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梦外的撒哈拉(梦里花落知多少读后感)

时间:2024.5.13

梦里梦外的撒哈拉

—《梦里花落知多少》(三毛)读后感 这是完整的读下来的第一本三毛的书,以前零散的看过一些文字,如沙漠观浴记一类的,但是我肯定是可以归类为“只看过很少三毛作品,并了解也很少”的那一类人,所以这里也只是记录一些自己的感受。这本书是三天读完的,在正午安静的阳光里,填饱肚子拿着书本安静的读下去。

因为书的内容也并不完全连贯,在我的观感里,前面都是三毛讲自己的感情,最开始几篇小文里是对父母的爱,对朋友,对世界的爱。后面大段大段梦境和现实,全是围着荷西转的,那已经不是当下这个“爱”字可以表达的感情。看到那些文字,想象着那个当时尚且是女孩子,签下婚约时以笃定“没有退路”的女子;那个在看不见丈夫的时刻,就会蔓延出无尽恐慌的女子;那个买了水果去海边,对着丈夫灿烂的笑的女子;那个抱着墓碑哭泣,而后又一遍一遍的刷漆的女子,几番感慨,甚至大为羡慕,只觉得仿佛世界上再没有人可以爱的这样纯粹,歇斯底里而又带着自成一体的优雅和从容。

其实书的前三分之二,可能会写得更为感性,记得当时自己还感慨过“就算现在给自己以三毛的心境,亦无那份境遇和幸运”,觉得那是一个女子在大漠那样的环境之中创造的现实版童话。然而今天读到西沙两次拜访三毛之后的记录,突然明白所谓情深似海则可以把现实变成童话只不过是自己花痴一般的设想而已。她所获得的那些敬爱,做事情的从容有力,自然而然的得体和大方,当然不同于很多韩 1

剧里面或世家或贵族一样的教育,却也一定有自己的经历和磨练。再读到后来她和沈君山的对话,更是全盘打翻之前的感受??她何止不单纯,她的思维简直清晰到彪悍。或许在我的认识里单纯和幼稚有几分接近。但至少我相信单纯的人在严密的逻辑思维推导下往往会很快的相信,而不是井井有条的拿着自己旗帜鲜明的观点作比对。以后若有机会,要再好好读读三毛生平方面的书,虽然还没开始看她的作品,却多少有点体会到为何那么多人称她为谜一样的女子了。只是想抹一把冷水,拍拍自己的脸,告诉自己不要做单纯一世亦美好一世的美梦。三毛,不,陈懋平,本身有着太多的强大,而笔名三毛下面,只是拿给大家看的,当然也是真实的,她痴情、无忌、我行我素而快乐从容的一面罢了。我们或许可以欣赏一个人的一个侧影,却绝不可能只拿一个平面画卷作为立体雕塑的目标。

为了三毛,荷西放弃大海,去了沙漠.他爱了她十三年.终于,三毛在恶梦醒来的深夜了,叫醒荷西,对他说出“我爱你”,说出了让他等了十三年的话.“我爱你,爱你胜于自己的生命”他们就那样在深夜里相拥,泪湿满颊。三毛的心绞痛又犯了,一直以为要走的是她。她哭着让荷西在她离去后定要去一个温柔的女子。放火也好,漂泊也好,只要他再娶。可是她那痴心的丈夫还是离开了她,再他们结婚六年后离开了她,带走了她活下去的勇气,带走了她心灵的绿洲。“埋下去的,是你,也是我。走了的,是我们。”是呀,墓园了埋的不仅是荷西的躯体,更是他们的一段情。“我爱的人,不忍心留下你一个人再黑暗里,再那个地方,又到了那儿去握住你的手安睡?”这是三毛内 2

心最深的痛楚。“就算你已成白骨,仍是春闺梦里相思又相思的亲人啊!”谁能够忘记这涌自心底带泪的声音。

三毛的亲爱的荷西走了,她为他茶饭不思,忘记父母,为他亲手去筑他永久的寝园。而他的亲人却是“哭号一阵,吃一阵,然后赶着去抢购了岛上的免税品,匆匆忙忙地登机而去。包括做母亲的,都没有忘记买了新表才走”。三毛一直都没有流泪,但此刻荷西有知,他会哭吗?亲情可以浓烈如三毛被注射了镇静剂后仍不忘他的痴情,也可以冷漠到这般的逢场作戏,虚假恶心。

相比如此境况,三毛和父母便真的是人间真情的典范了。虽然他们只有简短又平淡的几句对话,但是当三毛回忆到“母亲走了,母亲踏着的青石板,是一片又一片碎掉的心,她几乎步伐踉跄了,可是手上的重担却不肯放下来交给我”,她突然热泪如倾。可能作文时,三毛正在一间清幽的小屋,面对着茫茫黑夜问着:“爱到底是什么东西,为什么那么辛酸那么苦痛,只要还能握住它,到死还是不肯放弃,到死也是甘心。”她可能知道前人对爱的发问,但她未必想得到后人居然有如此多的在为此思量,尤其是青春年少的人儿。以我的浅显思索,想必母亲踏的是她自己也是女儿碎掉的心,踉跄着的是人也是灵魂,不肯放下的是绵长深厚的亲情!爱能是什么呢?为什么它让人很累却能给人力量;很苦却能让人甜蜜;很长却会让人害怕消亡? 失落困苦时,父母还在我们身后,悄悄落泪。只要孩子不哭诉,他们就沉默,用几十年如一日的爱将孩子担忧。一滴泪也不流是他们为了让追去表面坚强的我们发泄所有,而不心生羞愧或烦忧。为什么 3

我们总以为自己不高兴时,全世界都该静默?为什么我们总在成长的年岁中把父母推出自己的生活和内心?为什么我们总要在想依偎的时候逼迫自己转身离开?为什么当我们看见父母或蹒跚或孤单的背影,又会一阵心酸?自私的我们,可曾知道他们远望孩子背影时的失落和牵挂?偶尔,我们在哭够笑够的索然,怅然中想起父母,或许那时就已走到有限生命的尽头了呢?因为乖戾而拒绝交流的我们,因为害羞而躲避现实的我们,因为孤僻而只爱写文字的我们,记住吧,三毛说过:什么时候,我们能够面对面地看一眼,不再隐藏彼此,也不只在文章里偷偷地写出来,什么时候我才肯明明白白地将这份真诚在我们有限的生命里向你们交代的清清楚楚呢。

三毛在本书的第一篇文章《不死鸟》中,说到:“我愿意在父亲、母亲、丈夫的生命圆环里做最后离世的一个,如果我先去了,而将这份我已尝过的苦杯留给世上的父母,那么我是死不瞑目的,因为我明白了爱。而我的爱有多深,我的牵挂和不舍便有多长。所以,我是没有选择的做了暂时的不死鸟,虽然我的翅膀断了,我的羽毛脱了,我已没有另一半可以比翼,可是那颗碎成片片的心,仍是父母的珍宝,再痛,再伤,只有他们不肯我死去,我便也不再有放弃他们的念头。”可是她最终还是选择了先从父母的生命中消失,我们可以想象,她是承受了多大的痛苦才做出了自我了解生命的决定。不管这位带有奇幻色彩的女子是怎么选择自己的人生,我们只能支持她,因为她知道自己的青山明月在哪儿。

终于寂寥

4

风把思绪拉着就跑

灵魂和夜一起飞跋

等待黎明破晓

最后的练习是在黄昏思念

没有烛火和灯

城市在沉沦

我一个人知道

当孤独成了习惯

我突然就忘记了前沿的哭和微笑 静静地看着时光个流淌,容颜衰老

我该想谁了,枕着什么? 我又看到了自己的前世今生 纷杂抚绕

那是谁啊

谁的容颜还在闪现,谁已经消逝了 熟悉的仍然熟悉

泥土,青草

山红遍野

我伸手接住一簇忧伤

忘记也好,记住也好

就这样睡去

通通放掉

快乐,哀愁,等待

就这样睡去

梦里花落知多少

5


第二篇:《梦里花落知多少》读后感


《梦里花落知多少》读后感

曾经读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便被她远走的勇气所吸引,而此刻读到她的《梦里花落知多少》才真真切切地体会到她的敏感、细腻,以及她经历过人生太多曲折,还能哀而不伤的笔调和对人生的坚定。

第一次听说三毛原作《撒哈拉的故事》觉得她应该是很有勇气,又任性的一个人吧。而八年的离家也让三毛从一朵漂浮的云变成了一滴紧贴大地的雨。 三毛的一生都在找寻着自己属于自己的爱情,可终其一生都没找到,最后自杀。她的《梦里花落知多少》正式写她对爱情的回忆。三毛的爱情像一场梦,一场童话的梦。在梦中诞生,又在梦中逝走。这本书其实更多的是对荷西的追忆,荷西的离开,是三毛每次的午夜惊醒的梦魇。而他们相守的时间,三毛的务实、持家、温柔让我惊叹,女孩子就应该如此。曾经有杂志让三毛回答,如果你只有三个月的生命了,你会做什么事?三毛执意不回答,荷西好奇的问,你到底会做什么呢?三毛淡淡的一句:傻瓜,我不会死的,因为还得给你做饺子呢!荷西的眼睛湿润了,我的心也一颤。简单的一句话,尽是温柔以及对爱情的责任和温暖。她后来写到:我要守住我的家,守住我的丈夫,一个有责任的人,是没有死亡的权力的。

一个有责任的人,是没有死亡的权力的。所以,荷西走后,三毛不可以随他去。是啊,正如她父亲所说:“如果你走了,我永远都不会原谅你,因为你杀死了我最爱的女儿。”我们永远都不是为自己活着,这便是责任吧!

请相信上天的旨意,发生在这世界上的事情没有一样是处于偶然,终有一天这一切都会有一个解释。带着这样一种心境,三毛痛苦荷西的离去,却也明白缘分尽了,便强求不得吧。

三毛的梦,贯穿在书房。梦里,让惊魂的梦魇,里面有太多的不安和不舍;梦外,是物是人非的感慨,是一段又一段难忘的过往。

而面对梦外的现实世界,痛苦却必须活着,因为有责任在,因为世界上总有些什么,是我们无法强求的,还不如释然一点,三毛感慨今后的路说:

山河岁月,绵绵的来,匆匆的去。什么人?什么人在赶路?不会是我。我

的路,在去年的梦里,已被肯定是这一条了,我只是顺着路带着自己远去罢了。

她听到的话是—苦海无边????

明月,是一个不能逃避的东西,因此我们没有退路。

世界上总有一些人比我们苦,人生充满曲折,只是当意识到快要失去时,我们才能够懂得要珍惜,用灵魂全部的力量去珍惜。

有一次,三毛教荷西英文,两个人说好学一个小时,荷西二十分钟看一下表,过了十分钟又看一下表,三毛生气的把笔扔出去,这是他们第一次吵架,荷西把白纸甩过去,骂道:“你这傻瓜。”然后就开车走了。

三毛那天把长发剪的一块一块的,像狗啃的。荷西凌晨五点回来,把她的头发静静的剪齐。淡淡的感慨了一句,不过是说了句重话,你就这样,如果我死了呢?

我常想,我们是否也有这样的不安与不舍,那天三毛抱着荷西怎么都不肯松手,却依然挽不回别离。而我们,在拥有的时候是不是该多点温柔,多点珍惜。

很多时候,觉得三毛更像水,勇气、自由、像水一样流过世界各地。而性情里,是女子真正的女子的婉约和温柔吧!也正是这样的性情,三毛是幸福的。不像现代人对家庭的草率,甚至对家庭的疲惫和忽略,三毛阐释了一个女子该有的品质。

三毛说她从未刻意交朋友,只是以真诚的对人。三毛用自己山寨的医术救了什么人,她对每一个人都表现真诚的关心和友善。所以,荷西走后,世界各地的友人专门过来看她。她只是看的淡了,经历生死离别,她无法怨恨,只有悲伤。三毛的父母为荷西的死,一夜白头,她承载着这样的心境,必须好好为父母活着吧!

青春玩伴,她已有过,所以感恩,满足,没有遗憾

细读三毛,被她的很多性情吸引,也望我的人生是感恩和满足,没有遗憾。

更多相关推荐:
读撒哈拉的故事有感

读撒哈拉的故事有感三毛一个清朗明媚的女子一个多情文艺的女人读了这本书让我更加向往撒哈拉沙漠也对三毛和荷西多了几分欣赏荷西你等我六年我有四年大学要念还有两年兵役要服六年一过我就娶你荷西做到了三毛也等到了再想想现在...

读《撒哈拉的故事》有感

读撒哈拉的故事有感刚读完三毛的作品撒哈拉的故事这本书我感慨万分心中的憎恨与感动不觉油然而生憎恨摩洛哥人的残忍霸道感动沙巴军曹一个被仇恨啃齿了十六年的人却在最危急的时候用自己的生命扑向死亡去换取了这几个他一向视做...

读《撒哈拉的故事》有感

班级11汉语言1班姓名付海华所读书籍三毛撒哈拉的故事读撒哈拉的故事有感刚读完三毛的作品撒哈拉的故事这本书我感慨万分心中的憎恨与感动不觉油然而生憎恨摩洛哥人的残忍霸道感动沙巴军曹一个被仇恨啃齿了十六年的人却在最危...

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

永远的撒哈拉读撒哈拉的故事有感黄沙漫漫驼铃声声骆驼追逐着夕阳再大的风沙阻挡不住我同三毛探寻撒哈拉沙漠的脚步站在茫茫大漠中心里却是一阵久违的平静题记城市中的喧嚣掩盖不住内心的失落与空虚在纷纷扰扰的这尘世想要找寻到...

《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

三毛原名陈懋平后改名为陈平她是中国80年代著名作家之一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台湾著名学者柏杨先生也曾公开推崇三毛的文学作品三毛的作品通俗易懂文字深入人心她以其明朗的写作风格风靡一时是中国文学史上成就突出的一位女作家...

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

撒哈拉的故事之我所悟如果要说现在的我所坚持的信仰来自于什么影响那么我必须得说很大的一部分都来自于三毛第一次接触三毛的作品便是撒哈拉的故事那时在书店看到这本书时心里莫名地就涌起一种忍不住要翻开它的冲动许是因为它的...

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

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quot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每想你一次天上就掉下一滴水于是形成了太平洋quot三毛是个眷恋沙漠生活的女子贫瘠广漠的大沙漠在她眼中充满了无穷的诱惑她抛弃了繁华的都市生活来到大...

《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800字

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800字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800字王小波在黄金时代后记中写道书不管大小都可以成为灾难并且主要是作者和编辑的灾难一本书想给读者带来印象是件不容易的事更何况要有好的影响初见三毛是在两三年前那时在图...

《沙漠之花》 读《撒哈拉的故事有感》

正是黄昏落日将沙漠染得血红凄艳如油画一位东方女子着一套破旧的牛仔服凌乱的碎发被风吹散开来她蹲坐在沙丘上细细观赏这大漠落日之景悠悠的风带走了她心中淡淡的愁浪漫黄沙的热度和躁砺让她更加饱满奔放果敢被她满头黑发遮挡于...

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

外国语学院07级翻译一班杨帆0727220xx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记得第一次读撒哈拉的故事是读初中的时候那时的班主任老师给我们推荐了许多中外小说还定期组织了读书报告会记得当时我在书店淘到了那本盗版的撒哈拉的故事因...

撒哈拉故事的读后感

撒哈拉的故事的读后感我捧着那本撒哈拉的故事第一次那么被书中的故事所感动第一次真正的沉迷于书中第一次感觉到这种酣畅淋漓的感觉是那么的真实与深刻沙漠是一个很让人向往的地方印象中它伟大与雄壮但是当我读撒哈拉沙漠的时候...

《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

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很早以前就认识了你很早以前脑海中就时常想象这样的画面夕阳下壮阔的沙漠里你穿着一身洁白的连衣裙一路奔跑沙粒飞扬然而真正地拜读撒哈拉的故事我才知道你的梦原来在那块贫瘠的土地上荷西不是一个浪漫而有钱...

读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4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