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的崩溃读后感

时间:2024.4.29

《天朝的崩溃》读后感

有一次在网上寻找资料时不经意之间发现了茅海建先生的《天朝的崩溃》,好奇心使然,我便稍微翻阅了一下,然后就被它所吸引,下边我就把《天朝的崩溃》读后的看法做一个总结。

作者在序言中探讨了琦善的卖国问题,虽然作者一再强调并非为“奸臣”、“卖国贼”正名,但琦善作为道光朝的一名大吏,在我所读书中,未见有人表扬过他,《天朝的崩溃》上来就为他作平反,起初不能不让我觉得似有哗众取宠之心,但展卷读完,我想,在中国这样一个重视历史的国度里,没有哪个人物不在乎自己的声名,能够留芳千古是每个人的理想。所以琦善等一批“投降派”依照当时的标准竟然都是符合臣子之道的忠臣。主观上他们绝对是维护道光皇帝的正统地位的,在他们看来,他们所做的其实就是为臣子的本份所在。作者此观点进而引出主题:鸦片战争的失败,究竟应归结于中国的落后和保守,还是应归结于琦善等人的原因?当时中国的正确之途,究竟是彻底的改弦更张,还是只需要重用林则徐等力主抵抗的官僚?本书的核心问题,就是在当时的情况下,中国能否取得鸦片战争的胜利?这是一场胜或负的结局皆有可能操作的战争,还是一场必定要失败的战争?当时清政府中有没有人可以领导或指导这场战争获得胜利?如果战争必败,我们又该如何评价这段历史?作者不断地在当时的历史场景之下,提出假设,因为已经发生之事并不是最有可能发生之事,历史学家会注意到历史可能出现但未能出现的转机。

《天朝的崩溃》从兵力、武器、指挥、战术等诸方面证明当时的清军无论如何抵挡不了英国侵略军的进攻。简要的比较一下:

一、清朝的兵力虽在人数上占优势,但当时的清军驻防分散,难以集中,调动也很困难,除训练、打仗外,很大程度上还担负警察的职责。而且当时的清军不论八旗还是绿营,战斗力都已经相当差劲。而英军在鸦片战争后期人数已经达到两万,可以算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军队,在大部分战场,清军迎战的兵力仅比对手略多或持平。而且这些人从各地、各省抽调而来,其战斗力显然不如整体编制的对手。

二、从武器上说,清军的火器源于明朝末年,近二百年间几乎没有技术上的改进,发射的速度、准确性都比对手差,而且受资金等条件限制,难以更新,有的火枪竟是上百年的“文物”。大炮也类似,式样和当年明军阻击后金进攻时的红衣大炮差不多,铸造技术也落后,使用时经常被炸裂伤及自身,射程、准确性自然不高。更有很多士兵还使用大刀弓箭,无法和近代化的英军相比。

三、历次战斗中清军的指挥者都是王朝的精英人物,像林则徐历来勤勉能干、琦善在封疆大吏中政绩最为出色、伊里布善于处理民族事务、裕谦是主战派中态度最坚决的,杨芳在嘉庆年间镇压起义屡立战功,可算当朝第一名将,差一点的奕山、奕经也是宗室亲贵中的翘楚。但结果是无一例外的惨败。

从这几点来看,清军实力实在无法和英国相抗衡,而且清政府在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被侵略者大的毫无还击之力时仍然做着天朝美梦。这也是战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清朝方面从来没有把英国看成一个平等的对手,战败之后也从未吸取教训。对于远来的“夷人”,“天朝”知其“船坚炮利”,但也仅此而已,他们一直认为英军不擅陆战,只要一离开军舰就好对付。在战争中,朝廷的政策一直在“剿、抚”之间游移,剿自不必说,所谓“抚”也并不是投降的意思,而是“安抚”,也是显示天朝威德的一种形式,是夷人接受了天朝的恩赐而罢兵。

以作者的看法,中国应该向日本一样,不必付出如此之大的代价,而应当尽快签订和约,再走自强之路。对此我不以为然,且不说日本被西方列强侵略是在中国之后,已有前车之鉴,以当时中国人对世界的认识,当时官场腐败的习气,深刻的思考战败的原因,发起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是困难的。更重要的一点是,抵抗、牺牲是一个必然付出的代价,直接投降的作法从中国人民的感情上是说不过去的。

正如书中所说:历史学最基本的价值,就在于提供错误,即失败的教训。所谓“以史为鉴”,正是面对错误。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个民族从失败中学到的东西,远远超过他们胜利时的收获。胜利使人兴奋,失败使人沉思。一个沉思着的民族往往要比兴奋中的民族更有力量。 作者: 茅海建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 2005


第二篇:天朝的崩溃读后感


《天朝的崩溃》读书感

最近,在学校的要求之下,我阅读了茅海建先生的《天朝的崩溃》。读完这本书,发现这是一本写的很好的书,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枯燥,和那些历史专业书完全不同。通过这本书,我更加了解清政府,更加明白那段黑暗的历史,我的心中充满了感慨,不吐不快。 对我们来说,我们总是有意无意的想去忽略这段历史,毕竟它并不光彩,这是充满屈辱、血泪、伤逝、仇恨的二百年,一个人,如果有选择,总不愿意面对不堪的情形。而我,总在怀疑,为什么一二百年里,皇帝个个都是昏君、大臣个个都是奸臣、吏治一黑如墨、经济一贫如洗,虽然也有好人,但一定是生不逢时,不得重用或遭人迫害;而那些奸诈的官吏,却总能如鱼得水? 此时的清政府,此时的中华民族到底出了什么问题。许许多多的人认为鸦片战争中的失利是由于奸臣所致,而只要重用忠臣即可取得战争的胜利。这种想法是否正确?

琦善、奕山、牛鉴是著名的卖国贼,如果把鸦片战争搬上京戏的戏台,他们必是曹操般的大白脸。而林则徐、关天培、葛云飞,则是一个个正气凛然的名字,虎门硝烟、三元里抗英,一派全民族上下同仇敌忾、共同对敌的架势。从现在的历史书里,我们知道鸦片战争会失败,败在昏聩的皇帝、腐朽的社会制度、无耻的卖国贼。

但是这本书却有不同的观点:关天培、林则徐的红脸,奕山、琦善的白脸,其实是经过后人的描画,是为了意识形态的统一认识而特别实施的愚民教育的一种。关天培自己未必以为自己是为国捐躯,更多的可能是坚守了职位的本份;林则徐不一定是了解了世界局势因而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御敌方略,更多的可能是坚持为官操守维护天朝体统;奕山、琦善都曾是主战派,惜命、爱官的毛病是有的,但要说他们都为一己之私欲卖国求荣恐怕有失公允;连道光这个老皇帝,他当不好这个皇帝、眼界不高、谋略不深都是有的,但国是他自己的,总谈不上自己出卖自己。 作者通过此观点进而引出主题:鸦片战争的失败,究竟应归结于中国的落后和保守,还是应归结于琦善等人的原因?本书的核心问题,就是在当时的情况下,中国能否取得鸦片战争的胜利?这是一场胜或负的结局皆有可能操作的战争,还是一场必定要失败的战争?如果战争必败,我们又该如何评价这段历史?作者不断地在当时的历史场景之下,提出假设,因为已经发生之事并不是最有可能发生之事,历史学家会注意到历史可能出现但未能出现的转机。

《天朝的崩溃》从兵力、武器、指挥、战术等诸方面证明当时的清军无论如何抵挡不了英国侵略军的进攻。文中关于中英双方使用武器、舰船、军队的编制以及作战方法,都有很细致的描述。例如对英国军舰的载炮门数,更是不厌其繁一一例举;对英军采用的战术,即战舰攻击正面陆军抄袭背后的近代军事学术,也是做了具体的分析。

首先清朝的兵力虽在人数上占优势,但当时的清军驻防分散,难以集中,调动也很困难,战斗力相当差劲。而英军在鸦片战争后期人数已经达到两万,可以算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军队,而且在大部分战场,清军迎战的兵力仅比对手略多或持平。其次从武器上说,清军的火器源于明朝末年,近二百年间几乎没有技术上的改进,发射的速度、准确性都比对手差,而且受资金等条件限制,难以更新,有的火枪竟是上百年的“文物”。大炮也类似,式样和当年明军阻击后金进攻时的红衣大炮差不多,铸造技术也落后,使用时经常被炸裂伤及自身,射程、准确性自然不高。更有很多士兵还使用大刀弓箭,无法和近代化的英军相比。最后制海权的丧失,我觉得是清军战败的另一重要原因。近代以来的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英国的海军力量一直称雄世界,而在近代的战争中,谁取得了制海权,就等于成功了一大半,这就是在50年后的甲午战争中日本首先要歼灭北洋舰队的根本原因。从这几点来看,清军实力实在无法和英国相抗衡,而且清政府在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被侵略者大的毫无还击之力时仍然做着天朝美梦。这也是战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清朝方面从来没有把英国看

成一个平等的对手,战败之后也从未吸取教训。

在作者看来,中国应该向日本一样,不必付出如此之大的代价,而应当尽快签订和约,再走自强之路。对此我不赞同,我认为当时,中国的改革势在必行,而签订合约后的安逸并不适合中国,抵抗、牺牲是一个必然付出的代价,直接投降的作法从中国人民的感情上是说不过去的,虽然这样一定充满了鲜血,但也只有鲜血,才能激励国人的觉醒;只有鲜血,才能推动中国的发展。历史是不可改变的,中国发展到这个样子,应该说被列强的炮火打开国门是一个必然,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似乎也是无可挽回,真正可悲的是战败后的中国没有能够及时走上自强的道路。

正如书中所说:历史学最基本的价值,就在于提供错误,即失败的教训。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以史为鉴”,正确的看待历史。一个民族从失败中学到的东西,远远超过他们胜利时的收获。胜利使人兴奋,失败使人沉思。一个沉思着的民族往往要比兴奋中的民族更有力量。我们要吸取教训,不断地鞭策自己,不在重复那些错误,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更多相关推荐:
《天朝的崩溃》读后感

读天朝的崩溃有感作为一个理科生对于鸦片战争我一般所了解的不过是教科书上那么两三页纸的内容这次在王老师的引荐下我读了朝的崩溃这本书了解到很多很多我以前所不知道的受益匪浅天朝的崩溃又称鸦片战争再研究一书是北京大学茅...

读后感《天朝的崩溃》

拒绝一言堂提倡民主法治读天朝的崩溃有感今年是甲午年一提到这个年份我想华夏儿女想到的一定会是100多年的甲午战争最近我有幸拜读了茅海建先生写的天朝的崩溃在读完这本厚达600多页的书之后我同作者写完书的感受似乎有几...

天朝的崩溃-读后感

在老师的推荐下我们读了天朝的崩溃这本书对天朝的崩溃有一定的了解这本书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中的历史性研究方法二手资料的分析典型事例的深入研究提出假设的方法由于是鸦片战争再研究作者搜罗并阅读了大量有关鸦片战争中的书...

天朝的崩溃——茅海建 读后感

天朝的崩溃读后感关于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充满血泪的探索史与斗争史在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下封闭自足的传统封建社会被打开了国门开始了近代史的历程作为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处在历史发展的转折时期见证了封建王朝的兴衰没落尽管...

《天朝的崩溃》读后感

天朝的崩溃读后感高鹏飞化工学院20xx级口腔1班20xx041125657253873qqcom从小到大除了课本基本上几乎没怎么看过什么书让写读后感时也只能现读搜来搜去感觉天朝的崩溃这本书有看头就下载下来开始看...

《天朝的崩溃》读后感

读天朝的崩溃有感作者并没有开篇直接指向天朝是怎样或为什么崩溃的而是为我们拨开历史的烟雾还原历史的真相让我们知道那个历史课本上一身正气的林则徐不过是和琦善一样思想腐朽的末代王朝的臣子那个被称作卖国贼的琦善也不过是...

《天朝的崩溃》读后感

天朝的崩溃作者茅海建副标题鸦片战争再研究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年20xx7在同学的引荐下我读了天朝的崩溃这本书当然这本书我没有完全读完我只是选读了其中一部分对天朝的崩溃有一定的了解这本书主要采用了文献研...

天朝的崩溃读后感

天朝的崩溃读书感最近在学校的要求之下我阅读了茅海建先生的天朝的崩溃读完这本书发现这是一本写的很好的书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枯燥和那些历史专业书完全不同通过这本书我更加了解清政府更加明白那段黑暗的历史我的心中充满了感慨...

《天朝的崩溃》读后感

以史为鉴天朝的崩溃读后感历史学最基本的价值在于提供错误即失败的教训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题记经过对本书的部分总结鸦片战争清朝失败的军事原因主要有未掌握战争主动权调兵速度慢对于对手实力的低估及实战经验的不足导致战略错...

读《天朝的崩溃》有感

读天朝的崩溃有感摘要天朝的崩溃我们只看到了琦善等人的卖国却没有看到深层问题当时统治者的自大国家军事实力的落后与列强的强大差距决定了当时中国的失败议和已经是不可避免的道路了社会体制的变更也是历史的必然只是中国是通...

《天朝的崩溃》读书笔记

天朝的崩溃读书报告读了本书之后我感觉作者在以一种比较客观的方法来将近代史呈现在我们眼前原来鸦片战争幕后有这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以及许多我们耳熟能想的故事并不是像我们原来想的那样以前的历史课本上所塑造的人物如林则徐...

《天朝的崩溃》读书笔记——如何看待林则徐与琦善的不同

如何看待林则徐与琦善的不同天朝的崩溃10保险黎兆倡10305050看了天朝的崩溃这本书以后我对书中的琦善与林则徐的不同经历不同观点不同评价比较有较大的兴趣因此想在此读书笔记中梳理一下两人的异同之处首先我们来看看...

天朝的崩溃读后感(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