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豆的舞女》的空间叙事艺术

时间:2024.5.15

诚信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毕业论文(设计)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在网上发表的论文。

特此声明。

论文作者签名:

日 期: 20xx年6月7日

I

摘 要

《伊豆的舞女》是川端康成早期的代表作,也是一部出色的中篇小说。小说自发表至今吸引了无数的国内外读者,享誉四海。笔者认为这不仅得益于小说优美的文风,作者纯洁的情感,以及日本传统文学中所渗透的物哀之美,还和小说巧妙的空间叙事安排密不可分。本文拟用经典叙事学的空间叙事理论,从叙事学的角度,将《伊豆的舞女》中空间的具体形态划分为乡村物理空间、主人公心理空间两个不同方面,探究作者在叙事中如何安排并完成空间叙事,又是如何完成两个空间的并置转换,来凸显小说主题,推进叙事节奏的。

关键词:伊豆的舞女 空间叙事 空间置换

II

Abstract

The Izu Dancer, an outstanding novella, is one of Kawabata Yasunari’s earlier representative works. It has become a world-known masterpiece since first published. This author believes that the reason lies not only in its beautiful style, innocent feelings and Japa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but also depends on its excellent space narrative arts. Based on the space narrative theories of classic narratology, this paper tries to divide specific forms of spaces in The Izu Dancer into two aspects, namely, rural physical space and character’s psycho-spa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rratology.It aims to explore how the author arranges space and shuttle from one space to the other so as to develop its narrative rhythm and highlight its theme.

Keywords: The Izu Dancer; Space narrative; Space shift.

III

目 录

序言 ............................................... ............... 1 1 空间叙事艺术的分析 ............................................ 2

1.1 物理空间叙事与心理空间叙事二分法的合理性 ................... 2

1.2 物理空间叙事艺术 ........................................... 2

1.2.1文学作品中的物理空间 .................................. 2

1.2.2 动态物理空间叙事分析 ................................. 3

1.2.3 静态物理空间叙事分析 ................................. 3

1.3 心理空间叙事艺术 ........................................... 5

1.3.1 文学作品中的心理空间 ................................. 5

1.3.2 心理空间叙事分析 ..................................... 5

2 两个空间的置换 ................................................ 6

2.1 空间置换下的叙事进程与叙事节奏 ............................. 6

2.2 空间置换的媒介 ............................................. 8 结论 ................................................................ 9 注释 ............................................................... 10 参考文献 ......................................................... 10

IV

序言

小说作为一种叙事文体具有很强的时间性要求,对于小说的这种时间性要求有人曾经这样说过:“时间顺序是不能废除的,否则就会把该发生的一切事情搞得一团糟。”[1]将时间作为小说叙事的线索,是以《诗学》和古希腊悲喜剧为滥觞的传统批评观念与近现代小说家们的一致观点。但是随着文学自身规律的不断发展,小说界与批评界开始关注叙事线索的另外一个方面——空间。让-伊夫-塔迪埃曾在其理论著作《普鲁斯特和小说》中这样论述:“小说既是空间结构,也是时间结构。”[2]而经典叙述理论和后经典叙述理论更是将空间叙事作为及其重要的一部分进行论述。其实早在19xx年,约瑟夫-弗兰克在《现代小说中的空间形式》一文中,就明确论述了小说的空间形式问题,他认为现代主义的文学作品是“空间的”,他们用“同在性”取代了“顺序”,通过“并置”手段来打破叙述的时间性,使文学作品取得空间艺术效果。[3] 弗兰克的论述极大地影响了后来的批评家们,继弗兰克之后,学者们进行了相当长时间的讨论与辩驳,尽管争议仍然存在,但是学者们不得不承认:“空间元素具有重要的叙事功能,小说家们不仅仅把空间看做叙事的地点和叙事必不可少的场景,而是利用空间来表现时间,利用空间来安排小说结构,甚至利用空间来推动整个叙事进程。”[4]

《伊豆的舞女》是二十世纪著名小说家川端康成的名作,小说根据其19xx年赴伊豆半岛旅行的经历写成,小说以第一人称“我”进行叙述,讲述了20岁的高中生“我”因为不能忍受孤儿气质带来的“令人窒息的忧郁”,踏上了伊豆之旅。在旅途中遇到了巡回演出的舞女及其家人,在伊豆山清水秀的环境中,孤独忧郁的“我”与天真无邪的舞女之间萌生了纯真的情感,与其质朴热情的家人之间产生了真挚的友情。在作者构造的真实亲切的乡村物理空间与男女主人公间朦胧梦幻的心理空间中,“我”逐渐走出了孤僻性格的阴影。本文将借助经典叙事学的空间叙事理论,对小说的空间叙事艺术进行分析,试图从另一个角度对这部小说进行解读。

- 1 -

1 空间叙事艺术的分析

1.1 物理空间叙事与心理空间叙事二分法的合理性

经典叙事学从“故事”与“话语”两个层面对空间叙事进行了探讨,叙事学家查特曼在《故事与话语》中首次提出了“故事空间”与“话语空间”两个概念。 [5]还有学者则是从空间的不同形式与不同方面展开对空间问题的讨论。由此,关于叙事空间的概念形成了多种说法,除以上两种外,还有物理的、抽象的、文本的、心理的、地理的、自然地、社会的、文化的、实际的、存在的空间等等。[6]本文用传统的二分法,将其分为物理空间叙事和心理空间叙事两个二元对立的概念。首先是因为以上诸多概念无非是客观与主观的不同说法,因此,用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几乎可以加以概括。其次,对于《伊豆的舞女》这类偏传统的经典作品,本文认为更应该从故事层面去分析,着力探讨其结构规律、发展逻辑、表现主题。而不是把它当做后现代的作品,在话语层面上对其时序、时距、聚焦、语势、语态等符号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伊豆的舞女》既描写了乡村景色的清新优美,以山水小路、森林旅馆等元素构成了小说的乡村物理空间,同时又构造了以我的扭曲心理为中心的,“我”和舞女之间的朦胧的心理活动为外延的心理空间。二者相互独立又彼此渗透,推动了小说的情节发展,突出了小说的情感主题。

1.2 物理空间叙事艺术

1.2.1文学作品中的物理空间

对于文学作品而言,物理空间是指人物行动的地点或者场所,它具有相当大的客观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因为对于文学作品而言,写作的主观性决定了作品中的事物的主观性。由此,背景环境实际上也是构成文学作品物理空间的一部分。如王安忆的《#f@1情话》中的#f@1,阎连科《日光流年》中的三姓村,严格意义上说他们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物理空间,只具有客观性,但是在创作的过程中,作家自觉或者不自觉的写作主观性使其具备了一定的社会性。就《伊豆的舞女》而言,山路,温泉,旅馆等构成了它具有客观性的人物行动的地点和场所,同时,作者将自身旅行后所感受到的乡村的质朴与善良也注入其中,构成了带有主观色彩的背景环境。

- 2 -

1.2.2 动态物理空间叙事分析

小说的叙事以追赶舞女开始,“山路变得弯弯曲曲,快到天城岭了。”[7]小说的第一句话就将人物活动放在山中小路这么一个物理空间之中。“重叠的山峦,原始的森林,深邃的幽谷,一派秋色。”[8]山路,是小说中出现的第一个空间元素,而山峦则和这条山路在整体上一同组成了一个向前延伸的,具有线性、开放性、动态性的物理空间。山路在引着主人公向前走,也推动着情节的发展,它的安静优美、神秘莫测一步步引导着这次旅行中主人公的性格转变,也初步显示了主人公这次的旅行内容:被真善美的感染和对它的追求。沿着这条小路前行,一路经过了修缮寺、汤岛温泉、汤野、河津川,一直到达海边。这些是由小路连接的组物理空间,天城岭的幽邃,汤野河津川的连绵以及大海的浩瀚无边,由于山路的动态性使这一组空间形态呈现出从狭窄到开阔的一步步变化,也呈现出了动态性。

由此可见,小说中移动的空间实际上具有一定的指向性。一方面,它呈现出了小说的一个以空间的延续带动时间的延续,时间与空间并重的直线型结构。它不再单纯依靠时间来叙事,如果抛开小说中的时间元素,只看空间元素,叙述根据空间的移动而展开,仅从小说空间的变化和以小路本身为空间的连接中介,就可以完成这个清晰的线性叙事。这种空间化叙事使小说的情节发展具有很强的空间艺术效果的同时,依旧具有十分自然的流畅性。另一方面,这种空间指向性也暗示了小说主人公性格的变化:山水人在这些物理空间中实际上已经融为一体,只不过在物理存在上,它们是各自分开的。乡村的淳朴热情与浓厚的人情味实际上已经是这些物理空间形态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反过来说,这些物理空间自身具有的纯净优美就是乡村社会的折射,其实这就是笔者前面所说的背景环境。环境背景在空间的变化和移动中逐渐感染着主人公的内心,而空间形态从山里面的“黑黢黢”到“秋空分外澄澈,海天相接处,烟霞散彩恍如一片春光。”[9]也指向小说主人公的性格变化,从最初狭窄的空间中的“令人窒息的忧郁”到开阔空间中的“我感到一切的一切都融为一体了。”[10]空间的变化和空间叙事成功的完成了小说人物形象塑造与性格的变化。

1.2.3 静态物理空间叙事分析

小说在以山路为代表形态的动态物理空间叙事的同时,还出现了局部的具 - 3 -

有封闭性的静态空间叙事。如旅馆、温泉、小桥等。这些静态的空间叙事实际上是对每次动态空间叙事的总结和补充,是对小说基本情节框架的填充,也是对文章内容的丰富。

从汤岛温泉到天城山,“因为一个希望在催促我赶路??我完全如愿以偿。巡回一人一行正在那里小憩。”[11]从汤野到河津川,“于是我也决定推迟出发,到楼下去。”[12]表面看来是小说的情感主题在推动着空间叙事,其实不然,笔者认为恰恰是空间叙事推动着小说的情感主题。在这里,动态空间叙事引发了小说的情感主题,从汤岛温泉到天城山我对舞女的情感仅仅是认识和好奇,到茶馆时,出现了第一次静态的空间叙事,也是静态空间叙事对动态空间叙事的补充和总结。在茶馆里,静态空间叙事呈现出了乡村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物质空间:活像个溺死的人的病老头,肮脏不堪的茶馆,贫穷而又看不起艺人的老太婆??在这次静态空间叙事中“我”对舞女的情感似乎起了变化,甚至产生了一丝邪念:“既然如此,今天晚上就让那位舞女到我的房间里来吧。”[13]毫无疑问,这些物质空间的叙述使“我”也变得“肮脏”起来,如果没有这次叙事,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情感转折,而对于乡村生活的认识也就会失之片面。紧接着在第二部分里又出现了类似的静态空间叙事,在通向南伊豆的路上,也许“我”还有邪念,但到了客店之后的这次叙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是“我被山上老太婆煽起的遐思,戛然中断了。”[14]我的情感已经发生了变化。再是“我”对舞女一家的生活和情况有了大提的了解,而且“我”的情感再一次发生了明显的转折:“我心烦意乱,那晚舞女会不会被人玷污了呢?”[15]总之,无论是在下文中的旅馆,还是在温泉或者码头,每一次静态空间叙事都是对动态叙事的总结,使主人公的情感倾向逐渐明晰起来,用空间叙事推动并升华着小说的情感主题。

同时,静态空间叙事填充了小说的基本情节框架,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前面所述第一次静态空间叙事以及所有关于旅馆的空间叙事,充分的展示了乡村日常生活所依托的基本物质空间,同时让我们看到乡村淳朴以及贫穷和渗透在他们骨子里面的落后,使小说的容量得到扩充,极大地拓展了小说的空间范围,显示出高超的空间叙事艺术。在汤岛的旅馆和汤野的桥上着这两次静态空间叙事中,一步步的完成了对舞女生活的介绍,艺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内容得到了 - 4 -

完整详实的呈现,同时完成了对主人公之外的荣吉等人的人物形象的刻画,使小说在主人公形象的刻画之外让其他全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1.3 心理空间叙事艺术

1.3.1 文学作品中的心理空间

心理空间是物理空间在人物内心世界的反映,这种反映是受外在的物理空间的感染之后构建的一种虚幻空间,它依附于一个短暂时间内的叙事场景,在这个场景内“注意力在有限的时间范围内被固定在诸种联系的交互作用之中,这些联系游离叙述过程之外而被并置着,该场景的全部意义都仅仅由各个意义

[16]单位之间的反映联系所赋予。”心理空间是空间叙事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它和

物理空间叙事一同构成空间的内外两个范畴。

1.3.2 心理空间叙事分析

《伊豆的舞女》对人物丰富的心理空间进行了拓展,这对人物形象塑造和文本张力的扩充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对少女朦朦胧胧的爱恋情怀和“我”自己由于多种联系所形成的游离于叙述之外的并置场景构造了文本的心理空间。心理空间叙事则以“我”的心理活动为主要线索展开:追赶艺人时的焦灼,雨中听鼓时的担心,看到舞女跑出浴场时的喜悦与兴奋?? 这些细腻生动的心理活动出现于物理空间叙事之后的一个短暂的时间内,它与文本的线性叙事一脉相承,却又依附于物理场景,形成与线性叙事并置的心理空间叙事,这种叙事是对物理空间叙事的补充,它在人物行动和语言构成的线性叙事之外对人物的心理空间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与拓展,使人物形象更加凸显,也使文本内容得到极大的丰富。

天城岭的茶馆里,舞女一行整装待发时,“我”再也坐不住了,不过,只是内心纷乱如麻,却没有勇气站起来“我心想:虽说他们长期旅行走惯了路,但毕竟是女人,就是让他们先走一二公里,我跑步也能赶上,我身在炉旁,心里却是焦灼万分。”[17]想与舞女同行,却又不敢起身相随,起程还是留下?在线性叙事之外出现了这次心理空间叙事,充分表现出了我难以抉择,犹豫不决却又想与舞女同行的急切心情 。在舞女走了之后,“我”出现了一个“邪念”,这是一次大胆而又极其开放的空间叙事,在一刹那之间,这种心理感受由物理空间叙事交待了物质生活形式和舞女的生活状况之后流露出来。此时的“我”出现 - 5 -

了故事之外的短暂的的“独在”状态,因此叙事显示出了很强的直白性与开放性。相比之下,当“我”再一次赶上艺人时,“我又不好突然放慢脚步,于是佯装冷漠的样子,赶过了他们。”[18]在这个场景的空间叙事之外,实际上隐含着一个心理的空间叙事,这次是以一种暗示的方式来叙事的,它依附于我的行为和动作,具有十分的隐蔽性。这是因为“我”、舞女、舞女的家人之间有着复杂的情感联系,而在这几种联系之下,心理空间叙事甚至没有得到短暂的时间允许,所以具有很强的封闭性。但是这次叙事依然对“我”的情感推动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我”的矛盾与羞涩,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对舞女朦胧暧昧的爱慕之情。在汤野的旅馆中听舞女的鼓声是全文最重要的心理空间叙事。同样依附于旅馆这个场景,但“我”和舞女之间的情感联系加强使得这种联系对“我”产生了极大地作用,因此这是一次具有相当独立性的心理空间叙事。当“我”听到暴雨声中隐约传来舞女演出的鼓声时,因为担心舞女被人玷污,而通过听鼓声来确定舞女的安全,“黑夜中女人刺耳的尖叫声像一道道闪电划破夜空,而我心情紧张,一直敞开门扉,惘然呆坐着,每次听见鼓声,心胸就豁然开朗。”

[19]这种对舞女的担心忐忑不安之情。通过这种“沟通”式的心理空间叙事溢于字里行间。作者在这里以夜雨和鼓声作为物理和心理叙事的媒介,使二者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夜雨和鼓声使“我”尽情地从内心深处发出咏叹,显示出示了我对舞女深沉的关注与真切的爱。舞女跑出浴场时出现了一次“暂停”式的心理空间叙事:当“我”看到舞女从昏暗的浴场跑出来时,“仿佛一股清泉荡涤着我的心”,“脑子清晰得好像被冲刷过一样。”[20]展示了“我”的灵魂净化历程,也反映了舞女的美丽清纯。小说还几次写到“我”与舞女面对面的种种慌乱不安的情形,这种慌乱的情形之中都隐含着像前文“赶过他们”一样的心理空间叙事,其隐蔽性让读者深刻地感受到少男少女之间朦胧爱恋的感觉。

2 两个空间的置换

2.1 空间置换下的叙事进程与叙事节奏 物理空间叙事与心理空间叙事是小说叙事的内外两条线索,这两条线索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是二者之间并不是彼此孤立的,他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 - 6 -

系,这种紧密的联系体现为两种空间叙事之间互相置换,互相比照的关系。二者之间的置换与比照,推动了小说的叙事进程,掌握着小说的叙事节奏。

“??他们白天在修善寺,今天晚上来到汤岛??”,“我就是这样浮想联翩,急匆匆地赶来的。”[21]在天城岭的路上,“我”的心理空间只填充着一种单纯的思想:希望。但是到了茶馆之后,空间置换到了物理层面上来,在这次物理空间叙述中,乡村日常生活状况与舞女一行的物质生活情况初步显示了出来。随之出现了“我”的心理空间的变化,“我’的心理空间立刻染上了一层灰暗的色调:“既然如此,今天晚上就让那位舞女到我房间里来吧。”[22]在心里空间染上灰色的色调之后,物理空间也随之置换成了“黑黢黢的隧道,冰凉的水滴滴答答的落下来。”[23]在置换中小说的情感主线发生了第一次变化,“我“充满希望的心一下子变得幽暗起来。小说的叙事节奏在这次置换中也表现出了紧张的局面——舞女究竟会不会被叫到“我”的房间里面来?紧接着叙事节奏进入了平稳的状态,在小路这一场景中,物理空间叙事呈现出了缓和的气氛,“我”和舞女之间的感情开始进入了一个更深层的状态,这种叙事一直持续到汤野的小客店,在汤野的小客店中,物理空间叙事突然引发出心理空间叙事,在这次叙事的置换中全文的情感主题发生了一次转折,“我被老太婆煽起的遐思,戛然中

[24]断了。”在平稳的叙事中小说完成了第一次小高潮。小说的物理空间叙事继续

停留在汤野,“黄昏之中,下了一场暴雨。??房间里昏昏沉沉的。”[25]舞女们被叫出去演出了,“我”一个人留在房间里听着鼓声和雨声。物理空间叙事打破了平静,在鼓声和雨声之中,叙事出现了置换,“我的心情紧张一直敞开门扉,惘然呆坐着。每次听见鼓声,心情就豁然开朗。”“我心烦意乱,那舞女今晚会不会被人玷污呢?”[26]两种叙事在这里体现出了水乳交融的联系,空间在置换中互相映衬,物理空间的“昏昏沉沉”暗示着心理空间的焦急与失落,心理空间忐忑不安则表现为物理空间的风雨交加。叙事节奏再次加快,“我”对舞女的情感也再次发生了转变,变得越发深情和单纯。等到温泉浴场,“我”看到了舞女的胴体,“仿佛有一股清泉荡漾着我的心。”[27]翌日启程时舞女一行的延期,使我“顿时觉得被人推开了似的。”[28]下棋读书,宴席上,旅途中,一直到离别,空间叙事总是不失时机地置换着,推动着情节一步步的向前发展,叙事节奏也随之发生起伏,我对舞女的情感则一点点升华着。

- 7 -

2.2 空间置换的媒介

《伊豆的舞女》中,两类空间的转换往往是通过秋雨、鼓声来进行的,秋雨和鼓声意象在文本中出现过很多次,不仅有象征和暗示作用, 也具有贯串小说叙事结构的功能,是小说物理空间叙事与心理空间叙事的置换媒介。

作为连接内心与外界的感觉通道, 秋雨和鼓声能把外界景象吸进来, 也能把人物的心绪投射出去。对秋雨和鼓声的描述,它已经超越了客观存在,更显示出人物紧张不安的心态。秋雨和鼓声在小说中具有突出主题、 转换空间的作用。它是心理空间和物理空间之间的分界点和连接点。

小说中多次出现鼓声和秋雨,从一开始就写到“骤雨白亮亮的笼罩着茂密的杉林,从山麓向我迅猛的横扫过来。”[29]雨后一派秋色、目不暇接。但是“我”却无暇顾及着美好的秋色,而是一个劲赶路,这是因为“我”的心里的那个希望。秋雨把“我”从物理空间的美好拉进内心世界的焦急与匆忙。这正如老太婆煽起我的“邪念”后,“雨点开始变小了,山岭明亮了起来。”[30]秋雨将“我”从心里的不还好意又拉到焦躁的赶路一样。在与纸商下棋时,由于听见过鼓声,

[31]所以“我”就心不在焉。而“舞女在饭馆二楼正襟危坐,敲打着鼓。”这时“我”

却与之前有着不同的感受:“鼓声牵动了我的心,舒畅极了。”[32]

在汤野的旅店中则是雨声鼓声心声一声催一声,声声相连。每当“我”听到暴雨声中隐约 传来舞女演出的鼓声时,因为担心舞女被人玷污,而通过听鼓声来确定舞女的安全,安宁自己忐忑不安的心神。黑夜中女人刺耳的尖叫声“像一道道闪电”划破夜空,“而我心情紧张,一直敞开门扉,惘然呆坐着, 每次听见鼓声,心胸就豁然开朗,”[33]可是“鼓声停息,“我”又不能忍受了。”鼓声一次次的牵动着“我”的心声,于是“我”只好把心声寄托在雨声之中:“我沉醉在雨中。”[34]似乎雨声使“我”更加烦乱,于是“我关上挡雨板,”[35]但是这些仍旧无济于事,“我的心依然隐隐作痛。”[36]这种对舞女的担心,忐忑不安之情通过鼓声雨声为媒介,与自己的心声相互交流着,对话着。同时,作者在这里充分运用夜雨鼓声来烘托“我”的内心感情变化。

小说充分运用了秋雨和鼓声这一对意象的连接和媒介功能,将物理空间与心理空间进行置换。秋雨和鼓声成了叙事从一个空间进入到另一空间的分界,并完成各个叙事空间的转换。这样, 秋雨和鼓声就将心理空间与物理空间两个 - 8 -

不同的空间紧连在一起, 实现了空间叙事的转换与更替, 展示了“我”在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中的情感活动, 烘托了情感主题,更凸显了主人公在这些空间的心绪变化和性格转化;同时又衔接了情节, 推进或延宕了叙事的节奏, 产生了空间艺术效果。

结论

《伊豆的舞女》在叙事过程中出现了物理空间叙事与心理空间叙事并置转化的格局。小说以乡村为基本场景,将其中的小路山水温泉旅馆作为物理空间,形成了以小路为主要场景的动态物理空间叙事和以温泉旅馆为主要场景的静态物理空间叙事。在动态物理空间叙事中,移动的空间形成了一定的指向性,呈现出了小说的一个以空间的延续带动时间的延续,时间与空间并重的直线型结构,在整体上把握着小说的叙事进程,构成了小说的基本叙事框架,推动着小说主人公的性格变化。同时局部的具有封闭性的静态空间叙事对动态空间叙事做出了总结和补充,对小说基本情节框架进行了填充,也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心理空间叙事作为空间叙事的另一个方面依附于一个短暂时间内的叙事场景。它是对物理空间叙事的补充,它在人物行动和语言构成的线性叙事之外对人物的心理空间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与拓展,使人物形象更加凸显,也使文本内容得到极大的丰富。小说的两个叙事层面彼此独立却又互相联系。以秋雨和鼓声为媒介,心理空间叙事和物理空间叙事出现了转换与并置,在这种转换与并置中推动了小说的叙事进程,掌握着小说的叙事节奏,凸显了小说的主题。

- 9 -

注释

[1] 爱?福斯特 《小说面面观》[M] 小说美学经典三种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0 第243页

[2] 让?伊?夫塔迪埃 《普鲁斯特和小说》[M] 桂裕芳,王森译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2 第224页

[3] [16] 约瑟夫?弗兰克 《现代小说中的空间形式》[M]见秦林芳编译 《现代小说中的空间形式》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3页、第6页

[4] 龙迪勇 《叙事学研究的空间转向》[J] 《江西社会科学》2006 第69页

[5] 申丹、王亚丽 《西方叙事学:经典与后经典》[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第128页

[6] 傅修延主编 《叙事丛刊(第一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8 第202页

[7][8] [11] [29] 、[9]、[10] 、[12] [28] 、[13] [17][18] [22][23] [30] 、[14] [24] 、[15] [19]

[25][26] [33][34][35] [36] 、[20] [27] 、[21] 、[31] [32] 分别为:川端康成 《雪国》[M] 叶渭渠、唐月梅译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7第3页、第14页、第20页、第11页、第5页、第7页、第8页、第9页、第4 页、第13页

参考文献

[1] 川端康成 《雪国》[M] 叶渭渠、唐月梅译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7.

[2] 亚里斯多德 《诗学》[M] 罗念生译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0

[3] 郑克鲁主编 《外国文学史(上册)》[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4] 申丹 《叙事、文本与潜文本》[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

[5] 马丁 《当代叙事学》[M] 伍晓明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6] 杨义 《中国叙事学》[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7

[7] 浦安迪 《中国叙事学》[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6[8] 胡雅敏 《叙事学》[M]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9] 米克·巴尔 《叙述学》[M] 谭军强译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 10 -

[10] 张寅德编 《叙事学研究》[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0.

[11] 马克·克里 《后现代叙事理论》宁一中译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12] 申丹、王亚丽 《西方叙事学:经典与后经典》[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13] 赵冬梅 《现代小说中的时空关系》[J] 《河北学刊》 20xx年第2期.

[14] 李静 《论余华小说的空间叙事》[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20xx年第6期.

[15] 谭军强 《论小说的空间叙事》[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 20xx年第5期.

[16] 龙迪勇

[17] 周新民

[J] 《江西社会科学》 20xx年第10期. [J] 《学术研究》 2007第4期 - 11 - 《论现代小说的空间叙事》《文学现代性的时间形式与空间形式》

更多相关推荐:
伊豆的舞女读后感

伊豆的舞女读后感读了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感慨良多作者在文中写了一位舞女她羞涩的言行举止为我们展现出一位腼腆的舞女形象从舞女的举止神态中为我们展现了另一种美少年们之间淡淡的恋爱朦胧了时间与空间这样的故事往往勾起人...

《伊豆的舞女》读后感

瞬间的悸动读伊豆的舞女有感阳光午后掬一杯清茶安静的欣赏完了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忽然想到庾澄庆的那首命中注定同样的雨天遇到了同样的意外同样的意外引发了同样的感慨合上书在缭绕的淡淡哀愁中细细品味主人公残酷而孤僻青春...

伊豆的舞女 读后感(日语)

家族同士愛美皆人生本当成功何思私考愛合家族持同屋根下暮家族言家族根本愛愛家族成立伊豆踊子読終主人公淡美恋感動言家族対無償愛何美甘美感家族同士愛作品中表現一緒見子供一週間息絶女房体妹思事情栄吉感傷的泣出顔河瀬見栄...

伊豆的舞女读后感

伊豆的舞女是川端康成的早期代表作作品主要写一个高中生我到伊豆旅行途中偶遇一家流浪艺人巡回表演便结伴同行他们心地善良为人淳朴主人公感受到认清的温暖尤其是那个天真未凿的小舞女朴真憨厚而娇美歌声婉转动听舞步轻盈优美对...

伊豆的舞女观后感

观伊豆的舞女有感这学期我有幸选修了赵老师的世界名著赏析一课经过老师的讲解明白了许多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更深的含义才发现自已原来读书大多只是感受到作者想表达的一些表面的东西并没有完全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尤其是在观看了伊...

伊豆的舞女观后感

111124021611戏文2班张磊似水的柔情伊豆的舞女观后感影片是从卖艺人在一家旅馆的表演开始的阿薰拿着红竹板合着三弦琴的旋律打着拍子她的身姿是美好的她的一举一动她的一颦一笑都是很美好的好字把她拆开出来就是女...

伊豆的舞女 观后感

寻她在伊豆半岛说起川端康成我觉得我唯一比较熟悉的便是他的伊豆的舞女大约在初中时期语文老师就给我们推荐过这部作品但由于当时还小所以买到这本书后只是那么囫囵吞枣走马观花地看了一遍就尘封到了书架里至今再也没有翻出来过...

伊豆舞女读后感

伊豆舞女读后感txt爱尔兰一个不离婚的国家一个一百年的约定难过了不要告诉别人因为别人不在乎真话假话都要猜这就是现在的社会一曲略带忧伤的青春颂歌再评小说伊豆的舞女伊豆的舞女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日本作家川端康成18...

伊豆的舞女读后感日语版

皆人生本当成功何思私考愛合家族持伊豆踊子読終作者淡美恋感動言作者気持印象的私忘伊豆踊子20歳作者逃伊豆旅行物语伊豆半島旅行時偶然出会旅芸人一家交流途中踊子気踊子私好時地位軽旅芸人大学生作者付合世許巨大的差壁二人...

伊豆的舞女的读后感

推荐答案伊豆舞女是川端康成的早期代表作作品主要写一个高中生我到伊豆旅行途中偶遇一家流浪艺人巡回表演便结伴同行他们心地善良为人淳朴主人公感受到认清的温暖尤其是那个天真未凿的小舞女朴真憨厚而娇美歌声婉转动听舞步轻盈...

《伊豆的舞女》读后感

伊豆的舞女读后感一个青年学生在旅行的途中偶遇了一群流浪艺人并与他们结伴同行他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我手中的这本薄薄的伊豆的舞女收录的是川端康成的几篇短篇小说伊豆的舞女大概是最负盛名的一篇吧故事讲述的是一位孤儿...

《伊豆的舞女》读后感

伊豆的舞女读后感穿上木屐踏青寻她在伊豆半岛温泉水雾袅袅心灵却不再阻隔在世间受苦的人们啊愿你们不再孤单题记川端康成曾在伊豆之旅一书中这样描写的伊豆风貌的世人说伊豆是诗人之国一位历史学家说伊豆是日本历史的缩影我在这...

伊豆的舞女观后感(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