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郁的热带读后感

时间:2024.4.27

现代美学概论结课论文 指导老师:白路

姓名:尹苗子

班级:设计艺术2011 学号:1130056025

作为文学家的人类学家

——与列维-斯特劳斯对话

摘 要: 《忧郁的热带》是列维-斯特劳斯亲赴美洲森林实地调查的结晶, 书中独特、科学的研究视角和方法, 精练雅致的抒情语言表达, 发自内心的对发现的激情都无疑给人类学的研究开拓了新的视野和指明了独特的方法。 关键字: 人类学; 人类学家; 研究;细致的感受;锐利的笔触 “??西边的天空上,细小水平状的金黄线条仍然闪闪发光一两分钟,但北方则夜晚已经降临:那些小丘状的堡垒变成石灰抹过的天空底下一些白色的突起而已。白天消逝夜晚来临,所经历的这样一系列几乎完全相同,但又无法预测的过程,是最神秘的事情。没有任何人可以预测任何一个特别的夜晚会采取什么样的形式降临??”

---------列维-斯特劳斯

英国哲学家、 思想家以赛亚?伯林说过,生活大致可两分,一个是表面的、易于明述的层次,社会科学家从这个层次抽象出一些相似性,概括出若干规律;在这层次下面则是意识形态的根基,“它通向那些越来越晦暗、越来越隐秘但又四处弥漫着的特征,它们同各种感情和行为密不可分地纠缠在一起,难以辨认。我们靠巨大的耐心、勤奋和刻苦,方可穿透表层——小说家做这样的事要比训练有素的‘社会科学家’更出色。”伯林所言甚是,但有一点他没意识到,在对人的思考和感受上,一个伟大的人类学家有时和一个伟大的文学家一样出色。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便是如此。

列维-斯特劳斯,这位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人类学家,出身艺术世家。他的外曾祖父是一个乐团的小提琴手,父亲是位画家,母亲的家族也和画家渊源颇深。孩提时代的列维-斯特劳斯常被父母带着去听歌剧,还一度梦想过当作曲家。一九九三年出版的绘画、音乐和文学评论集《看?听?读》,是对作为艺术鉴赏家的列维-斯特劳斯最好的注解。而且,列维-斯特劳斯学术著作中的艺术性因素,早已不是什么秘密。有人说,他著作中的索引读起来象是一种超现实主义的详细目录。他的巨著《神话学》,各个章节的标题设置和结构安排俨然是一首乐曲,而不是一部学术著作,其间夹杂有“序曲”、“终曲”、“奏鸣曲”、“赋格”、“合唱”、“交响乐”和“变奏曲”。他的修辞也十分独特,喜欢用举隅法,譬如用葫芦来指涉“容器”,用饮料来指“内容”,甚至把骨骼说成是“食物的反面”,把印第安人穿的一种软帮鞋说成是对“土地的对抗”。可以说,朦胧的诗意、思维的特质和写作的风格,使列维-斯特劳斯在二十世纪的人类学家中独树一帜。 他长于社会与文化的比较研究,对亲族关系、宗教及神话尤有独到见解。代表作众多,有《亲属关系的基本结构》(1945)、《结构人类学》(上卷1958,下卷1973)、《图腾制度》(1962)、《野性的思维》(1962)、《神话学导论》四卷(包括《生与熟》、《从蜂蜜道灰烬》、《辽阔的视野》)。

但是,说列维-斯特劳斯是文学家,并不是就其单纯的表达形式而言的,而是基于对人类学作为一种志业的深刻理解和微妙实践。正如苏珊?桑塔格在《作为英雄的人类学家》一文中所评价的那样:“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发明了一种全职的人类学家的职业,其精神寄托如同创造性艺术家、冒险家或心理分析家的精神寄托。”要明白这种别有幽怀的“精神寄托”,就不能不谈到被喻为列维-斯特劳斯“哲学自传”的《忧郁的热带》。这部短短六个月写就的自传,是了解列维-斯特劳斯的初级读本。

通过白路老师的课,我了解到了列维-斯特劳斯,也阅读了他的人类学著作——《忧郁的热带》。这部书出版于一九五五年,是以列维-斯特劳斯以上世纪三十年代后半期在巴西逗留期间对印第安人社会旅行调查的经历为核心,加上以前的知识积累和读书心得的回忆写成的半生回忆录。他为寻找印第安人的足迹,从法国远渡重洋来到巴西。没有瑰丽的异国风情,只有凄苦的土著人与浮躁而机械的圣保罗与里约热内卢。古老悠久的文明被渐渐遗忘,取而代之的是西方殖民者强制植入的西方文化中心论。即使坐着魔毯逃离南美这片抑郁的土地,去到亚洲的印度、去到人口稠密的欧洲,每一处的人类似乎都没有停下来反思,而是不约而同地陷入一种不可挽回的漩涡之中。一个人类学家的职责是什么,是为了了

解他人,从而了解自己,而不是以自己的文化逻辑统治全人类也不是隐退到早已消逝的“黄金时代”。 桑塔格对它赞誉有加:“《忧郁的热带》是我们这个世纪最伟大的著作之一。它生动,细腻,思想大胆。它写得美。此外,正如一切伟大著作一样,它带有鲜明的个人印迹;它以人的声音说话。给我印象极深的是书中出现的一篇以日记引用形式引用的在船上看日落的“日落记”,热忱描述了光和色、天和地,充满杰出的文学魅力, 这篇风景写真寄托了列维-斯特劳斯试图用语言手段来达到现场再现的野心:“如果我能找到一种语言来重现那些现象,那些如此不稳定又如此难以描述的现象的话,如果我有能力向别人说明一个永远不会以同样方式再出现的独特事件发生的各个阶段和次序的话,??我就一口气发现到我本行的最深刻的秘密:不论我从事人类学研究的时候会遇到何种奇怪独特的经验,其中的意义和重要性我还是可以向每一个人说个明明白白。”这里隐约已经显露了列维-斯特劳斯拯救时间之流的想法了。在一九五二年出版的《种族和历史》中,列维-斯特劳斯呼吁:“世界受到单调和均一性的威胁,必须保留文化的多样性。??应当听麦子生长,应当鼓励秘密的潜能,唤醒所有人在历史留给我们的空间内共同生存的意识。”在法兰西学院的就职演讲中,他又声称“原始社会”对“文明社会”永具启示意义:“那些保存得最好的原始社会告诉我们,这些结构与人性无相悖逆。??这些形式将对应于人的一种永恒可能性,社会人类学负有监督这种可能性的使命,尤其是在人的最黑暗的时代。”正是在这里,尊重并致力于维护人类精神文化的丰富性和永恒性方面,列维-斯特劳斯令人尊敬地步入了人类伟大文学家的行列。

一般能称得上大师的人,都有些共同的奥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是对细节的关注,他们能捕捉各种被泛泛之辈忽略的琐碎现象。且看列维所认为的奇迹——是“在一个隐蔽的缝隙的两边,并生出两种不同种属的绿色植物,靠得非常近,而它们各自选择了最适合自己的土壤”,“在岩石上发现两个菊石的遗迹,看到它们微妙的不对称的纹理,这些纹理证明了这两块菊石之间存在几万年的时间差距,在这个时刻,时间与空间合为一体”。这是对于我们生活的世界最本真的关注。正是这些真实纯粹的细节,显示出写作者内心深处对世界的希望。

列维-斯特劳斯的叙述始终不紧不慢气定神闲,“用一种无所畏惧的语调,用一种遇到任何情况、哪怕天塌下来也不改变的冷静态度”。即使经历了战乱、反犹、19xx年欧洲学潮等大灾难,大变故,他仍对世界保持孩童般的惊奇感,而叙述时的冷静,恰恰是以此为依托的:只有习惯于细微处发现世界的人,才不会对所谓反常与大事件,显露出一惊一乍的夸张。

我们不妨看看列维-斯特劳斯在书中记录和分析的几例关于热带土著居民的考察与发现的重要性及其给予我们的启示吧:

在卡都卫欧族,作者得到了关于绘图原创性的启示:图案的原创性或许根本不在于原始主题上面,而在于这些原始主题的结合 。卡都卫欧艺术同时也体现了他们的世界观 。每个耶伊瓜贵人都把自己看成阿特拉斯(ATLS,土著信奉的神),不仅仅用肩膀和手,而且用整个身体支撑整个宇宙的一个拙劣模糊表象这实际上告诉我们,每个人对于宇宙都是不可缺少的,他即使再渺小也将对这无界弗广的宇宙产生影响 这种认识大概已与西方文艺复兴之后的人本主义相当接近了波洛洛村落则是一个很值得注意的例子,足以给任何一个人性研究者一个很好

的训诫这个土著社会,借助于村落的布局的设计以及氏族通婚,还有两个半族的划分方式以及男人在宗教上的唯一权,将整个社会划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而且规定只有相同等级之间的人才能够通婚 这样一来,整个土著村落便被划分成三个相互隔离的孤零零的部分,整个社会被划分成三个孤立的亚社会即使他们的智者采取了一系列掩盖这体系邪恶的实质的措施,包括建立了一种貌似兄弟社会的假象来不断地整合重组社会的矛盾,来使这个体系苟延残喘,文化上的最终缺陷最终还是导致了整个族群在生物学上的衰落这一末日的审判。

对南比克拉瓦拉氏族的考察中,作者带给了我们更多的惊喜 。在一次偶然的实验中,作者亲眼目睹了这个土著民族书写文字的产生。 也许这偶然的个案本身不足够说明什么,甚至是一种异化的产物,但对于考察书写文字的研究者来说则应该是最可靠最值得依赖最接近本原的证据 正如斯特劳斯自己指出的那样:书写文字的发明也许根本不是为了什么知识与文明的作用,相反是为了一种政治目的,奴役人所用的 ,而把书写文字用作不关切经典重读身利益的工具,用作智识及美学上快感的来源,是次要的结果 。通常这些次要的功能被用作强化, 合理化和掩盖进行奴役的那项主要功能 ,这正是人类文化与适应手段的诸多匪夷所思之处土著的酋长制度,则又让我们看到了权力的本源:酋长并不具有任何确定好的权力,也不享有任何被大众所承认的权威 。权力来自同意 ,权力依靠同意来维持合法性。 任何不满的意见及可鄙的行为都足以破坏酋长的计划而酋长只能够一一去说服他们,有时还得倚赖自己的慷慨来解决问题 。一遇什么苦难,也都是酋长带着他的妻子们出去解决,而其他人则呆在原地休息 ,酋长获得的唯一补偿便是享有多个妻子的在这里,卢梭—— 社会契约论里面屡次提到的公意 ,注定要丧失市场, 在这个原始的部落里,同意是权力的来源及心理基础,而在日常生活中,同意具体表现于酋长和他同伴之间的供给与接受的过程里面,这使得相互 (RECIPROCITY)这个概念成为权力的另一种基本性质 。从个体的人到社会的人,文化为人类设计的选择之路其实是相当多样的,最终总是脱离不了模式与结构的束缚。

人类学家在一个社区中所要观察的往往是那些甚至被当地人所忽略的现象,而恰恰是这些现象,呈现了一个地方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而那些看来不同寻常的事,虽然很容易引起注意,但未必是当地人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要把握无甚特别的细节,没有极度真诚谦卑的态度,没有冷静犀利的眼光,是做不到的。急功近利从来不可能孕育真正的知识,因此没有甘于清贫,宁静致远的淡泊之心,亦不会成大才。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不争一年得失,但看十年功过。这,只有真学者,真知识分子才能做到。而一个真学者,必须相信他所做的工作。那些为争功名,把知识当权力而去著书立说的人是做不到的。那些贫瘠到说着自己也不相信的话却还骄傲地以为拥有着什么的人,则更不必去考虑了。这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需要我们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为,或许在某一天才能突然跟这位老人隔着时空进行交谈。

列维—斯特劳斯在此既要研究他人,更要审视自身社会的道德。他的文学素养赋予他细致的感受和锐利的笔触;同时,书中的观念剖析和历史叙述也颇具冲击力。这部书当年在法国面世时曾引起巨大回响,普通读者也对这本易读且动人的书报以好感;现在看来,《忧郁的热带》已在人类学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迹,可称得上是“经典著作”了。在一片干涩的学术作品中,在文化迥异的东方世界,与列维—斯特劳斯进行对话,我想不得不说是一件任重道远的事情。漫漫长路,

才刚启程。

参考文献:

[ 1] A.R.拉德克里夫—布朗 .原始社会的结构与功能[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2009.

[ 2] 埃德蒙利奇. 王庆仁译.列维斯特劳斯[M] . 北京:三联出版社, 1985.

[ 3] 列维—斯特劳斯. 忧郁的热带[M] . 1991: 269- 271.


第二篇:忧郁的热带读后感


从列维斯特劳斯的《忧郁的热带》中看文化差异的新解

----------对多元文化的包容

摘要:针对列维斯特劳斯《忧郁的热带》所蕴涵的独特的人类学视角与方法展开分析,解读列维斯特劳斯对文化差异的看法,对不同文化差异的探究以及包容的心态去接受。《忧郁的热带》是列维·斯特劳斯亲赴美洲森林实地调查的结晶, 书中独特、科学的研究视角和方法, 精练雅致的抒情语言表达, 发自内心的对发现的激情都无疑给文化的研究开拓了新的视野和指明了独特的方法。

关键词:列维斯特劳斯;忧郁的热带;文化人类学视角;文化差异;文化剖析

1. 引言

曾对《忧郁的热带》一书有这样的评价:这是一本为所有的游记敲响丧钟的游记。在书中,列维斯特劳斯描述了他在二战前夕在南美殖民地的旅程见闻,然而这本书不仅仅是“游记”,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哲学著作。读者在文字中感受到沉重的、湿热的感觉,然而又对这样的描述毫无抵抗力,不由自主地随着列维斯特劳斯的步伐和思维向前行进。因为,这一切都是如此的自然,热带地区的文化有一种特别的性格,跟随着作者深刻的文化解剖,合上书本的时候,我们会感受到一丝的精致而又抽象的东西,回味无穷的就是那样的文化。就像结尾中的“一小杯朗姆酒”,在慢慢品味这样一种感觉的时候,口感甜润、芬芳馥郁但又醇厚到味辛而浓烈,那是南美地带特有的味道。它不似一般游记那样走马观花,而是一部人类学著作,但却不是完整的记录一个民族的发展,而是由一个个微小的碎片拼接起来的,给人留下了很多的思考。他的描述看似漫不经心,但他通过将这些碎与连结为一体,让人觉得这些杂碎的东西并不是那么微不足道,它们蕴涵了深刻的文化哲理,从这里我们能够看到列维斯特劳斯深沉的智慧和睿智的思考。

《忧郁的热带》是刻骨铭心的考察经历。全书不难显现作者对人本身的关注,从印度到巴西,他深深关切的是人们的生存状况,精神状况,文化状况。在印度,他看到了人性在极端豪奢与极端贫困的强烈对比之下的毁坏无存。旧世界的颓败,新世界的憧憬都是他对人本身的关怀。作者在书中多次扪心自问,对他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人和事物进行反思,对文化、人类精神和人类学的三重困境他都经历了深刻反思。

2.对于文化差异起源独到的看法

作者说印度的失败是人类的悲剧,他在印度看到了破败、肮脏的环境以及到处充斥着奴隶习性的人们。他并没有把这样的悲剧仅仅归为种姓制度,他发现了一个问题:人类在有限空间内不断增加,他认为,在历史的发展中,不同的种姓并没有发展到可以因为他们互相有别而平等的程度,使不同者之间可以互相比较,结果是造成一个有高低层次的阶层。也就是说,当人类不断增加而空间有限时。人类必然会受到压抑,在这种压抑得不到伸张时,他们就有采取简单解决办法的危险,即把同类的一部分人认为没有做人的权利。全书中这样的推断很多,但是作者不是妄自独断,而是建立在观察以及作者的合理联想基础之上。有些推断不仅是作者合理联想的发展,也嵌入了作者的反思。在新世界与旧世界的对比过程中,他说,在印第安人的美洲,他很快回想到一个时代,不得已变得多么瞬息即逝,在那时代中,人类还和他所占住的世界成比例,自由的享受和指称自由的象征之间还存在真实确切的关系。作为一个人类学者,他有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人类学精神,他一直向往人类的理想社会模式,《忧郁的热带》中的新世界,就是他追寻的起点。

列维斯特劳斯的合理联想除了他对理想社会模式的向往,他还有许多的想法十分美妙,他在“有美德的野蛮人”一节中描述波洛洛人的建筑,他说,整个村落在地平线上更像是住民所拥有的一套轻巧、易伸缩的护体,更像是西方妇人的帽子,而不像西方的城镇;整个聚落是一项巨型的装饰品,保有活生生的内脏或枝叶所具的一些性质,这些特质在那些建筑者维持建筑计划的精细要求的原则下,很有技巧地保存了下来。这样的联想让我们觉得这些建

筑更加淳朴,也感叹于波洛洛人的智慧。这不仅让他的叙述更加生动优美,也让我们感受到“野蛮人”的醇美。

3.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

19 世纪人类学家对历史事件的主张是史前进化论性质的还是传播化论性质的, 要视各人的具体情况而定。而列维·斯特劳斯的时间意识却是地质学的。尽管他似乎和泰勒、弗雷泽一样对当代原始民族的习俗感兴趣, 但这只是由于在某种意义上他把它们看作是远古的, 不象弗雷泽那样认为凡是远古的就都是低等的。在某地形中, 在较近发生的沉积物边上可能会找到极其远古的化石, 但不能就此论证远古的石块比近期发现的沉积物低等。有生命的物种也是这样, “有时我们在被掩埋的裂缝两边发现两种不同的绿色植物。每种植物都选择了它适应的土壤: 我们在石块中认出了两块菊石, 其中一块菊石已经退化, 不如另一块复杂, 使我们一看这两块菊石就说他们有成千上万年的差别, 瞬间, 这就把时间和空间混合起来, 活着的不同绿色植物此刻把一块菊石的年代与另一块菊石的年代并列了起来, 并使之永远保持下去”[3 ] 引起列维·斯特劳斯感兴趣的, 实际上不是绿色植物, 他们只是引起他的好奇心。他更进一步关心的是某些共存物之下的更抽象的东西, 存在了数百万年的灭绝生物残迹, 即两块菊石之间的联系。并且, 他觉得, 对这两个抽象物感兴趣是正确的, 因为它们弄清楚了现时的两种绿色植物之间的差异: “地质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对待历史, 与历史学家对待历史不同, 不是想给它以时间上的形象, ———而是用生动描述的方法———描绘物质的基本性质和物质万象。”

运用还原与回归的方法洞悉人类社会与文化列维·斯特劳斯运用各种方式、调动各种表现手法, 把文化的某些方面还原为心灵的活动, 回归自然。“访问者第一次和印地安人一起宿营, 看到如此完全一无所有的人类, 心中充满焦虑与怜悯;似乎是某种永不止息的灾难把这些人碾压在一块充满恶意的大地地面上, 令他们身无一物, 完全赤裸地在闪烁不定的火光旁边颤抖。这副凄惨的景象却到处充满呢喃细语和轻声欢笑, 他们每个人都有一种庞大的善意, 一种非常深沉的无忧无虑的态度,一种天真的、感人的动物性的满足, 而且, 把所有这些情感结合起来的, 还有一种可以称为是最真实的、人类爱情的最感动人的表现。”其中, 渗透其中最典型的手段之一便是用图画和图表结构来阐述: 形象、生动、丰富、独特而又明晰。书中屡见不鲜, 令读者仿佛跨越时空亲见、亲触、亲闻、亲嗅、亲听。

运用精神分析手法审度人类心理。用哲人的视角, 诗人的语言、性格, 音乐的体验剖析心灵, 和弗洛伊德一样具有把我们完全不知不觉地引进我们神秘感情最深处的卓越能力。例证如第八部《比克瓦希普族》中的32 节《在森林之中》对海洋、山、森林的层层进入, 细密剖释。另外, 对音乐的热爱、对几何学、语言学、法律学等的研究, 使他独创的文章表述方式和研究方法综合地杂糅在一起, 令人眼花缭乱, 惊叹于他的博学多识、多才多艺、独树一帜。

解读人类语言与文化的自然属性,语言是观察一个没有文字的历史的最好见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忧郁的热带》一书, 并没有很多对语言的专述, 但散落在各章各节中, 俯拾皆是。作者认为: 人无法和语言分开, 有语言就表示有社会”, 在第七部26 节结尾用较多的文字记述的南比克瓦拉人的语言特点。列维·斯特劳斯研究的出发点是人性的最突出表现———人类的语言。一方面, 语言是人们能够进行交流的工具; 另一方面, 语言是我们所谓神秘的思考过程的基本要素。在这过程中, 我们在“思考”之前, 先要对我们的环境进行分门别类, 然后再用象征表现形式描述它们。列维·斯特劳斯在结束该作的按语中说道: 这本书首先使他在专业人类学的狭窄世界之外给他带来国际声望。他说, 我们要发现人的本质, 就必须回过来找到解释人怎样同自然联系的途径, 他从卢梭那里得到启示。使人类与其他生命形式不同的是语言: “谁要讨论人, 谁都要讨论语言, 而要讨论语言, 就要讨论社会”。由于在《忧郁的热带》一文中对语言与文化关系的详细的资料的论述, 在以后的论著中逐步形

成了对语言与文化的独特看法和体例: 语言的基础首先是一套纯粹生理上的紧张状态(这是口腔和喉头解剖和生理上的紧张状态) ;其次是一套思想原则, 它是说话者把生理上产生的声音有效的进行编码和解码(用两项对立的公式进行) 。又概括为一切语言不管他们的内容或功能,都还原为两种基本事实, 即外在的、自然的世界 (它包括人的生理属性与解剖属性) 和内在的心灵世界。

4.文化差异到平等对待

看完《忧郁的热带》,我的视野开阔了许多,增长了很多见识。那些异文化的奇异,作者鞭辟入里的分析,让我得到一种智识上和精神上的收获。我对人类学家怀有崇高的敬意!我对文化的多样性有了更深切地感知,越来越感受到“理解”和“尊重”的重要性。世界是如此多样化,当我们遇到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民族,不同的人时,我们应该尽量抱着理解和尊重的态度,才能更好地交流!费老先生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深刻地概括了这一真谛!

其实,很多民族和地区的人都存在文化和社会上的差异。比如,在我的家乡,整个市、整个县、甚至相邻的几个村子的方言都不一样,虽然都属于汉语方言。扩展到全球,文化的多样性更是普遍,然而我们习惯了自己的文化,常常觉得自己习惯的东西就是最正确的,常常不自觉地就以我们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不知不觉间陷入一种“文化中心主义”。大到国家之间,小到个人之间,都存在这种现象。美国总是指责中国不民主,其实也是以他的标准来衡量我们,以前我们把别人称之为“蛮夷”,也是把我们当作标准。这样是不利于各国之间交流和理解的!其实各个国家都有其国民性,各个民族有其民族性,各个人也有其个性,人类学告诉我们,不能整齐划一的去要求别人。有一次,我在一本书上看到南亚的人们和喜欢吃蜘蛛,觉得很恶心!其实,据说,他们的蜘蛛是很美味的。当我看到《忧郁的热带》中,印第安人竟然吃蛆虫、幼虫、蜘蛛、蟋蟀、鼠、蛇,我也不觉得恶心了。我反而对他们怀着一种敬意。理解是如此的重要。生活在热带草原的南比克瓦拉人,雨季里种植的作物只够他们吃四个月,一年大部分的时间,一家人在草原上流浪。旱季草原上干热无比,只有零星的矮树和荒漠,动物们都迁徙到有水的地方去了,打猎的男人们很多时候是空手而归,“失望而又疲惫地把没能派上用场的弓箭丢在身旁时 ,女人们便令人感动得从篮子里面取出零零星星的东西:几粒橙色的布里提果子、两只肥胖的毒蜘蛛、几粒小小的蜥蜴蛋、一只篇幅、几粒棕榈果子和一把蝗虫。”他们就这样,吃着果子,把小动物和幼虫丢进热灰中烧烤,“然后,全家人便高高兴兴的吃一顿无法填饱一个白人肚子的晚餐。”面对此情此景,我想每个人都更多是感动和理解。食物对于人的生存是多么重要,为了生存,他们不吃这些东西就没法维持生命。我们享受着丰富的物质条件,饱汉哪知饿汉饥?我们有什么理由去嘲笑他们呢?

其实,人和人的本质并没有很大的区别,当我们享受着丰富的物质条件和精神享受的时候,印地安人以他们自己的方式创造出和谐的文明。波洛洛人的爱美之心一点不比我们少,他们在装饰上那样富有创造力!我甚至觉得印第安人有的时候比我们还要进步。在南比克瓦拉社会里,他们的政治制度体现了一种高度的民主,在他们看来,“权力来自于同意”。酋长的本意即是“那个把大家团结起来的人”,酋长的责任很重,而相应的特殊权益却很少,他们并没有明确规定的特殊权威,只能靠自己的能力来带领族群。如果作出一项决定时,有一两个人反对,他就不能实施,做每件事情都必须让每一个人同意。酋长承担更多的义务,在大家没有吃的时候,大家都怪酋长没带领他们找到好的地方,于是都在营地睡觉,以示抗议,酋长只好带着自己的老婆去为大家寻找食物。酋长往往是一个族群里最穷的,因为别的成员索要他的东西,他却不能拒绝。这种政治哲学也许并不适用于我们的社会,但它所体现出来的思想有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

再比如对待罪犯的习惯上,我们会对罪犯进行惩罚,把他与外界隔离起来,剥夺他们的

人身自由,或者进行体罚。通过这样的方式,促使他们恐惧,让他们因为害怕惩罚而不敢再犯罪。但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从根本上化解他们犯罪的思想根源。前一阵子,好像是江西的一个监狱有越狱发生,整个地方的官员和百姓一片恐惧,为什么要恐惧呢?因为我们很明白,这些罪犯也许还会犯罪,因为我们的惩罚没有消除他们的邪恶的心理,有时候反而使他们更加仇视社会!看看印第安人,他们的做法,或许会让我们震惊!《忧郁的热带》中讲到在北美洲平原区的印第安人,他们又在原始社会中极为少见的组织化了的警察制度。如果某个土著触犯了部族的法律,处罚他的办法是把他的一切财产全部毁坏,包括房子,但在处罚过程中,处罚的警察却也因此等于欠了他一笔债。警察必须负责组织社会成员,集体偿还他因为犯罪而遭受的所有损失。集体偿还罪犯的一切损失,又使那个罪犯有负于整个社会,罪犯也就不得不对他们表示感激,表示感激的方法是由整个社会包括警察在内的一切成员帮助他累积一大堆的礼物来送给他们,这样就把整个社会的予取关系又倒转过来,一来二往接二连三,致送礼物,偿还礼物,直到把该项犯罪行为所引发的失序状态渐渐消失于无形,整个社会通过良性循环而又恢复井然的秩序。这样的习惯虽然听起来很繁复,但比我们的方法要人道的多,同时,这种逻辑也更为完整。我们的思维是以恶治恶,他们则是以善化恶,我们通过激发罪犯的恐惧感来制止犯罪,他们则是激发罪犯的感激,来制止犯罪。我觉得从思想上教化一个人比通过惩罚来教育更能“治本”,消除罪犯的邪恶观念才能从根本上制止犯罪。印第安人的这种方法很有创意,也很有道理。

看看印第安人,我们就能体会到人与人的智力和文化真的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更能理解文化多样性和相互理解的重要性。我们应该怀着理解和欣赏的心态,去了解异文化,欣赏异文化,发现对方的可贵之处!

5.结语

解读列维·斯特劳斯的《忧郁的热带》, 不论是他的博学和探索精神, 还是他带来的方法论的丰富含义、影响, 不论是闪烁在文字间的心灵光芒, 还是诗人般的性格, 音乐般流动的涓涓情感的描述??都深深吸引着我。这位“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的智者在归途中预言文化人类学的明天: “哦,对野蛮人说声再见, 对探险告别! ———这种可能性就是去掌握住, 在我们这个种属可以短暂的中断其蚁窝似的活动, 思考一下其存在的本质以及其继续存在的本质, 在思想界限之下, 在社会之外之上:对一块比任何人类的创造物都远为漂亮的矿石沉思一段时间; 去闻一闻一朵水仙花的深处所散发出来的味道, 其香味所隐藏的学问比我们所有书本全部加起来还多; 或者是在那充满耐心、宁静与互谅的短暂凝视之中, 这种凝视有时候, 经由某种非自愿的互相了解, 会出现一个人与一只猫短暂的互相注目之中。

更多相关推荐:
忧郁的热带读后感

好书推荐列维斯特劳斯忧郁的热带冶金113班韩洋忧郁的热带是列维斯特劳斯亲赴美洲森林实地调查的结晶书中独特科学的研究视角和方法精练雅致的抒情语言表达发自内心的对发现的激情都无疑给人类学的研究开拓了新的视野和指明了...

忧郁的热带读后感

忧郁的热带读后感忧郁的热带中以特别耐人寻味的方式呈现出人类学这门学科的深刻思想与丰富内容书的标题中有忧郁二字先给了我一个悬念热带为什么会是忧郁的而会忧郁的只有人书中是关于热带的什么开篇作者写说我讨厌旅行最恨探险...

《忧郁的热带》读后感(部分)

第二部行脚小注六一个人类学家的成长P4950罗德里克SFIO人工国际法国支部伯格森主义和新康德主义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天真的信念和这么贫乏的知识能力结合在一起蔚为奇观他的课堂上我第一次学到任何问题不论多么微不足道...

楼兰的忧郁读后感

楼兰的忧郁读后感读了楼兰的忧郁这篇文章我脸上阵阵发烧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三千多年前古楼兰的消亡讲了宁夏由黄河两岸沃野千里变成了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东的变化还讲了青海湖水位连年下降甘肃中东部地区万丈后土...

楼兰的忧郁读后感

楼兰的忧郁读后感读了梅洁写的楼兰的忧郁之后我的心中久久不能平静曾经繁华热闹的楼兰古城商贾使节络绎不绝的楼兰古城却被沙海湮没了这是一个怎样的悲剧然而这个悲剧并没有结束回眸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谁没有破坏环境能够意识到保...

《楼兰的忧郁》读后感

楼兰的忧郁读后感每当读到这篇文章是我便忍不住的叹息一生便又会再次忍不住的想三千多年前的楼兰因为不爱护环境而被消灭是不是也终有一天也因为我们不爱护环境被这无情的沙漠狂风吞噬我们的家园而当你走进中国的西部是便会让你...

读《楼兰的忧郁》有感

读楼兰的忧郁有感今天的语文课上我们学习了楼兰的忧郁这篇文章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三千多年前楼兰古城的消亡讲了宁夏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还讲了青海湖的水位连年下降讲了甘肃等地变成了万丈厚土寸草不生的环境这不是楼兰的忧郁而...

读《楼兰的忧郁》有感

读楼兰的忧郁有感楼兰在忧郁什么这是我们看到题目时的问题而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可以看出是因为人们不会科学的利用资源导致楼兰被沙海湮没如今楼兰的忧郁快要变成中国的忧郁了走进中国的西部走进宁夏那里的人们世代靠挖甘草维持生...

读《维也纳的森》和《楼兰的忧郁》有感(作文3篇)

读维也纳的森和楼兰的忧郁有感作文3篇读维也纳的森和楼兰的忧郁有感作文3篇602孙文汶掩卷而思我为维也纳而倾倒为楼兰而惋惜维也纳人重视绿化珍视一草一木与万物平等相处尤其读到孔雀是逞强好胜的飞禽随后便是乐队与孔雀边...

《楼兰的忧郁》读后感

楼兰的忧郁读后感每当读到这篇文章是我便忍不住的叹息一生便又会再次忍不住的想三千多年前的楼兰因为不爱护环境而被消灭是不是也终有一天也因为我们不爱护环境被这无情的沙漠狂风吞噬我们的家园而当你走进中国的西部是便会让你...

热爱生命(英文读后感)

BookReportonLoveLifeThefamousnovelquotlovelifequotwasasensationinEuropeandAmericaandhasbeenpraisedLeninWo...

《热爱生命》读后感

热爱生命读后感记得有一个文学家曾说过我热爱生命热爱生命的真实和生命的偶然以及瞬间形成的美这句话正应验在热爱生命这本书上读了这本书后我的心情就像起伏的波浪久久不能平静下来美国着名作家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通过一个淘金...

忧郁的热带读后感(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