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水无香读后感

时间:2024.5.8

真实自然才是最美

——《真水无香》读后感

拿到美学散步系列丛书,如获至宝,书籍沉甸甸的,如同书中的大家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哲理思考般厚重而又深刻。 净手端坐,带着虔诚的心,打开书籍,宗白华的总序跃然眼前,中国的美学大家中,我欣赏宗白华与朱光潜的理论,还有李泽厚的美学思想。

宗白华总是能够将最深奥的美学思想转化为具有意境、诗意的语句,读来婉转清新,其间的道理让人在不觉间欣然接受,比如,他将美学与散步相类比,美学的研究不是高深的推理测算,不是玄妙的学术理论,而是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用心的感受生命,观照自我。生活中的美学俯拾皆是,如同散步中偶见的一朵花,或路边无意间看到的美丽石子,他告诉我们,平淡的生活中充满了世间最真、最纯的美。

每次读到宗白华的书籍,瞬间慨叹生活美妙的情感就会充盈于胸,提醒自己生活中处处都是美的所在。可是我们总是在追求浮华飘渺的东西,而忽略了身边最简单、最便捷、最本原的快乐和美好。

其实美学并非关于美的事物本身,而是关于人生的,是告诉人们如何带着审美的心情和眼睛去生活,进而体味到人生的真谛,那是一种境界,简单,也最难。

1

《真水无香》是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朱良志先生所作,并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有一美学佳作。该书讲述了:散步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行动,它的弱点是没有计划,没有系统。看重逻辑统一性的人会轻视它,讨厌它,但是西方建立逻辑学的大师亚里士多德的学派却唤做“散步学派”,可见散步和逻辑并不是绝对不相容的。中国古代一位影响不小的哲学家——庄子,他好像整天是在山野里散步,观看着鹏鸟、小虫、蝴蝶、游鱼,又在人间世里凝视一些奇形怪状的人:驼背、跛脚、四肢不全、心灵不正常的人,很像意大利文艺复兴时大天才达〃芬奇在米兰街头散步时速写下来的一些“戏画”,现在竟成为“画院的奇葩”。庄子文章里所写的那些奇特人物大概就是后来唐、宋画家画罗汉时心目中的范本。散步的时候可以偶尔在路旁折到一枝鲜花,也可以在路上拾起别人弃之不顾而自己感到兴趣的燕石。无论鲜花或燕石,不必珍视,也不必丢掉,放在桌上可以做散步后的回念。中国艺术的一大特征,是在秩序中寻求摆脱秩序,在约束中追寻内心的无拘束——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本书承袭宗白华“散步美学”的余绪,上篇纵论中国艺术“师法自然”的思想,其对幻实、美丑、生灭、巧拙等命题的论述颇有新意。下篇则选择园林、盆景、篆刻、瓷器、山水画数种有代表性的中国艺术形式,分析天趣与人工的关系,佐以实证。虽然文笔仍然是体悟式的,结构则摆脱了古典笔记体,尝试建立起自己 2

的逻辑框架,理性与感性得以圆融。

进入《真水无香》的引言,首先被朱良志先生的优美文笔所吸引,意境隽永,清新淡雅的文字,仿佛可以感受到一颗平和而又充满热情的内心,在淡淡的而又富有情感的讲述。忽然被他的一句话打动,他说,绚烂的西湖其实是虚幻的,只是一种表面的真实。。。停留在物质上的迷恋,是表相的。他说,感官带来的快乐究竟是短暂的,不能给人以深层的心灵慰藉。

忽然明白了“真水无香”的含义。所谓喧嚣,所谓绚烂,不过都是幻象,最真实存在的意义世界,往往是最简单、最平淡、最平实、也最容易被我们所忽略的。世人皆知“平平淡淡才是真”这句话,其实很少有人真的懂这句话。

可是,我在想,艺术家们追求真实的世界,是为了创作出真正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理论家们追求真实的世界,是为了让自己的思想更深刻。而平凡的普通人了解真实的意义世界又是为了什么?我想,它的意义在于让人们看清喧嚣浮华背后的本质,而提醒人们以平和、平淡的心态去面对生活,所有喧嚣终将散去,最朴实无华的“水”,才是生命的永恒。

忽然读出一种悲观主义的东西,如果经历繁华与喧嚣的时刻,告诉自己一切都会散去,会不会心生悲凉之感。有这种感觉说明我还不够智慧。真的智者,是在喧嚣中品出平淡,在平淡中感悟幸福。

从人生的角度来说,我想“真水无香”在讲一种面对喧嚣 3

的心态,不是冷冷的拒绝喧嚣,更不是沉浸放逐于喧嚣里,而是在犬马声色中,保持一份清醒的头脑和宠辱不惊的心态。在最热闹之处看到散场后的冷清,在最荒凉之时,体味生命的本真。喧嚣纵然绚烂,终究虚幻,人若随物转,定然漂浮无依,心灵无以为寄,只有最本真的所在,才是心灵与生命的安顿之所。

真水无香。为所有寻找心灵家园的人,指示着心灵归家的路。

从艺术创作的角度来说,艺术作品应去除所有繁复的技巧和形式,以做减法的姿态,呈现的却是最复杂的真实。艺术创作的最高法则即是“师法自然”,最自然的,最自然而然的,流于生命冲动与激情本身的,不刻意、不做作、不矫情,就是最美的。

自然最美。自然的最美。自然而然的最美。

有一种自然是发自艺术家本真的生命冲动而成就的作品,其中艺术家的修养、气质、内涵等决定了艺术品的成就,由此,作为一个艺术家,必定要拥有对世界人生的感悟与观照,要体察本真世界的存在,要懂得“真水无香”的境界,要拥有对真实世界深刻感悟的人生姿态,才能创作出最完美的作品。

进入《真水无香》的正文部分,我首先选择了“第三章:水不流花不开的世界”。

我学过西方文艺理论,总觉得过于抽象和玄虚,以理论论 4

证理论的研究方法,始终落不到实处,就成了语言的游戏。我喜欢结合具体艺术作品进行理论概括与提升,进而抽象为哲理思考的研究方式。

从“第一章:由幻境入门”下面的小标题来看,“幻化、幻有、幻相”似乎很玄妙,留待后面慢慢体味吧。“第二章:超越美丑分别”,这个在西方文艺理论中有所接触,对于“丑”的表现,西方艺术作品相对影响更大,从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到波德莱尔的诗歌《恶之花》再到罗丹的雕塑《罗米埃尔》,都是以丑为主题的文学艺术作品,其中对于丑与美的关系,曾经有所涉猎,所以暂且跳过。日后再对比西方艺术创作和理论仔细体会。

第三章的标题:“水不流花不开的世界”以及下面的小标题吸引了我。中国的传统艺术是富于意境与韵味的表现方式,读论述传统艺术的文章,我也喜欢那种富于诗意的表达语句,总觉得只有诗意的表达,才配得上那些意味深远的艺术作品的境界。另外我也欣赏那些弥漫着寂寞寒凉体验的艺术作品,所以忍不住首先阅读起来。

文中提到,水不流花不开的死寂世界,是中国艺术的寂寥境界。朱良志先生紧密围绕元代画家倪云林的绘画,深入分析了其作品中呈现的一弯瘦水,几棵疏松,所表现的寂寥世界的深意。文中充盈着道家、禅宗、佛家的思想,朱先生指出,画家过滤掉繁复喧嚣的世界,是为了呈现世界的本真,表达世界 5

的真意,超越色相世界,建立真实的意义世界。这是一个“去蔽”的过程,荡去一切遮蔽,让本原世界自在显现。

我在想,为什么如此荒凉寂寥的世界才是世界的本原,为什么生机勃勃的世界就是本原世界的遮蔽?难道生机盎然的世界就不真实吗?万物有生有灭,不都是真实的自然规律、生命的轮回吗?不都是真实的存在吗?那么画家又是如何通过寂寥的世界来传达本原世界的真实的呢?

带着诸多的疑问继续阅读,朱先生通过对佛家“无生法忍”基本观念,引申到中国传统艺术中表现的“无生”境界,指出倪云林运用中国艺术诠释了佛家的“无生”哲学,进而得出结论:中国艺术的寂寞境界追求的是“无生感”,是一个表面看来没有任何生命感的世界,是为了让人从色相的生命感中跳脱开去,获得另一重真实的水流花开的生命。

我对于佛家的思想揣摩甚少,那些充满哲理而又意味深远的思想,非我等门外汉能够深刻体会的。但我想,画家在创作这幅绘画作品的时候,真的是想通过这幅作品来阐释佛家的“无生”哲理吗?书中提到倪云林的自题诗:“萧然不作人间梦,老鹤眠秋万里心”、“眼底繁华一旦空,寥寥南北马牛风。鸿飞不与人间事,山自白云江自东”,其中传达的心境似乎是经历人间世事之后的看破红尘,远离尘世,进而追求内心的旷达逍遥与自在。从“老鹤眠秋万里心”和“山自白云江自东”能够感受到一种如陶渊明般的怡然与旷达的心境,这似乎是道家老庄的 6

人生哲学,而非佛家所讲的“无生无灭”、无欲无求的寂静心理世界。况且在倪云林的其他文字里,都可见他对生命的无常与落寞充满叹息,似乎还没有到达彻悟佛家哲理的人那种内心的无欲无求,无悲无喜,心如止水的境地,所以对于“无生”哲理的诠释,或许只是研究者的感悟,并非画家本意。

当然我赞同这种绘画形式是一种对现实的超越和对生命的顿悟,是画家在寻找心灵的安顿之所,是要固守淡泊之心,遁于云敛无迹的世界,但这种超越与顿悟,对画家来说,我认为是道家的而非佛家。

之后朱先生又提到中国艺术中的寂寞无人之境是“寂寞无可奈何之境”,突出的是“不在场和无从着落”的精神内涵,“怅惘是寂寞的重要特征”,无从着落,“由此产生无可奈何的感觉”,“寂寞哪里是死寂,有一种暗流在奔涌,有万般不能安抚的情愫在潺湲”。朱先生在这一部分的论述中,似乎与前面有些自相矛盾,既然中国艺术的寂廖境界是要表达世界的本真与佛家的无生,怎么又充满着那么多的不甘、无可奈何与怅惘失落呢?这似乎与前面的境界大相径庭。

所以结合这段论述,我认为绘画作品首先还是“画为心声”,重在表达画家的内心情感,当然这种情感里包含着画家对世界、宇宙、人生的感悟,这种感悟一定是与画家自身的人生追求与心灵归属有关。其次,欣赏者、研究者可以在作品之中体味其表现出来的关于人生世界的哲理内涵,但研究者的感悟与画家 7

的本意并非完全一致,所以应首先透彻了解画家的本意,进而引申升华。

我赞同本章的最后部分,关于宇宙的“静”的论述。顺着朱先生寂静的宇宙观,我渐渐理出一条思路:寂寥肃穆的世界体现出一种永恒的宇宙感,这种寂静深远的宇宙感才是世界的本原。从宏观的宇宙观来看,世界的本原是寂寥静穆,无生无灭,永恒寂寞的。这样将永恒寂静的宇宙和人的生命相连,人无欲无求,淡定从容,才是顺应自然,与宇宙合一的。由此,在艺术作品的创作上,尽可能表现出世界的寂静与寂寥,才是对于世界本原的传达。人的心境顺应了宇宙自然,达到了寂静淡定,才真正找到了心灵的归家之路。

8


第二篇:《真水无香》观后感


《真水无香》观后感

20xx年3月19日下午组织了部分党员干部观看了以宋鱼水同志为原型拍摄的电影《真水无香》。影片情节感人至深,以科学发展观的方法处理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法律问题,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把法理与情理之中产生的矛盾处理得恰到好处。使我们深深感触到以宋鱼水同志为代表的新时期人民法官爱岗敬业、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高尚品德。

《真水无香》这部影片,使我们深刻认识到法律的威严,认知了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进程中法与情的理性思考。宋鱼水努力追求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之路,表现出新时期人民法官的高尚情操和敬业精神。她审判案情既尊重法理又兼顾群众的情理,这是我们新时期所需要弘扬的一种执法理念。她坚持“以诚待人、以理服人”的准则,努力化解双方纠纷,使伤害和损失降到最低点。该片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但展现出一个新时代法官对中国法制现状的思考,弘扬了人民法官为民的服务型裁判理念,体现了法院裁判追求利益多元、追求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的精神。这对于执法战线的同志们如何进行执法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将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和谐、健康、又好又快的发展。

作为职工,也是执法工作线上的一员,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宋鱼水

同志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对岗位的热爱、对工作的执着、对群众的热心,让我们更加理解公正执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义,切实做好水上执法工作,为辖区安全生产作出贡献!

20xx年3月20日

更多相关推荐:
真水无香读后感

做个大气的女人漂亮不再是女人最为璀璨的唯一漂亮不再是女人最为璀璨的唯一而真正的美丽源自于女人的睿智最为璀璨的唯一和大气睿智和大气体现于识大体而识大体和大气睿智和大气体现于识大体而识大体是一颗包容的心来善待身边的...

真水无香读后感1000字

真水无香读后感一暑假里我观看了电影真水无香整部影片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一位法律职业者对中国法制现状的深刻思考真水无香以宋鱼水同志为原型通过生动感人的叙述和细致入微的刻画宣传和弘扬了以她为代表的新时期人民法官恪尽...

《真水无香》观后感

观看电影真水无香的心得体会第三中心小学杨书和真水无香故事精练语言简朴主题鲜明以法官宋鱼水为原型通过生动感人的叙述和细致入微的刻画宣传和弘扬了新时期人民法官恪尽职守鞠躬尽瘁呕心沥血无私忘我的崇高品格影片将宋鱼水置...

电影《真水无香》观后感

电影真水无香观后感影片真水无香以法官宋鱼水为原型通过生动感人的叙述和细致入微的刻画宣传和弘扬了新时期人民法官恪尽职守鞠躬尽瘁呕心沥血无私忘我的崇高品格影片将宋鱼水置于理想和现实法理与情理的冲突中讴歌了她在法律思...

真水无香 读教育是什么有感

真水无香读教育是什么有感暑期读了一本书题为教育是什么乍一看题目我想很多人都会和我一样误以为这是一本诠释教育理念的书籍但开卷以后竟发现跟自己的想象完全不一样作者柳袁照是苏州第十中学的校长简称苏州十中而苏州十中的前...

《真水无香,真爱无言》读后感

真水无香真爱无言六一小学顾蓓大家好很高兴今天我能和老师们分享我的师德师风活动心得新教育教育的事业是爱的事业是奉献的事业是有关良心的事业做一名优秀的老师是多么的不容易不但需要知识和高于知识的智慧需要方法和高于方法...

电影真水无香观后感

电影真水无香观后感4月3日下午我在兰馨电影院观看了电影真水无香这部影片以宋鱼水同志为原型通过生动感人的叙述和细致入微的刻画宣传和弘扬了以她为代表的新时期人民法官恪尽职守鞠躬尽瘁呕心沥血无私忘我的崇高品格成功塑造...

乌鸦喝水22A4语文电子小报成品,读书手抄报模板,书香满园快乐读书简报,小学生语文读后感板报

一只乌鸦口渴了它看到窄口瓶内有半瓶水于是乌鸦将小石子投入瓶中使水面升高从而喝到了水这个故事告诉人们遇到困难要积极想解决的办法认真思考才能让问题迎刃而解的道理班级姓名

乌鸦喝水22A3语文电子小报成品,读书手抄报模板,书香满园快乐读书简报,小学生语文读后感板报

一只乌鸦口渴了它看到窄口瓶内有半瓶水于是乌鸦将小石子投入瓶中使水面升高从而喝到了水这个故事告诉人们遇到困难要积极想解决的办法认真思考才能让问题迎刃而解的道理班级姓名

外国文学《香水》读后感 读书笔记

香水最香艳的谋杀在最初我接触审美这个词的时候我不知道怎么样才算一种审美的体验书上说审美体验能陶冶人的情操也可以让一个人注意自己的修养从而获得人生美丽的一面在我看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观都有对事物的一种独特的见解...

星海春花 真水无香观后感 朱慧娟

真水无香观后感记得在20xx年10月份我校组织了全体党员在大武口观看了以宋鱼水同志为原型拍摄的电影真水无香影片让我们深深感触到以宋鱼水同志为代表的新时期人民法官工作敬业调查深入办事高效作风正派并努力保护改革开放...

水知道答案读后感

水知道答案读后感在老师的要求下我阅读了水知道答案这本书但并没仔细看只是草草翻阅了一遍如我们所知道的水知道答案是由日本作家江本胜所著的系列书籍在这本书中作者用拍摄的百多张水结晶照片提出水不仅自己有喜怒哀乐而且还能...

真水无香读后感(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