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读后感

时间:2024.4.20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读后感

班级 姓名 学号

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后,对于事物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有些感触。因为人的有机体需要能量输入,所以人要吃饭。要吃饭,那是“必然”的;吃什么饭,什么时候吃,吃多少则是偶然的。同样,因为人是有机体生命,而有机体生命总会经历生长、成熟、衰弱、死亡这样的过程(自然法则),所以人总是要死的。人要死是必然的,什么时候死,以什么方式死则是偶然的。 今天起来发现路面是湿的(结果),我们推测昨天晚上可能下雨了,但是也有可能是被人用水浇的(偶然);假如昨天晚上下了一场大雨,我们会用肯定的语气说今天早上的路面一定是湿的(必然)。 我们习惯在一件事情上找出原因,如果可能的话,最好找到最终的原因。人本性上有一种对事情穷根究底的求知欲望,古希腊人面对纷繁芜杂的世界想找出这个世界(存在)的最终解释,从泰勒斯的世界起源于水到柏拉图的理念,人们不满足于对事件的经验解释,希望找到一个最终的必然的并经得起理性考验的解释。

辨证法大师黑格尔对偶然和必然及其关系的演绎达到了辩证逻辑的顶峰“偶然的东西正因为是偶然的,所以有某种依据,而且正因为是偶然的,所以也就没有依据;偶然的东西是必然的,必然性自己规定自己为偶然性,而另一方面,这种偶然性又宁可说是绝对的必然性。”马克思主义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成为自身哲学的方法论基础。对偶然和必然的认识自然也有了更加纯熟的解释。但是有一点不足之处是,在历史观领域,经济决定论的思想也时常为世人所诟病。经济决定论的思想,给人一种宿命论的历史主义印象。经济无疑是强有力的推动历史前进的物质基础,但是历史事件的发生充满了不以物质多寡为条件的变数,心理的,外在因素的,传统习俗的,伟大人物的个人作为都是相当不可忽视的因素。历史必然性的说法往往会引起人们的厌恶之感,因为必然性漠视了个体的作为,个体的意义。

人类社会正在走向全球化,这是后现代的一种趋势。人类开始从狭小的个人空间中走向一种彼此交往更加密切频繁的信息化时代。偶然性的因素正在增多,必然性的说教越来越得不到认同。在必然性居支配地位的时代,人们谈理想,谈人生意义,所指向的是一个永恒的必然领域:真理的,价值所在的世界,必然性起支配作用的理念世界。现在的人还相信这样的永恒世界恐怕不多了,那么人生到底怎样才有意义呢?(面对着必死的人生)我的回答是:活在真实的偶然中,并用自己的全身心去体验那偶然向自己昭示的那个世界的样子。没有必要去相信这个世界必然要发生什么——因为那是虚假不可信的——,也没有必要去追求一种所谓永恒不变的真理——因为根本没有不变的、永恒的真理——,必然的真理只是偶然的事实而已,在生活中被偶然的揭示出来而已,并没有什么大不了。

明天对我意味着什么,我不能肯定,我也不需要肯定知道是什么样会发生什么。但是我确信的是,明天对于我一定是新的一天,一定不同于今日和昨日;对于别人也一样。马克思说的好:解释世界的不如改变世界的。


第二篇:《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习题二


北京交通大学远程教育

课程作业

年级:

层次:

专业名称:

课程名称:

作业序号: 学号: 姓名:

作业说明:

1、请下载后对照网络学习资源、光盘、学习导航内的导学、教材等资料学习;有问题在在线答疑处提问;

2、请一定按个人工作室内的本学期教学安排时间段按时提交作业,晚交、不交会影响平时成绩;需要提交的作业内容请查看下载作业处的说明

3、提交作业后,请及时查看我给你的评语及成绩,有疑义请在课程工作室内的在线答疑部分提问;需要重新上传时一定留言,我给你删除原作业后才能上传

4、作业完成提交时请添加附件提交,并且将作业附件正确命名:学号课程名称作业次数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习题二

一、单选题

(2-1-1)1.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这一著名论断表明( )。《0.5m--1》

①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②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③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④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检验认识的真理性 ☆(2-1-1)2.关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错误的说法有( )。《0.5m--1》 ①认识依赖于实践,离开实践的认识是根本不可能的

②肯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也就意味着认识是被实践决定的被动的因素 ③实践和认识总是相互作用的

④认识特别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理性认识,对实践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

☆(2-1-2)3.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 ( )。《0.5m--1》

① 感觉 ② 了解 ③ 反映 ④ 能动反映

(2-1-3)4.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感性认识的形式 ( )。《0.5m--1》 ① 思维 ② 感觉 ③ 知觉 ④ 表象

(2-2-1)5.真理的一元性是由( )。《0.5m--1》

①真理的主观性决定的 ②真理的客观性决定的

③真理的多样性决定的 ④真理的相对性决定的

(2-2-1)6.“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其含义是( )。《0.5m--1》 ①强调真理的客观性 ②否认真理的主观性

③强调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④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2-2-1)7.恩格斯说:“对自然界的一切真实的认识,都是对永恒的东西、对无限的东西的认识,因而本质上是绝对的。”这表明( )。《0.5m--1》

①承认人能够获得关于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也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

②任何真理都只是对永恒的无限的东西的认识,因而是对相对性的否定和超越 ③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有原则的界限

④真理包含绝对性,是不可被超越的

☆(2-2-1)8.列宁说:“人不能完全地把握一反映一描绘整个自然界、它的?直接的总体?,人只能通过创立抽象、概念、规律、科学的世界图景等等永远地接近子这一点。”这表明

①人只能认识自己周边的具体事物( )。《0.5m--1》

②任何真理都只能是主观对客观事物近似正确即相对正确的反映

③人们无法达到对自然界最终的真理性的认识

④人的认识能力是无法达到对绝对真理的把握

(2-2-1)9.“马克思主义者承认,在绝对的总的宇宙发展过程中,各个具体过程的发展都是相对的,因而在绝对真理的长河中,人们对于在各个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具体过程的认识只具有相对的真理性。无数相对的真理之总和,就是绝对的真理。”这表明( )。《0.5m--1

①人类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是从绝对性真理走向相对性真理的过程

②马克思主义者坚持真理问题上的相对主义观点

③马克思主义者坚持真理问题上的绝对主义观点

④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是由相对性真理向绝对性真理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2-2-1)10.“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这是( )。《0.5m--1》

①形而上学的观点 ②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③诡辩论的观点 ④相对主义的观点

(2-2-2)11.实践能够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因为实践具有( )。《0.5m--1》①直接现实性 ②普遍性 ③辩证性 ④主体能动性

(2-2-1)12.“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这种观点是( )。《0.5m--1》①强调认识对实践的作用 ②强调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作用 ③认为认识可以脱离实践 ④认为实践可以脱离认识

(2-2-3)13.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 )。《0.5m--1》

①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②务实精神和奋斗精神

③奉献精神和献身精神 ④探索精神和诚实精神

(3-1-1)14.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在( )。《0.5m--1》

①引起社会变革的根源 ②对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③对社会发展可以制约和影响的作用 ④制约社会进步的决定因素 (3-1-1)15.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在( )。《0.5m--1》

①决定社会制度的差异的根本因素 ②影响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状况的基

本因素

③决定社会进化的速度的基本条件 ④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3-1-1)16.“发展着自己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人们,在改变自己的这个现实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产物。”这段话说明社会意识是( )。《0.5m--1》

①人们思维发展的产物 ②人类精神需要的产物

③人类精神活动的产物 ④人们社会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产物 (3-1-1)17.在世界历史上,19世纪经济落后的德国却成为欧洲最先进思想的发源地,这一事件最突出地表明社会意识( )。《0.5m--1》

①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 ②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不一致的 ③不完全由社会存在决定 ④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3-1-2)18.“为了不致失掉文明的果实,人们在他们的交往方式不再适合于既得的生产力时,就不得不改变他们继承下来的一切社会形式。”下列说法中,无法说明上述观点的是( )。《0.5m--1》

①生产关系的改变是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②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③变革生产关系是为了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④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3-1-2)19.“当不变更生产关系,生产力就不能发展的时候,生产关系的变革就起了主要的决定作用。”这个观点说明了( )。《0.5m--1》 ①在一定条件下,生产关系可以决定生产力

②在一定条件下,生产关系的变革可以超越生产力的需要

③违背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

④在一定条件下,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尤为突出

(3-2-3) 20.“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0.5m--1》 ①科技革命是对统治阶级的极大威胁 ②科技革命对变革社会制度具有直接、决定作用

③滥用科技革命的成果会对人类造成“危险” ④科技革命推动社会革命 (3-2-5)21.以蒸汽机的发明为主要标志的第一次产业革命发生在( )。《0.5m--1》 ①17世纪70年代 ②18世纪70年代 ③19世纪70年代 ④20世纪初 (3-3-1) 22.历史的创造者是( )。《0.5m--1》

①人民群众 ②英雄人物 ③马克思和恩格斯 ④上帝

二、多选题

☆(2-1-3)1.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认识能力是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统一。对这一命题的理解,正确的有( )。《1m--2》

①从无限发展的世界来讲人们最终能达到对世界全面而正确的认识,因而认识能力有至上性②在每一个具体时代,人们的认识能力总是相对的,具有非至上性 ③人们只能认识事物的外部联系,而不能把握事物的真正本质,因而具有非至上性

④人的认识能力是不断从非至上性向至上性的发展过程

(2-2-1)2.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其具体含义有( )。《1m--2》

①真理的相对性之中,也包含着绝对性的颗粒

②二者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③真理的绝对性通过相对性表现出来

④无数具有相对性的真理之总和构成具有绝对性的真理

(2-2-1)3.马克思主义认为,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有( )。《1m--2》 ①对特定对象而言,真理和谬误有本质区别

②真理是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的,没有谬误也就无所谓真理

③真理的发展也是通过与谬误的斗争来实现的

④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2-2)4.关于真理的检验问题,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有( )。《1m--2》 ①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 ②用一种认识去检验另一种认识,达不到检验的目的

③客观事物本身无所谓正确和错误的问题,不能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④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是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社会实践 (2-2-2)5.逻辑证明在实践检验真理的过程中的作用有( )。《1m--2》 ①在一定意义上成为对实践标准的一个重要的补充

②只能解决前提与结论的关系是不是符合逻辑的问题

③并不能取代实践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④必须服从实践检验的最后结果

(2-2-3)6.价值具有客观性,是因为价值关系的各个环节都是客观的,包括( )。《1m--2》 ①人的需要具有客观性

②用来满足人的需要的对象具有客观性

③满足人的需要的过程和结果具有客观性

④指导人们满足自身实践需要的真理具有客观性

(2-2-3)7.下列关于价值评价活动的观点,正确的是( )。《1m--2》 ①评价是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的

②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联系,是依主体的特点而转移的

③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

④评价是一种主观随意性的认识活动

(2-2-3)8.关于“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说法,下列论断正确的有( )。《1m--2》 ①价值评价中不存在一个完全客观的标准

②价值评价具有主体性特征

③价值评价完全因人而异,不同的莎场有不同的评价,无所谓正确错误之分 ④评价是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的

☆(2-2-3)9.毛泽东指出:中国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中国的面貌就起了变化r。这句话表明价值评价( )。《1m--2》①作为人们对自身客观需要和要求的主观反映,是推动着实践不断实现价值的精神驱动力量 ②作为实践的主体尺度是实践活动发展的规范因素

③作为实践活动的目标足实践活动发展的导向因素

④本质是人们关于价值本质的认识以及对人和事物的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

(2-2-3)10.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关系,主要体现在( )。《1m--2》①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

②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 ③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瓦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④在实践中真理仅仅是实践追求的价值日标.而不是制约实践的客观尺度

(3-1-3)11.上层建筑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包括丰富的内容,可以把它们归结为两个组成部分,有( )。《1m--2》

①政治法律上层建筑 ②社会意识上层建筑

③政治上层建筑 ④观念上层建筑

(3-1-3)12.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的基本内容有( )。《1m--2》

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发展方向

②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取决于经济基础的性质和要求

③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互决定、相互促进

④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了上层建筑的性质

☆(3-1-3)1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构成的矛盾运动是极为复杂的,其表现有( )。《1m--2》

①在同一性质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中,上层建筑的不完善部分、没有反映经济基础要求的部分都会同经济基础发生矛盾

②在不同性质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中,占统治她位的经济基础同旧上层建筑的残余、未来上层建筑的萌芽之间存在矛盾,新旧上层建筑之间、新旧经济基础之间存在矛盾

③当一种社会形态处于上升发展阶段时,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一般是适应的 ④当一种社会形态处于没落时期,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变革的客观要求则是不适应的,其矛盾则变为对抗性的、全局性的矛盾

(3-1-3)14.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这个表述中,“一定要适合”是指( )。《1m--2》

①经济基础状况决定上层建筑的发展方向、调整或变革

②不允许上层建筑脱离经济基础的状况

③不允许上层建筑长期落后于或不适应自己的发展

④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必须取决于和服务于经济基础

☆(3-1-3) 15.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状的结论( )。《1m--2》

①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当家作主

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但已经不是主要矛盾

③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随着两极分化的加剧,阶级斗争越来越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基本矛盾

④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正确认识和处理阶级斗争问题 ☆(3-1-4)16.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是( )。《1m--2》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③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④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反映

三、判断题

(2-1-1)1、假象就是一种错觉。《1m--1》

(2-2-1)2、有的真理是绝对真理,有的真理是相对真理。《1m--1》 (2-2-1)3.有用就是真理。《1m--1》

(2-2-2)4.凡是亲眼所见,亲耳所听都是直接经验,是对客观事物本质的真实反映。《1m--1》

(3-1-3)5.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辩证统一的。《1m--1》

(3-2-1)6.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1m--1》

☆(3-1-1)7.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因此,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思想理论水平也越高。《1m--1》

四、名词解释

(2-3-3)1、真理《3m--4》

(3-1-1)2.社会基本矛盾《3m--4》

(3-1-5)3.生产力《3m--4》 (3-1-2)4.生产关系《3m--4》

五、简答题

(3-2-5)1.怎样看待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3-1)2、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3-3-1)3.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六、论述题

(3-3-1)1.为什么说在社会历史发展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3-1)2.试述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内容以及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对于执政党建设的意义。

更多相关推荐: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读后感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读后感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后人要死是必然的什么时候死以什么方式死则是偶然的今天起来发现路面是湿的结果我们推测昨天晚上可能下雨了但是也有可能是被人用水浇的偶然假如昨天晚上下了一场大雨我们会用肯...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读后感

当我们在怎样看待马克思主义的伟大著作时各人都有一套自己个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方式而且每人对于同样的话语也有不尽相同的理解通过学习阅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这个神圣而抽象的名词在我的脑海里逐渐清晰起来对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读后感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读后感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后对于事物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有些感触因为人的有机体需要能量输入所以人要吃饭要吃饭那是必然的吃什么饭什么时候吃吃多少则是偶然的同样因为人是有机体生命而有机体生命总会经历...

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感

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有感所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出自梁树发等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年9月第一版这本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市委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本家教材按...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读后感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读后感第一篇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后对于事物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有些感触因为人的有机体需要能量输入所以人要吃饭要吃饭那是必然的吃什么饭什么时候吃吃多少则是偶然的同样因为人是有机体生命而有机体生命总...

读马克思哲学原理有感

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有感专业XXXXX年级XXXX级姓名XX通过老师精彩的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神圣而抽象的名词在我的脑海里逐渐清晰起来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有了更全面的理解和更深一层的体会纵观历史横看世界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概论 读书笔记

一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理解即作为中国共 产 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结课作业《欢乐的经济学》读书笔记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欢乐的经济学读书笔记20xx515欢乐的经济学读后感戴维亨德森在欢乐的经济学中呼喊自由倡导自由市场探讨了美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让我们看到无处不在的自由契机是为自由社会吹响的号角指出了普遍存在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读后感

马克思主义哲学读后感多年以来马克思主义一直挂在嘴边说的顺溜但是具体马克思主义是什么怎么学习运用我很茫然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后我对此有了基本的认识为了能更深的理解其精髓便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研读了一番...

马克思主义哲学读后感

马克思主义哲学读后感我认为马克思主义在现实意义中是比较科学的因为他们参加了实践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吸收前人有意义的理论并创立了科学的唯物主义辨证理论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在现实意义中是比较科学的因为他们...

马克思主义读后感

马克思主义哲学读后感院系软件学院班级信息安全0802姓名吴姗姗学号20xx13080243马克思主义哲学读后感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旗帜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指导思想在学习之余我抽空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这本书确实受益匪浅...

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有感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有感近日研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这本书颇有小感使我对马克思主义有了更深的理解不仅在学业上给了我很好的帮助同时对我的科学观人生观价值观定位起到了很大的影响马克思没有创立一个完整的辩证法学说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读后感(3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