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读后感

时间:2024.4.20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从租庸调制到两税制的转化看税收与国家发展的关系

税收是政府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一个重要手段,税收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国计民生,它密切地关系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因此,税收制度与一国发展有着密切联系。

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介绍了唐代从兴盛到衰落过程中实行的税制的改变,同时也介绍了税收制度的成效如何,解决了什么问题,又存在什么问题,以及那个时代的税制对后代的影响,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了解一些税收制度与国家发展之间的关系。

首先,税收制度的制定需顺应时代的潮流,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一种税收制度主要受客观社会经济条件决定。在唐朝初期,刚刚经历了战乱,人口较少,从而保证了均田制得以顺利实施,顺带着租庸调制也得以展开。而随着几大盛世的来临,人口剧增,土地兼并严重,导致了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无法继续进行。因此,在唐德宗时期实施了税制改革,两税制正式被实施,缓解了社会矛盾,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稳定了唐朝的政权。

其次,税收制度要对国家产生积极影响,除了制度本身的有效性之外,保证配套措施的健全与有力的执行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套制度的对国家的作用不仅仅取决于制度本身的好坏,还取决于制度的是否能被正确的实行。唐代刚开始实行两税制时,既减轻了农民的税赋,又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但到了后期,两税制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各种税收项目又卷土重来,国家动乱,民不聊生,最总灭亡。 最后,国家税收制度的根本应该是以人为本。正如孔夫子所言: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税收制度是为了促进国家的发展,而百姓的生活水平直接体现了国家的发展水平,因此税收绝对不可以成为百姓的负担。纵观古今,有许多朝代的灭绝都是因为横征暴敛导致的人民反抗斗争。因此,税收制度的制定与实施只有在与广人民群众利益相符的情况下,才能促进一国的发展。

从唐朝税收制度的改变,以至于后来的“方田均税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等税制的实施,我们都可以看到税制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和兴衰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当代,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上,政府还要对市场起宏观调控的作用,税收是国家经济的来源,也是国家调节市场经济的手段,因此我国应该完善税法,建立健全的税收制度实施的配套措施和监管机制,使我国经济健康稳步的增长。


第二篇:《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札记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札记

11级历史基地班 李拴王

2011102025

学习中国古代政治史怎么能不读钱穆先生的《中国古代政治史》呢?读后之余,遂成一文,以为作业。

细读钱穆先生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真的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平实之语,不加修饰之文,寥寥几笔便勾勒出整个时代的人事与制度。没有枯燥的历史理论,更没有驳杂的征引,这使得这本小书一下子鲜活了起来。时而化用几条历史史料,时而用拿东西方作对比,深厚的学术功底也不言自现。 “兹仅举要分为五次:一讲汉代,二讲唐代,以后继续讲宋、明、清。一次讲一个朝代,这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五个朝代。只讲此五个朝代,大体上便可代表中国历史之全进程。本来政治应该分为两方面来讲:一是讲人事,一是讲制度。”全书也是按照这一句话来编排的,读起来也觉得脉络特别的清晰。时间篇幅有限,本文就《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之汉代做一读书札记。

在汉代的政治组织中,钱穆先生从“甲、皇室与政府,乙、中央政府的组织,丙、汉代地方政府,丁、中央与地方之关系”四个方面全面论述了汉代政府组织的具体情况。在甲一篇中,钱穆先生具体的对比了中西方关于国家及皇帝产生之区别:“他们所谓的国,仅是一个城市。每一个城市的人口,也不过几万。他们的领袖,自可由市民选举。”然而“而且中国的立国规模,并不是向外征服,而是向心凝结。汉代的国家体制,显与罗马帝国不同。何况中国又是一个农业国,几千万个农村,散布全国,我们要责望当时的中国人,早就来推行近代的所谓民选制度,这是不是可能呢?”这样的分析信手拈来,不得不让人拜服。此篇中还论述了皇帝之“秘书处”——六尚与相府十三曹之职能区别。我们从中也可以看出来汉代一切实际事权,照法理,该在相府,不在皇室,宰相才是政府的真领袖。乙篇中则具体的叙述了汉代九卿之职能,也详细说明了丞相产生的原因,犹如周代,皇帝家事和国事依然倚重与丞相的看管,而汉代并没有改变这种局面,增设官吏等只是对这种局面的一种变通。丙篇中概括了汉代郡县制度下中央与地方官

吏增设区别以及地位之区别:郡长是处在中央以外的“九卿”,而九卿是在中央的“郡长”,究其地位,却没有什么差别。最后一篇中则写到中央与地方之关系:说到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每郡每年要向中央上计簿,计簿就是各项统计表册,也就是地方的行政成绩。一切财政、经济、教育、刑事、民事、盗贼、灾荒,每年有一个簿子,分项分类,在九十月间呈报到中央,这叫做上计。中央特派专员到地方来调查的叫刺史。”

说完汉代的政治制度,就该说一说汉代的人事,而第一个值得一说的就是汉代的选举制度。勾陈过几种选官的制度后,钱穆先生便讲到:“再说到汉代的选举制度,历史上称之谓乡举里选。当时各地方时时可以选举人才到中央。”选举的方式也有两种:一种是不定期的,或老皇帝驾崩,新皇帝上台,或国家灾异横生等,这时,国家下诏希望地方推举贤良,贤良至政府后将接受政府关于国家大事之策问,政府视其对策挑选任用。第二种则是特殊选举,简言之,就是在特殊时间中需要对特殊之人才的任用,比如出使西域时,应诏通西域语之人任用等。后来出现一种定期的选官制度,那就是选举孝廉,“自从汉武帝之后,汉代逐渐形成了一种一年一举的郡国孝廉”,察举之人,如太学学习,毕业后到地方服务,待有政绩,则迁至中央,自此以后,汉代官吏皆有此入仕,把汉初的整个官僚体系为之一变,怪不得钱穆先生说中国历史上此下的政府,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

第三章述其经济制度,即赋税制度。汉代确实实行的是轻徭薄赋的服役制度,但是随着土地兼并的加剧,这种有土地而产生的利益更多的归向了大土地拥有者,他们向租用其土地之人征收十分之五左右的赋税,而向政府缴纳三十分之一的赋税,利益直插,由此可观。全国之地,亦非全部为耕地,至于那种山林湖泽,那则属于皇家所有,其利益也归于皇家。后来情势变了,耕地所有权,逐渐转移到农夫手里,而非耕地的禁区呢?也渐渐被民间私下闯入,烧炭伐木,捕鱼猎兽,这是一种违法的牟利,政府禁而不止,索性向民开放。只是在关隘之处,设一征收员,对所获之物,征收实物,俨然成为另一种的赋税。而后又延伸至汉武帝之盐铁专卖,国家攫取巨额利润。但就整个汉代的经济政策,对工商业采取节制政策,而对于农民的田租方面,则做到了轻徭薄赋,但未能平均地权。

汉代兵制是全国皆兵的。汉代的国民兵役又分为三种:一种是到中央作“卫”

兵,一种是到边郡作“戍”卒。一种是在原地方服兵“役”。卫又分为两种:一称南军,一称北军。南军是皇宫的卫队,北军是首都的卫戍部队,总计不足七万人。各地方壮丁轮流到中央作卫兵一年,待遇优渥,不需自己拿钱。当戍兵的一切费用,由自己担负。戍兵之期限,却只有三天。地方部队即由都尉管。凡属壮丁,每年秋天都要集合操演一次,这是一个大检阅,名为都试,为期一月。期满回乡。国家有事,临时召集,这是一种国民兵。各地方并就地理形势,分别训练各兵种,如车骑(骑兵和车兵)楼船(水师与海军)材官(步兵)之类。国家除了服兵役之外,还要服力役,。力役是每个壮丁替国家做义务的劳工。

除了上述三种兵役和一种力役外,每个国民还须纳人口税,连小孩子都有,钱穆先生也是从口税的角度出发,认为:汉代的奴隶为了逃避严重的口税才自贬为奴,显然这种口税是不太合理的。

汉代除却规定的义务兵役外,民间还有义勇队,志愿从军的。国家有事,可以自由报名。这叫做良家子从军。那些都是比较富有的家庭,尤其是居家近边境的,平常在家练习骑马射箭,盼望国家有事,报名从军,打仗立功,可以做官封侯,这风气在边郡特别盛。像陇西李广一家便是一著例。

第五章专论汉制之得失。首先在经济方面,土地问题没有解决,形成兼并,富者田连阡陌,穷者无立锥之地,使政府的减轻租税政策,对黔首益处不大。其次是政府的组织方面,汉代政府之失,在于与皇帝的职权没有明确的规定,这也就奠定了中国古代政府与皇帝之间矛盾的基础,也是造成皇权与相权相互博弈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说到军队制度:名义上的全国皆兵因其数量众多,训练不足而变得有名无实。后论至其选官制度,汉武帝时期所建立的孝子廉吏制度初衷为好,在前期也起到了一些积极作用,也成为上下流动之管道,可是孝廉充斥仕路,其他的选官渠道到此蔽塞,因此渴慕进入仕途之人便无所不用其极了,也导致了孝子廉吏的制度逐渐沦为世家大族入仕之门径。

无论是论述汉代之政治事实,还是在论及汉代政治之得失,钱穆先生站在当时人的思维下来论述,来思考,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确实钱老先生一下子给我们廓清了前代政治现实和得失,但是深思之下对汉代之政这么井然有序表示怀疑?

更多相关推荐: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读后感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读后感这个寒假我读了钱穆先生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此书是钱穆先生在19xx年所作关于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讲演讲稿的基础上补充修改成书钱穆先生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清晰的阐述了他对中国文化和政治制度的观点虽只...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读后感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读后感20xx07142210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看完几天了一直想写篇心得今天刚好有时间和心情大概重温了一下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说一中央集权和地方政治封建社会两千年发展中央集权地位一直在上升相反地方政府...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读后感

读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有感中国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是钱穆先生应何应钦邀请为台湾战略顾问安全委员会所作专题演讲的合集后在台中养病又应约写一部研究中国历代政治制度的教材因截稿期限急迫遂以讲稿稍加补充修改正式以中国历代政治得...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读后感》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读后感前不久看了国学大师钱穆先生著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原以为它会如以往看过的一些名著那样枯燥乏味的谁知事实并非如此从序前言到汉唐宋明清五讲而至总论我都无不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提起了满满的兴趣津津有味...

老故事,新想法——《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读后感

老故事新想法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读后感蔡珩记得在上高中的时候当时历史老师曾经向我们强烈推荐去读这本书后来听一位读过的同学说与教科书上内容差不多不过结论很有意思当时只听进去和书上内容差不多这前半句读了一些摘要便过去了...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读书笔记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读书笔记这些天小阅了钱穆先生所著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这本书描绘了中国史上重要的制度是钱穆先生在19xx年代据其讲稿所整理的一系列国史制度知识在阅读书中五讲五代的例子中先生的中国文化精神偏重在人文界更...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读后感

读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在钱穆的这本书中他就中国汉唐宋明清五朝的政府组织百官职权考试监察财经赋税兵役义务等种种政治制度作了介绍和对比总括了中国历史与政治的精要大义从得失两个方面解读中国传统文化和精神有人评论可以说...

从对本国历史“略有所知”开始——读钱穆先生《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有感

郭宋立从对本国历史略有所知开始读钱穆先生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有感郭宋立钱穆先生国史大纲的开篇第一句话是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在我看来此知不只是知史实更是知如何...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读后感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读后感钱穆先生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从古到今概论了汉唐宋明清五个主要朝代在政府组织人才选拔考试与选举制度经济赋税制度和国防与兵役制度四个方面的得与失初读振聋发聩再读掩卷而思首先来谈谈研究的视角钱先生...

读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艾康读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艾康本来我一向不是很欣赏钱穆那个时代的作品我总是觉得那个时代的作品总是像是张恨水之流半文不白有时候还有点佶屈聱牙但是这回钱穆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却让我手不释卷其实说手不释卷也是不对的因为...

哈工程 读书工程 中国政治历代得失读后感

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读书工程读书报告学号专业学生姓名任课教师20xx年4月文化素质教育核心课程中国历代考试和选拔制度之我见读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对于爱好历史书的人来说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是一本让人读了以后心...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读后感

一部简明中国商业史读历代经济变革得失公元前8世纪的春秋齐国宰相管仲翻开历代经济变革的新篇章实行四民分业士农工商盐铁专营等政策一时间民众安居乐业齐国一跃成为霸主公元前141年汉武帝刘彻登基他当政54年一改前朝的休...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读后感(3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