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潜:读书是一种训练

时间:2024.4.21

朱光潜:读书是一种训练

十几年前我曾经写过一篇短文谈读书,这问题实在是谈不尽,而且这些年来我的见解也有些变迁,现在再就这问题谈一回,趁便把上次谈学问有未尽的话略加补充。

学问不只是读书,而读书究竟是学问的一个重要途径。因为学问不仅是个人的事而是全人类的事,每科学问到了现在的阶段,是全人类分工努力日积月累所得到的成就,而这成就还没有湮没,就全靠有书籍记载流传下来。书籍是过去人类的精神遗产的宝库,也可以说是人类文化学术前进轨迹上的里程碑。我们就现阶段的文化学术求前进,必定根据过去人类已得到成就做出发点。如果抹煞过去人类已得的成就,我们说不定要把出发点移回到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前,纵然能前进,也还是开倒车落伍。读书是要清算过去人类成就的总帐,把几千年的人类思想经验在短促的几十年内重温一遍,把过去无数亿万人辛苦获来的知识教训,集中到读者一个人身上去受用。有了这种准备,一个人才能在学问途程上作万里长征,去发现新的世界。

历史愈前进,人类的精神遗产愈丰富,书籍愈浩繁,而读书也就愈不易。书籍固然可贵,却也是一种累,可以变成研究学问的障碍。它至少有两大流弊。第一,书多易使读书不专精。我国古代学者因书籍难得,皓首穷年才能治一经,书虽读得少,读一部却就是一部,口诵心惟,嘴嚼得烂熟,透入身心,变成一种精神的原动力,一生受用不尽。现在书籍易得,一个青年学者就可夸口曾过目万卷,“过目”的虽多,“留心”的却少,譬如饮食,不消化的东西积得愈多,愈易酿成肠胃病,许多浮浅虚骄的习气都由耳食肤受所养成。其次,书多易使读者迷方向。任何一种学问的书籍现在都可装满一个图书馆,其中真正绝对不可不读的基本著作往往不过数千部甚至于数部。许多初学者贪多而不务得,在无足轻重的书籍上浪费时间与精力,就不免把基本要籍耽搁了;比如学哲学的尽管看过无数种的哲学史和哲学概论,却没有看过一种柏拉图的《对话集》。学经济学的尽管读过无数种的教科书,却没有看过亚当·斯密的《原富》。做学问如作战,须攻坚挫锐,占住要塞。目标太多了,掩埋了坚锐所在,只东打一拳,西踢一脚,就成了“消耗战”。

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与其读10 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10 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与其10 部书都只能泛览一遍,不如取一部书精读10 遍。“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悬为座右铭。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差耻。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多读而不求甚解,譬如驰骋十里洋场,随珍奇满目,徒惹得心花意乱,空手而归。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如暴发户炫耀家私,以多为贵。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读的书当分种类,一种是为获得现世界公民所必需的常识,一种是为做专门学问。为获常识起见,目前一般中学和大学初年级的课程,如果认真学习,也就很够用。所谓认真学习,熟读讲义课本并不济事,每科必须精选要籍三五种来仔细玩索一番。常识课程总共不过十数种,每种选读要籍三五种,总计应读的书也不过50 部左右。这不能算是过奢的要求。一般读书人所读过的书大半不止此数,他们不能得实益,是因为他们没有选择,而静读时又只潦草滑过。

常识不但是现世界公民所必需,就是专门学者也不能缺少它。近代科学分野严密,治一科学

问者多固步自封,以专门为借口,对其他相关学问毫不过问。这对于分工研究或许是必要,而对于淹通深造却是牺牲。宇宙本为有机体,其中事理彼此息息相关,牵其一即动其余,所以研究事理的种种学问在表面上虽可分别,在实际上却不能割开。世间绝没有一科孤立绝缘的学问。比如政治学须牵涉到历史、经济、法律、哲学、心理学以至于外交、军事等等,如果一个人对于这些相关学问未曾问津,入手就要专门习政治学,愈前进必愈感困难,如老鼠钻牛角,愈钻愈窄,寻不着出路。其他学问也大抵如此,不能通就不能专,不能博就不能约。先博学而后守约,这是治任何学问所必守的程序。我们只看学术史,凡是在某一科学问有大成就的人,都必定于许多它科学问有深广的基础。目前我国一般青年学子动辄喜言专门,以至于许多专门学者对于极基本的学科毫无常识。这种风气也许是在国外大学做博士论文的先生们所酿成的。它影响到我们的大学课程,许多学系所设的科目“专”到不近情理,在外国大学研究院里也不一定有。这好像逼吃奶的小孩去嚼肉骨,岂不是误人子弟?

有些人读书,全凭自己的兴趣。今天遇到一部有趣的书就把预拟做的事丢开,用全副精力去读它;明天遇到另一部有趣的书,仍是如此办,虽然这两书在性质上毫不相关。一年之中可以时而习天文,时而研究蜜蜂,时而读莎士比亚。在旁人认为重要而自己不感兴味的书都一概置之不理。这种读法有如打游击,亦如蜜蜂采蜜。它的好处在使读书成为乐事,对于一时兴到的著作可以深入,久而久之,可以养成一种不平凡的思路与胸襟。它的坏处在使读书泛滥而无所归宿,缺乏专门研究所必需的“经院式”的系统训练,产生畸形的发展,对于某一方面知识过于重视,对于另一方面知识可以很蒙昧。我的朋友中有专读冷僻书籍,对于正经正史从未过问的,他在文学上虽有造就,但不能算是专门学者。如果一个人有时间与精力允许他过享乐主义的生活,不把读书当作工作而只当做消遣,这种蜜蜂采蜜式的读书法原亦未尝不可采用。但是一个人如果抱有成就一种学问的志愿,他就不能不有预定计划与系统。对于他,读书不仅是追求兴趣,尤其是一种训练,一种准备。有些有趣的书他须得牺牲,也有些初看很枯燥的书他必须咬定牙关去硬啃,一久了他自然还可以啃出滋味来。

读书须有一个中心去维持兴趣,或是科目,或是问题。以科目为中心时,就要精选那一科的要籍,一部一部地从头到尾读,以求对于该科得到一个概括的了解,作进一步高深研究的准备。读文学作品以作家为中心,读史学作品以时代为中心,也属于这一类。以问题为中心时,心中先须有一个待研究的问题。然后采关于这问题的书籍去读,用意在搜集材料和诸家对于这问题的意见,以供自己权衡去取,推求结论。重要的书仍须全看,其余的这里看一章,那里看一节,得到所要搜集的材料就可以丢手。这是一般做研究工作者所常用的方法,对于初学不相宜。不过初学者以科目为中心时,仍可约略采取以问题为中心的微意。一书作几遍看,每一遍只着重某一方面。苏东坡与王朗书曾谈到这个方法:

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次读之。当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并收尽取,但是其所欲求者耳。故愿学者每一次作一意求之,如欲求古今兴亡治乱圣贤作用,且只作此意求之,勿生余念;又别作一次求事迹文物之类,亦如之。他皆做此。若学成,八面受敌,与慕涉猎者不可同日而语。

朱子尝劝他的门人采用这个方法。它是精读的一个要诀,可以养成仔细分析的习惯。举看小说为例,第一次但求故事结构,第二次但注意人物描写,第三次但求人物与故事的穿插,以至于对话、词藻、社会背景、人生态度等等都可如此逐次研求。

读书要有中心,有中心才易有系统组织。比如看史书,假定注意的中心是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则全书中所有关于这问题的史实都被这中心联系起来,自成一个系统。以后读其它书籍如经子专集之类,自然也常遇着关于政教关系的事实与理论,它们也自然归到从前看史书时所形成的那个系统了。一个心里可以同时有许多系统中心,如一部字典有许多“部首”,每得一条新知识,就会依物以类聚的原则,汇归到它的性质相近的系统里去,就如拈新字贴进字典里去,是人旁的字都归到人部,是水旁的字都归到水部。大凡零星片段的知识,不但易忘,而且无用。每次所得的新知识必须与旧有的知识联络贯串,这就是说,必须围绕一个中心归聚到一个系统里去,才会生根,才会开花结果。

记忆力有它的限度,要把读过的书所形成的知识系统,原本枝叶都放在脑里储藏起,在事实上往往不可能。如果不能储藏,过目即忘,则读亦等于不读。我们必须于脑以外另辟储藏室,把脑所储藏不尽的都移到那里去。这种储藏室在从前是笔记,在现在是卡片。记笔记和做卡片有如植物学家采集标本,须分门别类订成目录,采得一件就归入某一门某一类,时间过久了,采集的东西虽极多,却各有班位,条理井然。这是一个极合乎科学的办法,它不但可以节省脑力,储有用的材料,供将来的需要,还可以增强思想的条理化与系统化。预备做研究工作的人对于记笔记做卡片的训练,宜于早下功夫。


第二篇:谈读书--朱光潜


谈 读 书

一、重点难点

1.重点:运用比喻阐明抽象的道理。

2.难点:语言自然流畅,富于美感。

二、背景材料

1.朱光潜(1897~1986), 安徽桐城人。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19xx年考入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中文系,次年进香港大学,主攻教育学。19xx年毕业后在上海中国公学和浙江上虞春晖中学执教。19xx年入英国爱丁堡大学学习,19xx年获文学硕士学位。19xx年获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同年秋天回国。回国后先后在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任教,曾任四川大学文学院院长、武汉大学教务长、北京大学文学院代理院长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朱光潜一直是北京大学教授,历任二、三、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主同盟三、四届中央委员,中国美学学会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香港大学名誉教授等职。

朱光潜先生19xx年回国以前的代表作是《文艺心理学》和《诗论》。前者是中国第一部系统介绍和阐述文艺心理学的专门著作,在这一领域具有开拓性的意义。回国之后,在执教之余,朱光潜先生继续从事美学和文学研究工作。主要是结合新文学运动的实际,撰写论文和书评,试图以马克思主义指导自己的学术研究,在一系列重大美学理论问题上,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成为美学界一个重要流派的代表。此外朱光潜先生还致力于翻译西方美学名著,在批判继承美学遗产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他的《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

三、内容分析

本文是一篇阐述读书道理的文章。所谈的道理和方法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作者开头简略交待了写作缘起。然后说明读书的重要,再谈读书的方法及书多之累,书多之弊。 本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即第一自然段):简要交待本文的写作缘起。

第二部分(即第二自然段):谈读书的重要意义。这个问题虽然很重要,但不是本文的重点。因为对于有志读书的人来说,最关心的是如何读书的问题。所以作者把重点放在如何读书上。

第三部分(第三自然段至篇末):谈如何读书。这是全文的重点,作者又分层论述,每个自然段说一个道理。在论述如何读书时,先说精读的重要,再谈如何精读,如何先博而后约,如何围绕中心读,如何系统地积累、储存知识等。一般都在每一层开头提出要点,也有的在行文过程中进行归纳。

四、写作特点

1.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作者写这篇文章,先说什么,后说什么,重点放在哪里,都胸有成竹。分段分层,依次写来,稳扎稳打,重点突出,条理井然。

作者开头简略交代了写作缘起之后,便立即进入正题。先说读书的重要性,再谈读书的方法。但作者并未平均使用力量,而把重点放在谈如何读书即读书的方法上。对不愿读书的

人,要多谈读书的重要性,但对莘莘学子特别是沉迷于书海而不知方向,不得其法的读书人来说,解决如何读书的问题则更为迫切。因此,作者在精炼地说明读书的重要性之后就深入到问题的另一层面,分析书多之累,书多之弊。这不仅避免了片面性,也为下面谈如何读书打下了基础。在论述如何读书时,先说精读的重要,再谈如何精读,如何先博而后约,如何围绕中心读,如何系统地积累、储存知识等。一路写来,层层深入,条理井然。既从正面说清了道理,也极有针对性地批评了一些错误的读书态度。

2.正反论述,说理准确、透彻,逻辑严密。

作者为了说清道理,注意从正反两方面论述。如论述读书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时,先从正面讲清道理,再从反面说明多读而不求甚解的坏处。论述读书不能全凭兴趣时,从否定方面说明正面道理。先从反面说读书全凭兴趣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又分析它的好坏两个方面,然后再论说对于抱有成就一种学问的志愿的人来说,“读书不仅是追求兴趣,尤其是一种训练,一种准备”。作者下笔很有分寸,不是说读书不能凭兴趣,而不是能全凭兴趣。一个“全”字体现了逻辑的严密。因为读书是要有兴趣的,没有兴趣还谈什么读书,只是读书不能全凭兴趣。作者说,“有些有兴趣的书他须得牺牲”。这就是有所舍才能有所得,即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的道理。同时,作者又说,“有些初看很枯燥的书他必须咬定牙关去硬啃,久而久之他自然还可以啃出滋味来”。作者在论述道理的时候,把道理说得多么准确、全面和透彻。

3.善于比喻、说理浅显生动。

朱光潜先生写说理文,一向善用比喻,将抽象的道理说得浅显生动。在这篇短文中就用了许多确切形象的比喻。为了说明读书贪多,所得甚少,他说:“譬如饮食,不消化的东西积得愈多,愈易酿成肠胃病”。为了说明读书要在基本要籍上下功夫,他又说:“做学问如作战,须攻坚挫锐,占住要塞。目标太多了,掩埋坚锐所在,只东打一拳,西踢一脚,就成了?消耗战?”。为了说明大学教育不注意基础学科,有些课程和所设的科目“专”到不近情理,他说:“这好像逼吃奶的孩子去嚼骨头,岂不是误人子弟?”象这样的比喻,在这篇短文中共有十余处之多。作者通过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说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使人印象深刻。

4.注意语言的声音节奏,行文自然流畅,语言富于美感。

且看“读书并不在多……”这一段写得多么好,真可谓“声调铿锵,节奏流畅”,富于美感。 全段长短句交错,自然连贯,骈散结合,错落有致。开头几句较短,接着两个“与其”句较长,节奏舒缓,也大致整齐。引用两句七言诗更增添了音调的铿锵。“多读”、“少读”几句骈散交错、琅琅上口,十分流畅。其中的许多骈句,不仅对偶较工,还注意了声调的平仄协调。上句仄起,下句就平收;上句平起,下句就仄收。“少读如果彻底……”和“多读而不求甚解……”两套复句,紧承上两句的“多读”、“少读”而层递扩展。先说“少读”,再说“多读”,既有回环之美,又大体相对。前一复句句末“气质”是仄声起,后一复句句末“而归”则是平声收。这样诵读起来,自然就有抑扬顿挫,铿锵回环之美。

讲到骈偶佳句,文中还有不少,如“?过目?的虽多,?留心?的却少”,对仗多么工稳,声调、平仄又多么协调,上句为仄仄平平,下句为平平仄仄(轻声“的”不计平仄)。一篇小小的杂谈,写得这么讲究,又这么自然,足见朱光潜先生真不愧既是学问家,又是文章家。

五、参考资料

1.陈安湖、张国光主编《大学语文》,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xx年7月版。

2.湖北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大学语文自学辅导》,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xx年7月版。

练 习

1.文章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1)善用比喻,说理浅显生动。

朱光潜先生写说理文,一向善用比喻,将抽象的道理说得浅显生动。在这篇短文中就用了许多恰切形象的比喻。为了说明读书贪多,所得甚少,他说:“譬如饮食,不消化的东西积得愈多,愈易酿成肠胃病”。为了说明读书要在基本要籍上下功夫,他又说:“做学问如作战,须攻坚挫锐,占住要塞。目标太多了,掩埋坚锐所在,只东打一拳,西踢一脚,就成了?消耗战?”。为了说明大学教育不注意基础学科,有些课程和所设的科目“专”到不近情理,他说:“这好像逼吃奶的孩子去嚼骨头,岂不是误人子弟?”象这样的比喻,在这篇短文中共有十余处之多。作者通过它们把抽象的道理说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使人印象深刻。

(2)善用对偶,整散结合,语言有节奏感。

文中还有好些骈偶佳句,如“?过目?的虽多,?留心?的却少”,对仗多么工稳,声调的平仄又多么协调,上句为仄仄平平,下句为平平仄仄(轻声“的”不计平仄)。许多骈句,不仅对偶较工,还注意了声调的平仄协调。上句仄起,下句就平收;上句平起,下句就仄收。“少读如果彻底……”和“多读而不求甚解……”两套复句,紧承上两句的“多读”、“少读”而层递扩展。先说“少读”,再说“多读”,既有回环之美,又大体相对。前一复句句末“气质”是仄声起,后一复句句末“而归”则是平声收。这样诵读起来,自然就有抑扬顿挫,铿锵回环之美。

2.读书和学问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读书是学问的一个重要途径。

因为学问不仅是个人的事而是全人类的事,每科学问到了现在的阶段,是全人类分工努力日积月累所得到的成就,而这成就还没有埋没,就全靠有书籍记载流传下来。书籍是过去人类的精神宝库,也可以说是人类文化学术前进轨迹上的里程碑。我们就现阶段的文化学术求前进,必定根据过去人类已得的成就做出发点。把几千年的人类思想经验在短促的几十年内重温一遍,把过去无数亿万人辛苦获来的知识教训,集中到读者一个人身上去受用。有了这种准备,一个人才能在学问途程上作万里长征,去发现的新的世界。

3.文章的第七自然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述了什么道理?

用了正反论证、举例论证的方法。

(1)正反论证。论述读书不能全凭兴趣时,从否定方面说明正面道理,所以先从反面说读书全凭兴趣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又分析它的好坏两个方面,然后再论说对于抱有成就一种学问的志愿的人来说,“读书不仅是追求兴趣,尤其是一种训练,一种准备”。

(2)举例论证。为了说明全凭兴趣读书会使读书泛滥而无所归宿,缺乏专门研究所必需的“经院式”的系统训练,作者举了一个朋友的例子。这个朋友专读冷僻的书,但他不能算专门学者,以此说明全凭兴趣读书的坏处。

4.熟读这篇文章。想一想你是怎么读书的。就作者的观点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讨论之

前,先写一个提纲,发言时要做到中心突出,层次分明,意思完整。然后每一位同学写一篇读后感。还可以交出一份读书计划,或者交一篇读书笔记。

(答案略)

更多相关推荐:
朱光潜《谈美》读后感

专业10对外汉语学号1050130005姓名孙亚丽读朱光潜谈美有感美何谓美这个问题看似很简单只要能够形成良好的视觉效果的事物都是美的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是不由得感叹某些事物或者人美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也许我们所想的并...

读朱光潜《谈美》有感

读谈美之感我们知道一千种人有一千种思想当然就有一千种不同的生活道路一千种不同的审美观点看了朱光潜先生谈美一书后总觉得他不是在谈美而是在谈哲学谈人间万象谈美从总体来看是本谈艺术欣赏的专业书但其中充满着对人生观的思...

朱光潜《谈修养》 读后感

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谈修养有感朱光潜先生的谈修养一本简单190多页的小册子充满作者对于本民族本国家青年的殷切教诲与期望作者用自己多年的经历和感悟道出自辛亥到抗日时代间中国青年的问题与出路而其中有相当一部...

谈读书 朱光潜

谈读书朱光潜书是读不尽的就读尽也是无用许多书都没有一读的价值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便丧失可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和精力所以须慎加选择你自己自然不会选择须就教于批评家和专门学者我不能告诉你必读的书我能告诉你不必读的...

读朱光潜先生《谈美》

谈美读朱光潜先生谈美什么叫做美美不仅在物亦不仅在心它在心与物的关系上面但这种关系并不如康德和一般人所想象的在物为刺激在心为感受它是心借物的形象来表现情趣美感的世界纯粹是意象世界超乎利害关系而独立艺术的活动是无所...

《谈美书简》读后感

谈美书简读后感朱光潜是安徽人朱光潜是中国的美学大师是安徽桐城人在桐城中学就读过最先是从大学同寝室同座位的桐城籍同学口中得知每每提起这位大师我的那位同学总是透露出十分的自豪感平时我们也会阅读朱先生的有关美学著作虽...

《谈美书简》读后感

谈美书简读后感寻美撑一根心篙向人流深处漫溯漫溯去探索并宣告美的真谛美是什么我不知也未曾有人可以给他下个定义她看的见摸得着但你却道不出言不明她为何物于是我带着探知的心翻开了朱光潜老师的谈美书简这部在他82岁所写的...

谈读书--朱光潜

谈读书一重点难点1重点运用比喻阐明抽象的道理2难点语言自然流畅富于美感二背景材料1朱光潜189719xx安徽桐城人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19xx年考入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中文系次年进香港大学主攻教育学19xx年毕业后...

20xx年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 专题12 名著导读、经典文化研读 对朱光潜《谈美》一书的见解

主标题对朱光潜谈美一书的见解副标题剖析朱光潜的美学观学会欣赏美关键词美学欣赏见解难度3重要程度3内容欣赏就美朱光潜的美学观朱光潜先生介绍了大量的西方美学著作让中国人知道了什么是西方美学朱先生早期肯定美是主观的后...

20xx年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 专题12 名著导读、经典文化研读 朱光潜《谈美》摘录

主标题朱光潜谈美摘录副标题记录朱光潜先生对美的精彩阐释学会发现身边的美关键词谈美美学摘录难度1重要程度3内容一朱光潜谈美摘录1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泛的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2毫厘之差微妙所在在这种生...

读朱光潜《谈美》有感

读朱光潜谈美有感朱光潜的谈美一书篇幅较短内容精炼没有长篇大论的赘述读起来也不是很费力他潜心研究美学时间较长而且中西美学融合内容丰富学识渊博是先进美学的代表朱光潜先生本身对美这一概念的阐述美不仅在物亦不仅在心它需...

读朱光潜《谈美》有感

我们知道一千种人有一千种思想当然就有一千种不同的生活道路一千种不同的审美观点看了朱光潜先生谈美一书后总觉得他不是在谈美而是在谈哲学谈人间万象谈美从总体来看是本谈艺术欣赏的专业书但其中充满着对人生观的思考在谈美这...

朱光潜谈读书读后感(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