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导言 读后感net

时间:2024.4.21

《自然辩证法》导言读后感

我对自然辩证法来说可能不是太过陌生,在本科时候我学过自然辨正法,记得是在大四,当时我们老师就说在本科开这门课的学校不是太多,主要是因为这门课的人才有限,的确我们学校就一个这门课的老师,但是学习这门课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从中会学到很多的东西,指导我们的科学实践和科学实验。

五一放假期间,按照冯老师的安排,阅读了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导言部分。恩格斯作为一个无产阶级哲学家,在自然辩证法导言部分,很好的解释了自然科学从产生到当时的发展过程,并预言了未来科学发展的方向。在今天,众所周知,他所预言的竟然和现实的科学发展是如此的接近。这就使得我们很有必要学习自然辩证法。

恩格斯说现代自然研究同古代人的天才的自然哲学的直觉相反,同阿拉伯人的非常重要的、但是零散的并且大部分已经无结果地消失了的发现相反,它唯一地达到了科学的、系统的和全面的发展。在意大利、法国、德国都产生了新的文学,即最初的现代文学,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给现代资产阶级统治打下基础的人物,决不是受资产阶级的局限的人。自然科学当时也在普遍的革命中发展着,而且它本身就是彻底革命的;它还得为争取自己的生存权利而斗争。同近代哲学从之开始的意大利伟大人物一起,自然科学把它的殉道者送进了火刑场和宗教裁判所的牢狱。这个时代的特征是一个特殊的总观点的形成,这个总观点的中心是自然界的绝对不变性这样一个见解。不管自然界本身是怎样产生的,只要它一旦存在,那末在它存在的时候它始终就是这样。行星及其卫星,一旦由于神秘的“第一推动”而运动起来,它们便依照预定的椭圆轨道继续不断地旋转下去,或者无论如何也旋转到一切事物的末日。恒星永远固定不动地停留在自己的位置上,凭着“万有引力”而互相保持这种位置。如果这个刚刚萌芽的观点——自然界不是存在着,而是存在着并且失去着——没有从其他方面得到支持,那末大多数自然科学家是否会这样快地意识到,变化着的地球竟担负着不变的有机体这样一个矛盾,那倒是可以怀疑的。地质学产生了,它不仅指出了相继形成起来和逐一重叠起来的地层,并且指出了这些地层中保存着已经死绝的动物的甲壳和骨骼,以及已经不再出现的植物的茎、叶和果实。必须下决心承认:不仅整个地球,而且地球今天的表面以及生活于其上的植物和动物,也都有时间上的历史。这些是我从导言中总结出来自认为很有代表性的结论。

在恩格斯的导言中主要给我们讲述了自然科学的历史发展,从导言部分,我们可以看出,恩格斯阅读了大量的前人的哲学和自然科学著作,并对每一个自然科学的重大发展,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他很好的纵观了整个科学的全局,从不武断独立的看待每一个科学发现。每一个科学发现,在他看来都是人类通向真理的一大步。人类从远古时期的愚昧,到中世纪的崇拜神学、宗教,再到如今科学真理的逐步建立,都是各个时代不断进步的结果。尤其是在现代,依靠更多的严密的逻辑思维,慢慢打开了人类未知的神秘。在古代,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更多的是依靠古代人的自然哲学的天才直觉,向苏格拉底,柏拉图等人。他们通过思考来认识世界,认识世界的本源,但他们却无法超越当时时代的局限性。在现代,随着科学的越来越深入,天才的自然哲学直觉已经不能再使科学更进一步,因此不得不转向有着更多优越性的严密的逻辑思维。从而产生了像牛顿,林耐等人,他们给现代自然科学奠定了深厚的基石,开创了力学,生物学等多个领域,并且发明了微积分,统计分类等科学研究工具。可以说,没人类科学的巨大进步,就不会有现在辉煌的科学成就,如果没有那些伟大巨人的产生,也许我们今天可以实现的一切,就要退后几百年。

结合自己的计算机专业来说,我们的专业与科学实践是密不可分的,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必须要打下坚实的专业知识,掌握该专业的一般规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利用我们的专业知识知指导我们的实践,才能取得成果。这些专业课程的学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训练我们使用合理的科学方法,提高我们的能力,开阔我们的视野。但是要深入的研究这一专业的知识,并开阔这一专业的领域,在这一领域内有所创新,我们必须对这一专业又更广更深的理解。而这种理解,是离不开正确的科学方法,和广阔的科学视野的。我觉得这种更一般性的科学方法训练、能力培养以及视野的开阔是由研究自然科学的自然辩证法以及其他一些相关知识所能提供的。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导言中,首先回顾了几个世纪以来自然科学的发展,批判了以往形而上学的自然观,然后阐述了自然界是运动变化的辨证唯物的自然观。在生物学研究的领域中,有了特别是从上世纪中叶以来系统地进行的科学旅行和科学探险,有了生活在当地的专家对世界各大洲的欧洲殖民地的更精确的考察,此外还有了古生物学、解剖学和生理学的进步,特别是从系统地应用显微镜和发现细胞以来的进步,这一切积累了大量的材料,使得应用比较的方法成为可能而且同时成为必要 。在些原生生物中,有一些逐渐分化为最初的植物,另一些逐渐分化为最初的动物。从最初的动物中,主要由于进一步的分化而发展出动物的无数的纲、目、科、属、种,最后发展出神经系统获得最充分发展的那种形态,那脊椎动物的形态,而最后在这些脊椎动物中,又发展出这样一种脊椎动物,在其中自然界获得了自己的意识,—这就是人。除了永恒变化着、永恒运动着的物质以及这一物质运动和变化所依据的规律以外,再没有什么永恒的东西。物质虽然在某个时候一定以铁的必然性在地球上毁灭自己最高的精华--思维着的精神,而在另外的某个地方和另外的某个时候一定又以同样的铁的必然性把它重新产生出来。

正如在《自然辩证法》序论中所揭示的,自然辩证法所研究和揭示的内容是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即自然界的辩证法;人类通过科学技术实践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即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作为一种认识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科学技术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即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从这一方面来说我就可以明白自然辩证法可以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启迪,以帮助和促进科学技术的认识和实践。

自然观和方法论革新:现代金融理论革新的哲学前提

——关于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部分章节的读后感

中山大学20##级企业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  张宁

(学号:003001009)

【摘要】 本文认为自然观和方法论的革新是任何理论进行革新的必要的哲学前提;现代金融理论已处于危机阶段和革命的前夜,亟待革新;而现代金融理论革新首先需要解决其哲学前提问题,即要进行有关的自然观和方法论方面的革新;最后,本文提出了现代金融理论在自然观和方法论革新方面的基本原则和方向。

关键词  哲学前提;自然观;方法论;现代金融理论革新;

现代金融理论已走到了革命的前夜,需要进行根本性的体系创新;而要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必须首先进行与现代金融理论有关的自然观和方法论的革新,即首先需要解决现代金融理论革新的哲学前提的革新问题;否则,现代金融理论的革新只能是一句空话,只能陷于“修修补补”式的改良主义的沼泽而难以取得历史性突破。这就是本人在研读了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部分章节后的最大感受和心得。具体如下。

一、自然观和方法论革新是一切理论革新的必要的哲学前提

所谓理论革新,不是一般意义的在原有理论框架内的理论扩展或修正,而是以试图突破原有理论框架为指向的具有革命意义的理论变革。

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它包括人们对自然界的本原、演化规律、结构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的认识。方法论人们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本方式。

自然观和方法论构成了一门学科理论的哲学前提。它对于一门学科理论来讲,主要体现为该种理论所遵循的基本前提假设、理论范式和基本方法;它是一门学科理论背后的基本的思想前提;它作为构成一门学科理论思想的根据和原则,是该门学科理论思想中的“一只看不见的手”,是该门学科理论思想的“幕后操纵者”。

自然观和方法论的革新正是对一门学科理论思维的哲学前提的批判和革新。而对科学思想的哲学前提的批判与变革,从根本上说,就是对人们普遍认同的、占统治地位的“公理”的挑战。科学发展史已经证明,在旧的传统自然观和方法论的基础上或框架内,要想使一门学科理论取得革命性突破,只能是徒劳的,只会无功而返。因为,旧的自然观和方法论对其所支撑的该门学科理论已经作了原则性和历史性的限定。因此,任何理论要想取得的根本性革新,都必须首先解决与该种理论有关的哲学前提——世界观(包括自然观)和方法论的革新。

自然观和方法论的革新,对于处于危机和革命前夜(新旧理论更替)的科学理论来说,尤为重要和关键。在科学的发展史上,“日心说”之于“地心说”,“进化论”之于“创生说”,“非欧几何”之于“欧氏几何”,“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之于“经典物理学”,“剩余价值学说”之于“古典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之于“空想社会主义”,都可以说是对作为这些理论的哲学前提的“公理”的挑战,并且以新的“公理”去取代了旧的“公理”,以新的自然观和方法论去取代了旧的自然观和方法论,其中包括把旧的“公理”(自然观和方法论)作为新“公理”(自然观和方法论)的特例而容涵于新“公理”之中。再比如,马克思正是以哲学的前提批判,深刻地揭示了“隐匿”在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中的诸种“前提”,才创立了马克思学说,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变革。

由此可见,自然观和方法论是一切学科理论的哲学前提;自然观和方法论革新,也就是对一切学科理论的哲学前提的变革,它对于处于危机和革命前夜的学科理论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和关键。

二、现代金融理论革新首先要进行与之相关的自然观和方法论方面的革新

    1.现代金融理论已处于危机之中,已走到了革命的前夜

本文所说的现代金融理论,是指建立在现代主流经济学基础上的现代主流金融学理论。一般认为,现代金融理论起始于50年代初马可维茨提出的投资组合理论。风险-收益理论、期权定理、有效市场理论与公司理论作为四大支柱,构建了现代金融理论体系。然而,目前现代金融理论却已面临危机,已走到了革命的前夜。现代金融理论的危机突出地表现为不能解释丰富多彩的金融现实世界,如近年发生的墨西哥金融危机、亚洲金融危机以及新经济现象和规律等。其危机的具体表现可概括为五个方面。一是理论的基本前提假设的超理想化和过分简单化;二是理论理论的非现实化和形式主义化;三是方法论的线性化、单一化和过分数学化;四是理论体系内部矛盾丛生,冲突不断,基础不稳;五是理论体系已面临多方面的历史性挑战,局部变革已经展开。这些表现说明,现代金融理论危机的实质是范式危机。因此,现代金融理论当前的最大任务就是进行以范式革命为核心的革命性的理论革新。现代金融理论处在一场可与凯恩斯革命媲美的那样的大革命的前夕。

2.现代金融理论革新的哲学前提障碍:自然观和方法论障碍

现代金融理论的哲学前提,即现代金融理论的自然观和方法论,正像其母体——现代主流经济学一样,是培根、笛卡儿和牛顿的机械主义、物理主义的自然观和方法论,或可称为线性自然观和方法论。它以定量、还原论和静态均衡为核心,不能有力地分析非均衡、动态的和复杂的经济、金融现象,进而分析创新(即对惯例行为的偏离)问题,因此成为现代金融理论革新的哲学前提障碍。

与此机械论的和物理主义的自然观和方法论相反,马克思把资本主义的发展看作一个动态的不均衡过程。在马克思的经济理论里,对资本主义生产组织的界定,对企业的规模和利润的分布都是用一种动态的进化体系来进行描述的。

近年来,非线性科学取得了重大进展和令人振奋的研究成果,给人们带来了崭新的自然观和方法论。非线性科学说明,世界本质上是非线性的。它对自然观和方法论产生了重大影响,产生了非线性自然观和方法论。如:非线性自然观认为,世界上除了存在有序和无序两种状态外,还存在原先的哲学没有反映具有普遍性的混沌运动的规律,即混沌序;对于混沌,其随机性所表现出来的有规性(必然性)并不是以往所认为的通过统计规律性呈现出来的,而是在更小的观察尺度上直接呈现出来的,即非线性科学提供了偶然性表现必然性的一种新形式。又如:非线性科学还使我们认识到,在事物的必然发展趋势中也可能出现随机性(偶然性);以前人们只认识到外在随机性,还没有认识到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也可能存在着内在随机性,等等。

非线性科学的建立说明,传统哲学的自然科学基础是线性的,它必然在研究和概括非线性科学揭示出来的新现象、新事实、新规律的过程中,实现其自然科学基础由线性到非线性的转变,从而实现传统哲学自身的变革。而只有哲学前提的变革,才能迎来包括现代金融理论在内的各门学科的革新。

而有些传统理论卫护者对非线性科学及心理学等这些似乎与金融理论毫不相干的学科“入侵”而焦虑不安。这实质上反映出旧的自然观和方法论对新的自然观和方法论的抵制和不兼容,已成为科学革命面临的一种哲学前提性的障碍。其实,某一个人所构建的对客观世界的看法只是千千万万个构想中的一种;那些掌握了大量信息但又不拘泥于某一个特定角度看问题的人,才最有可能成为推动学科发展的先驱。因此,非线性科学等自然科学的最新发展及其对自然观和方法论的革命性冲击,已使旧的自然观和方法论成为科学发展的哲学前提障碍。

3.现代金融理论革新的哲学前提条件:自然观和方法论的革新

既然旧的自然观和方法论已成为现代金融理论革新的哲学前提障碍,那么自然观和方法论的革新就成为现代金融理论革新的必由之路。而这种自然观和方法论的革新,已基本具备了必要的自然科学的基础和条件。其主要体现在:

一是六、七十年代兴起的耗散结构理论、自组织理论、协同理论以及包括随机过程在内的现代数学理论的发展,为现代金融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哲学思维方法和数学工具。同时,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又给经济模拟提供了可行的技术支持。

二是非线性科学的发展,已产生和奠定了非线性自然观和方法论。它对机械决定论的自然观和牛顿体系的方法论产生了历史性和革命性的冲击。非线性科学认为,非线性是自然界的一种普遍运动形式。近年来,非线性科学已向经济金融研究领域广泛渗透,已使主流金融理论体系发生了局部变革。如:作为一种几乎是比较彻底地反正统的新经济理论,进化论经济学正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其理论的研究者正在力图模型化具有非线性动力学特征的许多正反馈的经济系统,把自组织理论、普里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和哈肯的协同学方法移植于创新研究。

因此,作为现代金融理论革新哲学前提条件的自然观和方法论的革新,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和具备了自然科学的现实基础条件的。

    三、现代金融理论在自然观和方法论革新方面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向

1.现代金融理论在自然观和方法论革新方面的基本原则

现代金融理论在自然观和方法论革新方面的基本原则,应该是:打破目前的孤立主义研究作风,大胆借鉴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新、最先进的研究成果(以非线性科学为代表),为我所用,而不应固步自封。如:近年新发展起来的行为金融学,就是将心理学尤其是行为科学的理论融入到金融学中;还有演进经济学,是以生物进化论的原理为方法论基础的,是一种比较彻底地反正统的新经济理论;其思想已在现代金融理论中得到渗透和运用。这些新理论的研究角度与方法与传统金融理论就有很大区别,体现了一种新的研究风气,更体现了一种新的自然观和方法论。

2.现代金融理论在自然观和方法论革新方面的基本方向

根据上述基本原则和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的现实情况,现代金融理论在自然观和方法论革新方面的基本方向,应大致确定为:以非线性科学的自然观和方法论,重构现代金融理论新体系。这里,非线性科学主要包括:复杂性理论、自组织理论、分形理论、混沌学、耗散结构理论、超循环理论、突变论、协同论、系统论、控制论、博弈论及信息论等。

    四、小结

本文通过举例分析科学史上科学革命的发生方式,说明自然观和方法论的变革是一切学科革新的必要的哲学前提;指出了现代金融理论危机的五个方面的主要表现,说明现代金融理论已处于危机之中和革命的前夜,其理论革新面临着自然观和方法论障碍;只有解决自然观和方法论的革新这一哲学前提问题,才能实现现代金融理论的真正革新;最后,提出了现代金融理论在自然观和方法论革新方面的以非线性科学为核心的基本原则和方向。

    以上就是本人在研读了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部分章节后的主要感想。如有不妥之处,敬请导师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2

2.        林夏冰.分形的哲学漫步.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        孙正聿.哲学通论.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

4.        沈华嵩.经济系统的自组织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5.        梁美灵,王则柯.童心与发现――混沌与均衡纵横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

6.        曾国屏.自组织的自然观.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7.        张华夏,叶侨健.现代自然哲学与科学哲学.中山大学出版社,1996

8.        姚勇.金融学的范式、理论和方法:历史考察与现实审视.经济评论,2000/6

9.        王维安,赵慧.金融理论的世纪回顾与展望.经济学动态,2000/1

10.    张建伟.当代西方经济理论的现实主义思潮.经济学动态,2000/3

11.    冯杰.回归古典与接近自然的经济进化理论.经济科学,2000/5

12.    魏建.凡勃伦方法论分析.经济科学,2000/2

《自然辩证法》导言及《反杜林论》读后感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导言和《反杜林论》旧序两篇重要文献虽然发表于一百多年前,但是却高屋建瓴概括了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艰难而曲折进程,体现了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总体思想。百年以后,当我们身处新时代,回首人类社会发展以来的一些过程和经历,不禁感叹恩格斯对自然科学的高度概括能力与对未来人类社会发展的指导作用。

  在《自然辩证法》导言中,恩格斯通过分阶段带领我们回顾人类社会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历程,让我们认识到现代自然研究同以前任何辉煌的研究不同,它唯一地达到了科学的、系统的和全面的发展。通过研究自然科学的发展历史,恩格斯总结出了自然界是运动的、变化的、能量不灭等科学的观点。恩格斯通过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人类社会对自然的认识历程并非一帆风顺。他认为人类认识自然大体上可以分为古希腊哲学家为代表的朴素唯物主义,后来以神学为中心的形而上学,直到科学的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提出三个阶段。希腊哲学在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上影响深远,在希腊哲学家看来,世界在本质上是某种从浑沌中产生出来的东西,是某种发展起来的东西、某种逐渐生成的东西。甚至到了在十八世纪上半叶,当时在知识上高于希腊古代的自然科学在一般的自然观上却是低于他们。

  科学的发展必将推动人类认识的进步、促进哲学思维的发展。正由于此,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导言中,通过对自然科学的历史考察,阐述了自然科学发展的规律;同时,恩格斯还以大量的科学史实为依据,说明由于自然科学本身的发展,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代替形而上学自然观已成为历史的必然。

  在回顾中,恩格斯指出,在大约十六世纪,欧洲各国在经历了宗教改革,文艺复兴等认知革命后,促使人们真正发现了地球。教会的精神独裁被摧毁,自由思想愈来愈根深蒂固,为十八世纪的唯物主义作了准备。恩格斯认为,“这是一次人类从未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在这个伟人云集的时代,在人们开始渴望以科学的自然辩证法正确的认识、解释这个世界,并威胁到神学的时候,一些为了真理而奋斗的先驱为此牺牲自己的生命。自然科学当时也在普遍的革命中发展着,而且它本身就是彻底革命的;它还得为争取自己的生存权利而斗争。布鲁诺和塞尔维特等人成为新科学的殉难者,用自己生命捍卫了真知。

  哥白尼推翻“地心说”可以说是开创了一个时代,在随后的年代里,在以牛顿和林耐为标志的这一时期末,我们见到这些科学部门已经达到某种程度的完成。一些重要学科建立、一些主要规律被彻底弄清楚了。然而,因为依然受到神学的限制,这个时代的特征是一个特殊的总观点的形成,是一些规律的描绘和对周围世界一种静态的分析与研究。这个总观点的中心是自然界的绝对不变性这样一个见解。对于起因,这个时代的科学家们只是简单的解释为由于神秘的“第一推动”而运动起来,并永恒的如此运动下去,而且直到世界末日或万古永世,一切都将和一开始的时候一样。

  这种建立在神学基础上的形而上学,使得人们对自然的认识上出现了偏差,这也导致牛顿等科学家们后来发现虽然他们可以解释一些现象和规律,但是却不能找到这些规律的根源,最后只能在神学中迷失自己。恩格斯在《反杜林论》旧序中指出,“十七和是把世纪的形而上学,是一些迷人的障碍。”

  在这个关键时刻,哲学发挥了其巨大作用。在这个僵化的自然观上打开第一个缺口的,不是一个自然科学家,而是哲学家康德。他在1755年发表了《自然通史和天体理论》,其发现包含着一切继续进步的起点。康德认为地球是某种生成的东西,其上面的生物不仅有在空间中互相邻近的历史,而且还有在时间上前后相继的历史。这样,关于第一次推动的问题被取消了,这就使得自然科学家们不再走无穷无尽的弯路,并节省在错误方向下浪费掉的无法计算的时间和劳动。这也告诉我们,在今天,我们提供科学方法训练、提高能力和开阔视野的知识很多,哲学,历史,文学都有我们可以汲取的营养。

  正确的自然观带来了科学的繁荣。此后的科学家们开始在这条正确的道路上探索前进,天文学、物理、化学的研究都突飞猛进。新的自然观的基本点是完备了:一切僵硬的东西溶化了,一切固定的东西消散了,一切被当作永久存在的特殊东西变成了转瞬即逝的东西,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这样,从太阳系以及地球的起源开始,人们可以解释生物进化,人类产生以及最终进入近代的绝大多数现象。

  不过,在当时也有人利用一些荒谬的自然观来欺世盗名。在《反杜林论》旧序中,恩格斯以实证的知识材料抨击了杜林之流鼓吹的“假科学”。他认为自然科学的理论之间有联系的,是系统的,指出“辩证法是对今天的自然科学来说是最重要的思维形式,因为只有它才能为自然界所发生的发展过程,为自然界的普遍联系,为一从一个研究领域到另一个研究领域的过渡提供类比,并从而提供说明方法。”

  另外,恩格斯也发现,社会关系方面把人从其余的动物中提升出来,正像一般生产曾经在物种关系方面把人从其余的动物中提升出来一样。历史的发展使这样的社会生产组织日益成为必要,也日益成为可能。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将从这种社会生产组织开始,在这个新的历史时期中,人类自身以及他们的活动的一切方面,特别是自然科学,都将突飞猛进,光耀夺目,使已往的一切都黯然失色。但是,“一切产生出来的东西,都一定要灭亡”。另外,恩格斯还高度概括并解释了物质运动的转化和能量守恒定律。这对于后来人们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帮助,我们认识到:不论在自然科学或历史科学的领域中,都必须从既有的事实出发。

  当前,我们国家正在以提倡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我们的科研和经济建设工作。在这个时期,我们再重读恩格斯的这篇传世名著,深感获益匪浅,也帮助我们可以更好的利用他高度概括出的一些自然观,指导我们的现实生活。正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论》旧序中指出的那样:“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通过研读这两篇文献,我们了解到学习辩证法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我们要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社会同步,深入研究科技发展的内在规律,就必须以科学的辩证法来指导。自然辩证法能够使我们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提高整体素质,更加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学习辩证法,也是我们探索自然界奥秘的需要,有助于我们创新意识的树立和能力的培养,并指导我们的科学研究工作。

人类的有知与无知(自然辩证法读书笔记)

恩格斯所作的《自然辩证法 导言》和《反杜林论 旧序论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科学哲学的经典文献,叙述论证标明了在认识论上的根本观点辩证唯物论,和在方法论上的根本方法唯物辩证法。
    在《自然辩证法导言》的结尾,恩格斯写下了这样的立论“我们还是确信:物质在它的一切变化中永远是同一的,它的任何一个属性都永远不会丧失,因此,它虽然在某个时候一定以铁的必然性毁灭自己在地球上的最美的花朵思维着的精神,而在另外的某个地方和某个时候一定又以同样的铁的必然性把它重新产生出来。”这一对于世界的宏观的认识,是建立在恩格斯当时所掌握的自然科学成果和哲学分析之上的,他所依据的实事是什么样的呢?恩格斯所处时代的自然科学已经“唯一地达到了科学的、系统的和全面的发展”。从十五世纪下半页开始,欧洲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对自然科学的发展提出了需求。自然科学最初一个时期中的主要工作,是掌握手边现有的材料。这时占首要地位的是最基本的自然科学,即关于地球上物体的和天体的力学,相应的,作为工具的数学就得到了新的发展和完善,光学也得以进步。这一时期末,“这些科学部门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完成了”。而其他部门液体和气体的力学、化学、地质学、生物学,“甚至离这种初步的完成还很远”。
    这个时代自然科学的研究结果在人们的意识上导致这样一种观念“自然界绝对不变”。“不管自然界本身是怎样产生的,只要它一旦存在,那么在它存在的时候它始终就是这样。”“和在时间上发展着的人类历史相反,自然界的历史被认为只是在空间中扩张。”

    在这里自然会使人产生一个问题:现代自然科学既然是在继承古代希腊、阿拉伯科学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为什么从自然观上却没有承接古希腊哲学的观念认为世界是有开端、有发展、逐步地生成的呢?我想可以以这样一些原因来说明这个问题。
    在现代自然科学的初始阶段,科学研究是围绕在为提高生产力服务的目的上的,生产力要发展就要求人们按照科学规律进行生产活动,而科学规律的发现和科学技术的发明又被快速的应用到生产活动中得以检验,正确的结果和积极的效果越来越多地累积,使科学的力量和威信在人们心中的印象不断加深,继而增添了人们进一步探索自然科学的动力。同时,由于生产分工形成不同的领域,自然科学的研究也相应的围绕其所服务的领域各自进行,生产活动各领域发展的不平衡,也使得自然科学的发展在某些部门快速完整,而另一些不会立即产生功利效果的部门,就还漫步在搜集和整理大量材料的胚胎阶段。这样分门别类的研究,在功利目的地驱使下越来越偏执,使自然科学研究者们只关心自己的领域,而不愿抬眼去看看不能马上给自己带来好处的其它领域。这就限制了自然科学学科的全面发展,以及边缘学科的产生,这些已有的完整的和不完整的学科,也就没有互相联系起来的自然通道。
    同时,一千多年的宗教神学在意识观念上的控制,使得自然科学研究者们把随着研究发现而产生的更多的疑问的答案归结到神迹,寻求信仰上的心理平衡。当人的理智遇到那么多无法解答的问题而失去支点的时候,需要一种解释收揽无尽的、纠缠不清的不确定性,把它纳入已有经验的轨道,给自己“合理”的说明,使动摇自我存在认证基础的潜在焦虑得以缓解。
    这些因素不同于古希腊时期。在这样的条件下,那时的人们依据能够掌握的材料和自然科学研究成果,做出“自然界绝对不变”的逻辑推理,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逻辑的。但同样的,也不是所有人的思考都是按照同一种逻辑。哲学家康德用他的逻辑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做出了预见。
    此后的地质学对于地层、地质年代的发现和研究,呈现出地球和生活在它上面的动植物的缓慢变化的一部分历史;物理学上证明了一切物理力、化学力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互相转化,而不发生任何力的损耗的实事,同时以此“补充证明了笛卡尔的原理:世界上存在着的运动的量是不变的”;化学上证明了“化学定律对有机物和无机物是同样适用的”,填起了大部分无机界和有机界之间的鸿沟;生物学上,对物种的全球范围的考察,对细胞的研究,使得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得以完成,确定了原生质和细胞是独立生存着的最低级的有机形式。
    在这些自然科学研究成果的支持下,“新的自然观的基本点是完备了,……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

    综合这些新的已被证明的事实和已经确立的观念,恩格斯对我们存在于其中的物质世界作了这样的描述:一个单独的气团发展出来各个天体,最初在这些恒星、行星和卫星上,热这种物质运动形式占优势。热转化为电和磁,天体逐渐冷却。这样,到某一点上,化学力开始起作用,化学元素互相分别开,获得各自的特性,得以互相化合起来。温度继续下降,物质形态由气态中凝出液态继而凝出固态。这样的天体有了固态的表面,表面上有了积水的时候,还在炙热着的中心天体发送的热比它本身的热对它更有影响,大气层的气象活动开始了,它的表面的地质活动开始了。
    温度的下降终于使蛋白质的生成成为可能,配合以其它适当的化学条件,代表生命的原生质形成了。漫长的条件准备期,原生质形成出细胞,原生生物有了生成基础。条件的适合使得从原生质分化出的植物和动物越来越繁多复杂。在动物中,最终发展出了人类,人类有了自我意识。
    中心天体也在冷却,因为大得多也冷却得慢得多,但它终于要冷下去,其它已死寂的天体循着越来越狭小的轨道终于要落到中心天体上。这样,这个世界终于留下了冷却的残骸。
    对于世界的残骸的前途,恩格斯给了这样的推论。“至于我们的太阳系的将来的残骸是否总是重新变为新的太阳系的原料,我们和赛奇神父一样,一点儿也不知道。但是,在这里我们或者是必须求助于造物主,或者是不得不做出下面这个结论……”这个太阳系会为“偶然性所固有的必然性再生产出来”的结论最终的着眼点就在于《自然辩证法导言》结尾的立论。
    这一立论留下了一个缺口,最后恩格斯把还无法肯定地解答的问题留给了这样一种推理“理论自然科学把自己的自然观尽可能地制成一个和谐的整体,……但是在理论自然科学中,我们往往不得不计算不完全知道的数量,而在任何时候都必须用思想的首尾一惯性去帮助还不充分的知识。”

    今天距离恩格斯做出这个立论,时间过去了近二百年,现代自然科学经历了巨大的飞跃,但是在一些关键的问题上,仍然还没有能够具备充分的知识来帮助思想的首尾一惯性。

    生物进化论,在今天已经被认为是一种常识,甚至成为被人们不假思索就接受下来的“先验”。但是到现在,这一理论中的所有证据也无法说明生命到底是如何从无机物中化合而来的。
    1953年,芝加哥大学的研究生米勒,模拟人们认为的在生命出现以前的原始地面气层的成分,通过电极放电,收集到一些有机物,其中有几种氨基酸。四十年来,米勒和其他人用类似的实验方法,利用不同的能源,如紫外光、高温、震动波等,从还原性气体中获得了更多种类的氨基酸、葡萄糖、核糖、核酸所含的几种硷基等生物体内含有的重要有机物。生命起源的答案似乎露出新的端倪。
    但是距离并没有减少多少。
    米勒实验中所加入的反应物(各种还原性气体)的浓度远远高于原始气层中这些气体的实际浓度。反应物浓度低,则这种由无机物生成有机物的合成反应就难于进行,或者一旦合成后立即又会分解;米勒实验中的电火花在两天内提供的能量相当于原始地球表面四千万年所接受的能量的总会。米勒在烧瓶中观察到的化学反应,在实际原始气层中是难于发生的。
    坚持进化论观点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在1984年出版的一本书中说:“我们能不能有一天研究出导致生命来源的化学进化过程?这个问题可能没有答案。就算一个活细胞在实验室里制造出来,仍不能证明自然界在数十亿年前采用同样的步骤。”

    进化论的重要佐证是原始生物化石,从发现的化石中人们看到了一条进化的轨道,但是“寒武纪生命大爆炸”,又使人们百思不解。
    在地质年代寒武纪早期(约5.7亿年前)之前的地层几乎找不到生物的化石,而寒武纪早期,几十个门的动物的化石突然同时出现。“这些动物化石就好像有人故意放进去的一样,完全没有进化的历史可以追寻。”古生物学家在古老的岩石中(被认为在三十亿年以前)找到一些原核生物(如细菌、蓝绿藻等)的化石,但它们与寒武纪突然出现的复杂的真核动物之间无任何进化关系。有的推测,寒武纪动物群的祖先可能是软体动物,很难形成化石。但在伯基斯页岩中有很多软体动物的化石。在澄江化石群中,许多动物的软体组织如胃肠、口腔、神经等都保存完好,清晰可辨。1995年5月2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了纽惟恭的题为《澄江化石生物群研究成果瞩目》的评论文章写道:“研究表明:寒武纪生命‘大爆炸’是全球生命演化史上突发性重大事件,现代生命的多样性起源于此,又经过几次重大突变演化而成。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可能对传统的进化论是个动摇。”

    DNA的发现,使人们进一步认识生命的秘密。生命最主要的特征是要有新陈代谢和繁衍后代的能力。这两种能力都来自于DNA的功能,要产生生命,首先要产生DN A(或RNA)。但DNA的自然形成面临着两大难关。
    1967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爱根博士( Manfred .Eigen)的演讲中说:“一个含有221个核甘酸的分子,其复杂程度的数学量等于这些核甘酸所能形成的不同排列的总和一共是4E221(4的221次方)或者是10E133(10的133次方),”而“10E105(10的105次方)个这样的分子就足以充满整个宇宙!”这10E133(10的133次方)次随机组合之中,只有一次组合是可以产生第一个生命的。如果让这10E105(10的105次方)个分子随机组合,组合的速率为每秒一万次(10E4),假设宇宙的年龄为三百亿年(10E18秒),那么,从宇宙形成到现在,一共可以产生的组合方式是10E127次(10E105X10E18X10E4),还不足以产生一个有正确核甘酸排列组合序列的DNA分子!
    根据美国太空总署的资料,最简单而“有生命”的蛋白质分子至少含有四百个氨基酸。也就是说,需要至少由一千二百个核甘酸组成的DNA分子使该蛋白质能够产生。人们在最简单的原核生物中看到的DNA分子,含有几千个,而不是221核甘酸。DNA分子形成时,需要一种叫DNA聚合的蛋白质,把一个个的核甘酸连接起来成为DNA分子。但蛋白质要在DNA链上的基因的指控下才能合成,这好像“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问题。生命产生需要两者同时形成,缺一不可。靠随机组合而产生第一个生命的可能性也是“不可想象的”。
    如果推说地球生命来源于外星球,那么外星球的生命又是从何而起呢?根本问题得不到回答。

    关于宇宙的起源,“大爆炸理论”现在被较多地接受,但在这一理论中支持的证据和无法解释的疑问也一样的势均。
    第一、现在多数宇宙学家都认为,在大爆炸之前,没有能量、物质、时间和空间。可是,如果什么都没有,爆炸怎么会发生呢?而且,宇宙这种“无中生有”的起源是与热力学第一定律不相符的。
    第二、当一个过程处于初始阶段时,冷热不均衡,熵质很低,然后冷热趋于均匀,熵值不断增高。但英国著名天文学家彭罗斯提醒人们,原始爆炸的火球原是处于热膨胀平衡状态,具有极高的熵值。这又是与热力学第二定律尖锐地对立。
    第三、根据宇宙新膨胀论,在大爆炸发生后的 10E-23(10的-23次方)秒的一瞬间,宇宙膨胀了10倍,其膨胀速度远远地超越了相对论中的光速极限。
    第四、正如把卫星发射到预定轨道要求精确的火箭发射速度一样,大爆炸后宇宙膨胀的速度快一点、慢一点都不行。科学家们计算后指出,宇宙膨胀的速度超然地精确!
    第五、现在大多数学者对大爆炸后10E-50(10的-50次方)秒以后的过程已有不少共识,但对大爆炸后10E-35(10的-35次方)秒之内的情况却根本无法窥测。因为在这段时间内,温度极高,一切自然律都失去了功效。
    最后,在我们的经验中会认为,如此剧烈的大爆炸的结果,一定是杂乱无章的,然而实际情况却大出预料。美国太空总署为侦测大爆炸遗留的背景微波辐射而特别发射的卫星于1989年11月升空后两年内收集到的资料表明,宇宙每一个方向的背景温度完全一致,只相差万分之一凯尔温度!到1992年,科学家从该卫星收集到的几亿个测量数据中发现,它们只相差万分之三度!也就是说,大爆炸所产生的微波细浪是出奇地均匀、平滑!然而,从这种极度的均匀状态中又何以能形成各种不同的元素、产生各种不同的星系、星云,形成现在所看到的不均匀的宇宙呢?

    循环论假说承认宇宙是由大爆炸而来,宇宙在膨胀之中;但由于万有引力,有一天宇宙不再膨胀,进而开始收缩,密度和温度不断增高后,复变成原始火球,于是又发生大爆炸。如此膨胀、收缩,周而复始。但是矛盾的是:第一、除非宇宙的物质再增加十倍,否则没有足够的万有引力可以阻止宇宙的膨胀。第二、根据物理学和热力学的理论计算,如果宇宙具有不断膨胀收缩的周期,每一周期中光子对核子的比例会越来越大;如果宇宙无尽地膨胀收缩循环,今天光子对核子的比例应是无限大,但这显然与事实不符。

    我们的追问不只在这些现象的矛盾上。如果物质世界在不断的进行冷寂与热启的循环,并在循环中创造和毁灭着能够反作用于物质世界的智慧生物,那么我们所处的地球和我们人类现在是处于第几度空间的第几度循环中?智慧生物的反作用并不能阻挡这世界走向冷寂,一切再等待重新开始,我们的存在与前面和后面周期里的智慧有什么联系?如果冷寂使智慧一丝不剩地毁灭,不留下半点记忆在周期之间传递,那么智慧的产生和发展还是否蕴含所谓意义,它深层的驱动力在哪里?
    解开疑问的困难之处在于,智慧的存在时间与世界的“冷热周期”比起来简直可以被忽略不记,智慧生物能够见证自己的历史的时间就更为短暂,他们要寻找自己的来历,世界的来历,无法从有智慧见证的经验中获取,只能从他们所能发现的残缺碎片中来推想,这些证据的积累越来越多,但随之而来的是更多不可想象的疑问,问题的答案似乎距离智慧的极限越来越远。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要到哪儿去?这样的问题似乎是我们自认为智慧无极的悖论。
    我们的智慧已经意识到全面地、联系地、运动地发现和认识材料对我们认识这个世界和我们自己更有帮助,更会得到积极的成果。但是也正如苏格拉底所划的那个知识的圈,我们所知道的越多就越发地发现我们的无知。也许,我们到底还是无法用实证的方法来证明恩格斯的立论,所以需要依靠经验中可以类比的逻辑推理来加以补充,以制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在此基础上,更为直接的目的,是给解决当下问题的手段奠定一个合理的原理论。实际上,悬置疑问是现在更多人不得不采取的一种方法,而把更多的精力集中于关注当下的存在之上。

窗体底端

更多相关推荐: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导言读后感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导言读后感在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导言中通过对其认真仔细的阅读不免让我有种醍醐灌顶受益非浅的感觉虽然我的理解仅限于一些很浅层的认识但已足以让我学到很多以前不曾涉及的方面在导言部分恩格斯通过分阶段的方...

自然辩证法导言读后感

《自然辩证法》导言读后感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导言中提及了多种学科,列举了多学科的名人及其贡献,这说明自然辩证法是带有综合性的一门交叉学科。它研究围绕着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进行,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

自然辩证法导言读书笔记

自然辩证法导言读书笔记简介在1875到1876年间恩格斯撰写了著名的论文自然辩证法导言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导言是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最重要最完整的一篇论文它集中体现了全书的基本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史上第一次系统...

《自然辩证法导言》读后感

读了自然辩证法导言部分后我受益良多恩格斯一个无产阶级哲学家在自然辩证法里精辟地阐述了自然科学的产生及其发展过程仔细地阐述了人类由认识自然到改造自然的曲折历程以及顽强的精神在科技十分发达的今天回望人类认识自然改造...

自然辩证法读后感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导言读后感近期阅读了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导言部分后我受益匪浅恩格斯作为一个无产阶级哲学家在自然辩证法导言部分精辟地阐述了自然科学从产生到当时的发展过程充分体现了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艰难而曲折进程...

自然辩证法读后感-刘传荣

读自然辩证法有感由于人们对工业高度发达的负面影响预料不够预防不利导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人类不断的向环境排放污染物质但由于大气水土壤等的扩散稀释氧化还原生物降解等的作用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毒性...

《自然辩证法》读后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读书心得体会题目:读《自然辩证法》心得体会学校:内江师范学院学院:张大千美术学院专业:美术学班级:2011级4班姓名:**学号:**读《自然辩证法》恩格斯心得体会阅读了恩格斯的《自然辩…

自然辩证法导言(恩格斯)

自然辩证法导言恩格斯现代自然研究同古代人的天才的自然哲学的直觉相反同阿拉伯人的非常重要的但是零散的并且大部分已经无结果地消失了的发现相反它唯一地达到了科学的系统的和全面的发展现代自然研究和整个近代史一样是从这样...

《自然辩证法》导言

自然辩证法导言恩格斯现代自然科学同古代人的天才的自然哲学的直觉相反同阿拉伯人的非常重要的但是零散的并且大部分已经无结果地消失了的发现相反它唯一地达到了科学的系统的和全面的发展现代自然科学和整个近代史一样是从这样...

《自然辩证法》导言及《反杜林论》读后感

自然辩证法导言及反杜林论读后感摘要恩格斯作为一个伟大无产阶级哲学家在自然辩证法导言部分和反杜林论中很好的阐述了自然科学从产生到当时的曲折发展过程并预言了未来科学发展的方向在当今这个信息化社会学习自然辩证法对我们...

自然辩证法与世界格局读后感——哈工大研究生思修作业

当代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听后感姓名学号学院通过这几次学习王德伟教授讲授的关于自然辩证法与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课程使我受益匪浅我不得不承认以前的我是多么的肤浅认识世界的方法是多么的可笑借此机会讲述一下我自己关于这两章的...

《自然辩证法》导言和《反杜林论》旧序读后感

自然辩证法导言和反杜林论旧序读后感通信学院贾海峰S100101045内容摘要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作为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活动必须遵循自然辩证...

自然辩证法导言读后感(1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