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经典

时间:2024.4.20

中华传统经典(选注、译注本)

《诗经选》余冠英选注

《楚辞选》马茂元选注

《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

《孟子译注》杨伯峻译注

《庄子注》晋·郭象

《荀子》唐·杨倞注

《般若菠萝蜜多心经》

《坛经》惠能

《晋南北朝诗卷》丁夏选注

《汉魏六朝诗选》余冠英选注

《唐诗三百首》清·孙洙选编

《宋诗选注》钱锺书选注

《宋诗三百首》金性尧选

《唐宋词选释》俞平伯选释

《唐宋词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选

《古文观止》清·吴楚材,吴调侯选编

《三国演义》罗贯中

《水浒传》施耐庵、罗贯中

《红楼梦》曹雪芹、高鹗

《明夷待访录》黄宗羲

《儒林外史》吴敬梓

《十三经注疏》选读:

《周易正义》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尚书正义》魏·王肃伪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等正义

《毛诗正义》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

《周礼注疏》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仪礼注疏》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礼记正义》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春秋左氏传正义》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春秋公羊传注疏》何休解诂、唐·徐彦疏

《春秋谷梁传注疏》晋·范宁注、唐·杨士勋疏

《孝经注疏》唐玄宗注、宋·邢昺疏

《尔雅注疏》晋·郭璞注、宋·邢昺疏

《论语注疏》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

《孟子注疏》东汉·赵岐注、宋·孙奭疏

中国现当代文学

《鲁迅选集》鲁迅

《女神》郭沫若

《子夜》茅盾

《家》巴金

《骆驼祥子》老舍

《围城》钱锺书

《曹禺选集》曹禺

《叫我如何不想她》刘半农

《徐志摩诗集》徐志摩

《沉沦》郁达夫

《边城》沈从文

《呼兰河传》萧红

《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赵树理

《青春之歌》杨沫

《红岩》罗广斌、杨益言 《艾青诗选》艾青

《爸爸爸》韩少功

《棋王》阿城

《班主任》刘心武

《牛棚杂忆》季羡林

《病隙碎笔》史铁生

《随想录》巴金

《白鹿原》陈忠实

《穆斯林的葬礼》霍达

《秦腔》《废都》贾平凹

《尘埃落定》阿来

《活着》《许三观卖血记》余华

《长恨歌》王安忆

《红高粱》莫言

中国历史文化

《史记》司马迁

《左传》左丘明(?)

《国语》左丘明(?)

《战国策》刘向

《汉书》班固

《颜氏家训》颜之推

《后汉书》范晔

《三国志》陈寿

《世说新语》刘义庆

《近思录》朱熹,吕祖谦辑

《传习录》王守仁

《人间词话》王国维

《唐宋词十七讲》《迦陵说词讲稿》 叶嘉莹

《万历十五年》黄仁宇

《摇晃的中国》张鸣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钱穆

《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孙隆基

《沉重的肉身》《拯救与逍遥》《拣尽寒枝》《这一代人的怕和爱》刘小枫

《美学散步》宗白华

《中国艺术精神》徐复观

《国史大纲》钱穆

《荒废集》《退步集》陈丹青

《七十年代》北岛、李陀

《八十年代访谈录》查建英

《插图剑桥中国史》伊佩霞

《中国哲学大纲》张岱年

外国哲学

《理想国》柏拉图

《形而上学》亚里士多德

《忏悔录》圣·奥古斯丁

《思想录》帕斯卡

《新工具》培根

《论法的精神》孟德斯鸠

《社会契约论》卢梭

《伦理学》斯宾诺莎

《西方哲学史》罗素

《科学史》丹皮尔

《哲学史讲演录·导言》黑格尔

《西方的没落》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 《悲剧的诞生》弗里德里希·尼采 《精神分析引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文化科学与自然科学》李凯尔特 《人论》卡西尔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马克斯·韦伯 《中国科学思想史》李约瑟

《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丹尼尔·贝尔 《从混沌到有序》普里戈金

《圣经》选读

外国文学

《伊利亚特》(古希腊)荷马

《奥德修记》(古希腊)荷马

《神曲》(意大利)但丁

《堂吉诃德》(西班牙)塞万提斯 《哈姆莱特》(英国)莎士比亚

《浮士德》(德国)歌德

《简·爱》(英国)夏洛蒂·勃朗特

《巴黎圣母院》(法国)雨果

《红与黑》(法国)司汤达

《悲惨世界》(法国)雨果

《高老头》(法国)巴尔扎克

《汤姆大伯的小屋》(美国)斯托夫人 《安娜·卡列尼娜》(俄国)托尔斯泰 《玩偶之家》(挪威)易卜生

《母亲》(苏联)高尔基

《卡夫卡短篇小说选》(奥地利)卡夫卡 《泰戈尔诗选》(印度)泰戈尔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苏联)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 《雪国》(日本)川端康成

《老人与海》(美国)海明威著;董衡巽译

《百年孤独》(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

《1984》(英语)乔治·奥威尔

《复活》(俄国)列夫·托尔斯泰

自由精神

《自由论》(英)约翰·密尔

《历史深处的忧虑》(美)林达美国系列

《民主的细节》刘瑜

《沉默的大多数》《我的精神家园》王小波

《思想国》《自由在高处》熊培云

《请用文明来说服我》《野火集》《美丽的权利》龙应台

《百年梦寻》傅国涌

《民主是一种现代生活》蔡定剑

《耻辱者手记》摩罗

《通往奴役之路》(捷克)哈耶克

《美丽新世界》(英)阿道斯·伦纳德·赫胥黎

《文明与缺憾》(奥地利)弗洛伊德

上面是暑期推荐书目


第二篇:第三篇 中华传统经典文化节选(张伟东)


第三篇 中华传统经典文化节选

第一章 修养

第一课 虚心向善

1.【原文】

①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周易·谦》

②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④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老子》 ⑤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

——《礼记·中庸》)

⑥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⑦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

⑧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周语》

⑨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公孙丑上》

⑩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

2.【译文】

①诚恳谦虚的人,可以涉过大河。人品高尚就能得到帮助,克服重重困难。

②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

此而得益。

③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④有了成绩不要自高自大,有了成绩不要夸耀,有了成绩不要骄横,有了成绩不要停滞

不前,有了成绩不要逞强。

⑤孔子说:"喜欢学习的品格接近于智慧,努力行善的品格接近于仁爱,知道羞耻的品格接近于勇敢。一个人懂得这三点,也就懂得如何修养自己的品德了??"

⑥孔子说:“一个当政者自身行为正当,即使不发布命令,事情也行得通。如果不正当,纵然三令五申,百姓也不会信从你。”

⑦郑庄公的弟弟共叔段阴谋发动武装叛乱夺取王权,大臣祭仲建议庄公及早除掉他。庄公说了这句话。意思是:坏事干多了,必然自取灭亡。后来,共叔段果然失败了。 ⑧学习美好的东西,就象登山一样不容易;学习邪恶的东西,就象山崩一样容易。 ⑨对君子来说没有比为人做好事更重要的了。

⑩桃树、李树不会说话,但它们下面却被人走成了路。意思是有修养的人,自己不宣扬,也会受到人们的尊重。

3.【延伸】

扁鹊拒封“天下第一神医”

有一次,齐国的国君要封扁鹊为“天下第一神医”。然而扁鹊却坚决不受,说自己并不是天下第一,自己的两个哥哥医术都比他高明。国王闻之稍感不解,问道:既然你的两个哥哥的医术都在你之上,为何此二人名不见经传?扁鹊答道:“我二哥扁雁能够治大病于小恙,还在那些重大疾病只出现微小症状之时,就能加以诊断并及时根治。所以他只是在家乡的村里小有名气,村里人知道有小毛病可以去找二哥。而大哥扁鸿的医术更加出神入化,能够防病于未然,只要看人一眼就可以判断出这个人可能得什么毛病,然后在其得病之前就及时治疗。所以只有家里人知道大哥的医术高明,连村里人都不知道大哥的水平。只有我扁鹊,既

不能治大病于小恙,又不能防病于未然,等到我妙手回春时,病人已经病入膏肓了,所以我的两个没有名气的哥哥才是神医,而我只是名满天下的名医。

4.【启迪】

用善心雕琢真诚

我用一颗真诚的善心行走于世间,天空越来越阴暗,是谁用沙子迷住了我的双眼,是谁背弃了诚信,欺骗了我的善心?

面对屡次善良落入不诚信的圈套,你是否犹豫,是否准备收起善心,以冷漠面对欺骗了你的世界?

而我要说,我要大声呼喊:让我们用善心去雕琢真诚!用我们的善良呼喊诚信!

我相信,人心本善,虽然不诚信的事件屡有发生,善良的人行善却落入圈套,譬如好心人救人却成被告,但是这只是光荣世界的一些沙尘,并不是整个世界。人心本善,诚信的人们也是多数的,我们怎能因为花园中有几株杂草而放弃了为整个花园浇水,眼睁睁看着美艳的花朵得不到滋润而枯萎呢?同样,我们怎能为了防止偶尔的被骗就关闭了自己的心灵,冷眼面对渴求帮助的人,不给他们以生存的希望呢?人心本善,相信善良的人是多数,诚信的人是多数,相信,世界本是美好的。

我相信,人能被感化。我们人类共同生长在一片热土,一起被滋润,被养育。虽然,有些人为了一时的自我利益,冲昏了头脑,利用别人的善良,骗到他们的同情。这种行为,我们理当正颜以对,用正义去说服,用善心去感化,正如树苗需要园丁的打理和扶正,丧失诚信也应由社会去教育,去感化。有这样一个报道,一个小女孩被几个大人绑架后,不停地与他们聊天,讲自己的经历,讲自己的梦想,讲述家人的亲情,几个绑架的人动了情,始终没对小女孩施加暴力,还精心照顾她,直到被解救,由此可见,邪恶可以被善良感化,世间的污浊可以被清新的花香涤荡,善心可以感化世界。

也许你正在犹豫,也许你正在徘徊。朋友请相信我,只要人人都用自己的善心去雕琢这个世界,不诚信会被剔除,邪恶会被涤荡,世界将变得温情,充满鸟语花香。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我们微笑着用善心去雕琢真诚,用美好去改变世界,虽有污浊,我们不拒绝善良,虽有欺骗,我们不拒绝行善。我们相信,世界会因为我们而变得不同。 美,人性所在。

世界本应春暖花开。

5.【德育活动设计】

① 以“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为题开一次主题班会。

②思考:在当今经济社会中,充满了广告和自我推销的种种行为,是否可以认为谦虚这一传统美德就显得无足轻重呢?

第二课 严于律己

1.【原文】

①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③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④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⑤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⑦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韩非子·喻老》

⑧多闻其过,不欲闻其善。——《战国策·燕策》

⑨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⑩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

2.【译文】

①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②和人们在一起,一定有我可学习的。选择他们的优点照着做,把他们的缺点当做借鉴。 ③我每天从三个方面检查自己:为人谋划事情尽心尽力了吗?同朋友交往有失信的地方没有?老师传授的知识温习好了没有?这是说曾子每天从工作、交往、学习三个方面检查自己,以求不断进步。也有人认为是一日多次反省自己,坚持对的,改正错的。无论哪种解释,“吾日三省吾身”都是至理名言。

④有道德的人的过错,就象日食和月食一样。这些过错,人们都看到了;改正了,人们就更敬仰他了。

⑤能够正确认识别人的人,才算有智慧;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人,才算是聪明。 ⑥君子广泛地学习而又每天自我检查,就会变得智慧明达,行动也不会有过失。 ⑦人的意志的最艰难的地方,不在于战胜别人,而在于战胜自己(的弱点)。

⑧燕王向苏代问古代明主治政的经验,苏代的回答中有这句话。意思是:一定要想法使自己多听到别人对自己的过失的批评,不要总想听别人对自己的夸奖。

⑨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雕琢出玉器。原指别国的贤才也可以为此国所利用。后多用来比喻借助朋友的批评,来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现在还用来比喻借鉴古代的或外国的优秀遗产,来发展新文艺。

⑩有修养的人严格要求自己,没修养的人总是苛求别人。

3.【延伸】

周处除“三害”

周处年轻时,凶狠霸道,是地方上的祸害。义兴水里有蛟龙,山上有猛虎,一起危害百姓,人们称之为“三害”,而以周处最凶。有人鼓动周处杀猛虎斩蛟龙,实际是指望三害只留下一害。周处就刺杀了猛虎,又下水去斩蛟龙。蛟龙在水里一会儿浮一会儿沉,周处追了几十里,经过三天三夜,乡里的人都以为周处死了,他们互相庆贺。结果周处竟然杀死蛟龙从水里出来了,得知人们庆贺才明白自己被大家痛恨,有了改过的愿望。于是离开家去寻找二陆兄弟,他把实情告诉陆云,表达了想改过自新的愿望,但是又担心自己已虚度了年华,怕不会有什么成就。陆云告诉他,古人认为早晨明白了道义,即使晚上死了也是值得的,并且鼓励他,他还年轻,只要好好努力,还会有前途。周处于是不断自励,改正过错,终于成了国家的忠臣,父母的孝子。

4.【启迪】

严于律己是成功的重要保证

我们这一代是生在新时代长在新社会的青年一代,现在的社会物欲横流,青年人容易受到浮躁之风的影响,我们要想在这样的环境中健康成长、成人、成才,严于律己是是必不可少的。“严于律己”即对自己严格要求,日省吾身,见贤则思齐,见不贤则内自省,谨言慎行,不放纵,不浮泛。一个人如果没有坚定的毅力和不变的恒心,做人不能脚踏实地,做事随随便便,这样的人是不会成功的。试想一个人朝秦暮楚,一日三变,成功怎么会眷顾于他?上苍只会眷顾那些拥有坚定的信心和不变的恒心的有志之士。

对我们青年学生的学习来说,严于律己的精神是不可缺少的。纵观历史,凡学有所成者莫不深知此理。古时学者悬梁刺股,囊荧映雪,故有纵横捭阖之才,经纶世务之智;王右军临池练字,在池中洗笔,竟染黑了一池水,故后有书圣美誉。其精益求精,严于律己的决心意志着实令人敬佩。也正因为这种精神,成就了一代又一代经世济国之才。

对我们学生的修养、成才而言,严于律己更显得尤为重要。大学者朱熹强调“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要不断检视自己的行为。荀况同样也说过“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名而行无过矣”。可见反躬自省,严于律己对加强自身修养,自我成长发展是多么的重要。君子唯先有“自律修身”之毅力,而后方能“齐家”,最后才会有条件实现“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对我们学生的为人处事而言,严于律己是至关重要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在保持自己优点的同时更要通过“自律”来改正自己的缺点,努力使自己成为别人能够接受并愿意相处的人。

“严于律己”一语短短四字,治学、修身、经世,人生三昧尽在其中,作为学生,我们只有严于律己,方能敏而好学。我们只有自律,才可以自尊自立自强。我们只有严于律己,我们才可以自省自知,顺利抵达成功的彼岸。

5.【德育活动设计】

以“我身边的榜样”为话题,写一篇感悟文章,重在对照自身,查找不足,加强修养,以利于今后更快更好的成长。

第二章 立志

第一课 笃志则成

1.【原文】

①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②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③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尚书》

④志,气之帅也。——《孟子》

⑤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 ——晋·刘义庆《世说新语·自新》

⑥有志者,事竟成。——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耿弇传》

⑦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⑧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 ⑨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⑩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译文】

①三军之勇,可以劫取首领,而普通的人,却不可夺其志气。形容一个人志气的重要。 ②广博地学习而且志向坚定,注意与自身有关的事物并能不断地反思,仁德就在这里了。 ③崇高事业只有靠志向,宏大事业只有靠勤奋。

④志向是浩然之气的统帅、灵魂。

⑤一个人只怕不能立定志向,又何必担忧美名得不到显扬呢? 立志是成就事业的基础,有志者,事竟成。有志不在年高。令:美好。彰:显扬。

⑥有坚定地志向的人,事情终究会成功。有志者会去拼搏,有拼搏终究会有成功。竟:终于。

⑦在追寻真理(真知)方面,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上天下地)去追求和探索。

⑧越老志气越壮,不肯动摇一生的信念;越穷志向越坚,不能放弃远大理想。

⑨古代成就大事业的人,不只是有超越世人的才能,还必须有坚韧不拔的志向。

⑩世上奇妙雄伟、珍贵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的地方,因而人们

很少到达那里,所以没有志向的人是不能到达的。

3.【延伸】

徐霞客“踏遍青山成大道”

明代旅游家徐霞客,幼年便勤奋好学,博览图地志。由于明末政治黑暗,他不去做官,立志旅行,从22岁开始出游,前后经过32年,足迹北至燕晋,南达云贵和两广,名山大川几乎没有不到过的。在游历之时,他尝尽了千辛万苦,星月寒星之下,他露宿过;严格酷暑,他都未间断过;忍饥挨饿的境况,他常碰到。他常常拿着一根几尺长的铁棍,去登山,去探寻险境。城墙边,枯树下,点燃一堆柴草,借着火光就写他的游记。终于经过数十年的努力,以惊人的毅力,写出了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 4.【启迪】

生活要有远大的理想

有这样一则故事:三个年轻的工人正在砌砖,有人走过来问他们在干什么。第一个工人回答说:“砌砖” ;第二个回答说:“赚工资” ;而第三个却自豪地说:“我在创造世界上最有特色的房子。” 后来,第一个人当了一辈子的砌砖工人;第二个人为了生活则换了许多职业,一直在为生计奔波;而第三个人却成为了一名出色的建筑师。为什么前两个人一生平平淡淡,而第三个人却有所建树呢?原因就在于第三个人有理想、有目标、有追求,所以它不同于前两个人。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人活着,一定要有生活的目标。”而这个目标,就是理想。有理想,人才会努力上进;有理想,才会有光辉美好的未来。试问,古今中外,哪一个成功人士不是有远大理想之人呢?著名的科学家陈洪铎,为了解决医学界脏器移植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历经磨难,最终为脏器移植和肿瘤治疗的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马克思为了实现写成《资本论》的理想,呕心沥血,竟在他的座位底下踏出了一条深深的沟痕;伟大的抗金将领岳飞怀着“还我河山”的雄心壮志,矢志不渝,留下了千古美名。总之,无论对谁来说,事业上能够取得重大的成果,都必定是有着远大而正确的理想。理想是行动的方向,追求的动力。有了理想,就等于有了灵魂;有了理想,才不会在生活的海洋中迷失方向;有了理想,才会有所建树。

当然,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甚至是挫折;但是只要努力坚持,发扬锲而不舍的精神,就会为理想插上腾飞的翅膀,最终奔向成功的彼岸。不要看不起泥土,那光洁美丽的陶瓷,不正是泥土灵魂的结晶吗?也不要在挫败中失去信心,爱迪生在发明电灯时,试用了上千种材料,一次次的实验,一次次的失败,爱迪生愈战愈勇,最后,终于成功地发明了电灯!比起爱迪生,我们所受的一点挫折、委屈又算得了什么呢?

“命运给我一点颜色,我就用它们开个染坊;命运给我一堆碎玻璃,我就把它们制成会跳天鹅舞的水晶鞋。”朋友们,在你的生命之舟上,你是自己的船长,让我们人人树立大目标,扬起自信的风帆,打败挫折,踏破海浪,为实现远大的理想而努力拼搏吧!

5.【德育活动设计】

①辩论:有志者事竟成/有志者事未必成

②思考: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树立怎样的人生理想?

第二课 志存高远

1.【原文】

①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②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翼已就,横绝四海。 ——汉·刘邦《鸿鹄歌》

③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汉·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④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晋·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

⑤志当存高远。——三国·蜀·诸葛亮《诫外甥书》

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魏·曹操《龟虽寿》

⑦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唐·李白《上李邕》

⑧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

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社甫《望岳》

⑩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2.【译文】

①读书人须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因为他对社会责任重大,要走的路很长。弘毅: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对一个想要有所作为的人来说,远大的抱负、坚强的意志,是缺一不可的。 ②鸿鹄展翅高飞,一翱翔达千里。羽翼已经丰满,气力充盈,纵横游历,飞遍四海无所阻碍

③那小麻雀怎么能够知道天鹅的志向呢? 比喻胸无大志的人,不会理解志士的胸襟。安:怎能。

④据《山海经》载,刑天是一种神兽,传说它与帝争神,帝砍掉了它的脑袋,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仍挥舞盾牌和大斧与帝战斗。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刑天挥舞着盾和大斧,它勇猛的斗志永远不衰。

⑤一个人应当有远大的志向。“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挥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高尔基《论文学》) 志:志向。存:怀抱。高远:指壮志。 ⑥年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有远大志向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⑦大鹏鸟一日随风飞起,乘旋风直上九万里的高空。诗人以大鹏自比,自视很高,夸张抒写,构成波澜壮阔的气势,烘托出诗人宏伟的豪情壮志。现在用来比喻抱负远大,待时机到来,将不断进取,施展才能。大鹏:传说中的大鸟。扶摇:由下而上的旋风。 ⑧实现我理想的那一天会来到的,我将大显身手,大展宏图。

⑨登上顶峰以后,俯视众多的山峰,都会显得矮小。诗句反映了诗人那种雄伟的气魄、远大的志向、崇高的理想、开阔的胸襟和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凌:升,指登上。会当:应当,将要、一定要。岳:这里指东岳泰山。 ⑩活着就要当人中的俊杰,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人生在世,应当树立宏伟远大的志向和百折不回的奋斗精神,因为目标越远大,前进越努力,人生也就越有意义,越能体味出“乘长风破万里浪”的英勇和豪迈气概。 3.【延伸】

诸葛亮自比管乐

玄德曰:“元直临行,荐南阳诸葛亮,其人若何?”徽笑曰:“元直欲去,自去便了,何又惹他出来呕心血也?”玄德曰:“先生何出此言?”徽曰:“孔明与博陵崔州平、颍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威与徐元直四人为密友。此四人务于精纯,惟孔明独观其大略。尝抱膝长吟,而指四人曰:‘公等仕进可至刺史、郡守。’众问孔明之志若何,孔明但笑而不答。每常自比管仲、乐毅,其才不可量也。”玄德曰:“何颍川之多贤乎!”徽曰:“昔有殷馗善观天文,尝谓群星聚于颍分,其地必多贤士。”时云长在侧曰:“某闻管仲、乐毅乃春秋、战国名人,功盖寰宇;孔明自比此二人,毋乃太过?”徽笑曰:“以吾观之,不当比此二人;我欲另以二人出之。”云长问:“那二人?”徽曰:“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也。”众皆愕然。

4.【启迪】

志存高远 创造辉煌(演讲稿)

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那么,我们到底该怎样活着,才能使自己的生命有价值、有意义呢?

关于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许多名人都曾作过精辟的论述。比如,法国科学家巴斯德说过:“人生无益于人类,便是无价值的。”美国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是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在他们看来,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完全取决于你对人类、对社会有没有做出一定的贡献。这就是说,当我们刚刚踏上人生旅途时应当志存高远,心存一份终身为之奋斗的“旅行指南”。

“志”,是个很有趣的字眼。其上的“士”历来被用作对人类的美称,如壮士、烈士等。而当一个人在“心”上一直想着要做“士”时,也就是胸怀有“志”了。“志”是人生的目标、志愿,对人生有着指导作用,可使生命不在糊里糊涂中被虚度。而“志”也有许多种,有小有大有好有坏有近有远??

有的人志在活得开心幸福、悠闲自在;有的人志在赚很多钱,享受人生;有的人志在做未尝试过的事,不断满足自己的新鲜感。虽然这些志都无可厚非,不能说不好,但它们只是小志,只因个体的存在而存在。

一些人立志报国,一些人志在为国争光。他们中有的是民族英雄,有的是国家战士,有的是科学家,有的是运动员,还有的是工人、农民、企业家等普通人??他们都把自己的人生与国家联系起来、与民族挂起钩来,做事首先想到的是,是否有利于祖国、有益于民族,甚至心甘情愿为国为民献出一切,乃至自己的生命。这样的“志”就是大志了。

还有些人,愿为全人类的解放而奋斗,愿为全世界的和平而努力。这些人将自己的生命融入整个世界的发展之中,志在不断燃烧自己,为世界的前进加速、为全人类服务,这就是更伟大、更具深远意义的“志”了。

到底何种“志”更有利于创造人生的辉煌呢?历史告诉我们,史实提醒我们,只有大志、远志才能使人生更辉煌。革命烈士董存瑞舍身炸碉堡,为国献身,可歌可泣;周总理日理万机,为国为民“甘为孺子牛”,令人敬仰;白求恩大夫只身远渡重洋来到中国,表现出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这一切不正说明了志当存高远吗?

远大的志向,能指导你前进,时刻为你照亮前进的道路;能给你勇气、力量,以克服人生道路上出现的一切困难、险阻。它更是一颗火种,能使你的人生充满光明、焕发光彩。

同学们,身为世纪之交的接班人,愿我们都能立下高远之志,在人生的漫长途中,开辟一片自我的天空,创造一份属于自己的辉煌!

5.【德育活动设计】

①辩论:知足者常乐/不知足者常乐

②拿破仑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为什么?

第三章 诚信

第一课 实事求是

1.【原文】

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②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

③知不知,上;不知知,病。——《老子》

④百闻不如一见。——汉·班固《汉书·赵充国传》

⑤修学如古,实事求是。《汉书·河间献王德传》 ⑥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荀子·非十二子》

⑦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

⑧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荀子·不苟》

⑨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王充《论衡·感虚篇》

⑩巧诈不如拙诚。——《韩非子·说林》

2.【译文】

①知道的就承认已经知道了,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自作聪明的人总是把无知当已知。最后一个“知”(zhì):聪明。

②君子没有四种毛病:不凭空揣测,不全盘否定,不拘泥固执,不自以为是。

③知道自己不懂,这是很好的;若以不知为知,这就错了。

④听得再多,不如亲眼看到一次。指看到的比听到的要可靠些。

⑤学习尚古风,做事求实在。学习的关键在于求实,求甚解。

⑥办起事来有根据,说起话来有道理。

⑦自然界的一切,宇宙万物都是实实在在的,真实的,没有虚假;真实是宇宙万物存在的基础;虚假就没有一切。所以说诚是天之道。人之道,就是说追求诚是做人的根本要求。

⑧君子陶冶思想性情,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没有什么比诚心诚意更好的了。 ⑨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比喻只要专心诚意去做,什么疑难问题都能解决。

⑩诈:欺骗;拙:笨拙。机巧而伪诈,不如笨拙而诚实。

3.【延伸】

颜回抓饭

孔子被困于陈蔡之时,7天没有尝到饭味,野菜汤也喝不上,饿得昏昏沉沉。弟子颜回讨米归来,生火做饭。饭将熟时,颜回从锅里抓饭吃,孔子装没看见。当颜回送饭给孔子时,孔子说:“我刚才梦见亡父,要是饭干净的话,我要祭奠他老人家。”颜回说:“不行,刚才烟尘掉进锅中,弄脏了饭,我想丢掉不好,所以抓来吃了。”事后,孔子十分感慨地对弟子说:“知人可真不容易啊!”

4.【启迪】

脚踏实地才能振翅高飞

只有脚踏实地地研究才能成就飞机的飞翔,只有脚踏实地的奋斗才能成就坦然的心境,由此看来,在生命的浩瀚天空里,只有脚踏实地才能成就灵魂的振翅高飞。

掀开历史的幕帘,撷取颗颗由哲人智者思维之花结晶而成的珍珠,感悟人生哲思;史家绝唱《史记》的腾空出世,在于太史公脚踏实地的潜心论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右军书风的千古流芳,在于王羲之脚踏实地的勤学苦练;杂交水稻新品在国际论坛的闪亮登场,在于袁隆平脚踏实地的研究实验;“嫦娥一号”亲吻月球的百年圆梦,在于科研者脚踏实地的刻苦钻研??

成功不会垂青于聒噪浮华、纸上谈兵的人,梦想的大门也只向勤勉奋斗者敞开。只有摒除虚浮杂念,脚踏实地奋斗在当下的人,待到山花烂漫时,才能振翅飞翔,歆享花香与蜜甜。 20xx年冬奥会上,中国女子短道速滑队喜夺金牌,曾五次冲击金牌未果的她们如何实现了由黯淡到绚烂的华丽转身呢?这源于他们脚踏实地的训练和刻苦努力的奋斗。正如教练李琰所说,日日夜夜脚踏实地的努力让四个姑娘赛前个个信心爆棚,在赛场发挥出了真实水平。身披国旗与荣誉的她们以脚踏实地成就体坛的飞翔。

回望过去的两年,不由得心生感慨,过去的两年是用泪水与欢笑交织而成的,面对灾难和挑战,中国人民以脚踏实地的沉稳有条不紊地应对,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汶川地震震恸中华,我们以脚踏实地的行动为灾区人民抹去泪水,救援,捐款,献血,我们用行动诠释了大爱无言;2008奥运会,无论是开幕式的精彩绝伦还是51金的骄人成绩,都与建筑设计人员、运动员脚踏实地的付出息息相关;金融海啸袭来,党和政府以脚踏实地的作风指导经济运行,我自岿然不动;H1N1肆虐,医护人员以脚踏实地的坚守为我们筑起坚固的堡垒;新中国60周年阅兵,受阅人员以脚踏实地的操练筑成赏心悦目的风景。2010如期而至,相信中华民族在脚踏实地的精神照耀下会生出茁壮的翅膀,在新的一年继续振翅飞翔!

周国平说过:“一个人无论伟大还是平凡,只要他脚踏实地将喜欢做的事做得尽善尽美,他在这个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好,就让我们以脚踏实地的姿势拥抱人生,伴着铿锵足音将生命演奏到底!

5.【德育活动设计】

以“追求真理做真人”为题写一篇演讲词。

第二课 言而有信

1.【原文】

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②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③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④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

⑤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论语·颜渊》

⑥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孟子·梁惠王下》

⑦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⑧内外相应,言行相称。——出自《韩非子》

⑨口惠而实不至,怨灾及其身。——《礼记·表记》

⑩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宋·王安石《商鞅》

2.【译文】

①一个人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该怎么办了。 孔子认为,一个人不讲信用就寸步难行。在今天看来,一个企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如此。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也要守规则,讲诚信,才能在竞争中得到发展。

②说出的话一定要算数,行动起来一定要坚决。一诺千金,敢作敢为,受人尊重;出尔反尔,优柔寡断,遭人鄙弃。果:坚决。

③自古以来人都要死的,人民不信任,国家就要垮台。

④安慰老人使他们赏识我,忠于朋友使他们信任我,关心少年使他们尊敬我。 ⑤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

⑥你怎么对待人家,人家就怎么对待你。这句话后来凝缩为“出尔反尔”的成语,指说话不算数,今天这样说,后来又变卦,反复无常。

⑦真实的、值得相信的话语不会用美装扮起来(也就是花言巧语);花言巧语是不能相信的。

⑧意思是:表里如一,言行一致。

⑨只是在口头上许给别人以好处,可是不给人以实际的利益,这样怨恨和灾祸就会临头。现在用来形容那种光许愿,不兑现,光说嘴,不办实事的人。

⑩自古以来统治人民关键在于法令严明,说话实在守信用。一言为重,百金为轻。

3.【延伸】

一言为重百金轻

王安石是北宋一位大政治家、文学家,更是著名的改革家。他十分推崇秦朝的“商鞅变法”,曾在《商鞅》这首诗中热情歌颂商鞅:“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商鞅是战国时期卫国人,他曾在卫国作了个小官,由于得不到重用,便投靠了秦国。当时秦孝公刚刚即位,决心奋发图强,扭转秦国落后挨打的局面。商鞅为秦孝公献策,提出秦国要想富国强兵就必须实行变法。孝公十分的赞同,便人们商鞅为左庶长,让他主持变法。

商鞅变法的事情在全国立刻传开了,朝廷大臣都纷纷反对,认为这是惑乱民心,破坏祖制。而秦国的老百姓从未经历过这种事情,对商鞅变法也持怀疑的态度,为了取得老百姓的支持,同时也为了树立信赏必罚的法制观念,商鞅决定来个“徙木为信”。

一天,商鞅派人在国都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宣布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就立即赏给他十金的报酬。”在场的人谁都不信,有人说:“天下哪有这样的便宜事,肯定是骗人的。”大家议论纷纷,围观的人也越积越多。商鞅又再次大声说:“谁能把这根木头运到北门,我就立即给他五十金。”只见话音未落,一个小伙子挤到前面,二话没说搬起木头就走,围观的人跟在后面看热闹。不一会儿,小伙子把木头搬到了北门,商鞅当着大家的面儿立即给了小伙子五十金,便是一语为重,说话算数。在场的人一看,都十分的吃惊,后悔自己没有搬木头。

老百姓知道商鞅重信义,说到做到,都十分支持他的改革,于是商鞅公布法令,开始了大规模的社会变革。

后来人们常用这个典故比喻说话算数,讲信用,守信义。

4.【启迪】

诚信归去来 古语云:索物于暗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诚。曾子杀猪为一“信”字,孔明接受“托孤”为一“诚”字;因有了“诚信”二字,百年的老店得以顾客盈门,刘邦的约法三章得以千年传为美谈。

“诚信”似乎永远属于那个诗意而华丽的时代。属于英雄的誓言,属于唐诗宋词,属于《清明上河图》阜盛的街市,属于一本厚厚的《三国志》。

现代文明的拥有,使得本已很累的人们更加模糊了诚信的影子,使得本已寂寞的影像隐藏于纸醉金迷的灯红酒绿中,抽象的尘封在政治课本的某个角落里。罗兰曾说:“人生的大

海上,风高浪急,你须自恃扁舟,方能到达彼岸。”美貌、健康、才学、金钱、荣誉……生命的小舟上要装载的负荷实在太多了,不知失掉了诚信的年轻人哪,能否驾驭生命之舟。由此,便想到了林肯最爱读的那首诗:“健康的红晕变成了死亡的惨白,金色的沙龙变成了棺木与尸衣,只在一眨眼,一吐纳之间。”噢,人类何必骄傲呢?时间是永恒的见证,当时间的翰海吞没了美貌与健康,吞没了金钱与荣誉,狡诈的文明人啊,患得患失的文明人哪,你还剩下什么?!

诚信对人,诚信对己。诚信是一轮金赤朗耀的圆月,惟有与高处的皎洁对视,才能沉淀出对待生命的真正态度;诚信是一枚凝重的砝码,放上它,生命摇摆不定,天平立即稳稳的倾向一端;诚信是高山之巅的水,能够洗尽浮华,洗尽躁动,洗尽虚诈,留下启悟心灵的妙谛。

正当日本人为历史教科书问题折腾得沸沸扬扬时,正当欧美商家把非洲仿制治疗爱滋病的药物的国家告上法庭时,日本人和美国人为何不用诚信的尺度衡量一下自己的所作所为呢?文明人的某些行为常常荒谬得超乎冷嘲。

文明社会展现出的是一张夸张的众生相,在“兵不厌诈”的商战中的倾轧与挣扎,该歇一歇了!耳边又响起古印度的谚语:“聪明而又诚实的人应当寻觅,聪明而又狡诈的人应当警惕。”在生命的俯仰之间,诚信真的远去了吗?

诚信,归来吧!

5.【德育活动设计】

①以“诚信”为题,联系自身实际,开一次主题班会。

②思考:怎样做才能有效杜绝社会上的假冒伪劣商品及坑害消费者的现象?

第四章 勤学

第一课 业精于勤

1.【原文】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

②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礼记·学记》 ③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

④学然后知不足。——《礼记·学记》

⑤行百里者半九十。——《战国策·秦策五》

⑥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告子上》

⑦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⑧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⑨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颜真卿《劝学》

⑩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唐·社秋娘《金缕衣》

2.【译文】

①天体的运行强健有力,君子应该以它为榜样,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停息。古人观察

天地、山川、草木、鸟兽、虫鱼,往往有自己的体会,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行:运行,运转。健:强壮有力。

②虽有精美的食物,如果不吃它,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美;虽有很好的道理,不学它,就不知道它的高妙。这句话强调重在实践,重在参与,重在学习,重在汲取。在当今这样的信息时代,资源是非常丰富的,你不去学习就得不到。旨:味美。

③与其整天坐在那儿苦思冥想,不如花一点时间去学习有收益。学与思本来是相辅相成

的,如果只顾某一个方面,就会徒劳无功。须臾:一会儿。

④不断的学习,这样以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爱因斯坦曾把自己比作一个大圆圈,把知识浅薄的人比作一个小圆圈。大圆圈外边接触的空白比小圆圈的多,因此,知识越多的人,越能察觉到自己知识的不足。知道自己的不足,越是能努力学习,越是努力学习知识就越丰富。

⑤一百里的路程,走了九十里才算走完一半。这句话比喻事情越到最后阶段越难完成。所以,无论做什么事情,不到最后完成决不可以松气,否则就会功亏一篑,前功尽弃。 ⑥成语“一暴十寒”出自 这句话,意思是:即使有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凉它十天,没有能够长大的。比喻做事一日勤,十日怠,没有恒心,是不会成功的。虽:即使。暴(Pù):通“曝”,晒。寒:冻。

⑦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这是孔子晚年对自己一生学习修养的概括总结,说明他一生从不间断地学习修养,而且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个较大的进步,直至晚年达到最高境界。几千年以来,无数的人都把这段话作为勉励自己的座右铭。而其中的“而立”、“不惑”、“知命”、“耳顺”也分别成了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的代名词而广泛流传。

⑧站在水边看见鱼,心里想得到鱼,不如回去织了网来捕捉更为现实。这句话的本意是说,治理国家不能空想而应有实际行动。由此可知,光喜爱、羡慕美好的东西是没用的,只有付出艰辛的劳动才有成果。结:织。

⑨如果年轻时不知道趁早勤奋学习,年纪大了学业无成,就会后悔读书太晚。

⑩花开时正须折取,等到花谢只剩空枝时,要再想折取已来不及了。比喻少年时正应奋发有为,到了老年再回想少年还有什么用呢? 3.【延伸】

司马光警枕励志

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4.【启迪】

一勤天下无难事

爱迪生说,世上所有有价值的东西,没有不经过艰苦的劳动而得到的。所有取得成绩的人,无一不是勤字为先。

勤奋出天才。马克思把一生献给了人类的共产主义事业,至今光彩照人,那是因为勤。鲁迅成为一代宗师,那是因为他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花在了工作和学习上。达·芬奇成名于天下,除了老师的作用外,主要还是因为勤奋。

勤劳能摆脱落后和贫穷。中国人民挺直腰杆,扬眉吐气,逐渐远离饥饿和贫穷,结束了民族屈辱的历史。这是中国人民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发扬艰苦奋斗、勤劳勇敢的精神而取得的,而邓小平理论则是小平同志勤观察、勤探索、勤总结的结果。那是他血汗的结晶,闪耀着他生命的光辉。其实道理很简单,工厂农村实行承包责任制以后,相同的条件而结果不同,究其原因,多半在于勤劳与否。传说古时有一个懒汉,妻要远行,怕他挨饿,就做了一个大饼子,中在一空,套在他的脖子上,让他转着一面一面地吃。可妻的良苦用心没能挽救他这个懒汉,他连饼都懒得转动一下,只吃了嘴下的一点,结果饿死了。可见懒人有时还是

愚人。

有的人事情干不好,埋怨条件差。其实我们今天的环境条件与屈原、司马迁、陈景润的相比,能差到哪里去?李政道教授19xx年在浙大读书,条件极差,连个看书的地方都没有,他白天只好到茶馆里泡一杯茶,目的是买一个座位,能在那里看上一天书。一年后转到西南联大仍是这样。后来他说过一段令人深思的话:“就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还造就了许多人,杨振宁、朱光亚、唐敖庆和我。看来取得成功主要是靠人,不是靠条件。”莫扎特说:“谁和我一样用功,就会和我一样成功。”

实践证明,生活中没有一样有价值的东西是不付出巨大的劳动就能得到的。劳动才是唯一真正的财富。谁不勤劳,贫困、愚昧就属于谁。

5.【德育活动设计】

以“立志勤学”为主题召开一次班会。

第二课 腹有诗书

1.【原文】

①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汉·刘向《战国策·赵策一》

②一目之罗,不可以得鸟。——汉·刘安《淮南子·说林训》

③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汉·刘向语

④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晋·陈寿《三国志·魏书·王朗传附王肃》裴松之注引《魏略》

⑤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诗选·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⑥贪多务得,细大不捐。——唐·韩愈《进学解》

⑦腹有诗书气自华。——宋·苏轼《和董传留别》

⑧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宋·朱熹《训学斋规》

⑨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增广贤文》

⑩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宋·陆游撰 诗句

2.【译文】

①牢记前人的教训,以后做事情就可从中取得教训了。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牛顿说过,我之所以比前人站得高一点,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师:借鉴,教训。 ②一个网眼的罗网是捕不到鸟的。比喻对贤人无礼,得不到贤者的支持,个人再能干也将一事无成。这句话也可以用在学习、考试方面,如果不多学点东西,只想抓几道题目碰运气,是不会有好成绩的。目:网眼。罗:网。

③书像药一样,好好读书可以医治愚蠢。

④书读上百遍,书中的意思自然能心领神会。见:同“现”,出现,显露。

⑤平时读破万卷书,写文章如有神仙指点。只有见多识广,才能下笔千言。

⑥这是韩愈的治学态度:贪图多学,尽力求得收益,细小的知识,大的学问,都不抛弃。这样,才能使自己具有渊博的知识。

⑦腹中有知识,自然气度不凡。 ⑧读书要精力专注,仔细看,认真读,而且要功夫到家。

⑨学习贵在勤奋刻苦。没有止境地学习,是每一个向上者所必须做到的。

⑩等到真正用到知识的时候才知道自己读的书太少了,许多事情如果不亲身经历过就不知道它有多难。

3.【延伸】

宋濂冒雪访师

明朝著名散文家、学者宋濂自幼好学,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写得一手好文章,被明太祖朱元璋赞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宋濂很爱读书,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总要刨根问底。这次,宋濂为了搞清楚一个问题,冒雪行走数十里,去请教已经不收学生的梦吉老师,但老师并不在家。宋濂并不气馁,而是在几天后再次拜访老师,但老师并没有接见他。因为天冷,宋濂和同伴都被冻得够呛,宋濂的脚趾都被冻伤了。当宋濂第三次独自拜访的时候,掉入了雪坑中,幸被人救起。当宋濂几乎晕倒在老师家门口的时候,老师被他的诚心所感动,耐心解答了宋濂的问题。后来,宋濂为了求得更多的学问,不畏艰辛困苦,拜访了很多老师,最终成为了闻名遐迩的散文家!

4.【启迪】

小议博览群书(演讲词)

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我演讲的题目是《小议博览群书》。

高尔基说过:“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的确如此,一个人读的书越多,他明白的事理也就越多,那么他才知道怎样生活才有意义。就拿高尔基来说,他开始只不过是一个店里的小伙计。假若他不读书,不求知,或许致死都是一个小伙计,一个生活越来越悲惨的伙计,一个对生活逐渐丧失信心的伙计;假若他不求知若渴,博览群书,又怎会有渊博的知识,高超的写作水平,他又怎能感到“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那样的话,历史上的高尔基也就销声匿迹,无人知晓了!这就是博览群书的结果,使文学史上又多了一位伟大的作家——高尔基。其实,仅仅文学史这一方面的例子举不胜举。如孟子、李白、王安石、鲁迅、冰心,还有伊索、亚里士多德、莎士比亚、但丁、歌德??他们之所以能连同他们的作品一起永留史册,无一不曾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不仅可以促使一个人走向成功,而且还可以增强一个人的灵敏度和统筹全局的能力。不是吗?在峥嵘岁月里,毛泽东能一次又一次果断地下达正确的命令,领导人民走向胜利,为什么?因为他博览群书。在外交会议上,周恩来能一次又一次巧妙地反击外国记者傲慢的挑衅,为什么他如此机智?因为他博览群书。正是因为他们都博览群书,毛泽东才会运筹帷幄,用兵如神;周恩来才会反唇相讥,聪敏过人。博览群书造就了革命领导者的雄才大略、万丈豪情!这些又怎能离开博览群书呢?

当然,这里所讲的书,都是好书,都是有利于我们身心健康的书,而不是那些乌烟瘴气歪门邪道的书。别林斯基说:“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而博览好的书籍,就等于拥有了智慧的钥匙,拥有了天下最大财富,可以终身受用。

培根的一段话尤为精彩:“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思维精密,哲理使人思想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这无非是让我们博览群书。如果我们能够做到这一点,相信我们的生活就一定会充实丰富!

朋友们,让我们从现在就开始行动起来,博览群书,用知识去塑造我们未来的辉煌!

5.【德育活动设计】

①目前中国读书的人越来越少。99年60%,01年52%。造成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人为什么不读书?中年人说没时间,青年人说不习惯。还有的人说买不起书。相反,网上阅读的人越来越多。99年是3.7%,03年18.3%。电脑能否取代书本呢?对此现象你有何看法,写一篇文章。

②辩论:学海无涯苦作舟/学海无涯乐作舟

第五章 交往

第一课 同心同德

1.【原文】

①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xiù)如兰。——《周易》

②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易经·乾》

③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卫灵公》

④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

⑤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⑥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

⑦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友者,所以相有也。——《荀子·大略》

⑧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晋·傅玄《傅鹑觚集·太子少傅箴 》

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社少府之任蜀州》

⑩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2.【译文】

①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②相同的声音相呼应,气味相投的动物相接近。意思是说性格相近的人,易相交往。 ③信仰不同,目标不一,看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也就会有差异,也就失去了共同的思想基础,事情也就筹划不到一起。

④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同正直的人交友,同信实的人交友,同见识广博的人交友,会受到益处的。同好阿谀逢迎的人交友,同当面恭维背后毁谤的人交友,同夸夸其谈的人交友,会受到损害的。”

⑤君子思想、主张一致,但表面形式却常有矛盾斗争;小人表面形式上一致,思想、主张却不一致。

⑥君子团结但不相互勾结,小人相互勾结不但不团结。

⑦人们不可以不谨慎地选择朋友。朋友,就是能够相互助益的人。

⑧靠近朱砂的就会变红,靠近墨汁的就会变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环境可以影响、改变人的习性。

⑨只要我能得到一位知己,即使天各一方,两心相通,也会亲近得如邻居一样。海内:四海之内,天下。 天涯:天边。极言离别之远。 比邻:近邻、邻居或相邻而居。 ⑩不要愁前面没有知心朋友,天下人谁不认识您! 3.【延伸】

管宁割席

管宁、华歆同在园中除菜,见地上有小片黄金。管宁挥锄不停,和看到石头瓦片一样没有区别,华歆拾起金片而后又扔了它。他们又曾同坐一张席上读书,有个坐着四周有障蔽的高车的官员从门前过,管宁读书不停如故,华歆放下书出去观看。管宁割断席子分开坐,说:“您不是我的朋友。”

4.【启迪】

团结就是力量 自从中国人民在共 产 党的领导下凝聚成一股力量走向胜利以来,“团结就是力量”便被披上了“信仰”的色彩。

而中国走到现在,成为一个让世界不敢忽视的名字,不正是靠了那“信仰”吗?用时下流行的话,即“团队精神”。

人类的祖先,便是以团队为单位,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历史的轮转,也不是被若屈原

的个人所改写的,而是集体的力量。就连动物界,小巧玲珑的食人鱼之所以能猎食几吨的庞然大物,忽微的蚂蚁能逃离洪水火灾,靠的也都是“团队精神”。而现在这个竞争白热化的时代我们还有余力去“我的地盘,听我的”吗?

团队就像是一个凸透镜,把分散的力量集中到一点;也是一个扩音器,把微吟变成呐喊,影响到更远的地方。

智慧、阅历和经验都让我们无法忽视“团队精神”。在常常被抱怨冷酷无情的竞争时代,有一个可尽我所能、可安心依靠的集体,岂不是像一艘漂泊在海洋上的船员们那样,是最好的朋友,最铁的兄弟,过最酣畅的生活,放声最高亢的旋律吗?

一个人再伟大,也离不开团体;一个人的智慧再卓越,也不能成为神而脱离众人。刘邦成就了帝业,而英勇盖世的项羽自刎于乌江。历史会理智地告诉你,什么叫一人之智不敌万人之智,什么叫历史不因个人而改变,什么叫团结就是力量。

没错。三个臭皮匠抵上一个诸葛亮。伟业积累在一个个看似渺小的个体上。爱迪生因电灯而流芳,离不开全身土灰的工人;日本迅速崛起的奇迹,离不开紧衣缩食的百姓。 一个想脱离众人的人,是新时代的“新新盲人”,藐视忽微会让他穷尽一生也离不开原点几步,顶多只是像在沙漠中的过客,一圈又一圈,却只能回到起点。

一朵花,即使再小,也需要雨水的滋润,肥土的给予,阳光的赠与及绿叶的衬托。 一抷土的成功,即使再少,也得依靠十个手指。

迈入新时代雄心勃勃的你,别忘了:团结就是力量。

5.【德育活动设计】

辩论: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

第二课 沟通合作

1.【原文】

①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老子》

②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

③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曲礼上》 ④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⑤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荡》

⑦兼相爱,交相利。——《墨子·兼爱中》

⑧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汉·班固《汉书·东方朔传》

⑨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唐·李商隐《无题》

⑩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增广贤文》

2.【译文】

①终因为帮助别人,而自己更富有;终因为把东西给予人,而自己的财产更多。

②如果只是独自一个人学习而没有朋友一起讨论,就会孤陋寡闻。事实证明, 学习伙伴有益于学习的进步。

③礼节重在相互往来:有往无来,不符合礼节;有来无往,也不符合礼节。在人际交往中,人们之间应平等相待,互助互济。尚:重在。

④关怀别人的人,别人也常关怀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常常尊敬他。真正的情谊总是相互的。

⑤像切,像磋,像琢,像磨。切磋琢磨(qiē cuō zhuó mó):本来指把骨头、象牙、玉石、石头等加工制成器物。后来引申为学问上的研究、探讨。指共同研究学习,互相取长补短。

⑥别人送我个桃子,我报答他个李子。对方给我多大好处,我也应该以相应的好处回报他。人与人之间要礼尚往来。投:投掷,在这里是赠送的意思。报:回报,回赠。 ⑦相互亲爱,共同谋利。也常常指和气生财。

⑧水太清净了,没有鱼能够生存;人过于苛察,对别人求全责备,就不会有朋友。徒:追随者,朋友。

⑨我虽然没有生长凤凰那样的双翼,不能飞越楼台和你相会,但我们的心却像灵犀一样彼此相通。后形容彼此心心相印。灵犀:古代传说犀牛是灵异之兽,角上有条白纹,用来通晓彼此的心灵。

⑩用责求别人的心来责求自己,用原谅自己的心来原谅别人。

3.【延伸】

王生借斧 王生想借邻居家的斧头来用,在去邻居家的路上,他想,“邻居会把他的斧头借给我吗?那个斧头可是他新买的,他舍得吗?他本来就不是个大方人,上次我向他借犁,他就说犁坏了。这一次他肯定不会借给我,一把斧头都不愿意借,这个邻居也当得太无情无义了,以后我要是出点别的事,让他帮忙,他更不会帮了,这算什么邻居!”

王生边走边想,越想越气,他怒气冲冲地敲开邻居的门,对邻居说:“留着你的斧头自己用吧!”然后扭头就走了。邻居莫名其妙地站在那里。

4.【启迪】

交流如??

交流如雨丝般细微但不乏晶莹闪亮,它奔向大地,汇成细流,义无返顾地流入心灵交汇的江河。

交流如雨滴般无声胜有声,一滴一滴默默地流坠,碾着时光的足迹,最终滴穿了人与人之间如磐石般坚硬的隔阂。

古人有训: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澧。君子之交是心与心的交流,是一种与天共存的默契,如丝缕般交织在一起。

当俞伯牙依水将瑟瑟琴声幽绕山谷的时候,于江之上的钟子期听得如痴如醉。那么深奥而又玄要的琴声,竟被钟子期如此巧妙地领悟。你难道不认为这正是心与心之间的交流吗?

依山临江的感受让钟子期感叹世间竟有如此一位能与之交流的知己。所以当钟子期去世后,俞伯牙断琴而誓,不再弹琴。是啊,缺了知己,缺了可与心交流的人,存在的意义何在?

这个故事曾在千百万华夏子孙的内心泛起波澜,它让人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的正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

人与人之间交流难,但人与物之间的交流又谈何容易。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的李白面对仕途的坦淡,毅然选择了与山川秀水为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烦恼抛之脑后,与大自然交流,才是他人生乐趣所在。与月邀相怀而后卧水而终的死去,更让人觉得李白对万物的依赖。

还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在与自然的交流中找到了恬静;“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鲁迅在与“野草”的交流中找到了坚定;“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在与洞庭湖的交流中找到了人生的奋斗目标。

交流如水,缘古至今,奔流不息;

交流如茶,淡而清香,愈渐愈浓。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王维在与山的交流中体味了另一番人生的境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王勃在与滕王阁的交流中领略了一种超脱自然的感叹。

交流如斧,劈开的是两种世界。

交流如针,缝上的是不同人生。

5.【德育活动设计】

①思考:当今社会,无论企业还是文化,越来越注重交流与合作,讲究强强联合,互利共赢,只凭个人的单打独斗将寸步难行,从而形成了新的人际关系,对此你有何看法?

②思考:同学间有了误会怎么办?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妥善地沟通并化解矛盾?

更多相关推荐:
中华传统美德的名言名句

中华传统美德的名言名句1轻诺必寡信轻易向别人承诺的人一定很少讲信用2民无信不立如果百姓对当局失去信心那么国家就失去生存之本3不精不诚不能动人不真诚就不能打动别人4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真诚是万事万物共同遵循...

遥远的救世主文章经典语录

释道儒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体系释道儒均是博大精深的学派支撑中华民族走过了几千年的文明历程是伟大的文明但是社会在发展传统文化毕竟是以皇恩浩荡为先决条件的文化讲的都是皆空无为中庸的理以抑制个性而求生求解当今社会已经...

中华传统美德话语表达的现实借鉴

中华传统美德话语表达的现实借鉴作者窦竹君来源学习时报字数3096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引导人们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就需要将中华传统美德讲清楚因而道德话语表达至关重要...

20xx年中华传统思想-对话先秦哲学课后答案何谓庄子的“三言”(一)

20xx年中华传统思想对话先秦哲学课后答案何谓庄子的三言一1庄子与惠子的对话中的惠子就是历史中的惠子2齐物是谁提出来的A老子B孔子C庄子D孟子3庄子不同于老子的是A道变在于万物之中B道不变C道具有超越性D道是天...

送给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同学们的一段话

送给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同学们的一段话那我们立了这个志接着我们学习的态度很重要我们中华文化是内学内学就是向内向自己的内心下功夫不是向外去要求别人去指责别人所以我们一开始有这样的观念跟态度很重要不然假如我们没有这个...

中华传统道德文化精典

传弘承扬宋书年玉月日白中酒华精文典化促践进行赵明年刚月日企传业统发美展德中华传统美德文化精典前言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明演化汇集而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征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各种思想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以儒...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科目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科目1三字经2道德经3弟子规4论语5中庸6大学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鉴赏讲座题目及内容简介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鉴赏讲座1神话与科技创新从介绍神话的概念中国神话的特点入手结合对中国神话小说西游记精彩片段的阅读和研讨分别从金猴出世对生命起源的伟大构想八戒怀孕无子宫生育技术毫毛术克隆技术千里眼空间探测技术顺风...

走进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浸润师生心灵

材料二走进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浸润师生心灵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开展情况汇报材料为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提升学校办学品位自20xx年我校开展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几年的探索实践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现将我校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开展情况汇报...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朱向红)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课程纲要开发者朱向红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教学材料三字经小学生必读古诗70首一课程简介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是学校在执行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同时根据我校的优良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

中国传统文化之语言的艺术

中国传统文化之说话的艺术小玉福建福州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体部分也是我们从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的历史遗产它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发生演化的历史而且作为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风俗习惯渗透在...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八里中心小学一课程目标中国古代文化经典浓缩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知识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的遗产它不仅为当代中国人所继承而且引起世界许多国家人民的重视传统...

中华传统经典语录(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