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窗读后感

时间:2024.4.21

破窗 读后感

一家企业是否成功,细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一家企业而言,重视每一处细节问题,会为企业赢得更多客户,减少更多不必要的损失,而对于个人而言,重视身边的每一处细节,会对个人的工作带来很大的帮助,是自身能够获得更大的提高。

在我们的超市里,任何一处小小的细节问题没有做好,影响的将是整个超市的形象,一个物价签没有更换,会引起顾客极大的不满,必然会产生客诉,降低顾客对超市的认同感,会让顾客感觉这是一家骗人的超市,没有足够的诚信;货架上的一点点污渍,会让顾客对商品的保质期或新鲜程度产生怀疑;生鲜水产区域地面上的一点点水迹,会影响顾客通行,也会诱发顾客的不满;这些小小的细节如果没有做好,会一点一滴慢慢的使顾客对超市形成不良印象,而不再选择光顾我们的超市。

同样,如果能在工作中把这些细节做到位,价签的及时更换、干净整洁的货架、良好的购物环境,也会潜移默化的提高顾客对超市的认知度,从而真正赢得顾客的满意。

老子曾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它精辟地指出了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从细微之处入手。世间上不论什么事,从最根本的角度来说,都是由一些细节构成的,在今天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决定成败的必将是微若沙砾的细节。对于我们来说,细节是我们不得不加以重视的。工作要细,吃透各各

环节,才能合理布置。要想比别人更优秀,只有在每一件小事上下功夫。要积极倡导:花大力气做好小事情,把小事做细。如果你热爱你的工作,你每天就会尽自己所能力求完美。

小事不可小看,细节彰显魅力。当我们学习时,学习别人的专业,要注意多多观察其中的细节;当我们集中精力,想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自己的工作时,就要心思细腻,从点滴做起,以认真的态度做好工作岗位上的每一件小事,以认真负责的心态对待每个细节。

我们透过破窗,能够看到的是我们工作上的不足,而我们要做的是细心的发现破窗,并且去认真的改正,最重要的就是在工作中注重每一处细节,发现我们身边的破窗,只要我们敏锐地抓住细节,深入地挖掘它,在细节上做文章,于细微处用精神,通过不断的改善,来提高我们的服务。

现代企业的竞争是企业文化的竞争,是人的素质的竞争。管理的基础是制度,肯德基、麦当劳是我们经常光顾的快餐店之所以几十年在世界各地畅销不衰,其核心竞争就是流程管理,肯德基和麦当劳的管理条例都有几千条,麦当劳为了保持食物的新鲜度,汉堡包炸出7分钟后卖不掉就要扔掉,为了不造成浪费,这7分钟就是经过详细的测算。所以走遍世界各个店,我们吃到的汉堡、薯条都是一个味。而我们的乐天玛特,也有着严格的规章制度,对于企业的各个细节规定的也非常的详实,如果我们真正的严格按照乐天的规章制度做好自己的工作,不断完善自己,那么乐天的破窗也会越来越少。

“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

是不平凡。”这是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的一句话。这句话教育我们要立足本职工作,认真细致地做好每一件事,在工作中兢兢业业、戒骄戒躁,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做为一名普通企业员工,我们不可能将所承担的工作做得十全十美,但我们却可以坚持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敬业完成本职工作。在这一点上,日本、美国员工的敬业工作态度十分值得我们学习。我认为,只要接受对于细节的理念并从中得到启发,在实际工作中加以借鉴和有效的运用,就一定能在自己的工作领域中有所作为。

有句话叫做“细节决定成败”,看不到细节,或者不把细节当回事的人,对工作缺乏认真的态度,对事情只能是敷衍了事。这种人无法把工作当作一种乐趣,而只是当作一种不得不受的苦役,因而在工作中缺乏热情和踏实肯干的精神。他们小事不想做,大事又做不来。而考虑到细节、注重细节的人,不仅认真对待工作,将小事做细,而且注重在做事的细节中找到机会,从而使自己走上成功之路,也能够使我们的乐天玛特走上成功之路。

IT 鞠博

2013.10.9


第二篇:《老虎机与破试管》读后感


《老虎机与破试管》读后感

人物介绍:

他成长于乱世之中,在逃亡中不懈地追逐科学的光芒,靠着执着的研究和对科学的热忱之心,成功地登上了属于自己的科学巅峰。他生于19xx年的意大利都灵,因为犹太人的身份,在二战中的逃亡成为了一个美国公民。卢瑞亚因为因为关于噬菌体在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获得了19xx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发现了细菌的自然突变,开启了细菌遗传学的大门,同时也发现了DNA的限制、修饰现象,打开了通往基因重组领域的关卡。仰视他一生的成就与经历,我们会觉得他的一生中似乎是那么的不平凡,那么耀眼。但是当我们打开这本《老虎机与破试管》时,我们会发现,他的一生并不仅仅是拥有了在科学中获得的精彩与荣耀,他在实验室以外的生活也有着平凡人的烦恼与快乐,有着很多科学家所没有的精彩。

科学研究精神:

“想想那些从来不知道答案的人,

还有那些根本不曾关心过什么的人。

既是如此,还是有人会问为什么?

还是有人有强烈的求知欲,勇于尝试。”

-----麦肯《他又来了》

我觉得这首诗是卢瑞亚在科学界最好的自白。一开始,他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家,他只是一个中产阶级的年轻医生,但是他却因为怀着对物理和科学的浪漫幻想,迈向了科研的征途。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是一个叛徒,背叛了家庭的期望”,于是他坐在绿皮火车的三等车厢中,来到了罗马,开始了他科研生涯的第一站。他之所以能够遵循他心中的浪漫情怀,离开了医生这个充满希望的职业,而踏上了看起来没有前途的坎坷科研路,我觉得很答一部分是得益于他所阅读的浪漫文学作品吧,比如说海涅,比如说茨威格,比如说瓦塞尔曼,这些浪漫的文学家,让他努力地逃脱现实,想方设法去实现他的科学家之梦。反观我们现在的生活,我们这些学生当中还有多少人愿意花时间去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要么荒诞度日,无所事事,要么一心钻研着各种功名利禄(虽然我们还是身在“象牙塔”中的学生),要么只是一整天地待在实验室中,但就没有什么人去读一读一些好书。所以我们没有像卢瑞亚一样的浪漫情怀,忘记了曾经的梦想,也就更谈不上在众人的质疑中去成为一位梦想家了,而卢瑞亚就做到了。

卢瑞亚不仅勇于反叛,还勇于创新,更重要的是他勇于坚持自己的的想法,尽管他遭到了很多权威人士的质疑,甚至是反对。因为他要跳出医学界去研究物理,他希望能够借着物理的力量去发现生物学中的位置领域,这在当时听起来是多么的离谱与困难,他的组织学老教授也对他痛声呵斥,但是他还是去了。这个毕业时几乎是班上第一名毕业的医学生,来到了罗马一个实验室中,潜心研究物理,去探索那个在他眼里充满理想与幻想的物理学。卢瑞亚在罗马物理研究所中的工作繁琐、细微,从架设实验器材到用砂纸将中子计数器的内壁磨光滑。而老板严谨又很卖命,他也没有感到厌烦,反而当成是一种学习机会,正如他自己所说“跟着他一起工作,对我来说是很好的纪律训练”,于此同时,他也借着帮忙的时候,一边观察一边学习。人的一生中总要经历无数种的境遇,跌宕起伏,那才是真正魅力的人生,就像最伟大的科学家也有过不少打杂的经历。不管是什么经历,最重要的一点便是,无论身

处何时何地,何种境遇,如果你都能从中学到点什么,那么你的人生就不会有那一秒钟是浪费的,做到如此境界,那么你与成功的距离也只是一步之遥了吧。

卢瑞亚在提到他在罗马实验室中的日子时,我印象尤为深刻的一件事情是“角锥石蜡”事件。他随手在窗台上拿起的一块普通的角锥状石蜡,竟然是发现核裂变、链式反应理论基础的著名实验的纪念品。这个琐碎的小插曲激荡起了卢瑞亚对科学更高一层的景仰之情,他自己说道,“这种科学概念的具体化,强过于去博物馆看伽利略的天文望远镜或者虎克的显微镜”。(注:虎克,荷兰显微镜学家,微生物学的开拓者,首次发现微生物,最早纪录肌纤维、微血管中血流。)从这件小事中就可以看出卢瑞亚对科学充满了异于常人的热爱,比普通人更会去发现科学所拥有的魅力。科学家之所以能成为科学家,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对追求真理的执着,还因为他们善于发现美,热爱科学中所包含的美学。

在开始接触到生物遗传学时,卢瑞亚是这样来形容他自己的心情的:“我所进入到的领域,不是一个空旷的荒野,它比较像一个刚发现的金矿,虽然只发现了几颗,却充满着无穷的希望。我们所要做得事是:献身其中,奋力工作。”因为对科学研究得热爱,他有着作为一位科学家的骄傲与信念 :“我非常满意于过科学家的生活---既可以做令人兴奋的研究,丝毫不觉得单调辛苦,又可以和许多智者分享经验,而且可以产出有用的成果;还可以拥有合理的自信,不必担心伤到人(至少不会直接刺伤到人)”。当一个人能够从事自己感兴趣甚至是热爱的专业时,他似乎就浑身充满的能量与激情。在为之劳作的过程中,就算是只是一个小小的发现与成就,都会让他觉得像是获得了一笔巨大的财富。这令我想起了梁启超先生所写的《敬业与乐业》这篇文章,他说到“乐业”时,曾有这样一句话:“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因为乐业而从之,又因为从之而乐之,我想这应该是大多人所追求却又难以达到的理想状态吧,但是我觉得卢瑞亚做到了。又有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自己的工作中获得快乐,这才是成功的人生。

他山之石,可以为错;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文中,卢瑞亚曾经提到,在与罗塞特的闲谈中,他学到了许多遗传学的深奥概念,更重要的是,让他进一步接触到了如何用物理学家的观点来看生物学,而且他因此看到的马勒有关于X射线诱导突变的论文和戴尔布鲁克有关于基因和基因突变的文章,对他日后的研究产生了极深远的影响,而戴尔布鲁克,日后也与他一起在噬菌体的研究中走向成功。在探索一条新的道路时,往往难以找到方向,这时候不光要发挥“摸石头过河”的精神,还要善于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善于与人合作,因为这样,我们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走得更远,更快。正如歌德所说的,“不管努力地目标是什么,不管他干什么,他单枪匹马总是没有力量的。合群永远是一切善良思想的人的最高需要”,也正如牛顿所说的,“我之所以比人家看得远,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而卢瑞亚之所以能够在噬菌体的研究上取得成功,很大的程度上也是因为他在研究过程中善于虚心向前辈学习,善于与他人分享资料,善于与人合作吧。

在读到卢瑞亚介绍的标靶学说时,他用了射击樱桃的例子来解释,而他发现细菌的遗传突变的启发来自于老虎机的原理,发现DNA的修饰、限制现象的契机是一个不小心打破了的试管。这令我想到了让阿基米德发现水的浮力的那个澡盆,让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那个苹果,这令我又不禁感叹,其实很多具有重大意义的理论学说,在生活中都有它的的原型,而且很多都是再简单不过的现象,但是能够发现它们背后的奥妙的却只有极少数人。这是因为成功总是青睐于有所准备而又细心的人,所以在进行科研活动时,要善于从生活中寻找启发,科学真理高于生活,却又来源于生活。还有让我觉得有趣的是卢瑞亚与噬菌体的相识过程,他是这样说到的,“在一次罗马的电车上,瑞塔介绍我认识了噬菌体”,这可能一开始只是两个在电车上都无所事事的科学家打发路途寂寞的一个chatting,却成为了细菌遗传学的敲门声。而在研究噬菌体遗传的过程中,卢瑞亚无意中发现噬菌体在有机溶液和盐溶液中的不同

反应“解决了酶放射学上的一大争议”,与弗莱明发现青霉素一样,科学研究中的意外发现也可以是璀璨夺目的,所以在专注于我们所追求的目标时,也不要忘了沿途的风景。琐碎的生活其实也可以很有趣,只要你用认真的态度去对待它,那么它会回馈给你无限的灵感与意外惊喜。所以,在埋怨生活对你的不公时,你更应该好好地反省一下,是不是你自己忽略了它给你的美好与惊喜。

所谓机会主义,也称投机主义,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会不择手段,突出的表现是不按规则办事,视规则为腐儒之论,善于利用机会、在不同的情况下随时改变策略。这个听起来似乎是应该受到辩驳的,但是仔细想想,在科研活动中,未尝不需要这样的随机应变呢?就连卢瑞亚也说到:“毕多将研究材料转移至面包霉,是很聪明出色的决定,也显现出科学研究得‘机会主义’本质”,毕多在研究遗传学的中枢问题时抛弃了传统的、难以操作实验材料---果蝇,而转用更为简单的面包霉,最后获得成功。而在卢瑞亚在面对“打破试管后的实验”的伟大发现时,也再次说到,科学工作本质上具有投机的性质,它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而不在于做了多少好的或不好的实验。科学研究的目的就是要去探索那些未知的事物,而未知即意味着难以捉摸、难以预测,如果过于墨守成规,固执地想用传统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恐怕是很难揭开未知事物的神秘面纱吧?所以科研活动需要有灵活的头脑,丰富的想法以及灵活多变的应对策略。

在自然科学中,没有绝对独立的学科。卢瑞亚是学医学出身,后来决定转身投入生物遗传学时又为此去学过物理,最后成为了一位伟大的生物学家。在他的科学生涯中,因为有坚实的物理知识和严谨的物理理念,让他少走了不少弯路,思路也比其他的生物学家更为清晰。他自己也有说到:“后来我常常发现,化学家或物理学家一旦把数学公式推到面前,生物学家就很容易就给吓住了。我很庆幸由于曾与物理学家相处过一阵子,而能对数学的恐吓作用免疫”。而基因如何表达遗传信息这个现代生物学的一大成就就是由生化学家和遗传学家共同发现的,并且历史上也有很多位在多个科学领域中出类拔萃的科学家,由此可见,科学没有什么明显地界限。数学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而物理、化学、生物的各种实验方法又可以互相使用,要想在某一领域中做出出色的成绩,也要有其他学科的必要知识。所以我们可以认为卢瑞亚的成功在很大地程度上是得益于他当初排除种种质疑去学物理学的决定。而我们医学更应该如此,我们需要学好数学,以此来保持我们清醒、具有逻辑性的思维,而数学中的统计学又是我们进行医学研究得重要工具手段;我们需要学好物理学,以此来进行更为精细、准确的医疗检查;我们需要学好化学,以此来保证更为安全、有效的用药;我们需要学好生物学,以此来保证我们对病灶、病理机制的准确判断,而医院的各个科室间的联系又更为紧密!

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卢瑞亚不仅仅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他同时也拥有不少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不仅仅是在于科学生涯,也在于他科研以外的生活。

在发现了DNA的修饰、限制现象后,卢瑞亚是这样看待他获得的伟大成就的,“我的发现完全是个意外的收获,我只是想去解释一个微不足道的观察,结果答案却完全不是实现预想的”,“‘发现’本身不是个很伟大的功绩,限制的现象原来就在那里等人来探讨。就算我没有发现别人也会很快发现”,清醒理智,时刻保持谦恭的姿态,但是灵魂却是无比的挺拔。所以他能够让对他有所异议的人对他说出这样的话:“卢瑞亚教授,我愈了解你就愈欣赏你”。在面对噬菌体集团中有关于优先顺序的争议时,他又这样说到,“科学家不断地在自我追寻、奋斗,目标是探索自然界的奥秘,而不是凌驾于其他科学家之上。科学家常借着彼此专业上的尊重来来缓和竞争,也借着信任和欣赏来促进彼此的关系。” 卢瑞亚平和而又诚恳的态度表现了他十足的人格魅力,作为一个卓有成就的伟大科学家,他没有受到同行的嫉

恨,反而让竞争对手对他产生敬佩之情,可谓是十分难能可贵。

当巅峰过去,我们所要面对的就是有些令人无所适从的缓坡,而这时,我们该何去何从?盛极必衰,有多少人能够乐观的接受现实,很好的走向过度?卢瑞亚在噬菌体和细菌的研究上达到巅峰后,面对许多新起的优秀年轻人和技术,他平和地转向了细胞膜和杆菌素的研究,也在此获得了一些成就,最后逐渐淡出科研第一线,在写到这个过程时,我体会到的只有他平和、坦然的心态,没有心有戚戚然。没有像爱迪生一样在经历了发明的巅峰之后,无法以一种闲适坦然的心态来面对,变得刚愎自用、固执而傲慢,这另他的人生不免平白添了一抹不和谐的色彩。“拿得起,放得下“,这两句人们耳熟能详的话。然而,真正做到“拿得起,放得下“,又谈何容易?如同号召学雷锋一样,这句话几乎已经成为一种悖论。既然学雷锋这件事需要提倡,其言外之意,真正像雷锋那样做的人太少了。在生活中,真正能够做到“拿得起,放得下“的人,总是少数。然而就是这些少数人,却大多数成为生活中的成功者。如果你把拥有的成功紧紧握在手掌心里,那么,你就失去了拥有其他成功的机会;当你把已经取得的成功放下,这时,整个世界,都有机会进入你的掌握之中。卢瑞亚就是拿得起,放得下的那一类人。

作为一名科学家,卢瑞亚的政治生涯可谓十分丰富。他拥护社会主义,参与美国总统大选的助选工作等等政治活动,而其中他在了反越战、支持反核弹试爆的表现中可以看出他有着作为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所具有的良知与人文美德。他致力于科学研究得同时,不忘关心天下事,并没有像不少的科学家一样“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因为他明白,科学研究是应该拿来造福社会、造福人类的,如何只是埋头于科学研究,却不知道自己身处的世界是怎样的一个状况,那么心灵愚昧便会滋生。科学家心灵上的愚昧一旦滋生,那么,这个科学家与他所拥有的科学知识便极有可能成为一个潘多拉的魔盒,就如同二战时的“死亡天使”约瑟夫·门格勒,一位在人类胚胎发育学上卓有成就的医学科学家,还有“毒气头号战犯”弗里茨·哈伯,一位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化学家,还有很多很多在二战时为纳粹效力的优秀科学家。卢瑞亚清醒的政治意识可能来源于他的所受到的民族迫害,这让他更清楚地认识到人道主义和种族平等是多么神圣的东西,只有亲身经历过切肤之痛,你才会为别人的伤口而流下眼泪。其实更难能可贵的是,卢瑞亚之前遭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并没有让他仇恨世界,仇恨于哪个民族,而是让他更懂得去如何维护正义。他清楚地知道作为一位科学家科学家对科学技术的应用所应尽的责任:“我认为科学家除了积极宣扬科学研究可能的贡献之外,至少也有义务让政府和民众知道,科学应用肯能产生的危险”、“然而,我的科学生涯使我相信,既然是社会的一份子,科学家对于社会问题,就不能多要求责任,也不能逃避责任”。

我所看到的不足: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纵使卢瑞亚身上具备了很多的闪光点,他也有着无法掩盖的不足。而他自己也说到:“我们的心中都有一个小小的潘多拉盒子,里面充满着自我的冲突、善与恶、理性与非理性;从这个盒子所挣脱出来的情感叹息,就像风的呢喃,载满了骄傲的微笑、自满的吵杂、讥讽的鬼火、对罪恶的愁眉、与对恐怖的颤抖”、“在这本书中,我的自画像是混杂了劲力与软弱、自私与利人、热诚与怠惰等等成分的”。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着灰暗、自卑的一面,而卢瑞亚因为受自小所处的家庭环境的影响而产生的一些消极情感,如对运动所具有的恐惧感,对自己躯体的不自信感,对身强力壮的人所具有的恐惧感等等这些都让卢瑞亚在热闹的人群中显得有些孤僻。他在书中有提到:“一直到成年之后,出身在酒吧和人群中,仍然觉得痛苦”、“但我家人惯常的处世态度,却是把自己封闭起来,这就把我早就成孤僻的人,很难与人建立友谊,因为我无法直来直往。”而在与学生的交流时,他也因此很难像戴尔布鲁克那样与学生热烈地讨论学术问题,与学生亲近,这也是卢瑞亚内心的自卑感的折射。而他明白自己所背负的这种消极情感,“我寻找的

爱情,是一种能帮助我从家庭生活中的苦闷解放出来,既能令人悸动、有满怀知性的爱情,那是一种不需要隐瞒。也不需要妥协的关系”,这说明了他对自己的自卑情结的厌恶,亟欲打破内心阴暗面的心情。但是真正在面对爱情时,他还是有些自私与懦弱,在爱情遭到双方家人的反对时,他是这样评价自己的:“但我就像是最差劲的多情种子,不愿一心一意付出,却希望获得情感的报酬。我既缺乏分手的勇气。也欠缺用婚姻来胶固这段关系的勇气。”

除了这些消极的情感,卢瑞亚追求完美的倾向也让自己过得有些辛苦,他说一回想起从年轻直到如今所犯的每一桩错误,无论大小,都让他心痛不已,而对自己的愤怒斥责造成了不小的心灵创伤,我想,这或许是他罹患抑郁症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吧。无法坦然地面对错误,让卢瑞亚的消极情感又更深一层,这也是性格上的一个不足之处。

结语:

卢瑞亚向我们展示了作为一个科学家的最佳状态:全身心投入科学研究,但科学研究以外的生活依旧血肉丰满。作为一个科学家最难能可贵的是不仅仅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科研成果,还能够让自己科学以外的生活填充得血肉丰满,因为科学研究以外的生活往往都能为他提供着无限的知识灵感与火花,更重要的是让他能够以最饱满的精神姿态进入研究。作为一名医生亦是如此,我们不但要在我们的医学道路上开天辟地,也要在业余的生活中有所为,因为病人大多是来自一般生活,如果我们只知诊断、用药、挥动手术刀,却不知如何提供心灵的抚慰,那么心病不愈,体病变难以根除。身为一名医生,我们需要“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仅仅是高超的医术是无法达到的。业余的生活作为我们职业生涯的基底,如若基底部不牢固,职业生涯再宏伟也会有崩塌而徒留残垣断壁的一天。

更多相关推荐:
读钱钟书《窗》有感

读钱钟书窗有感人是有私心的想呆在屋子里也能感受外面的自由所以有了窗这是我对窗的出现的奇想也许人们都有徐志摩想飞的愿望渴望自由将所有躁动的因子慷慨地暴露出来与自然分享不拘一格的舒畅然而现实总驱使你忙碌于事业等你不...

学校在窗外读后感

学校在窗外读后感学校在窗外这篇文章主要是围绕孩子为什么去学校这个追问为引线来看待只是学校教育及当前社会的但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开头提出的孩子们为什么要到学校去作者以大江为视角讲述了大江小时候差点死了醒来之后他与母...

学校在窗外读后感

读学校在窗外有感梁丽花一个孩子趴在窗台前望着远处冷冷的月抑或是太阳抑或是学校在窗外就是这样简单的封面构图就是这样别致的书名首次拿到就被书名与封面所吸引学校教学明明在窗内又怎么会在窗外呢带者不解与疑惑我翻开了课本...

窗外的小豆豆读后感

窗外的小豆豆读后感都说窗外的风景美不胜收可是很少有人能真正地舍弃屋中的温暖走到外面来领略真正的自然巴学园一道美丽的风景不止拥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更是一个孩子们成长的乐园用废弃电车改造的教室50个快乐的学生每天都可以...

西窗法雨读后感

读西窗法雨探根究源的看法律听师兄推荐西窗法雨说此刘同学的这本书乃探究法律精神的经典入门之作遂借得一本待看时果真如序言所言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意思法律精神与只言片语中得其精髓与点点滴滴之间掀起波澜从其分散的众...

《窗外的小豆豆》读后感1000字

窗外的小豆豆读后感1000字听说这本书的书名已很久了最近有幸翻看了果真如朋友所讲确实好看令人大开眼界书中那位因为上课不停地翻弄课桌盖喜欢站在窗边不顾老师的讲课与宣传艺人打招呼她在美术课不按老师的要求画太阳旗而画...

窗外读后感

窗外读后感窗外gt读后感我是在人声嘈杂的公交车上读完窗外的结尾处江雁容默默地站在角落里注视着那个邋遢颓废而苍老的康南那个她日思暮想的曾经诗一般儒雅的老师终于任她的泪水恣意地滑落悄无声息却痛彻心扉合上书车正在路上...

《窗前的小豆豆》读后感

窗前的小豆豆读后感张准很久以前我读了窗前的小豆豆我非常喜欢这本书也非常喜欢小豆豆小豆豆是个可爱又特别的孩子坦白地说她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她会在上课的时候站在窗边呼唤宣传艺人会和小草聊天会和小燕子打招呼她爱交朋友无...

读《小窗幽记》有感

20xx学年度第2学期资料安详谦退涵容洒脱为人四法宝读小窗幽记有感中山三乡大布小学吴春红本学期在教师继续教育修身培训课上听了张家边火炬开发区张校长的讲座对课中提到的修身经典小窗幽记印象特别深刻巧遇书城打折时此书...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张佩华窗边的小豆豆讲述了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文中的巴学园是一所学校一所专门收所谓的特别学生的学校小豆豆是个在一般人眼中名副其实的坏学生文章第一篇就讲了小豆豆的妈妈和老师的见面老师说小豆...

萤窗小语读后感

打开萤窗小语我即被那一连串闪着智慧之光的文字缀成的短章所震撼刘墉能从绘画的理论中感悟出做人我们要想特立独行容易欲求包容化育困难要想清新脱俗容易欲求敦厚含蓄困难要想峻峭磊落容易欲求德泽广被困难要想孤高雅洁容易欲求...

专业课作业《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窗边的小豆豆这是作者黑柳彻子小豆豆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小豆豆因为淘气被退学了一个全新的学校巴学园接受了她巴学园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学校巴学园的教室一个个废弃不用的电车车厢巴学园的校长第一次见小豆豆校长就微微笑着...

窗读后感(3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