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燕:读书笔记一·杨民康:《音乐民族志方法导论——以中国传统音乐为例》,中央音乐出版社,20xx年

时间:2024.5.13

《音乐民族志方法导论——以中国传统音乐为例》读书笔记 侯燕(11AS03)

第六章 宏观与微观——音乐民族志研究规模的方法论取向

一、概述

本章主要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音乐民族志理论研究与实践过程中,三个不同发展阶段其方法论取向的情况。在此三个发展阶段中,民族音乐学界主要选择了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这两种方法论取向,且二者之间还体现着一定的历史延续性和学术交接(或循环)的关系。

作者认为,在广义的音乐人类学内部,一般性的音乐人类学课题较注重课题的抽象性和理论性特点,立足于宏观的探索与思考;而音乐民族志课题则较注重课题的具体性和整体性特点,立足于以微观考察与描写为主。

作者在本章中首先对上述两种研究方法论取向作了一个概述性介绍,根据此部分内容笔者在此将其简要归纳为:

宏观方法论取向 微观方法论取向

1.“客位”立场 1.“主位”和承认文化相对性

立场(也可能根据具体操

作层面选择主/客位)

2.“局外人” 2.“局内人”

3.注重研究对象的“物质性”层面 3.关注研究对象的每一局部或层面

4.与C·西格“历史定位”概念相关 4.与C·西格“语义定位”概念相关

二、有关研究规模的不同时期方法论取向

1、早期:侧重宏观研究的方法论取向

A、前一阶段宏观认识观念占优势

以德奥文化圈学派和英国的播化学派为基础,马伊翁、霍恩博斯特尔以及萨克斯为代表的比较音乐学家们持宏观的研究方法,其所擅长的乐器分类法就是按照下趋型的研究方法对乐器这一有机对象进行逻辑性预设分类的结果。

B、后一阶段微观认识观念逐渐渗入

例如学者涅特尔提出“位”(emic),即“语境”的概念,已显露出立足于一

定地域—民族—文化内部的微观意识的“主位”观。

C、同时,还要意识到早期的比较音乐学者对于研究民歌和器乐旋律与研究乐器所持有的不同认识。因当时的学者认为,对具“物理属性”或“物质性”的乐器的研究更易于获得绝对性和普遍性标准(例如霍—萨乐器分类法);民歌和器乐旋律因具有强烈的音乐和文化个性,很难做到仅谈论它的本体形态而不顾及它的文化内涵。

但文化性确实是比较音乐学无法回避的问题。

2、中期:由宏观向微观的研究方法论转化的趋势

A、上世纪五十年代后,美国历史学派注重选择微观课题和提倡“文化中的音乐的研究”观念,取代了以往文化人类学宏观研究的观念。博厄斯为首的美国历史学派所秉持的“历史特殊论”等观念对民族音乐学者产生重要影响(例如梅里安姆等人提出的“研究文化中的音乐”观)。

博厄斯之后,民族音乐学在人类学和语言学的影响下进一步出现方法论和认识论转变,注重在研究中的“主位”立场。

B、此时期一个令人注目的学术现象就是以匈牙利学者巴托克、柯达伊、萨波奇为代表的东欧学术群体,倡导一种对其本国及周边地区,具中观规模的研究课题。在研究中逐渐凸显出一种以局内人或本土观念居先的研究路向,并开展了非欧音乐与欧洲音乐的比较研究,同时还开始关注对欧洲古典艺术音乐的研究。

a、巴托克受德奥文化圈派影响提出音乐方言区划分理论,同时其关于民歌不同类型的划分也明显受到传播论“文化层”理论的影响。

b、萨波奇《旋律史》一书中有关“音乐与地理”问题的探讨对我国学者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有关音乐色彩区和音乐地理学的研究提供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依据。(例如苗晶、乔建中:《论汉族民歌近似色彩区的划分》,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xx年版)。

3、后期(1980s)倾向之一: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的并存与互补

对于上世纪中期以来传统民族志注重微观的研究方法而忽略宏观研究方法这种倾向性,涅特尔提醒指出宏观研究方法所关注的广泛采录与比较性研究,仍不失为民族音乐学界一项重要的贡献。另外,上世纪中叶以来我国现代民族音乐学及传统音乐研究所受到的外域影响可以概括为两方面理论来源:其一即前文提及的东欧民族音乐学学派;其二则是以梅里安姆、胡德、涅特尔为代表的北美现代民族音乐学派,此学派在研究方法和观念上也是采用宏观、中观、微观三者互补并存的方式。

(1)宏观—客位——梅里安姆、洛马克斯等文化区研究方法

A、洛马克斯“歌唱风格量化分析”方法将这种宏观研究理念推向极端。

B、涅特尔《民族音乐学的29个问题》一书着重讨论了“文化层、文化圈、文化

丛”的研究概念。此研究理念源自德奥文化历史学派和文化圈学派的学术观念,上世纪中叶又来被梅里安姆和洛马克斯等学者所沿用。

(2)荣鸿曾提出研究旋律家族的三种取向,即生物分类法、基因法、文化本位法,此研究方法体现了从宏观研究——“历史定位”到微观研究——“语义定位”间的结构关系。

在上述理论方法中,荣鸿曾着重阐释了赵如兰强调并应用的“文化本位法”,荣氏指出:

A、宏观取向的“生物分类法”主要针对旋律形态研究,其思路与C·西格的“生物文化统一连续体”概念相关,同时也与“历史定位”范畴的“地层学时期”和“地理学家族”描述范式相关,具有一种类似霍—萨分类法那样“人工”“主观”的片面性。

B、中观取向的“基因法”强调词、曲之间的必然联系,避免了进化论倾向,为进一步进行音乐语义学和音乐文化学研究开启空间,因而此研究取向是较为客观和科学的。但由于此种研究取向带有结构主义“宏大叙事”的方法论特点,学术视角往往基于客位,因此相较于“文化本位分类法”而言,缺少后者微观—主位的观念和立场。

C、微观取向的“文化本位分类法”,即与C·西格理论体系中的“语义定位”即“语义密度”相关,这种研究取向即注意到“语境”,又采用主位的研究观念和学术立场。这种研究方法主要运用到传统音乐研究中;从某种程度上看是指学者在研究过程中所持有的“主位”文化立场和研究方法;“文化本位”和“语境”左右着音乐文化系统内部的音乐文化模式与模式变体。

由此一来,“文化本位法”可以将具中宏观和跨文化含义的“文化母题”概念置换为微观、个案的“主位”概念范畴,为从语义学和文化学领域研究音乐形态学开辟空间。

D、生物分类法、基因法→文化本位法三种方法,恰恰蕴含着从音乐本位(客位)→文化本位(主位);无语义性→语义性;无语境限定→语境限定的学科研究趋向。

4、后期(1990s— )倾向二:微观描写与宏观社会、历史视角相结合

(1)20世纪八十年代人类学与民族音乐学的相关理论

A、文化人类学理论:在微观研究对象描写中溶入宏观的社会和历史视角。

雷德菲尔德创立了“大传统、小传统”分析方法;实验民族志致力于表述“大体系里的可知社区”,即“以大析小、以小见大”的民族志研究方法;之后阐释人类学在前者基础上发展出“远经验、近经验”观念、方法。

B、民族音乐学理论

a、雷斯将阐释人类学家吉尔兹提出的“历史构成、社会维护、个体与应用”(1970s)

模式与梅里安姆提出的“概念、行为、音声”(1980s)模式相结合,形成“分析程序→形成过程→音乐学目标→人文科学目标”四个逐级阶段的研究模式。 b、雷斯指出梅氏模式的结构性缺陷在于:音乐与“语境”割裂;三重认知模式不同分析层次之间的联系是单向的,而雷斯认为每一层次都应是在共时性或双向性关联中与其他另两层相互关系。

c、至于“历史(内隐功能、历史性)、社会、个体(外显功能、共时性)”这三个层面则可以与“宏观—中观—微观”相对应

(2)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相关理论及研究方法

A、斯洛宾提出“亚文化、交互文化与主文化”三层文化模式,同时他还提出关于全球音乐的不同体系,即“地域、区域、跨区域”。

a、上述两类划分观念的共同点:皆具有上宽下窄伞形覆盖结构(下趋型,但着眼点在“微观音乐文化”一端);具有兼顾纵、横两种维度的多维性、立体性。 b、不同点:“地域、区域、跨区域”内部结构和划分标准简单,适用于具有分化和艺术性特点的传统音乐研究;“亚文化、交互文化与主文化”模式适用于复杂、多元的文化类型(交叉性、混融性)。

B、阿帕杜莱提出五种景观体系——族群景观、技术景观、财经景观、传媒景观和意识景观。

C、进入21世纪,雷斯又提出“音乐体验中的三维空间”概念,指涉时间、场域、音乐隐喻三个维度,意图建立“以研究对象为中心的音乐民族志”。

a、如果将这一研究模式对比雷斯上世纪八十年代提出的研究模式可见:“时间维”←→“历史构成”、“场域维”←→“社会”、“个体”、“隐喻维”将这几个维度联系起来,由此上述诸层面不同文化单元及概念内涵形成有机联系。

b、某种程度上,雷斯的上述三个维度的模式已经走出关涉“微观描写”与“宏大叙事”之争论的核心,转向了对文化“时空关系”中“文化隐喻”因素的关注。

小结:

侯燕读书笔记一杨民康音乐民族志方法导论以中国传统音乐为例中央音乐出版社20xx年

侯燕读书笔记一杨民康音乐民族志方法导论以中国传统音乐为例中央音乐出版社20xx年

相关问题: 1、民族民间音乐是否具有超功利的美?

蒙古族学者满都夫在其著作《蒙古族美学史》中断言,即使是音乐旋律自身也不是没有内容和意义的。①分析美学的代表人物彼得·基维在其著作《纯音乐:音乐体验的哲学思考》第二章“什么音乐?”中,列举了大量的西方艺术音乐中的所谓纯音乐,其创作目的往往出于实用性,而并非我们今天所认为的那样在创作之初就具有纯粹的审美价值,具有超功利的美。② 既然西方艺术音乐中的纯音乐所具有的美也被批判为并不是绝对自律性的,那么民族民间音乐诞生之初便承担着各种功能,从整个的社会文化语境中看,这类音乐具有超功利性的美吗?

2、是否民族民间音乐一定是先具有使用价值,之后才有了审美价值?

比如有的宗教音乐的功能是娱神的,但是当人们在创造这些音乐时也必然会依据一个审美标准,按照一定的审美尺度去选择他们所认为好的音乐供奉给神,在这一过程中创作者已经在进行审美选择了。是否出于实用性的目的创作出的音乐也是具有双重价值的,即同时具有使用和审美价值,而没有先后之分。 ①

② 满都夫:《蒙古族美学史》,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xx年版,页696—697。 【美】彼得·基维:《纯音乐:音乐体验的哲学思考》,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xx年版,页10—13。


第二篇:西方音乐史读书笔记


一、 古希腊罗马时期

时间约为公元前3200年~公元400年。这部分的音乐资料只能从考古而来,从发掘出的绘画、雕塑及少量流传下来的诗歌文学与哲学著作可以进行了解,但几乎是不可能聆听与欣赏。有资料统计这一阶段残存下来的乐谱还不到10件,但是从残存下来的雕塑等诸多文化遗产可以看出曾经存在过的辉煌与成就,古希腊的大哲学家都曾对音乐进行过讨论与研究,这被后人视为西方音乐之源。

在公元前12世纪~前8世纪荷马时期的两部史诗反映了古希腊的音乐文化。史诗本身既是文学作品又是音乐作品,它由职业弹唱艺人“阿埃德”用一种叫基萨拉的乐器伴奏吟唱。 公元前776年,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始举行,在比赛时常伴有音乐,后来产生了音乐比赛。

公元前7世纪~前6世纪,斯巴达把音乐作为国事活动与教育的重要手段,使音乐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公元前146年后,古罗马征服希腊后,它的文化主要受益于希腊,同时又吸收了叙利亚、巴比伦、埃及等国的文明成果。

1.希腊音乐的主要特征?在古希腊音乐的发展过程中,有哪些重要的音乐现象出现?

(1)主要特征:单声部旋律,朴素大方,并有简单的乐器伴奏;大部分都是即兴表演,且形成了音乐、舞蹈与诗歌的“三位一体”;重世俗与现实性,大部分作品直接反映了古希腊人丰富的社会生活与民族历史。尽管古希腊音乐篇章极少保留了下来,但它的意义不在具体的作品的流传,而在于激励了后世纪音乐的繁荣。

(2)音乐现象:神话音乐、荷马史诗、古希腊戏剧。

2.简述古希腊时期对音乐社会功能的认识

古希腊理论家认为,“音乐可以三种方式对意志产生明显影响”:它能激励行动;它能强健体魄和心灵,犹如它破坏头脑的平衡,最后它可以中断政党的意志力量,令人无法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因此,不仅在年轻人和普通公众的教育科目中应该建立有规律,受监督的音乐教育,而且在平时的音乐演出中应倡导秩序、尊严、果敢和生机。音乐的目的绝不仅是娱乐,而是应象柏拉图所言的“和谐的教养,灵魂的完善和激情的中和”。

古希腊理论家比较强调音乐的理论价值取向,认为音乐直接影响人的品格。

随着音乐生活的繁荣发展,面对新情况,有人认为音乐应该推陈出新,不断向前进,而当时占主导思想的还是以柏拉图为代表的哲学家们的“心灵净化论”,认为音乐不能太音乐不能太复杂和追求创新,应简朴,才能起到净化心灵作用。

可是,古希腊音乐观强调音乐的社会作用,对音乐的评价并非是纯粹审美体验,而是具有一定功利目的的。但是,他们认为音乐应该符合规则,提供均衡、庄重、简朴的音乐,这无疑给后世的西方音乐以重大影响。

二、 中世纪时期

中世纪时期中世纪Medieval(476年至1450年左右)

从公元476年,Goth人入侵意大利,西罗马帝国灭亡,到文艺复兴间的长长一千年被称为中世纪.后来,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学者把这一时期称为歌特(Gothic)时期.

宗教音乐是这一时期的主体,并确定了根据八个调式系统对曲调进行的分类,及从纽姆谱(neumes)逐渐发展为精确的音高记谱法(Pitch notation).

另外,从原始的单音音乐过渡到复调音乐的尚松(chanson)大量出现,乐器的发明与制作的进展也是该时期的重要特征。

名词解释:复调

两个或几个旋律的同时结合。不同旋律的同时结合叫做对比复调,同一旋律隔开一定时间的先后模仿称为模仿复调。运用复调手法,可以丰富音乐形象,加强音乐发展的气势和声部的

独立性,造成前呼后应、此起彼落的效果。

3.简述格里高利圣咏的使用情况,基本特征。

答: 格里高利圣咏形成于8、9世纪,是以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一世命名的,成为罗马天主教圣咏礼仪的同意规范和最高权威。

基本特征:①无伴奏的纯人声(男声)歌唱的单声部音乐形式。②以拉丁文为歌词。③即兴式无明显节拍特征。④建立在单纯的自然音阶基础上。⑤歌词主要来自圣经和诗篇。⑥旋律音调平缓,以级进和三度为主。⑦音域狭窄。

4. 简述经文歌的特征及其产生的意义。

经文歌的产生可追溯到第斯康特的复调写作手法。在一定程度,经文歌的歌词特点也成了它最重要的特征,并预示着它的发展方向,13世纪最经典的经文歌为3个声部,起初上方声部附加的歌词还是拉丁语,与宗教有关。后来,上方声部歌词开始方言化,出现了法文经文歌(上方两声部都用法文填词),形成了经文歌特有的“复歌词”现象,不同声部演唱不同的歌词。两段法文歌词通常为舞蹈歌曲和爱情歌曲之类。由于歌词各具特色,经文歌的各个声部在节奏模式上保持了一定的独立,节奏的运动在复调音乐具有了空前的紧张度,只有在各声部发出协和音程中还能感受到一定的统一性。经文歌的复调结构是高度理性化的。

经文歌体现了宗教音乐与世俗音乐之间的相互影响,歌词往往是宗教与世俗内容相混合甚至完全世俗化的。

5.新艺术音乐有些什么重要特点?简述法国新音乐代表人物马肖的创作及特点。

特点:14世纪法国音乐的新风格,代表了一种在新世纪出现的音乐创作上的新趋势(1)新的记谱体系(2)等节奏技术的运用(3)变化音的终止式。

马肖:(1300—1377),西方音乐史上第一位音乐作品得到完整保存的音乐家。他的创作几乎涉及14世纪所有重要的音乐体裁,包括经文歌、弥撒及大量世俗歌曲。共创作经文歌23首,主要为3声部;在弥撒仪式中,慈悲经、荣耀经、信经、圣哉经和羔羊经经常被视为一套乐曲组合在一起,后来从礼拜中独立出来而形成。

三、 文艺复兴时期

文艺复兴时期Renaissance(1430年至1600年)

非宗教的人文主义兴起,明确摆脱中世纪经院哲学的枷锁,欧洲音乐文化趋于统一,声乐、器乐表演艺术水平大为进步。复调音乐开始步入黄金期.记谱法已由字母法和符号法转为二线谱、四线谱直至五线谱.

16世纪后期,在意大利诞生了最早的歌剧。

6.14世纪意大利重要的世俗音乐体裁有哪些?代表人物是谁?

牧歌、狩猎曲、巴拉塔。

代表人物:弗朗切斯科·兰第尼

7.早期文艺复兴音乐在英国有什么特点?代表人物是谁?布艮第乐派的最重要代表是谁,简述其创作特点。

1特点:教少抽象理论的约束,与民间音乐保持着自然的联系,倾向大调性、主调风格,常自由运用三度、六度音程,以此产生出和谐丰满的音响。

代表人物:利奥纳尔·鲍罗、约翰·邓斯泰布尔、法伯顿。

2布艮第乐派代表人物是:迪费和班舒瓦

布艮第地区的音乐作品主要是弥撒曲、经文歌和尚松,以三个声部为主,声部之间为对比音色。在英国音乐影响下,布艮第音乐的主调加强,上声部突出,多采用三和弦,但各声部仍然保持着对位的独立性。作品多用大调性,主要为三拍子,两拍子用于大型作品的对比部分。

8.众赞歌有什么特点,它对德国音乐发展的意义是什么?

16世纪德国宗教改革在音乐上最重要的成果——一路德众赞歌,新教教会的一种音乐形

式。最初是单声部、分节歌形成。后逐渐增添了和声、对位,并扩大成四部合唱。

意义:对康塔塔、圣诞音乐、受难乐、清唱剧等的形成充实,使新教音乐逐步成熟、强大,并为巴洛克时期的大型声乐或器乐创作开辟了道路。

9.帕特斯特里纳创作的特征。

帕特斯特里纳(1529—1594):因出生在罗马附近的帕特斯特里纳小镇,人们习惯以他的出生地称谓他。

他以毕生的经历献身于宗教音乐,他的音乐具有一定保守倾向,然而他能在反宗教改革精神观念的限制下,顺应文艺复兴音乐发展方向,对复调音乐做出了富有创造性的发展。他的创作主要是宗教音乐作品,有104部弥撒曲,250首经文歌。50多首宗教牧歌和100多首世俗牧歌。他的音乐风格是一种复调无伴奏合唱风格。

10.16世纪法国尚松有什么特点?代表人物是谁?

特点:在写作方法上,既有和声式的,还有含有复调因素的主调风格的。

代表人物:塞米西,雅纳坎。

更多相关推荐:
一年级读书笔记

我喜欢多萝西上个星期我读了绿野仙踪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多萝西因为她聪明勇敢用一盆水就打败了邪恶的西方女巫她意志坚定一路上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她都始终想着要回家她充满爱心和稻草人铁皮伐木工胆小的狮子成了最亲密的朋友互相帮...

一年级学生的读书笔记三篇

花格子大象艾玛曾奕萱同学们你见过大象吗我想你一定会回答见过在动物园里那么你见过一头满身花格子的聪明象吗告诉你们我见过在英国作家大卫的书里我认识了这头特别的象艾玛很聪明不过有时也会犯傻它经常边走路边思考问题有一次...

小学一年级读书笔记

初中一年级读书笔记老人与海一艘船越过世界的尽头驶向未知的大海船头上悬挂着一面虽然饱经风雨剥蚀却依旧艳丽无比的旗帜旗帜上舞动着云龙一般的四个字闪闪发光超越极限作者海明威是这样评价他的作品老人与海的老人与海是一首田...

一年级读书笔记

我喜欢多萝西上个星期我读了绿野仙踪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多萝西因为她聪明勇敢用一盆水就打败了邪恶的西方女巫她意志坚定一路上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她都始终想着要回家她充满爱心和稻草人铁皮伐木工胆小的狮子成了最亲密的朋友互相帮...

小学一年级读书笔记

小学一年级目标1小学士8篇目标2小硕士16篇目标3小博士24篇班级学号姓名1今天是年月日书名作者千字数2我已经把书中的事情讲给谁听在内划爸爸妈妈老师同学其他3我喜欢这本书的在内划图很漂亮人物有趣故事动人许多新知...

一年级读书心得体会

读木偶奇遇记心得体会阿井小学一年级刘康这本书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木偶孩子匹诺曹从木头变成人的故事在这过程中他遇到了会说话的蟋蟀仙女鲨鱼大蛇小灯芯发生了许许多多有趣的故事他最大的缺点就是不愿意学习竟把爸爸卖掉大衣买来...

一年级读书笔记格式、书卡

一年级读书笔记格式、书卡,内容附图。

如何指导一年级学生读书

如何指导一年级学生读书如何指导一年级学生读书让每一个孩子畅游书海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从浓浓的书香中汲取营养这是我们一年级孩子的读书目标我们的读书口号是快乐读书幸福生活1从家长入手通过家长会校信通等方式沟通让家长明白...

一年级教育书籍读后感文档

教育书籍读后感大全修优美师德做阳光教师和谐师生关系的心理构建和有效教学与成功德育从这三本书中我领悟了一些深刻的道理现在谈一点自己的感受一读修优美师德做阳光教师有感以前人们总认为师德高不可攀师德遥不可及所谓的师德...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书笔记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书笔记教师季晓这本书一位学生的家长送给我看的开学初状态不是很好再一次和家长的交流中家长说自己有一本书很好可以借我看看就拿来了这不是晦涩高深的教育专著也不是简单空洞的实际案例而是一位活生生的老师...

读书笔记 (一)

读书笔记毕业了我们一无所有作者一草直觉告诉我我并不喜欢这本书开始的时候发现这是一个小说本以为会是别的励志方面的散文一样的书翻看才知道非我所想而且更让我不可思议的是这绝对是一个荒诞的不知所言的故事文笔也貌似一个8...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书心得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书心得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书心得寒假期间我阅读了薛瑞萍老师写的心平气和的一年级一书这个学期我带的就是一年级再加上是第一学期我时常被小家伙们吵得是心烦意乱经常要大声喊过一二三坐端正后小家伙们才能规...

一年级读书笔记(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