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语言风格谈

时间:2024.4.5

《三国演义》语言风格谈

提要:文章认为《三国演义》语言的基本风格就是“文不甚深, 言不甚俗” ,具休特点则表现为“简活精练、生动传神、晓畅自然、灵话多变、气势充沛 丈章不仅充分肯定了这种语言风格, 而且还对产生这种风裕的原因作了探讨。

高尔基有句名言:“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 《和青年作家谈话》, 见《论写作一部

文学作品的成功与否, 与其语言艺术的高低有着直接的关系。《三国演义》是一部成就辉煌的历史小说, 其语言艺术也同样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 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但人们在论述《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时, 往往多着眼于人物刻划、结构安排、情节组织等, 至于专门研究其语言艺术, 还是很不够的。

明人庸愚子在《三国志通俗演义序》中论及《三国演义》的语言特色时指出 “文不

甚深, 言不甚俗, 事纪其实, 亦庶几乎史。盖欲读诵者, 人人约而知之, 若诗所谓里巷歌谣之义也。” 这段话可看作是对《三国演义》语言风格的准确而形象的概括。

《三国演义》的语言既不同于唐代传奇、宋元话本, 也不同于后来的《水浒传》、《西游

记》, 更不同于再后的《金瓶梅》、《红楼梦》。《三国演义》使用的是浅近通畅的文言,这种语言是文言与白话的有机结合, 它把文言的“深雅” 和白话的“ 浅俗” 融为成一体。为什么会形成这种语言风格?

这当与《三国演义》的选材、成书等因素有关。

首先, 《三国演义》“陈叙百年, 该括万事”(高儒《百川志书》) , 要演义从东汉末年

到西晋统一近一百年的历史进程, 所以选材绝大部分来自史传, 而这些正史材料均为官修,

其语言全是文言, 《三国演义》有时整段地引用, 自然就给小说语言带进了更多的文言成分

其次, 《三国演义》里还引进了三国时代历史人物的许多诗文, 如孔明的《隆中对》、前

后《出师表》, 曹操的《短歌行》, 曹植的《铜雀台赋》等, 这无疑也使小说语言融入了考良强的文言色彩。

再次, 小说还大量采用了魏晋笔记小说中的材料, 如《世说新语》等书中有一些故事便

直接进入小说中, 这样也使《三国演义》语言增加了文言特征。

还有, 《三国演义》还常常写到各个政治集团之间的外交往来, 使者所用外交辞令自然

要讲究文采, 注重辞藻, 使小说语言雅化 而外交使者所到之处, 又常常出现洁难论辩的情景, 其所用语言更应严密准确, 具有极强的逻辑性, 这又自然会使小说语言不得不呈现出文言的倾向。

以上所讲是一个方面, 如果从另一个方面讲, 《三国演义》如果纯用文言, 势必影响其

流传, 普通的读者读来不免感到艰涩难懂, 这就使《三国演义》注意使其语言做到通俗流畅, 浅切自然, 达到“ 易观易入” 的目的。同时, 小说中还采用了大量的稗官野史,民间传闻中的材料, 以及其他具有民间文学或大众化色彩的素材, 如《三国志平话》、元杂剧“三国戏” 等, 这样便又使小说语言较接近口语, 具有生动活泼的特点。高儒谓《三国演义》“ 采小说, 证文辞, 通好尚”(《百川志书》), 正是就这种情况而言的。《三国演义》毕竟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第一部, 其语言自然带有半文半白的特点。所以说,《三国演义》的语言既取文言的简明精粹, 又舍其深奥板滞, 又学白话的生动浅显, 而弃其粗俗低劣, 形成了自己的语言风格, 谓之‘ “文不甚深, 言不甚俗”,“若诗所谓里巷歌谣之义也” , 的确正中肯萦。

那么《三国演义》这种语言风格到底具有哪些情况呢?撮其要则有五个方面:

一是简洁精练。

这一特点在《三国演义》的叙述语言中体现得最为充分。《三国演义》以七十万字的篇

幅来陈述百年历史进程, 又要重点突出一些重大历史事件, 尤其是要在情节发展和矛盾冲突中刻划人物形象, 这就决定其叔述语言一定要简明扼要, 精练准确。特别是对一些历史背景的介绍、人物家世以叙述的及来往的文书等, 都必须写得言约意丰, 一以当十。如第五回

“ 操大喜 于是先发矫诏, 驰作各道 然后招集义兵, 竖起招兵白旗一面,上书‘忠义’ 二字。不数日间, 应募之士, 如雨骄集。” 只用四十五个字, 便把曹操欲讨董卓, 发“ 矫诏” 招集义兵的情形写得清清楚楚, 用字之简, 极为罕见, 我们再来看同回中曹操所作讨伐董卓的檄文 “ 操等谨以大义而布告夭下 董卓欺天周地, 灭国拭君秽乱宫禁, 残害生灵 狼决不仁, 罪恶充积 今奉天子密诏, 大集义兵, 誓欲扫清华夏,剿戮群凶。望兴义师, 共泄公愤 抉持王室, 函授黎民。檄文到日, 可速奉行 ” 虽然只有八十个字, 却把董卓的罪恶、时局的危急、起兵的目的等, 写得一目了然, 并且义正词严, 锋芒犀利, 极具号召力和鼓动性。第一回中, 刘备、关羽、张飞和曹操等人的出场也同样写得简洁明了, 精练不繁。且看刘备的出场 “ 榜文行到琢县, 引出琢县中一个英雄。那人不甚好读书 性宽和, 寡言语, 喜怒不形于色 素有大志, 专好结交天下豪杰 生得身长七尺五寸, 两耳垂肩, 双手过膝, 目能自顾其耳, 面如冠玉, 唇若涂脂 中山靖王刘胜之后, 汉景帝阁下玄孙 姓刘, 名备, 字玄德。” 短短的一段话就为刘备立了一个小传, 其中既有家世说明, 肖像描写, 也有性格介绍, 写得全面具体, 但却精悍简练, 几乎不能再增减一个字。人物语言中简洁精练者亦不乏其例, 如刘备曾把自己同曹操作了对比, 他说 “ 操以急, 吾以宽 操以暴, 吾以仁 操以橘, 吾以忠 每与操反,事乃可成。” 第六回 二人的不同性格特征其实是很难准确地概括出来的, 但是刘备在这番话中只是分别以“ 急” 、“ 暴” 、“橘” 和“宽” 、“ 仁” 、“忠” 六个字字便把二人的主要不同性格特征形容殆尽, 不唯简洁精练, 更显得准确恰当, 使读者从中了解了二人性格的对照区别。即便是写景状物, 《三国演义》也往往惜墨如金, 极为简洁。如第三十七回写隆中景物:“ 山不高而秀雅, 水不深而澄清, 地不广而平坦, 林不大而茂盛,猿鹤相亲, 松草交翠, ” 这样既简洁又生动的写景文字是很难得的, 使读者很容易联想起类似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的美的境界。

二是生动传神。

这在《三国演义》的描写语言中体现得最为突出。历史演义小说往往人物众多, 事件复杂, 头绪纷乱, 不易理清条理, 如果不注重语言的形象生动, 读来便会有枯淡乏味之感, 难以抓住读者。《三国演义》虽说旨在描绘百年历史风云, 叙写了大小四十多次战役, 刻划了几百个人物形象, 但是读来不仅不会令人感到纷乱堆砌、枯燥繁芜, 反而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这当与小说语言既注重精炼简洁, 又注重生动传神不无关系。在《三国演义》中, 要找描写语言生动传神的例子, 那可谓俯拾即是, 不胜枚举。这里仅就描写张飞的几例略做分析。第一回中, 张飞一出场便先声夺人, 独具风采 “随后一人厉声言曰 ‘大丈夫不与国家出力, 何故长叹, 玄德回视其人 身长八尺, 豹头环眼, 燕额虎须, 声若巨雷, 势如奔马。” 小说采用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法, 突出了武将张飞特有的非凡声势。而对张飞的肖像描写则采用从刘备眼中看出的手法, “身长八尺” 等五句话二十个字, 把张飞的英雄形象粗笔勾勒出来, 给人留下的印象十分深刻。再如第三回中的“ 鞭打督邮” 一段, 小说写张飞之怒则“ 睁圆环眼, 咬啤钢牙” 写张飞行动之速则“ 滚鞍下马, 径入馆骤” 写张飞动作之猛则“ 揪住头发, 扯出馆释” , 这一切都写得历历如绘, 神形毕肖, 于是一个嫉恶如仇、胸无宿物、 敢作敢当的猛张飞的艺术彩象跃然纸上, 栩栩如生。第四十二回中的“ 大战长坂桥” 写得更是给人以身临目睹之感。小说先就文聘眼中写张飞 “倒竖虎须, 圆睁环眼, 手绰长矛, 立马桥上” 只十六个字便活画出了张飞英勇无畏的气魄和胆量。接下来, 小说再写张飞 厉声大喝” , “ 声如巨雷, ”又把张飞的凛凛威风、一身正气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只就张飞一方来看, 而写曹兵则是由“ 疑” 而“ 恐” , 乃至于听了张飞的三声大喝, “ 尽皆股课” , “ 一时弃枪落盔者, 不计其数” , 形容曹兵的溃逃则云“ 人如潮涌, 马似山崩, 自相践踏” , 极尽夸张、渲染之能事。小说甚至还特意写了曹操身边的夏侯杰“惊得肝胆碎裂, 倒撞于马下” , 又进一步反衬了张飞的英雄气概。小说描写至此, 情犹未尽, 又写了一首充满热烈赞美之情的七言绝句 “ 长坂桥头杀气生, 横枪

立马眼圆睁。一声好似轰雷震, 独退曹家百万兵。” 写意传神 与前面的描写交相辉映, 相得益彰, 把这一惊险动人的情节描绘得更具撼人心魄的艺术力量。

三是晓畅自然。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和《红楼梦》相比, 语言固然带有一定的文言特色, 读来感到在字词上有一定的难度。但若与从前的小说如魏晋志人志怪、唐代传奇以及后来的《聊斋志异》等相比, 语言则又显得晓畅自然, 具有一定的通俗性,虽然还未必“ 读涌者, 人人得而知之” , 但对于具有一般文化水平的读者来说, 还是能读得懂的, 并不会产生艰涩生硬之感。很多取自正史、笔记小说的材料, 作者都对它适当地进行了通俗化处理, 使之变得浅切自然, 明白易懂。《三国演义》曾采用了《世说新语》中的很多故事, 虽说《世说新语》的语言本身就很流畅易懂, 但作者还是适当地进行改写, 力求使故事的语言更浅显明了, 流畅自然, 以便于读者更顺利的阅读, 更好的接受。比如第十一回孔融一出场, 小说写了他少年时的一件轶事:“ 自小聪明, 年十岁时,往渴河南尹李膺, 阁人难之, 融曰:‘我系李相通家。’及入见, 膺间曰:‘汝祖与吾祖何亲 ’融曰:‘昔孔子曾问礼于老子:‘融与尹岂非累世通家?’膺大奇之。少顷, 太中大夫陈炜至。膺指融曰:‘此奇童也。’炜曰:‘小时聪明, 大时未必聪明。’融即应声曰:‘如君所言, 幼时必聪明者。’而《三国演义》则又改写为:“ 操恐人暗中谋害已身, 常分付左右:‘吾梦中好杀人。凡吾睡着, 沙等切勿近前。’ 一日, 昼寝帐中, 落被于地, 一近侍谎取覆盖。操跃起拔剑斩之, 复上床睡 半晌而起, 佯惊曰:‘何人杀吾近侍?’众以实对。操痛哭, 命厚葬之。人皆以为操梦中杀人,惟修知其意, 临葬时指而叹曰:‘承相非在梦中, 君乃在梦中耳。操闻而愈恶之。”(第七十二回)原作写得太简略, 不够生动, 并且“ 妄近”、“听人”、“ 阳眠” 等词语, 一般人读来未免难懂, 而经小说作者一改, 便把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交代得一清二楚, 同时还将这一故事情节置于曹操与杨修之间的矛盾激烈冲突之中, 既刻划了曹操奸诈、阴险、凶残的性格, 又表现了杨修机敏多智而又爱耍小聪明的特点, 把二人之间的矛盾逐渐激化的情景也表现出来了, 而其所用语言本身也浅切通俗, 流畅自然, 令人过目不忘, 类似这种似浅实深、语简义丰的语言, 在《三国演义》中是非常多的, 不仅局限于对史传、笔记材料的改编。

四是灵活多变。

文言与白话的有机结合, 决定了《三国演义》语言必然具有灵活多变的特点。这主要表现为该长则长, 该短则短, 当简则简, 当繁则繁,宜雅则稚, 宜俗则俗,应深则深,应浅则浅。其长如第十三八回“ 隆中对” , 马振方先生指出:“ 《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写诸葛亮隆中对策, 纵论天下大势、经国大计, 讲少了不行, 拆零碎了也不行, 必须江水滔滔, 一泄而下, 才能充分显示出说话人的雄才大略, 不同凡响。罗贯中将《三国志· 诸葛亮传》记载的隆中对策一大段话一字不减地移入小说人物之口, 正是出干这种需要, 产生了良好的艺术效果。”(《小说艺术论稿》)所论极是。其短则随处可见, 如第四回曹操与陈宫在草堂后听到的“缚而杀之, 何如?”只有六个字, 简短已极, 但却因此而引起了一场误杀, 如果话说得很多、很长又很细, 曹操和陈宫又听得很真切, 误会也就根本不会产生。于是曹操奸诈、凶残的性格也就无法表现出来。第五回“温酒斩华雄”,曹操为关羽壮行色, 激励他英勇杀敌, “ 教鲡热酒一杯, 与关公饮了上马, ”关羽的话也只有八个字:“酒且斟下, 某去便来。”可谓短矣, 但字字铿锵有力, 掷地有声, 表现了关羽在赴战场时的沉着坚定,对曹操来说, 关羽虽出身低微, 但绝无受宠若惊之态 对战华雄一事来讲, 关羽坚信此举必然成功。而当他斩华雄回到大帐后, “ 其酒尚温” 四字的交代更是传神之笔, 关羽雄威之盖世, 武艺之高强, 杀敌之英勇, 动作这之敏, 无一不在四字中蕴涵。其繁处扬扬洒洒, 铺排展衍, 备足无余, 第二十三回“击鼓骂曹”, 称衡的话便具有这种特色、“公言差矣!此等人物, 吾尽识之!荀或可命名吊丧问疾, 荀枚可使看墩宁墓, 程显可使关门团户, 郭嘉可使白词念赋, 张辽可使击鼓鸣金, 许褚可使牧牛放马, 乐进可使取状读诏, 李典可使传书送檄, 吕虔可使磨刀铸剑, 满

宠可使饮酒食糟, 于禁可使负版筑墙, 徐晃可使屠猪杀犬 夏侯享称为‘完体将军’ , 曹子孝呼为‘要钱太守’。其余皆是衣架、饭囊、酒桶、肉袋耳!”一口气把曹操的十四员文武干将数落一遍, 字字句句充满着讥笑挖若之意, 可谓嘻笑怒骂皆成文章。而谓曹操“ 污浊” 也是这样不遗余力:“ 汝不识贤愚, 是眼浊也 不读诗书, 是口浊也;不纳忠言, 是耳浊也;不通古今, 是身浊也;不容诸侯, 是腹浊也;常怀篡逆, 是心浊也;” 曹操“眼” 、“口” 、“耳”、“身”、“腹”、“气合”, 一切皆“浊”, 真可谓污浊不堪, 把曹操骂个狗血喷头。可见,《三国演义》不论是“力低其谋臣将士”, 还是“指名独骂曹操” (毛宗岗批语) , 皆不厌其详, 淋漓尽致。而其简处则惜墨如金, 不肯多用一字, 但言简意赅, 片言百意, 只字千钧。如第十九回, 当吕布祈求曹操留下自己一条活命, 并表示“公为大将, 布副之, 天下不难定也”, 时, 曹操便问刘备的主意, 刘备便以“公不见丁建阳, 董卓之事乎“ 作答。十一个字非常简洁 但却包含深刻的内容, 既委婉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又提醒曹操留下吕布只能是祸害, 因为吕布为人最无品行, 但刘备的话并没有说破, 主意还请曹操自己去拿, 说得非常含蓄得体。一些外交辞令, 常常以雅为特色, 而一些莽撞的人物的语言则不免较粗俗。孔明 “吞战群儒” 、“ 智激周瑜” 、“ 智激孙权” 等片断中的人物语言多以雅见长, 而张飞、夏侯停等猛将的语言则多以粗俗直率为基本特征。一些来往公文, 人物吟诗作赋, 其语言则深, 而一般的对话则浅, 但深者并不艰涩, 亦能读懂, 好接受 浅者并不直露乏味, 而是明白如话, 耐人回味。这种灵活多变的特点使得《三国演义》的语言更显得丰富多彩, 不拘一格, 绚烂瑰奇。

五是气势充沛。

《三国演义》是以军事为主要题材的历史演义小说, 其中写了很多重大的战役, 诸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等, 都是中国历史上很有名的战例, 因此小说常表现刀光剑影、人仰马翻、兵来将挡、水来土屯的战斗场面, 充溢着一种特有的阳刚之美。同时, 《三国演义》也可以说是一部政治小说, 它展示了魏、蜀、吴三大集团之间及其本身的政治矛盾, 再现了历史风云, 也决定了小说必然会体现出一种崇高的美。另外, 小说还塑造了一大批政治、军士人才, 为读者竖起了一道英雄传奇的艺术画廊, 这些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 纵横驰骋, 不可一世, 体现着时代精神, 可谓“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即便是一些妇女形象, 如孙尚香、徐母、糜夫人等, 都不是一般小说中的女性所能比拟的, 而是具有一种刚烈坚毅的性格特征的妇女形象。这一切就决定《三国演义》的语言也应体现出一种磅礴峥嵘的气势, 颇具阳刚之美。而这种雄健奔放的语言特色又基本贯穿全书, 不论叙述语言, 描写语言, 还是人物语言, 皆以气势充沛取胜。而在描写关羽的情节中, 语言的气势尤为突出。“ 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 喊声大举, 如天摧地塌, 岳撼山崩, 众皆失惊。正欲探听, 莺铃响处, 马到中军, 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第五回)这是描写“ 温酒斩华雄” 的壮举。“ 关公奋然上马, 倒提青龙刀, 跑下山来, 凤目圆睁, 蚕眉直竖, 直冲彼阵。河北军如波开浪裂, 关公径奔颜良。颜良正在磨盖下, 见关公冲来, 方欲问时, 关公赤兔马快, 早已跑到面前 颜良措手不及, 被云长手起一刀,刺于马下。忽地下马, 割了颜良首级, 拴于马项之下, 飞身上马, 提刀出阵, 如入无人之境。河北兵将大惊, 不战自乱。”(第二十五回)这是再现斩颜良的情形。” 文丑沿河赶来。忽见十余骑马, 旗号翩翻, 一将当头提刀飞马而来, 乃关羽也, 大喝:‘贼将休走’战不三合, 文丑心怯, 便拨马绕河而走。关公马快赶上文丑, 脑后一刀, 将文丑斩下马来。” (第二十六回)这是表现斩文丑的场面。此外,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 、“斩蔡阳”、“单刀赴会”、“刮骨疗毒”、“水淹七军”等情节, 语言也都呈现出雄壮的气势, 读来颇受震撼, 如观大江流泻一去不返, 如见火山爆发不可遏止, 什么“势如破竹”、“势若奔马”, 似乎都难以形容这种特有的气势。而一些来往的文书、讨伐檄文、文人洁难等, 也都以雄壮有力、气势强大见长, 比如陈琳的讨伐曹操的檄文, 就写得气势酣畅, 鼓动力极强, 后世骆宾王《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方可与比肩。《三国演义》这种“文不甚深, 言不甚俗”的语言

风格早已为广大读者所接受, 所喜爱, 其雅俗共赏的艺术特征也对后世的小说戏剧斧生了良好的影响, 我们理应对此予以深入探讨。

更多相关推荐:
三国演义名句

1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演义第一回解释这句话反映了客观的历史演变规律在罗贯中眼中历史进程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统一就了就要分裂分裂久了就要统一2人情势利古犹今谁识英雄是白身三国演义第一回刘关张三人奋力救...

三国演义中的名言

曹操的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曹操的今英雄为使君与操尔三国成语一手包办出处三国志魏志典韦传韦一手建之一举两得出处三国志魏志臧洪传将以安社稷一举两得一臂之力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回愿助兄一臂...

三国演义名句

1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演义第一回解释这句话反映了客观的历史演变规律在罗贯中眼中历史进程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统一就了就要分裂分裂久了就要统一2人情势利古犹今谁识英雄是白身三国演义第一回刘关张三人奋力救...

《三国演义》十大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十大经典语录1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奸雄的写照曹操误杀吕伯奢全家被陈宫责问曹操非但面无愧色反而颇为自得大言不惭多疑自私而又奸诈的性格暴露无遗2今天子蒙尘将军诚因此时首倡义兵奉天子以从众望不世之略也...

《三国演义》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经典语录三国演义经典语录1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演义2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罗贯中三国演义3大丈夫生居天地间岂能郁郁久居人下罗贯中三国演义4卧龙南阳睡未醒又添列曜下舒城苍天既...

名言名句;三国演义的名言

名言名句三国演义的名言名言名句三国演义的名言1为将之道勿以胜为喜勿以败为忧智勇武将2主公之言虽合天理奈离乱之时用兵争强固非一道若拘执常理寸步不可行矣庞士元3轻而无备性急少谋乃匹夫之勇耳他日必死于小人之手郭嘉4大...

《三国演义》经典语录119条

三国演义经典语录一百一十九条前言三国演义前言一玄德幼时与乡中小儿戏于树下曰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叔父刘元起奇其言曰此儿非常人也三国演义前言二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许劭对曹操语三国演义前言三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

三国演义

府前街六语组倾情奉献三国演义人民文学出版社作者简介罗贯中元末明初人内容简介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大致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闯关练习一填空题1三国演义的作者明代罗贯中三国...

三国演义名句赏析

三国演义名句赏析人中吕布马中赤兔quot一共八个字却称赞了两件事物足可见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而且朗朗上口妇孺皆宜后来关羽虽然也得到了赤兔但也没听别人这么说过估计作者肯定是吕温侯的FANS否则也不会这么肉麻quot...

三国演义中十句精辟名言

一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一共八个字却称赞了两件事物足可见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而且朗朗上口妇孺皆宜后来关羽虽然也得到了赤兔但也没听别人这么说过估计作者肯定是吕温侯的FANS否则也不会这么肉麻二马氏五常白眉最良老马家五个儿...

三国演义中的歇后语

三国演义中的歇后语1曹操曹操转胎疑心重曹操杀人乱来一气曹操用人唯才是举吃曹操的饭想刘备的事人在心不在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曹操作事干干净净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曹操用计又...

《三国演义》曹操真英雄

内容提要曹操是汉魏时期最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同时也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很多人认可许邵的评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就是这样的人吗我认为罗贯中笔下的曹操不仅展现了奸诈狠毒的一面更向我们展现了...

三国演义名言(2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