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宝玉挨打》看红楼梦

时间:2024.5.9

解读《红楼梦》之《宝玉挨打》

从高中到现在,《红楼梦》这部伟大的作品一直是我的最爱。作者曹雪芹在家破人亡的时候独自一人行走在大天大地之间,用一颗饱蘸世俗的心和沧桑的笔触写出了惊世骇俗的文字。这是一个历尽繁华与苦难、坎坷与艰辛的伟大心灵发出的沉重叹息。《红楼梦》不仅是曹雪芹生活的折射,更是封建王朝的缩影,它出了时代的悲歌。真可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可不幸的是,这么一部非同寻常的作品却很少吸引广大大学生的阅读和关注,更不要提品位和研究了。在大家心目中,《红楼梦》内容深奥晦涩,人物关系脉络极其复杂,一百二十回的文字更是令人心烦生厌。以我之见,这些人完全被那些表面看似复杂繁冗的表面现象迷惑住了,并没有深入《红楼梦》最本质的层面。只要你翻开作品,并耐心地品读下去,你渐渐地就会发现,《红楼梦》其实就是反映了我们实际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平凡而琐碎的生活细节中,蕴藏着深刻丰富的社会内容,每一个看似寻常的细节描写,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从中去探寻出作品本身带给我们的不朽价值。

著名红学家马瑞芳认为:从曹雪芹写的前八十回来看,《红楼梦》一共写了四件大事。其一,秦可卿之死。这是死亡之事,是人人都会经历的;其二,元妃省亲,这是女儿回娘家之事;其三,宝玉挨打。这是老子打儿子之事;其四,刘姥姥进大观园。这是乡下人进城之事。现在,我主要想讨论的是第三件大事:宝玉挨打。

《宝玉挨打》出自《红楼梦》的第三十三回,可以说是整部作品中最重要的生活场景之

一。初读《红楼梦》,我看到的只不过就是一个暴怒的父亲将令自己的儿子痛打了一顿,这是几乎人人都曾经历过的及其寻常的生活景象,司空见惯,平淡无奇。如果追其原因,无非就是父亲看到儿子所为不及自己所愿,于是恨铁不成钢,为了孩子的未来考虑,出于教育的目的,才失望透顶地把儿子痛打了一顿。这样浅显的道理人人都明白。但这的确是我阅读后的初感。在我看了一些著名红学家对本回的研究资料,并对其进行反复阅读后,才发现《宝

玉挨打》对《红楼梦》的意义,以及它带给我们的思考,远远不只局限于我初读后的感受。 在曹雪芹的笔下,《宝玉挨打》成为一段概括了丰富深刻的社会内容的典型情节,读来不禁有令人惊心动魄之感。

我们知道,贾政一心盼望贾宝玉走一条读书中举、扬名显亲的道路,成为一个能够继承和发展仕途经济的忠臣孝子。但贾宝玉却偏偏走上了一条与此相反的道路。在第九回里,贾政就因为宝玉贪玩不认真念书,就把跟随他的小厮训斥了一顿:“他到底念了些什么书!倒念了些流言混语在肚子里,学了些精致的淘气。等我闲一闲,先揭了你的皮,再和那不上进的算账!”这可以说是宝玉挨打最初的种因。但是,促成宝玉挨打不单单是因为贾宝玉不好好念书,还有多方面的内容,这其中有着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

读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贾宝玉不愿跟为官做宦的人交往,并且最讨厌谈论“仕途经济”一类的混账话。贾政要使宝玉读书应举、交结官宦,做一个光宗耀祖、复兴家道的忠臣孝子。而玉却反其道而行之。他仗着老祖宗的宠爱,天天和一群女孩子们玩在一起,还喜欢舔她们脸上的胭脂,变成一个使贾政感到绝望的贵族家庭的不肖逆子。贾宝玉的生活理想和情趣,跟封建正统派的薛宝钗根本对立,更与贾政平日对他的教训和期望背道而驰。正是出于思想上的这种格格不入,贾政要他出去会见贾雨村,他才老大不愿意,经磨磨蹭蹭了半天才出来;用贾政的话说就是“既出来了,全无一点慷慨挥洒谈吐,仍是葳葳蕤蕤”,因而引起了贾政对他极大的不满。可见,这样的不满由来已久,早已在平日郁积于心,这可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小矛盾,而是父子之间在人生道路这样根本问题的对立。我认为这是宝玉挨打最根本的原因。

其次,宝玉挨打也与王夫人的丫头金钏的被迫害致死有关。第三十回,写金钏跟宝玉说

了两句玩笑话,就被王夫人打了嘴巴,指着骂作“下作小娼妇”,并下令要撵出贾府,金钏下跪苦苦哀求也不让留下。宝玉会见贾雨村回来,本身心里就极其不快,正好传来金钏因悲愤投井自尽的消息。他对金钏之死感到震惊,对她充满同情,同时他的内心又十分悲痛,因而精神恍惚。恰好在这时宝玉又跟他父亲撞了个满怀。宝玉因内心伤悲而垂头丧气,这已使贾政大为不满,问他话时他又神情惶悚,应对不如往日,因此,“原本无气的,这一来倒生了三分气”。

第三,与长使官因为琪官事件,向贾府要人也有关。在这个气氛紧张的时刻,又发生了一件大事。偏巧宝玉私下结交出身低贱的优伶琪官的事发,而此事牵涉到权势极大的中顺亲王府,派人来到贾府,盛气凌人地要宝玉交出琪官。宝玉不愿意跟为官做宰的应酬,却和贵族阶级视为低贱的戏子交朋友。在贾政眼里,贾宝玉这样“流荡优伶,表赠私物”,跟戏子关系那么深切、真挚,这触犯了他头脑中的封建名分观念,认为宝玉不走正道,他的做法更是一种大逆不道的越轨行为。而且更重要的是,还因为这件事得罪了权高重势的中顺亲王府家,闯下了大祸。因而气得贾政“目瞪口歪”。至此,贾政一时怒气冲天,所以宝玉挨打已是必定无疑了。

第四,还跟贾环向贾政告状有关。贾政送客回来,本来就准备收拾宝玉的,这时又偏巧遇到了亲眼看见被淹死的金钏实体的贾环惊吓得跑了过来。贾环看到贾政后,便趁机恶意进谗,说宝玉“拉着太太的丫头金钏强奸不遂,打了一顿。那金钏便赌气投井死了”。早已怒火中烧的贾政,再经贾环火上浇油,立刻被气得“面如金纸”,大喝:“快拿宝玉来!”随后又是一叠声“拿宝玉!拿大棍…!”于是,一顿鲜血淋漓的毒打就这样开始了。

宝玉挨打这样一种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事件,在曹雪芹的笔下却概括进了如此丰富复杂的社会内容。直接的冲突是在贾政和宝玉二人之间展开的,但细想宝玉挨打的前因后果,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一些细节很耐人寻味。尽管贾宝玉因为“金钏事件”被诬陷为“逼淫母婢”,但事实上,对于金钏含冤负屈而死这件事,在贾府上下主子乃至一部分奴隶中,真正从内心深处给予同情,并为她感到深切悲痛的,唯有宝玉一人。在《红楼梦》中有这样一段细节描写:“原来贾宝玉会过雨村回来听见了,便知金钏儿含羞赌气自尽,心中早又五内催伤,近来被王夫人数落教训,也无可回说。见宝钗进来,方便得出来,茫然不知何往,背着手,低头一面感叹,一面慢慢地走着,信步来至厅上。”此时的宝玉内心是十分感伤的,他恨不得此时也同金钏身亡命殒。

宝玉是一位未受封建道统礼法熏染的青春少年,有着活泼自由的思想、纯洁善良的心地、平等待人的态度、愤世嫉俗的情怀,是寄托着作者审美理想的人物。金钏儿被撵,实在是王夫人对宝玉不讲主仆之礼、喜欢与丫头们厮混的训戒;宝玉对蒋玉函的衷心倾慕,实在是出于精神气质上的相互吸引。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宝玉做过这样的评论:“悲凉之雾,便被华林,然呼吸而领会者为宝玉一人而已。”这说明在残恶的封建社会,能感受到没落气氛核心思想萌动的只有宝玉一人。他是“爱劳而心博”。这种爱是博爱的,它不只是爱情,还有关爱、友爱。宝玉最伟大的名言是“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宝玉所有的热心都倾注在女儿身上,是大观园里的情痴。而宝玉的生命中,不仅仅只有黛玉一人,他还有对宝钗的崇敬之爱,对袭人的感激之爱,甚至对金钏的怜惜之爱……

让我们再来看一看金钏跳井死后,王夫人和薛宝钗的反应。第三十二回末,写王夫人和薛宝钗都认为金钏好好儿的投井自杀是“一桩奇事”。一个“奇”字表现出她们对一个奴隶生命的残忍冷漠。所谓“奇”,就是说不该死而死,死得莫名其妙。王夫人是杀人凶手,她最清楚金钏是被侮辱迫害致死的,却推卸罪责。薛宝钗也有意为王夫人辩护:“姨娘是慈善人,固然这么想。据我看来,她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他下去住着,或是在井跟前憨顽,失了脚掉下去的……”还说“姨娘也不必担念于兹,十分过不去,不过多赏她几两银子发送她,

也就尽主仆之情了。”无情装着有情,表现出封建统治者的冷酷、残忍和虚伪。可见在贾府中,对丫头奴隶的伤害和蹂躏已经司空见惯,早就成了家常便饭,人们对这样的场景更是麻木不仁。而相比之下,在那个罪恶和冷酷的世界里,宝玉的这种同情显得那么真挚,那么纯洁,那么可贵。对金钏之死的不同态度,实际上是反映了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生态度和思想感情。王夫人的推诿、薛宝钗的冷漠、聋老婆子的麻木和宝玉的悲痛、内疚、震撼对照,辉映出了宝玉的心灵世界是多么美好而热烈啊!

此外,在宝玉挨打过程中还令我感动的一个细节,就是王夫人哭着向贾政为自己的儿子求情。俗话说“严父慈母”,在日常生活中,一个暴怒的父亲将自己的儿子毒打了一顿,做母亲的看了心痛,于是哭着向孩子父亲求情,这很普遍。但此时王夫人向贾政求情,用意绝非普通的母亲出于对自己孩子的心疼。王夫人抱住贾政哭道:“老爷虽然应当管教儿子,也要看夫妻份上。我如今已将50岁的人,只有这个孽障,必定苦苦的以他为法,我也不敢深劝。今日越发要他死,,岂不是有意绝我。”所以她才一边哭宝玉,一边哭她死去的长子贾珠:“若有你活着,便死一百个我也不管了。”才“儿”一声、“肉”一声地哭道:“你替珠儿早死了,留着珠儿,免你父亲生气,我也不白操这半世的心了。这会子你你倘或有个好歹,丢下我,叫我靠哪一个!”对于王夫人来说,失去了长子,宝玉就是她一生的依靠,没有了宝玉,也就没有了依靠,更没有了她在贾府中的地位,就等于失去了一切。因此,他心疼宝玉,维护宝玉,实质上是维护自己的地位和权利。原来她怕打坏宝玉,是担心自己没有了依靠。她说宝玉死一百个也不足惜只要珠儿活着就好,这话简直是从灵魂里呼叫出来的啊。在曹雪芹的笔下,王夫人的哭,哭得有身份、有性格、有思想:她哭宝玉,又哭贾珠,归根结底是哭自己;她哭出了封建社会一个贵族之家正统夫人的理想和希望,也哭出了她那既可怜又可悲的地位和命运。这样的细节描写,是多么的真实和深刻啊!

而王夫人的这次流泪,正好触动了贾政内心的隐痛。贾政听了,“那泪珠更似滚瓜一般滚了下来”。与宝玉不同,贾珠听贾政的话,热衷于科举考试,这本是贾政的希望所在,却不到二十岁就死了。所以贾政流泪跟王夫人一样,不是哭活着的宝玉,而是哭死去的贾珠,更是哭自己希望的破灭。关于这段细节描写,透过贾政表面上的凶狠和威严,无情地揭示了他人物灵魂深处的另一面。贾政,一个力图使行将败落的贵族大家庭能够继续存活下去的封建统治者,在宝玉这个冥顽不灵的孽种面前,他对宝玉的爱很无情,他认为“棍棒之下出孝子”,他的欲望之爱大于情感之爱。于是,在打宝玉的过程中,他既愤怒,又悲哀,既威严,又脆弱。

再看看《红楼梦》写宝玉挨打之后,宝钗和黛玉先后去探伤。先是宝钗出场:

只见宝钗手里托着一丸药走进来,向袭人说道:“晚上把这药用酒研开,替他敷上,把那淤血的热度散开,可以就好了。”说毕,递与袭人,又问道:“这会子可好些?”宝玉一面道谢说:“好了。”又让坐。宝钗见他睁开眼说话,不像先时,心中也宽慰了好些,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的话急了,不觉的就红了脸,低下头来。

看宝钗托药进来、又吩咐袭人、问病,心疼爱怜的话欲言又止,一言一行显得是那样矜持、端庄,处处透出他是有身份、有教养的大家闺秀。在整个探伤过程中,宝钗虽然也动了感情,确实冷静得近乎不动声色,这鲜明地表现了一个正统派贵族少女的思想性格和道德观念。

写得最动人的是黛玉探伤。出场最迟,说话最少,但对她内心世界的揭示却最为深刻。小说从半梦半醒、恍恍忽忽的宝玉眼中和耳中来描写她,一出现就带来浓厚的哀伤气氛:

宝玉半梦半醒,都不在意。忽又觉得有人推他,恍恍惚惚听得有人悲戚之声。宝玉从梦中惊醒,睁眼一看,不是别人,却是黛玉。宝玉犹恐是梦,忙又将身子欠起来,向脸上细细一认,只见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满面泪光,不是黛玉,却是哪个?

曹雪芹不正面描写她为宝玉挨打如何心疼悲痛,只单单写她那两只眼睛,万种思绪、诸般情景尽在读者心中了。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个画面:黛玉出现在一种朦朦胧胧的景象中,她面对宝玉挨打,眼睛肿得像桃儿一般,但并不乏神情。她含情脉脉地看着受伤的宝玉。她既为他心痛,又极其的同情他。之后,写黛玉不是嚎啕大哭,而是“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得利害”。这充分表现了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和对宝玉一片含蓄的深情。他心中有万句言词,半天说不出来,抽抽噎噎凝聚成一句话:“你从此都可改了罢!”别看这短短的一句话,但仔细体会就会发现它很有分量,具有一种内在的蕴蓄的力量:它是汹涌激荡、恣意蔓延的感情受到阻塞压抑,又终于冲破了这阻塞压抑而挤流出来的一句话。其中,包含着黛玉对宝玉最真切的同情,最贴心的关怀以及最深挚的怜惜,又混杂着对封建暴力高压政策之下许多的怨恨、不平、愤慨。黛玉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孤立弱小,既无力反抗这样残酷的现实,又无法替宝玉忍受痛苦。事实上,她劝宝玉改,但改什么,为什么要改,可能她都不太清楚。因此,她说这句话的心情是很矛盾的,包含着无可奈何的沉痛之情。宝玉听了,长叹一声道:“你放心,别说这样话。就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宝玉之所以这样回答,是因为她真正听懂了黛玉这句话的含义,她了解黛玉真实的内心想法。她不像宝钗那样,是真心让他悔改,而是她自己无力冲破现实,又非常心疼他,迫不得已才那样对他说的。在这一点上,两个人的思想感情是息息相通的。他们之间完全是一种与叛逆思想相一致的真挚的爱情关系。他们之间的话并不多,但却是精神的交流,灵魂的共鸣。正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以上就是宝玉挨打的全过程了。通过《宝玉挨打》这样一个片段,我们可以看到《红楼梦》不同于其他名著的艺术特色:它善于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细腻描绘,刻画人物的鲜明性格,从而揭示出生活的本质,表现出丰富深刻的社会内容。

《红楼梦》之《宝玉挨打》情节很值得细品!


第二篇:我看 红楼梦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红楼梦》无疑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是前无古人,更是后无来者的巅峰之作,深受大家的爱戴及美赞。

《红楼梦》乃清朝乾隆年间曹雪芹所作。起初,我对它并不是很感兴趣,只知是四大名著之一,后值初三无聊之际,闲来翻看几眼,便欣然爱上了这本书。

书中语言很是优美 ,更蕴涵无穷深意,莫非有人提示,还真难读出其中韵味。就算是这样,我也仅仅是领略一二而已,含义真的很浓厚,实是可惜。在黛玉初进贾府时,见过所有夫人,所有人都用优美的语句来赞美黛玉的美貌,文章中也用了许多笔墨来临摹其面貌。此时,只听见王熙凤的一句:“天下竟有如此标志的人儿啊,今天总算是见到了”这句话中未用一个赞美的词,可其含义却颇显其外了。由此,不难看出《红楼梦》的语言含义的深厚啊!如此语言在文章中比比皆是,可惜我并未完全体会;从另一方面来看,可见曹雪芹用心之深啊,这可能是造就这巅峰之作的缘由吧!

这本书是以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故事为线索,所展开的所有故事。而贾府中更是以宝玉为中心了,如同贾府上下所有人都是为了他而存在的,老太太极其宠爱宝玉,任由其胡闹,事事都护着他,毕竟就只有这一个宝贝孙子,可见独子的珍贵,相较而言,旁系子嗣就被冷落了许多。古代贵族的血缘关系是如此复杂,令人咂舌啊。

封建贵族的权势是很强大的,在地方那就是霸主。书中自然是以贾府为中心的贾·王·史·薛四大家族,这四大家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势力彼此依附。并且,在那时,无论是官是民,都想依附这种大家族。例如,贾雨村在受贾府帮助下,当上了一小官,在任不久便接手一命案,本想显示自己的能力,可杀人者乃薛蟠也,是贾府王夫人的妹妹薛姨妈之子,这可如何是好?最终只能不了了之,给受害者几两银子,叫他也无话可说啊。封建社会是如此黑暗,叫着寻常百姓如何生存?有苦又能向谁诉说呢?这便深深揭露了封建地主的霸道!

可其中也写了贾府人的聪慧,大家齐聚大观园,开诗社,名题目,齐作诗,互赏评,呵呵,尽显贵族子弟的闲情雅致。当然,这也只限于贵族子弟罢了,寻常人家何以见得?然而宝玉之父贾政,想方设法的让宝玉学习,日后得以考上功名,不必去碰这些无用之物;后又听信他人谗言,将宝玉打得皮开肉绽,令宝玉很是无奈。从中可见科举制已经给人们的思想拷上了一个繁重的枷锁,紧紧地禁锢住人们的思想,难以挣脱,封建社会的衰落也是处处可见了,败亡之日不久矣。

在这种封建的统治之下,依然有反抗者。晴雯便是最具有抗争性的人物,她不畏权势,可这又有何用?最终不还是怀恨而死?要反抗封建的沉重枷锁真的是那么容易的吗?答案是肯定的。封建制度早已根深蒂固了。

书中描写了大量的人物,塑造了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使其跃然纸上,令人不得不赞叹。如讲究玩乐的贾母,两面三刀的王熙凤,藏愚守拙的薛宝钗………还记得书中有如此一段,家中夫人送于诸小姐发簪,当下人拿着发簪送于黛玉时,她却问:“是别的姑娘都有,还是独送我一人?”“其他小姐都送过了。”“哼,我想也是,别人不挑下的也不送与我。”可见黛玉之刻薄之致,令人惊叹啊!在这一细节中,也能看出《红楼梦》中对人物的刻画是多么形象,在每一细节中都能得以体现,这更令人赞叹啊!

此书也是鉴证封建王朝毁灭的一面平镜。从贾府的兴旺到其衰落,便可以小见大,真实反映了封建王朝的腐朽。在贾府中,处处有赌博之事,大赌小赌比比皆是,就连老太太也乐于赌博,封建的统治下是很黑暗的。当锦衣卫查抄宁国府时,赤金首饰,貂皮等是如此之多,藏品丰厚,愈发见得贾府之富有啊!可在这之后,还有大量钱财,真可谓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啊!

《红楼梦》是曹雪芹最不得志时之作,真正的反映了社会现实,成就了一代名作!

毛泽东曾说:“<红楼梦>不读得5遍,不得以评头论足。”事实如此,语言真的很深厚,在此我只是谈论自己的看法,仅表己志而已。

————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天下大有痴人在,更有痴人说梦者!

更多相关推荐:
《宝玉挨打》课后反思

紧扣文本降低难度激发兴趣延伸课堂宝玉挨打课后反思胡鸿今年4月我有幸承担了中山上海优质化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的公开课在忐忑不安中我反复地读教材查阅有关资料与同事们讨论在紧兴奋中我与一群陌生的学生一同完成了这堂课课...

红楼梦读后感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枉凝眉红楼梦一部面带笑容的悲剧不但描画了一...

红楼梦读后感

红楼梦读后感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意义最深文学价值最高的一部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人的爱情为主线构叙了一段家喻户晓的故事除了讲诉几位主人公随...

红楼梦读后感

红楼梦读后感一次偶然的邂逅我欣赏到红楼梦的影视作品翻开了这本四大名著红楼梦于是让我深深的陷入了作者曹雪芹所营造的世界里宝玉和黛玉的旷世绝恋也让我深深地震撼初读这本小说还是年纪小的时候对故事的理解也是朦胧的只是一...

读《红楼梦》有感--林黛玉性格分析

读红楼梦有感我觉得红楼梦这本书给我整体的感觉是悲整部小说都笼罩在一种悲凉的气氛之中可能是因为最后贾家由最初的皇恩盛宠生活奢侈到最后的贾府失势贾家的人一个一个去世最后渐渐没落的这一整个由盛转衰的悲剧过程也有可能是...

读后感—林黛玉

读红楼梦有感终身误林黛玉quot脸若银盆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quot连王熙凤都直夸没见过如此标致的人在红楼梦中她清灵清丽而又多疑多妒的性格和气质吸引了大多人的目光她生性孤傲天真率直和宝玉一样都是封建道德...

读《红楼梦——黛玉葬花》有感

读红楼梦黛玉葬花有感红绡香断了她的梦谁为她卷起那闺帘看罢一段心酸泪不觉为她而滴下这样的女子像是已看穿了般的凄婉为谁情钟为谁暗洒相思泪离开了父母失去了亲人之痛在深宅高院中的无奈或许在此刻就已经注定她的凄凉结局桃李...

从黛玉葬花看《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性格悲剧

标题从黛玉葬花看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性格悲剧作者黄英玲关键词林黛玉性格悲剧原因指导老师冉晓林专业汉语言文学正文曹雪芹是对中国和世界文化有着巨大贡献的作家他所写的红楼梦无论从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取得了空前成就形成了我国...

红楼梦《黛玉葬花_》

红楼梦选读之黛玉葬花20xx69一教学目标1结合林黛玉进贾府通过重点赏析葬花吟分析黛玉性格2结合林冠夫的黛玉葬花和舒芜的两次葬花加深对红楼梦高超艺术手法的理解3学习通过心理描写的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二教材分析1教...

红楼梦概论 之黛玉葬花

红楼梦概论黛玉葬花赏析学号姓名翟振可班级城管学院测绘学院3110050401051001黛玉葬花赏析黛玉葬花是宝黛生活中的一次小误会是两个人感情的又一次真情表达而这一章的中心就是葬花吟黛玉究竟为什么要写葬花吟在...

红楼梦《黛玉葬花 》

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高中二年级学科语文2课时一课时二教学课题红楼梦选读之黛玉葬花一教学目标1结合高一已学的林黛玉进贾府通过重点赏析葬花吟分析黛玉性格2结合林冠夫的黛玉葬花和舒芜的两次葬花加深对红楼梦高超艺术手法...

红楼梦读后感

读罢红楼心里酸酸的不知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荣宁二府的家破人亡红粉丽人的香消玉殒还是投机分子的欺世盗名好像每种都有一点但总是觉得那不是全部红楼梦里的爱情故事数不胜数首先就是宝黛的红粉痴恋在红楼梦里要数这两个人的爱情最...

红楼梦宝玉挨打读后感(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