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学峰 《我们的教育追求》读后感

时间:2024.5.14

《我们的教育追求》读后感

刘学峰

教师是组织学生学习、帮助学生学习、陪伴学生学习的那个人,是帮助学生完成战胜自我和超越自我的人。

一般人认为我师范毕业、大学毕业或者之前上学的时候成绩不错,那么我就能教好学生,那么我认为这种认识还是停留在以前“知识灌输”的泥潭中不能自拔而已。素质教育的提出,不仅是对学生学习的一次革命,更是对教师队伍自身的一次革命。社会在发展、历史在进步,社会形势、时代要求、国家需要、学生群体变化以及教师自身素质的有待提升都对我们教师提出来新的更高要求。

“顺势者昌,逆势者亡”,教师,这个称谓,在当今社会,首先应是作为一个职业化的专用名词出现的。从职业竞争和职业发展的角度来说,作为一个教师,不时刻将提升自我、完善自我作为每天自我磨砺的常规工作,那么,我们距离一个“称职”的老师差距还有很远。 “271”教育的四大支柱是一个系统工程,对学校领导干部、教师队伍、学生自身都提出了很明确的要求。阅读之后,我发现,系统的力量就在于一个系统自成体系,系统之内的一个小的循环也会自成体系,一个教师的发展如果建立在四大支柱的基础上,无疑将是成功的。

读过《我们的教育追求》,我想从教师自身建设、课堂建设、课程整合、学科特色四个方面谈谈我的认识。

一、教师自身建设:教师应具备在时代特色的教育价值观引领下

的特色自我管理。

富有特色的教育价值观必然体现时代特色,从90年代开始,高考对学生的考察,基本上是一年一小变,十年一大变。从20xx年至今高考命题已由能力立意转向素质立意,不仅仅看一个人的能力,而且是看一个人的判断、创造、认知、整合等方面的能力,并且还要看每个人的心理素质。所以“逆商”成了现在一个很时髦的话题。

这些变化都将引领我们当今教师的教育价值观的变化:教师的教育过程应是与学生对话,一同学习、提升的过程,培养出的应是“身体健康、精神独立、思想自由、灵魂高贵、创作无限”的生命个体。

教育价值观的改变同时要求者我们教师自身管理着重点的转变:

1、思想上,“个人的思想高度决定了我们教育事业的高度”,牢记教育使命——“心系中华,兴教强国”。要想学生爱国,充满对祖国的尊重与敬仰,老师首先要爱国。“得天下英才而育之”,心中油然而生的对祖国的责任感和无限深情,会对学生耳濡目染,相信一个爱国的教师肯定也是爱人、爱生命的,所“育”学生也必然受其积极影响。

2、行为上,发现自我,成就自我,与学生的共同成长和超越。教师不是“超人”,只是普通人,只是所从事工作的性质决定了他们不同于一般职业人的职业特点而已,所以,我们完全没有必要要求老师是一个“圣人”、“超人”,但我们不能放松一个老师追求人性升华,学习成长的要求。生命的过程在于体验,教师的学习成长与学生的学习成长相伴相随,那该是多么让人幸福和快乐的事情。

3、自身学科素养和业务能力的提升,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我将在后文中的对课堂建设和课程整合的认识中提及,也会涉及我对初中语文学科信仰和教育价值观的认识,因为“价值追求决定了我们事业发展的方向”。

4、国学素养和艺术素养的提升。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智慧之根,艺术又是“距离灵魂之门最近的学问”,这是对一个人灵魂营养最好的途径。我们的学生要汲取国学营养,将自身命运和发展与国家、民族的命运和发展紧密联系,我们的学生要提升艺术修养,尽情挥洒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老师又何尝不需要呢,试想一个没有接受国学素养熏陶,没有艺术修养的老师,生活何谈活力,何谈精彩,何谈这个教师课堂有感染力,何谈教师能顾走进学生内心。

所以,教师的个人项目管理应将落脚点落在思想上的锤炼、学习行为上的磨砺、自身学科素养和教育价值观的修炼以及国学素养和艺术素养的提升上。

二、教师课程应注重课程整合,落实好导学案的编制

教材是提供学生、教师、社会对话的话题或文本,完全可以做学期内、学年内、阶段内、教材内外的课程整合。

1、“校本化、师本化、生本化”的课程整合要求,是对国家课程标准的解读和创新,是对教师课程把握的解放,也是对教师综合素质新的要求和拔高。课程整合因把握住让学生在师生、生生、师生与社会生活的对话中完成人性和人格的塑成。让师生在这种对话中感受到“生命有价值、生活有意义、学习有趣味、明天无限美好”,感受到

“明天对心灵的无限召唤”。

2、课程整合后具体实施的落脚点就在于导学案的编制上。导学案的编制是一个切入点、触发点,是一扇打开学生思维的门户,从而突出课堂的“生成”和“育人”目的。这种导学案的编制标准就是“知识点的把握与学生的生活、社会实际挂钩,找准解决实际问题的切入点,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应用知识、构建知识、批判知识、生成知识,培养强大的思维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学生自学、探究、思考、发现、批判、交流、反思,生成人性光辉,播种人生智慧”。

3、具体到语文学科,通过文本,利用师生、生生、学生与社会实际生活的对话,实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让学生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不衰的激情斗志,拥有强大的沟通能力和演讲能力,形成较高水平的人际交往能力,掌握人生的第一生产力。“让每一个孩子成为一个能力、学识和人格的拥有者和高度统一者。”

三、语文学科课堂建设

“深刻的教育来自于深刻的体验”,而学生最主要的体验过程和体验生成就来自于我们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课堂。课堂的水平是一个教师教育水平的体现,也是一个学校育人水平的集中反映。

“语文是炎黄子孙的符号,教师的责任之一就是帮助每一个孩子在人世间普及爱和善良。”这是对语文学科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终极要求,这一要求的实现呈现于课堂,来源于课下:

1、积极钻研教材,突出学科特色,了解学生,掌握学情。教师

对学生的引领是建立在对课程标准、学科特点、学生学情的精准把握上的,“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所有语文课的谋划布局关键皆在于此。

2、课堂设计是课堂育人的核心所在、关键所在、灵魂所在,语文学科的教学环节设计无不要围绕着“发展语言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塑造高尚人格”的内在价值要求,所有的教学环节如果不是最终达到以上要求,那么一是没有学科特色,二是没有实现语文学科的存在价值。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设计一是简练、有高度、有引领性,二是带领学生提升学习能力,在课堂中完成信息的搜索、整合、分析,利用信息作出判断。三是达到“育人”目的,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重于培养学生“独立的思考精神,扎实的语言功底,熟练的写作技巧,丰富的思想情感,深厚的文化底蕴。”学生自身素养在润物无声的潜移默化中自然形成。

3、语文课堂应是一个完全开放的课堂,师生对话的形式为课堂的精彩提供了可能。语文课堂的创新、求真、尝试和发现,完全是可以由师生共同完成的,教师应扮演好课堂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语文课程的安排具有话题性,为对话提供可能,为“多义性“的生成做了铺垫,为学生开发创新思维的宝藏提供了最好的“引子”。

4、在语文课堂的实际操作中,必须坚守“课堂三条底线”,一是“育人立意”,二是“不拖堂”,三是“全员参与”。

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特点,要在学科特色的基础上形成自身的个人教学特色。

四、个人学科特色建设

语文的学科特色因语文所具备的天然“对话”特质,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在引领、组织中所呈现的个人特色。所以语文学科特色的塑造一是在于对课程标准的研读和理解内化上,更重要的是在教师本人个人教学特色的塑造上。教师个人特色塑造应集中在以下方面:

1、教师个人思辨意识、思辨能力的塑造。思辨能力来源于对中外哲学思想的吸收和汲取,这种精华的汲取过程也是教师独立思考能力的锻炼过程。

2、教师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教师应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国家课程标准、课程论、教学论、心理学、教育学学习和消化、吸收、领会,并在实践教育活动中应用、反思、提升。

3、语文教师应加强国学素养和艺术素养的自觉追求。一个具备国学素养和艺术素养的语文老师是自然具有“文学艺术”范儿的,在教学过程中也会自然而然的流露。具体而言,语文老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书法、朗诵或演讲能力,以及基本的音乐、美术等艺术鉴赏能力,提高人生层次,要具备对文学形象、情景画面的具体化、影音制作化的引领和点评能力。

我特别庆幸我是一个教师,因为我将时刻与青春同行,让我的心永远年轻;我特别庆幸我是语文教师,因为这让我能用一双“文学的耳朵”随时倾听“花开的声音”,并把这种世界上最美的声音用文字表达出来,我特别庆幸我在做教育,我会用一生的时间在教育行业中

来寻找那个让自己惊讶的卓越的“我”!我的教育追求,永远在路上!


第二篇:教育心理学读后感


教育心理学读后感

篇一:教育>心理学>读后感

虽然上学时也学习了教育学心理学,但理论知识领悟得还不深刻。暑假里重读了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师范院校专业基础可教材《教育心理学》感觉受益匪浅。

让我>收获最大的是第四章教学心理中教学目标的设计一节,它让我对我们每节课都要出示的教学目标有了新的认识。第一,教学目标是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一旦教学目标确立了,教师就可以根据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第二教学目标是我们进行教学评价的依据。第三,教学目标具有指引学生学习的作用。教学伊始,教师将教学目标明确地告诉学生,有助于指引学生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要达到的学习目标上。其中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学有助于我们从多角度、多水平、多层次去考虑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问题。它提醒每一位教师,使学生获取知识或者能简单回忆我们所教内容远不是教学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我们必须努力帮助学生达到更高水平的认知目标。

其次,从感性上让我认识到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而不是我以前所想象中的那样简单。比如说处理学生个性和共性之间的关系,怎样从个性中提炼出共性,又怎样在对共性的总结中充分尊重学生个性。还有怎样实现学生学习的最优化,怎样教学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不让其对某些枯燥的只是感到厌烦;还有怎样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不同心理特点对其施以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方法,如此等等。在书中介绍到了很多不同时代的著名学者的观点,各有利弊,都很值得我思考。读了这些,我才逐渐认识到教育心理学是一个备受重视,被广泛研究的学科。不光是理论,书中很多地方也提到了怎样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这对于教学的实践活动有很直接和现实的意义。书中举到了很多这样的例子,让我发现原来生活中很多看似司空见惯的事其实就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成果。比如应该怎样让小学生克服坐不住的问题,还有怎样不动声色的纠正学生的语法错误又不至于引起学生反感。其实对于这些问题我也是早就有所想法,读了教育心理学后,这些原先模糊不清的想法才渐渐明白起来,真的感慨颇多。

还有,我在读完以后有了这样的认识:我认为教师读《教育心理学》第一,是因为我们要形成优秀的心理品质必须学习教育心理学。本书所要强调的是,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教育心理学,才能知道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必须具备哪些优秀的心理品质,从而自觉地培养这些心理品质。第二,是因为我们要提高教育业务水平必须学习教育心理学,本书对此作了比较精简的归纳和概括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只有学习了教育心理学,才能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和年龄特征,才能选择适当的教材,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品德。学习过教育心理学的教师,就能够掌握学生品德形成的规律,及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心理特点。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因材施教,可以科学地总结教育经验,我觉得这也是第一点的基础,是为提高教学质量作准备的。

书中许多观点,都让我开始对我们的教育方式进行反思。确实,不管教育到底是怎

么一回事,最后还都要靠“人”来实现。所以教育问题就是人的问题,要解决教育问题,就要解决人的问题。我们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人物,要提高我们的教育质量,就要提高教师的专业地位,那么老师的专业地位就仅仅是学科知识吗?我想,教师的专业地位更加体现在教师对教育心理方面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不仅要加强学科知识的提升,更要加强教育心理知识的钻研,让我成为一位真正的好教师。恐怕任何一位教师,没有多年的经验积累,是很难把这些理论的知识和教学的实际经验结合起来,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这也是我们的教育的一大缺憾吧。

书中最后一章教师心理中教师的职业>心理健康对我帮助也很大。 教师是一种特殊职业,工作对象是未成年的学生。教师的情绪变化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心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如果教师的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烦躁、易怒、处理问题不理智,或者不能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就会损伤学生的心理,使学生产生对立情绪,学生也会模仿教师的作风,养成不良的心态。长期以来,由于师范教育中心理学科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继续教育中也很少重视心理学的训练,学校对教师的业务考评大多局限于所教授的学科专业知识。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原因,致使我们许多教师缺少心理科学方面的基本知识,既不能准确判断出学生心理方面的异常,也不能正确地运用心理学知识去科学地分析学生心理,解决心理问题。仅此还不够,应当在所有教师中加强心理学进修,使教师队伍的心理学修养和应用心理科学的能力有普遍提高。创造一代身心健康的学生,就是创造未来。

篇二:教育心理学读后感

阅读了《教育心理学》,觉得很有收获,对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很有帮助。本书是以教育心理学为主线编写的,但也用一定的篇幅讲述了学习教育心理学所必需的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其内容紧密结合中小学实际,且针对性强实用性强,便于自学。在通读本书后,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将会有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相信对于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是有帮助的,因此我对本书中有关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谈谈我的理解及感受。

我在书中没有找到作者对教育心理学的明确定义,而是通过介绍教学过程,通过与邻近学科的比较向我们展示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作用和意义。

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不同: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过程的一些基本规律,而相对应的,教育心理学则研究在教育教学条件下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应用。这两个学科比较好区分,我的认识是教育学更多的是重宏观的角度去研究我们的教育教学,而教学心理学已经进入到了我们的教学过程。教育心理学和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的关系可以说是十分密切。教育心理学是以它们为学科基础的,却不好说谁包含了谁,谁从属于谁。教育心理学更好的帮助了我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估的理论和实践。

在通读这本书后,我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主旨,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对于我在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有很大的帮助。

首先,关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其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体系中与教育工作关系最密切的一个分支,要想知道它是研究什么的,就需要对它的对象,性质,内容,范围和任务做全面的考察和了解。

这本书谈到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是由于受教育体质发展和心理发展是紧密相关的,所以教育心理学也要联系到体质发展方面的有关问题。此外,教育过程也可以说是师生协同活动的过程,而且教师在这种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关于教师的心理学问题,也是教育心理学应该研究的一个特殊领域。而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应该是由它的研究对象决定的,即“教育心理学是兼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种性质,而且是以前者为主的一门边缘科学”。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教育,对心理学的要求也共同点和不同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影响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范围。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目的,我们的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范围是完全适应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的。教育心理学的任务就是揭示教育实践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的规律和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由此可见,教育心理学是以教育对心理学的要求为出发点,以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心理学问题为目的的。

篇三:教育心理学读后感

读了《教育心理学》这本书,感想深刻。我认识到了教育不仅仅是教学,教学过程中的心理输导也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是为了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和年龄特征,根据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选择适当的教法,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或许你认为不经意的一句话,但在学生的眼里分量是多么重,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老师的赞扬和鼓励,就是对他们的赏识,就是对他们的认可,就能给他们信心和>勇气,让他们迈出成功的第一步。一两个月,仅仅一两个月,奇迹就会这样出现了,经过老师的鼓励和表扬,那位受鼓励和表扬的同学将带着这个信念,去不断的努力,总有一天他会真正成功的。我也会永远带着这个信念:“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去关爱我的学生,最后我要说的是:赏识你的学生,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欣赏孩子的长处,肯定他们的每一个细微进步,让他们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找到学习的快乐和自信,并真诚地帮助他们,那么,奇迹就会发生,坏学生、后进生都会变成好学生!

教师为什么必须学习教育心理学呢?

第一,是因为教师要形成优秀的心理品质必须学习教育心理学,本书所要强调的是,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教育心理学,才能知道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必须具备哪些优秀的心理品质,从而自觉地培养这些心理品质。

第二,是因为教师要提高教育业务水平必须学习教育心理学,这本书对此作了比较精简的归纳和概括:1、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心理学问题比比皆是。但教师只有学习了教育心理学,才能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和年龄特征,才能选择适当的教材,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2、可以更好地

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品德。学习过教育心理学的教师,就能够掌握学生品德形成的规律,及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心理特点,按照共产主义的面貌来塑造一代新人。3、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因材施教。。也就是说,教师了解了不同时期、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才能助长学生的优点,矫正学生的缺点。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发掘学生的优点,克服学生的缺点。4、可以科学地总结教育经验,我觉得这也是第一点的基础,是为提高教学质量作准备的。

通过读《教育心理学》这本书,我将会心理学里面的知识,正确运用有效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等正面引导的外因作动机的诱导,促使学生的认知兴趣得到发展,形成稳定的、积极进取的人格特征。让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从而健全他们的人格和品德。

更多相关推荐:
教育书籍读后感

玫瑰,教育的理想之园——读《玫瑰与教育》有感不管何时何地,谁收到玫瑰花都会怦然心动。你看,一朵有一朵的吉义。比如,“1朵”代表“我的心中只有你”;“18朵”是“真诚与坦白”;“99朵”是“天长地久”。现在,我已…

教育名著读后感

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心得体会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苏霍姆林斯基专为中小学教师而写的再根据我国的国情和需要译者选择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精华部分另外从苏霍姆林斯基的其他著作里选择了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条...

人的教育读后感

人的教育读后感人的教育作者福禄培尔幼儿教育之父德国著名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近代学前教育理论的奠基人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也是由他创办福禄培尔在本书中强调教育要顺应自然的原则他要求让儿童从最早期开始就能不受干扰地自...

什么是好的教育读后感

什么是好的教育读后感寒假中我拜读了刘铁芳博士的什么是好的教育这是一本教育哲学的读本但中间刘博士又穿插了一些教育中的实例加以说明讲解所以本书并没有一般哲学著作的晦涩难懂而是洋溢着激情和诗意处处可见刘博士对教育的用...

《什么是教育》读后感

什么是教育读后感教育科学学院07教1107091042唐光彩从接受教育以来我对教育的态度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小学和初中的顺从高中的抵触大学的在反抗中自创条件适应实习结束以后我一直很困惑和很苦恼不明白教育的真正目的...

《教育常识》读后感

读教育常识心得体会拿到厚厚的一本教育常识这本书先是简单翻了下目录看见上面诸多对老师的要求给老师的建议教育的经验因此对此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看了一下开篇教育常识是人性的常识教育常识的原点就是人性常识也就是对人的天性...

教育书籍读后感

教育书籍读后感寒假当中读几本关于教育的书反思一下一学期来的教学感受让有些僵化的大脑转一下弯儿尤其是为了调节一下因抓复习考试而变的有点失控的神经读书倒也是个不错的选择读什么呢看来看去教育类的书大部分是对老师进行再...

教育新理念读后感

教育新理念读后感近日认真阅读了袁振国先生所著的教育新理念一书感觉这本书没有那种高深的理论渐渐地为书中那朴实无华的文字风采所吸引书中的许多鲜活的耳熟能详的教育教学例子结合现代教育理论如数家珍娓娓道来让我的头脑经历...

大教育论读后感14

大教育论读后感教师教的累学生学的苦这是我从教以来常常看见老师们的学校生活为何会如此呢学校教育难道就是这种状态我寻思着要去探寻学校教育存在的真正意义学校的产生是从班级制的产生开始的班级制教学是三百年前的一位捷克教...

教育的真谛读后感

教育的真谛读后感历时九年的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一个问题始终萦绕在心中教育的真谛是什么我带着这个问题想从名师和专家的教育论著找到答案在教育的真谛一文中我找到了答案爱就是教育的真谛我理解教育的真谛是爱也就是说要在教育中...

人的教育读后感

人的教育读书笔记人的教育一书是一本著名的教育论著作者福禄培尔是德国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近代学前教育理论的奠基人被称作幼儿教育之父他的关于学前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活动是他一生活动的主要方面人的教育就是一部泛论...

生命与教育读后感

生命与教育读后感我们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和尊崇以热切而理性的思索努力追寻教育的本真引导教育的实践将生命融于教育将教育融于生活让教育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凸现生命的灵动自由和独特并以此渐臻生命的完满与幸福在家中静坐于自己...

读后感 教育(5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