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养生的语录

时间:2024.3.31

一些養生的語錄

医不三世,不服其药。

养生以不伤为本。

大凡快意处,即是受病处。老年人随时预防,当于快意处发猛省。 爽口物多终作疾。

已饥方食,未饱先止。

养静为摄生首务。

养生之方,首先节欲。

若学多情寻往事,人间何处不伤人。

不是闲人闲不得,闲人不是等闲人。

人不得夜食。

百味未成熟勿食,五味太多勿食,腐败闭气之物勿食。

吃饭先喝汤,不用请药方。

戒晚食为养生善术。

饱生众疾。

夜饱损一日之寿。

俭于饮食,可以养脾胃;俭于嗜欲,可以聚精神。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食不语,寝不言。

食能以时,身必无灾。

怒后不可便食,食后不可便怒。

慎言语,节饮食。

心不求睡者,不得睡;心求睡者,亦不得睡;唯忘睡者,睡斯美矣。

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冬月宜温足冻脑。

冬不欲极温,夏不欲极凉。

冬寒尤可近火,火在表;夏热必戒纳凉,凉入里也。

饥而食,渴而饮;昼而兴,夜而寝。无浪喜,无浪忧;病而卧,死而休。 早起不在鸡鸣前,晚起不在日出后。

华山处士如容见,不觅仙方觅睡方。

多食则气滞,多睡则神昏。

先睡心,后睡眼。

若要小儿安,常带三分饥与寒。

食取称意,衣取适体,即是养生之妙药。

养生求安乐,亦无深远难知之事,不过寝食之间尔。

养生者,不过慎起居饮食,节声色而已。节在未病之前,而服药在已病之后。 粗茶淡饭饱即休,补破遮寒暖即休,三平二满过即休,不贪不妒老即休。 善养生者,慎起居,节饮食,导引关节,吐故纳新。

自知气发每因情,情在何由气得平。

声色者败德之具,思虑者残生之本。

忧悲多恚,病乃成积;好憎繁多,祸乃相随。

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 制怒者当涵养于未怒之先。

厚于味者薄于德,沉于乐者反于忧。

虽然外固三要,尤要内遣三害。三害者,邪念、烦恼、嗔恚也。。 独抱浓愁无好梦。

哀乐失时,殃咎必至。

真人本是凡人做,悟者何难?名利如山,隔断神仙路往还。 恩爱牵缠不自由,名利萦绊几时休?放宽些子留余地,免致中年早白头。 酒是烧身硝焰,气是无烟火药。

欲求长生先戒性。

大贵之生常速尽。

天下有极惨极烈、至大至深之祸,动辄丧身殒命,而人乐于从事,以身殉之,虽死而不悔者,其唯淫欲乎!

不见可欲,使心不乱。

日月欲明,浮云盖之;河水欲清,沙石秽之;人性欲平,嗜欲害之。

见素抱朴,少思寡欲。

劝君少干名,名是锢身锁;劝君少求利,利是焚身火。 未得则羡,已得则厌;厌而求新,则为恶无不至矣。

节嗜欲者,治身之本。

名高折人寿,思苦减天年。

利关不破,得失惊之;名关不破,毁誉动之。

穷奢极欲,算来何益精神。

佳肴与美酒,都是腐肠膏;艳声与丽色,真是伐命刀。 所谓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也。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养心莫善于寡欲。

养生之方,首先节欲。

养生难在去欲。

怒是猛虎,欲是深渊。

破爪伤肤,坏梳摘发,色为之变;聚珍痤身,列艳靡骨,心为之安。

莫言名与利,名利是身仇。

息意去欲,归于无为。

虚名浮利浓于酒,醉得人心死不醒。

患生于多欲,害生于未备。

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祸患生于邪心,邪心诱于可欲。

趋世之士,驰竞浮华,不固根本,忘躯殉物,危若冰谷。 富贵何欣欣,贫贱何戚戚,一为利所驱,至死不得息。

嗜欲正浓时,能斩断;怒气正盛时,能按捺;此皆学问得力处。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心劳而气废,疾以之生矣。

心乱则神烦,神烦则欲盛,欲盛则疾且死矣。

饥忌浴,谓之腹虚不可令耗气耳。

百病从脚起。

百病生于气。

百病积聚,皆起于虚。

忌汗当风、卧当风、洗浴当风、睡当风。

忍尿不便,膝冷成痹。

明治病之术者,杜未生之疾。

病加于小愈。

病多知药性。

常有小疾则慎疾,常亲小劳则身健。

一心疗万病,不假药方多。

七情之病也,看花解闷,听曲消愁,在胜于服药者矣。 人参补气,羊肉补形。

三分治病,七分调养。

万般补养皆虚伪,唯有操心是?妗?

上药养命,中药养性。

无病赛过活神仙。

天道自然,人道自己。

不是暮年能耐病,道人心地本来宽。

不须忧老病, 心是自医王。

心安病自除。

古人医在心,心正药自真。

有愁皆苦海,无病即神仙。

寻气如寻病,消愁便消灾。

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吾身本无患,卫养在得宜。一毫不加慎,百病所由滋。 身作医王心是药,不劳和扁到门前。

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养生当用食补,治病当用药攻。

养老之要,耳无妄听,口无妄言,身无妄动,心无妄念。此皆有益于老人也。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病无良药,自解自乐。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病养精神胜服药,贫知节俭胜营生。

调药性易,调己性难。

一笑解衰容 。

人生要适情,无荣何来辱。

人生能知足,烦恼即时除。

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

不以奢为乐,不以廉为悲。

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乐天知命故不忧。

耳目宽则天地窄,事务短则日月长。

收得放心,戒得忿怒,薄得世味,远得嗜欲,这个中间养了多少精神。

会做快活人,凡事莫生事;会做快活人,省事莫惹事。 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

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也。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我若未忘世,虽闲心亦忙;世若未忘我,虽退身难藏。 身适忘四肢,心适忘是非;既适又忘适,不知我是谁。

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珍贵)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

君子贵知足,知足万虑轻。

若无知足心,贪求何日了。

和心在于行适。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始知年与貌,衰盛随忧乐。

省功不如省事,省事不如清心。

眉上几分愁,且去观棋酌酒;心中多少乐,只来浇花种竹。 脱尽名利缰锁,世界原来大。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人生之为体,易伤难养。

人有福则富贵至,富贵至则衣食美,衣食美则骄心生,骄心生则行邪僻,行邪僻则身夭死。

万人操弓,共射其一招,招无不中;万物彰彰,以害一生,生无不伤。

口中言少,心头事少,肚里食少,自然睡少。依此四少,神仙可

了。

无事如有事提防,才可弭意外之变;有事如无镇定,方可消局中之危。

见利轻亡其身,岂不惑哉。

以财为草,以身为宝。

只有一身宜爱护,少教冰炭通心神。 外护其身,如惜千霄茂树,勿纵一斧之刃伤焉;内护其行,如惜渡海之浮囊,勿容一针之锋破焉。

全生为上,亏生次之,死次之,迫生为下(在压迫下生最下等 )-吕氏春秋-贵生。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行端直则无祸害,无祸害则尽天年。

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

明者远见于未萌,而智者避危于无形。

保生者寡欲,保身者避名。

养生以不伤为本。

养志者忘形,养形者忘利。

能保身养性者,常须善言不离口,良药莫离手。

祸不入慎家之门。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

心有千载忧,身无一日闲。

圣人除心不除境,凡人除境不除心。 但能虚心绝虑,保气养精,不为外境爱欲所牵,恬淡以养神、气,即长生之道毕矣。

治心无他术,要使百念空。

性海澄渟平少浪,心田洒扫净无尘。

性躁暴者,一身之剧贼。

欲多则心散。

一日之忌,暮无饱食;一月之忌,暮无大醉;一岁之忌,暮须远内;终身之忌,暮常护气。

大乎大笑,耗人元气。

久言笑,则脏腑伤。

言谈有节,可以延年。

固守虚无,以养神气。

养生之道,必爱气存神。

爱气如守关。

语言宜常简默。

常默元气不伤,少思慧烛内光,不怒百神和畅,不恼地心清凉。 善养鱼者治其水,善养人者治其气。

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一失位则三者伤

矣。

练形还精,练精还气,练气还神。

俭于视,可以养神;俭于言,可以养气。

精神内伤,身必败亡。

人生何适不艰难,赖有胸中万斛宽。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 不诱于誉,不恐于诽。

只因忘宠辱,至此不伤神。

外物得亦不喜,失亦不忧,则心定矣。 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淡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真人之心,如珠在渊;众人之心,如泡在水。

家无仓廪储,心有宇宙春。

谁能养气塞天地,吐出自能成虹霓。

得而不喜,失而不忧。

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敬之而不喜,侮之而不怒者,唯同乎天和者为然。

毁誉善恶不入于心,其名曰虚。心虚则安。

阴阳好合,接御有度,可以延年。

淫声美色,破骨之斧锯也。 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

一段光明君记取,要知无念是真归。

五情不思,五味不贪,不欲不染,六根清净,方寸澄清澈,便是真丹。

生我者道也,灭我者情也。

多言则背道,多欲则伤生。

我闻浮图教,中有解脱门 ;置心为止水,视身为浮云。 忧喜心忘便是禅。

要做长命人,莫做短命事。

发宜多栉,齿宜多叩,液宜常咽,气宜清炼,手宜在面。 食气者常有少容。

人生而静,天之性也。

天主正,地主平,人主安静。

不为外物所动之谓静,不为外物所实之谓虚。

不淫于至乐,不安于至静,能栖神静乐之间,谓之守中。 不耻贫贱,不贪富贵,不嗜声色,不耽名利,不惧患难,不怍黜辱,外无所求,内无所惑。

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

有事无事,常若无心;处静处喧,其志唯一。

自静其心延寿命,无求于物长精神。 闭目养神,调息养气。

人生难得老来闲。

不以欲伤生,不以利累形。


第二篇:养生箴言


养生箴言

1、以默养气,以瞑养血,以睡养精,以静养神。

2、名过伤肺,色过伤肾,财过伤肝,食过伤脾,睡过伤心。

3、肺病者宜逃名,肾病者宜戒色,肝病者宜散财,脾病者宜节食,心病者宜减睡。

4、减食以助药,增睡以节耗。舒以养体,缓以却劳。

5、无病时以劳动养阳,有病时以安静养阳。动能生阳,亦能散阳。静能伤阳,亦能敛阳。

6、病有百药不痊者,当静室问心,知因达果,可以无惑。治法宜在忏悔中求之,体力不足,辅以心力,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经云:致心一处,无事不办。治病亦如是。

7、子曰:血气未定,戒之在色。言少年人也。少男在卦为艮,阳气在外,阴体未成,最忌阴气感召。是以遇少女则为损,遇长女则为蛊,遇老女则为剥,皆阳损阴伤之象也。当以师友之道导之,使进于学,则遇中男为(开)蒙,遇长男为颐(养),遇老男为大畜(存),皆阳生阴长之象也。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此之谓欤?

8、肺病者宜逃名,名人每多言,言多则损肺气;肾病者宜戒色,色鬼每亏精,精亏则损肾气;肝病者宜散财,财主每使气,气盛则损肝气。脾病者宜节食,食客每多纳,纳多则损脾气。心病者宜减睡,睡虫每多眠,眠多则损心气。

9、雨,天气之降也,过降无疏泄之途,则发为涝,在人为水肿,治当温升地气,宜真武汤之属;云,地气之升也,过升无敛降之路,则发为旱,在人为气胀,治宜凉降天气,宜生脉散之类。肿胀关乎阴阳升降,天地交通,宜于根本处求之,不可见肿但言利水,见胀惟知破气也。万病皆当作如是观。

仲景伤时论

论曰: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賫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咄嗟嗚呼!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啼泣,痛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哉!而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己,遇灾值祸,身居厄地,蒙蒙昧昧,蠢若游魂。哀乎!趋世之士,驰竞浮华,不固根本,忘躯徇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

格物解

格,木各也,木四立而中空为格,可间断,可封闭,可令物井然有序。

于思维中对事理建立井然有序的逻辑秩序,形成自我的思想认识体系,足以自圆其说不相矛盾,此形下之格物也。格格不入即是各自封闭相互间断不相往来的自闭状态,也即各自保持自己的独立状态与外界隔绝。思想家往往如此,常人更是难出此格。

物,即自我执着之外的一切外界存在。格物,意在自我与外物的对立中重建不相矛盾的统一秩序。所谓自他不二,物我同元,此形上之格物也。唯觉者能出此格,出格即是入不二法门。知物我不二即是自知,即是知物,即是觉醒。故云:致知在格物。

知致而后意诚心正身修家齐国治天下平,所谓极乐世界庄严国土者,物随心转也。

(转帖)扶阳学派是中医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任何一种事物的生长都是从其内部进行的,即使需要不断地从周围的环境中汲取营养,也要有选择性地将其转化成能够融于自身的养分,才能使其完全融于自己的机体。中医的创新与发展固然不会例外,其理论的创新必然是在中医理论框架内进行的,这种创新就是对传统的一种拓展,也是对传统的一种延续和完善,而不是一种对传统的肆意否定和替代性的抛弃。就在唯科学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下,一些中医学界人士怀着一种文化自卑的心理走向西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用现代医学和自然科学去改造中医和创新中医的工作上时,真正的中医理论框架内的创新并没有停止,发源于四川地区、由清末名医郑钦安开创的扶阳学派就是其最好的例证。

中医理论创新与个性化诊疗

纵观中医的发展史,中医自身的发展在历史上一直包括两个内容,一个是中医队伍的组织建设和规模的扩大,一个就是中医理论的创新和完善。前者是中医政策所主导的,而后者则是中医理论自身所蕴含的理论展开,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自发进行的,不是随着某些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当那些西化的中医人士在以西医的发展为参照标准把更多的怨气撒在中医理论身上时,他们却没有意识到中医理论在临床疗效上并没有弱化(比如中医治疗现代艾滋病和SARS病毒引起的非典型肺炎等疾病就具有很好的疗效)而需要革新,倒是中医队伍的规模正在减少,这才是中医真正需要解决的迫在眉睫的危机。

中医理论的创新有两条路径,一种是中医基本理论的创新,这种创新的可能性在今天是很小的,因为那些基本理论在《黄帝内经》里就已经基本完善,这是上古医家对人体和疾病认识的高度总结,今人难以出其左右;而中医的另一条创新之路却在历史上一直进行着,这就是针对疾病在既有的中医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建立系统的诊疗方案,即中医的个性化诊疗体系。每一位中医在临床中都可以发展出一套符合自己个性的诊断、辨证与治疗用药的特色,使得中医的技术水平在相应的领域达到不断被超越的境界,继而不断地提高疗效。事实上如果某位中医家自己创建的个性化诊疗体系在治疗某一类疾病中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和卓越的疗效,那么它就会被有效地传承下来,形成一个学派。中医史上曾出现了众多的这类学派,比如伤寒学派、温病学派、金元四大家中的易水学派、河间学派等。中医学派的形成往往能够提高相应的诊疗领域的疗效水平,同时能够培养出一批高水平的学术传人来,这就是中医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在中医发展史上,每一个学派的产生都会推动中医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在今天中医学术发展缓慢的情况下,我们就更需要新的中医学派来刺激中医学术的进步。

扶阳学派的个性化诊疗特征

扶阳学派,一般称为“火神派”, 其创始人为郑寿全。郑寿全(1824-1911),字钦安,四川邛崃人,有医著《医理真传》、《医法圆通》和《伤寒恒论》传于世。他在临床诊疗过程中以重视阳气、善用附子干姜等辛热药著称,人誉“郑火神”、“姜附先生”,誉满川蜀。其传人有吴佩衡、祝味菊等著名医家,当代也有不少火神派的传人,如成都唐步琪先生等。

扶阳学派之所以能够以一种学派在现代著称,就是以郑钦安为首的几代医家形成了不同于中医史上出现的其他学派的个性化诊疗特征。

首先,在疾病的病因病机的阐述上,该学派重视人体元阳和阳气的作用,比如“阳者,阴之主也。阳气流通,阴气无滞”;“阳者,阴之根也。阳气充足,则阴气全消,百病不作;阳气散漫,则阴邪立起”;“元气为人生阴阳之主宰。人生立命全在坎中一阳。万病皆损于一元阳气”(郑钦安语);“人生立命在于以火立极,治病立法在于以火消阴”,“病在阴者扶阳抑阴,病在阳者用阳化阴”(卢铸之、卢永定语);“故善养阳者多寿,好戕阳者多夭。阳常不足,阴常有余”;“抗力之消长,阳气实主持之。阳气者,抗力之枢纽也”。(祝味菊语) 其次,在辨证论治上,该学派以阴阳辨证为纲,尤善辨阴证。比如郑钦安认为“一病有一病之阴阳”,“万病总是在阴阳之中”,“病情变化,非一端能尽,万变万化,不越阴阳两法”,因此“认证只分阴阳”。由于重视元阳的作用,所以该学派的医家尤其重视在临床中辨别阴证所体现出来的症状,诸如“少神或无神”,“喜卧懒言,四肢困乏无力,或?m卧恶寒,两足常冷”,“不耐劳烦,小劳则汗出”,“咯痰清稀或呕吐清冷痰涎、清水或清涕自流”,“语声低弱”,“唇色青淡或青黑”,“痛喜揉按”,“满口津液,不思茶水,间有渴者,即饮也只喜热饮”,“女子白带清淡而冷,不臭不黏”,“饮食减少,喜食辛辣煎炒极热之品,冷物全然不受”,“小便清长,大便通利”,“面白舌淡,即苔色黄也定多润滑”,“脉微或浮大而空”等,皆归于阳气虚衰的阴证。既然把阴证归于阳气或者元阳不足,那么治疗这类阴证必然采取温补法。

最后,由于扶阳学派擅于治疗阴证,借鉴《伤寒论》的经方用药,形成了重用附子、干姜、桂枝和肉桂等补阳药物的特色。在临床上该学派的医家多能大胆使用此类药,屡起沉疴,让世人折服。长期的阴证诊疗经验,也使得该学派的医家对相关补阳药物的应用颇有心得,比如“附子一药,辛以润之,致津液,通气化,可使肾中五液蒸腾敷?眩?阳生阴长,此即阳中求阴生化无穷之理”(李可);“附子的这个偏性,这个毒,正是它救命回阳之所在”,“桂枝法已经不是单纯的解表法。用在外证,她可以起到解表的作用,用在内证上,它可以协调阴阳”,“四逆法的运用那就太广了,它的作用不仅在于回阳救逆,还在于温肾纳下,临床上大多数慢性病人和危重病人最后都要从这个法上去收工,也可以说这个法才是治疗的真正目的,而其他的法都只是手段,手段是为了达成这个目的,达不到目的,要想真正治愈病,真正收工,是很困难的”。(卢崇汉语)

由此不难看出,该学派立根于《周易》和《黄帝内经》对自然和人体的基本认识,效法于《伤寒论》的理法方药,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个性化诊疗特征,且代有传人。比如属于这个

学派的现代有名的医家就有李可、卢崇汉和刘力红等人。目前这个学派的影响日益剧增,已经召开了首届扶阳论坛学术会议。

扶阳学派拷问中医标准化

自从西医传入中国以后,西医的发展模式和理论形态就一直在消极地影响着中医的发展。中医学界的一些人士接受了西医教育,在唯科学主义的意识形态的主导下,力图按着西医的标准来改造中医,比如要像西医诊疗理论那样把中医诊疗理论建成一个统一的知识体系,即中医的标准化研究。

中医的标准化研究完全是不顾中医在历史上发生的规律和理论特征,对中医进行的一次扭曲的改造。这种“削足适履”的做法掩盖了中医各家学派存在的客观事实,也违背了中医个性化诊疗特征的存在。不仅严重浪费了我国的科研资源,也扼杀了中医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导致中医理论的平庸化。

我们知道中医不仅针对每一个病人进行个性化的诊疗,每一位中医也形成了属于自己特色的个性化诊疗体系。一个中医在自己的长期医疗实践中形成的个性化诊疗体系,是该医家针对每一个病人进行个性化诊疗的前提。每一位中医个性化诊疗特征的形成,取决于该医家所面对的疾病分布特征、自己的个性、知识结构等诸多因素。它是每一位中医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和智慧的体现,也是不断超越现有的中医医疗水平的途径。

比如扶阳学派,就是基于中医基本理论形成的一套在诊疗上具有重阳特色的学派,该学派在治疗属于阴证的疾病领域里代表了目前中医学界最高的水平。如果从中医的标准化来看,扶阳学派无论是从疾病诊断上还是用药上,都不符合既定的标准,但该学派的医家取得的临床疗效是这些标准化的中医理论所做不到的,因为他们的理论是首创的,并没有包含在既定的标准里。

扶阳学派的兴起为中医学术发展提供借鉴

扶阳学派对中医理论的创新完全是基于深厚的中医基本理论在中医理论框架内发生的,它是对已有的中医诊疗体系的进一步丰富与完善,这才是符合中医理论发生规律和文化特征的理论创新,也为中医学术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创新必然是对传统的一种继续和完善,中医理论的创新必须像扶阳学派那样,把自己的根基牢牢地建立在中医基本理论之上,然后在中医理论框架之内进一步拓展与延伸。未来的中医发展,不仅需要不断地壮大中医队伍的规模,更需要众多的像扶阳学派那样的创新学派之间的争鸣。我们期待着中医学界能够出现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那将是中医在新的历史时期真正繁荣的标志!(王世保)

更多相关推荐:
60句经典的养生语句

60句经典的养生语句让你拥有一个健康的好心态引导语日常生活中我们在养生中老是吃着吃哪结果效果甚微可是大家殊不知养生更重要的是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这样互补才能做到有效的养生保养然而我们怎么才能做到心态养生保健呢1...

牢记:实用中医养生经典语录

牢记实用中医养生经典语录中医养生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培养生机预防疾病为目的遵循阴阳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通过各种方法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保持生命健康活力如果您也想增强体质颐养生命延年益寿那就赶快行动牢记文中的养生要点及...

养生精彩语录

养生精彩语录老中医的顺口溜若要皮肤好粥里放红枣若要不失眠粥里添白莲腰酸肾气虚煮粥放板栗心虚气不足粥加桂圆肉头昏多汗症粥里加薏仁润肺又止咳粥里加百合消暑解热毒常饮绿豆粥乌发又补肾粥加核桃仁若要降血压煮粥加荷叶健脾...

养生语录

养生语录1饮食有节制起居有规律不妄事操劳肆欲纵色耗散精气喝酒行房事此行差也2唾沫吐得太远有伤元气3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没有非分之想平和安宁真气保存体内形影不离病不伤也4仁者寿也胸怀宽广者益寿反之胸怀...

养生妙语

养生妙语一个人要想有智慧第一个就是谦虚就是能接受别人的意见能接受别人的意见就是兼听则明就是听所以肾开窍于耳这是有道理的一个人肾气足他的耳朵就容易听进去别人的规劝肾气足的人也有智慧能听进去别人规劝的人耳窍通了肾气...

《黄帝内经》中的16句经典养生语录

黄帝内经中的16句经典养生语录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其主张的养生摄生益寿延年正符合了现代社会的人们的需求了解其中的养生语录将会使您受益匪浅养生语录1饮食有节制起居有规律不妄事操劳肆欲纵色耗散精气...

黄帝内经养生语录

黄帝内经养生语录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为古代医家托轩辕黄帝名之作为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创作一般认为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是...

黄帝内经必知其养生语录

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其主张的养生摄生益寿延年正符合了现代社会的人们要说非专业人员读黄帝内经的话首先应该从养生语录开始了解因为那将会使读者受益匪浅养生语录1饮食有节制起居有规律不妄事操劳肆欲纵色...

孔祥熙养生语录(3)

孔祥熙养生语录3常服人参自古认为常服人参能抗衰老轻身延年人参是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人参的根人参位居补药之榜首是中国人心目中名气最大的养生之物所以常常把一些补血益气的食物喻做人参比如说萝卜是十月萝卜小人参人参有神...

历代中医养生语录

历代中医养生语录医不三世不服其药自知气发每因情情在何由气得平养生以不伤为本声色者败德之具思虑者残生之本大凡快意处即是受病处忧悲多恚病乃成积好憎繁多祸乃相随老年人随时预防当于快意处发猛省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

孔祥熙养生语录(4)

孔祥熙养生语录4安神养心的乳汁莲子羹孔家的家务事是由宋蔼龄掌管的一应饮食她都要过问据孔祥熙的贴身警卫说每天下午3时宋蔼龄都要差佣人给孔祥熙送一碗莲子羹莲子有养心安神健脾益肾的功效常吃莲子能滋养交感神经其口感又面...

樊正伦养生语录

樊正伦经典语录女人是以血为主以阴为主男人以阳为主七是一个奇数女人的生命过程是7岁14岁21岁28岁35岁42岁49岁56岁她每七年有一次变化28岁小女孩儿长得最好看42岁三阳脉衰于上鬓角白发开始出来49岁天癸竭...

养生语录(1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