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陈奂生上城

时间:2024.5.15

3 陈奂生上城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梳理情节,引导学生领悟作品情节设置的巧妙。

2.分析形象,培养学生整体把握人物形象的能力。抓住心理描写,把握作品塑造的新时期初期农民的典型——主人公陈奂生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及其意义,并与西方小说《项链》作比较,体会作品的审美价值。

二、过程和方法

诵读、感悟、理解、讨论、鉴赏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时代的进步给农村带来的变化和希望,了解新时期农民在精神物质追求中的喜悦和困惑。思考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必须同步进行的必要性。

●重点、难点

这篇作品展现了主人公陈奂生思想性格的不同侧面,塑造了新时期初期农民的典型形象。把握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特点及意义,准确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及意义是这篇作品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 导入新课:

我们曾熟识鲁迅小说《故乡》中成年闰土的形象,他是在封建制度和生活的重压下变成憨实而木讷、拘谨而自卑的旧时代的农民形象。今天,新中国的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民真正成了土地的主人,生活的主人。作家高晓声以他的系列小说为我们展示了改革开放初期农村的生活画卷。《陈奂生上城》是“陈奂生系列小说”的第二篇,第一篇是《“漏斗户”主》,后面三篇是《陈奂生转业》《陈奂生包产》和《陈奂生出国》。五篇的主人公都是陈奂生。有人评论说“他(指高晓声)笔下的陈奂生已经成了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陈奂生的遭遇、命运,发生在他身上的悲剧与喜剧,或多或少、不同程度地反映了中国农民的艰辛与转机、灾难与希望”。

今天,我们就通过《陈奂生上城》来感受一下当时的中国农村和农民的生活和追求。

(板书课题)

二. 作家简介:

高晓声(1928――1999),当代作家,其代表作除包括本课文在内的系列小说外,还有《李顺大造屋》、《新娘没有来》、《觅》、《青天在上》等。作家擅长描写农村生活,善于在普通农民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揭示具有重大意义的社会问题,探索我国农民坎坷曲折的命运与心路历程的变化,文笔简练幽默,格调寓庄于谐,在新时期文苑独树一帜。

三. 自读课文,并完成以下思考题:

1. 陈奂生上城的背景和目的是什么?他在物质生活改善以后,对精神生活有什么追求?

2. 第二部分写了卖油绳的具体过程,他经历了哪两次由悲到喜的情感变化?

3. 第三部分是怎样写他的感激――不平――得意的心理历程的?

4. 给三个部分分别拟一个小标题。

四. 讨论,明确:

1. 陈奂生上城的背景就是“自由市场开放了”、农民“囤里有米、橱里有衣”的时候,物质生活改善了。卖油绳的目的是“赚几个活钱买零碎”“买一顶簇新的、刮刮叫的帽子”。他相信生活还会越来越好,他竟“满意透了”“总算像家人家了”,可让他自卑和不满的是,对着别人,“实在是无可说”,什么也说不好,一说就要被人家笑,所以“他渴望过精神生活”,然而他的精神要求是极低的,他的新追求是“要是 1

能碰到一件大家都不曾经过的事情,讲给大家听听就好了,就神气了”。

2. 第二部分写了陈奂生由悲到喜的两次情感变化。他首先碰到的不愉快是因没带钱而没有买到帽子,好在油绳卖得很顺利,尽管少了三角钱,毕竟还有三块钱的赚头。因此这种不快很快便随之消失。当他准备带着赚来的活钱“凯旋回府”时,忽又感到了浑身的不适,竟然病困火车站,他甚至悲观地想到在这举目无亲的地方,“耽误就医吃药,岂不送掉老命!”好在陈奂生还想得开,一想到自己活在世上还能“多种几年田,有益无害”时,他便又高兴起来了,两个嘴角不由得“向左右同时嘻开,露出一个微笑”。

3. 第三部分先写他的感激。他庆幸自己交了好运,遇到了县委吴书记这样的好人,在自己发高烧时给自己买了药,还用车把自己送到县招待所的高级房间住下,他能不感激吗?接着又写了陈奂生的苦恼和不平。只住了一晚上,还是半夜里来的,就要了他五块钱。两顶帽子的钱,不过七八个钟头就没有了,他一个农民,如何能接受得了?再想到回家没法向老婆交账,便觉得麻烦。紧接着,陈奂生便从这奢侈的消费中找到了精神上的平衡,这不就是别人不曾经历过的事吗?这不就有了足以让自己自豪的东西可讲了吗?自己的梦想不是实现了吗?于是立刻赶走了先前的烦恼,只觉得“这五块钱花得值透”,“仅仅花了五块钱就买到了精神上的满足,真是拾到了非常的便宜货”。接着“他愉快地划着快步,像一阵清风荡到了家门”。

4. 在以上的分析上,三个部分的小标题水到渠成:

上县城 寻求新生活

卖油绳 病困火车站

遇书记 梦圆招待所

5.陈奂生住招待所花了五元高价,他内心有什么感受?有什么表现?

花了五元高价,等于“做七天还要倒贴一角”,“睡一夜要出两顶帽钱”,陈奂生“想想又肉痛起来”,说明他勤俭的农民本质。

由于出了五元高价,对招待所的物品从十分爱惜变为任意作践,用提花枕巾擦脸,不脱衣钻进被窝,表现出农民的自私狭隘。由于坐了县委书记的汽车,住过县委书记介绍的五元一夜的高级招待所,就感到“精神的满足”,得意非凡。这表现了农民的封建等级观念和落后愚昧心理。

6.陈奂生回到队里,身份显著提高,这样的结尾有何深意?

明确:说明农民中愚昧麻木等级观念重的人,非常普遍,陈奂生不是个别现象,这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7.陈奂生的进取心与落后面,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有什么关系?

陈奂生的进取心是跟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的崭新的社会环境分不开的。农村改革解放了生产力,陈奂生这个昔日的“漏斗户主”翻身了,他充满喜悦心情,也萌发了进取心,对精神生活也开始有了追求。另一方面,陈奂生身上的封建等级观念和落后愚昧心理,在他周围的农村干部和农民身上同样存在。因为陈奂生坐过县委书记的汽车,住过五元一夜的房间,人们马上对他友好、羡慕、尊重。可见这样的社会环境是陈奂生的落后面的生存土壤。

8.文章表现了什么主题?

这篇小说描写了新时期的农民在物质生活得到改善以后,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以及追求过程中的喜悦、苦恼和尴尬,表现了作者对新时期的农民终于前进的高兴,还没有从因袭的重负中解脱出来的慨叹。

作者自述:“我写《陈奂生上城》,我的情绪轻快又沉重,高兴又慨叹。我轻松、我高兴的是,我们的境况改变了,我们终于前进了;我沉重、我慨叹的是,无论是陈奂生们或我自己,都还没有从因袭的重负中解脱出来。”

作者“轻松又沉重,高兴又慨叹”的情绪渗透在字里行间。第一部分写陈奂生上城,真是“春风得意马蹄疾”,摆脱了残酷的饥饿,过上了温饱的日子,展现了新的希望,人物的兴奋劲儿跃然纸上。作家为农民的高兴而高兴。

陈奂生真是无忧无虑,他的精神面貌和去年大不相同了。他是过惯苦日子的,现在开始好起来,又相信会越来越好,他还不满意吗?他满意透了。他身上有了肉,脸上有了笑;有时候半夜里醒过来,想到囤里有米、橱里有衣,总算像家人家了,就兴致勃勃睡不着,禁不住要把老婆推醒了陪他聊天讲闲话。 2

这段话把陈奂生的喜悦表现得有血有肉。这是陈奂生们的喜悦,也是作者的喜悦,是献给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一曲颂歌。陈奂生是最真诚地拥护党,拥护社会主义的,这也是作者对农民的赞歌。

小说也写陈奂生的艰苦作风,饿了啃僵饼,渴了捧水喝,病了熬着就躺在车站长椅上,设身处地感受一下,这是多么苦涩!陈奂生还很穷,字里行间流露的心情又沉重起来。

第三部分则充满着慨叹和遗憾。作者描写陈奂生“故意立直身子,扑通坐下去??试了三次”,描写他“把提花枕巾捞起来干擦了一阵,最后衣服也不脱,就盖上被头困了”,这样无聊的作践,离现代文明人的水准还多么远,作者的慨叹有多么沉重。最后写他以坐过吴书记的汽车、住过五元钱一夜的高级房间为神气的本钱,恰恰是在慨叹他的卑微,慨叹陈奂生这样的农民何时才能获得健全的人格,成为堂堂正正的社会主人。

9、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为了揭示其心理采用了什么手法?

这篇小说以出色的心理描写见长。作品结合情节的发展,结合人物的行为描写心理,心理描写又推动情节发展,人物的行为变化又在心理描写的观照下得到解释。例如,陈奂生付过房钱再进房间,有一系列动作:不再脱鞋,大摇大摆进去,往太师椅一坐,倒开水吃饼,使劲坐了皮凳三次,热度退尽了,用枕巾擦嘴,和衣睡觉,过后又起身出门。每个行为为什么这样做,都有心理描写,这些心理描写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也就是解剖了人物的灵魂,一个新时期初期的性格多元化的农民形象跃然纸上。

10.比较本文与《项链》三四段在揭示人物心理上的不同?

《项链》的心理描写,运用了西方小说惯用的心理分析方法,写得细腻、深刻。《陈奂生上城》的心理描写,用了“土洋结合”的办法。像西方小说一样,注重心理描写,但这种心理描写,是通过对人物的行动、肖像的描写,对景物、天气的描写,来揭示人物心理的。这是我国传统小说的写法,符合中国人的欣赏习惯。这是作者在心理描写上的借鉴与创新。

五、总结、扩展

陈奂生是一个人,却又是一个群体,一个阶层,一种现象。我们为陈奂生的喜悦而喜悦,为陈奂生的尴尬、苦恼而慨叹。作者写陈奂生的情绪轻快而沉重,我们读陈奂生也同样轻快而沉重。作品启示我们,面对经济的飞速发展,面对家园的日益美丽,我们的道德水准、精神境界,同样需要快速提升;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同步,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做出不懈的努力。

六、布置作业

阅读《乡场上》、《哦,香雪》。

附:板书设计

环境 情节 人物 买帽子

进 老实善良 呼唤

遇开心事 物质

患感冒 精神

在 车 站——卖 油 勤朴节俭 文明

遇吴书记 同步

买帽子

自私狭隘精神满足

3


第二篇:读.《陈奂生上城》有感


读 《陈奂生上城》 有感

陈奂生的形象,像大多数的农民一样,辛苦诚实,患得患失。我很佩服高晓声驾驭农村题材的能力,在其中我仿佛看到许多朴实的,又有些畏缩的农人们 。其次是无论剧作家还是小说家总要面对的问题,那就是如何使文章读来有趣,令人掩卷深思,品咂玩味。

谈及文字,就容易想到炼字,传神的文字可以为文章起到极重要的推动作用。开篇“悠悠”二字就极为精准。“悠悠”至少在三个方面道出陈奂生的状态。首先是行为行动上,他不担心路途遥远,因为他个儿高,腿长,三十里的路,竟经不起他一走;其次是精神上的“悠悠”,他上城卖油绳,是不担心卖得完与卖不完的,他只是个老实人,不投机倒把,靠自己一点手艺,赚几个活钱。这让人感到一种农民特有的精神,在经历无可奈何的创伤之后,没有任何的怨言,好机会降临的时候,也从不便得更加投机取巧,只是老老实实的争取让生活减轻些负重。他们的精神总是显出惊人的韧度,他们总有这样磨折不垮的精神。他们不善言谈,甚于木纳,却又丰富的内心世界,他们渴望殷实的生活和简单的幸福,看夕阳染红云朵,看朝霞玫瑰色的容颜,然后老去。“悠悠”不至是悠闲的甚至是那种说不清是自来就有或后天形成的心理,这种状态大概与土地有关。

然后是文章的深意。迟子建有篇“西街魂儿”参悟许多时候,才看到一丝人性,而老舍的“歪毛儿”是怎样也觅不透彻。“陈奂生上城”确要表现出农民上城的生活,很写实。陈奂生的表现是放在哪一个农民身上都极有可能表现出来的东西,而“西街魂儿”就是很个别的现象,是对人性的诘问。“歪毛儿”则是极富象征之意味,白人禄的病不是病,是看到了别人的病态而以为自己病的扭曲,直指内心是令人畏惧,也是令人赞叹的精神。陈奂生是大众化的人物,作者对他的描写也是尽量让他融于大众的,否则,就不会有他的思维不敏捷,他的记忆不精准,他的风格不突出。他最后是神气了,但那几乎是一种令人觉得可笑的神气。不过想想,也便明白这是不可笑,甚至眼中充满泪光。既然辛苦挣来的钱已经不能挽回,又何不如找一些借口来壮门面。我看到一个农民,不,甚至使许多农人他们心里那点残留的可怜可笑的幻想与心里。

其实,那些坚忍不拔的意志,正来自于这些看起来令人轻蔑的幻想,我不知 道这些竟是以抵抗生活的重压。

20xx年6月8日

更多相关推荐:
《陈奂生上城》读后感

陈奂生上城读后感陈奂生上城通过主人公上城的一段奇遇生动地刻画出处于社会变革时期的农民虽然背负着历史因袭的重负而步履维艰却终于迈出了走向新生活的第一步从而形象地概括了农村现实生活发生的可喜变化农村经济政策的调整给...

读.《陈奂生上城》有感

读陈奂生上城有感陈奂生的形象像大多数的农民一样辛苦诚实患得患失我很佩服高晓声驾驭农村题材的能力在其中我仿佛看到许多朴实的又有些畏缩的农人们其次是无论剧作家还是小说家总要面对的问题那就是如何使文章读来有趣令人掩卷...

上帝之城观后感-绵延在黑暗中的狂燥

绵延在黑暗中的狂躁轻快而富有节奏的音乐欢乐而充满激情的画面当你以为这是一部温暖的喜剧的时候枪支出现了虽然一群人追杀的只是一只鸡但隐隐的你是不是也感觉到了血腥的到来好贫民窟里的男孩火箭为我们引出这一段血雨腥风少年...

《假如上帝还我一双手》读后感

可怕的是对生活失去勇气读和志刚先生假如上帝还我一双手读了假如上帝还我一双手后我的心里感慨万分从他身上学到了应该怎么去面对生活和志刚从小就以聪明好动勇敢而在村里出了名11岁时不幸被高压电击失去了双臂但他不得不面对...

《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

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钱钟书写的文章给人的感觉总是很风趣很幽默但是又很富有哲理文如其人这句话用在钱先生身上实在合适不过了看过钱先生的生平其父为其取表字默存意在挫其锐气避其锋芒但是钱先生的文采就如同宝剑的锋芒一般一旦...

初中作文 读《写在人生边上》有感

评人生读写在人生边上有感在外公家木书柜上我找到了这样一本书面泛黄书本很薄标题用繁体字书写的旧书封面上的六个行书字写在人生边上何为人生边上初读标题自是很难理解作者的用意而看过作者自序之后便很清晰了假使人生是一部大...

走到人生边上

我一度是崇拜杨绛先生的不止是因为她为钱钟书先生的无私的爱更倾慕她的文字那平淡的朴实的文字总有巨大的吸引力总能让浮躁的人心平静下来让飞快的节奏慢下来让因为走太快的剥离自己的灵魂能够追上自己最近有空再次浅读了杨绛先...

如何教学生写读后感

如何教学生写读后感读过一本书或一篇文章都可能有所收获有所感想把自己的收获或感想写出来就是心得体会也叫读后感写读后感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的内容的理解还可以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和语文水平那么怎样指导学生写好读后...

小学生读后感

今天我是升旗手读后感六八班杨雅羡有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还有人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由此可见书在人类的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我读过许许多多的书但最让我难忘的还是黄蓓佳阿姨的倾情...

把班级还给学生》读后感

一个还字了得把班级还给学生读后感宿安中心小学陶永华刚刚读完郑立平老师写的把班级还给学生我发现了一个还字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郑立平老师很明智抓好该抓的放手该放的在抓与放之间成就了学生也成就了自我在阅读的过程中...

读余华《活着》有感

读余华活着有感假期抽了时间看了余华的活着已好久写一些读后感也是必须的不仅自己的心放不下那遭遇悲惨的富贵就是行动上也受到一些削磨毕竟活着是一种幸福谁都不想在思考为什么而活的时候搀上死去于是总觉得没能很好的整理清自...

乔勇读后感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农科院小学乔勇读了爱心与教育这本书我认为在每一页中除了写着爱心良知思考责任以外还充满着智慧的火花在对学生的调查中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的标准也是除了学识渊博正直善良很热爱学生以外还有很有智慧这一条所...

陈奂生上城读后感(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