中国从此进入封建社会说起吕不韦可能会有人不知道但此人才是秦王朝的奠基人也就是中国统一的奠基人从战国时期秦国秦昭襄王时期说起先讲这么两个事情一秦昭襄王的孙子嬴异人...

资治通鉴读后感(2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