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感沈从文《丈夫》

时间:2024.3.31

人性的炙烤和坍坯

——略感沈从文《丈夫》

开始不知是谁,说起沈从文的《边城》很好,于是就去读了一读。感觉很好也很纯,为湘西农村的人性美所折服。这里面从主角到一般角色都是善良纯朴的,虽然有几个“异样”的坏人,然而不能掩盖主体上的美。而且文中所描写的爱情也是乡土气息的,这种伤感和失落是让人牵萦的,一想起来就有一种淡淡的伤痛,让人叹息。于是拜服沈从文,就去读他的作品。

第一次读《丈夫》时,最初的感觉就是恨、怒、同情。恼恨那个时代,那个让人、让普通百姓破产、衣食无着的时代;怒那里的人如此逆来顺受,为什么没有想到反抗呢?同情他们也是时代的受害者,那些人也是迫不得已的,为了生存,人性屈服于丑恶,是无奈的,是令人悲痛的。这都是很概括、很笼统的大致的印象。后来慢慢地理解深了,现在又拿来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就好像一堵墙、一堵孤零零的墙,筑立在苍凉的大地上,在你眺望它的那一刻,这堵墙轰然倒塌,烟尘弥漫了你的眼睛,你难受,你会哭,是为这坍塌的墙吗?不,是为这坍坯的墙下露出的累累白骨呀。

《丈夫》这部小说仍旧取材于湘西农村。写的是当时湘西农村的人由于生活所迫,便把妻子送到城里的船上做“生意”。这种“生意”,并不是像当时湘西农村的那种“典妻”,又不同于一般的卖淫,应是介于“典妻”和卖淫之间的一种腐朽社会现象,真是不得不佩服那时人们的“智慧”,竟会想到这种赚钱的法门,但是你却不得不对他们表示深深的同情。 这部小说,处处表现了丈夫那种纯朴得近乎怯懦的样子,他是那么卑微与孱弱,仿佛近晌午的快干涸的一滴露水,再经过稍许太阳的照射便会蒸发一般,又像是快枯掉的花瓣残留在枝头,哪怕微风吹过也可以把他从枝头抖落。而与之相对的,则是那些飞扬跋扈、横行霸道的兵士、巡官等,明目张胆地欺压、压榨下层穷苦人,只是那被压迫的人太软弱,被伤害后也只好在黑暗角落里舔疗自己的伤口。

如果是《边城》写的是湘西原始生命的“神性”,那《丈夫》则是写这一“神性”在从农村到城市这种现代“文明”社会演进中的炙烤和扭曲。这篇小说从湘西社会一组卑贱人物的生存挣扎中,再次展示了在社会险风恶浪中人性被放逐的悲凉图景。它就是借当时湘西农村流行的介于“典妻”和卖淫之间的腐朽社会现象,揭露了在经济破产情景下广大农民身受经济压迫和精神欺榨以及人性被践踏的悲剧命运,揭示了在这双重欺榨下湘西农村社会出现的人性腐蚀和变异。

生存的依附性与生活希望的虚幻性最终决定了如“丈夫”这一类人最终梦想的无望和破灭。这篇小说将对人性的考察与对人生的考察紧密结合在一起,深入发现了湘西农村社会中破灭殆尽的人性状态及社会经济制度根源。就人性的对象而言,大而言之,表现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和道德伦理;次而言之,表现于具有相对稳定的类的特征的阶层人生;小而言之,首先表现于社会众生中的个体人生。人性依附于人生,必首先附丽于生活和生存。在不合理的社会经济制度下,生存基础的崩溃造成了湘西农村下层人生物质上的贫困无依和精神上的麻木贫乏。而当社会的堕落腐败和求生的本能使两性关系和纯洁爱情被物化为可以“出让”后,社会人生在本质上已经幻化为人欲大分赃和人性大拍卖的“盛宴”。在这场“盛宴”里,不仅有嫖客、巡官这样明火执仗的操刀宰割者,也孵化出了水保、五多大娘这样的分羹者和乞怜者。而由于生存地位的衰落,“丈夫”所代表的健康纯美的人性,也已随着生 16

存的无望同样丧失了社会人性主体的地位,遭到被放逐和封杀的命运。“丈夫”所代表的人性也只能通过非理性的消极退避或消极反抗,在孤苦无依的黑暗角落中舔疗自己滴血的伤口。人性的“丑”、“恶”,已将人性的“美”、“善”赶杀得流落飘零,健康人性不仅迷失了方向,而且已经随着湘西生命主体从物质到精神的贫困,陷于陨落的悲境。

人性,迫于生存、生活,它被炙烤、被扭曲,当它一旦陷落,它所筑防起来的那堵墙就不得不坍坯。而依附于这种人性的人生,最终会在悲苦陷落的境地里死去,死在它脚下的土地里,为坍坯的墙所覆盖。但愿,这样的废墟永远是死的,而且也必然是死的,一切都过去了呀。

明天,又是另外一天了。

17 20xx年1月


第二篇:沈从文丈夫


沈从文丈夫

论沈从文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摘要在沈从文的笔下我们可以看到一系列的女性形象她们或是清纯稚嫩的少女亦或是沉沦社会底层的少妇妓女但是无论如何这一些女性形象在作者的笔下闪耀着别样的光辉。她们的和命运生活际遇也许不尽相同但是她们都共同地表现了乡下小人物的一种纯真与朴实向读者展现了一幅幅女性人物的画卷活灵活现地跃然纸上。 关键字乡土 女性 形象 正文 在现代作家作品中沈从文对女性形象的描写应该算的上是首屈一指的。他是最擅长描写女性形象的作家之一女性形象的塑造几乎贯穿了他毕生的创作。 首先在沈从文笔下的女性是纯美圣洁的大自然精灵的化身。 姑娘们各自拥有一个厚道纯真的灵魂在茶峒那样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生生相息。比如说沈从文的代表作《边城》里的女主人公翠翠。 她生活在青山绿水的大自然中是大自然的女儿。她天真无邪纯朴自然不受一点城市利欲的熏染她的世界是干净的没有任何一个角落是黑暗的。“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故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故眸子清明如水晶。”这是作者对翠翠形象的原文描述。皮肤黑黑是作者希望将这样一个女子和那些“苍白的城里人”区别开来。“在风日里张养着”是让读者看到一个不同于城市女子斯文雅致的可以在风里赶、雨里跑的真实可爱的乡下姑娘的形象。她的任性之美又体现在她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坚守。翠翠在五月端午节龙舟比赛中偶遇顺顺的二儿子滩送并读他情愫。尽管经历了渡船与碾坊之争大佬与老船夫之死二老的出走等一系列打击。翠翠的梦被击碎回到现实里来的时候她并没有做自己爱情的叛徒而是沉静而坚定地等着她心爱的人回来矢志不渝。读者被

这样一个生动的少女形象所吸引所折服。她的形象也在这坚守的等待中彰显光彩。 她不同于萧萧的蒙昧完全听从于命运的摆布她有了自己意志的选择为自己的生命找一个目标。但是翠翠的内敛与拘束又是她性格中的弱点对自己自己心中的爱她决口不提深深地将自己的爱埋藏在心里。这种悲剧是湘西地域的封闭和地域文化的保守所导致的。在作者赞颂这些纯朴的人物的同时也隐约传达了作者对缺乏独立人格被现代文明束缚的人性的悲哀与无奈。 其次是作者笔下女性的蒙昧悲剧命运。比如他的作品《萧萧》《一个女人》《丈夫》中所展示的女性萧萧三翠老七等等人物都有着共同的人生悲剧命运。一方面他们善良热情纯朴拥有世界上最清澈的眼睛。但他们同时又是蒙昧原始的逆来顺受的缺乏主体精神的觉醒。一切都处于自在状态中随着世事命运的安排而生息。她们“不曾预备要人怜悯也不知道可怜自己”。其中最典型的是《萧萧》中的主人公萧萧萧萧从小没有母亲寄养在伯父家天真纯朴的她12岁便出嫁作了童养媳丈夫却只有三岁。生命就在煮饭、拣柴、洗衣、带小丈夫中一遍又一遍地轮回并一天一天的长大起来。可是雇工山狗却用山歌唱开了她的心窍萧萧被山狗诱骗着做了不太好的糊涂事怀了孕事情被婆家发觉后本该沉潭或发卖。由于伯父讲情免去一死后决定卖给他人但是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买主就给耽搁下来。十月期满之后萧萧生下一个儿子就不嫁到别处了。十年之后萧萧正式同小丈夫圆房儿子十二岁时也接了亲媳妇年长六岁。当结亲唢呐吹到门口时萧萧抱着与小丈夫所生的儿子在门口看热闹“同十年前抱丈夫一个样子”生命就在这样的怪圈中轮回。萧萧的生命在一种无

法预料其后果的人生浪涛里沉浮出嫁、怀孕、出逃、沉潭、被卖、当婆婆她生命中所有的一切都掌握在别人的手中。而她自己精神境界却是一片荒芜。对命运缺乏自觉的理性的把握。她的自然本性是一种被动的自然形态没有通过理性认识并驾驭人生摆脱“命运”对人生的左右。虽然她也有当过女学生追求自由的朦胧幻想但那仅仅只是一个幻想而已并没有被付诸实践。她从来没有意识到人生的悲凉更令人悲哀的是——在唢呐声中“新的萧萧”又进了门——她们悲剧的命运一代又一代的延续着。 再次是对虚伪自私的病态人生的描写。在作者的作品中与人们心中的室外桃园相对立的是现代都市这样一个人性失落的天地。生活在现代都市的人们沉醉于声色犬马物质享受中“除了色欲意识和个人得失以外别的感官都有点麻木不仁”。人与人的关系变得复杂到不可思议却又单纯地都受钞票的控制。生活在这样环境中的女人同样也是自私、虚伪、势力。《绅士的太太》中的女人们就是这种女人的集中体现。 作者在《绅士的太太》中揭露了上流社会家庭的丑恶——丈夫背着妻子去会女人妻子瞒着丈夫去偷情。然而表面上他们一个个是道貌岸然风度翩翩。这个世界的男人女人间充满了欺炸、虚伪完全被金钱欲望所俘虏。女人们表面上矜持高贵内心却是肮脏卑俗。他们在男人的安慰与解释、发誓与戏谑和虚情假意中过着自欺欺人醉生梦死的生活。这些女人即是受害者他们被虚伪的封建礼教所束缚被男人的世界所控制成为男人的玩物。同时他们又施害者人类的本质失落导致他们的精神空虚庸俗无聊为情欲所驱使吧肮脏的世界变得更加浑浊不堪丑陋的世界又加速了他们的悲剧命运。在这里人

性被严重扭曲了 从作者的笔端照应出上流社会的病态人格。 最后是那些拥有大胆执着质朴的爱的女性。作者在《龙朱》《神巫之爱》《月下小景》《媚金 豹子 与那羊》等作品中塑造了一个神秘蛮荒的湘西少数名族的世界。是一个率真、纯朴、奔放、热情的湘西世界。《神巫之爱》就是对这种世界的诠释。《神巫之爱》着重展现云石寨里众多的花帕族女人对“美男之中的美男子”、神的使者的热烈恋爱之情。“爱情让他们不知道神秘是羞耻”花帕族女人一方面温柔如水另一方面又大胆热情。为了获得神巫的爱他们全都“把野心明明的放在衣图与这位青年神巫接近”。当在祈愿仪式神巫拒绝了所有女孩的的祈愿后白衣长发赤脚的女孩却大胆的向神巫表白。这个女孩实际上的哑巴是一匹有“疾病的马”。但她以自信美丽真诚打动了神巫高傲的心。同样是哑巴守寡在家的族总的寡媳——小女孩的姐姐也爱上了神巫。神巫为他们的真情所动面对两姐妹的爱他实在是无法取舍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根据花帕族的习俗“不猎受伤的虎”他决定放弃姐姐选择妹妹。可当他在雨夜跳进窗子掀开帐门看到的却是姐妹两并在一头这实际上赞美了热情、纯朴、原始而又“自私”的爱情。两姐妹为了心中的爱而大胆争取互不相让却又和谐的走到一起。这种爱超越了一切伦理、道德、物质的束缚还原生命的原始本真。 沈从文笔下广泛的描写了优美的大自然和在这大自然中生活着的自然儿女。赞美了拥有清澈灵魂的乡村少女讴歌了真、善、美的人性。用爱的笔调深深描写了未受现代文明污染的乡村少女形象同时又狠狠地批判了城市社会各种腐朽堕落的生活现象。鞭打绅士阶级的道德沦丧、人性扭曲。总之

无论是乡村世界还是都市世界中的女性作者都希望以此激发人们“对人生向上的憧憬对当前一切腐败现实的怀疑”。 【参考文献】 1 沈从文作品经典第四卷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2 沈从文批评文集珠海出版社1998 3 沈从文作品经典第二卷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更多相关推荐:
沈从文小说集读后感

沈从文小说选集读书报告作者简介沈从文19xx年12月28日19xx年5月10日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凤凰县人苗族祖母刘氏是苗族其母黄素英是土家族祖父沈宏富是汉族沈从文是现代著名作...

沈从文《丈夫》读后感

小说丈夫是写湘西某地花船上的妓女生活故事来自于穷乡僻壤的年轻女子老七由于维持生计不得不上城里来卖身为了铺排故事的矛盾冲突作者特意选择了丈夫前来探望妻子几个场景作了绘声绘色而又淋漓尽致的描述其间还穿插介绍了与之相...

读后感人物沈从文

读后感读沈从文传有感读完了沈从文传之后我心中再也无法平静沈从文用自己的人格给了后人指引给了后人震撼给了后人感动洗涤了后人的心灵让我从内心感到中华儿女的优秀若不是老师推荐我对沈从文的了解是少的可怜读完了这本书后自...

沈从文小说读后感

沈从文小说读后感边城边城所写的故事很简单然而却极美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当地...

《沈从文小说选》读后感

我曾经有幸拜读了沈老的作品实在是受益匪浅在这部小说集中表现湘西人民平凡人生的作品居多比如边城长河萧萧等等让我深切体会到了劳动人民的悲苦生活和善良淳朴的心灵这些作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强烈的民族色彩用真实的细节描...

沈从文读后感

沈从文读后感因着爱与美的特质我被沈从文身上那股独特的气质所吸引既富于幻想又在心灵上积淀着沉痛隐忧他是个很喜欢强调自己农村背景的作者在习题里他这样写道我实在是个乡下人说乡下人我毫无骄傲也不自贬乡下人照例有根深蒂固...

沈从文散文读后感

沈从文散文集读后感从他的文章中读出了古镇的文化底蕴古老土家族习俗还有所遗留在这里你还能见到古老的西兰卡普织锦在这里你还能品尝到地地道道的苞谷烧酒和糯米粑在这里你还能听到粗犷纯朴的情歌和号子声在这里你还能赶上哭嫁...

沈从文小说选集读后感之边城

沈从文小说选集读后感之边城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只一里就到了茶峒城边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

读沈从文后感

读沈从文精品集后感我喜爱阅读也读过很多书一年前我无意中从一个地摊商贩那里买到一本书沈从文精品集然后心灵有所感应很快就陶醉其中就如同一湾清泉给我的心一次完全的洗涤至今还依然深刻的记得书中那一幕幕的故事情节那湘西的...

读书笔记之二----《沈从文文集》

读书笔记之二沈从文文集说起沈从文先生我总想起那句孔子说的话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在我的眼里沈从文先生不仅是一个仁者还是一个智者因为他能在山水中享受到独属于他的那一份纯真善良美好的生活这是我所渴望却又达不到的境界这也是...

沈从文《萧萧》的文本解读

萧萧一朴素质朴之美小说萧萧取材于湘西农村这里虽偏远闭塞沈从文对它始终怀有真挚的感情文中作者的情感与故乡独有的乡情风俗地域文化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令人心驰神往的优美意境阅读萧萧乡土朴野之风铺面而来夏日里天上的星屋角的...

再读沈从文的《萧萧》

再读沈从文的萧萧萧萧是沈从文的短篇小说写于19xx年是一篇描写湘西社会和少女命运的小说小说讲的是萧萧在12岁时做了不到三岁的孩子的媳妇儿年岁逐增15岁时遭人诱奸幸好生了个儿子才免了被卖往别处的命运当她儿子长到1...

沈从文丈夫读后感(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