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伤的人读后感

时间:2024.3.24

《受伤的人》

本文作者王学富,南京大学文学博士、美国安多弗·牛顿学院心理学与辅导专业硕士,南京直面心理咨询研究所心理咨询专家、所长。

十多年来,王学富一直沉潜于心理咨询专业实践,在强迫症、焦虑症、抑郁症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对青年人自我成长与实现有独特的辅导能力。他为“直面疗法”创导者,曾在美国富勒心理学院做访问学者,并与美国洛基大学合作研究存在主义心理学,为洛基大学存在—人本心理学国际学者,并获得全额奖学金,修读存在主义心理学博士学位,被国内心理咨询业界誉为“中国存在主义心理治疗第一人”。

直面疗法是一种具有中国本土特色,同时也被国际上同行业专家所承认和认可的一种国内独创的心理治疗方法,其内涵相当丰富。

很多心理学书中称呼有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的人为“来访者”或者“病人”,但是,本书作者认为心理有问题前来咨询的人都是健康的人,只是因为他们的心理受伤了,这个伤害有轻重之分,但不可以就片面的认为他们都是不健康的人,都应该对他们的情况轻易的下结论,例如:抑郁症、神经症之类的,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只要被冠上了一种“头衔”就很难不被另眼相看了,所以作为一个专业的心理学专家更懂得尊重人性,更懂得应该怎样对待这些心理受伤的人。

本书理论结合实际案例,很适合正在从事或者打算从事心理咨询的人看,很多人也许现在还抱有这样的想法:去心理咨询的人都是和神经病挂上钩的,都是心理不健康的。其实,实际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有心理问题的,只是问题的大小不同而已,当你心理的那个问题扰乱你正常生活的时候,就应该去心理咨询室咨询一下了,去心理咨询并不是见不得人的事情。

很多人心理的问题隐藏的很深,以至于自己平时都没有察觉,但是它又影响了自己的正常胜过或者说是思维。比如说,阿平18岁地女儿自杀身亡。接到噩耗,阿平无法相信自己的耳朵。接着,他就被悲伤、愤怒、羞耻、自责的情绪淹没了。他匆匆赶到学校,快速处理了此事,又匆匆赶回家,草草安葬了女儿。这一切都是悄悄进行的,没有丧葬的仪式,没有通知任何亲友,甚至,阿平都没有把这件事情告诉自己的父母。然后,阿平就赶回自己的公司,重新投身到生意中去。为了忘却,阿平拼命工作。一度,他以为自己已经忘掉了。但过了一段时间,阿平身上开始有了一些变化:他时而会对自己温柔体贴的妻子发火,时而会在办公室当着员工的面摔东西。事后,他又为了自己的这些行为后悔和自责。这样的事多了,妻子和他说话越来越少了,尽量避免触碰到他,公司的员工也开始回避他,暗中有点人心惶惶。他的生意开始走下坡路。

这一切,阿平看在眼里,但让他焦虑的并不是情况变得越来越糟,而是,他发现自己面对这种情况,竟然不想做任何努力去改变点什么,挽回点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对此,阿平自己感到莫名奇妙。

对此,作者是这样分析的:在女儿死后,阿平一度陷入激烈的冲突:一方面,他不顾一切地投身于工作,不给自己片刻去想女儿的死;但另一方面,他越是把时间和精力投诸生意,良心的折磨越发激烈。

如果用语言描述这种体验,阿平内心的声音是这样的:女儿死了,阿平依然活着,公司依然活着。他办公司做生意,并没有给女儿带来他曾经想当然的那种幸福,反而剥夺了一个父亲本来可以给女儿的爱。后来,阿平的公司开始出现问题,但阿平却听从了他潜意识的声音,任凭问题堆积,也不想去处理了。这种行为似乎在说:女儿已经死掉了,公司也没有存在的意义了。女儿不能“从死中复活”,何必让公司“起死回生”?因此,阿平让公司垮掉,

从现实角度来看,这是一种损失,但从潜意识层面看,这却可以缓解阿平内心剧烈的内疚感。所以,阿平对公司不管不顾,其实源自心理防御机制的作用,表现为他试图通过一种转移或投射的方式,让自己远离可怕事件给他造成的心理冲击。

因此,对于阿平来说,对于任何人来说都可以如此,一个挫折可以激发一场冲突,一场危机里同时含有危险和机会,我们可以做出选择。人生充满得与失,我们正是通过对得与失做出好的回应来创造着生活的意义。生活本身是一个意义采撷的过程,生活事件有“好”有“坏”,并非只有“好”才让人生有意义,“坏”里同样含有意义,甚至含有更深的意义,这意义需要我们进行深度采撷。

如果说精神疾病是我们每一个人所避讳的话题,也只能说它真的离我们太近,这并不是说精神病就是心理有问题,但心理疾病真的离我们很近。它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更确切的说它具有遗传性。举个例子来说,离婚,在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简直是令人费解的事情,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离婚,对大众来说,越来越普遍,甚至有了这样的说法,原来的婚姻让人想到天长地久,现在的婚姻让人想到能撑多久。不能不说婚姻真的正变成实质性的坟墓。离婚,如果,一个人身边离婚的现象很普遍,这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他(她)他对自己婚姻的看法,当婚姻出现危机的时候,离婚就成了他们的不二之选,因为他们周围的朋友离婚的照样可以生活的很好,甚至更潇洒,平时也许还会像他们灌输这样的思想。特别是,一个家庭中如果有一个离婚的,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而且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尤为重要。甚至会影响下一代对自己爱情的看法。平时我们应该都听过这样的说法:我是因为我孩子,所以,才勉强和他(她)生活在一起的,等到孩子长大了,我们就离婚,现在离开,怕给孩子造成伤害。其实,这样的想法和这样的生活方式,对孩子的伤害更大。孩子在无形中就形成了这样的想法:我爸爸妈妈是因为我,所以才勉强维持着这个家的,我成了他们追求自己幸福的包袱。像这样的家庭,在中国很常见,勉强维持的家庭真的是对孩子好吗?平时夫妻像陌生人一样的相处,对孩子心理的伤害和影响是不可低估的,比如说,有些孩子,就会有这样的想法:也许,家庭就应该像这样的。然后影响他们长大之后与人相处的方式,还会影响他们对自己以后对婚姻的看法。这就导致了恶性循环。

宠溺孩子,在中国是很常见的现象,危害大家都清楚,但是对孩子造成的心理危害应该很少有人会意识到。举个例子说:很多在社会上适应不良的青年,在遇到挫折或接受挑战的时候都选择逃避,逃回到他们的避风港“母腹”,形成所谓的共生体,共生体从生物的角度来看,生命源于在母体内孕育成胎,这时胎儿跟母体形成一种共生关系,变现为胎儿绝对依赖母体而得以存活。

现在社会也许是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大,抑郁症、焦虑症等越来越常见,这其中有社会的因素也有家庭的因素,工作压力增大,然后父母就会将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如果早期勤奋一点,辛苦一点是不是就不会像现在这样为了生存而辛苦奔波,于是,他们的下一代承受了他们所赐予的所以的早期的奋斗义务,现在的小学生、初中生都过早的结束了他们玩耍的童年,将课余时间都奉献给了各种补习班、特长班。甚至学前儿童都不能“幸免”,我听说一个实例:一位母亲怀孕了,为了能培养孩子的兴趣和能力,于是,从怀孕开始,这位母亲就辛苦的奔波于各种补习班,最后将胎儿累死腹中。现在的中国虽然没有这么夸张,但攀比的风气日益盛行,父母比完了,孩子还要比,这就在无形中给孩子的心理埋下了焦虑、抑郁的种子。再加上中国的成绩第一的教育方式,在这些压力的连番轰炸下,无人幸免?? 很多人都以为,抑郁只不过是长大之后在面对一连串的事件之后所产生的逃避社会的心理症状,其实不然,用直面的心理分析方法看,就会发现,导致这种后果的因素,其实在他们的孩童时期就埋下了种子,只是在他们步入社会以后因为压力、挑战的刺激,这些种子,开始得到营养的灌溉,于是心理问题变得越来越明显,有些人还坚持认为是他们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好,进行自己所认为的正确的疏导方式,也许这种方式见效了,但也只能是一时奏效,以

后遇到同样的问题,他还是会感到焦虑,而且程度还会越来越严重,因为人们并没有发现导致问题的根源,一次次的忽视,最后只会将种子埋得更深。

心理学,对中国的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门神学,之所以神,是因为他很陌生,虽然起源很早,但是人们并没有重视,于是心理学最后变成了舶来品。

直面的分析方法,是起源于中国,发展在中国,它是一门真正适应中国的心理分析方法,所以比起那些拗口的理论,案例不是更能激起我们的兴趣吗?


第二篇:《伤逝》观后感


谁 之 罪

——观鲁迅之唯一爱情小说《伤逝》

“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

这句话深深的印在了心里。什么才是支撑爱走下去的力量?《伤逝》,为逝去的东西而伤感??

想到了娜拉,那个跟子君一样的女人,也是那般的毅然决然,然而鲁迅先生却说:从事理上推想起来, 娜拉或者也实在只有两条路: 不是堕落, 就是回来。暗示了什么??

从美好的热恋时充满爱的等待,多甜蜜啊,充满了到结合时爱的勇敢宣言,到初婚时爱的宁静与幸福,到日常家庭生活中爱的凝定,到遭到生活的打击后爱的无力,直到躲在冰冷的图书馆设计未来时爱人的缺席,中心词始终是“爱”。

始终是“爱”,但却活生生的描写了赤裸裸的一个从“爱”到“无爱”的过程,只到涓生感到“子君,——不在近旁”时,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已经结束了。此时,是真的结束了。

一段抵挡住所有世俗压力的爱情,却被生活的现实活生生的掐死。还是那样的两个觉醒的知识分子。

我看见了一段轰轰烈烈的、自以为是的、膨胀到不知天高地厚的爱情,在生活的琐碎面前时被一层一层的剥削,最后只剩下千疮百孔的躯壳。

曾经他们以为什么力量都没法分开的爱情,在现实面前却象是被挖空的矿井一般轰然倒塌。爱情在伤口恶化后便一点一点的逝去了。

“以不情为伦理,都是吃人”的东西,封建礼教确是一个吃人的社会。爱情,当然也不例外。整个社会的沉滞、腐朽是不可能不毁灭这个爱情的绿洲的。

可笑的封建伦理道德,纲常名教,仁义道德,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他们冒了“天下之大不韪”了,怎么再抬起头来呢?

封建思想数千年来,都在沉重地压制着人们的思想,压制着人的个性的发展。它不会给你一个小小的空间,让你去发展。在那些“卫道士”的眼里,你如果一旦反抗了,那就是和他们为敌了。涓生的失业,说到底一句就是那些“卫道士”们在压制着。人们是看不惯,也看不起那些自以为是的“叛逆者”们,他们的内心深处只有礼教这两个字,而没有爱情这两个字眼!

爱情经过生活的剥削和细节的强奸后,子君死了。她当然要死了,甚至可以说她在没有离开前其实就已经死了,最后出走的只是已经死了心的躯壳。

因为中伤的心中,爱情的消逝本身于她而言,就是实实在在的死亡。

心都死了,还会计较躯体的存在吗?那副躯体的死亡只是因为心的死去而给旁人的一个告示而已。

涓生说 “我以为将真实说给子君,她便可以毫无顾虑,坚决地毅然前行,一如我们将要同居时那样。但这恐怕是我错误了。她当时的勇敢和无畏是因为爱。”直到最后他才明白 她当时的勇敢和无畏是因为爱。最后才明白——她当时的勇敢和无畏是因为爱。当这种叫做爱情的名存实亡的东西不再成为支柱和后盾的时候,她哪里还有生活的勇气?

人是会变的,如果停下自己的脚步,不再前进的话,那就变得消沉了很多。子君渐渐地把自己的精力放在无谓的小市民争斗中,也只能渐渐地磨灭自己的意志。

但是,子君毕竟是那个沉滞的社会中的一个觉醒者,她也毕竟喊出了数千年来女性不敢喊出的声音:“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只光凭这一点,就足以令所有的人备受鼓舞。

社会不会给他们的爱情一个自由的空间,生活不给他们物质的基础,舆论的压力让他们喘不过来气。维系爱情的,究竟还剩下什么?

但至少爱过,至少曾经彼此鼓励、彼此依偎,至少准备逃脱这个沉滞的社会,追求自己的爱情,抛弃世俗的眼光。对此已实属不易了。

谁之罪?谁无罪呢?谁都有罪!

我想,单有勇气是不够的,但有,总比没有好。

唱歌似的哭声被风吹散之后,涓生也该上路了。身后的悲哀,前途的渺远,这一条光荣的荆棘路,通向未知的希望与光明。将去血肉模糊,将去寂寞无边,只希望,这一次,他不再回头。

更多相关推荐:
读后感的写作技巧

一读后感的概念读后感的概念有两重含义一是真实的不受任何约束的读后感二是一种作文的体裁考试时要接受各种条件的约束下面这篇读后感就接近于第一种读后感写这种读后感主要是给自己看的一定要真实有什么感想当然感想应当有意义...

什么是读后感

什么是读后感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读后感怎么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如下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

读后感

RecentlyIhavejustreadanovelnamedAfterTwentyYearswhichiswrittenbyOHenryItmainlydescribedtwoyoungmenBobandJimmygoingi...

阅读经典读后感

我心中的榜样读西游记有感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它是明朝末年吴承恩写的这部小说讲述的是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故事在去西天的路上有很多妖魔鬼怪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和挫折终于到达了西天取到了真经在他们师徒四人当中我...

读后感的格式

读后感常见的格式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

读后感的写法

读后感的写法一格式和写法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题目最好不要用读后感或读有感命题应根据自己所感的主题来命题为点明文章体裁可加读后感或读有感为副标题二...

读后感的范例

读有的人读后感我平时对一些诗歌就特别缺乏灵性但是臧克家的有的人这首诗却令我受益匪浅印象极其深刻这首诗是作者为了纪念鲁迅先生逝去十三周年而写的有的人整首诗结构简洁题目新颖特别而且通过写两种不同的人的对比表达了鲁迅...

《妖精的小孩》读后感

坚持那个独特又真实的自己读妖精的小孩有感本书作者的献词写着献给所有曾自觉与众不同的孩子这本书讲述的是11岁的小主人公萨思琪的故事她跟周围的每一个孩子都不一样有时她就像个天才从未见过风笛却抓起来就会吹有时她让人不...

(不)相信 读后感

信与不信读不相信有感不相信是一篇散文作者写了自己20年前的相信与不相信以及现在的相信与不相信以前她相信爱国历史文明的力量正义理想主义者爱情和海枯石烂的永恒可是现在一件件变成了不相信以前相信的现在有些还是值得相信...

作文教案:读后感

作文教案读后感教学目的指导学生写好读后感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1写作导入唐代大诗人杜甫曾经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言下之意多读书对写作大有好处书读得越多写起文章来就越得心应手其实读书还能拓展视野发展思维能力丰富...

读后感范文

终于把这是你的船看完了很短总花费的时间还不到六个小时但是感觉很实用自己今年当上了学术部的部长手下也算是有了一批人但是如何管理好这么多人怎么让他们为部门为协会作出自己的贡献同时又能让他们自己觉得在这个部门这个协会...

读后感范文

黄继光读后感含着脉脉深情我读完了黄继光这篇感人肺腑的文章我闭上眼睛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黄继光那光辉的形象怎么也挥散不去忆往昔峥嵘岁月我的思绪仿佛回到了半个世纪前那个战火纷飞的岁月耳边又回响起嘹亮威武雄壮的红色摇...

的读后感(4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