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龙应台《孩子,请慢慢来》有感

时间:2024.3.31

面对孩子,慢半拍好些

――读龙应台《孩子你慢慢来》小悟 作为育才的教师,已经习惯了,每半年至少要看一本与教育相关的书,写一篇读书笔记。今年学校又会推荐怎样的书目呢?带着这样的企盼,《孩子你慢慢来》走进了我的世界。

能选择这本书,主要原因在于“孩子你慢慢来”这句话的简明、朴实又温暖人心。我觉得很荣幸,能够早早地就身兼母亲和教师二职,两个极其伟大的身份,生养教育的职责相融,才真正理解了“养育”一词的涵义――无私地生养,一生的教育。

这本书不太厚,我用了两天的时间读了两遍。虽说读得挺快,但随即思考的并不少,有时会不自觉地因书中那中西合璧,又定居于彼此异乡家庭的孩子――安德烈,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四种语言而惊叹环境在孩子成长中作用之大,有时又会因作者的家庭生活中语言大杂烩而生发的乐子而陶醉。妈妈与孩子的交流用的是汉语,爸爸与孩子的交流用的是德语,幼儿园小朋友之间交流用的是瑞语(瑞士话,是方言德语,和德语差别较大),父母间交流用的是英语。正是缘于耳濡目染,四岁的小孩子就能依交流对象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语言,而每一次,孩子掌握了一个新的词语后,对于细心的母亲来说,都是莫大的惊喜与欣慰。

“孩子,你慢慢来”,正如书名所要带给我们的启示一样,相信作者正是想通过自己身为两个儿子的母亲这十几年来,积累生活中的点滴感性片断,与众多的母亲以及即将做母亲的朋友彼此交流。真的,我觉得自己真的从中有所感悟,正如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林格在《管一辈子的教育》一书中所说,作为家长,攻读经典教育,目的不是为了立即拿来用,而是读了不用,内化为自己的一种教育素养。通过两次品味这本书,自认为在教育思想上,有所受益,也想与大家分享。

感受一:身为母亲的老师,身为老师的母亲

身为母亲的老师,对待孩子会更多些耐心,教育孩子会更关注思想的引导;身为老师的母亲,对待子女会更多些细心,教育孩子会更注重能力的培养。所以前面我说过,很荣幸我能身兼二职,而且是两个极伟大的身份。很喜欢作者这样的母亲,生活中的多数时间与孩子分享,自己的工作(写作)留到孩子入睡之后。注重倾听,与孩子成为交流的朋友;解决事情放慢半拍,去寻找孩子做事的出发点,从孩子的角度再思考,会更理解孩子;陪孩子共同学习,不论是自然界的知识,还是故事中的情节。其实想想,孩子能绑着我们,几乎如影随形的,也就是上幼儿园之前的三年时间,而恰恰就是这三年,是我们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最好时机。孩子天生好动,爱探究,极单纯,我们引导孩子怎样,孩子就会朝着我们给他指定的方向去发展。三岁的小孩,能犯多大的错误,如果我们能多对孩子笑笑,多为他解决些他的小问号,该多好。

作者定居在美国乡村,在儿子去幼儿园仅一千多米的途中,妈妈骑着脚踏车,像个导游一样,不停地给孩子介绍途中所见到的一切一切,从太阳、白云、乌云、蓝天、喷气机、风,到苹果树、葡萄藤、兔子、鸭子、蘑菇、青蛙,还有路上不停奔跑的各种车。妈妈总是很珍惜这路上的时间,又总觉得时间太短了,要给宝宝介绍的东西太多了。

是呀,想想生活中的我们,似乎总想把教育的责任推给幼儿园、推给学校,可我们却忽略了,我们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我们自己都不能全心地对待孩子,又怎能企盼老师比自己多用心思呢?

感受二:幽默风趣的语言,轻松快乐的生活之前对作者不太了解,读了这本书后,不自觉地查找了关于她的资料。

龙应台,台湾著名文化人及公共知识分子,台湾地区著名作家。在欧洲、大陆、台湾三个文化圈中,龙应台的文章成为一个罕见的档案。

她常常针砭时事,鞭辟入里,以有情眼光观察社会:其《野火集》《百年思索》《面对大海的时候》讨论的均是台湾面对国际面对世界时人民应有的自我反省与探讨,她举出无数台湾社会现象来讨论,并以中国人文化的心理角度深入解释台湾政府的作为和人民的表现,其中辛辣讽刺的文笔虽遭人反对、谩骂、或密投书至政府单位,但她仍秉着客观批判的精神,持续而正中要害地不断写出她的社会观察,龙应台无所畏惧,因为她笔下台湾的丑恶和腐化,是源于她爱台湾的不舍与心疼。

作为华人世界最有影响的一支笔,龙应台的文章有万丈豪气,然而《孩子你慢慢来》却令人惊叹,她的文字也可以有款款深情。下面摘录几处我非常喜欢的句子。

鸬鹚被描述成 “这鸟的嘴巴极大,像把剪树枝用的大剪刀。奇怪的是,嘴巴下面还吊着个大口袋”。

蟾蜍被描述成“一身鸡皮疙瘩的小青蛙”。

“小提琴的声音真像森林里的小河。”

在描述下课时,她这样写道,“突然一声铃响,像爆炸一样,空气被点燃了。”

“在窗外聒噪的是数不清的鸟,是春天那忍不住的声音。”

“窗外木兰树的叶子金黄了,落了一地,好像有人用黄色的毯子将草地盖了起来。”

想想,真如鲁迅的那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对待时势,她的语言如鲁迅般犀利,然而面对生活,对待孩子,不论是自己的还是偶遇的,

她都会以无限的耐心去等待,以不尽的智慧来回答,以巧克力般的诱惑来引导。正如她在书中说过的:

世上有两种人,好人和坏人:喜欢孩子的都是好人,不喜欢孩子的都是坏人。

感受三:学习依孩子的兴趣,惩罚是一生的心结

正如前面所说的,书中,作者的语言多处都充满着童趣,读起来,真的是让我很开心的。但,当她回忆自己在台湾读小学的经历时,那种记忆的片断,真的是很冰冷。倒是自始至终,作者从未贬低过中国的教育,可是,当时大家都接受的老师的种种做法,在今天被回忆起来,的确让人颇感不适。

“当‘督学’出现的时候,大家会眼明手快地把参考书放在腿下,老师也换上轻松的表情说:‘今天讲一个音乐家的故事’。等督学走了,又把厚厚的参考书从裙下捞出来,做‘鸡兔同笼’”。

“张小云没交作业,老师要她站在男生那一排去,面对着男生把裙子高高地撩起来。”

“李明华上课看窗外,老师要他在教室后面罚站,两腿弯曲,两手顶着一盆水,站半个小时。”

“张炳煌得了个‘丙下’,老师把一个写着‘我是懒惰虫’的大木牌挂在他胸前,要他在下课时跑步绕操场一周。”

其实想想,老师这样做,无非是想让孩子们羞愧自己的行为,以后不敢再那样做了。可是,面对今天这些独生子女的第二代,这样的惩治方法,能奏效的凤毛麟角。今天,从大人到小孩,都在强调人权,“南风有时要比北风更有力”,作为老师,我们能做到的也就是多鼓励他们,多引导他们,让那些在学习、行为上后进,自己还浑然不知傻打傻闹的孩子能自己顿悟;但,作为家长,我们不能企盼别人去改变孩子们的不如意,自己要多用心,因为我们是孩子的最后一棵救命稻草。

作者的大儿子――安德烈,为本书作了跋。书中有一小段话,我觉得特别熟悉:我承认自己是个顽皮的孩子。琴弹得不好,泳游得不精,我也没法倒过来“指控”她说:“当年我小,你应该强迫我啊。”因为我记得那么清楚,当年她就说:“好,现在我不强迫你了,但是你长大以后不要倒过来埋怨我没强迫你喔。” 多么熟悉的对话,这些话我总会对我的学生、我的女儿说,真的。想想,我们小时候,母亲常常会用所谓的粗暴的“打骂”来教育我们,甚至强迫我们,所以今天,听话的我们多数因踏实、认真而能够自立于自己的生活。可是,我们在教育自己的孩子、学生的时候,通常是“哄”“引导”,能教育到什么程度就什么程度吧,将来是不是后悔,只有孩子们自己知道了。大人的想法是:

我们真的尽力了。小孩子的想法是:当初听话点就好了。反正,谁都别怨谁,方向是自己选的,路是自己走的。

感受四:面对孩子的选择,放慢自己的节奏

小孩子的思维必定是不成熟的,有时候,他会突然冒出让大人难以接受的话,会做出让大人难以面对的事,但,多数情况下,如果我们放慢自己的节奏,哪怕只是半拍的停顿,我们就会做出不同的判断、采取不用的方法。

书中提到了这样一个情节,安安随作者回到台湾老家,在好奇的驱使下,妈妈告诉他,柱子上缠绕的,张牙舞爪的那是龙。回到欧洲,安安在电车上,突然就对着窗外大声呼唤着“龙!”,妈妈的眼睛不断地搜索,并未见到龙,可是她放慢了自己的节奏,开始寻找,终于明白过来,那准备迎接圣诞节的彩饰,对于安安来说就是龙,龙就是长条的东西。未及纠正,一阵秋风吹过,那鲜红的彩带在风里波浪似的翻滚,此起彼落,妈妈呆住了,连她自己也认定了,这是“龙”。后来,安安在地毯上排自己的车队,竟也冒出来个“龙”,有了经验的妈妈放慢了自己的节奏,开始迅速地思考,笑着告诉安安 “车水马龙”。 我喜欢这样的妈妈,她总是能放慢自己的节奏,让自己充分的思考。试想一下,如果在大街上看到彩带时,妈妈厉声厉色地告诉孩子,“别瞎说,那是彩带”,也许孩子在玩小汽车的时候,也就不敢去想象,去试用语言了,更不会知道“车水马龙”。

洞悉孩子的世界,今天物资富庶环境中的妈妈与昨天为衣食而忙碌的妈妈是不同的,我们更应用心地教育孩子,不能总是托辞――没时间。

面对孩子的错误,我觉得,更多的时候,也要慢半拍来处理。就像静候在最后的黄雀一样,要看清楚孩子到底想做什么,要想清楚他为什么要那么做。真的,如果我们一味地在孩子面前厉声强压,势必会让他在家长面前拘束,而到家长的背后去放纵,那样,会更危险。书中曾有一段,安安陪母亲去妇产科做检查,老医生和小孩子之间有一段让我们听着会脸红的关于生理的对话,然而孩子在与医生的交流中,运用了自己看过的《人体的奥秘》中隐约的记忆,让自己的很多懵懂结合生活变成了知识,潜移默化地上了一节实习课。其实,目前我们身边对孩子的教育,也是越来越科学化了,多数家长都会告诉孩子,你是妈妈生的,而不再是老一辈的“捡来的”。很巧,前几天陪女儿看《大耳朵图图》,里面也涉及到了小孩子性别的知识,通过动画片,告诉孩子男女、爸妈、生孩子等等知识,真的挺好的。再反过来想想,那么多十六七岁花季少女,做出后悔的事情,甚至遗憾终生的,真的是生理知识匮乏,相应的引导不够造成的。

啊,合了书,收了笔,神却还在游荡。我感觉这本书适合所有已经或准备作母亲的人看,适合教育工作者看。最后把自己曾经在迷途中的几点顿悟与大家分享:

作父母很辛苦,但决不痛苦。我们常常会抱怨养孩子有多累、有多气,但在内心深处,洋溢着的却是幸福。

作父母多好,正是我们用自己的辛苦,完成着延续生命的使命。“能够见证宇宙的蕴吐,是多厚的恩泽啊!”

凡有爱的事情都好办一点,怕的是恨,不是爱。即使我们的态度很坚决,即使我们的声音很严厉,但,只要是出于爱,就会被理解,就会被接受。“让我们的孩子在爱中出世,在爱中成长。”

作者说,孩子是天使,是特别赐给妈妈的礼物。我想说,学生也是天使,是特别赐给老师的礼物。


第二篇:读龙应台《孩子, 你慢慢来》


读龙应台《孩子,你慢慢来》

这是一本充满母爱的作品,作者在书中花了大量的文字描写自己如何抚养自己的两个孩子:安德烈和菲利普。

这是作者在德国时期写的,他在德国生活的时间里主要精力和主要任务就是照顾两个儿子,两个孩子大概相差两岁。龙应台在这本书中将自己作为母亲最真切的一面展示给世人,温柔、亲切、善良、充满母爱。这是一本歌颂母爱的作品,其实不仅仅是龙应台,天下的绝大多数母亲都是这样可爱,操劳。有爱,但却不是溺爱,对于小孩子不能犯的错误,她也非常严厉,记得她的一个孩子和邻居另外一个孩子去附近商店,邻居家的孩子偷东西被别人发现,虽然自己家的孩子没有参与偷窃,也没有指示他去偷,但是因为他没有制止,反而还共同分享了战利品,因此被母亲严厉批评并得到了处罚。同时书中也写到了一些文化的差异,在德国,两三岁的孩子在幼儿园基本上不用学习什么知识,他们所要做的就是和自己的小伙伴们一起玩耍,而在台湾的幼儿园这么小的孩子已经在学习基本的四则运算,学习汉字,英语,这和中国大陆的同龄孩子的境遇差不多。

同时作者也在书中写了带两个孩子的辛苦以及孩子内心的心理历程。大的孩子在小的孩子未出生之前,占据了全部的母爱,而弟弟出生之后则分享了大部分母爱。原因在于大的孩子长大一些了很多日常的事物能够简单自理,而此时弟弟还很小,需要得到更多的呵护。但是在哥哥看来弟弟分享了母爱,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哥哥也闹过很多别扭,但是龙应台都非常巧妙的化解了,并且得到了老大的理解。这一点尤其对于非独生子女家庭的教育尤其重要,尤其要关注孩子心理的健康,尤其要教育小孩要学会分享,学会照顾他人。书中还写到了龙应台教育小孩的过程,这也非常重要的一个过程,龙应台对于小孩的教育主要以引导为主,很会启蒙他们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去自己思索。

更多相关推荐: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

父母必看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以前看到办公室的母亲各个捧着这本书如今自己做了母亲也捧起这本书想看看到底是什么吸引着大家利用区里给我们的读书款我将这本书也放入了购书篮打开这本书首先被吸引的市里面的照片照片拍得极好幼儿...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

长长的路慢慢地走读孩子你慢慢来有感好久没有静下心来读书了觉得自己应该充实一下自己在组内老师的推荐下选择了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闲暇时翻看着这本书与这位母亲一起分享对孩子成长的点滴记录用心地感受生命与这个世界最初的...

读龙应台女士的作品《孩子你慢慢来》一书有感

母亲的大爱读龙应台女士的作品孩子你慢慢来一书有感康乐小学吴洁雄在四月份学校开展的读书活动中令我们在忙录工作中挤出时间去享受读书的乐趣阅读了几本书但印象较深的一本是龙应台女士写的孩子你慢慢来书中讲了许多鲜明的案例...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

牵着蜗牛去散步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彷佛说人家已经尽力了嘛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蜗牛受了...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

做个轻松的教育者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凡是做母亲的都应该读一读龙应台的书那是作者作为一个母亲的真实心声真实地表达了她当时的心境热切地传达出她对生命起步最质朴的爱她不是传统的歌颂而是对生命的实景写生也许正是这样的语言...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

孩子你慢慢来本来我对龙应台这个名字一无所知更没有读过她的书有一次我在网上买书才发现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在搜索中我才发现这是一本很畅销的书适合广大的母亲和教育工作者来阅读于是我也对这本书产生了好奇便买来去深入地了解...

漫长人生慢慢走---《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

附件120xx年度读教育名著做智慧教师读书实践成果评选成果形式教育名著读后感成果名称漫长人生慢慢走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作者姓名明德彬所在单位马戈庄中学电话130xxxxxxxx手机130xxxxxxxxEmail...

读《孩子你慢慢来》有感

读孩子你慢慢来有感这段时间陪着孩子读了一本书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的作者是当代著名的华人作家龙应台以前上学的时候就读过龙应台的作品她的作品都是有豪气敏捷的大气而尖利而这本书让我读到了不同的感觉读出了一种和蔼温柔孩子...

孩子你慢慢来{王佳玥读后感} - 副本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11班王佳玥寒假把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看完了躺在沙发上看着书嘴角禁不住一次次上扬这样美好的感情这样温柔的成长让我心亦变得如斯温柔当我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就被这独特的封面所吸引了一个只有5岁左...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小记盐城市潘黄实验学校张干我爱读书却不甚读教育理论的书枯燥的字眼很难让我静下心来手指在几本书脊上徘徊最终抽出孩子你慢慢来孩子你慢慢来这几个字尤其入眼这个求快求精的时代还能有这样一隅安静的角落这几...

妈妈的爱——《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

妈妈的爱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妈妈的爱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这个暑假我读了一本龙应台的著作孩子你慢慢来读完后我的心灵深深地被触动了我不禁泪流满面在书中龙应台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细心地将她的宝贝华安和华飞生活中的点点滴...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清明假期我快速地读了一遍孩子你慢慢来作者龙应台像我们讲述了她的儿子安安和飞飞的成长历程点滴小事中洋溢着浓浓的母爱一些对人生的思考也值得我们回味令我最值得难忘的一件事就是去台湾幼儿园参观台湾大部...

龙应台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3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