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鸿门宴》中几个句子的解释

时间:2024.4.25

关于《鸿门宴》中几个句子的解释

一、张良西向侍

──是站着还是坐着?

有人认为?西向侍?是:向西站着陪侍。

这里的?侍?,我们认为不是站着陪侍,而是坐着陪侍。古代有?侍坐?这个词。例如《战国策·赵策》中有?武灵王平昼闲居,肥义侍坐?;《论语·先进》中有?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从以上例句可以看出,?侍坐?是指陪同尊者或长者而坐。张良是刘邦的陪臣,比项羽刘邦地位低,所以用?侍?。这里的?侍?,实际上是?侍坐?的省略。为什么要省略呢?

恐怕是为了和前面的?沛公北向坐?求得字数相等,音节谐美,读来上口。

从后面的描写来看,张良也是坐着,而不是站着。在樊哙对项羽进行劝谏之后,作者写道:?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席间闯入的樊哙可以坐下,正式陪同刘邦入宴的张良当然更应该坐下。而且?樊哙从良坐?,也恰恰说明张良是坐着,而不是站着。

二、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示了几次?

有人解释是:?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多次举起身上所佩带的玉玦给项羽看。三,表示多次。

在古今汉语中,三虽然有虚指,表示多次的意思,但是,在此处,我们认为应该是实指,即三次。在古代汉语中,数词放在句末作谓语,对它加以强调时,这个数词有时实指。请看《礼记·檀弓》的例子:?死而不吊者三:畏、厌、溺。?此处的?厌?通?压?。这句话的意思是:死了不吊唁的原因有三种:因畏惧而自杀死的,压死的,淹死的。也就是说,因自杀、压、淹这三种原因而死的不吊唁。这句话中的?三?,放在句末作谓语,它后面列举的情况也确实是三种。可见这三个是实指,而不是虚指。这个句子的结构与?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基本相同,因而,?示之者三?的?三?也应该是实指,而不是虚指。 另外,我们分析一下文章的具体情况,也会感到?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的?三?是实指,不是虚指。范增是企图暗示项羽杀死刘邦,既是暗示,自然不会用易于暴露意图的举动。所以,范增先是多次使眼色,不灵后,才又举玉玦,也不灵后,便出去召项庄。多次使眼色,是不易被刘邦发觉的,如果多次举玉玦,则难免被刘邦发觉,泄露意图,恐怕老谋深算的范增是不会这么做的。而且从后面范增的话中,我们知道项羽是没有理解范增的用意,而是?为人不忍?。范增既已知道项羽不忍杀刘邦,当然也就不会反复多次举示了。所以从情理上看,?示之者三?的?三?,也应该是实指,即三次,而不是多次。

三、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辞小让是指什么?

有人解释是: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两句话意思相近,是说做事应当着眼于大处,不必讲究小节。细谨是过分谨慎。辞让是礼节之一,这是把它分开,?不辞小让?就是不讲究小的辞让。

这两句话是当时的成语,表示的意思是做大的事情不必顾及细枝末节。?不辞小让?,不是?不讲究小的辞让?,而是不推辞,不拒绝小的责备的意思。?让?字有?责备?的意思,例如:?张耳与陈余相见责让陈余以不肯救赵。?(《史记·张耳陈余列传》)。?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这两句话是在刘邦说了?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之后樊哙说的,显而易见,这是针对刘邦担心因没有告别可能会受到项羽责备的心情而发的话。因而,这里的?让?,就是责备的意思。刘邦亲自登门拜访,表示谢罪,这当然是大礼,和它相比,告辞自然是小礼了。不辞而别当然是失小礼,对这种因失小礼而受到的责备,当然

也就是?小让?了。辞,在这里是推辞、拒绝的意思。?不辞?,实际上是置之不理的意思。从《史记·李斯列传》中,也可以看出,此处的?让?字不是指礼节。请看:?胡亥曰:‘废兄而立弟,是不义也,不奉父诏而畏死,是不孝也,能薄而材谫,强因人之功,是不能也。三者逆德,天下不服,身殆倾危,社稷不血食’。高曰:‘臣闻汤武弑其主,天下称义焉,不为不忠,卫君弑其父,而卫国载其德,孔子著之,不为不孝。夫大行不小谨,盛德不辞让。乡曲各有宜,而百宫不同功。故顾小而忘大,后必有害;狐疑犹豫,后必有悔。断而敢行,鬼神避之。后有成功,愿子遂之。?引文中的?大行不小谨,盛德不辞让?和?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意思是相同的,它是赵高在胡亥担心废兄自立,会遭到?不义?,?不孝?、?不能?的责备后说的,很明显这里的?不辞让?不能说是不讲究的小的礼节。因为胡亥担心人家批评他的?不义?、?不孝?、?不能?,在封建社会是属于大礼,大德之列的。因此,我们认为《鸿门宴》中的?不辞小让?,不是不讲究小的礼节,而是不推辞,不拒绝小的责备。


第二篇:鸿门宴翻译句子


1.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刘邦)现在进了关,没有掠取财物,没有宠幸妇女,这说明他的志向不在小处。

2.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

张良这个时候正跟随着刘邦。项伯就连夜骑马跑到刘邦的军营,私下会见张良,把事情全部告诉了(张良),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说:“不要跟从(刘邦)一起死。”

3.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

刘邦说:“你怎么和项伯有交情?”张良说:“秦朝时,他和我交往,项伯杀了人,我救了他;现在事情危急,幸亏他来告诉我。”刘邦说:“跟你比,年龄谁大谁小?”张良说:“(他)比我大。”

4.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的变故。

5.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你进去上前敬酒,敬完酒,请求舞剑,趁机把沛公杀死在座位上。否则,你们这些人都将被他俘虏!”

6.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于是项伯又连夜离去,回到军营里,把刘邦的话全部报告给项羽,趁机

说:“沛公不先攻破关中,你怎么敢进关来呢?现在人家有了大功,却要攻打他,这是不讲信义。不如趁机好好对待他。”项羽答应了。

7.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做大事不必注意细枝末节,行大礼不必讲究小的谦让。现在人家正是菜刀和砧板,我们正是鱼肉,为什么告辞呢?

更多相关推荐:
关于竹的诗词名句

关于竹的诗词名句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行人唐杜甫咏春笋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唐杜甫咏竹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宋苏轼于潜僧绿筠轩好竹千竿翠新泉一勺水宋陆游竹劲由来缺祥同画家虽巧也难工明徐渭风竹细细的叶疏疏的节雪压不...

关于竹子的诗句

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行人会须上番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唐杜甫咏春笋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唐杜甫咏竹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宋苏轼于潜僧绿筠轩好竹千竿翠新泉...

关于竹的成语.名句

关于竹的成语名句著于竹帛解释着写作竹帛竹简和绢在竹简和绢上写作指把事物或人的功绩等写入书中竹柏异心解释比喻志向不合或表象不同鲇鱼缘竹竿解释比喻上升艰难同鮎鱼上竹竿鲇鱼上竹竿解释俗说鲇鱼能上竹竿但鲇鱼黏滑无鳞爬竿...

关于竹子的诗句

关于竹子的诗句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行人会须上番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唐杜甫咏春笋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唐杜甫咏竹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宋苏轼于潜僧绿筠轩...

关于竹子的诗句

范公丛竹歌并序岑参职方郎中兼侍御史范公乃于陕西使院内种竹新制丛竹诗以至见示美范公之清雅操遂为歌以和之世人见竹不解爱知君种竹府庭内此君托根幸得地种来几时闻已大盛暑丛色寒闲宵槭槭叶声乾能清案牍帘下见宜对琴书窗外看为...

有关竹子的有关诗句

1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押韵译文咬住了青山就绝不肯放松根须已经深扎在岩石之中历经千万次磨炼更加坚韧任凭你东西南北来的狂风作者背景郑燮16931765年字克柔号板桥板桥...

关于竹子的诗句

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行人会须上番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唐杜甫咏春笋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唐杜甫咏竹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宋苏轼于潜僧绿筠轩好竹千竿翠新泉...

有关兰梅竹菊的诗文名句

有关兰梅竹菊的诗文名句宋范成大重阳后菊花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屋照泥沙世情几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宋陆游九月十二日折菊黄花芬芬绝世奇重阳错把配萸技开迟愈见凌霜操堪笑儿童道过时宋梅尧臣残菊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深丛隐...

关于梅花和竹子的诗句

松树唐白居易白金换得青松树君既先栽我不栽幸有西风易凭仗夜深偷送好声来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竹石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松有松百尺大十围生在涧底寒且卑唐白...

关于赞美竹子的优美句子

关于赞美竹子的优美句子关于赞美竹子的优美句子1在春天竹不引人注目而在冰封大地的冬天只有松梅与之作伴故人们把松竹梅亲切地称作岁寒三友竹能够抗严寒斗傲雪它的生命力强一首题为题画竹的诗中写道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

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1]

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到用时方恨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就应像饥饿的人...

关于尊严的名言警句

关于尊严的名言警句1名誉务必争取尊严不可丧失没有名誉就是默默无闻这只是一种消极现象但丧失了尊严就是羞耻这就具有积极品格了叔本华2我们的尊严不在于我们做什么而在于我们懂得什么桑塔亚那3自尊心是一种美德是促使一个人...

关于竹子的名句(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