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时健读后感

时间:2024.5.13

《褚时健》读后感

褚时健经历:

从云南一个偏远村落走出来的中国企业界耀眼的明星,亚洲“烟王”,中国“橙王”

51岁出任玉溪卷烟厂厂长

67岁担任云南红塔集团董事长,用17年的时间里,褚时健带领团队将这个陷入亏损的小烟厂打造成亚洲最大的烟厂,为国家创造利税991亿元。

68岁入狱

76岁二次创业,开始种橙子,规划十年后的宏图

现年86岁,仍在果园忙碌着。

褚时健语录:

我和老伴都是属牛的,所以我门一辈子都要干事情,只要活着,就要干事,只要有事可做,生命就有意义。

拈着手的事情就要干好。

这事我有谱气,没有谱气的事不干。

感触最深的几点

1、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准,不是看这个人站在顶峰的时候,而是看这个人从顶峰跌到低谷之后的反弹力。褚时健在最辉煌的时候入狱,在最低谷时创业走向另一个辉煌,这给我最多的不是他入狱时的为之惋惜,也不是他成功后的激动,而是他在70多岁、在狱中、一身病的情况下仍想着创业、想着十年后的情况,这份看待事物的境界、

信心、坚强,让我对其产生的是由衷的钦佩与尊敬。

2、对金钱的态度。我个人认为就像他自己说的贪污那170多万美元是因为心态失衡,付出与收获不成比例,我不认为他看重那些钱,他是个事业心、成就感欲望很强的人。他二次创业时期间,从朋友那借了几百万,朋友说不用还,但是他的态度很明确“一定不会让朋友吃亏”。几百万投资还没见成效,就迎来了旱灾,他负债累累的情况下,还捐给当地农户几十万。作为私人老板,他想方设法为果农员工提供好的居住和生活条件。等等这些,都不是一个以钱为第一位的人会做的。

3、面对挫折的态度。褚时健一生大起大落至少三次,经历了民主革命、反右、三年灾害、计划经济等各困难阶段,他没有想过退缩,一心就是想的干事,往前发展。在他60多岁,到了退休年龄,面对企业发展的种种体制限制,他没有想躺在功劳簿上熬岁月,而是“跑断腿、磨破嘴”去一个个克服,争取实现目标。印象深的一段是:果园成功后,很多年轻人都会去拜访褚时健,请教成功的捷径,当时褚夫人对一个年轻人说“坚定目标,努力去做”类似这么简单的话。反衬出我们现在年轻人心浮气躁和褚时健夫妇面对挫折的态度。

生活自有高低处,全凭自身何处之。能承受的了多大的福,就能吃得了多大的苦。高处,不心花怒放、不斜着眼睛看人;低处,不自惭形秽、不妄自菲薄。这是褚时健—— 一个企业家中的企业家。


第二篇:褚时健


褚时健事件

--国企变革的牺牲者

褚时健,男,19xx年2月1日生,汉族,高中文化,云南省华宁县人,原云南玉溪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裁。19xx年2月8日因贪污公款被监视,同年7月10日被逮捕。

可以说,晚节不保不仅仅是褚时健个人的悲剧,而且是中国整个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群体的悲剧,更是中国这个经济转型期时代的制度悲剧,这件已经尘埃落定多时的事件仍然在引发着人们的深思。 历史性的审判

在那场被称为“历史性的审判”中,褚时健被控和红塔集团其他几个领导人以私分的形式贪污公款1061万美元,褚时健得款174万美元。但是,一直到褚时健服刑,这笔钱都没有到达他的个人账户。

褚时健说:“上级规定企业厂长可拿工人奖励的1~3倍,但实际上,我们厂的领导层一直只拿工人奖励的平均数。就我个人而言,十年前的工资是92元,奖金是当时全厂最高的6元,再加上其他的总共月收入才110元。十年后的今天,厂子搞好了,我现在月收入有480多元,加上一些奖项,总共可达到1000元。”

担任褚时健辩护人的云南名律师马军为褚时健算了一笔账:褚时健出任玉溪卷烟厂厂长17年,“玉烟”17年利税总额800亿元,褚时健17年的全部总收入约80万元,其比例是十万分之一,即“玉烟”每创造1个亿,褚时健的收入仅1000元左右,如果再加上“红塔山”品牌352亿元的价值,褚时健的该项收入比例更降至649元。一个为国家创造了800亿利税的企业的领导人,17年的全部合法收入还赶不上一个影星拍一个广告的收入,一年的收入不如一个歌星走一次穴的收入,如何体现国有企业厂长经理的价值?马律师认为,褚时健走向犯罪道路有主观因素,但客观现实促使他心理失衡。

“如果没有褚时健案,就不会有今天这些国有企业老总们扬眉吐气的生活。”云南大学一位教授评论说。他分析说,褚时健案促使一些领导人意识到国有企业中长期以来的分配问题,开始注意管理者的待遇。企业领导人待遇的提高和激励机制的慢慢建立,是缓和国有企业和企业家矛盾的重要一步。以褚时健的继任者字国瑞为例。字国瑞的年薪加上奖金超过100万元,褚时健一生的收入也比不上。

失衡心理状态下的悲情人生

这是一个曾经创造财富的人--领导云南红塔集团17年,创造利税近千亿元,并打造了一个无形资产价值400多亿的红塔山品牌--他是一个曾经创造辉煌的正面榜样;这是一个曾经触犯规则的人--因为非法窃取财富,他英名尽送,并为此把自己的最后时光带到了冰冷铁窗内--他是一个曾经流露污猥的反面教材。就是这两种不可调和的因素--合成褚时健的非常态人生。

19xx年,褚时健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19xx年参加云南武装边纵游击队,19xx年27岁时担任玉溪地区行署人事科长。在干过糖厂、酒厂、农场、畜牧场、造纸厂之后,19xx年10月任玉溪卷烟厂厂长。其后两次痛下决心,花巨资引进国外设备,使玉溪卷烟厂一下子迈入世界级烟厂行列。

19xx年,褚时健绕过政府、烟草公司、供销社和烟草专卖局“四座大山”,直接和烟家打交道,把农村作为工厂的“第一车间”,充分保证原料供给,产生了巨大的效益。玉溪卷烟厂逐步变成了“印钞工厂”。 19xx年褚时健被授予全国优秀企业家终身荣誉奖“金球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说:“我们中国企业家和外国企业家有很大区别,我们要将自己的利益放在后边,他们则首先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前头。”在谈到个人的“利”时,他说:“上级曾规定企业厂长可拿工人资金的1~3倍,但实际上,我们厂的领导层一直只拿工人奖金的平均数。就我个人而言,10年前的工资是92元,奖金是当时全厂最高的6元,再加上其他的总共月收入才110元,10年以后的今天,厂子搞好了,我现在月收入有480多元,加上一些奖项,总共可达1000元。”就在这次答记者问中,他以美国大企业家哈默博士为例,提出“人生六十方开始”,希望终身任职的心情溢于言表。

19xx年,褚时健被评为全国十大改革风云人物,走到了他人生的顶峰。

但是,仅一年后,这种局面完全扭转。19xx年2月,一封发自河南省三门峡市的匿名检举信寄到了中央纪检委信访室。信中说,三门峡市烟草分公司某人勾结洛阳水泥厂驻洛办事处临时工林政志,用行贿手

段,先后给玉溪卷烟厂厂长褚时健送去大量礼金,行贿者从19xx年11月到19xx年9月,从玉溪卷烟厂5次购进卷烟8167件,获利818万元。

纪检人员牵住这一线头慢慢向外拉,历时两年,发现了这样一个结果:褚时健利用职权和职务便利,主谋贪污私分公款300多万美元,其中他个人贪污170多万美元;为他人批烟谋利,其女儿索要和接受贿赂3630万元人民币、100万元港币、30万美元,妻子及其亲属共收受140多万元人民币、8万美元、3万港币和大量贵重物品。因褚时健不能代妻子和女儿受过,所以给他定罪的理由就只能是“主谋贪污私分”的300多万美元。很快,褚时健及数位亲属被一一收审,女儿在狱中自杀。其后,云南省委派昆明市常委副市长字国瑞来当集团的副董事长、总裁和党委书记。

国企特色的经理人“陷阱”

据纽约酬薪顾问波尔·墨依对美国200家最大公司的调查,通常公司最高级管理者的报酬构成是:21%的工资,27%的短期(年度)奖励,16%的长期激励,36%的以股票为基础的酬劳。按照这样的报酬结构计算,19xx年,美国可口可乐公司总裁的收入为885万美元,外加2500万美元购股权;迪斯尼公司总裁年收入是850万美元,外加196亿美元的购股权。如果按照这样的比例,红塔集团的销售总额距离世界500强并不遥远,作为红塔集团的最高管理者,褚时健所应得到的报酬要远远超过170万美元。 把褚时健的全部所得都算上,与国际同等企业最高管理者的收入有着巨大的反差,这种反差必然会造成一种强烈的心理刺激,产生一种巨大的心理不平衡。当企业发展一般或者苦苦支撑的时候,这种不平衡还不会显现或者不太明显;但一旦企业达到辉煌以后,这种心理刺激就会逐渐强烈。

实际上,随着国门的逐步开放,中国的所有企业家们,都在自觉不自觉地将自身的一切与国外同行们进行着比较。当他们比较企业运作手段的时候,就会产生现代的经营理念,促进中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当他们比较自身得失的时候,难免就会产生心理失衡,进而产生腐败和贪污。

功臣何时出现人生“拐点”--与刘俊卿对话

记者:高炉酒厂当时已经资不抵债了,你还愿意去当这个厂长吗?

刘俊卿(下称“刘”):19xx年,高炉酒厂还是一个县级小型企业,形势的确不太好,酒卖不掉,工人发不出工资。(涡阳)县委县政府为了救活这个厂子,把我从县印刷厂经理的位子上派过去,我还是愿意的。

为什么呢?一方面我对酒厂有感情,我父母、兄弟姐妹都在酒厂。我是在酒厂长大的,我父亲是19xx年进厂的老工人,我19xx年参加工作以后也在酒厂。另一方面,我认为在酒厂能够更好地发挥我的作用,能够创造更大的业绩。因为越是这样的企业,越是困难的地方,就越能创造出更好的业绩。

记者:你自我评价一下,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你个人起到了什么作用?

刘:主要是决策、指导作用。

记者:个人待遇怎么样?有奖金吗?

刘:我的工资一年不到1万元,但政府每年都会给一定奖励,我这10年的奖励加起来大概有200万元左右。

记者:这个收入是高了还是低了?

刘:这个收入应当说是很不错的,政府给我的待遇也是非常优厚的。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样的待遇比其他工人、干部,甚至比厅级干部、部级干部的待遇都要高。政府和党委是对得起我的。

记者:和与你打交道的一些私营企业老板比呢?

刘:这些私营企业老板原来都是穷光蛋,他们都靠我发了财,也靠双轮集团发了财,最后都变成了几千万元的富翁。酒厂的发展也带动了他们的发展,酒厂的生产规模越大,他们的生意就越大,收入也就越高。从这个现象来讲,我在心理上确实有些不平衡。他们的能力不如我,这是肯定的。

记者:所以要给你送钱作为回报?

刘:这些原料供应商都是个体的,他们看到酒厂未来的发展趋势能够给自己带来利益,当然要想办法打通关系了。不过,他们要都是国有企业的老板,也许不会给我送钱,或者送的金额也很少。(刘文章)

拐点从心态失衡开始

从10年前蚌埠卷烟厂原厂长李邦福,到七八年前云南省红塔集团的“掌门人”褚时健,再到如今双轮集团的刘俊卿,这些先后落马的国有企业的负责人都有着诸多的共同点,他们凭着超人的胆识和才干,在一定时间内为国家作出了一定贡献,但企业迈向鼎盛的时期也正是其人生滑落“拐点”的开始。而且他们都认为,其之所以迈出走向犯罪深渊的第一步,也都是因为心理上不平衡,总觉得自己的收入与所作的贡献不成比例,于是想趁着现在“攒”点钱防老,或者退休以后干点自己的事。

在这些共同点中,尤其应该反思和关注的,是他们所谓的“不平衡”、“不成比例”。这些国企领导者虽然知道与国家公务员比,甚至与许多高级干部比,国家给他们的待遇是非常优厚的,但他们却常常自比私企老板,因此感觉自己很委屈、收入少。比如刘俊卿,当他看到那些为高炉酒厂提供包装材料、彩印产品、原酒等货物的供应商一个个发了大财时,他的心态就失衡了。在他看来,是自己养活了这些人,这些人也正是靠自己才发了财,他们送的钱不要白不要。在与记者的对话中,刘俊卿清楚地表达了他的这种价值取向。这一价值取向也正是李邦福、褚时健、刘俊卿们失败人生的“拐点”。

来源:

新安晚报

在玉溪卷烟厂至今还流传着这样一个顺口溜:“东方红,太阳升,玉溪出了个红塔山,它为人民谋幸福,它是玉溪的大救星。”

这个顺口溜的背后是由一连串经济数字所作的注解:19xx年,玉溪卷烟厂固定资产1065.65万元,生产设备全部是三四十年代的水平,淹没在云南省数千家小烟厂中,默默无闻,苦度生计。90年代初,玉溪卷烟厂年创利税相当于400多个农业县的财政收入总和,达200亿元以上,稳坐中国烟草业第一把交椅,并跃升为世界第五大烟草企业;“红塔山”无形资产19xx年达到了353亿元,在中国位居榜首。难怪某中央领导在视察玉溪卷烟厂时说:“这不是卷烟厂,这简直就是印钞厂。”

褚时健正是这个“印钞厂”的领导者。注意一个时间巧合:19xx年,褚时健走马上任当上了厂长;1997,褚时健被捕入狱成为了罪犯。

(小时候流行过一种游戏,叫做“好人坏人”。具体玩法是:用纸叠成一个可打开的八瓣莲花状,每一瓣分别对应地写上“英雄、魔鬼;警察、小偷;岳飞、秦桧”等。玩者首先报出一个数字,再选择先横开还是先竖开,然后按照其选择的方法和数字依次开合莲花瓣,最后一瓣上是好人则打人,是坏人则挨打。而好人和坏人之间,只差一个数字。

褚时健似乎就在玩着这样一个游戏:80年代,他翻开了“英雄”这一瓣;之后,他还想赌,却在90年代不幸地翻到了“魔鬼”。两者之间,只有一线之隔。)

关于褚时健的被捕经过,民间有这样一种传说:

云南省委领导正在与边防战士联欢,有一士兵进门报告,红塔集团总裁褚时健要出境度假。这位领导于是将褚时健一行请进来说:“为什么不请假?一旦你不回来怎么办?”褚时健无话可答,于是他被捕了。

这一传闻的依据是,由于褚时健对云南和国家的贡献太大,云南省委一直在力保他。云南省委主要领导曾对褚时健说:“思想上不要背包袱,继续努力工作,不过出门要请假。”

红塔集团的很多人认为,褚时健是在不该拿钱的时候,拿了他应该拿的钱。而他的老婆和女儿索财受贿,褚时健一概不知,因为据传他每天工作都在16个小时以上。

经济学家晏智杰说:“我们为失去这样一位优秀的经营管理者而惋惜。”怀有这种心情的人绝不在少数。

(民间的传说不可信。但是,任何一种来自民间的演绎都有其社会心灵深处的构成基础。

老百姓总喜欢把传奇人物的悲剧命运归结于某种偶然因素或偶然事件,如《三国演义》中的张飞被两个不会武功的裁缝用剪刀扎死,《水浒》中的玉麒麟卢俊义衣锦还乡时从船上无端端掉进河里淹死,宋将牛皋大笑致死,等等。究其根本,这是一种无奈之下的自我精神疗法,或者说是一种自我解释。因为,人们无法解释像张飞、卢俊义这样的简直有点寂寞的高手,还有谁能在一对一的状态下杀死他;人们一样也无法解释,像牛皋这样的福将,还能有什么样的正常死亡方法。

当然,在很多人的思想里,特别是在那些与褚时健非常熟悉、受过或者正在受着褚时健的恩惠、曾经或者正在被褚时健的超人能力和强大的个人魅力所深深震撼的人们的心灵深处,同样也很难接受他在一夜之间突然倒下,而且是那么不光彩地倒下。)

月亮惹的祸

褚时健贪污受贿案真实的事发经过是这样的:19xx年2月,一封发自河南省三门峡市的匿名检举信寄到了中央纪检委信访室。信中说,三门峡市烟草分公司某人勾结洛阳水泥厂驻洛办事处临时工林政志,用行贿手段,先后给玉溪卷烟厂厂长褚时健送去大量礼金,行贿者从19xx年11月到19xx年9月,从玉溪卷烟厂5次购进卷烟8167件,获利818万元。

纪检人员牵住这一线头慢慢向外拉,历时两年,发现了这样一个结果:褚时健利用职权和职务便利,主谋贪污私分公款300多万美元,其中他个人贪污170多万美元;为他人批烟谋利,其女儿索要和接受贿赂3630万元人民币、100万元港币、30万美元,妻子及其亲属共收受140多万元人民币、8万美元、3万港币和大量贵重物品。因褚时健不能代妻子和女儿受过,所以给他定罪的理由就只能是“主谋贪污私分”的300多万美元。

(促成那封检举信的内因是一个香烟套购贩子的跟班因分赃不均而一怒之下的内讧举动。这不是民间演绎的偶然,而是历史真实的偶然。

像褚时健这样一个处在王位顶端的人,在身份上与那个跟班差之千里,就犹如一头狮子和一只蚂蚁。可是,恰恰是这只蚂蚁的疯狂一口,要了狮子的命。

这是一个现代寓言故事。)

19xx年8月,褚时健向预审人员说:“19xx年7月份,新的总裁要来接任我,但没有明确谁来接替。我想,新总裁接任之后,我就得把签字权交出去了。我也辛苦了一辈子,不能就这样交签字权,我得为自己的将来想想,不能白苦。所以我决定私分了300多万美元,还对罗以军说,够了,这辈子都吃不完了。”

(那么,褚时健所私分的300万美元,或者是他装进自己腰包的170万美元,与他自身的价值是否相配呢?)

据纽约酬薪顾问波尔·墨依对美国200家最大公司的调查,通常公司最高级管理者的报酬构成是:21%的工资,27%的短期(年度)奖励,16%的长期激励,36%的以股票为基础的酬劳。按照这样的报酬结构计算,19xx年,美国可口可乐公司总裁的收入为885万美元,外加2500万美元购股权;迪斯尼公司总裁年收入是850万美元,外加1.96亿美元的购股权。如果按照这样的比例,红塔集团的销售总额距离世界500强并不遥远,作为红塔集团的最高管理者,褚时健所应得到的报酬要远远超过170万美元。

19xx年,褚时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中国企业家和外国企业家有很大的区别,我们要将自己的利益放在后面,他们则首先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前头。”

他说:“上级规定企业厂长可拿工人奖励的1-3倍,但实际上,我们厂的领导层一直只拿工人奖励的平均数。就我个人而言,十年前的工资是92元,奖金是当时全厂最高的6元,再加上其它的总共月收入才110元。十年后的今天,厂子搞好了,我现在月收入有480多元,加上一些奖项,总共可达到1000元。”

据了解,19xx年以后,云南省每年给褚时健几万元的奖励,19xx年,这种奖励达到了20万元。

(把褚时健的全部所得都算上,与国际同等企业最高管理者的收入仍然有着巨大的反差,这种反差必然会造成一种强烈的心理刺激,产生一种巨大的心理不平衡。当企业发展一般或者苦苦支撑的时候,这种不平衡还不会显现或者不太明显;而当企业辉煌了以后,这种心理刺激就会逐渐强烈。

企业就像是太阳,而企业家就像是月亮。月亮是借助太阳的光辉才发亮的。太阳的光束越强烈,月亮的反射也会越强烈。

褚时健在19xx年的讲话一定是违心的。如果他不知道国外企业家的薪酬标准,如果他没有接受国外企业的游戏规则,或许他在私分300万美元的时候会比现实还要紧张。而实际上,随着国门的逐步开放,中国的所有企业家们,都在自觉不自觉地将自身的一切与国外同行们进行着比较。当他们比较企业运作手段的时候,就会产生现代的经营理念,促进中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当他们比较自身得失的时候,难免就会产生心理失衡,进而产生腐败和贪污。

国外企业家就像是太阳,中国的企业家就像是月亮。太阳的光线一旦射进来,月亮肯定会有反应。进来的光线越多,这种反应也会越强烈。

应该说,褚时健的心理失衡是中国企业家们所共有的现象,谁也逃脱不了。企业搞得越好,这种现象就会越普遍。)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褚时健没有独吞贪污款,甚而至于,我们至今也看不出他有独吞的想法。他是非常自觉地将资财分给了与他戎马生涯的兄弟们。

红塔集团总会计师罗以军这样回忆私分300万美元时的情景:“褚时健对副厂长和总会计师等人说,弟兄们辛苦一场,现在有点外汇分给你们。开始时我们也觉得有些不妥,但多年来已习惯了他的威信,他的话就是圣旨。”

在红塔集团,褚时健有两个称呼,大多数人叫他“老板”,身边的人则叫他“老爷子”。

(“老板”是对现代企业家的称谓,褚时健让人们称呼他为“老板”,说明他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现代企业经营观念的熏陶。

同时,“老爷子”的称谓又说明,在褚时健的骨子里,还较深地铭刻着封建家族制度的烙印。

这是一对矛盾。

应该说,红塔集团之所以取得辉煌的成就,与褚时健在企业运作中遵循现代企业经营理念或者较为接近现代经营理念有很大关系。但同时,当他亲切地叫着兄弟私分资财的时候,他又俨然是一个封建家长的身份。)

褚时健贪污事件爆发之后,国内外媒体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中国最大的新闻机构新华社发表了通讯《烟草大王的人生悲剧》,其中进行了这样的描述:“他本可荣耀的一生,却因晚节不保而涂上了抹不掉的污迹。”

媒体的报道大多对褚时健的跌倒表示惋惜,同时也大有敲响警钟之意。有些媒体提出了“59岁现象”,提醒已做出一些成绩的企业家们注意,在名利的诱惑下,千万注意保持晚节,不要置荣誉于不顾,跌进犯罪的深渊。更有一些有识之士提出了企业家年薪制,认为政府应考虑做出成就的企业家的待遇问题。

(维系一个成功企业家正常心态的到底是什么?是党性原则?是荣誉和奖励?事实告诉我们,在现实的物质利益面前,任何精神上的堡垒有时都会显得很脆弱。

褚时健被叫做 “老板”,但是,他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企业老板,因为这家企业根本不是他的,他仅仅承担着管理者的职能。企业的真正所有者是国家,而操纵企业命运的“老板”是身后的体制。

按照这一逻辑,企业家获得的荣誉或奖励,其实是“老板”的奖赏,一方面是对成绩的肯定,一方面也是在要求企业管理者今后为“老板”多做出一些贡献。而在任何体制下,违抗老板都会遭到炒鱿鱼的下场。

所以,当褚时健把企业的钱装进自己腰包的时候,当他慷企业之财尽兄弟之义的时候,他其实忘记了自己“打工者”的身份,而错以为自己真的是老板。

他错位了。真正的“老板”是无形的,所以容易让人忽略,尤其是当你达到了辉煌和荣誉最高峰的时候,当因为你的创造而财源滚进的时候,当你因看到自己兜里的钱和你创造的钱的巨大悬殊而感到心里不平衡的时候,你免不了要想:老板在哪儿?我不就是老板吗?我为什么不能做主?于是,你走向了毁灭。

这其实是一个陷阱。由于越是接近成就的高峰,就越容易掉进这个陷阱,所以,这是一个光辉的陷阱。

褚时健掉进了这个陷阱,所有为“59岁现象”增添内容的人都掉进了这个陷阱。

据统计,在19xx年4月荣获首届全国优秀企业家“金球奖”的20名改革者中,目前仍在原企业当家的,只剩下3个人。

他们都到哪儿去了?如果走上了自我创业的道路,他们是智者;如果退休在家心平气和地安度晚年,他们是贤人;如果思想上想不通而抑郁成疾,或者试图最后捞上一把来弥补自己的艰辛和不公正,则是傻瓜。)

江湖行适者生存

翻开褚时健的功绩本,我们发现他擎起玉溪卷烟厂的招数主要有四个。

其一,19xx年,在全国烟厂无一例外地使用国产卷烟机的情况下,褚时健率先为玉溪卷烟厂引进了国外的生产设备,并仅用了两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全部设备的更新和技术人员的培训,达到了全国领先水平。

(在今天看来,企业硬件的建设是参与国际级竞争的必备条件,这已成为各界的共识。但是,在80年代初,能够准确地认识到这一点,并且以大手笔的姿态快速实施,充分显示了褚时健过人的胆识和魄力。这是他之所以成功的重要因素,也是他的个人魅力所在。)

其二,成功地实现了将第一车间建到烟田里去的重大创举。

云南省通海县是一块风水宝地,这里的土壤、气候、温差等都非常适宜优质烟叶的生长。玉溪卷烟厂的卷烟大部分取自此地的材料。

19xx年,美国烟草权威左天觉博士到云南视察,褚时健带他来到了通海最好的一块烟田。在这里,左博士对烟叶品色皱起了眉头,并毫不客气地指出了影响烟叶质量的三大问题:营养不足,发育不良,成熟不够。而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加大对烟田的投入。

按当时的体制,烟叶的生产由烟草公司领导,烟厂只负责卷烟的生产,无法要求烟田怎么种烟,更遑论加大投入。

于是,褚时健转动他天才的脑瓜,创造性地提出了冲破厂区界限,由烟厂投资,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直接到烟田去建立“优质烟叶基地”,“将第一车间建到烟田里”的设想。

这一设想与当时的体制是格格不入的。

阻碍首先来自烟草公司,因为这等于拿着烟厂的桶到烟草公司打水。

于是,褚时健绕过了烟草公司,直接找到了通海县委和县科委。在他们的支持下,玉溪卷烟厂在位于通海县临界的地段建立了第一块“优质烟叶生产基地”。在科研人员的努力下,试验田鹤立鸡群于普通烟田中。

此举一出,主动找上门来与烟厂挂钩的“基地”次年就在通海县及周边区县推广开来,“第一车间”虽未正名,但已初成气候。烟厂及时的从所获利润中拿出一部分反哺烟田,高额的回报终于堵上了一直耿耿于怀的烟草公司的嘴,也安定了烟农的心。“第一车间”终于在钢丝绳上立住了足。

然而,这一举动与体制的冲突依然存在,特别是它实际上使得烟草公司形同虚设,而烟草公司正是计划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据说,当这一方案在国家烟草专卖局的大型会议桌上出现时,多数官员们为之瞠目,更有人拍案而起,斥褚时健为“放肆”。

但是,这一举措所带来的利益是可观的,“第一车间”提供的优质烟叶让玉溪卷烟厂拥有了最多的全国优质卷烟,也自然为地方财政带来了优厚的财富。19xx年春天,在通海县召开的十连冠庆功会上,褚时健说:“19xx年玉溪卷烟厂生产的红塔山香烟,每三条中就有一条是用通海县生产的优质烟叶卷制的。”

在极大的压力下,“第一车间”还是活了下来,并且成为红塔山辉煌的一道耀眼的光彩。

(烟草专卖局网开一面,说明在其高层领导中有开明者,这是值得褚时健和红塔集团去烧柱高香的。

这一做法无疑得罪了体制这个大老板,但“大老板”正在试图转变脑筋的时代,在看得见的丰厚利润面前,它也没有横加干涉。

褚时健是幸运者。)

其三,试图建立三合一体制。

“第一车间”的成功使褚时健认识到,供、产、销是企业重要的三个环节,必须一条龙,才能保证畅行无阻。而按计划经济体制,烟草公司负责烟叶生产但不生产卷烟,烟厂生产卷烟但无权销售,烟草专卖局只负责销售,供、产、销这三个环节相互割裂。其结果是,无论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扯皮在所难免。

褚时健提出的三合一体制是:烟厂厂长既是专卖局局长,又是烟草公司经理,三个环节有机结合,便于统一指挥,“龙头怎样摆,龙尾就怎样甩”。褚时健打水的井就是自家的井,自家的井自家护,不会招惹

麻烦,不会水源枯竭了还旁然若置。实际上,原来的烟草公司也就成了烟厂的一部分,烟草质量真正成了龙首。

这一体制比“第一车间”还要狠,它实际上绕过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对各个环节的硬性板块式控制,是对旧体制的一次极大的冲击和大胆的革命。

中央没有声音,全国大部分烟草企业对这一提法持谨慎态度,只有云南省委在严格考察之后,表示了“试试看”的态度。

于是,玉溪成为了全国首家采用三合一体制的“出头鸟”。

有着30年厂龄的红塔集团副总裁马曙勋说:“一句试试看成就了今天的金娃娃,红塔正是在三合一体制的基础上开始腾飞的。”

不久,全国烟草业开始推行这一套生产管理体制。

19xx年,国家规定烟厂厂长不能兼任烟草专卖局局长。中组部的官员们认为,三合一体制容易导致腐败,于是政府又一次要求权力分散。三合一体制告吹。而此时,红塔集团董事长和党委书记已不是褚时健,而是字国瑞。

(褚时健越走越远。

“老板”制定的游戏规则并不一定永远一成不变,但破除这些规则却是有顺序的,并不是谁都能来破。在这一点上,褚时健无疑又犯了忌。

从正面说,褚时健和玉溪用成功的经验给处于改革大潮中的中国烟草企业摸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

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讲,褚时健在这种赌博式的奋斗中逐渐迷失了自己。当褚时健掉进陷阱的时候,“老板”马上复原了游戏规则。)

其四,以“小金库”的形式保证红塔机制的稳固。

90年代初,为解决卷烟生产辅料不足的问题,上级部门批准玉溪卷烟厂在完成国家调拨计划任务之外,可以再生产一部分卷烟,用来与其它地方交换生产急需的辅料和钢材、水泥、化肥等生产资料。实际上,这些计划外卷烟中,一部分没有用来交换,而是销向了沿海地区的县级烟草公司,这些烟被称为“浮价烟”。从玉溪卷烟厂批到浮价烟的,除按调拨价付款外,还需向烟厂指定的厂外帐号上另打一部分浮价款,烟厂不给#5@p。这些浮价款日积月累,就形成了10多亿元的“小金库”。

褚时健所私分的300万美元,就来自这个“小金库”。

不过,当初设立“小金库”的目的却并非为了私分,它对保证企业在机制上走钢丝起到了重要作用。

红塔集团总会计师说:“褚时健帐外资金10多亿元,都用在了社会各方赞助、原辅材料差价等问题的解决上,对树立玉溪的形象和发展企业作用很大。”

据了解,为了让烟农种出优质烟叶,玉溪厂拿出大量资金进口优质肥料,以很低的价格卖给烟农。红塔集团在中央电视台的“天外有天,红塔集团”的广告费每年1000多万元。而对烟草企业来讲,广告既受国家政策的限制,又必须要大做特做。

总会计师说:“这些广告费用是不能利用财务大帐来做的,烟草行业更是如此。我认为,只要纳过税了,董事会也通过了,没有什么不对。”

目前来看,不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营企业,“小金库”已遍地开花,而国家正在采取有力的措施,试图从根本上根除“小金库”,这样做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防止褚时健之流把钱装进自己的腰包。

值得注意的是,在玉溪拥有“小金库”的10余年中,企业的主管部门并没有对它的存在给予质疑;相反,企业不向国家伸手要钱,还赢得了主管部门的赞赏。

19xx年,玉溪开始新建厂房,19xx年投入使用。建设总共花费为60亿元人民币,没要一分钱贷款。国家计委曾对这样庞大的基建规模意见很大。

(这一次,褚时健走得太远了,终于掉进了脚下的陷阱,再也出不来了。当“小金库”越滚越大的时候,褚时健之流脚下的陷阱就会产生极强的吸力,非掉下去不可。

所有的武侠书上都讲江湖经验,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做事要有一个度,“遇事只露三分像,还有两分在观察”,万不可不顾后路的冒进。褚时健无疑就是犯了江湖经验太差的错误。

实事求是地说,褚时健与旧有体制一次次的冲突,带来了红塔集团的辉煌,因为别人都做不到的,他做到了,所以他成功了。但是,在这一次又一次的冲突中,褚时健成为了众人瞩目的“出头鸟”,每一次冲突不可避免地得罪了一些人,在江湖上树立了一些敌人,而他自己的功夫并未达到最巅峰,最后遭大祸。

名称:魔鬼还是英雄-褚时健-10年

分类:

人气:1450

日期:2007-08-05 16:03:54

更多相关推荐:
时间管理读后感

时间管理读后感竞争日益加剧的当今社会人们互相打招呼时常用的问候语中会有最近忙不忙人们通过这种问候表示对对方的关心的同时也表达着对时间的关注我们常听到时间就是金钱其实这句话不是很准确是因为时间不仅仅是金钱时间比金...

《时间商店》读后感

时间商店读后感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卢梭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当你获得某些东西时必将会失去什么而失去的也许当时觉得无所谓但后来才发现那才是自己最重要的时间商店是什么商店这是一本什么书啊刚开始拿到这本...

时间力读后感

时间力读后感如何有效利用时间做好所有的事情以前读过博恩崔西BrianTracy的吃掉那只青蛙深深为作者的对于人生规划的精辟见解所折服吃掉那只青蛙吃掉那只最大的青蛙吃掉那只最丑最大的青蛙这些妙不可言的比喻确实让我...

时间狩猎读后感800字

时间狩猎读后感800字这是一本神奇的书翻开它我的眼前展现出一个全新的世界这是一本有趣的书阅读它我的内心泛起了阵阵愉悦的涟漪这是一本智慧的书品味它我的灵魂得到了一种超越时代的升华时间狩猎是中国科幻作家星河摘录了外...

《时间管理》读后感

郭沫若说: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看完《时间管理》一书后我觉得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将所有时间都用来做最有价值的事!时间管理是在有目标的人身上才能体现出其成效的,因为它约束了你的计划行程…

《时间都去哪儿》读后感

读时间都去哪儿了有感最近在郑州日报上看到了一篇文章时间都去哪儿了忽然又想起了马年春晚王铮亮的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这首感人的歌儿让我流泪思考的音符拨动了我的心弦门前老树长新芽院里枯木又开花半生存了多少话藏进了满头白...

时间移民读后感

时间移民读后感时间移民gt读后感科幻人性想象力科幻讲的是什么首先是我们现实中所没有的那是幻然后得符合科学原则如此才是科幻所以写科幻作品很难既要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又得带着科学的镣铐这便是门技术活了这方面工程师出身...

《鲁迅与时间》读后感

鲁迅与时间读后感我读完后非常敬佩鲁迅先生他能把握好每一分每一秒而不浪费时间我们和鲁迅先生比那真是两个级别我们把时间用在贪图享受吃喝玩乐上而鲁迅把时间都用在写作上有好多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都被我们当成过眼云烟我们每...

《鲁迅与时间》读后感

鲁迅与时间读后感五1班高天一别人都说鲁迅是个伟人我却对此没什么深刻体会直到读了这篇文章我才发现鲁迅的伟大之处让我由衷地敬佩他课文中提到鲁迅一年能写作35万多字这真是个天文数字哪里来的那么多的题材怎么写得出那么多...

时间简史读后感

时间简史读后感浩瀚的宇宙神秘的地球以及那些目前为止人类尚不足以弄明白的事物总是像磁铁般地吸引着有着强烈好奇心的人们无论是年少的还是年长的人们总是去不断的学习为的是能更好地了解我们周围的各种事物身为二十一世纪新一...

《和时间赛跑》读后感

和时间赛跑读后感这个寒假我读了林清玄的和时间赛跑这篇文章和时间赛跑这篇作文它使我受益匪浅这篇课文写了作者在念小学时最疼爱她的外祖母去世了他内心很悲伤爸爸告诉他外祖母永远回不来了爸爸说昨天过去了你再也不能回到昨天...

《和时间赛跑》读后感

和时间赛跑读后感平时我在学习上生活上不大注意时间的流逝以为时间总是有的用也用不完今天我学习了和时间赛跑一文才真正明白时间里的所有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若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由此联想到自己我感到十分惭愧平时老...

时间读后感(4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