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持久战》有感

时间:2024.4.27

读《论持久战》有感

如果说一开始读《论持久战》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的话,现在应该是一种自觉的学习行为。读完这篇历史巨著后,对于毛泽东同志的军事思想、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实践论和看问题的前瞻性和预见性有了更深的了解与体验,同时对于中国革命的近代史、中国共 产 党的发展史、中国的近代史都有了进一步的学习体会。

《论持久战》是毛泽东于19xx年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的演讲稿,是关于中国抗日战争方针的军事政治著作。毛泽东在总结抗日战争初期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中国国民党内部分人的“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以及中国共 产 党内部分人轻视游击战的倾向,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实行持久战以获得对日胜利的战略。

文章开篇以“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做引子,然后针对这两种错误观点作者进行了一一驳斥,接着引出作者自己的观点: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的胜利是中国的,并通过“能动性在战争中”、“战争和政治”、“抗战的政治动员”、“战争的目的”、“防御中的进攻”、“持久中的速决”、“内线中的外线”、“主动性,灵活性,计划性”、“运动战,游击战,阵地战”、“消耗战,歼灭战”、“乘敌之隙的可能性”、“抗日战争中的决战问题”、“兵民是胜利之本”等既独立而又有联系的篇章的阐述,来说

明抗日战争为什么是持久战,怎么进行持久战,我们为什么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我们应当怎样做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在这篇著作中,毛泽东分析了中日两国的社会形态,双方战争性质,战争要素的强弱比较,国际社会的支持与否,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的胜利是属于中国的。他还科学地预见抗日战争必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他强调“兵民是胜利之本”,抗战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实行人民战争。

虽然或许我没有真真正正的把整本书看完,参透完,可书中描写的灵魂是如此的突出和难以忘记,它不但代表着毛泽东的智慧结晶和对政治的灵敏性,也是中华民族的魁宝啊。它同时也是历史的记载与见证,也歌颂了当代的中国人必胜的决心,打败日本人的决心,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算是能激励未来的中国新生一代更加的勇往直前。


第二篇:读《论持久战》和《论人民民主专政》有感


读《论持久战》和《论人民民主专政》有感

19xx年5月,毛泽东针对当时国情,挥手写就了《论持久战》这一历史篇章,明确了抗战的目标和光明前途,反驳了当时不正确的舆论,为抗日战争提供了正确的战略理论指导,扩大和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xx年到19xx年,中日战争持续了8年。这场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不可磨灭的烙印,它不仅给中国带来了经济、政治、军事上的各种严重的打击,更是给中国人民的心理留下了对于抗日战争中所经历和承受的一切苦难所带来的一种厚重的沧桑感。同时,它也给中国带来了进步,客观上刺激了中国先进分子去寻求改变,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

这一场持续了8年的抗日战争,无疑是一场折磨人的持久战。那么,持久来自于什么原因呢?为什么在群众中流传的亡国论和速胜论最后都破产了呢?这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

中日战争的持久性,是由中国和日本双方的综合能力因素所决定的。彼时的日本是强的,中国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是弱的,但除了看到这些敌强我弱的对比之外,我们还应该看到,日本的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人力和物力又不充足,国际形势又处于不利,反之中国正处于进步的时代,其战争是进步的和正义的,地大、物博、人多、兵多,能够支持长期的战争,还有国际上许多国家的国际援助,中国在战争中也具有相对的优势条件。因此,中日力量的对比是综合性的,在战争中何者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还很难说。即便中国是进步的,但是如果力量不足,就会有被强国灭亡的危险。事物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的,中日的力量对比也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孰强孰弱都只是暂时的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在战争初期,日本的实力相对是强的,而中国则相对是弱的,有被日本灭亡的危险。但是日本尚有其他缺点,中国尚有其他优点,且主观努力的威力是强大的,敌之优点可因我之努力而使之削弱,其缺点亦可因我之努力而使之扩大,我方反是,我之优点可因我之努力而加强,缺点则因我之努力而克服。然而,战争初期中国和日本的强弱对比太悬殊,敌之缺点一时还没有发展到足以减杀其强的因素之必要的程度,我之优点一时也没有发展到足以补充其弱的因素之必要的程度,所以中日关系呈现出不平衡的状况,在战争的一定阶段上,敌能取得一定程度的胜利,我则将遭到一定程度的失败。只是,敌我都只限于这一定阶段内一定程度的胜或败,而无法一下子取得全胜或者全败。敌尽管强,却只是暂时的相对的强,我尽管弱,却只是暂时的相对的弱,我方坚持抗战,坚持全国统一战线,发挥主观的努力,运用正确的军事和政治的策略,不断增强自身的实力,而日本方面则面对大量人员的伤亡,士气颓靡,国内人心不满,还有来自国际舆论的责备等,变化的中日力量对比,使得双方都无法一下子取得完胜,而只能相互慢慢交战对峙,打一场持久战。

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因与外因的结合,是主观努力与客观条件的结合。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政治和军事实力都比较弱,日本是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拥有强大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实力,这些是内因的一部分体现,我们还应该看到另一部分内因是日本的退步性和中国的进步性,日本是快要死亡的帝国主义,而中国处于历史上进步的时代,有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有了已经觉悟或正在觉悟的广大人民,有了中国共 产 党,有了政治上进步的军队即共 产 党领导的红军,等等。此外,我们还应该看到外因的作用——日本得到国际法西斯国家的援助,而中国则得到一个庞大的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支持。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日本侵略战争的非正义性和野蛮性终究要受到国际的责备和反抗。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结合,我们要注重量的积累,不失时机促成质的飞跃。在8年的中日持久战中,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第一个阶段中国主要采取运动战,并以游击战和阵地战辅助之。在这一阶段,中国遭到颇大的损失,但同时也有颇大的进步,还获得了苏联的大量援助,这是中

国前往胜利的终点的量的积累。而日本方面则财政和经济开始呈现竭蹶,人民和士兵开始产生厌战情绪,对于战争前途的悲观不断蔓延滋长。在第二阶段,中国主要采取游击战,而以运动战辅之,然而技术条件尚未完备,地方遭到严重的破坏,面临经济的困难和汉奸的扰乱,悲观情绪也严重的滋长起来,中国离胜利的质变还有很大的距离。日本方面则几十个师团陷在中国的泥潭中难以抽身,士兵思乡厌战甚至反战的心理不断增长。第二阶段是整个战争的过渡阶段,是最困难的时期,也是转变的枢纽。在第三阶段,中国采取的主要战争形式仍然是运动战,但是阵地战提到了重要位置。这一阶段中,中国依靠在前两阶段所积累的力量和来自国际方面的援助,坚持全国统一战线,抓住了关键的时机,实行收复失地的战略反攻,最终达到质的飞跃,取得了战争最后的胜利,日本则一败涂地。

当今社会,中日关系曲折发展,近来更因钓鱼岛事件愈加紧张。中国和日本是否会重演历史,来一场持久战?这引起了民众的恐慌,但同时也引起了我的思考。简单分析中日两国如今的实力,不难发现彼此均是国际上的大国、强国,无论是经济实力、政治实力还是军事实力都无法随意被撼动。那么这样两个大国一旦对峙起来甚至再一次打起仗来会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两国的综合实力都遭到极大的破坏,于己毫无益处,而其他国家特别是美国则坐观其成,坐收渔翁之利。中日两国的国家领导人不是吃素的,各种因素和后果都会考虑到,中日之间的战争不会爆发,起码短期内不会再次上演一场持久战。即便两国的人民有点激愤,什么抵抗日货、抵抗中货、游行示威、砸店等等,但这些都只是一些不够睿智的民众发泄不满的行为,不足以引起中日战争的爆发。两国也许会进行国家领导人的公开演讲,进行军事演习,以达到威慑的作用和心理上的恐吓,但牵一发而动全身,中日一旦开战,便会面临许多问题和矛盾,所以如今两国都是不敢轻举妄动的。

又或许,两国其实在进行一场更加持久的没有硝烟的战争——综合国力战。综合国力是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生存、发展以及对外部施加影响的各种力量和条件的总和,它包括经济、政治、科技、军事、外交、文化、精神等实力。综合国力的大小强弱,反映着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决定着它满足国民需求、解决国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在根本上决定着它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在与日本进行各种经济政治或军事上的对峙的同时,我国应该致力于提高综合国力,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的发展,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增强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立足发展,加快发展,以增强自身实力来抵挡来自日本和其他国家的挑战,保卫中国的领土。

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全国性政权即将建立的时刻﹐19xx年6月30日,毛泽东为纪念中国共 产 党成立二十八周年写了《论人民民主专政》,根据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并结合中国的实际,论述了即将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性质,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国家对内、对外政策等。毛泽东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是在我国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国家学说的新发展,创造了在我国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最好形式——人民民主专政,指明了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中国革命继续发展的道路。

毛泽东在文章中指出,在中国,人民就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这些阶级在工人阶级和共 产 党的领导之下,团结起来,组成自己的国家,选举自己的政府,向着帝国主义的走狗即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及代表这些阶级的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帮凶们实行专政,实行独裁,压迫这些人,只许他们规规矩矩,不许他们乱说乱动。如要乱说乱动,立即取缔,予以制裁。对于人民内部,则实行民主制度,人民有言论集会结社等项的自由权。选举权,只给人民,不给反动派。这两方面,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动派的专政方面,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

后来新中国建立之后所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第一条便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人民民主专

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实行人民民主专政,要强化人民的国家机器,借以巩固国防和保护人民利益,使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军队、警察、法庭等国家机器,是阶级压迫阶级的工具,我们只对反动派和反动阶级使用,对于人民内部我们只施仁政。当人民犯了法,也要受处罚,也要坐牢,也有死刑,但这是个别的情形,和对于反动阶级当作一个阶级的专政来说,是有原则上的区别的。对于革命人民内部,我们实行自我教育工作。

人民民族专政的基础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而主要是工人和农民的联盟。因为这两个阶级占了中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到九十;推翻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主要是这两个阶级的力量;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主要依靠这两个阶级的联盟。

人民民主专政需要工人阶级的领导,因为只有工人阶级最有远见,大公无私,最富于革命的彻底性。整个革命历史证明,没有工人阶级的领导,革命就要失败。在近代中国追求进步的过程中,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曾经多次领导过革命,但都失败了,只有工人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绝对的胜利。工人阶级在历史上深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三重压迫和和剥削,劳动条件差,劳动时间长,工资待遇低,又毫无政治权利,其革命性最强。他们人数虽少,但相对集中,从地区上讲主要集中于上海、广州、武汉、天津等大城市,从行业上讲主要集中于纺织、面粉、铁路、采矿等行业,便于现成革命的力量和传播先进的思想。此外,工人阶级主要由破产农民和家庭手工业者转化而来,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因此,中国工人阶级是中国近代社会中最先进、最革命、最有力量的阶级,为推动近代中国革命的进程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而在近代发展起来的民族资产阶级,尽管为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使中国的近代工业得到不错的发展,在抗日战争中也组成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但由于其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了他们的软弱性,他们缺乏远见,缺乏足够的勇气,并且有不少人害怕民众,以致其始终不能充当革命的领导者,也不应当在国家政权中占主要的地位。民族资产阶级具有革命性和妥协性的两重性,他们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与本国封建统治者的双重压迫,具有革命性;但民族资产阶级的生产发展又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与本国封建统治者,具有妥协性。近代的民族资产阶级生长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希望改变为使和资本主义发展的社会,但由于自身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既不敢也无力推动社会变革。

工农阶级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在当代中国,工人和农民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工农自身的发展却面临许多问题。低知识水平、低经济水平、低社会地位一直是“农民”的象征性指向,“三农”问题亟待更好的解决,如何让农民摆脱对土地的依附、摆脱残存的“对制度的新依附”,如何定义农民新的社会定位等等,都是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今年两会期间,工人群体成为代表关注的热点。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农民工子弟、留守儿童、劳务派遣工、下岗工人等再一次成为两会代表们关注的对象,代表们的建议涉及了劳务派遣、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伤赔偿、养老保险、产业工人的社会地位、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和培训、农民工子弟的教育等热点话题。关注工人群体,为工农阶级更好地解决问题,努力创造条件为工农阶级谋福利,无疑是党和国家努力的方向,同时也是巩固国家政权,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手段。

《论人民民主专政》奠定了中国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理论基础和一定发展阶段上的政策基础﹐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做了政治理论准备。人民民主专政制度,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符合了中国人民的意愿,是全体中国人民所乐意接受的。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有利于中国共 产 党在人民心中地位的提升,有利于中国民主制度的发展,有利于新中国的民主建设,我们要始终坚持中国共 产 党的领导,始终贯彻人民民主专政这一方针。只有始终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中国民主建设才能发展的更好,中国才能走向繁荣富强。

更多相关推荐:
论持久战读书笔记

原著选读阅读笔记影视冲浪观后感

论持久战读后感

论持久战读后感演讲者刘鹏小组成员刘鹏唐九洲姚志良范弘仁马兆涛李相东最近我拜读了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一文感触颇多在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和日本皇军之间在武器装备上有很大差距这就注定了抗日战争必须打持久战但如何打持久战怎样...

《论持久战》读书报告

论持久战读书报告按照导师的要求对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进行选读由于我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的所以跟自己专业结合从读毛泽东选集开始最近读到了毛选第二卷属于毛泽东抗日战争时期的著作今天我通读了毛泽东同志所著的论持久战...

《论持久战》读书笔记

读论持久战心得论持久战是毛泽东一九三八年五月二十六日至六月三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的讲演彼时日本侵略者已经占领东北三省经卢沟桥事变南下占领南京徐州由国民党著名将领李宗仁所指挥的台儿庄战役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经...

论持久战读书心得

论持久战读书笔记论持久战一书是毛泽东于19xx午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的讲演稿这是一部伟大的马列主义的经典军事理论著作被誉为世界十大军事名著之一抗战全面爆发后在国民党内出现了速胜论和亡国论等...

论持久战读后感

学会科学地分析形势及扬长避短读论持久战有感摘要论持久战是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写的一篇军事著作初步总结了全国抗战的经验批驳了当时盛行的亡国论速胜论等错误观点系统阐明了党的抗日持久战方针是一篇无论军事上还是运用到现...

论持久战读后感

论持久战读后感文章依据论持久战摘自毛泽东选集这个寒假在家里读了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有不少的感受论持久战明确的点出了中国与日本打的是一场持久战战争不能速胜中国不会灭亡最后的胜利是中国的文中还明确指出亡国论速胜论这些思...

《论持久战》读后感

论持久战读后感论持久战是一九三八年五月二十六日至六月三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的讲演稿第一次认真研读的论文抛开思想性军事话题和历史背景单从议论文写作的角度学习这篇文章学习作者论文的整体框架设计论证流程和论证方法论...

读《论持久战》有感

读论持久战有感在近代风云中中国承担了很大的责任中国人民打胜了人们解放的战争为世界和平有突出贡献而毛泽东这一光辉闪耀的名字则散发着他作为大国领袖的独特芬芳他首创了持久战运动战等精辟的作战方针为胜利打下坚实的基础那...

毛泽东《论持久战》读后感

毛泽东论持久战读后感论持久战是在抗战全面爆发后国民党内出现了速胜论和亡国论等论调而共 产 党内也有一些人冀望于国民党正规军的抗战轻视游击战争的背景下毛泽东同志于19xx年5月而作的名篇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初步总结了全...

论持久战读书笔记

论持久战读书笔记论持久战一书是毛泽东于19xx午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的讲演稿它为全民族团结抗战提供了正确的理论成为中华民族危急的时刻的明灯该书初步总结了全国抗战的经验批驳了当时盛行的两种错...

论持久战读后感

读论持久战有感本学期我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课感触颇多由此我利用课余时间想继续加深一下对这方面的知识了解故读了毛主席的论持久战下面便是我读后的感触具体说是19xx年的五月自卢沟桥事变以来抗日战争就进入了...

论持久战读后感(3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