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与金融的道德问题》读书笔记

时间:2024.4.27

迈克尔·霍夫曼《会计与金融的道德问题》读书笔记

摘要

本书为“会计职业道德丛书”之一,是一本讨论会计与金融的道德问题的论文集。本书的编者匠心独运,以敏锐的眼光捕捉到对金融市场至关重要,对会计职业至关重要,但长期又为人们所忽视的一个问题即会计与金融的道德问题。本书围绕信任、责任和控制三个主题展讨论,其阐述和说明既专业又通俗、精辟。本书的案例与分析部分也是一大亮点,分别讨论了国际信用与商业银行、荷兰会计职业和美国国防工业等有代表性的又截然不同的组织。金融市场的稳定和有序运行需要财务会计信息的公开和透明,在我国这方面的问题正在不断突显,本书的出版对金融和会计从业人员以及制定行业规则的相关部门都具有不可多得的借鉴意义。

关键字

会计舞弊、金融市场、职业道德、激励约束机制

经典语句

一条好的看门狗对所有的来者都会吠叫,不管他们是无害的访客还是罕见的入侵者。审计人员也应当如此,对所有的客户保持警惕,因为违规者是不容易识别的。

审计委员会评价内部控制充分性的监督职责正获得不断的显著地位。有效内部控制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系统中存在一种适当的公司行为道德规范。内部控制系统的满意实施需要始终如一的高水平监督。

读书笔记

制度比觉悟更重要

——《会计与金融的道德问题》读后感

中国儒家经典《论语》中有“人无信则不立”的说法,这里的“信”指的就是诚信。诚信不仅是人的立身之本,也是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对于会计从业人员而言尤为重要。他们作为会计信息的主要处理者有责任为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况且我们今天的世界是一个全球化的世界,资本、人才等都在全球流动,金融市场是维系这一切流动的一个重要枢纽。众所周知,金融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又是虚拟的市场,维系金融市场稳定、有序运行的核心正是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公开、透明。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做到呢?

近年来,我国一直在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诚信体系建设,希望通过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的方式来保障信息的真实性,提高公开性和透明度。虽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1

但仍存在许多问题无法解决。霍夫曼的《会计与金融的道德问题》一书从不同视角,解释了发达国家会计舞弊层出不穷的深层原因,针对如何提升会计职业道德,如何加强法律与会计、审计的改革,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虽然它是一本译著,主要的事实根据来自西方发达市场经济的经验教训,但对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保障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提高公开性和透明度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特别是其中关于审计委员会的重要监督职能一章,运用众多案例提出加强监督的必要性和其对于提高信息的真实、公开、透明度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尤其值得我们深思。

众所周知,一个人不是孤零零存在的,他总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会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会计人员也不例外。当他们个人或所处团体与其他人或所属团体发生利益冲突时,如果他们可以运用手中的权利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但这样做却是违反道德准则的,那么他们会如何抉择呢?也许道德高尚的人可以拒绝诱惑,坚守自己的职责,但下次呢?下下次呢?谁能担保他们会一直坚守下去。有的人曾参加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吃树皮,历尽艰辛却始终不投降不放弃,为人民的解放和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巨大贡献。就是这样意志坚定、品格高尚的人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尚有经不住诱惑腐败变质最终丧身于敌人的糖衣炮弹下的,我们又怎么能将提高信息的真实、公开、透明度的希望都寄托在会计从业人员的个人道德品质上呢?

要想让一项事务稳定有序的运行,就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运行和监督机制作为保障,不能期待每个参与者都是天使的化身,会自觉自愿的按你设定好的轨迹走下去。“孔融让梨”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大人们经常要求我们从中学到“谦让”这一良好品格。孔融牺牲了自己的潜在利益换取了分梨的顺利进行,兄弟也没因此反目,大家皆大欢喜。不过这样的分配有一个潜藏的风险,它完全是建立在孔融的个人品格上的。如果有一天孔融不想让了,想尝一下大的梨,已经吃惯大梨的兄长们会不会同意?那最小的梨又会分配给谁呢?兄弟们会不会因为此事大打出手破坏原有的和谐?因此,仅仅建立在个人品格上的事务是无法长久有效运行的,一套合理完善的机制才能做到这一点。完善的机制不仅能提高效率,还能和谐人际矛盾,最有名的例子就是罗尔斯的“五分粥法”。五个人分一锅粥,没有量具如何才能分的公平呢?由此提出了五种分粥的办法。其中第五种办法,就是让分粥者最后领粥,即要等其他人把粥领走了,自己才取剩下的那份。这就给分粥者提出了一个起码要求:每碗粥都要分得很均匀。道理极其简单,假如分得不匀,最少的那碗粥只好留给自己,只有分得平均合理,自己才不至于吃亏。这时,分粥者非但不需出以公心,仅为自己着想,结果也是公正、公平的。

2

由此可见,为了让金融市场稳定、有序运行,财务会计信息的公开、透明不仅需要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更重要的是建立完善的监督体制,将会计工作置于阳光下。让想要违规者有所顾忌而不敢轻举妄动,对已违规者及时发现处罚,减轻损失。

维系金融市场稳定、有序运行,提高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公开、透明度不仅需要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更重要的是建立和完善有效的监督机制。而且制度比觉悟更重要!

而在我国,社会对会计人员素质的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持续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已引起了会计界、经济界乃至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各种新闻媒体对此也屡有披露,这也折射出当前的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存在严重滑坡.正因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不完善,所以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就成了当务之急。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基本途径有以下几个:

(一)加快完善我国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

当前虚假的会计信息已严重干扰了经济决策,扰乱了市场秩序,败坏了社会风气。市场经济依赖于规则,但仅有规则制度约束是不够的。当巨大的经济利益与严肃的道德规范发生碰撞时,只有道德诚信教育才能不使道德天平倾斜。近年来,我国出现的会计信息质量不高、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等现象,也充分证明单纯依靠法律法规等强制性规范不可能杜绝一切弊端的发生,提高会计从业者的素质,必须辅以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来补充,制定和出台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已迫在眉睫。

(二)建立健全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体系

采取“法、范”结合,建立健全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体系,即通过法规建设和职业道德规范的建立来约束、制约和激励财会从业人员的道德行为,做到“有法可依、有规可循”。会计职业道德的监测评价系统是会计职业道德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首先,应建立会计职业道德跟踪监测系统,判断会计职业道德意识所处的阶段,及时发现会计职业道德状况的新动向;其次,在建立健全会计职业道德评价系统时,建议在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学会等会计组织内成立道德委员会来履行这一职责。进行会计职业道德评价,就要对会计人员遵纪守法、真实公正、“廉业、精业、勤业、敬业、爱业”等方面制定一套可操作的评价标准;并且要选择恰当的评价方法。评价方法有社会评价方法和自我评价方法,而社会评价方法又可分为社会舆论与传统习俗评价。对道德评价结果应使用奖罚手段、示范道德榜样、大众传播媒介等方式,使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状况始终置于各单位内部和社会公众的督导之下。这样,“道德法庭”才会显示出强大的威力。当前财会领域的根本大法是《会计法》,把财会人员职业 3

道德建设和《会计法》的贯彻实施紧密结合起来,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实需要。德治为法治提供理论基础,又是对法治的深化和拓展,而法治则为德治提供有力保障。因此,即要运用《会计法》等对从业人员的行为进行强制约束,又要运用职业道德规范对从业人员的思想、行为进行引导和启迪,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以人为本,加强会计教育培训

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既影响到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制度的贯彻执行效果,又影响到会计工作质量。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迄今为止仍是盲点,尚未引起会计职业界足够的重视,与培养“德才兼备”会计人才的目标不相符,部分会计人员素质非常差,因此,应建立一整套会计人员素质教育的规则,进行多层次、循序渐进和全方位的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大致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专业技术教育,会计是一种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会计信息是经济信息的一部分。经济的发展,对我国会计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新的经济业务和经济情况不断出现,与之相适应的一系列新的会计理论课题需要我们开拓,特别是我国会计还处在转轨转型期间,这个问题表现得更为突出。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正在逐步形成,会计管理体系也正在建立。会计知识更新速度很快,只有不断对会计人员进行专业知识教育,才能适应经济形势发展的要求。二是会计人员后续教育,切实帮助他们提高素质、积累经验、更新知识。在后续教育中,要集中强化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结合当前会计人员新制度,新准则的继续教育,把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列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向会计人员系统讲授会计职业道德知识,提高会计人员对会计职业道德认识,增强会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遵守会计职业道德的自觉性。加强自身道德修养,遵守会计职业道德,改造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彻底抛弃享乐主义等不道德、不健康思想,自觉抵制外来诱惑。

(四)改进会计人员的管理体制

减少会计人员对本单位领导人员的人身依附,使其具有相对独立性,敢于抵制领导人员授意、指使、强令下的会计舞弊。在总结和完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应在会计人员的经济待遇、工作安排、职务任免由财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其次明确会计责任主体、责任行为主体、职责范围,明确主体应承担的责任。如《会计法》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会计管理体制的建立、健全,可以抵制单位领导授意、指使、强令情况下的会计弄虚作假,促进会计人员职业行为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为会计人员规范执业奠定基础,达到源头治理目的。

4

(五)加强会计道德诚信教育

会计从业者是《会计法》的具体执行者,负有依法进行会计核算、监督的职能。然而目前会计信息的失真、会计诚信危机,很多会计人员成了事实上的造假者或执行者。因此对会计人员进行经常性的诚信教育是当务之急。要使每一位从业者懂得,一流的专业技术不是走向成功的唯一条件,而一流的道德标准才是完善境界的基本要素。道德教育应从学生抓起,在学历教育阶段,就应健全教育机制,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教育,塑造职业品质,陶冶职业情操。在会计人员后续教育阶段,应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作为岗前培训教育的核心内容,使每一个会计人员熟练掌握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并将其作为各种经济组织考核、晋升、续聘和奖励会计人员的重要指标。

1、要对各经济组织的法人代表开展道德诚信教育

法定代表人代表组织依法行使职权,法人代表也必须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负全部责任。何况现实工作中会计造假行为很多是同企业法人的授意指使或强迫密切相关。因此对掌握会计诚信水平支配权的单位负责人进行诚信教育,是会计行业的生命线,是根本。

2、建立诚信档案,常抓不懈

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为会计从业人员建立包括基本信息、守信信息、提示信息和警示信息在内的诚信档案,记录会计人员的基本情况、在诚信方面的良好表现及行为、已经出现的有违行业诚信要求而需予以提示的行为,以及严重违反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及准则、受到各类处理的行为等。同时,对诚信档案实行动态管理,由各系统逐级汇总报会计学会,各单位对所报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各相关人员有义务及时向单位如实提供诚信信息和相应资料,并保证真实。各机构负责本单位会计诚信档案相关信息的归集、录入,会计学会重点负责会计诚信档案管理制度制定、信息分析、更新、网络开发和维护、政策解释和培训,指导和监督检查各级学会的诚信档案建设管理工作,对全行业会计诚信信息进行分析和披露。会计诚信档案记录期限至会计人员不再从事会计工作止。

(六)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

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必须有严明的规章制度。但由于职业道德不属于强制性规范,人们在执行时或多或少会产生松懈情绪,因此应在行业和企业范围内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建立检查考核评议奖励等制度,促使会计人员执行职业道德规范。激励约束要注意利益导向作用,要完善行业准入和禁入机制。

5

(七)加强社会舆论监督,规范会计职业行为

当前会计假帐屡见不鲜,与会计职业道德水平下降密切相关。因此会计工作应置于社会监督之下,具体可采取来自内部监督如公司主管人员和职能部门的监督、内部审计和职工评议等;来自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和强制性上级主管部门和国家财政、税务、银行等管理部门的监督;来自社会舆论的监督如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媒介鞭挞违反职业道德的不良行为,树立正确的权益观和荣辱观,增强从业者的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结束语

会计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是其职业生涯的生命线,单位的良好职业道德建设是事业提升的基石。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研究与会计管理的重要内容,按照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注重会计科研,发挥会计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营造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社会环境,提升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水平,是保证经济工作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任重道远。职业道德是一个职业得以生存的基础,它对职业者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要高于法规的约束。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对社会的公开承诺,如果会计人员丧失了职业道德将,将导致会计信息的严重失真,失去了社会对会计的信任。当今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是不容忽视的,规范会计职业道德是非常之重要。我们只要强化措施,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重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会计职业道德,那么会计职业道德将会走出缺失和困惑的境地,从而使会计人员达到更高的会计职业道德境界,造就出高尚的会计职业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 杨良超.试论高校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A).南京:南京师大出版社,2000.

[2] 薛存银.对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思考. N .山西经济日报,2000(10):2-3

[3] 单月华. 谈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 J .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1999(02): 148-149

6


第二篇:《道德与利益》读书笔记


读《伦理学与经济学》

道德与利益的关系,不仅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理论问题,而且也是一个敏感的社会现实问题。约翰?勒蒂奇所著的《伦理学与经济学》探讨的就是这样的一种引起广泛争论的关系,此书所具有的现实意义,正如其前言作者所言:“在全新的意义上,他阐述了一般均衡经济学能够对道德哲学分析所做出的贡献;道德哲学和福利经济学能够对主流经济学所做出的贡献。并指出了,对自利行为建设的温用已经严重损害了经济分析的性质。

人具有多种多样的需要,这些需要驱使人们具体行动,去追求各自的目标。每个人的需要和具体目标都是丰富多样的,因此,所有社会成员的需要和目标必然会错综复杂,有的相同,有的相似,有的相异,有的完全冲突。人们需要的满足是要消耗资源的,而资源又是有限的,完全用于这方面,就不再能用于另一方面;一部分人完全占有了,另一部分人就会一点也得不到。于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实现自己的目标,彼此就难免产生冲突,这种冲突有时甚至会发展成为战争。人类社会充满冲突和战争,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冲突和战争史。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越来认识到,为了自身的利益,必须照顾到他人的利益。也就是说,人类逐渐学会了彼此协调,更加注重社会秩序。要协调好秩序,就必须有一些规范来约束自己,也约束他人。由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决定了社会规范必然是丰富多样的,大致可以分为习俗、道德、宗教、纪律和法律几大类。每类社会规范都针对不同的社会行为,都有不同的内容,都实现着不同的目标,都有着不同的调节手段。 早在亚里士多德那里,经济研究就与人类行为所追求的目的相联系。而人类行为动机复杂多样,因而追求的目标是多元的。如果经济学关注真实的人而不是被狭隘的描述方式扭曲和抽象化了的人。马蒂亚.森认为,“人”这一概念具有基本的和不可约减的二元性,自利,或者个人福利的考虑并不是人们行为的全部动机。他由此把关注引向了对自由、权利的思考。

一般人都会认为财富越多越好。中国民间有“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说法,可见积累财富是一件性命攸关的事情,否则,活着就没有安全感。从古至今,人们都在通过各种手段积攒财富:占有很多田产和奴隶,将金银珠宝装在瓦罐子里东埋西藏;存折和信用卡经常更改密码,设法将已经占有的财富保值,拖欠民工工资,炒股,洗钱??人们整天劳碌奔波,为的就是多积攒一点,最好将儿子孙子的那一份都准备妥当。没有谁仇视财富,但与财富相关的问题,它的积累方式和分配(流动)方式,它与自由和幸福的关系,却永远是一个疑问。君子贪财,这没有关系;取之无道,就出问题了。不是“财”出了问题,而是“道”出了问题。社会的整体失衡不是经济学问题,而是一个与所有人都相关的人文主义的基本问题。人们不会去反对财富。但是善于思考的人们对财富的积累方式和分配方式却提出了质疑。为什么徭役赋税越来越重?为什么劳动者贫困,不劳动者反而富裕?为什么“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为什么原创性劳动越来越贬值,虚拟经济(或者信息经济,主要是传播小道消息)越来越吃香?人类还有没有得救的希望?

几个世纪以来,西方经济学大概过分依赖那只“看不见的手”,太重视“自利最大化”,以至于忽略了对财富积累和分配方式中存在的问题的关注。19xx年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说:“亚当斯密在他的任何著作中,都没有对自利的追求赋予一般意义上的优势。”他认为,西方当代经济学曲解了亚当?斯密关于人类行为动机与市场之复杂关系的理论。亚当?斯密“对悲惨现实的关注、他所强调的同情心、伦理考虑在人类行为中的作用,尤其是行为规范的使用,被人们忽略了”。在阿马蒂亚.森那里,经济学应致力于评价和增进的“更基本的目标”至少应该有自由与公正。他对自由和公正的看重基于如下判断:在一个社会中,人们拥有的自由度以及福利分配上的公正性直接关涉每个社会成员的生存状态并构成社会基本的道义性。

而伴随着社会的进步,近几年学术界发生过一次激烈的争论:经济学需不需要道德关怀?一些学者主张,经济学不仅要关注效率与资源配置,而且要关注社会公平、正义和道德,关

心人,关心人的尊严和价值:另一些人则认为,经济学的功用在于合理配置资源和提高效率,这是经济学的学科特点所决定的。如果经济学也陷入道德还是不道德的争议,那么就难于体现出经济学的独立的视角和作用,势必使它在效率与公平上顾此失被。据此,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在某种意义上,“经济学不讲道德”。

森教授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版的这本《伦理学与经济学》应该说功不可没。他指出,经济理论对经济问题的缺乏解释力,原因恰恰在于它对人的动机、行为、价值观、预期的判断失误,在于经济学对伦理和道德的忽视。他特别认为,经济学要关心道德问题,但经济学不是为关心道德而关心道德,否则经济学与论理学和哲学就没有区别了。经常学家之所以对道德问题感兴趣,是因为,如果没有上述对伦理、动机、价值观等的分析,就不可能对经济活动中人的行为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预期,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也就不可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如今,稍微接触过经济学的人都知道经济学的所谓“经济人假定”——每个经济主体(个人、企业、家庭、组织)在经济活动中都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并据此来决定它的行为,这是全部经济学的基础,无此则经济学的分析就无法展开。但是,就是这个在大多数人看来天经地义的法则受到森的怀疑。他指出,没有证据表明个体利益最大化是对人的行为动机的最好解释,更不能解释这种最大化会带来资源的配置。由于经济学家仅仅把人作为物质利益最大化的对象进行分析,而完全排斥了道德和伦理方面的因素造成的人的行为的复杂动机,经济学常常无法对人的行为和复杂的经济关系作出准确的说明和预测,各种经济模型也变成了好看的花架子。森教授举出日本的例子作为证明。在日本,企业以及个人的行为规则并不完全如同西方一样是个人利益最大化,其中,荣誉、责任和信誉,以及集体利益最大化占据着重要位置,这带来了相当成功的日本式经济制度。在此基础上,森进一步指出,如果允许非个人利益最大化假设进入主流经济学的分析框架,那么,许多困扰主流经济学的问题——诸如外部性问题、非市场依赖性、政府政策失灵——就会获得全新的解释和思路。除了最大化假设之外,森还对一系列主流经济学的教条进行了批判,如物质利益最大化等于福利最大化、帕累托最优的含义、效用的人际比较,以及自由和权利在人类行为目标中的地位等等。

以中国经济发展为例,自19xx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口号的召唤之下, 一时间, 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因被激活起来。在短短的20 多年时间里, 中国取得了惊人的经济成就,为中国的经济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坚定的实力基础。回顾中国这几十年的经济发展历程, 在“人定胜天”的思维模式下, 经济发展所获得的成就是以牺牲一定的社会代价为前提的。正如经济学研究要关注效率的的问题一样, 伦理学研究应该关注日益严峻的经济伦理问题, 以期通过理论推理和假设, 为解决当下问题提供可资利用之道。在这方面, 阿马蒂亚?森的《伦理学与经济学》一书为我们探究经济领域中的伦理问题打开了一扇小小的视窗。

市场经济迄今为止是人们所发现的最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当今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都采取市场经济模式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整体经济效率。在市场经济的发展模式中, 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不可忽视的。在这样的互动关系中, 伦理问题便成了人们发展经济必须关注的, 它构成了经济发展的超经济因素。超经济因素就本质而言就是指经济增长背后的文化力因素和经济伦理因素。阿马蒂亚?森认为, 经济学包括两个中心问题, 一是关于人类行为的动机问题, 它与“一个人应该怎样活着”这一广泛的伦理道德问题有关;一是关于社会成就的判断。这种判断应该更富于伦理性, 必须使用伦理的观点来判断究竟什么是“对个人有益的东西”。

虽然亚当?斯密没有明确告诉我们自利与利他的互惠关系, 但他向我们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作为理性的人, 他们一般不会长期采纳接受损害自己利益的行为方式, 所以, 只有顺应人们利益的道德, 而不是背离人们利益的道德, 才能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利己’道德则是在充分尊重个人利益的前提下, 进行有关的制度安排和构建, 使得个人追求自己利益的

行为可以实现社会利益的最大化。”

否认人们总是惟一地按照自利的方式做事,并不意味着人们总是不自私地做事,说自利行为在大量的日常决策中不起主要作用肯定是荒诞的。事实上,如果不是自利在我们的选择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正常的经济交易活动就会停止。”正如有人所辩护的那样:“这一假设(理性行为假设———引者注)可能会导致一些错误,但问题在于,其他任何非理性的特殊类型的假设可能会导致更多的错误。”因此,问题不在于人是利己主义者还是利他主义者,因为任何利己主义者都不可能是彻底的,除非他是个利他主义者;而任何利他主义者也都不可能是彻底的,除非他是个利己主义者;也不在于人到底是“经济人”还是“道德人”,因为人的这两种类型在不同的人甚至相同的人的行为中都能找到一定的佐证。“真正的问题应该在于,是否存在着动机的多元性,或者说,自利是否能成为人类行为的唯一动机。”这就是我所谓的“阿马蒂亚?森问题”

森本人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是清晰的:“人这一概念具有基本的和不可约减的‘二元性’。我们可以就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方面来看这个人,认识和关注他或她建立目标、承担义务、实现价值等的能力;我们也可以就福利方面来看这个人,这方面也需要引起我们注意。”一言以蔽之,人的行为动机并非只是自利而是具有多元性的。

更多相关推荐:
20xx寒假社会实践及读书笔记的相关要求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暑假社会实践及读书笔记的相关要求1、社会实践报告每人每篇不少于20xx字,有相关证明材料(照片或视频资料)或公章,后附附件5活动日志。附件1实践报告封皮加在首页。关于社会实践的主题和内容请参考…

寒假社会实践及读书笔记的相关要求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寒假社会实践及读书笔记的相关要求1、社会实践报告每人每篇不少于20xx字,有相关证明材料(照片或视频资料)或公章,后附附件5活动日志。附件1实践报告封皮加在首页。2、“走百县·访千企”也要写社…

写读书笔记的好处

初三数学复习策略近几中考试题都体现了“立足基础、考查能力、加强应用”的中考指导思想,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扎实有序的开展复习工作,提高数学总复习的质量和效益。下面就初三数学总复习的有关问题谈一点个人的看法和体会:第一…

寒假社会实践及读书笔记的相关要求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寒假社会实践及读书笔记的相关要求1、社会实践报告每人每篇不少于3000字,有相关证明材料(照片或视频资料)或公章,附件1实践报告封皮加在首页。2、“走百县·访千企”也要写社会实践报告,每人每篇…

写读书笔记的方法

写读书笔记的方法读书笔记不拘体例,不限长短,内容庞杂,形式多样。然而较为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四种方式:摘录式。这是使用最多的一种方式。主要摘录书籍、报刊、杂志中,与自己学习有关的原始资料,比如我们读一本课外书,…

关于假期教师读书笔记的总结

红根小学假期教师读书活动总结假期生活已经结束,老师们除了完成假期的学习任务外,都在积极参加教育局开展的教师读书活动,并且都根据学校要求,完成了关于《做最好的老师》和《把教学目标落实到位——名师优质课堂的效率管理…

读书笔记的记录规范指导

活动目标:学会正确地记录读书笔记,为以后的人生奠基活动重点:记录的规范活动难点:针对每一个同学活动课时:两课时活动准备:相关的知识储备及学生读书笔记本的准备活动流程:第一课时读书笔记有繁有简,有难有易,有各种形…

《伙伴的力量》读书笔记

伙伴的力量读书笔记伙伴的力量这本书是以一个六年级的学生小勋的口气通过奇怪的转校生突发事件油然而起的热心拉近距离微妙的改变沉默背后的苦衷伙伴的力量从心出发等六个小故事讲述了班里来了新同学后新同学及我的心理变化书中...

读书笔记范例

某某同学学习改变命运今天看了一本书是李晓鹏写的学习改变命运虽然没有看完只看了第二章动力篇学习改变命运但却感受非浅看了前言今日含泪播种明天欢呼收获明白了自己为什么每次考试都考的不太理想尤其是数学那就是每次遇到不懂...

读书笔记格式范例(三色笔记)

读书笔记格式范例(三色笔记),内容附图。

水浒传读书笔记范文

水浒传读书笔记范文包容则昌这里卧虎藏龙既有振臂一呼响应云集的呼保义宋江又有能掐会算运筹帷幄的智多星吴用既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花和尚鲁智深又有冲锋陷阵所向披靡的急先锋索超既有腾云驾雾呼风唤雨的入云龙公孙胜又有不须...

20xx小学生读书笔记范文

20xx小学生读书笔记范文第1篇小学生读书笔记简爱读书笔记五年级书名简爱作者英夏洛特勃朗特创作时间1847年主要人物简爱罗契斯特圣约翰爱里弗斯里德太太故事梗概简爱是孤女父母相继去世简住在舅父家里舅父去世后舅母把...

读书笔记的(1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