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读书笔记

时间:2024.4.20

《大国崛起》分别讲述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格兰、法兰西、德意志、日本、俄罗斯(前苏联)、美国九个曾经在世界历史舞台上拥有辉煌经历的风云大国的兴衰故事。它们的强盛都离不开那些改变国家命运的重要人物和领导人。从哥伦布、威廉姆·伯克尔斯宗、瓦特、莎士比亚、亚当·斯密、卢梭到伊沙贝尔女王、拿破仑、戴高乐、郫斯麦、彼得大帝、华盛顿。在每个国家崛起的故事中都有一个深刻的道理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真正的治国之道从是这里产生的。对于众多国人来说,这部纪录片无疑称得上是一次“历史教学片”,是对公元1500年以来世界9个主要大国发展史的一次集体学习。 用电视画面展现曾经的大国兴衰,显然没有浩瀚的历史典籍来得深刻。但是,电视能以光和影的三原色转变形象地将历史上曾经的辉煌、荣誉、血战前行和繁华散尽形象地在大众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是将历史反思从精英的书斋挪移到草根大众思考的有益尝试。央视将9个大国的500年兴衰史用12集的短短篇幅浓缩,绝非大众娱乐的电视剧快餐,而是品读历史的镜鉴和对中国未来的深深思索。

葡萄牙、西班牙,都是依靠民族独立的强大国家力量和海洋优势,通过香料贸易和殖民掠夺,而成为世界性的大国;荷兰,是在四百多年前,依靠海洋贸易和商业制度上的创新而夺得世界霸权。它们的大国之路,对中国的参考价值已经不大了。 而以英美法德日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大国发展之路,以及苏俄的强大之路,对正处在综合国力快速上升中的中国,有着巨大的借鉴意义。 首先比较它们的经济制度。

由荷兰首先开创的一些现代商业制度,比如股票交易所、银行,在英国的手里发扬光大。英国通过海战夺取了海上霸权,但真正使其获得世界霸主地位的,却是由首先在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飞跃,及其建立的资本主义经济体制。而美国,则在二十世纪早期,代替英国,成为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制定者和完善者。早期由英国开创的自由经济模式,在经历了几个世纪之后,带来了重重矛盾,而美国,受苏联模式的启发,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重新确保了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健康发展。法国则大多是借鉴英美的经济体制,没什么特别可言。

苏俄的大国之路,则充满了跌宕起伏。沙皇时期的农庄经济模式,决定了它决不可能在与已经实现工业化了的欧洲大国之间的较量中胜出。但伴随着十月革命而来的苏联,采取了高度集中式的指令性计划经济,而且有马克思主义这个强大的理论支持,使其经过一个五年计划即迈入了工业化大门,工业生产能力巨增。尽管计划经济使苏联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但是,却使其拥有了强大的军事政治力量,造就了苏俄的大国之位。

与上面两种情况有所不同的是德国和日本,它们都采用的是英美的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但是,却是由国家来推动、引导经济的发展,从而克服了自由主义经济模式的弊端,都搭上了工业化的末班车,成为世界性的大国。

其次,比较这些大国的政治制度。

尽管这些国家的政治制度在成为大国的过程中,都是向着更公平、民主的方向发展。但是,它们的政治体制依然差别巨大。如最后一集《大道行思》中,被采访者,法国戴高乐基金会主席伊夫?盖纳所言:“一个国家的体制应该适合那个国家和人民的情况。英国人的民主和法国人的民主是不同的,法国人和意大利人的民主也是不同的。”

中国的政治道路,只能从自己的历史中去反思。从汉初的“文景之治”到清朝的“康乾盛世”,所有的盛世都具备一个共同点——国家统一,中央集权,军事强

大。一个散乱的国家是不可能强大起来的;而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复杂的地域、民族关系,注定了唯有中央集权,统治阶层具有强大的控制力量,才能够保证国家的统一;更进一步的,才可以有能力去干预经济的运行。这也正是当今的中国,要确保台湾不独立,坚决打击东突等分裂势力的原因。

军事力量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自从近几年中国海军的新型核潜艇成功试射8000公里射程的潜射洲际导弹之后,美国的航母舰队已经不敢轻易到台海游荡了。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而强大的军事威慑,特别是核威慑,不仅可以保证我们自己不受侵犯,还让我们具有了在国际政治上发言的话语权。

同样,西方执意推销的多党制,对于中国来说,也看不到任何的好处。专*制固然有其弊病,但是,比较起来,“乱”则是更让国家内耗的情形。而且,一党的内部,也可以形成多种力量制衡,同样可以保证党的健康发展。况且,七千多万党员中,毕竟大部分还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也只有具备这么强大群众基础的共*产*党,才有能力领导中国的大国之路。

最后,比较这些大国的文化。

英国首相丘吉尔有这样一句名言:“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肯失去一个莎士比亚。”一个国家的文化,是民族之魂,发展进步的保证。无论是英美法德还是苏俄,在它们国力崛起的过程中,都可以看到背后推动这种上升的力量——文化。无论是科技上的发明创造,经济上的探索发展,还是管理上的开拓创新,都包含着思想、文化的底蕴。

“以史为镜,可知兴替矣”,这是一千三百多年前,李世民和魏征一段对话中的摘录。先人早已告知我们,要学会从历史中去吸取教训,避免走错路、弯路。带着五千年积淀下来的智慧,经历了改革开放的中国人已经学会了突破各种困扰,只求发展“发展”之本身,抛弃了不必要的意识形态束缚,中国的大国之路必将稳步向前!


第二篇:大国崛起评论


人间天上 人文天下.cn/Matrix358 复制 > 收藏本页 添加为友情链接 博客首页 个人首页┆管理博客┆我的文章┆我的相册┆我的圈子┆我的播客┆我的好友┆给我留言 个人信息 管理 Matrix 活力地带 管理 个人首页 管理博客 我的文章 我的相册 我的圈子 我的播客 我的好友 给我留言文章分类 管理 我的所有文章阿修罗的战争艺术历史的沉船国际关系世事事实时时评论浮生若梦光影流年放肆幻听游戏者生存访客 新浪博客推荐文章 管理 百姓心里人气最高的10位春晚候选人(图)杨子:我的生活感受 我的成长经历 我对成功的理解最容易分手的十类婚姻反弹也许正在悄然走近?柯云路信箱:北漂女孩的隐秘日记主力即将吹响<<集结号>>12月18日操盘同步提示街球王展现慈柔心肠,阿尔斯通走访孤儿院温馨感人中国军方借小鹰号事件向美展示实力再砍就杀到地板啦!内容 管理 数据加载中...写博客,参与“我的2008--我记录活动”,赢现金大奖! 注册┆登录┆发表文章 评央视记录片《大国崛起》(下) 2007-03-04 12:21:05 大 中 小 标签:大国崛起 评论 记录片 历史 经济 政治 和平崛起 千年沧桑 大国崛起》意欲何为? 《大国崛起》的出现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其实稍微对《大国崛起》的内容有些思考的人就会明白《大国崛起》的意思。近几年来,中国的经济不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在全球范围的影响日益扩大,世界各个国家都将越来越多的目光投向中国。作为一个正在崛起中的大国,中国将以一种怎样的方式崛起,成为了一个问题。而《大国崛起》正是在这样的一个背景条件下出现,它在讲述其他大国崛起的同时,更多是在为中国的崛起论证历史根据,论证中国现行制度和政策的合理性,塑造一个中国需要的崛起的方式——尽管那些被认为崛起的大国可能根本就不是这样崛起的。在说到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航海家时,《大国崛起》一反中国以往对殖民者的态度而称他们具有的“知识和勇气”带来了财富而不是说欧洲人对外的杀戮带来了财富。或许根本上就是在暗示中国需要更多财富得让民众具有更多的“知识和勇气”?而恰恰战争是中国所不愿意看到的,而杀戮则更是不能说的——于是,历史就被这样“以另一种表达方式”回避了。而对荷兰经济制度的着重介绍或许正是在论证中国股份制企业的合理性?对英国贸易自由化的赞扬莫非是在论证中国加入WTO的正确性?对于法国,片中带着一种与讲述其他大国

时决然不同的态度。说到英国时候,会说到帝国的“夕阳”,但是无论法国如何,那都是“卓而不群”的,这个“卓而不群”莫不是中国一直想在国际外交领域塑造的形象?对法国一直采取的“独立外交政策”莫非就是对中国自己的暗喻?对戴高乐提出的“和平”难道不是中国自己的向往?而在现实中,中国与法国外交关系的友好密切也是众人皆知的,《大国崛起》对法国的如此态度也就不难理解了!而对德国则极力谈德国的统一,说到欧洲列强不愿看到一个统一的德国的时候,中国自己关于台湾、西藏和新疆的统一问题也就浮出水面了。说到日本的开放和俄国列宁的新经济政策难道不是在论证中国改革开放的正确性?说到日本完全西化、改革与传统之间矛盾的解决,俄国西化不能割断自己历史和俄国的十月革命难道不是论证了变革中理论与自己国家民族传统的相结合?说到苏联工业政策的失策莫不是在赞美中国自己意图解决三农问题的正确性?对美国政府经济干预政策的强调莫不是在强调中国自己很看重的宏观调控?《大国崛起》最注重对那些崛起的大国哪些方面的介绍呢?一个就是科学和技术,尤其是使用在民用经济方面的科学技术。葡萄牙改进帆船、指南针以及使数学、物理学等知识在航海方面的应用,荷兰和苏格兰争夺渔场的胜利由于剖鱼技术与荷兰和英国竞争而采取的特殊造船技术,英国牛顿的科学、瓦特的蒸汽机和工业革命,德国统一之后的工业发展和电气化发展,日本具有科学技术人才的“软实力”,苏联发展工业,美国的爱迪生发明创造、电影技术、流水线和标准化生产,都是在论证科学技术的重要性,而且《大国崛起》中对于科学技术的态度简直都达到了一种盲目崇拜式的“唯科学技术论”。与科学技术相关的还有英国建立知识产权制度和美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等。同时也在论证中国加入WTO之后关于知识产权法律方面的迫切性。值得一提的是,片中对于各个国家的军用科学技术和先进武器对于一个大国崛起的作用则几乎只字未提!然后就是经济,从葡萄牙,西班牙的全球性贸易到荷兰的经济制度,从英国的工厂的发展和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到苏联的新经济政策,一直到美国的强大经济实力,几乎全篇都是强调中国一直最注重的经济的重要性。还有就是论述哲学思想、文化艺术和教育方面的作用,主要就是英国戏剧、法国的启蒙思想和艺术成就、德国哲学和大学教育。而在法制和政治制度方面却很少,美国的宪法匆匆而过,反而用了不少篇幅论述知识产权,只有英国的大宪章提得稍微多一些。

九个国家几百年的兴衰历史被刻意地演绎成一段经济发展史,究竟谁是片面,不言自明了。总之,《大国崛起》实际上不是在论述欧洲历史上那些国家究竟是靠什么崛起的,而是在论述中国的崛起需要哪些方面,应该发展哪些方面。《大国崛起》勾画了这样的一个图景,中国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经济、教育、传统文化,尽量不要战争,无所谓民主,于是乎,中国就崛起了。这完全就是中国按照自己的需要,在虚拟的观念中制造了那些曾经崛起的大国的形象、如何崛起的过程和原因,从而以一个理想上的、虚拟中的、观念里的西方大国作为榜样而已。我不禁想起了在欧洲17——18世纪兴起的“中国潮”,当时整个欧洲都以那个神秘的中国为文明的最高代表和富足的象征,传教士们为了得到罗马教皇的支持在信件中描述了一个梦幻般的中国,而启蒙时代的哲学家们更是以中国作为榜样,制造了一个精神观念中的中国进行赞美,从而论证自己理论的正确性并推行自己的思想。当时整个欧洲沉醉的其实只是他们观念中自己进行夸张处理后的一个中国形象而已,而不是真实中的中国。两个文明体系之间的历史在百转千回之后竟然如此惊人的相似。东西方之间缺乏相互了解,以前可能是因为地理上的原因,现在可能是因为都戴着政治的有色眼镜,但是从根本上东西方可能永远都不能真正的认识对方,或许双方给对方的形象,永远都是由自己的观念所塑造出来的。只不过冷静地看来,中国的有些愿望,如回避战争等显得非常一相情愿。中国不想打仗这只是单方面表达了中国自己的愿望而已,这并不代表其他国家也肯定不跟你发生战争。中国一旦崛起之后,台湾问题到底解决不解决?钓鱼群岛和东海问题解决不解决?南沙群岛问题解决不解决?这样以来,中国随即就与美国、日本和东南亚各国产生了矛盾,谁敢保证这些事都以和平解决呢?仅以一个中国“和平崛起”根本不可能打消别国的恐惧和戒备,口头上的承诺不可能成为别国对中国信任的依据,毕竟国际关系领域关注的是你是否具有威胁的实力而不是关注你是否具有威胁的意图,因为意图即是不可知的也是不可证的。片中美国那一集简短地说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总统威尔逊曾经试图建立战后国际政治新秩序,他想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际秩序呢?最后又是怎样的呢?这些《大国崛起》都没有提。最后他失败了!因为他试图建立一个反对殖民地划分、尊重殖民地人权、民族自治、和平主义的世界秩序,仅依靠道德和良知作为国家行为的限制和依据。《大国崛起》几乎不敢面

对这样的一个历史事实,因为如果它说出了这个事实,那无异于摧毁了自己愿望中那个大国崛起的方式。《大国崛起》中的英国学者并不避讳本国曾经广泛侵略他国的历史,说到德国时候,片中也对前德国总理勃兰特在华沙纪念碑前的一跪赞赏有嘉,但是中国自己却似乎不太愿意提起历史上曾经对中亚、东南亚和朝鲜半岛的侵略,中国指责日本修改教科书,其实中国在这方面的能力也不差。在说到德国那一篇时,《大国崛起》将德国一切强大起来的原因都归功于德国的教育,尤其是德国众多的大学,似乎以此来论证自己重视教育培养人才的正确性,认为以此可以使中国自己也更强大。但是《大国崛起》只看到了中国和西方都重视教育,但是却忽视了中国和西方国家教育制度的差异。一个不合理的教育制度也能教育出来成功的人才吗?中国的学生在学校学到的都是怎样的东西呢?西方又是怎样呢?这就好比你认为吃东西就会健康,可别人吃粮食,你吃毒药,这样有可能健康吗?又比如美国那一集,对于美国19世纪所谓“由资本主义的弊端带来的社会问题”,例如矿难和城市的社会问题,《大国崛起》都进行了批判。可笑的是,中国前一段时间的矿难真是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而中国城市的社会问题很多根本没有解决。美国19世纪存在的问题,中国21世纪还广泛存在,《大国崛起》批判人家的时候可真是大萝卜脸不红不白啊!那真是乌鸦落在野猪身上还说野猪黑!片中也说,最终美国的进步运动解决了这些社会问题,那么我们什么时候解决这些问题呢?当塔贝尔这样揭露美国社会黑暗面的“扒粪者”出现的时候,《大国崛起》再次对其大加赞扬,我就又是很奇怪了,同样是官方所倡导的主流意识形态,为什么对揭露美国社会黑暗的塔贝尔就大加赞扬,而对揭露了中国社会黑暗和中国教育制度不合理的韩寒就不予以接受呢?原来说美国不好的就被接受,说中国自己不好的就是“偏激”。如此以来,中央电视台还真是“客观”哪!在百度大国崛起的贴吧里面有人发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帖子,题目就是如果当年五月花号船上都是中国人,那以后会发生什么?更有意思的是,回贴的网友们有的认为要么是其中一个成了主子,其他人都成了奴才;有的认为是大家先成立各种老乡会,然后老乡会之间根据利益关系拉帮结伙展开内讧;有的认为成立老乡会之后大量制造假货,然后再坑老乡,然后再鼓励老乡去坑别人… …总之没有人认为五月花号上如果都是中国人,会建立另一个像美国那样强大的国家。或许一个国家强大的原因根

本上并不在于经济和科学,而是在于这个国家民族的人本身!《大国崛起》中的那九个大国之所以成为那样并不是因为历史上它们就是那样,而是因为中国需要它们成为那样。无论是《大国崛起》的总编导任学安还是总策划麦天枢都信誓旦旦地称《大国崛起》“没有特殊政治背景”,不是上面授意才创作的。是不是上面授意才创作的我们不知道,暂且认为可能确实没有什么明确指示。但是这句“没有特殊政治背景”说的多少有些当婊子还要立牌坊的感觉。如果没有任何的政治背景,那么中央电视台怎么会对《大国崛起》如此重视和宣传?怎么会投入如此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去制作?《大国崛起》本身就是源于20xx年一次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上关于1500年以来九个崛起大国的学习而开始的,即使没有上面的授意,也是正好符合了上层的精神。在如今中国崛起的大背景下,一个如此具有政治意义的片子,在象征着官方主导意识形态的中央电视台播出,怎么可能不具有一定的政治背景呢?就《大国崛起》本身来看,它的制作人员是更倾向于把它定位为学术作品而不是一个政治宣传作品,可是一个回避和忽略了如此多的历史事实的记录片,如此多的表达暧昧的记录片,实在不符合一个学术作品的标准。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主任牛大勇说只要是把别人的优点都学来了,你就是最好的。但是这个“优点”又是什么呢?是西方大国崛起的原因吗?如果西方大国是靠侵略掠夺崛起的,那么我们要不要学呢?如果说那不是优点,那么西方大国又有哪个没有靠侵略和掠夺积累财富呢?哦,我们明白了,原来是中国需要的就是优点,中国不需要的,就不是优点!而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钱乘旦则“很高兴历史学可以服务于大众”,其实我看《大国崛起》最终是服务于政治。《狼图腾》出版之后曾经热销一阵,但是后来发现不少人实际上是对其中的环境保护部分感受最深。虽然说《狼图腾》里面确实有表达环保的思想,但是对中国历史文化、人文精神和民族性格的揭示才是其核心,不过看这些方面有深刻感觉的人却似乎不多。所以有人说,《狼图腾》从销量上看是成功的,但是从作者写这本书想达到的意图看却是失败的。同样,作为一部政治宣传和普及大众历史知识的作品,《大国崛起》确实有成功的一面,尽管其中的知识也很片面,但是作为学术作品来看,我实在无法承认《大国崛起》是成功的。《大国崛起》与《千年沧桑》,《河**殇》《大国崛起》我只听说的时候就突然想起了上初中时候看过的中央电视台播放

过的另一部历史记录片《千年沧桑》。那是一部由英国和美国联合拍摄的历史记录片,讲述了从11世纪到20世纪,人类十个世纪1000年来的历史发展。片头和《大国崛起》一样使用了一连串的电脑合成画面,内容也相当丰富,只是电视台播放的版本已经经过了中国自己的修改。中央电视台的有关人士提到这部片子的时候都认为它虽然也是制作精良,但是由于文化理解的差异和政治的原因,《千年沧桑》对历史的解读,尤其是对中国历史的解读有存在局限和片面的地方,有些部分甚至存在错误和“唯心主义”。于是中央电视台不得不对其进行修改。我就很奇怪了,《千年沧桑》确实是以欧美文明的价值观念为标准对世界的阐述,所以就会被认为是“局限和片面”,那么同样是以中国自己的价值标准为核心进行修改过的《千年沧桑》就是“全面”的?同样是以中国自己为价值标准为核心拍摄的西方大国崛起道路的《大国崛起》就是“全面而客观”的?外国人看了《大国崛起》之后会不会也皱起眉头说,我怎么不知道我们是这样崛起的呢?按照中央电视台自己的逻辑,可能他们也要对西方的历史进行修改以使其变得更“正确”和符合“唯物主义”才能行吧?而且就两部片子内容上看,我认为《千年沧桑》所选取时代的重点要远比《大国崛起》更好!《河**殇》我没有看过,但是我读过它的解说词。在网上,对比《河**殇》与《大国崛起》的文章远要比提到《千年沧桑》的多。提到《河**殇》似乎多少有些敏感,这部记录片播放于19xx年,后来遭到禁播,还被认为是19xx年中国民主运动或者也可以说是“暴乱”事件的思想来源和导火索之一。《河**殇》全篇都是对本民族文化和拷问和反思,是对民族前途的忧虑和展望,基本就是在倡导和向往西方海洋文明的民主和自由,其制作人员现在都流亡美国。不得不把《河**殇》和《大国崛起》对比来说是因为两者都曾经引起了中国社会广泛的关注和轰动。只不过就评价来看,从中山大学教授袁伟时到普通网民,几乎都认为《河**殇》比《大国崛起》好得多,要么说《河**殇》更直接的关注了民族命运本质的东西,要么说《河**殇》虽然看起来比《大国崛起》要幼稚一些,但是观点鲜明,让人振奋和警醒。对于普通民众,尤其那些对历史本来缺乏了解的人来说,似乎包装华丽的《大国崛起》让人感觉不错,但凡是对比了《河**殇》和《大国崛起》的人们似乎都认为《河**殇》更好。而之所以《大国崛起》对民主、自由和人权等问题提及很少,恐怕就是由于《河**殇》的原因,使《大国崛起》的制作人员不想

步《河**殇》的后尘。可笑的是,网上也流传着一篇批判《大国崛起》的文章,认为《大国崛起》就是另一部《河**殇》而已,是美国对中国和平演变的产物,甚至还被贴在了西南交通大学关于政治思想学习的网页上。我真不知道作者是怎么想的,更不知道西南交通大学是不是思想上交通堵塞了才转引这样的文章。或许,大道行思《大国崛起》的最后一集对500年来大国崛起的道路进行了回顾,总结和反思,并且提出了大国崛起一些共同的方面。我自己从中总结就是四条:海洋优势,文化思想和人文精神,体制创新,实现现代化。有人质疑说并不是这九个国家都是海洋国家,像法国、德国和俄罗斯都是陆地型的国家。诚然,法国,德国和俄罗斯对比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美国和日本来说,似乎海洋性要差一些,但是他们从来没有放弃过对海洋优势的追求!法国在英国处于颠峰状态时拥有仅次于英国的海外殖民地,如果没有对远洋航海的追求和海军的建设是绝对不可能达到这个程度的;对于德国,无论是修建基尔运河还是在亚洲、非洲、大洋洲抢占殖民地,无论是从19世纪末成立的海军同盟还是两次世界大战与英国针锋相对的海军造舰计划都显示了一个陆地国家对海洋优势的雄心;而俄罗斯,彼得大帝那句“水域是俄国所需要的,只有陆军的君主是只有一只手的人,而同时也有海军才能成为两手俱全的人,当俄国可以自由进入印度洋的时候,它就能在全世界建立自己的军事和政治统治”就已经说明了所有问题了,冷战中,苏联海军也是仅次于美国海军的力量。很高兴的是,能在最后一集中听到保罗·肯尼迪说到,可能我们都不能解释大国崛起的全部原因,我们只能解释其中的一部分原因,我想最终可能是文化。我个人也认为,大国崛起的最根本因素还是在人本身。所谓的制度创新,说起来好听做起来难,在中国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也是路漫漫。只是最后提到实现现代化,认为大国崛起就是“实现现代化”时,日本早稻田大学的依田熹豪教授所谓“日本走进现代化表明现代化并非欧洲独有”一观点我不敢苟同。日本实现了现代化,只能说是日本接受了欧洲发展出来的现代化而实现的现代化,中国亦是如此。所谓的现代化,即由资本主义发展出来的世界,可能是古希腊罗马——基督教日尔曼文明独有的发展道路,是欧洲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不是全世界所有文明在不受欧洲的影响情况下都能发展出来的结果。这个现代化其实不仅体现在器物上,更体现在制度和精神思想上,或许器物转移到任何一个民族

都可以使用——虽然可能因为某些原因使用效果可能不同,但是制度和思想文化的外来则没有那么好接受,问题就在于如果不接受西方制度和思想文化,则传来的器物也无法发挥最大作用。而我们的尴尬却恰恰在此,移植了西方的器物和制度,也不得不承认西方思想文化的正确性,但是在实施的时候却产生了“异体排斥”,出现了诸多的社会问题,西方人最终可能会以自己的方式解决他们发展过程中的种种不足,但是我们却移植不来也不可能接受西方自身深厚的人文精神和自我反省的能力。或许,大国崛起的道路真的是不尽相同的。近年来,中国在第三世界国家留下了很好的口碑,这确实与他们对当年欧洲列强的态度不同。中国有没有可能走出一条独具风格的崛起之路?就现在来看,中国似乎不可能对外扩张,也没有近期发生自卫战争的迹象,但是能否持续下去谁都不敢说得绝对了。最后片子还亲密地向中央进行了一下靠拢,提到“和谐世界”,这或许也是中国对应中国威胁论的一个说法。但是美国那集说到美国在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派驻有军队的时候,我怎么听都能听出一种羡慕和自豪感,这回怎么没有听到中国认为美国这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这其中微妙的滋味或许只有唐朝时候的中国能体会清楚吧!那么曾经被广泛提及的“民族复兴”又是在复兴什么呢?大国崛起的大道行思,或许!成文于20xx年2月15日凌晨1点22分文章引用自: 分类:光影流年评论() 引用 阅读() 圈子 编辑 打印 有奖举报 前一篇:冷战与中国(一)后一篇:评央视记录片《大国崛起》(上)数据加载中...博客首页┆播客┆圈子┆美图┆专栏┆搜索┆帮助 人间天上 人文天下.cn/Matrix358 复制 > 收藏本页 添加为友情链接 博客首页 个人首页┆管理博客┆我的文章┆我的相册┆我的圈子┆我的播客┆我的好友┆给我留言 个人信息 管理 Matrix 活力地带 管理 个人首页 管理博客 我的文章 我的相册 我的圈子 我的播客 我的好友 给我留言文章分类 管理 我的所有文章阿修罗的战争艺术历史的沉船国际关系世事事实时时评论浮生若梦光影流年放肆幻听游戏者生存访客 正在载入模块...lzp617 2007-12-19 21:25:53夏天的空气 2007-12-18 14:35:22傻瓜都一样 2007-12-18 13:15:32多彩之舟 2007-12-16 20:06:07美人肌肤 2007-12-10 11:32:33冬瓜地 2007-12-10 11:27:25脾气坏坏 2007-12-7 11:42:46

弗拉门戈Marizhen 2007-12-7 8:20:33风无痕 2007-11-30 13:39:19牛二 2007-11-29 14:04:47新浪博客推荐文章 管理 百姓心里人气最高的10位春晚候选人(图)杨子:我的生活感受 我的成长经历 我对成功的理解最容易分手的十类婚姻反弹也许正在悄然走近?柯云路信箱:北漂女孩的隐秘日记主力即将吹响<<集结号>>12月18日操盘同步提示街球王展现慈柔心肠,阿尔斯通走访孤儿院温馨感人中国军方借小鹰号事件向美展示实力再砍就杀到地板啦!内容 管理 数据加载中...写博客,参与“我的2008--我记录活动”,赢现金大奖! 注册┆登录┆发表文章 评央视记录片《大国崛起》(上) 2007-03-04 13:21:09 大 中 小 标签:大国崛起 评论 记录片 历史 海战 回避 战争 民主 当我知道中央电视台大型历史记录片《大国崛起》的时候,它已经在电视台播放完了。如果不是我们系一个行政专业大四的学长告诉我这部片子的话,我可能得等到大国衰弱的时候才能知道它的存在。好不容易上个大学,以为生活会多么丰富多彩,实际情况却是十分乏味无聊,呆在这么个闭塞停滞的地方对外界一无所知。好在互联网和光碟的发达,让我可以两次看了十二集的《大国崛起》,也颇有些感慨。《大国崛起》讲述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一共九个自公元1500年前后曾经或者正在具有全球性影响力的大国先后崛起的故事。因为在公元15——16世纪以前,世界各个文明之间都相对处于一种孤立的状态,相互之间交流比较有限,是15世纪末的航海时代打破了这一格局,使世界逐渐形成了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公元1500年也就成为了世界史的一个重要的划分标准。西方也有些历史学家认为并非如此,《世界体系:500年还是5000年?》中就有历史学家认为是早在公元十三世纪的蒙古帝国最早建立起了全球体系。当然,《大国崛起》中也已经说明,是“绝大多数历史学家都认为”,公元1500年具有划分历史的重要标准意义。《大国崛起》的优点网上对《大国崛起》的评论不在少数,我也看了一些,有褒扬有批判,而且各种褒扬或批判自身也出于不同的目的或原因。《大国崛起》本身确实具有明显的优点,比如制作的精美、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等。片头众多电脑合成的镜头在各个国家之间的转换给人感觉非常具有想象力和连贯感,引人入胜。片中绝大多数关于海外的镜头都是在实地拍摄完成,对观众很有吸引力。而背景音乐无论是片头还是片中,都能恰好的与情节相符,这样以来,观众很容

易就会被带进片子的节奏中去。在一集一集讲述的过程中还能不断回顾以往几集的内容并对同时代其他国家情况进行对比,显得具有全局性。这些优点也与该片的制作者是中央电视台这一具有相当雄厚实力的单位和官方的支持是分不开的。片中各个国家众多的教授、学者、企业家、行政官员甚至前政府首脑的出现以及每集片尾出现的一连串被致谢的大使馆就已经证明了这个片子绝对不是谁都有实力拍出来的。尤其是当《大国的兴衰》的作者,我个人非常景仰的美国耶鲁大学教授保罗·肯尼迪出现的时候,我大脑就一片空白了!更令我比较满意的是该记录片与以往其他中国官方所倡导的历史记录片、专题片相比有一定的区别和特点。虽然在《大国崛起》中也很多提到“资本主义”的问题,并且以西方国家的资本主义的发展作为主线,但是似乎马克思主义的一些观点和中国以往对西方的态度已经不再以一种“绝对真理”的姿态出现,其他学说和理论也被接受,打破以往官方意识形态的绝对束缚,这是一种相当的进步。 在第一集的片头有一组画面中,连续出现了蒙古帝国的军队,非洲人、美洲印第安人、印度人的一系列肖像镜头,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诸如《文明》、《国家的崛起》、《帝国时代》等以文明为国家和民族区别的计算机游戏。以文明的差异而不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作为区分人类社会的标准,能从一种更新的角度丰富地而不是生硬地看待历史,很难得可贵。这里面更多体现了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而不是马克思的东西。对马克思的引用也不再局限于对西方世界和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在对待某些历史问题上也能承认一些其他学术流派的理论。例如在英国那部分中,对于工业革命前很多商人努力创造财富和追求利润的行为,片中承认是受到基督教新教的影响而没有说是因为“万恶的资本家的贪婪和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而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恰恰是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的著名理论。在卡尔·马克思与马克斯·韦伯的理论流行于欧洲的时代,曾有过两家理论信徒的争论,而马克斯·韦伯的理论也曾经被马克思主义者批判为“唯心主义”。就我个人来说,似乎从小学到大学,不管是小时候对世界的认知还很欠缺的时候还是后来很多观念开始确立的时候,我们在学校和主流媒体所受到的关于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攫取利润的教育,都说是因为资本家的贪婪和“资本主义的黑暗”,而且同时资本家必然被塑造成一个穷凶极恶、惟利是图的形象,从来没有历史书和历史课教过我们资本主义的

出现跟人们受到宗教情绪的影响有关。其实对于国民和学生关于西方世界、资本主义的那些妖魔化的形象的塑造和教育,本身就是一种“赤裸裸”的思想专制。《大国崛起》能在一定程度上兼容并蓄,这一点可以说让人耳目一新,非常成功。而且整个片子中,确实是对历史史实的介绍居多,灌输式的“定性”很少。对于世界上众多学者纷繁的学说和观点,片子里更多是单纯地介绍给观众,让观众自己去评价、分析和决定谁的观点应该怎样接受,而不是生硬地赞扬或者批判。从这个角度看来,《大国崛起》反而更像一次精神上的“自助餐”,片子只是把各种食物都盛在盘子里面摆在大家面前,至于吃哪个不吃哪个就由观众个人决定了。《大国崛起》的错误诚然,《大国崛起》是由中央电视台精心编导制作并由国内众多知名学者支撑的记录片,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和学术性,但是也跟以往央视的知识性节目一样带有一些“值得商榷”或者错误的地方。我的知识水平有限,只能挑我知道的说一说。首先,第一集中关于葡萄牙和西班牙的部分,解说词中说伊比利亚半岛一直不停地发生着征服和反抗,罗马人、日尔曼人、摩尔人都曾经入侵过这里,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一刻不停止同入侵者抗争。这段话多少说的有些莫名其妙。伊比利亚半岛上最早的民族伊比利亚人本身就是从北非迁移的“外来者”,另一支伊比利亚半岛上的民族利古里亚人是从法国和意大利迁移而来,后来与伊比利亚人和利古里亚人融合的凯尔特人还是外来的迁移民族,而他们融合后形成的克尔提比利亚民族是受到了“入侵者”罗马人的文化的影响和民族的融合才形成了西班牙人自己的民族文化,日尔曼人和阿拉伯——摩尔人都一定程度上与当地民族有民族的融合。可以说,解说词中所谓的“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抵抗侵略者”实际上就是前一个侵略者抵抗后一个侵略者的历史,这里似乎无所谓“侵略者”,因为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都是“侵略者”。第一集中介绍15、16世纪时候欧洲各个国家正在战乱之中的镜头所闪现的军队服装和使用步枪、火炮等武器也已经达到了18、19世纪的水平,在15、16世纪的战争里,还只有比较初级的火绳枪和火炮,长矛、剑和盔甲还大量使用在战场上。画面资料的选取上与史实存在误差。而讲述英国的第三集上部中,对于1588年的英西海战则有更多的内容出现了不严谨甚至错误的地方。影片中说到,当时迎战西班牙无敌舰队的英国舰队是“一支由商船和海盗组成的小型舰队”,实际上当时的英国确实没有国家

性海军存在,英国舰队里也有不少在伊利莎白一世默许下的海盗和临时拼凑的武装商船,但是英军真正的主力是英国女王拥有的一支由34艘战舰组成的私人舰队。英军真正参加战斗的也就是女王的这些舰队和少数其他船只。仅以“一支由商船和海盗组成的小型舰队”来概括英军舰队不仅不严谨而且容易给人一种西班牙舰队是被商船击败的感觉,而英国的武装商船基本没有参战,很明显这样的感觉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英国甚至还得出使用武装商船非常失策的结论,认为其主要就是起到充充门面的作用,使舰队看起来非常巨大而已,对会战本身几乎没有什么作用。相比之下,反而西班牙无敌舰队中有44艘的武装商船存在,而且相当部分参加了战斗。1588年英西海战部分另一个错误的地方是片中首都师范大学刘新成教授所谓的英国舰队“拥有更先进的火炮”一说。当时欧洲各国战舰上装备的火炮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最大射程2000步、炮弹重 50磅的加农炮,一种是最大射程2500步,但炮弹重只有17磅的长炮(culverin)。此外还有一些副炮,例如小型的加农炮和长炮,炮弹更轻;一些只能发射4、5磅重炮弹的小型火炮,都主要用来杀伤人员;以及一种射程很近,叫做皮里尔的过时的大炮。所不同的是,西班牙战舰上装备的射程较近但威力较大的加农炮共163门,同样的加农炮英国装备了55门,西班牙具有3:1的优势,而射程较远但威力较小的长炮,英国战舰共装备1874门,同样的火炮西班牙战舰装备635门,英国具有3:1的优势。以前有资料说英国是因为拥有更多射程更远的火炮而战胜西班牙无敌舰队的,此时西班牙无敌舰队因为火炮够不着敌人所以无法发挥作用。这个说法明显有问题,一个是同时英国数量更多的长炮威力也不足,一个是长炮射程虽远但是当时火炮射击的精确度极差使远射程失去了意义,即使是长炮也必须抵近射击才能保证命中,而这样以来西班牙数量更多且比长炮威力更大的加农炮反而更能发挥作用了,因此就从当时双方火炮特点的实战使用效果来看并不能得出英国舰队“拥有更先进的火炮”的结论。而且就当时的加农炮和长炮的特点本身来看,本来就是相同时代相同技术水平的两种用途不同的火炮而已,相比较来说并不能分出谁在技术和质量上更具有优势,就好比一个人更高另一个人更胖从而两个人体重近似的结果一样,实在无法得出英国舰队“拥有更先进的火炮”的结论。那么英国人的优势在哪里呢?就战舰来说,西班牙的战舰虽然庞大但是比较迟缓笨拙而且无法逆风航行,而英国的战舰则更为轻捷灵巧可以逆风航

行;就船员来说,英国的水手和炮手技术水平较高,也很习惯在当时相对恶劣的气候条件下作战,西班牙战舰上不仅搭载了很多不习海战的陆军,而且船员则技术较差,也不适应在恶劣气候下作战;就从火炮来说,英军主要火炮的总数量更多,装备1972门,而西班牙只装备1124门。而最根本的优势是英军当时采取的战术思想。西班牙海军当时使用的作战方式与古典时代的古希腊罗马和中世纪时期的海战的作战方式根本上是一致的,都是首先依靠船头的撞角对敌舰进行冲撞,然后进行接舷战,由士兵登上对方战舰进行战斗。虽然当时战舰基本已经不再使用撞击战术,但是西班牙战舰的重型火炮仍然普遍都放置在船头,力图能在冲向敌舰侧舷的时候直接将炮弹射进敌舰船体,然后进行接舷战,侧舷大多装备威力较小的火炮。而英国人则在侧舷装备很多重型火炮,战斗时用侧舷对敌,集中火力轰击而避免接舷战,呈纵队阵容。这样把侧舷暴露给敌人的方式在古代海战中完全是自杀!但是在火炮大量应用的时代则是一种理所应当的方式。再加上英国战舰的灵巧,始终处于西班牙舰队的上风方向,使西班牙人无法靠近进行接舷战,笨拙的西班牙战舰加上技术低下的海员又使西班牙人即使在近距离上也无法发挥数量众多的加农炮的威力——无敌舰队的失败几乎是注定的。英西海战部分第三个错误就是片中说到“西班牙无敌舰队一半被英国人击沉海底,一半奔逃回家”。西班牙无敌舰队一共组织了130艘各型舰船(其中一个支队共4艘没有出发),最后回到西班牙的只有43艘,确实是大概一半回到了家,但是损失的另一半并非如片中所说那样“被击沉海底”。海战中真正被英国人击沉的西班牙战舰只有2艘,即使无敌舰队与英国舰队脱离接触进入北海之后也还剩120多艘,大多数损失的战舰都是因为海上的天气原因而不是英军的炮火。当时的火炮发射的炮弹更多的是杀伤人员或者使敌舰丧失战斗力,击沉敌舰很困难,像片中所说一下就击沉了几十艘战舰,这在当时几乎是不可能的。还有一个值得商榷的地方就是讲述美国的第十一集,在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那部分,片中说到当时的美国“作为世界第一经济和军事强国”加入了二战,但是实际上二战前夕美国的军力十分有限。如果说美国是以“世界第一军事强国”的身份加入的二战,还不如说是二战使美国成为了世界第一军事强国。19xx年时美国装备的坦克数量甚至还没有日本多,19xx年美国生产的坦克也更多运送给同盟国,直到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也只有海军实力可以撑起门面,陆军大部分武器

还很陈旧落后,人员缺乏训练和经验,系统内部效率低下官僚成风,空军也没有大量装备优势技术性能的战斗机,更多的美国工厂可能在生产轿车和冰箱。但是由于美国具有无可比拟的经济实力,世界最强大的工业能力,人力,物力,财力和组织协调的能力,使美国在短时间内成为了巨大的兵营和军火工厂。19xx年一年,美国生产的坦克数量就比19xx年超出10倍!但就珍珠港事件之前的美国,还没有实力被称为世界第一军事强国。《大国崛起》在回避什么?《大国崛起》每一集的时间基本都在45分钟左右,有些国家需要介绍的内容比较多,就使用了两集分别介绍。实际无论是45分钟还是90分钟都无法将一个国家几百年的兴衰事无巨细地表现完整,因此在记录片中对历史事实有所取舍是很正常的。但是就《大国崛起》取舍的方面和内容来看我们似乎可以看出某种特殊的含义和信息。片中对于一些事情是能不说的就不说,不能不说的就尽量少说,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虽然《大国崛起》的编导人员也说过,《大国崛起》更多的是在单纯讲述历史事实而不是对历史的硬性评价,历史事实也确实不能篡改,但《大国崛起》却将历史事实“换了一种方式表达”。历史事实不能歪曲,但却可以“忽略”,历史事实不能否认,但却可以“回避”。《大国崛起》在极力地回避战争,尤其是回避侵略战争。可以说,人类的历史是由一次次的战争连接起来的,而历史的记录也表明,人类历史上全球都处于和平状态的时间相比有战争的时间则少之又少,自公元1500年以来崛起的大国也都无一例外的进行过对外战争甚至通过对外战争进行崛起,而《大国崛起》似乎对此相当忽视。在第一集中,虽然也提到了葡萄牙和西班牙在全球范围的殖民扩张,尤其对西班牙的远洋航海介绍颇多,但是西班牙的远洋航海是去干什么了呢?难道是去发展旅游业了?《大国崛起》也介绍了西班牙在南美洲的屠杀和掠夺,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远洋航海探索新大陆本身并不能带来财富,而恰恰是葡萄牙和西班牙在利用远洋航海发现的新大陆进行的掠夺带来了财富,而《大国崛起》却将重点放在远洋航海上而尽量避免对战争的介绍。对荷兰介绍也尽量避免谈全球范围西班牙与荷兰的战争,对荷兰占领中国台湾也就是提了一下,或许台湾对荷兰根本不重要?而介绍英国,只对来来回回打了三次、最后确立英国海上优势的英荷战争一带而过。对于英国在全球范围建立的广大的殖民地到是有介绍,“全世界向英国提供原料和市场”,但是那都怎么来的?岂能是以一句凭

借坚船利炮打开大门就能概括的?如果不是英国四处侵略建立起的殖民地,仅靠英国国内的各种情况,又如何体现“崛起”呢?对于法国与英国、荷兰、西班牙打的罗圈仗也是泛泛之说,好不容易说到拿破仑,重点还放在了他的法典上而避免说军事和战争,尤其是拿破仑对于世界军事发展的重大贡献。而即使是说到德国,提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只是再次的一带而过,仿佛这些惨烈的历史无足轻重,最多就是在描述其的语言上下些功夫。只有提到日本的时候才能多说说这个侵略成性而且也多次与中国有过过节的民族进行的战争,即使这样,对日本长期统治朝鲜的部分似乎也未能细说。谈到俄国和后来的苏联时,再次一如既往的将俄罗斯在欧洲、亚洲二百多年的扩张历史一带而过(时间过的真快啊!),叶卡捷琳娜在中亚34年的侵略用一句话就说完了。而苏联对东欧和波罗的海国家的强行吞并,苏联侵略芬兰的苏芬战争,苏联斯大林对苏联内部的大清洗和二战中苏联与德国对波兰的瓜分干脆都是提都没提,仿佛“伟大的社会主义苏联”只打过对侵略者的卫国战争,从来没有也不可能侵略别人。一个更有趣的现象是,《大国崛起》中对苏联解体也是很少涉及,对苏联当时政治体制的不合理和政治腐败不愿深谈,只讲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崛起而避讳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衰弱,这其中耐人寻味啊!即使在说到美国的时候,也就说了无法避免的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对于1821英美战争、美墨战争、美西战争也都没提,丝毫不说美国人在西进运动中对印第安人的屠杀(《大国崛起》的学术指导钱乘旦说不提屠杀是因为大家都知道,这恐怕对中国民众的历史知识水平估计过高了),两次世界大战再次一带而过,也没有说美国因为世界大战而大发横财,二战之后美国一系列的对外战争也都是一个没提!另一个被回避的就是民主。除了在英国那一集中说明了英国作为传统的议会制度,中西“封建社会”概念的不同,国王和贵族关于权利义务的契约等等以外,对于法国从拿破仑帝国灭亡之后用了几十年才艰难建立起来的民主制度则根本没说而直接跳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于美国著名的三权分立制度则干脆提都不提——关于这方面的资料很好找,都声称“三权分立制度不适合中国国情”。对此网上已有诸多的评论,多是对《大国崛起》回避民主的不满和批判。而《大国崛起》的制作人员都似乎对此颇为“不屑”,认为仅以“民主”来评判一个国家的的强大是“片面”的,而且在言语之中还显得对“民主”颇为“厌烦”、“不喜欢”。

对于《大国崛起》的这种诟病,《南都周刊》的副主编长平先生已经进行了批判。历史的进步,最终应该是人的进步,是人的自由程度应该不断扩大化。《大国崛起》似乎更加注重技术和经济这些看得见的进步和强大,而对人本身的权利关注很少,对于政治制度,尤其是民主制度对社会进步的巨大动力不愿多谈。我也感觉到很好笑,《大国崛起》的制作人员能认为仅谈民主制度的是片面的,还有经济制度、教育制度、文化制度等等,那么我想问是不是不谈民主制度就是全面的呢?还有人居然说因为美国经常以人权和民主为旗号进行侵略战争,所以民主和人权之事不谈也罢——按照这样的说法,现在还有一些迷信也是打着科学的幌子,难道我们就应该因此而拒绝科学吗?暨南大学的教授庄礼伟也认为,一个国家的崛起更应该关注清廉指数、人民的痛苦指数、新闻监督权指数等等。恐怕,这些都是《大国崛起》所不敢“关注”的吧?这或许也就是《大国崛起》的精明之处,它所呈现给你的历史是一个真实的历史吗?从这一点看,《大国崛起》并没有篡改历史,它告诉你的都是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事情,但是这并不代表历史上所有发生过的事情它都告诉了你,告诉你的是一个片面的历史,是一个它想让你知道的历史。对于不想让你知道的历史,要么表达的很暧昧,要么少说,要么就根本不说!到这里,我不得不感叹托尔斯泰曾经说过的那句话:“历史如果符合真相,那是美事一件。”文章引用自: 分类:光影流年评论(11) 引用 阅读(997) 圈子 编辑 打印 有奖举报 前一篇:评央视记录片《大国崛起》(下)后一篇:周济,说大话别闪了舌头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不良信息反馈 电话:95105670 提示音后按2键(按当地市话标准计费) 欢迎批评指正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7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本期参加“我记录”活动情形数据正在加载中... 活动首页博主本期文章 进入主页昵 称: 蓝调小雨云会员编码: 1147672380读取中……读取中……读取中……博客 | 播客 | 论坛 | 圈子 | 相册

更多相关推荐:
读书笔记范例

读书笔记姓名洪心洁学号班级24069335106级会计学1班前言我通过查阅图书馆书籍搜索图书馆数据库资料查阅有关期刊和查找网页上相关的资料四种方式为我的论文治理型内部审计起免疫系统的预防作用寻找相关的信息资料并...

小学生读书笔记范文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使我爱不释手保尔柯察金那顽强的品格多么令人钦佩如果你读了这本书就会明白具有钢铁品质的人是大写的人保尔一生十分坎坷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他还坚持写书对自己毫不顾惜书中写道他呕心沥...

读书笔记范文

读书笔记范文读书笔记gt范文一闲暇时我拜读了前苏联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受益匪浅其中教给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一建议给我印象深刻卢梭的寓教于乐总让我困惑我常常思考究竟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

读书笔记范文

德不厚福不居读书笔记范文读书笔记范文精选1读书笔记的概念人们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把自己阅读书籍的心得体会和精彩内容整理记录下来的文字材料2读书笔记的作用1作读书笔记可帮助记忆弥补脑力不足有效提高读书效率2做读书...

大学读书笔记格式

读书报告格式及范文一读书报告有沒有一定的格式对初写读书报告的同学來说学校会有一般的格式要求让其有所遵循一般地只要有书名有作者其他可集中读后感來写最浪费笔墨的是內容概要惟一的作用是让別人知道你看过这本书二写读书报...

小学生读书笔记范文

爱文库核心用户上传小学生读书笔记范文读童年有感读了童年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和高尔基比童年我们今天是多么幸福埃高尔基出生在一个木工家庭5岁时父亲病故了他的生活更加艰苦了他和妈妈就住在外祖父家里由于家境贫困他上学只好...

读书笔记的格式

读书笔记的格式读书笔记的种类很多一般说来可分为四大类一是摘录式二是提纲式三是评论式四是心得式四大类又分若干种每一种在写法上有所不同一摘录式摘录式是阅读活动中收集资料日寸最常用的记录形式主要是为了以后开展科研活动...

读书笔记格式

读书笔记书名作者文章背景可有可无好句好段摘抄12语言赏析可有可无读书心得重点读书笔记是指人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遇到值得记录的东西和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文体古人有条著名的读书治学经验叫做读书要做...

我要小学生读书笔记模板

书海徜徉学生姓名第周我读了这篇文章真美呀我收获了很多很多词语超市绝妙句子本人感悟书海拾贝学生姓名第周今天我读了这篇文章妙极啦我收获了很多很多好词佳句我的感悟

成教读书笔记范文

继续教育学院读书笔记学生学号学生姓名专业班级指导教师姓名读书笔记一我的设计题目及研究方向我所选论文的题目是单相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的设计在开展毕业设计的第一阶段我阅读参考了功率因数校正原理与控制IC及其应用设计...

小学生读书笔记表

读书日期20xx年月日

读书笔记范文_好爸爸胜过好老师

读书笔记范文好爸爸胜过好老师关于阅读一个人不读书要受到命运的惩罚一个民族不读书要受到历史的惩罚读书不仅仅要成为一个人生活中一项重要的活动更要成为一个人的生活方式阅读对于孩子生活和学习的重要意义是路人皆知培养孩子...

读书笔记范本(2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