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名著

时间:2024.5.14

怎样阅读文学名著

黑龙中学 余建立

新课改下的阅读教学要求我们改变以前的“只教一”的观念,应树立大教材观、大语文观,课本只是教材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教师的目光既要盯着教科书,又要注意社会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

中外文学名著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熠熠生辉的精品。它以深刻的社会意义、思想意义作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新课程标准》要求“第四学段(7--9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如此算来,整个初中阶段文学名著阅读量将达十部之多,由此可见,作为语文教师,应把阅读文学名著摆在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位置,那么,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怎样开展阅读文学名著活动,提高文学名著的阅读质量,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培养兴趣:

兴趣是冷言冷语的导向,读书的兴趣需要培养。作为教师,必须在开展阅读名著活动伊始,务必向学生讲清开展阅读名著活动的重要意义,明确阅读名著对于成材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兴趣,正如英国科学家约翰·卢保克在《读书的乐趣》一文中说的那样:书籍指引我们渡过难关,书籍能安慰我们的心灵,使我们摆脱和痛苦的羁绊,书籍可以使枯燥乏味的岁月化为令人愉快的时光;书籍将各种信念注入我们的脑海,使人们的脑海充满崇高欢乐的思想,从而使我们入神忘情,灵魂升华?只有激发了阅读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读书,乐于读书。

二、精于选择:

俄国评论家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古今中外文学名著浩如烟海,并不是所有的中外文学名著都适合中学生阅读,加上中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最好选择思想内容,语言文字都好的作品,同时也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水平。除此之外,还要分清哪些书需要精读,哪些书需要泛读。正如培根说的:“有的知识只要浅尝即要中。有的知识只要粗知即可。只有少数专门知识需要深入钻研,仔细揣摩。所以有的书只需要泛读,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精读、细读、反复地读。”

三、注重指导:

面对知识的海洋,怎样读书效率高,收获大,已经成为一门学问。在阅读名著活动中,教师就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使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简介几种读书方法:(一)浏览:就是知其大概,无须深入钻研。一本书是好是坏,你喜欢不喜欢,是否值得认真一读,首先要浏览一下,看看书的内容提要,目录,序言和插图,这样可以大体了解书的内容和特色。浏览,可以广闻博识;(二)略读:英国哲学家培根说:“书籍好比仪器,有些只须浅尝,有此可以吞咽,只有少数需要咀嚼,细细品味”。要博览群书,自然不可能句句推敲,只需要略读全文,了解大意就够了;(三)精读:就是认真。精细地阅读。我国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的读书法是:“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会。”意思是说:对于记载事情的书必定掌握住它的要领导;对于阐述道理的好书必定探索出它的主旨。精读的方法特别适用于名著名篇。(四)质疑:我国宋代学者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这是读书经验之谈。读书贵在有疑,勤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的才能真正深入,领会,学有所得。(五)积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完一篇名著,要求学生不妨将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片段以及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抄在笔记本上,并形成习惯,长期坚持。这样不仅积累了词汇,巩固了阅读效果,而且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和写作能力。

高中生如何阅读文学名著

英国的莎士比亚说:“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是全人类的营养品。”文学名著更是经过读者反复筛选和严格检验的艺海明珠,其营养价值可以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人。正如散文大家刘白羽所说,每一部文学名著都是“一个广阔的世界,一个浩瀚的海洋,一个苍莽的宇宙”。高中生如果能广泛认真地阅读文学名著,一定会获得历史和现实、社会和人生、自然与精神的种种知识,获取人类文化丰富的养料,为今后成材打下坚实的文化根基。面对浩如烟海的文学名著,我们应明确以下三个问题。

一、读什么?

建议同学们读《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20种读物:《论语通译》《三国演义》《红楼梦》《呐喊》《女神》《子夜》《家》《雷雨》《围城》《哈姆雷特》《堂吉坷德》《歌德谈话录》《巴黎圣母院》《欧也妮·葛朗台》《复活》《普希金诗选》《泰戈尔诗选》《老人与海》《谈美书简》《匹克威克外传》。这些读物不可能一个学期读完,应制定一个恰当的阅读计划,分段推进。

二、读的目的是什么?

其一,为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而读。阅读名著是课堂学习之外增长语文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健全人格的一大手段。其二,为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而读。阅读名著可以培养语感,还可以了解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到不同作家在选材、构思、立意方面的不同之处。其三,为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而读。不同的名著有不同的特点,作家驾驭文字的方式,布局谋篇的手法各不相同,阅读名著提高我们的写作技巧。经常阅读名著的同学在选材、构思、立意、语言等方面都会比别人高出一筹。

三、读的方法有哪些?

1.标注式。在读的基础上,碰到有不理解或自己特别欣赏的地方,及时在文本中画出。人们习惯用的符号有以下几种:“??”着重号。点在文章中需要着重领会,加深记忆的词句下面。“口”方框。画出文章中的生字,难词。“——”直线。画出文章中的难句。“~~~”波浪线也叫曲线。画在文章中精辟的和重要的语句下面。“√”填补号。用在文章语句中表达不完满,需要作一些填补的地方。不管你用什么圈点符号,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用什么样的符号表示什么方面的意思要始终一致。二是所读的书必须是自己的,不然把别人的书画得很乱,是不礼貌的。

2.笔记式。做读书笔记的方式一般有三种:一是卡片式笔记,将摘记的内容分类记在备好的卡片上。二是摘要式笔记,即在读书过程中将其重要内容或精彩语句摘抄在笔记本上。三是是读后感式笔记,也就是针对书中的有关内容,联系社会或个人实际写出体会。做读书笔记很重要,因此我们要养成边读、边想、边记的习惯,持之以恒,必将受益非浅。读书笔记是阅读的重要辅助手段,无论是理论上的研究,还是实践中的运用,都证明了阅读时做笔记要比不做笔记效果好得多。读书笔记是科学地读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评点式。评点,是我国传统的读书方法,就是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正文顶端和旁边及边缘空隙处,对文中的一部分用简短的文字给一扼要的评价和提示。评点阅读对提高分析、理解、鉴赏的能力大有好处。评点有三种方式。其一是旁批,即在正文旁边用简短的文字写出自己的理解和提示。如:他那些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旁批:“一”字传神)其二是行批,即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对文章的某一点或某一部分进行简单的评点。例如:“先生,我买不起,我的钱不多??”我的话连自己都听不见了,我不知道怎样才好。(行批:写出了自己的矛盾的心理。)其三是眉批,即在标画的基础上,在书页的天头或地脚处写上简单的心得、体会、评语或疑问等的笔记方式。

如何引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

文学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阅读名著如同与大师们携手共游,可以增长见识,启迪智慧,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新课程改革标准》明确规定:“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其目标之一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具体体现在:初中生阅读量不少于400多万字,每学期不少于读2部名著。但令人担忧的是学生普遍疏于阅读,知识面狭窄。去年曾有人对50所中学的10000多名初中生进行中华文化学习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为:完全读过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占6.4%,读过与现行教材内容相关的10种经典选本的占4.9%。从这一惊人的数字可见当前的青少年的阅读量少得可怜,以至出现口头语言的奇腔怪调,书面语言上的支离破碎的语法,以及杂乱无章的行文等严峻的语言文化现象。要改变这一现状,我觉得倡导学生主动品读名著不失为一个有效途径。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鼓励学生自主阅读

(一)引导学生明确阅读的目的和意义,鼓励学生自主阅读。

研究资料表明,学习兴趣与个人的学习目的有密切关系。一个有远大志向和明确目标的人,学习兴趣浓厚而水平高。因此,我们应让学生认识读书的重要性。当今社会正处于信息时代,知识经济逐步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形式,对于知识技术的价值有了更高层次的认识。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快速、准确、科学、有效地获取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规定初中生的阅读量不少于400万字;旨在让学生遨游在书的海洋里。因为书籍会向他们展示一个五光十色的大千世界,它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也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他们的情操。另一方面学生仅靠课本的文章获得知识,是极其有限的。这一点必须让学生明确。学生如果有了正确的学习目的,他对阅读即使不感兴趣,但由于学习目的的要求,也会对阅读产生间接的兴趣。这是促使学生阅读的基础。

(二)采用间接法和诱导法,充分利用个人已有兴趣的迁移,鼓励学生自主阅读

关注学生感兴趣、乐接受、易理解的生活热点现象,以此为切入点,诱导学生“移情别恋”自主地阅读有关书籍,满足学生积极 向上的心理、认知需求。享受阅读名著的快乐。例如可以针对从学生热衷的影视、音像文化入手,如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因势利导地让学生去探求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利用学校广播,每天播放张悦楷播讲的《三国演义》,每到精彩处那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真让学生“恨之入骨”,由此吸引大批学生阅读原著,先睹为快。针对学生痴迷打游戏机,可利用网络游戏引导他们去解读中国的、世界的名著知识。我班上的一批游戏机迷,常因打机,通宵玩游戏而不完成作业,上课打瞌睡,甚至旷课。为此,我曾头疼不已,后来,我让班上的游戏机迷举办“网络游戏《西游记》与《西游记》的异同”的活动。我惊喜地发现班上的游戏迷为找资料变成了书虫,总往图书馆里钻,有的变成了网虫,从网上下载了大量的资料,资料丰富而充实。这次活动办得很成功。活动的开展掀起了一股读书热潮,甚至自发的接着举办了“网络游戏《红楼续梦》与《红楼梦》的异同”的活动,学生说起名著知识滔滔不绝,分享着读书的快乐。

(三)利用悬念法,培养学生广泛的好奇心,鼓励学生自主阅读

新课程内容有新的课程理念:“课程是生活世界的有机构成,而不是孤立于生活世界的抽象存在。”课程内容综合化,便于老师在教学中联系课外读物造成悬念,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一种关切的心情,就像章回小说中的“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一样,使关切的心情变成阅读的兴趣。

例如讲授《荒岛余生》时,学生了解鲁滨孙被陷荒岛之初那种绝望而又尽力寻求希望的矛盾心情后,产生一系列的问题:“他为什么会陷身荒岛?”“他如何度过28年的荒岛生活?”因为对鲁滨孙的命运极其关切,学生掀起阅读《鲁滨孙漂流记》的热潮。由此点燃学生阅读名著的热情。讲授《绿色蝈蝈》时我向学生推荐《昆虫记》的内容,学生兴致很浓,很想了解得更多、更深,我抓紧机会向学生说:“你们还想知道纷繁复杂的昆虫世界吗?如果想那就请阅读《昆虫记》,走进法布尔的昆虫世界吧!”学生的好奇心变成了阅读的兴趣,主动去探索书中的奥秘了。

二、课内外结合,指导学生自主阅读

(一)把名著阅读引进课堂

打通课内与课外的界限,落实以下措施:

①时间落实。把“名著阅读”的时间列入课程表。具体课型有:a、推荐读物课 b、阅读方法指导课 c、自由阅读课 d、阅读汇报课 e、阅读欣赏课

②读物落实:图书馆有足够的书籍,便于学生自由借阅。

③笔记落实: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要求写读书笔记(摘抄式、提纲式、感想、评议等)。

④指导方法落实:安排略读速读精读训练,教给学生运用“整体式阅读法”、“浏览式阅读法”、“寻找式阅读法”、“鉴别式阅读法”,进行阅读。 ⑤活动落实:老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连续性的阅读活动中,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的同时,制定有效措施,让学生形成一定的阅读态度,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二)把名著阅读内容引入课内

大量广泛的课外阅读,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当这些知识与课内学习内容相关时,不失时机地将其引入课堂教学之中,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指导学生理解名著。例如欣赏《龟虽寿》中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及《观沧海》引出对曹操这一人物的鉴赏。课后让学生结合自己对《三国演义》的了解,作文《我心目中的曹操》。并随机抽取作文让学生读、让学生讲、学生评、学生议、学生总结、学生写评语。由于学生做了点评的主人,他们主动参与、踊跃发言、个个旁征博引、侃侃而谈、热情空前高涨,也加深了对名著内容的理解。

三、自主交流,质疑解惑,引导学生合作探究阅读

现代教学观认为,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越来越成为衡量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要想学生读书收获大,就要提高学生参与程度,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合作探究解惑。

(一)采用多样化的合作探究小组结构形式

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存在小组合作滥用或合作流于形式没有解决实质的问题,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组成合作探究小组,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进行合作探究阅读。如:

①同质分组:分好、中、后进生组(适合分层的读书活动)。

②异质分组:优、中、后进生混合编组(适合优生带动差生的读书活动)。 ③结构分组:以座位前后左右为一组(适合小型的份量不重的综合性读书活动)。

④自由分组:适合选择多种内容的综合性读书活动。

(二)鼓励学生读书生疑

爱恩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明确阅读探究的目标,也是实现小组共同探究,全班作交流的必要条件。我安排读书组长每天收集同学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对提出有讨论价值问题的同学给予奖励。例如学生提出:1、《水浒传》的女人地位遭遇与《红楼梦》中地位的遭遇有何不同?2、刘备论武艺比不上关羽、张飞,论计谋比不上诸葛亮,好像没什么过人之处,为什么能让那么出色的人忠心耿耿地为他打天下呢?3、日本商人为什么掀起“三国演义”热呢?这些问题的提出是值得表扬的。这一措施鼓励学生敢问、会问、自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使阅读活动更深入,参与大更广泛,达到培养学生读书生疑,形成自主探究的心理愿望。

(三)合作解疑

学生的疑难问题自己不能解决的,让学生在交流解疑。小组解答不了的,由小组代表质疑,全班共同合作解决。这个自主交流阶段,应该促成学生广泛思考、发言、甚至形成讨论和争议的局面。

例如学生阅读《水浒传》后提出三个很好的问题:

①、武松、鲁智深、林冲三人的相同点有哪些?

②、武松、鲁智深、林冲三人上梁山的原因各是什么?这与他们的出身、性格有关系吗?

教师及时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将这来自学生的问题交给学生探究思考。先组织四人小组进行讨论,讨论时注意引导学生联系前后情节进行逻辑思考,再把结果表述出来。这种讨论,大大活跃学习气氛,更丰富了知识,让学生把名著读“厚”。由此激发了学生合作探究阅读的热情。

四、注重评价与展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阅读

(一)注重评价

评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如果一次活动没有一个公平科学的评价,会对学生的阅读兴趣产生负面影响,那么学生容易失去兴趣。因此,评价时我力争做到以下两点:(1)注重对学生阅读态度过程与方法的评价,而不只看阅读活动的成果。例如:评出最佳合作奖,最佳问题奖,最有创意奖等一系列奖项。(2)坚持让学生做评价的主人,以改变作为活动主体的学生只能被评价而无法参与评价的状况。

(二)展示阅读成果

根据激励和反馈原理,我注意架起展示的舞台,让学生展示阅读成果,以激起学生的自豪感和求知欲,主动的去阅读。心理学研究表明,肯定的态度容易形成学习动机,否定的态度容易消退学习动机。对学生的评价,多表扬、多鼓励,可以更好地激起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

同时,学习心理学认为,学习成果对学习动机有反馈作用。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新的知识,取得好的成果的喜悦,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具体做法如下:

(1)开展“评选读书积极分子”的活动,树榜样,使学生有成功感。(2)开展新书推介、“每日新知,与你分享”的活动,让学生介绍自己阅读的内容及感受。这一活动使学生介绍新知识时,得到大家的赞赏,这种成功的喜悦可以强化学生阅读的兴趣。同时,学生的独到见解,激发了其他同学的好奇心,引领他们在书籍中去探宝。(3)办手抄报,学生的杰作真让人眼前一亮,如“我与曹操对话”“鲁滨逊只求生技能”等。(4)“名著知识知多少”竞赛(5)举办“与名著人物对话”的语文活动课。让学生打开名著,书中的人物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劳苦百姓,引导学生与他们心灵对话,与前人进行交流,由此贯通华夏千年,通晓世界发展史,其乐无穷。这一系列的活动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活动中合作无间的关系更能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阅读。

这样开发利用了名著阅读资源,学生阅读的范围广了,知识面广了,就更能享受阅读的快乐,阅读就会成为学生的人生伴侣。

第四讲 如何开展经典文学名著的阅读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重点提到:“扩大阅读视野,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关注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课外自读文学名著( 10 部以上)、科普书刊和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 300 万字。”并在附录中列出了 20 余部推荐书目的要求。我们重新审视有限的课堂时间,如何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基础上让学生阅读经典文学名著,成为所有语文教师共同思索的问题,笔者也谈谈自己

的粗浅体会。

(一)如何开展

阅读经典文学名著十分必要,已经成为定论。但课堂时间有限,倘若每节课都开展阅读名著的活动,势必影响正常的教学。

有些教师每周抽一节课时间带学生去图书馆开展课外名著阅读,但能够借到规定必读的文学名著往往寥寥可数,无法满足全班学生同时阅读的需要,借不到名著的学生乘机随便拉一本画报,看得津津有味,结果一次课外名著阅读活动仅仅流于形式。而且文化底蕴的形成要靠日积月累,每周仅象征性地搞一两次经典名著阅读,是远远不能让学生感悟经典、增加学识的。

有的教师则把名著阅读放到假期,要求学生利用寒暑假读《三国演义》等一两本文学名著。这样做固然避免了对课堂时间的冲击,但一个寒暑假看两本,三年积累下来,总共才 6 本,作为一名高中生,如果三年的时光仅仅读了 6 本经典名著,不是太可怜了吗?而且假期让学生阅读名著也难以监控,有些教师采取让学生写读后感或文学评论的做法,来检查落实。但仅写几篇读后感毕竟不能真正实现学生所需的文化积累,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

阅读经典必须从平时做起,点滴积累,方能“厚积薄发”。对新大纲推荐 20 部经典名著,笔者认为,学生可以在高一和高二两个学年全部读完。一般来说,每个学期有 20 周教学时间,如果学生每 4 周读完一部名著,一个学期就可以读完 5 部,一个学年就可以读完 10 部,两年就可以读完 20 部名著!事实上,每 4 周读完一部名著并非空想,新教学大纲规定高中生的阅读速度每分钟不少于 600 字,如果学生坚持每天在完成作业之余,拿出半个小时进行名著阅读,那么一天就可以读完 1 万 8 千字,一周就可以读完 12 万 6 千字, 4 周就可以读完 50 万 4 千字。推荐书目中,篇幅短的如《老人与海》只有 5 万字,篇幅中等的如《围城》不过 25 万字,篇幅最长的如《三国演义》也顶多 80 万字。篇幅短的可用 1 周读完,篇幅长的可用 7 周读完,平均下来,每 4 周读完一部名著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更何况每个学年都有寒暑假,可以用来阅读篇幅最长的名著,从而缓解平时阅读名著的压力。

笔者曾经试验开展“名著研究”活动,规定学生每 4 周阅读一部名著。具体做法是:让学生每天抽出半小时进行名著阅读,因为学校图书馆备存的相关名著有限,笔者便通过互联网将新教学大纲推荐阅读的 20 部名著全部下载到校园网上,供学生在家里或学校上网阅读,从而满足了不同学生在不同地点阅读同一

部名著的需要。配合平时的课外阅读,笔者每周还抽出一节课专门进行“名著研究”,其中第一周和第二周进行“名片欣赏”,放映根据名著改编的电影,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熟悉名著的基本情节;第三周进行“名著导读”,向学生介绍有关作家创作的一些背景知识、引导学生解决名著当中思想内容方面的一些疑点和难点;第四周进行“名著研讨”,课前学生围绕某一部名著,根据自己的读书心得,任选话题,写出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评论,课上进行交流,全班学生都可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相互评价,相互借鉴,从而升华对某一部名著的理解或感悟。

一个学年下来,全班学生顺利地读完了 10 部名著,通过开展“名著研究”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日积月累,也养成了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好习惯,更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力、质疑能力、研究能力和听说能力。 实践中,笔者也发现,如果把名著阅读与课堂教学截然分开,势必导致“油是油,水是水”的现象。如果教师课堂上讲课文,考试时出阅读题,都与名著无关,学生必然觉得花时间读名著似乎得不偿失。急功近利者便以此为理由,视学生读名著为“不务正业”,教师抓名著阅读为“白费时间”。其实课文无非是个例子,通过学习一篇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读懂之余,让学生深入品味,感悟其思想,借鉴其写法。课文中所选多是经典美文,其主题、构思、语言、写法,与新教学大纲推荐书目中的文学名著有许多相似之处,如果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能够采用比较阅读或联系拓展的方法,无疑会丰富课堂的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深化学生对课文和名著的理解;考试的阅读题多选自课外美文,如果我们精选文学名著中的片段,设计好问题,将其引入试卷,无疑会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积极性,产生“学以致用”的成就感。这样一来,课上的教材学习与课外的名著阅读联成一体,相得益彰,使学生感受到学课文的乐趣、读名著的妙用,就可形成良性循环,激发学生投入更多的时间和兴趣,在阅读经典名著中,感受学习和生活的快乐。

(二)保证顺利开展的几个条件

首先,学校图书馆要购齐教学大纲推荐书目中的 20 部文学名著及相关研究著作,不少于 5 套,供教师阅读参考;配备多媒体视听阅读室 60 台左右的电脑,每天向学生开放一次,供学生在校园网上阅读名著;学校对开展名著阅读活动卓有成效的教师和写出高水平研究论文的学生给予适当的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

其次,教师应在学生阅读某一部名著以前,自己先读过两遍,认真研究其中的疑点和难点,并研读相关的研究著作,加深自己对此名著的理解,精心设计好需要研究的、有价值的课题。还应对学生的课外阅读随时进行检查和指导,对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这样才能确保名著阅读活动的顺利进行。

再有,学生方面也应该改变过去对阅读文学名著会耽误学习、影响考试分数的错误认识。文学名著是历代精英文豪呕心沥血、千锤百炼铸就的智慧精华,是一个人了解历史、品味人生的窗口,是一座座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宝藏,是一个

人增加学识、改善气质的必经之路。阅读名著不会影响学习,只要掌握恰当的阅读方法,控制好阅读的时间,日积月累,不仅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阅读品位,还会提高其整体文化素质。阅读名著更不会影响分数,如今的高考,越来越倾向于对能力的考查,读写是语文的重头戏,死啃书本、课外阅读贫乏的人是难以考好的。笔者于 2001 — 2002 学年度,在高二和高三两个年级同时开展“教学大纲推荐的文学名著研究”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其中高二( 11 )班期末四校联考成绩由入学时的全年级倒数第二上升到正数第四;高三( 14 )班入学成绩居年级倒数第一, 2002 年高考语文成绩上升了 18 个百分点,成为进步幅度最大的班级。两个班的学生还多次在年级举行的话题作文竞赛中荣获一等奖。绝大多数学生反映,学习成绩的提高,主要得益于大量的文学名著阅读。

更多相关推荐:
读一本名著读后感

读朝花夕拾有感随着时间的流逝事事的变迁年近中年的我日渐疲惫颇多的烦恼和困惑随之而来不禁使我又想起童年的天真无邪童年的乐趣不经意间又想起少年时的课本朝花夕拾所以傍晚回到家里又拾起了它捧着这本既熟悉又陌生的书心情久...

读名著有感

读名著有感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超越时代地域的限制可以超越语言名族的差别而具有恒久的感染力所以我说读书是一种幸福是一种乐趣是一种享受是的圣人有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只要我们认真读书我们将会得到比黄金更贵重的...

读名著有感

读名著有感txt婚姻是键盘太多秩序和规则爱情是鼠标一点就通男人自比主机内存最重要女人好似显示器一切都看得出来放暑假了哈哈现在终于有空看我喜欢的书了一本接一本太爽了最有成就感的就是看了四大名著妈妈笑着说我饱读四书...

读经典名著有感

读经典名著心得体会放寒假了学校号召家长和孩子一起读书一起读世界经典名著从而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为响应学校的号召我决定假期里和孩子一起捧起世界名著一起津津有味的看起书来通过这次的亲子读书活动我感觉受益匪浅和孩子一起...

读名著有感

读傲慢与偏见有感记得初读傲慢与偏见的时候是在高中当时书中唯美的田园风光令我陶醉更令人久久不能忘怀的是伊丽莎白和达西跨越了等级终成眷侣的童话般的爱情再读傲慢与偏见已经是多年之后的大学随着时间的流逝接触的世界越来越...

教育名著读后感

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心得体会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苏霍姆林斯基专为中小学教师而写的再根据我国的国情和需要译者选择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精华部分另外从苏霍姆林斯基的其他著作里选择了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条...

世界名著读后感

围城读后感围城是钱钟书所著的长篇小说故事主要写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群相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围城共分九章大体可以划做四个单元由第一章至第四章是第一个单元写方鸿渐在上海和家乡江南某县的生活情景...

名著读后感

红岩读后感最近我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读完了红岩这本书红岩是一部中国军事文学名著它描写了众多革命英雄成岗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许云峰英勇斗敌舍己为人江姐受尽酷刑从不畏惧刘思扬出身豪门却参与革命成瑶在共 产 党的熏陶下渐渐成长...

读名著,学名人——名著《西游记》读后感

每当我翻开西游记时总有不同的心情它在四大名着中是最生动活泼的小时候的我读起它来总觉得既过瘾又有趣但今日不变的是那种真情流露和色彩斑斓的神话世界这是一部所有人都爱读的经典大作每个人都能在解读西游记时都会获取不同的...

《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宣读》读后感1

论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理论读后感郑州市第81中学魏永梅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中摘编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具有代表性的著作今天读了其中一篇专题论述论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理论深有感触就像恩格斯所说一样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

名著阅读通识课读后感

重庆工商大学应用技术学院专业名著阅读通识课读后感营销管理20xx20xx学年第2期专业名著名称营销管理重庆工商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教务办制营销管理读后感营销管理读书总结菲利普科特勒是国际知名社会营销学专家现为美国西...

小学生名著读后感两篇

小学生名著读后感两篇小学生名著读后感两篇一前几天我读了一本简写版的水浒传里面有108条好汉个个都令我佩服不是大义凛然就是高大威武其中我最欣赏的就是宋江和武松宋江是非常孝顺的孝顺在他的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比如说他冒...

读名著读后感(4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