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幸福其实是一种感觉》有感(6)张彩杰

时间:2024.4.10

濠濮间想,寄情山水的情怀

——读孙石山《幸福其实是一种感觉》有感(6)

莘亭联校/张彩杰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可以增长知识,“路”可以陶冶情操。

小城的喧嚣,忙碌的工作和生活,难免让人心生浮躁。正如作者所说,行走于山水间,抛弃的是杂念,是纷扰,收获的是一份悠闲,一份静谧,一份淡泊,一份向善。 随着作者的笔触,见识了一些异地风情,了解了一些异地民俗,欣赏了一些优美的风景,感受了人与自然的融洽。 龙门石寨“火山遗址”的“火山杨”,竟能挑战生存的极限,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存活下来,所折射出的顽强不屈的品格,不得不让人惊叹而顿生敬佩之心。

周庄的“小桥、流水、人家”,带来的是一幅幅绝美的、素雅的水墨画,画面中的寥寥几笔,线条苍劲有力而又细致润滑,只有大自然这位画家,才能调和出这样引人入胜的画面吧。小桥别致,流水清澈,人家古朴,而让人流连忘返。 云台山的“水清、山秀”,水绕山,山环水。水,因了山而灵动;山,因了水而鲜明。高耸的峡谷,使人顿觉自身的渺小,而不禁对这山,这水,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敬畏。 崂山的“山静、石奇、水韵”,一步一景,一步一情。有

时,这些风景是需要静静地、缓缓地欣赏的,才能领略其神韵,才能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所以,作者选择了“独自返程”“独自欣赏”,所以“心是静的,是空的,是充满禅意的”。

因张继一首《枫桥夜泊》而闻名天下的寒山寺;盛产葡萄的新疆吐鲁番;辽阔的蒙古大草原;浩瀚的大海;黄山的迎客松;刺激、旷达、神秘的长白山;山静、路险、水清的山西红豆峡;菊花怒放的开封……

“一景一议”“一景一情”“一景一得”,全因了作者的用心。在行走中,探索自然的奥秘;在行走中,体会生活的真谛;在行走中,感悟人生的哲理;在行走中,内心得到净化;在行走中,思想得以升华。

于山水间,找寻一份感觉,追寻一种自由,一种心灵的清透与自由,而这份自由,这份感觉,就是一种幸福。 注:《幸福其实是一种感觉》20xx年8月由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作者孙石山。全书21万字。分为四个部分:“鸠车竹马”、“情见乎辞”、“目睫之论”、“濠濮间想”。本书阐述这样一个观点:幸福其实是一种感觉。


第二篇:读《幸福与教育》有感


读《幸福与教育》有感

生活中我常常会想,什么是幸福?读了内尔-诺丁斯《幸福与教育》之后才明白了什么是幸福。也加深了我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热爱。

说到教育与幸福的关系,我想我们首先应该弄明白什么是“幸福”,有人说,幸福是一种体验,但,这种解释就象已经有人反驳的那样,我们很多在当时觉得很苦的经历,在后来却很可能是一种“幸福的回忆”,可见,体验似乎也不能代表一切幸福;也有人说,幸福是一种解释,目前对于这种理解我还没找到反驳的理由,因为我的经历还不足以真正理解这种解释,也因为我相信那句“知足常乐”,更相信精神的力量;还有人说,幸福是各种满足达到和谐的一种状态,似乎这种解释有一种时代精神,但本身多种满足都得到就很苦难,更不用说达到和谐状态,所以,这应该是一个理想的解释;另外,从心理学上讲,幸福是一种环境与内在尺度相符合的状态,这种解释虽然有点生硬,但应该是比较科学的。

纵然个人有个人的幸福观,但幸福与教育的关系还是有着一些普遍规律的。

首先,教育与所有一切人的幸福有着密切联系,关于这点,《幸福与教育》的文章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我们一直在过分强调理性是我们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也一直在宣扬“存天理灭人性”,甚至就连很多伟大的先哲们都在极力主张“扼杀”人的“野性”,对于这一点我以前很是习以为常,认为教育或人就应该是这样的,不然我们还怎么跟动物区别呢?现在看来,我并不了解人,也还不具备把教育当作是一项人的事业来思考的能力。我们一直都在追求一种“身心二元”的境界,企图把人打造成一个纯精神的实体,可若没了身体,精神又何以称为实体呢?难道我们想要毁灭自己不成?!没了身体的支撑,幸福又从何而来呢?!这种幸福之于教育,就象轻烟之于飓风,飓风要想吹动轻烟是很容易的,但别忘了飓风也很可能把轻烟吹散,散得不见踪影,散得一干二净。

其次,教育与部分人幸福的关系,尤其是与农民子女幸福的关系,更值得我们当代人的关注,因为这些操作起来比较现实,同时,这一问题也更具有时代紧迫性。教育有一种促进社会分层流动的伟大功能,尤其在中国教育“筛选装置”的前提下,作用显得更为突出。旧中国科举制度下,下层人民只能通过科举来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虽然这条路很是狭窄,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诱惑”还是激励着一批又一批的人们朝着自己的“幸福”之路奔去,整个社会也在一个动态的循环系统中向前发展着。直至今日,很多人也都在教育的“分配”机制下安于现实,从根本上保证了社会的稳定,从这种角度看,教育应该是社会的“减压阀”。

然而,随着时下出现的“资本集中”现象,教育的社会分层功能失衡,农村教育功能正在全面受损,在教育扩招的形式下,城乡教育呈两极分化趋势,并且越来越严重。城市中的学生集政治、经济、文化资本于一身,越来越多的人正大踏步地朝着教育金字塔的顶端迈进。而农村的孩子却在市场经济的冲击和家庭背景的限制下,无奈地向金字塔的底端滑去。。。。。。我想,这样继续下去,“金字塔”很可能变异为“哑铃”,而哑铃的两端如无限制的壮大下去的话,很可能是会断裂的,而作为社会基础建筑的教育如果瓦解的话,社会又会怎样呢? 教育,还农村孩子以幸福吧!另外,既然心理学上讲幸福是一种环境与内在尺度相符合的状态,我们的教育一方面在创造一种让学生得到幸福的环境的同时,是否也应该承担起学生正确“幸福尺度”的教育呢?

幸福应该是我们每个人的追求,对于幸福的追求也将伴随我们一生,作为一项关乎人的教育事业,其与幸福必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帮助学生找到自己正确的幸福尺度,完善其使其达到幸福的程度,也应该是一切教育的最终追求!

更多相关推荐:
婴宁读后感

赏析婴宁婴宁一篇选自聊斋志异卷三聊斋志异又称鬼狐传为清代蒲松龄所做的短篇小说集聊斋是蒲松龄的书屋名称在三借庐笔谈中这样描述他的创作历程他清晨在路边摆上茶摊泡好苦茶见行人经过一定要强留下他们喝茶并请他们讲一个故事...

《许三观卖血记》读后感

许三观卖血记读后感从没有读过这样的小说真实而又平淡小说几乎没有什么的明显的高潮但是又有一波接一波的感觉人物性格似乎简单但是又如此的矛盾有些情节可以说是很可笑但是又觉得也许那是属于那个时代的人性和劣根性许三观和徐...

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活着一作者简介余华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浙江海盐县人祖籍山东高唐县他是目前在国际文坛声望最高的中国作家之一被认为是诺贝尔文学奖的有力竞争者19xx年北京文艺给他发表了第一篇小说星星25岁那一年他又写出了十八岁...

《愿景》读书笔记

愿景读书笔记大家都知道愿景是人的一种意愿的表达这种意愿表达需要有良好的知识准备并且具有前瞻性这仅仅是理论上的愿景我们如何透彻了解它如何形成一个清晰持久独特的愿景呢这一点是关键一个好的愿景对个人对企业会产生潜移默...

《蓝色的海豚岛》一书读后感

蓝色的海豚岛一书读后感寒假我读了一本书叫蓝色的海豚岛我非常喜欢这本书下面就由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太平洋中有一个小岛很像侧躺的海豚岛的周围有许多海豚海獭很久以前岛上住着一些印第安人他们受着捕猎海獭的阿留申人的杀害...

读《一种人生观》有感

读一种人生观有感初涉哲学便接触到哲学大师冯友兰的作品在中国现代哲学史上冯友兰是自觉地去解决中国传统哲学与现代化关系问题的卓有成就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运用逻辑分析的方法不仅发愤创作一个新理学的综合哲学体系而且在人生哲...

《孤独是生命的礼物》读后感

孤独是生命的礼物读后感孤独是生命的礼物是一本与孤独有关的散文集子这其中汇聚了周国平等人对生命对孤独的看法和体悟这些人无疑是当代中国读书人中最出类拔萃的明星但是他们却依旧跋涉在各自孤独的人生之路上他们坚守孤独接受...

《阅读是一种孤独》读书笔记

阅读是一种孤独读书笔记曾经读过著名女作家毕淑敏的一篇名叫阅读是一种孤独的文章今天看到这个作文题目首先想到了这篇文章阅读是一种孤独也是我对阅读的一点看法下面就来简单谈一谈阅读是一种环境上的孤独当我们捧读一本书徜徉...

阅读是一种孤独

阅读是一种孤独曾经读过著名女作家毕淑敏的一篇名叫阅读是一种孤独的文章今天看到这个作文题目首先想到了这篇文章阅读是一种孤独也是我对阅读的一点看法下面就来简单谈一谈阅读是一种环境上的孤独当我们捧读一本书徜徉在字里行...

读《每一种孤独都有陪伴》有感

读每一种孤独都有陪伴有感通过这本书看到自己过去的生活心理机制运行的过程和偏离既欣喜也感到深刻的痛苦和无助感欣喜于认识到过去的自己和与这个世界的链接看到自己是在一种病态的机制下画出来的生命轨迹同时一种卑微渺小的感...

《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梦》读后感

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梦享受孤独享受反思享受遐想卢梭说自己的一生是一个长长的梦而我现在就要随他一起散步踱进他的梦里去了写这部作品时卢梭已到垂暮之年已完全放弃了与敌人周旋和与命运斗争的徒劳的努力一切听天由命因此心境恬...

《把优秀当成一种习惯》读后感

把优秀当成一种习惯读后感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种良好的习惯弗兰西斯培根这是把优秀当成一种习惯一书的封页下角处这么写到的可见习惯对于我们的重要性下面就以我...

现实一种读后感(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