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夫-乡关何处 读后感

时间:2024.5.13

向疼痛的文字致敬

说明:《尘世挽歌》中的文字,已经在网上读过,一半以上读过不止一遍,听说实体书出版,毫不犹疑买了一本,并想推荐给更多人:读读野夫,读读这些会刺痛你的文字。

在鼓吹成功、强调幸福、虚造和谐的盛世中,野夫的文字让我知道散文中并非所有眼泪都是做戏的道具,还记得读《地主之殇》(本书改名为《乡绅之殇》)时的震撼与感动,理性与血性比例调配得恰到好处。家族惨剧本身就是珍贵的民间记忆,野夫不局限于此,他的文章有对时代断裂、传统崩溃的深层思考,家族“旧”血书写了国之“新”颜,除了死去的亲人,像祖父一样,在变态的时代,人性、底线、伦常、尊严……凡是有价值的美好,统统死无葬身之地。因为《江上的母亲》,我在办公室电脑前悄悄流泪,当时很冲动地想去安慰那个夜半痛苦的男人。现在我知道,生命中有许多伤口,会在余生中不停淌血。许多人选择自我催眠麻木度日,记忆却不会轻易放过他们,总会在人毫无防备的时候,让人看到那血淋淋的伤口。江上的母亲,成为野夫永远无法痊愈的伤。倔强的母亲选择一个人有尊严地离去——她是那么要强的人,为了生活,为了子女,一生饱尝屈辱。生,无法选择,于是母亲选择一个人悄悄地死去,时运乖戾,一个女人只能用如此决绝的方式维护自己的清高与尊严,夫复何

言!

之后读了野夫写给异时空恋爱对象李清照的赞词,忽然有点不适应了,印象里很受伤的男人忽然写起小煽情文章来,他迷恋漱玉烹茶的优雅姿态,全文弥漫着不可救药的恋爱完美主义情绪。只是生活太粗砺,理想在里面很难左右逢源。不久,他写了他的朋友李斯,文字天才、艺术青年、特立独行的酷客、血性汉子,晚景(精神状态)难免凄凉,酒醉后打车无法找到初恋的她,风光无限的中年成功人士,不复年轻时的勇武,只能在哭声中缅怀理想主义,伤感。 ……

野夫记录他身边的人物,至亲最爱、故乡的小人物、良师挚友,歌颂人性光辉,重温苦涩中一丝丝温情的甜,追问为何好人不得平安。是呀,经历丧乱后,个体生命依然很容易被新政权的大机器碾为齑粉。理想变得优柔寡断,生活必须斤斤计较,越来越物化的价值观,越来越遥远的记忆,让生命变得轻飘飘,新世纪以来,装扮得华丽的民族,丢掉了灵魂,内在荒芜一片。经历几个世纪的文祸,文字也变得抖抖索索,小心翼翼。野夫的散文,用男子汉的理智与血性洗去现代散文阴柔的小家气做派。那些带血的文字,就像旷野中受伤的野兽,发出阵阵呼喊,敲打我们那根叫做疼痛的神经。循着疼痛的神经,会找到心底的爱,找到迷失的理想,找到追问的勇气,找到拒绝同流合污的理由。

我检讨了一下自己的文字口味,是的,我有点重口味,所以特别偏爱野夫带有痛感的文字。想想看,写作者敲打键盘时不得不再次经历痛苦,他需要用理智克制情绪过度,然后用朴素干净的汉语记录不该被遗忘的记忆,尤为难得的是,写作者巧妙的感情投入,不多不少——过多则可能情浓理荒,过少的结果很可能是言之无味。一面记录一面追问,一面缅怀一面哭泣,一面追问一面思考,野夫给予新散文更多可能性;野夫的文章让我们增进对汉语表达能力的信心:只要有足够的真诚、理性、思想、学力,完全可以写出情理交融的优美散文。

“笔锋常带感情”,这是20世纪之交青年人最爱的梁启超的看家本领。梁启超没有野夫(或者说跟野夫同一时代)的经历,所以梁启超笔下,感情以慷慨激昂为主调,激励了一代代青年。野夫笔下,感情以沉痛悲壮为主,字字如珠,击打着被扭曲和麻木的神经,很痛吧,不要怕,这是在疗伤啊。

我无力写下如此有力量的文字,能做的只有:向疼痛的文字致敬!

惊艳其文,沉郁其思

雨夜萧疏,斗室孤寂。一个粗壮的莽汉,叼一管烟,坐在电

脑前,将一腔郁愤、满怀沧桑倾泻在键盘之上,手指飞舞,键盘噼啪,如雨打芭蕉,如龙泉铿鸣,又如大珠小珠落玉盘。读野夫先生之文,脑海中就不自禁地冒出这般意象。这是江湖的落拓,侠客的孤独,与历史的忧伤。

野夫先生是有故事的人,土司遗孑而为时代所弃,身着警服而身陷囹圄,父亲病逝而母亲投江,流落商海而终以文字成名。然而这些故事,都不过增添了他生平的褶皱,野夫先生内心所怵者,还是苦涩如海水般的家国忧思。

20世纪的中国,是有故事的。各种苦难与战争、饥饿与喧嚣、自愚与愚人、迷乱与现实,百年后视之,当如在哈哈镜中窥望,荒诞无尽,悲惨无限。

有故事的人,不是有福的人;有故事的国家,不是正常的国家。然而“国家不幸诗家幸”,若能将苦难揉搓,点染以思想的酵母,当能做出一席文字的盛宴。野夫的《相关何处》,便是这样一道苦涩而丰美的盛宴。

在书中,野夫并未大言炎炎,一上来便指点江山,而是从小处入手,将个人的苦难经历缓缓吐出。吐露个人经历之时,又未小言谵谵,而是将大海藏于一滴水中,将国家的苦

难历史融入个人的荣辱浮沉。无论是《江上的母亲》还是《大伯的命运》,我们都能轻易地透过个人的命运,发见历史的荒谬与上帝的嘲笑。

初读野夫之文,便觉惊艳无匹。就文字而言,将古文自然地杂糅进白话文当中,既未失却白话文之流畅晓白,又增添了古文的坚实蹭楞,着实让人不得不击节而赞,浮白而饮。就思想方面而言,讲述苦难却又不沉湎于苦难,能从苦难中超拔而出,寻找苦难赋予国、家、个人的意义,从而引人进入对于命运的玄思。

然而读之愈多,却也隐约感觉到,野夫先生或许因胸中崎岖太多,下笔就难以收放,某些自怜、自矜之气,如山岚薄雾浮现纸面,令人郁结。

不论如何,在喧嚣如斯、娱乐至死的当代,能有这样陈年佳酿般的醉人文字,亦不可不说是读者之幸。有感于斯幸之难得,雅欲与诸好共享之,因勉成此文。

慷慨悲歌忆故人

读《乡关何处》,仿佛听作者野夫在酒桌上的独自讲述。譬时已酒凉夜残,讲者与听者均已酣然若眠。记忆久远的语

声寥落,动人场景却乘着兴致越发清晰。因为书中的苦难和疼痛绝非轻易忘却。其过于深沉和凝重,以至于被平日的琐细掩盖,只有在夜阑人静,酒醒梦回之时,方能像一块异石压在体内,随着记忆缓缓旋磨,把讲故事和听故事人的心脏硌出血来。

野夫原名郑世平,年过五旬,土家族人。写字之前做过公务员、警察,当过囚徒、书商。简单的几笔却能勾勒出他坎坷颠簸的人生。而在《别梦依稀咒逝川》、《幽人苏家桥》等忆友人的篇章中,则可察觉到少年青年时的野夫自在随性、浪荡不羁。他在微博上自嘲“至今也是朋友圈中的笑星”,可保证酒桌之上绝无冷场,满座皆欢。然而,一切的前提是“只对我判断为善良正直的人”。又谈自己是中年之后百无聊赖,方才回归文字,记录下半百人生的起伏流离。

阅毕全书,可谓:词句凝重,飘洒古风,一腔悲苦,满眼热泪。五十年的坎坷别离,本都是如此的慷慨悲歌。正是如此际遇,才锤炼出野夫简练的笔法。几段疏朗文字,便可引出人物数十年际遇;冷静语调,却又承载着深沉跌宕的情绪。在《江上的母亲》一篇,开头“不敢也不欲去想像我投江失踪的母亲,至今仍暴尸于哪一片月光下。”《生于末世运偏消》一篇结尾处,“一个家族的荣耀与悲哀,必将风化

在历史隐秘的书缝中。”简单词句,却将丧亲巨恸、家族荣衰生生咽下。读这样的文字,便如同独自饮下一抔苦酒,纵有杂陈五味,却也只能回旋在喉,独自吞尽。

野夫的文字充盈着古风,有着旧体诗的词法和节奏。记起秋天,便有“秋水生凉,寒之渐沉”,又有“秋水长天,物换星移”;忆起《瞎子哥》,有“机随心转,如水在河”,说到《畸人刘镇西》,是“荒江野老,夜雨寒窗”。短句铿锵,节奏急促,《楚辞》般的沉厚。这位中年男子把五十年的离合悲欢凝积于薄薄书页,给予读者巨大的震撼。

当然,最核心的还在于野夫笔下一位位动人的角色。除了至亲,野夫描写的人物多是所谓“奇人异士”。他们或是刚烈率直不太被世俗接纳,或是孤僻疏狂被他人误解。然而,野夫总能跨越鸿沟和隔阂,去接近他们的生活,接纳他们看似疏离或扭曲的人生道路。这样的接纳并非猎奇,而是带着侠义,以他们的至情至性,反观出我们的虚伪和庸俗。喜怒杂陈,构成了凡尘俗世真实图景:欢喜处,有刘镇西手起斧落,砍开自家门锁以待宾客;狂乱处,有苏家桥众人寸纱不沾街头漫步,效魏晋名士之风流;恸哭处,有忆及失踪的母亲,“仿佛沉积了一个世纪的泪水陡然奔泻”;青春处,有王七婆诗书携酒,热血殴斗;逍遥处,有苏家桥谢绝提拔、

独拥书城;曲折处,有幺叔半世的颠沛流离,以个体的兴衰荣辱,见证了二十世纪中国的奇特历史。而最动情处,莫过于临别一夜,刘镇西携妻女,为恩人二胡献奏,聊助酒兴。

这是落魄之人唯一能馈赠的礼物,但琴声呜咽,其中的悲酸与真挚,早已超越了俗世中的金银万千。人与人本都在各自坎坷道路上艰难跋涉,有缘萍水相逢,能以赤诚之心相待相伴,已可聊慰平生,值得一声“后会有期”。野夫人如其笔,以逍遥的风范行走江湖。笔之过处,渗进了人生的凄清愁苦。如此细腻深沉,在当今被物质包裹的世人和作家中,无疑已极难见到了

中国这几年的散文 市面上最流行的

要么是安妮宝贝 郭敬明式的小女人散文

要么是余秋雨祝勇式的酸秀才散文

要么是梁衡这样的高端马屁精散文

要么是孙犁季羡林张中行黄苗子这样的老人散文

要么是董桥这样的遗老式散文

要么是林清玄刘墉这样的台湾娘炮式散文---

颓风不振三十年矣

近读土家野夫的<乡关何处> 手眼一振 野夫笔下有热血 有江湖 有大时代 有大痛苦 ---

文字也许太过雕饰 但自有种来自大巴山深处的莽莽苍苍的气势

我深拜服 从书的封面就足见本书的不同之处,他没有像所有其他书那样,在作者一栏写上“野夫 著”,而是“野夫 作品”,这是我非常欣赏的改动。

很久以前我在端详自己的书架时,就发现几乎所有的书在作者后面都会加上一个“著”字。也许是我的理解不当,但是在我眼里我想到的就是“著作等身”,因而这个“著”字的分量是非常重的,所以我理所当然地认为一般作者的一般作品是不配用“著”这个字的。尤其是有些没有太多意义的所谓的“青春文学”“文化快餐”就绝对没有资格在作者后面跟着“著”字。

原谅我太过较真,“著”是一个厚重的字,背后深藏的是作者的用心良苦,和这本书背负的重要的历史和时代价值。

而这里,野夫用“作品“两字,我亦觉得是一种自谦,然而”作品“这两个字也非常文艺,虽然不如”著“般厚重,但是仍然有自己独特的气质。

所以,读野夫的作品是一种精神和情感的洗礼。

更多相关推荐:
《乡关何处》读书心得

故乡的半边天乡关何处读后感这本书我已经读了六遍了但我依然相信我一直都是在浅读野夫心中真正的世界我还无法深深的体会和理解他心中的故人故乡故事所夹杂的酸楚的滋味似乎任何人都无法体会这是一种境界但文字在感情面前显得苍...

读后感——乡关何处

我的青春岁月亦有过类似的喋血寻仇在一个真相至今尚未显现罪恶不被清算的时代我从来不屑于泛泛高谈什么宽恕快意恩仇向来是男人的正业一个淡仇的人难免也是一个寡恩的人同样一个没有罪感的社会也必然是一个没有耻感的社会其实野...

野夫《乡关何处》读书心得

乡关何处在读乡关何处有感单位推荐蔡崇达的皮囊说是年度推荐读物又是韩寒监制又是刘德华作序想是应该好看可是看后却觉得不如预期这才又想起野夫的乡关何处同是写父母蔡的虽不乏真实却略显小气而野夫的江上的母亲每每重读就不免...

读书记42-《乡关何处故乡故事故人》

读书记42乡关何处故乡故事故人教师节蒙学校厚爱多有醉意早睡半夜热醒再难入眠拿起手机看野夫文文中奇人有魏晋风骨烈士王七婆曾是仗剑诗人一生行走黑白两道大学毕业后开过咖啡厅做过演艺公司开过酒吧做过房地产融过资坐过牢躲...

何处是归途观后感

何处是归途观后感乌塘中心小学六1班杨占培看了何处是归途这部影片之后我深有感触想到了很多很多吸毒者大都是交友不慎好奇心变成了吸毒成性上瘾现在的家长忙于工作而疏忽对孩子的管制才使他们有机会接触到毒品毒品不仅给我们的...

发展经济学往何处去 读后感

13级产业经济学张欣欣I1320xx69发展经济学该往何处去建立新型发展经济学刍议读后感我在本门课中选读的张培刚先生于19xx年发表的一篇文章该篇文章的题目是发展经济学该往何处去建立新型发展经济学刍议这篇文章正...

社会主义向何处去读后感

读社会主义向何处去有感姓名安梦天学号20xx103146专业经济学基地摘要在这本书中斯蒂格利茨利用现代经济学的理论集中对市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转型国家的改革实践进行了系统的反思在长期争论两种体制的选择问题上如何...

文章审核中

文章审核中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读后感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读后感班级学号姓名指导老师完成时间20xx1121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读后感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毛泽东论述中国社会主义革...

《关于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读后感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读后感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毛泽东论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著作全文阐述了12个问题贯穿全文的基本思想是把正确区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

文章审核中

文章审核中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读后感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读后感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正文正确区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是毛泽东在建国初期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理论成果在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有...

乡关何处读后感(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