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董仲舒传读后感

时间:2024.5.18

《汉书 董仲舒传》有感

董仲舒,《董永变文》叫董仲,《清平山堂话本》收宋元小说《董永遇仙记》说董永与织女婚后,生一子名叫“仲舒”;《槐阴记》也叫董仲舒。明代《董永宝卷》叫董震清。是汉武帝初年的一位大儒,是一位值得我们推崇的中国古代大儒。他在给汉武帝的治国对策中所提出的建议;为中国儒家文化的传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早年用功读书,“三年不窥园”,以研读《公羊春秋》出名,与胡母生齐名,景帝时曾任公羊博士、江都相和胶西王相,汉武帝举“贤良文学”之士,他对策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主张更化善治,“前德而后刑”,为武帝所采纳,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正统思想,影响长达二千多年。董仲舒的弟子很多,他讲学的方法是“下帷讲诵”,讲课时用幕布围起来,只教高才生,一般学生则由高才生去教,因此很多董派弟子根本没见过董仲舒本人。他的弟子有出色的,褚大为梁相,嬴公为谏大夫,吕步舒为丞相长史。

董仲舒其学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建议以“弱枝”或“小末”的方式严禁王侯大臣擅权,杂以阴阳五行说,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串在一起,形成帝制神学体系,流行于汉代的谶纬都是继承了董仲舒的感应、灾异之说。董仲舒还把《公羊春秋》用于司法上,提出“《公羊》治狱”,即《〈公羊〉董仲舒治狱》,是汉代酷吏产生的基础。从而他提出了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重要儒家理论.

《汉书-董仲舒传》评:“及仲舒对册,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材孝廉,皆自仲舒发之”,“董仲舒有王佐之材,虽伊吕亡以加。管晏之属,伯者之佑,殆不及也”。这是东汉史官对于董仲舒所献国策重要意义的充分肯定。

公元前141年,孝景帝驾崩。景帝是继文帝之后,又一个奉行黄老清静无为、与民休息之治,从而实现“文景之治”的君王。史称景帝时期,仓禀丰实,府库饶财,移风易俗,黎民淳厚,西汉社会从经济到治安都达到了农业社会美好的极点。但是,另一方面,由于朝廷的无为放任,诸侯骄恣,豪强坐大,商业地主侵渔细民,割据势力业已形成;再加之四夷侵临,匈奴寇边……班固论当时形势曰:“汉兴六十余载,海内义安,府库充实,而四夷未宾,制度多阙。”(《汉书·公孙弘传赞》)在升平的表面景象下,西汉社会实已潜藏着严重的危机。急需有为之君起而进行大刀阔斧改革,制祸患于未发,防斯民于土崩;更进而结束无为之治,乘仓实财饶之运,大兴文教,再建武功,在足食足兵基础上,去迎接儒家理想中礼乐教化的盛世太平!可是,景帝只是一个继体守文之君,他实现文景之治的最大奥秘只是“无为之治”,在民力凋弊之时让其自创财富,自食其力。文景之治的到来与其说是文景君臣统治得好,不如说是放松统治的好。怎样在物质丰富的基础上实现大治,文景君臣就无能为力了。这个使命历史地落到了汉武帝的身上,汉武帝的继位,给西汉社会带来了新气象,也给儒学带来了复兴的希望。

元光元年(前134),汉武帝又令郡国举孝廉,策贤良,而董仲舒以贤

良对策。汉武帝连问三策,董仲舒亦连答三章,其中心议题是天人关系问题,史称《天人三策》(或《贤良对策》),后被班固全文收在《汉书·董仲书传》之中。第一策主要是“天命”和“性情”问题。汉武帝问:“三代受命,其符安在” ;“灾异之变,何缘而起”;“性命之情”,为何有善恶良莠之分?当务之急,“何修何饬”,才能使“百姓和乐”,祥瑞普降呢? 董仲舒正告说,有天命存在,灾异就是天与人的对话: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惊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天人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微妙的。国家政治有失,天就出现灾害来谴责他;如不知道自我反省,又出怪异现象来警告他;如果还不知悔改,天才改变成命,使其丧邦失国。这就是“天人感应”,天和人可以互相感应,互相影响。他说王者将王天下,天必出现一种非人力所能引起的征兆,此即“受命之符”。如果“天下之民同心归之,若归父母,故天瑞应诚而至”。对于人性善恶问题,董仲舒说: 命者天之令也,性者生之质也,惰者人之欲也。或夭或寿或仁或鄙,陶冶而成之,不能粹美,有治乱之所生,故不齐也。 命是上天的指令,性是生命的本质属性,情是人的欲望情感。人的性情有仁与不仁,寿命有长有短,都是造物者(陶冶)和社会环境(治乱)作用的结果。天命无法改变,而社会环境却可以改良。

十年磨一剑,三载不窥园的董仲舒献策正是汉兴七十余年之际。汉初的皇帝,吸取了秦始皇暴政至二世而亡的教训;需要对内施行仁政。正好此时他提出的;尊孔,推行官管学校的治国对策被汉武帝采纳。从此,读书人学习、尊从孔孟之道成为国策。由于读书人遍布于朝廷高层和社会基层之中,他们从习儒家文化,又以此去教化他人。因此,儒家文化逐渐成为中国文化的主脉。再经历代大儒(如宋代朱熹等)的研习、传承和深化,儒家文化就成为延续至今的中华文化之根。

今天,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各种“思想”“主义”都想成为中国文化思想的主流。从而造成人们信仰、思想的混沌,观念的杂乱。在当今文化竞争日益激烈的时候,为了加强文化软实力,我们一定要谨记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感谢我们的先人,给我们留下了一条完整的文化传承脉络,一条值得中国人骄傲的文化之根。我今天之所以重提董仲舒,是希望我们能永远记住、纪念、尊敬这些使我国优秀文化、优秀经典得以传承,使儒家文化得以延续光大的中国古代先贤。


第二篇:《汉书》


《汉书》

卷三十一 ··陈胜项籍传第一 卷三十二 ··张耳陈馀传第二

卷三十三 ··魏豹田儋韩王信传第三 卷三十四 ··韩彭英卢吴传第四 卷三十五 ··荆燕吴传第五 卷三十六 ··楚元王传第六

卷三十七 ··季布栾布田叔传第七 卷三十八 ··高五王传第八 卷三十九 ··萧何曹参传第九 卷四十 ··张陈王周传第十

卷四十一 ··樊郦滕灌傅靳周传第十 卷四十二 ··张周赵任申屠传第十二 卷四十三 ··郦陆硃刘叔孙传第十三 卷四十四 ··淮南衡山济北王传第十 卷四十五 ··蒯伍江息夫传第十五 卷四十六 ··万石卫直周张传第十六 卷四十七 ··文三王传第十七 卷四十八 ··贾谊传第十八

卷四十九 ··爰盎晁错传第十九 卷五十 ··张冯汲郑传第二十 卷五十一 ··贾邹枚路传第二十一

卷五十二 ··窦田灌韩传第二十二 卷五十三 ··景十三王传第二十三 卷五十四 ··李广苏建传第二十四 卷五十五 ··卫青霍去病传第二十五 卷五十六 ··董仲舒传第二十六

卷五十七上··司马相如传第二十七上 卷五十七下··司马相如传第二十七下 卷五十八 ··公孙弘卜式兒宽传第二 卷五十九 ··张汤传第二十九 卷六十 ··杜周传第三十

卷六十一 ··张骞李广利传第三十一 卷六十二 ··司马迁传第三十二 卷六十三 ··武五子传第三十三

卷六十四上··严硃吾丘主父徐严终王 卷六十四下··严硃吾丘主父徐严终王 卷六十五 ··东方朔传第三十五

卷六十六 ··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 卷六十七 ··杨胡硃梅云传第三十七 卷六十八 ··霍光金日磾传第三十八 卷六十九 ··赵充国辛庆忌传第三十 卷七十 ··傅常郑甘陈段传第四十 卷七十一 ··隽疏于薛平彭传第四十

卷七十二 ··王贡两龚鲍传第四十二 卷七十三 ··韦贤传第四十三

卷七十四 ··魏相丙吉传第四十四 卷七十五 ··眭两夏侯京翼李传第四 卷七十六 ··赵尹韩张两王传第四十 卷七十七 ··盖诸葛刘郑孙毋将何传 卷七十八 ··萧望之传第四十八 卷七十九 ··冯奉世传第四十九 卷八十 ··宣元六王传第五十 卷八十一 ··匡张孔马传第五十一 卷八十二 ··王商史丹傅喜传第五十 卷八十三 ··薛宣硃博传第五十三 卷八十四 ··翟方进传第五十四 卷八十五 ··谷永杜鄴传第五十五 卷八十六 ··何武王嘉师丹传第五十 卷八十七上··扬雄传第五十七上 卷八十七下··扬雄传第五十七下 卷八十八 ··儒林传第五十八 卷八十九 ··循吏传第五十九 卷九十 ··酷吏传第六十 卷九十一 ··货殖传第六十一 卷九十二 ··游侠传第六十二

卷九十三 ··佞幸传第六十三 卷九十四上··匈奴传第六十四上 卷九十四下··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卷九十五 ··西南夷两粤朝鲜传第六 卷九十六上··西域传第六十六上 卷九十六下··西域传第六十六下 卷九十七上··外戚传第六十七上 卷九十七下··外戚传第六十七下 卷九十八 ··元后传第六十八

卷九十九上··王莽传第六十九上 卷九十九中··王莽传第六十九中 卷九十九下··王莽传第六十九下

更多相关推荐:
后汉书 读后感3

读后汉书后汉书在描写各个人物时不遗余力成功的为读者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使我们在读他们传记的时候常常能对其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许多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成语俗语例如乐此不疲疾风知劲草马革裹尸举案齐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等...

后汉书 读后感(8)

读后汉书刘秀的崇儒为他的子孙们树立了榜样使后汉的皇帝基本上承续了儒学治国的方针前汉百家并存的局面终于一去不复返而儒学则对后汉也造成了几个比较大的影响这几个影响笔者可以将它归纳为四重三轻其一是重血亲重血亲表现在两...

后汉书 读后感(7)

读后汉书对于一个对儒学有研究白手起家的马上皇帝来说对儒家思想可能会造成的一些问题刘秀未必不清楚但是他除了尽可能控制局面以外根本没有扭转大势的机会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他之所以能获得称帝的机会靠的就是儒家崇尚正统的思...

后汉书 读后感(10)

读后汉书光武帝刘秀的这个中兴和中国历史上所有的中兴都不同别的中兴都是在原有的王朝框架内中兴惟独光武中兴是原有的王朝已经不在了再来中兴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一次南宋陈亮在龙川文集酌古论一中就说自古中兴之盛无出...

后汉书 读后感(9)

读后汉书后汉的皇帝除了前三个皇帝还足称道以外后面的皇帝委实可以说是一代不如一代中国历史上这样的王朝很多有过中兴的极少所以并不足为奇但就汉光武帝刘秀而言这个中兴之主却绝非庸碌之辈他不仅比中国历史上其他所有的中兴之...

汉书读后感1 (1)

1求汉书读后感1勿以魔王论武安白起武安君白起战国后期四大名将之首作为战国时期最为显赫的大将征战沙场三十余载一生大小70余战未尝败绩从最低级的武官一直升到封武安君长平之战坑杀降卒四十五万连同以前攻韩魏于伊阙斩首二...

读汉书董仲舒传有感

读董仲舒传董仲舒作为改良儒学的符号性人物几乎是被所有读过书的中国人所了解然而大多数人的了解都是中学课本上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我不是十分了解诸多专家学者们对董仲舒的为人学说是如何评价的但是从现今的状态来说思想的统一...

《荷马史诗》读后感,读《三国演义》有感

荷马史诗读后感荷马史诗是具有丰富意义的光辉巨著它既是完美的文学作品又是研究古代氏族社会的重要历史文献它正式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包括两部史诗一部为伊利亚特又译伊利昂纪另一部是奥德修纪又译奥德赛史诗的内容来源于公元前...

地理学思想史读后感

读地理学思想史刘盛佳有感城环学院曹阳20xx210006地科一班摘要之前就被刘盛佳教授的事迹所感染对他的钻研精神佩服的五体投地这一次我走进了他的地理学思想史可谓是如同与哲人交谈收获颇丰在此与大家分享几分我的收获...

《三国演义》读后感

三国演义读后感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与小说结合的大作它是以纪实的陈寿的三国志和范晔的后汉书为基础经过作者罗贯中用小说的手法在元末明初创作的写了三个国家的兴衰历史从桃园三结义写到三国归晋描述了这近90多年的重大历史事...

三国演义读后感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在中国文学发展历史上三国演义的确有着重要的地位它在艺术创作上积累了不少有价值的经验三国演义也是中国章回小说的开山作品三国演义是中国较早的一部历史小说可以说三国演义代表着古代历史小说的艺术上的最...

彭紫桐 读《汉书-项籍传》有感

郊原残阳悲歌读汉书项籍传有感重温汉书项籍传再一次倾听昔日西楚霸王的悲歌共鸣班固太史公对项籍厚爱中的叹息声项籍字羽秦朝末期的传奇人物一个金戈铁马挥斥方遒气吞万里如虎的英雄汉书项籍传所述其天赋异禀身高八尺有余力大能...

后汉书读后感(1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