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

时间:2024.4.9

记叙文知识小结

1、记叙文是指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2、记叙的要素:记叙文有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3、记叙的顺序:常用的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

4、叙述的人称:

第一人称(使文章更亲切或更真实,便于直接抒情)、第二人称(亲切,如同面对面说话,真诚)、第三人称(客观、实际、灵活、自由,不受时空限制)。

5、记叙的线索:一般有以下几种——人线、事线、物线、情线、地点为线、时间为线。一般只有一条线索,特殊的文章有明暗两条线索。

6、记叙文的表达方式:通常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复杂的记叙文,往往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7、描写的表达方式

人物描写: 外貌描写(肖像描写) 、动作描写(行为描写)、 语言描写(对话描写) 、心理描写 、 神态描写 。以此来突出人物的 性格特点/人物形象(或心理活动) 。

环境描写可分为: 自然环境 、 社会环境 。

此外,还可以从描写的角度来分: 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

运用一些修辞手法,作生动形象的描写,常叫作 细节描写 。有的则运用白描,使文字朴实、简练。

8、抒情的表达方式: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抒情

9、记叙文阅读的一些具体技巧

(1)先从原文找现存语句(有特别规定除外),再做适当调整、提炼。

(2)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作用:使文章更生动形象,更有文采,更突出某事物??的特征。 反问、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的作用:增强表达的语气和语势。

对比、衬托等写作手法的作用:通过两类事物的鲜明比较,更突出地表现出某事物??的特征

(3)记叙中的议论语句 一般是点明中心,画龙点睛。

①文章的开头:起统领全文、点明中心、引出下文的作用,揭示记叙的事物所蕴含的道理和意义。

②文章的结尾: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点明和加深所叙事物的意义,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③文章的中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使事与事之间紧密地连接起来,使文章结构显得严谨。

在概括归纳记叙文中心思想时,要注意抓住这些议论句,通过议论句来看作者对所写事物的评价。

(4)记叙中的抒情 表达对所记人物、事物的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是作者对事物的审美与评价,还可以渲染气氛,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5)记叙中的社会环境描写 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揭示当时的社会现实。

(6)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 A、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B、推动情节发展;C、渲染气氛;D、烘托人物形象(心情、感情);E、突出、深化主题。

(7)记叙中的人物描写 语言、动作描写的一般作用:反映人物性格特点,突出人物思想感情,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

(8)归纳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一般有:

A.分析文章标题:有的文章标题可揭示文章的中心; B.分析文章的结尾:有的记叙文卒章显志,用

简短的议论、抒情揭示文章中心; C.分析文章中议沦、抒情的句子,这些句子往往与中心密切相关;

D.结合概括各段大意的基础上归纳中心。

(9)整体感知 即通过初步阅读对文章的基本内容和面貌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比如分析字句,切忌脱离文章,一定要结合语境,讲明它在文中具体含义,再写一般性作用。

1

(10)记叙文分析的侧重点。

A、写人的记叙文——一般侧重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着重分析人物的正面描写: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和一些侧面描写。如《最后一课》

B、记事的记叙文——抓住记叙的六要素,分析事件的意义和影响。如《故乡》

C、写景状物的记叙文——抓住景物的特征,总体把握作者在景物描写中蕴涵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抒情的方式。如《春》。

(11)过渡句(段)的作用:总结上文,提示下文——承上启下。

其他可能有的作用:埋下伏笔、作铺垫,照应上文、首尾呼应。

(12)记叙文的语言 因文而异、因人而异,或朴实或生动;或豪放或婉约;或清新或凝重;或直白或含蓄。

11、了解常用的一些阅读术语

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反复、对偶、对比、引用

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写作手法 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借古讽今、象征、联想、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承上启下(过渡)、欲扬先抑(先抑后扬)、讽刺、讽喻、对比、类比、开门见山、卒章显志、渲染气氛、烘托环境(衬托、正衬、反衬、映衬、烘云托月)、做铺垫、埋伏笔、设置悬念、实写、虚写、虚实相生、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

12、语句特色评价用词 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 总起全文、引起下文、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三)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首先是字词、语句上的修辞技巧,种类很多,包括比喻、象征、夸张、排比、对偶、烘托、拟人、用典等等;从作品的整体上来把握它的表现手法时,就要注意不同文体的作品,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小说的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 表现手法的分析是一种很泛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完整地理解题目的答题要求,要简洁准确地答题,对有些题目如欣赏写作技巧的题,应结合上下文语境、文章题材与体裁风格等来准确把握,选取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回答即可,不必面面俱到,如小说塑造人物的种种手法,如散文抒发情感的种种手法等,尽量抓到得分点。表现手法主要有: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叙事抒情 顺叙 倒叙 插叙 卒章显志 想象 反衬 托物起兴 美景衬哀情 渲染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等。

(六)写作技巧包括:赋比兴、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

中考现代文阅读·议论文知识小结

一、议论文的文体特点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它不同于记叙文以形象生动的记叙来间接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也不同于说明文侧重介绍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 2

功能等。概括来说,议论文是以理服人,记叙文是以情感人,说明文是以知授人。

议论文的总体特点:内容具有理论性,结构具有逻辑性,语言具有概括性。

二、议论文分类:包括一般性议论文、评论、杂文、讲演稿、读后感等等。

三、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点是论据的基础,论据为论点服务,论据与论点之间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论证是连接论点和论据的纽带。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论证解决“怎样证明”的。

论点 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

论据 是证明论点的材料。它是被论点统率,为论点服务的。常用的论据有两种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事实论据:包括具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或史实。

道理论据:指经过人们的实践检验的、为社会所公认的正确理论,包括社会科学理论,如哲学理论;也包括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及广为流传的谚语、名言、譬句等。

论证 指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与论据之间逻辑联系的纽带。

四、议论文的论证方式。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

(1) 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正面阐述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2) 驳论。就是通过反驳错误或反动观点,从而树立起自己的正确论点。反驳的方法主要有:驳对方的论点,驳对方的论据,驳对方的论证。

(3) 也有的文章采用立论或驳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论证。

五、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以下几种:

A.举例论证 选择事例应具有以下特点:一要真实;二要典型;三要新鲜;四要充分。也可称作“摆事实”、“事实论证”。

作用:说理更具体、观点更鲜明,说服力更强。

答题思路:用??的典型事例论证??的论点,论证具体,使作者的观点表达得更鲜明,说服力更强。

B.道理论证 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譬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是“讲道理”中最重要的一种。

作用:观点更鲜明,说服力更强。

答题思路:用??道理论证??论点,使作者的观点表达得更鲜明,说服力更强,让人信服。

C.对比论证 拿正反两方面的观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作用:更鲜明地突出论点,使是非曲直更明了,给人印象深刻。

答题思路:从??和??两个方面进行对比,更鲜明地突出了作者??的观点,给读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D.比喻论证 用具体、生动、形象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较抽象道理的论证方法。如《鱼我所欲也》。 作用:说理更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答题思路:把??比喻成??进行论证,更生动形象地说出了??的特点,通俗易懂,更容易让读者接受和理解。

E.类比论证 类比证论是通过已知事物(或事例)与跟它有某些相同特点的事物(或事例)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如《邹忌讽齐王纳谏》。

F.引用论证 引用论证就是引用名家名言等作为论据,直接引用、交代出处的叫明引,不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出处叫暗引。本质上来说,它仍然是属于道理论证的。

3

找论证方法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对比论证中往往包容其他论证方法。

2、引用名言警句等来证明论点是道理论证,作者所作的理论分析或阐述也都看作道理论证。

3、中考一般考察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居多。其中对比论证要注意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对比关系。

六、议论文的结构。一般来说,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是:提出问题(也叫引论)——分析问题(也叫本论)——解决问题(也叫结论)。可以分两大类:一是逐层深入的论述结构,叫“纵式”;一是并列展开的论述结构,叫“横式”。

七、找中心论点的方法。

1.分析标题与中心论点的关系和作用。议论文的标题与中心论点的关系常常有四种:

①直接揭示论点,例如:课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正确的答案不止一个》;

②暗示议论缘由,例如:《纪念白求恩》

③提示论点方向,例如:课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④提示议论范围,例如:《谈骨气》、《想和做》。

2、统领文章整体或者与题目吻合的观点很可能是中心论点。

3、在反复出现的观点性语句中,首先出现的、较全面的、肯定性判断语句是中心论点。

4、过渡句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有些过渡句也常具有归纳上文分论点和提出下文分论点的作用。

5、可以通过“认为”、“必须”、“由此可见”、“要”、“是”、“不是”等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关键词来寻找论点。

八、议论文的语言特点。准确性、严密性,此外还可能具有生动性和色彩鲜明的特点。

中考现代文阅读·说明文知识小结

一、文体定义 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二、文体分类 根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可分为平实性说明文和生动性说明文两种。

三、说明顺序

A 时间顺序。如:从早到晚,春——夏——秋——冬,从古到今。

B 空间顺序。如: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

C 逻辑顺序。以事物内部的联系来安排说明的先后顺序,如:由浅到深、由主到次、由一般到特殊、由现象到本质、由概括到具体、由整体到部分、由原因到结果、由特点到用途。

四、说明方法

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列数字、下定义、作诠释、列图表、摹状貌、引资料。 (中考着重考查前6种)

1.举例子:举有代表性的例子更具体地说明事物某方面的特征。作用:使说明对象更具体、形象、确切,增强说明力,便于读者理解。

如:犹太人的智商很高,其中有许多杰出人氏。比如,爱因斯坦,弗洛伊德,马克思等等。世界各行业的十个领军人物中,有一个就是犹太人。

2.作比较: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与所要说明的事物作比较。作用:通过鲜明对比, 突出强调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

如:中国的科技发展水平要远落后于日本,一个日本人一天的GDP相当于23个中国人。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是0人,日本是12人;世界500强企业中,中国是12个,日本是88个,在日本高峰期时,前十名中一半以上是日本的。

如:姚明相比奥尼尔来说,力量小,但有身高优势。他成为了NBA本季度最佳中锋。

4

如:中国和美国的电信资费存在很大差异,同一线路,同一时段,美国打给中国花1美元,而中国打给美国则要花8美元。

3.打比方: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作用:使说明对象生动、形象、通俗,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

如:眼睛是灵魂的窗户,为了保护你的灵魂,请为你的窗户装上玻璃。

4.分类别:把事物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说明。作用:使说明条理清楚,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突出强调地说明了事物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事物特征)。

如:歌唱的一般分类有民族唱法、通俗唱法、美声唱法。

5.列数字:运用准确的科学数据具体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作用:使说明准确无误,令读者信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如:女性的色盲率是1/1000,男性则高达70/1000。

6.下定义:运用科学准确的语言对被定义概念作简明扼要周全严密的规定。形式上往往是判断句,如“??,是??。”或“??叫做??。” 作用:科学准确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使读者对其概念有确切的认识。

7、作诠释:也叫注释说明,它是对概念进行解说的一种说明方法。作用:更具体、全面地让读者了解事物的特征。

8.摹状貌:具体的描写揭示事物的特征。如《中国石拱桥》中“这些石刻的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作用:能使说明生动形象,使文章更具可读性。

9.画图表:运用图表辅助文字说明,条理清晰地说明事物??的特征。作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地理解被说明的事物。

10.引资料:引用资料来说明事物。作用: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更有说服力;引用神话故事等,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征,更有情趣性、权威性、神秘色彩。

●打比方是修辞本质上是比喻,强调相似点,有本体和喻体。

●摹状貌,不是修辞,虽然也强调相似,但更多的说明趋势,状态具有什么特征,无本体与喻体。有些类似于记叙文里的“描写手法”。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定义要求完整,本质地完整地揭示概念的全部内涵;而作诠释并不要求完整,是对事物表面现象的解释。一般而言,下定义形如“A是B”,但同时“B是A”也说得通,作诠释则不行。 如:黑洞是演变到最后阶段的恒星。(下定义)

黑洞有无穷大的引力和无限大的质量。(作诠释)

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下定义)

人有很高的智商,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作诠释)

五、说明语言

A、说明文语言的根本要求是准确性、科学性,简练明确;文学性说明文还要求有生动性、趣味性。

B、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基本要求:首先是其对说明事物具体特征、性质的作用,其次是说明的准确性、科学性,第三是形象性、生动性。

六、说明文结构

常见结构形式有:“总(概说)——分(具体)”式、“总——分——总”式、“分——总”式、并列式、递进式等。

七、答题技巧

(1)理解说明方法的作用、说明语言的特点时,不能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有些是使说明对象具体化、形象化,有些使事物层次清晰,内容明白,有些使枯燥抽象的内容变得丰富有趣,使深奥复杂的道理变得浅显简单,有的是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可读性和趣味性。例如:

A 据说人类最长的梦境,一般不超过8分钟时间。

5

“据说”表明这仅仅是一种传闻,未得到科学证实,“一般”表明是在大多数情况下,但不代表全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B 在《死海不死》中,开头写了罗马统帅在死海处死俘虏而俘虏不死的神话有什么用处?

这样写使文章更具神奇色彩,增强了读者阅读的兴趣,也生动地表明了死海“不死”的特性。

(2)说明文中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

考题形式一:“××”词好在哪里?

答题思路: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如:通常情况下,姚明在NBA赛场上每场得分都在20分以上。

考题形式二:“××”词能不能删掉?

答题思路:

①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会影响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②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如:相传,汉字是一个叫仓颉的人创造的。

(3)文段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

答题思路: 1、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

2、一般是往前找;

3、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如:中国人历来认为日本人个子矮,比如“倭人”就是中国对日本的蔑称。但事实并非如此,中国人均身高首次低于日本人。这在最近的一项调查中得到了正式。

(4)根据文意给相关名词下定义:

答题思路:以给“转基因作物”下定义为例。

A、格式A:转基因作物是一种????的作物。格式B:一种????的作物叫做转基因作物。

B、注意点:下定义必须把握住事物的本质属性,如“作物”就是“转基因作物”的本质属性。

(5)语句作用、含义分析

答题思路: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

注意: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

(6)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答题思路: 本句用了??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具体直观、深入浅出(科学准确)地说明了??(说明内容),使读者??(作用效果)。

(7)主观题

主要题型:

A、对文中的内容进行简明、准确的改写。如:根据提示给事物下定义、简要概述所举例子等。

B、对文中内容进行合理的补写。如:加标题、结合语境补写句子、对文章说明的对象按要求进行补充说明。

C、联系实际举例说明。(要符合文段的说明中心的要求)

D、对文章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与设想。(要有科学性,切忌胡编乱造)

E、对语言的表达特色进行评说。(结合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文语言特色来考虑)

(8)做题三“忌”:一忌见长文就心烦、心慌。二忌见短文就草率提笔。三忌做题时注意力不集中。

6

常用的表述方法主要有五种,即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解说(说明)。

表达技巧也可以说是写作技巧,是指作者熟练而巧妙地运用各种写作手法,来完美地表达思想感情,也可称为艺术技法。表达技巧可以分为一般技巧和辨证技巧两大类。一般技巧又可以分为:比兴(比就是比喻,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对比、映衬(分为正衬和反衬)、悬念(包括设悬和释悬两方面)、巧合(巧合的关键是一个“巧”字,“合”是基本要求,要“合”得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人意料之外。“合”得新颖别致,方见其“巧”。)、象征(由象征体和象征义两个要素构成。)、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意识流与拼贴画。辨证技巧又可以分为:虚与实(实就是实写,虚就是虚写。)、疏与密(疏就是略写,密就是详写。)曲与直(直就是平直,曲就是曲折。)、动与静(有以动写静和以静写动两种主要方式。)、除此以外,辨证技巧还有“抑与扬、张与弛、隐与显、少与多、庄与谐、断与续”等等

如开头的方法、过渡的方法、结尾的方法。写作方法还因问题不同有所不同:记叙的方法、说明的方法、议论的方法、描写的方法、抒情的方法等。

结构短篇小说的写作手法

(一)“横切悬念,倒叙事件”法

(二)“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法

(三)“淡化情节,形散神聚”法

( 四)“一箭双雕,一点两面”法

(五)“偶然中必然,必然中偶然”法

(六)“银丝串珠,数点一线”法

(七)“明线暗线——双环连套”法

(八)“欲扬先抑”和“欲抑先扬”法

(九)“盆中藏月,以小见大”法

(十)“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法

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

一、拼音

1、重积累,忌想当然。

2、重辨析,忌有边读边。

二、字

1、音近而误

以(已)经 由(尤)其 在(再)三 配(佩)带 布(部)署

2、形近而误

鬼崇(祟) 似(拟)人 针炙(灸) 末(未)来 宽(敞)敝

3、音形两近而误

辨(辩)论 密(蜜)糖 典刑(型) 通(迅)讯

4、音义两近而误

锻练(炼) 愉(娱)乐 绿草如荫(茵) 带(戴)花 咱两(俩)

三、词

1、避免望文生义

危机四伏

正襟危坐

7

危言危行

万千劫危楼尚存

2、注意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

褒义 领袖 牺牲 爱护 鼓动 团结 理想 成果

中性 首领 死亡 保护 发动 连结 幻想 结果

贬义 头目 完蛋 袒护 煽动 勾结 妄想 后果 褒义 呕心沥血 重整旗鼓 面目一新 摩拳擦掌

中性 想方设法 东山再起 面目全非 跃跃欲试

贬义 处心积虑 死灰复燃 改头换面 蠢蠢欲动

病因

病例

说明

1.词性误用

他对热情的观众表示十分的歉意。

句词“歉意”用作形容词。

2.指代不明

小明追上小李,他约他去看电影。

“他”指代不明

3.搭配不当

在松亭往上,路更险了。

“在??往上”搭配不当,“在”改为“从”。

4.褒贬不一

我和他都住在五楼,他常上蹿下跳。

“上蹿下跳”是贬义词,用在此不当。

5.生造词语

学习光勤不奋,是不行的。

“勤奋”不能拆开。

6.复数词叠用

群众们干劲很高。

“群众”已表示复数,不能再加“们”。

单句

1.成分残缺

我们沿着中山路大街,没有多少时间,就到体育馆了。

缺谓语,“街”后应有“走”。

8

2.搭配不当

妇女插的秧,又密又齐,又快又漂亮。

主谓搭配不当。

3.误用虚词

对于青年的思想工作问题,已引有关领导的关注。

误用介词“对于”。

4.语序不当

每个同学将来希望成为有用的人才。

“将来”和“希望”次序颠倒。

5.句式杂糅

复句包括两个或以上的单句组成。

“包括”和“组成”两个词语不能搭配。

6.成分多余

饭菜都被做热了。

“被”字多余。

7.前后矛盾

班里同学基本都交作业了。

“基本”和“都”矛盾。

8.否定不当

到今天难道还有谁否认地球不是围绕太阳转的。

三个否定仍是否定。

9.重复堆砌

个体户登上舞台,这可是破天荒第一回。

“破天荒”和“第一回”语义重复。

10.并列不当

这家小百货店出售日用品和肥皂、牙膏等。

“日用品”与“肥皂、牙膏”是从属关系,不能并列。

1.歧义

开刀的是他的父亲。

“开刀的”可指医生是父亲,也可指病人是父亲。

复句

1.关联词错用 尽管严寒酷暑,我们都坚持清晨的锻炼。 误用连词“尽管??都”

2.缺少关联词

我们在各项工作中,要有冲天的干劲,要有科学的精神。 缺少表“递进”的关联词。

3.关联词搭配不当

只要经常锻炼身体,才会不断增强体质。 “只要”改为“只有”

4.关联词位置不对

我们不但拥护他,而且从前反对他的人也拥护他。 “我”与“不但”位置调换。

5.分句次序不当

长跑不但可以锻炼意志,而且可以锻炼身体。 两个分句的位置应颠倒。

6.滥用关联词

因为天要下雨,所以你出门要带伞。 两个分句之间的因果关系已很清楚,加上 关联词反而不自然。 语病的修改

修改语病句的方法主要有四种,即增、删、调、换。

9

1、增:对成分残缺的句子,可增添字词,补全残缺成分。

2、删:对重复多余、句式杂糅、前后矛盾的句子,可删去多余的词。

3、调:对语序不当的句子,可调整语序,使之合理。

4、换:对用词不当,搭配不当、不合整理、指代不明、有歧义、不得体的词语可进行更换,使之合理。

1.简缩法

就是运用对复杂单句成分分析的方法,保留句子的主要成分一主、谓、宾,去掉句子的次要成分来检查句子的正误。

例如:在会上,学生会主席汇报了新年前夕,各班同学准备文艺节目,到处借服装和道具,利用放学后的时间积极排练,准备一个愉快的“除夕艺术节”。(抽出主干“学生会主席汇报了??”,可发现句子缺少宾语中心词。应在句末加上“的情况”。)

2.对照法

用自己的语感检查语病的办法。人们在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的实践中,形成了对用词规则、用词造句规则、调整语句以增强表达效果的规则、标点使用规则等的感性认识,这就是语感。一个句子有了毛病,会与我们的语感不一致,使我们的感情不顺畅。如果拿病句同语感一对照,就能发现毛病在哪里。

例如:据科学工作者研究,雏鸟的消化能力比成鸟更强烈。(读了全句,我们感到“能力”和“强烈”不能搭配,只能同“强”搭配。)

3.类比法

发现某些句子或句子里的一部分同语感相冲突,而又无法断定有什么毛病时,可以造出几个结构相似的句子或短语进行类比,容易发现语病。

例如:我们现在的学习是为实现四个现代化为目的,不是为了个人狭隘的目的。(读到“为实现四个现代化为目的”感到别扭,就可以造出一些结构相同的语段来:“为了参加运动会为目的??”从这个相似的语段中可以看出,“为”和“为目的”不能同时使用,应当要么说成是“为了??”,要么说成“以??为目的”。所以此句犯了两种格式混用的毛病。)

4.替换法

将感到有问题的地方从句子里抽出来,用其他词语加以替换,看看是不是合适。例如:美国人买人寿保险是相当普及的。(把“普及”换成“普遍”,句子才通顺。)

5.关联词语检查法

此法主要用于检查复句内部各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否存在问题。

例如:不管是上大学深造,还是在工作岗位上自学,也有可能学好科学文化知识。(这里错用了关联词语“也”,造成分句之间的关系表达不清,应把“也”改为“都”。)

辨析病句的步骤

1.找出主干。先找出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看是否有残缺,是否搭配得当。

2.理出枝叶。在句子中,定语、状语、补语与主语相比较,犹如枝叶,如果检查过主干没有差错,就应检查定、状、补是否能恰当地修饰或说明中心语。

3.体味语意。在完成以上两项工作的同时,可以体味句子的意思和表达习惯,看语意是否有问题,语序是否合理,句式是否杂糅,前后是否矛盾等等。

4.弄清关系。检查复句主要看复句间的关系,看关联词语是否合理,判别分析时,既要看关联词语,更要看句子的内容。

至于修改方法,要看具体情况,或加词语,或删词语,或换词语,或调整语序。

修改病句的原则

第一,要尽量不改变句子的意思,在原来意义的基础上进行修改。

第二,多就少改,改动的字数要尽量少。

10

更多相关推荐: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知识点总结

矩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也说是长方形矩形的性质: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矩形的对角线相等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特别提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矩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矩形…

初中数学四边形知识点总结大全

四边形知识点总结大全一基本概念:四边形,四边形的内角,四边形的外角,多边形,平行线间的距离,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三角形中位线,梯形中位线.二定理:中…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数学第十九章四边形知识点总结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第十九章四边形一、平行四边形:㈠.平行四边形定义: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

四边形的知识点总结

(一)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及判定.1.两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性质:(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且平行;(2)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邻角互补;(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3.判定:(1)两组…

计算机二级考试C语言知识点总结

总体上必须清楚的:1)程序结构是三种:顺序结构,循环结构(三个循环结构),选择结构(if和switch)2)读程序都要从main()入口,然后从最上面顺序往下读(碰到循环做循环,碰到选择做选择)。3)计算机的数…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1.什么是自动控制?2.自动控制系统的两种常用控制方式是什么?3.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的概念?掌握典型闭环控制系统的结构。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各自的优缺点?4.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主要表现在哪三个方面?各自的定…

三角形、四边形知识点总结

相交线、平行线一、相交线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定义:垂直且平分一条线段的直线,叫做线段的垂直平分线。(2)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角的平分线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

高等数学知识点总结

高等数学知识点总结导数公式2tanxsecxctanxcscxsecxsecxtanxcscxcscxcotxaalnalogaxx2arcsinxarccosxarctanx1x21x121x2x1xlnaa...

椭圆知识点总结

椭圆知识点知识要点小结知识点一椭圆的定义平面内一个动点P到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PF1PF22aF1F2这个动点P的轨迹叫椭圆这两个定点叫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叫作椭圆的焦距注意若PF1PF2F1F...

人教版初二数学上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二数学上知识点总结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111全等三角形知识点一全等形1全等形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放在一起能够完全重合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2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知识点二...

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一重力基本相互作用1力的概念定义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单位牛N2力的性质力的相互性任何两个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力的物质性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离开...

C++知识点总结

C的特点1支持抽象数据类型2多态性一个接口多重算法支持早期联编和滞后联编3继承性保证了代码复用支持分类的概念一个c程序由一个或多个函数构成并且在这些函数中只有一个主函数main它是程序执行的入口C程序严格区别字...

知识点总结(191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