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讲稿》读书笔记

时间:2024.3.31

《美国讲稿》读书笔记

相较老师推荐的其他书,《美国讲稿》看上去更为精致短小,其中收录了伊塔洛·卡尔维诺的五篇讲稿及《子午线》杂志的编辑M·巴棱吉发现并整理出的一篇手稿。对于卡尔维诺这个名字,我感到十分陌生,因此特地去查阅了有关他的资料。

伊塔洛·卡尔维诺,意大利当代最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早期创作多为现实主义作品,后转向幻想小说和寓言小说,善于利用讽刺和离奇古怪的幽默处理严肃主题。其作品融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于一身,以丰富的手法、奇特的角度构造超乎想象的、富有浓厚童话意味的故事。他的父亲是一名出色的园艺师,母亲是植物学家,他的童年生活便与奇花异草、飞禽走兽紧紧地栓在了一起,这对他的创作造成了深重的影响。19xx年,她编辑的《意大利童话》被推崇为“世界文学的瑰宝”。卡尔维诺于19xx年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却因当年猝然去世而与该奖失之交臂。他是在准备去美国讲学的演讲报告时突患脑溢血因救治无效而离世的,原定六篇的讲稿只完成了五篇,由其夫人整理并交由出版社发表。纽约评论家密特甘称其为“寓言式奇幻文学的大师”,他被公认为是“作家中的作家”,美国小说家约翰·加德纳誉其为“世界上最好的寓言作家之一”,当代意大利符号学大师艾柯更是评价说:“卡尔维诺的想象像宇宙微妙

的均衡,摆放在伏尔泰和莱布尼兹之间。”由这么一位极负盛誉的优秀作家完成的讲稿,不认真阅读真不失为一种损失。这几场演讲原定在哈佛开展,主题是诗论。

卡尔维诺在开篇前有一段话,说明了他的演讲主题和将围绕哪些因素展开演讲,并简要表达了他对于现代文学未来的信心与希望。这段文字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其有助于读者理解后面讲稿的内容核心。卡尔维诺思维灵活,表达手法多变,如果直接看正文的话我相信大多数人并不能很好的消化。

第一篇讲稿的题目是《轻逸》。那么轻、重与文学创造特别是诗歌创作有什么关联呢?此前我没有注意过,文学作品本身除了可以重(如杜甫的诗作风格一般被形容为沉郁顿挫)以外还可以轻,而且其“轻”更贵于“重”。读者希望能从文学作品中得到放松,体会到“轻”;作家取材于沉重的现实生活但其文笔需要敏捷而锋利。卡尔维诺发现这二者间总有差距:外部世界非常沉重,具有惰性和不透明性,如果作家找不到克服矛盾的方法,这些特性便会反映在其作品之中。之后他举了古希腊神话、《十日谈》等著名文学作品加以佐证,从各个方面论述了作家们乃至大部分人都在追求着“轻”;随后他列举了许多诗作,并循序渐进地说明了他认为的文学中“轻”的三种不同含义:①减轻词语的重量②叙述这样一种思维或心理过程,其中包含着细微的不可感知的因素,或者其中的描写高度抽象③具有象征意义的“轻”的形象。我发现虽然讲稿看上去线索纷复、举例繁杂,但其主线明确——文学是一种生存功能,是寻求轻松,是对生活重负的一种反作用

力。现在的中国诗人在经历了过去那一段沉重黑暗后,虽仍不乏“重”论,但追求“轻”者辈出,“小清新”一词或许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轻”的说法吧!

第二讲《速度》。他以一篇古老的传说开头,恋上不知是死尸还是戒指查理大帝便贯穿了这一讲。卡尔维诺用了不少作家的作品和民间故事证明了他的观点:并不是说速度自身就构成一种价值,因为叙事的节奏也可能延长、迂回或停滞。不论哪种情况,叙事都是对时间的连续性的一种加工,采用延长或压缩的方法来对时间的行程施加影响。民间针对传说“对不需要情节避而不谈,对有用处百般重复”的实用原则对诗歌等的文学创作同样是有效的。就好像诗歌中要强调音律,因此在进行创作亦或是口头叙述时,都尽量注意语言的简洁,尽力保存叙事效率和诗一般的魅力。“马”这个物象也在讲稿中担任了一个重要角色。卡尔维诺认为最先使用马来比喻思维速度的伽利略。在中国,马也似乎总是象征着时间与速度,例如成语“白驹过隙”,便是形容时间过得飞快。而后,他又援引列举了许多作家和作品来说明“思维的速度”是被忽视的重要部分。他的座右铭“忙而不乱”透露出其对于速度和效率的追求。思维的速度是不能度量的,不能比较的,不能按历史顺序来排列它的记录。它的重要性在于它自身,在于它能为善于享受这种快乐的人提供这种快乐,并不在于利用它可能获得的实际效益。虽然迅速的思考不一定比慎重的思考好(有可能正相反),但它能带给人们某种特殊的东西。速度体现在文学中,便是修饰与思维要敏捷,要做到灵活、多变与流利,这样不论是作者或是读者都能

得到快速而愉悦的精神享受(类似于中国的说法“一气呵成”)。这里引发了我的思考:现在的“快餐式”文学是否正是符合了卡尔维诺的关于速度的观点与追求呢?答案是否定的。卡尔维诺在讲稿后文指出“诗人写诗,作家写文章,成功都在于他们找到了文字表述。这可能通过一闪念而实现,但一般说来,需要耐心地选择恰当的词语……句子的声音要谐调、概念要清楚、含义要深邃。”那么显然那些浅显的甚而有些千篇一律 作品就不符合了。倒是“推敲”的典故可与之相匹。第二篇讲稿以一则中国故事“庄子画蟹”作为结尾,妙趣横生,为讲稿又添一笔亮色。

《精确》作为第三讲有些承上启下的意思。卡尔维诺以埃及神话中公正女神玛亚特开头(他顺便风趣地提了一下自己是天秤座),直接指出他认为精确应首先包括的三个内容:①作品的构思非常明确②视觉形象清晰,令人难忘(希腊语εικασζικòξ即栩栩如生)③语言尽可能精确,词语要准确,要充分表达各种思想与想象的细微差别。 卡尔维诺无法忍受不经过甄别和推敲的随心所欲或漫不经心的语言及文字创作。其实现在生活中也总是区分口头语和书面语,这便是体现了用词的精确与否及语法等有关寓言的许多方面。聪明的卡尔维诺甚至举出了热衷使表达“含糊不清,认为越不清楚越有诗意”的莱奥帕尔迪等作家,从正面而不是反面为其观点做了证明——只有十分注意精确才能找到那刚好能构成美的朦胧的角度。这与我国的一个诗派——朦胧派或许有可比性,他们的诗确是有意点不破,有的东西总也道不明,但就是那些看似慵懒随意的词,组成的一首首弥漫着雾气的诗,让读者能

够恰好体会到“明说”的含义,甚至体会到了更多,不能不说是小心翼翼的成果。卡尔维诺本身对于不论自然科学中的动植物还是数学、物理、天文、化学等都抱有极大兴趣,使其对这些方面的只是也有了一定认识与积累。因而在此篇讲稿的中后期,思维发散的他“扯”到了无限与宇宙。达·芬奇《大西洋草图》第265页中对海怪描写的三次改动作为了这篇讲稿的结尾。卡尔维诺的观点也随之浮出:正确使用寓言能使我们接近(眼前的或不在眼前的)事物。我们应该认真地、谨慎地进行描述,并尊重(眼前的或不在眼前的)事物不用语言传给我们的信息。那就是精确的奥妙与美好所在了。

第四讲《形象鲜明》。那么形象鲜明是怎么与讲稿中的“想象”产生关联的呢?“想象是个可以落进东西的起点。”首先为我们明确了什么是想象:崇高想象不是幻想,二十载想象力的词语部分之前就存在或一直同时存在的视觉部分。人们常在看书时自然地想象出一个场景,以及男女主角的模样;在听到某个电台主播的动人声音是想象其应具有怎样与之相配的美貌……这也是为什么许多“真人化”电影或电视剧(通常改编自漫画、小说或游戏动画等)不仅无法使观众反倒喜欢,甚至还使观众产生了厌恶等负面评价的原因——想象力是永远无法满足的。想象的过程被卡尔维诺分成了两类:一类是从词语出发到视觉形象;一类是从视觉出发到语言表达方式。举了许多作家作品及他们的观点(还包含他自己的作品)为例,回答了有关幻想与想象的一系列问题后,卡尔维诺提到了他的一个关于教育的设想:以幻想为基础的教育。因为人们“很有可能会丧失这样一个人类基本功能:人能

闭着眼睛看东西,能够从白纸上印的一行行黑字中间看到各种颜色与图形,能够依靠形象进行思维。”儿童似乎都能在不认字时仅通过插画想象出一则则完整的自己的小故事,便是这个道理。而以幻想为基础的文学可能存在的两种(发展)可能是:①把过去的形象运用于新的上下文中,改变其原来的含义②消除一切,从零开始。 中国幻想文学现在于第一条路上“人满为患”,各类穿越文总裁文层出不穷,细观之不难发现“换汤不换药”,其内涵别无二致;第二条路上人烟稀少,我们可以期待有更多的人能够开辟新的幻想世界。“总之,一切现实与幻想都只能通过文字才能获得自己的形式。”鲜明的形象时文学创作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点。

第五篇《内容多样》。卡尔维诺预备先“念”一段小说(稿中写出),即卡尔洛·艾米利奥·加达的小说《梅鲁拉纳镇上一场可怕的混乱》的开头。他借此阐明观点:现代小说应像百科辞典,应该是认知的工具,更应该成为客观世界中各种人物、各种事件的关系网。加达也是一名意大利作家,其作品特征是“说明任何一个认知过程都是由恰当的精确性与肆意的曲解两部分组成的。”这与卡尔维诺的观点相符,随后又列出几位大家(观点和作品),进一步印证了他的观点。“在工作中,宏愿会遭到谴责,在文学中却不会。文学生存的条件就是提出宏伟的目标,甚至是超出一切可能的不能实现的目标……文学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能否把各种知识与规则网罗到一起,反应外部世界那多样而复杂的面貌。”这难度看起来的确很大,因为并不是每一位从事文学创作的人都恰好通晓地理、天文、物理、生物、历史、哲学……但是

对于现代的许多“作家”来说,不单单以写出作品(高产赚钱)为目的,不要写出含义浅显内容空洞的作品这两个要求,都颇有些苛刻了。卡尔维诺在这一篇讲稿中还表达了自己对未来文学的美好寄托:“我希望传给21世纪的标准中最重要的是这条标准:文学不仅要表现出对思维的范畴与精确性的爱好,而且要在理解诗的同时理解科学与哲学……”

第六篇并不是讲稿,而是卡尔维诺在前去美国之前为了确定那六篇讲稿的题目与编写工作而做的广泛准备的一个部分,讨论了对于不论一般行文还是演讲都极其重要的,即“开头与结尾”。这里我能够清楚地看到,这位已62岁的老人在对待任何一件事情上的认真态度和灵活思维,更是许多年轻人都望尘莫及的。关于审美,关于社会,关于神话传说……无论时间还是地域的差距,是经过了无数斟酌与深思熟虑后才寻得了那么多最佳例证。卡尔维诺本人丰富的知识与经验积累,让他自己成为了一个严谨的百科文库,一个幽默的珍宝,他对于文学发高要求使其作品也独具魅力。

五篇讲稿内容的丰富和精彩自不必说,作为讲稿本身加以评价,也是结构紧凑、论述清晰、例论配合完美、收放自如的。若由本人亲自讲起,定会是令观(听)众们获益匪浅、欲罢不能的极致演讲。我本人看完后不仅对文学产生了更多认识与对自身的要求,对卡尔维诺的作品也产生了极大兴趣。这本不厚也并不薄的书读起来并不枯燥,相反,一旦开始便停不下来,不断是思考和联合实际是我个人的阅读习惯,也更便于理解文中所谈,卡尔维诺生动幽默的行文特色也是主

要原因之一。最后以卡尔维诺与19xx年所说的一句话作为结尾吧:“现代文学的力量就在于它说出了社会和个人本来想说而又没意识到的一切,这就是文学所不断提出的挑战。我们住的房子越是明亮和豪华,房子的墙上就越有鬼影;因为进步和理性的梦中往往掺杂着鬼影。”


第二篇:《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

朱凤丽

一、作者及本书简介。

Wright Mills (1916—1962)出生于一个信奉天主教的白领职员家庭,30年代在德克萨斯大学读书时,就受到了哲学和社会学两方面的训练,而后在威斯康星大学获得博士学位。Mills以对美国社会的激进批判和权力斗争的理论分析而著称。他站在激烈的社会批判立场上,关注美国的社会冲突和矛盾。被认为是社会学界公认的二战后美国社会学界最重要和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本书写于19xx年,Mills从白领研究入手,探究了美国阶级关系的演变,在此书中吸收运用了他早年信奉的马克思异化理论和韦伯的科层制理论,形成了本书特有的分析批判立场。他以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为依托分析了白领阶层的社会生活,又以韦伯的科层制为线索,分析了白领世界的社会地位、职业特征及政治态度。

二、本书写作背景(老式中产阶级向新中产阶级的转化)。

五十年代美国正处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经济繁荣时期(19xx年到19xx年期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增加了一倍)。繁荣的美国经济也是一个创造、巩固聚敛资产的公司世界的过程。随着工业化的蓬勃发展、科层制的广泛应用,资产垄断剥夺了老式的中产阶级个人自由的基础——资产所有权,剥夺了他们赖以自立的手段,因此也就改变了老式中产阶级的人生计划和心理。随之而来的是白领阶层队伍的迅速扩大。像丹尼尔·贝尔《在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导论中所说的,“着重办公室、教育和管理工作的服务性经济的发展,自然而然地使劳动力向白领职业转移。到19xx年,美国的职业结构中白领工人的数目,在工业文明史上第一次超过了蓝领工人”。

三、老式中产阶级的发展历程及新中产阶级的兴起。

第一、老式的中产阶级社会。

Mills按职业界定的方法将农场主、小商人、和自由职业者归为老式中产阶级。美国中产阶级的形成是其19世纪自由经济发展的产物,他们改变了旧的生活方式,建立了自己的世界历史,将中产阶级从旧社会中分离出来。

美国的农场主与欧洲的不同,在欧洲,农村的生产者先于市场而存在。按照古老的传统将自己死死地捆在固定的土地上。而在美国,市场形成先于农村生产者,而且每个农场主都是自主、独立、分散、自由地进行规模经营,这也是美国和欧洲农村经营最根本地不同。这些分散在美国空旷田野上的自由农夫组成了数量巨大的中产阶级。据社会学家统计,在1820年,全美3/4的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这些农夫是天生的创业型的企业家,在小企业式的自由平衡的世界里,在资本主义统一秩序以及气血社会的信条下,投机地产、棉花、铁路;美国的铁路修建也和欧洲有很大的不同,欧洲的铁路是用于连接农村和城市的,而美国的铁路修建是从“不特定的地方修建到不知道的什么地方”。目的是服务于形成的人口。这项规模庞大的工程,以惊人的速度扩展到西部,在促进美国经济繁荣发展 1

及增加中产阶级的数量上等方面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在19世纪的早期城市里,多样化经济类型的生意人位于社会学的顶层,在码头、机器车间、马厩中劳动的人则是社会的底层,然而在数量上占绝大部分的却是拥有小规模独立资产的收益工匠和零售商,这些就是老式的城市中产阶级。他们是拥有店铺的机械师和熟练工,抑或是一些视制造为副业的有产恒心的人。随着城市化的进程的加快,其中的企业家和工人为农场主开办了更大的市场,同时他们在乡村建立起了自己日益的日益扩大的市场。

R·H·托尼说过:“不管未来可能怎么样,以往却展示出了无比优越的社会秩序。在这种社会秩序下,大多数人都拥有自己的耕地和农具及资产,并且可以自豪地宣称??‘自食其力并确切地知道谁会继承这项事业,人的灵魂将会得到安息’”。在他们身上寄托了老式的中产阶级理想与期望。他们组成了自我平衡的中产资本主义社会。在这个社会里没有任何权威,其经济和技术过程是扩展式的线性的季节性的轨迹。这一发展轨迹使整个大陆欣欣向荣。在政治上受自由主义的影响,这些股有进取精神的人同样也要建立一个可免受中央集权之苦的政府。他们认为经济权威高于一切,而政权,社会统合的传统方式,在这里成了一种松散的经济行为的保护组织。其社会成员关注的就是制定一系列的法规和制度,来实现财产转让、自由和安全。当然这种分散的缺乏指导的经济生活是与分散的军事秩序相平行的。

第二、老式中产阶级的衰弱及新中产阶级的兴起。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铁路这一催化剂的迅猛扩张,到19xx年铁路建设总量达到199000英时。极大刺激了美国金融市场,铁路发展的最具有社会学意义的事情就是在其内部培育了一个庞大的管理官僚层。

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历了资本主义危机,在这期间农场主遭受了长达9年的毁灭性低价格。在农产品价格下降的同时,其它日用产品的价格却被抬高了。农业的萧条带来了农场所有权的长期变更趋势。所有者的比例下降了,佃农的比例上升了。在大规模和集中化的趋势背后,机械也使农业成为一种高度资本化的行业。传统的乡村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大多数农业劳动者失去了资产的自由和独立,继之而来的是现代化的集中化规模农业。农业劳动者的人数不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一直长期减少。全美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从1820年的3/4降至1880年的1/2,而到19xx年,只剩下1/8了。

在城市,美国南北内战后,随着其经济的迅猛发展,美国工业结构和管理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通过工业合并,一系列大的公司或工业组织涌现,并开始主宰美国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生活。各种公司多且规模大,在资产集中化浪潮中,老式中产阶级被挤压成碎片,自然要求大量的办公室工作人员。尤其是那些大公司的系统化管理——科层制的推广和新技术的引进使得公司部门专业分工精细,需要大量职员多方搜集资料、撰写详细的报告和处理往返信件等,这些带动了职业结构的巨大变化,工业人口逐渐超过农业人口,其中白领阶层增长速度最快。从职业讲,办公室工作人员增长最快。1900-19xx年间,美国半技术性的操作工人从总就业人数的12.5%只增长到15.6%,但是,在同一期间内,白领职员的比例已从3%上升到8%。1890年,办公室工作人员有38.1万人,到19xx年,增至152.4万人,而到19xx年已飙升至283.8万人。至此,美国已经变成一个雇员国家。

四、运用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分析新中产阶级的社会生活。

Mills界定白领即新中产阶级,是指在企业家和工人间形成的,出于社会中间部分地缓冲地带的阶层,由经理、挣工资的专业人员、推销人员和办公室的人 2

员组成。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认为,劳动把人从动物界中分离出来,人们又通过各自劳动表达自己的人性。但是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确使人们通过劳动表达人性日益困难,人们正在从自身中,从他人那里,从自然之中分离出来。Mills运用了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来描述白领阶层的生活。他认为白领阶层的形成和出现是20世纪以来工业化进程中最重要的变化。正是在这个白领世界里我们才能找到20世纪的主要特征。由于白领阶层人数的增多,生活方式日益大众化。最主要的是他们传递和体验着许多具有我们时代特征的心理问题。

财产的集中结束了作为人的基本自由权力基础的财产和工作的连锁关系,同时,个人与其生活的独立手段的分离也改变了人生进程表及相应的心理节奏。建立在其财产基础上的企业家的经济生活与其整个生活融为一体,并由家庭的世袭继承而得到稳固。而雇员的经济生活确是以工作契约和支付报酬的期限为基础的,有很大的可变性。Mills认为白领者们是一些牺牲品式的英雄,作为小人物,从事的往往是一些并非自己本意的活动,在工作中体会不到满足和成就感。他们默默无闻的工作着,在办公室或商店里他们从来不敢大声说话、和别人顶嘴、或站着不干活,他们的劳动和其生产的产品之间都是异化的,这就是白领阶层职业生活的白描。当然自我的异化和劳动的异化是并肩而来的。自我异化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出现了人格市场化,人的微笑、诚实和礼貌成了工作所必须培训具备的品质。这种异化造成了其心理上的忧郁和迷乱,可能正是由于一切可变的因素太多,他们不清楚自己将向何处,他们的行为才表现的狂乱而匆忙,当然由于不知道威胁他们的东西是什么,所以他们对恐怖的反应也是麻木的。二是人们把工作的异化疯狂地投向大规模地休闲活动。他们虽然在工作中没有快乐,但是为了休闲活动,寻找真正的生活,他们必须以工作为代价换回休闲的资本。这种工作休闲的交替活动耗尽了他们的精力,为了用钱买回周末和晚间的“快乐”,人们每天都在逐渐地出卖着他们自身。

五、以科层制为线索分析新中产阶级的社会地位和特征。

科层制的发展使世界成为一个人工的操作系统,白领阶层置身于这个庞然大物之中,并不参与直接的生产和创造,他们在科层制对自由和理性的侵夺中,成为把社会裹束起来的那些巨大的权威链条上一群可以替换的部件。

在底层人员来看他们工作条件较好,有相对来说不受身体危险、噪音、臭味和尘垢的威胁的工作环境;而且假期更多,每天的工作时间也短,收入更高,工作相对稳定;除此之外,他们还能频繁的和上层阶级的人员发生个人接触,带来更多的个人权威和神秘感。然而,随着社会的制度化机构,通过其科层体制的计划和数学式的精确预测,不仅夺走了白领的自由也夺走了抓在他们手中的理性。剩下的是灰色的工作方式和程式化的有限制的自主。他们行使着派生的权力,为整个系统谋不属于自己的利益。白领阶层的成员不论他来自何阶层,都必须服从于科层组织给他们安置的位子,他们的收入、权力和声望都和他在科层组织中所从事的事业有很大的关系。

由于他们是链条上的可置换的部件,所以有很大的变动性。随着科层制要求人员能力的标准化,以及美国二战后教育的普及和提高,高中教育不再成为某些阶层专利。高等教育也呈现出平民化的趋势,白领阶层所特有的教育优势已经失去,其所要求的收入、声望和地位都出现下降的趋势,白领和普通工人的差距越来越小,因此白领产生了普遍的地位焦虑和恐慌。

六、新中产阶级的政治和权力问题。

3

Mills认为新中产阶级即白领是“无权的顺从者”,依靠科层制为他们提供职业。他们是政治上的哑子,在整个政治权力结构中是依赖性变量。很多美国学者判断了新中产阶级政治方向的可能性。一种理论将白领作为无产阶级的一个特殊部分,并将按照无产阶级的方式行事;另一种理论是将新中产阶级作为下一个统治阶级的候选人;他对这些政治倾向理论作了分析,认为这两种理论都没有仔细对这些变化所需的时间进行实际说明考察。虽然新无产阶级的数量很大,但是他们的政治愿望却很麻木,原因有两个:第一,中产阶级内部分化,使得他们没有共同的忠诚和象征,也没有共同的要求和希望。第二、新中产阶级所处的美国社会结构。在这个国度里,新中产阶级关注的是经济利益,在他们的眼里,政治仅仅是获取并保护经济目标与实践的手段而已。现在的美国的中产阶级只需依靠强大的政府结构就能获得足够的经济利益,无需对政治关注。而且以技术进步为基础的变化的急速性有利于社会的多样性与社会阶层间的流动,中产阶级由于对目前身份地位的恐惧进一步促生了这种流动,并进一步减少了个人对政治要求和政治行为的注意。Mills认为这种对政治的冷漠是自我异化和社会无价值问题的一部分,是中产阶级的政治异化现象。

七、结合我国的实际对本书的简单评价。

Mills在本书中,精彩地描述了处与科层组织中的白领人员的无权、异化状态,深入剖析了他们的感情麻木、政治冷漠的内心世界,这就是新型的小人物,现代社会的不情愿的排头兵。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源在与美国的社会结构。Mills整个一生都对这种结构表示愤慨,他痛斥这种社会结构剥夺了人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在本书中Mills从始至终都贯彻了社会学的想象力,分析中产阶级的现状总是将其放在美国大的社会环境中去理解,至少划出了一张他们作为一部分在其中生活的那个社会结构的概略性草图。

Mills是一位比较激进的社会批判家,他以学者锐利的眼光,犀利的笔锋将白领的状态描述的一览无余,深刻批判了美国的社会结构,并指出这一切并不是个人因素造成的。这是众多角度中的一个视角,有其合理性,也难免有偏激的一面,对中产阶级社会地位及生活的阴面浓笔大写。

中产阶级从社会学上而言,是社会结构中的中间等级。随着科技的发展,管理的现代化,这一中间等级不断发生着变化。根据社会分层理论可知,任何社会结构上总是由不同的社会分层构成的,社会分层即可以按照经济来划分,还可以按照政治权力及职业来划分,Mills就是以职业为标准来划分阶层的。

在现实生活中,中产阶级并不是总属于一个集团,他们常常处在各种职业、部门、文化和其他共同体的复杂结合之中,甚至在经济、意识形态上都不同,但他们至少有三个共同点:一是他们处于特权显贵阶级与工人阶级之间,是社会的一股平衡力量;二是他们分布广泛,有不同的利益追求,但他们基本有一个共同的生产方式和行为准则;三是由于中产阶级受过良好的教育,有一定的技能,也代表着一定的自由、民主的价值观。他们企求自由的社会环境虽未必形成明显一致的共同主张,但整体意识是进取的。

在不同的国度中,由于经济、社会和政治领域中的变化,各国的中产阶级呈现不同的特点,但他们在社会中的作用是相似的,他们是社会稳定和活跃的力量。庞大的中产阶级使得全社会的贫富差距程度大大缩小。作为贫富之间的过渡群体,中产阶级起到了使社会的上层和下层间的对立和冲突得到缓解的作用。就像美国学者塞缪尔·享廷顿说的:“中产阶级与稳定的关系,颇似富裕与稳定的关系一样,犹如普遍富裕一样,是政治上的一支节制力量”。这一点在现代印度社 4

会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印度社会的贫富悬殊众所周知,但现代印度却稳定地走向现代化之路,其原因就在于印度社会有着一支稳定而庞大的中产阶级队伍。“在9 亿印度人口中,中产阶级占2亿,并且基本上是由受教育的人群构成”,他们是印度现行政治制度得以稳定的支柱。

贫富差别过大,往往潜在巨大的政治社会风险,这在各国都是相同的。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社会结构转型步伐加快,一些新型的社会职业应运而生,也出现了类似西方社会结构中的“白领”职业群体。种种迹象都表明我国的现代化社会阶层结构的雏形已经形成,但还处于过渡阶段,还不太合理。在现有的社会阶层中“该小的阶层没小下去,该大的阶层还没有大起来”,有可能存在引发社会危机的社会结构因素。因此我们国也很重视这一问题,并在十六大报告上明确提出,“要扩大中等收入者”。因此要竭力营造中产阶级,这一阶级的基础愈大,社会也愈稳定。当然中产阶级的产生和壮大并不是由我们的主观意愿所决定的。特定的经济结构、职业结构和教育结构,才是中间阶层赖以形成的土壤。但是作为国家政府机关应该在政策和法律上予以保护和支持,促进其发展,以达到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维护社会的长治久安。

5

更多相关推荐:
读书笔记范例

读书笔记姓名洪心洁学号班级24069335106级会计学1班前言我通过查阅图书馆书籍搜索图书馆数据库资料查阅有关期刊和查找网页上相关的资料四种方式为我的论文治理型内部审计起免疫系统的预防作用寻找相关的信息资料并...

小学生读书笔记范文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使我爱不释手保尔柯察金那顽强的品格多么令人钦佩如果你读了这本书就会明白具有钢铁品质的人是大写的人保尔一生十分坎坷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他还坚持写书对自己毫不顾惜书中写道他呕心沥...

读书笔记范文

读书笔记范文读书笔记gt范文一闲暇时我拜读了前苏联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受益匪浅其中教给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一建议给我印象深刻卢梭的寓教于乐总让我困惑我常常思考究竟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

读书笔记范文

德不厚福不居读书笔记范文读书笔记范文精选1读书笔记的概念人们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把自己阅读书籍的心得体会和精彩内容整理记录下来的文字材料2读书笔记的作用1作读书笔记可帮助记忆弥补脑力不足有效提高读书效率2做读书...

大学读书笔记格式

读书报告格式及范文一读书报告有沒有一定的格式对初写读书报告的同学來说学校会有一般的格式要求让其有所遵循一般地只要有书名有作者其他可集中读后感來写最浪费笔墨的是內容概要惟一的作用是让別人知道你看过这本书二写读书报...

小学生读书笔记范文

爱文库核心用户上传小学生读书笔记范文读童年有感读了童年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和高尔基比童年我们今天是多么幸福埃高尔基出生在一个木工家庭5岁时父亲病故了他的生活更加艰苦了他和妈妈就住在外祖父家里由于家境贫困他上学只好...

读书笔记的格式

读书笔记的格式读书笔记的种类很多一般说来可分为四大类一是摘录式二是提纲式三是评论式四是心得式四大类又分若干种每一种在写法上有所不同一摘录式摘录式是阅读活动中收集资料日寸最常用的记录形式主要是为了以后开展科研活动...

读书笔记格式

读书笔记书名作者文章背景可有可无好句好段摘抄12语言赏析可有可无读书心得重点读书笔记是指人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遇到值得记录的东西和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文体古人有条著名的读书治学经验叫做读书要做...

我要小学生读书笔记模板

书海徜徉学生姓名第周我读了这篇文章真美呀我收获了很多很多词语超市绝妙句子本人感悟书海拾贝学生姓名第周今天我读了这篇文章妙极啦我收获了很多很多好词佳句我的感悟

成教读书笔记范文

继续教育学院读书笔记学生学号学生姓名专业班级指导教师姓名读书笔记一我的设计题目及研究方向我所选论文的题目是单相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的设计在开展毕业设计的第一阶段我阅读参考了功率因数校正原理与控制IC及其应用设计...

小学生读书笔记表

读书日期20xx年月日

读书笔记范文_好爸爸胜过好老师

读书笔记范文好爸爸胜过好老师关于阅读一个人不读书要受到命运的惩罚一个民族不读书要受到历史的惩罚读书不仅仅要成为一个人生活中一项重要的活动更要成为一个人的生活方式阅读对于孩子生活和学习的重要意义是路人皆知培养孩子...

读书笔记范本(2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