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文言文总结

时间:2024.4.27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总结

一、解释词语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通“攀”,牵,引 环谒:四处拜访

2、自为其名 为:题上 其:自己的

3、邑人奇之 邑:同县

4、称前时之闻 闻:听说的情况

5、对镜帖花黄 帖:通“贴”,贴上

6、火伴皆惊忙 火:通“伙”,伙伴

7、惟闻女叹息

8、问女何所忆

9、愿为市鞍马

10、旦辞爷娘去

11、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12、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13、军书十二卷

14、出郭相扶将

15、双兔傍地走

16、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17、蒙辞以军中多务

18、但当涉猎

19、见往事耳

20、及鲁肃过寻阳

21、即更刮目相待

2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3、满坐寂然

24、会宾客大宴

25、施八尺屏障

26、少顷

27、其夫呓语

28、妇抚儿乳

29、众妙必备

30、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31、入日

32、饮于河、渭

33、道渴而死

34、昔者

35、怒而触不周山

36、天柱折,地维绝

37、故日月星辰移焉

38、故水潦尘埃归焉

39、止有剩骨

40、缀行甚远

41、狼亦黠矣 惟:只 忆:思念 为:为此 市:买 旦:早晨 溅溅:水流声 但:只 啾啾:马叫的声音 十二:表多数 郭:外城 走:跑 邪:通“耶”语气词 辞:推托 涉猎:粗略地阅读 见往事:了解历史 及:到了......的时候 过:到 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擦擦眼 见事:认清事物 坐:通“座”,在座的人 会:正赶上 宴:举行宴会 施:安放 少顷:一会儿 呓语:说梦话 抚:抚摸 乳:乳头 毕:全,都 意:心情 少:稍微 舒:舒展 稍稍:渐渐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于:到 河:黄河 渭:渭水 道:在路上 昔者:从前 触:碰、撞 折:折断 维:绳子 绝:断 故:所以 焉:到这里 潦:积水 尘埃:尘土 归:汇集 止:通“只”仅仅 缀:紧跟 黠:狡猾

42、屠大窘 窘:困窘

43、顾野有麦场 顾:回头看

44、场主积薪其中 积:堆积 薪:柴草

45、苫蔽成丘 苫蔽:覆盖,遮蔽

46、眈眈相向 眈眈:注视的样子

47、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倚:倚靠 弛:卸下

48、目视瞑,意暇甚 瞑:闭眼 暇:神情,态度

49、屠暴起 暴:突然

50、止露尻尾 尻:屁股

51、屠自后断其股 股:大腿

二、词类活用

1、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把.......当作宾客

2、及鲁肃过寻阳 及:到了.......的时候

3、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说出

4、北饮大泽 北:往北

5、道渴而死 道:在路上

6、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隧:从柴草堆中打洞

7、狼不敢前 前:上前

三、句子翻译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译:同县的人对此感到奇怪,渐渐请他父亲去做客,有的人用钱币去求仲永题诗。

2、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译:到各处街市备办了骏马、鞍鞯、辔头、长鞭等用具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译: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

4、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译:征战多年,经历许多战争,许多将士们战死沙场,木兰等幸存者胜利归来

5、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译:当着窗户,对着镜子梳理像云一样的头发和贴上美丽的花黄。

6、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译:鲁肃十分惊奇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那个吴县的阿蒙了。

7、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译:妇人手拍孩子渐渐也慢了,加减也停了。

8、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译:夸父还没到大湖,在半路因口渴而死亡,他遗弃的手杖,化为邓林。

9、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

译:支撑天的柱子折了,系挂地的绳子断了。结果,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这里移动。

10、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译:地向东南方向下榻,所以江河道路上的流水尘埃都在这里汇集。

11、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译:屠户转到柴草堆后一看,一只狼在其中打洞,打算从柴草堆中打洞,钻进去攻击屠户的背后。


第二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总结


八下文言文总结 1.与朱元思书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风烟俱净 俱:全,都 2、从流飘荡 从:随着

3、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缥碧:青白色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甚:比得过 奔:飞奔的马 5、负势竞上 负:凭依

6、蝉则千转不穷 转:通“啭” 叫 7、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戾:到 息:平息 8、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经纶:经营 反:通“返” 返回 9、横柯上蔽 柯:树干

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那空间的烟雾都消散尽净,天和山呈现相同的颜色。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急速的水流比飞箭还快,迅猛的波浪有如飞奔的马。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那一座座高山)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那些像鸢飞到天上一样极力为名利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他那热衷功名得禄的心。 5、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忙于经营俗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6、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稀疏的树木枝条相互交叉掩映,有时偶尔也见到(一丝)阳光

三、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1、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的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4、请找出文章里具体描绘富春江的“异水”“奇山”的句子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5、从听觉上看,富春江有哪些迷人景色?找出具体语句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6、鸢飞戾天者息心和经纶世务者忘反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望峰窥谷

2.五柳先生传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答案

1、造饮辄尽 造:一来

2、箪瓢屡空,宴如也 如:若

3、兹若人之俦乎 俦:类

4、不戚戚于贫贱 戚戚:忧愁

5、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许:地方 6、每有会意 会:领会

7、亲旧知其如此 旧:朋友们

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他)喜欢读书,(却)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忘了吃饭。 2、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为自己的志向而感到快乐。 三、阅读课本,回答下列问题

1、五柳先生三大爱好是指什么?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 好读书; 性嗜酒;

常著文章自娱。

平和、旷达的性格。

2、文中哪句话是陶渊明归隐形象的总体勾勒,使一位沉默寡言,淡泊功利的隐世名士飘然而生。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3、“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表现了五柳先生怎么样的性格特点? 自得其乐,淡泊名利。

3.马说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策之不以其道

策:驾驭 道:方法 2、执策而临之

策:鞭子 临:对着 3、其真无马邪

其:难道 4、其真不知马也 其:恐怕

5、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餐 石: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6、食之不能尽其材

食:喂 材:才能 7、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是:这样

8、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且:尚且 等:一样 9、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 表现出来 10、故虽有名马 虽:即使

11、安求其能千里也

安:怎么 千里:日行千里 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所以虽有好马,也只好屈辱在做贱役的(养马)人的手里。2、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棚里,不能用“千里马”(的称号)去称呼它。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马的人不懂它能日行千里而(根据它的食量)喂养它。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驾驭千里马而不采用驾驭千里马的方法,饲养它(又)不让它吃饱以充分发挥它(日行千里的)才能,(马)嘶叫又不懂得它的意图。

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识(千里)马吧!

4.送东阳马生序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致:买

2、援疑质理

援:提出 质:询问 3、益慕圣贤之道 慕:仰慕 4、俟其欣悦 俟:等到

5、滕人持汤沃灌,以衾以覆 汤:热水 覆:蒙盖 6、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再:两顿

7、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走:跑 逾约:超过期限 8、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通“肢” 肢体 9、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报” 穿着 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于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家里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常常向收藏书籍的人家借,亲手抄录,计算着日子按时归还。

2、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在深山大沟中赶路。严冬刮着猛烈的风,大雪深积几尺,脚上的皮肤冻裂了也不知道。

3、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同宿舍的学生都穿着绣花绸缎衣服,戴着缀有红缨带和宝石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腰刀,右边挂香袋,光彩照耀像神仙一样。 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 5、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我站着陪侍在老师身边,提出疑问,询问道理。 6、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用被子(将全身)蒙盖好,好久才暖和过来。 7、、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却一点也没有羡慕的心思,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也就不感觉吃的、穿的不知他人了。 8、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总之我求学时的辛勤与艰苦就是如此罢。 9、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究获得了学识。

10、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又苦于没有大师名人和(自己)交流,(因而)曾经跑到百里外,捧着经书向当地有名望的前辈请教。 三、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本文作者写自己年轻时学习上的艰苦情景,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艰苦的学习过程和端正的学习态度。

2、作者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表现了什么? 勤奋学习的谦虚求学的态度。 3、用一句话概括第二段的内容 叙述了作者奔走求学之苦。

4、作者在写自己的清苦生活时,为什么要写同舍生奢华的生活?

通过对比更足以突出作者不慕富贵,专心学习的思想品质。

5、围绕“嗜学”二字写了哪两件事? 借书之苦。求教之难。

6、“卒获有所闻”这里的“闻”指什么? 得到知识,明白道理。

7、读完全文;你觉得应该学习作者的什么精神和品质? 不畏艰苦,刻苦勤奋的求学精神和坚守信约,谦虚有礼的美好品质。

8、与作者当年的学习条件相比,今天的你有哪些优越的地方?说说现代中学生有怎样的苦乐观?

吃穿无忧,国家、学校、家长、老师的全力支持,设备先进,资源广泛,信息灵通等。珍惜时间,虚心善学,苦中作乐,以苦为乐。

山水篇

5.小石潭记-

-----唐 柳宗元 唐宋八大家之一。 一、词语: 1.水尤清冽 尤:格外。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道:道路。见:出现。 3.为坻,为屿,为嵁

坻:水中高地。屿:小岛。嵁:不平的岩石。 4.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大约。 5.佁然不动

佁然:呆呆的样子。 6.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清:凄清。居:停留。 7.隶而从者 隶:跟从。

8.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向西。 9.下见小潭

下:在下面。 10.日光下澈 下:往下。

11.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在空中。

1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斗:像北斗星一样。蛇:像蛇那样。 13.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 14.似与游者相乐 乐:逗乐。

15.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凄:使-----凄凉。寒:使-----寒冷。 16.记之而去 去:离开。 二、句子翻译。

17.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珮、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

很是高兴。

18.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

19.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20.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射潭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动

2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象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 2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溪岸的形势象犬牙般交错参差,无法看到水的源头。 23.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 24.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由于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三、

25.课文按什么顺序写? 游览顺序。

26.课文抓住了小石潭什么特点? 幽静。

27.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幽深冷寂,孤苦凄凉。悲哀深沉。

28.本文通过写景,把感情寓于景中。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征,从不同角度描绘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借景抒发了自己有寂寞处境中的悲凉、凄怆的情感。 29.文中的“对比”和“烘托” 点拨:①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把“怡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显出鱼的活泼。②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鱼在潭中历历可数,使人感到像是“空”“无”,尤使水清之状具有实感。

6.岳阳楼记

-----范仲淹(宋) 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谪:封建官员降职或远调 2)越明年越:到了

3)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乃:于是。制:规模。 4)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于:在;其:它的。

5)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我;以:来。 6)予观夫巴陵胜状

夫:那。胜状:胜景。 7)衔远山,吞长江 衔:衔接。

8)横无际涯,朝晖夕阴 涯:边。晖:日光。 9)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大观:雄伟景象。 10)前人之述备矣

述:描述。备:详尽

11)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极:尽。 12)迁客骚人

迁客:降职远调的人;骚人:诗人。 13)霪雨霏霏

霪雨:连绵的雨。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14)连月不开

开:放晴。国:京城。 15)薄暮冥冥;去国怀乡 薄:迫近。去:离开。 16)春和景明;沙鸥翔集 景:日光。集:栖止。 17)岸芷汀兰;此乐何极

芷:小草;汀:小洲。极:穷尽。 18)宠辱偕忘

宠:荣耀。偕:一起。 19)把酒临风 把:持。

20)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求:探求。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 21)或异两者之为

或:或许。为:指两种心情。

22)庙堂:在朝廷上做官。江湖:不在朝廷上做官。 2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先:在……之前。后:在……之后 24)微斯人(登斯楼也),吾谁与归 微:没有;斯:这。归:归依。 25)若夫:像那。 至若:至于。 嗟乎:唉。 26)不以物喜

以:因为。心旷神怡 怡:愉快。

27)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28)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这洞庭湖上。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被降职外调的官员和不得志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29)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遭到诽谤和讽刺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的景象,必将感慨横生而十分悲伤的了。

30)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一切荣辱得失都被置之度外,于是在春风吹拂中举杯痛饮,高兴到了极点。

3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两者之为,何哉? 我曾经探究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跟上面说的那两种表现不同, 这是什么缘故呢?

3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3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在朝廷上做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退处江湖就替君主担忧。

34)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大概人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

35)【通假字】(1)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同“嘱”,嘱托。 (2)百废具兴

具同“俱”,全。 中心思想:本文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①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原因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②作者写本文的原因是:属予作文以记之。 ③表现洞庭湖“胜状”或“岳阳楼大观”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④前人之述备矣中“前人之述”指:唐贤今人诗赋。 ⑤“迁客骚人”览物之情有两种:悲和喜;作者认为览物之情应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⑥登斯楼也中的“斯楼”是指“岳阳楼”。 ⑦在句子“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是指: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 ⑧在句子“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之为”是指: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 ⑨在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居庙堂之高;“退”指:处江湖之远。 ⑩在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亦忧”指: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退亦忧”指: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⑾、本文中能表现作者阔大胸襟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⑿、本文中能表现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⒀、句子“微斯人,吾谁与归”中“斯人”是指:古仁人。 ⒁、写洞庭湖全景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⒂、《岳阳楼记》中最能表达作者政治见解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⒃、“迁客骚人”抒发“览物之情”的句子有: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

7.醉翁亭记-

-----欧阳修(宋) 一、词语解释:

1.环滁皆山也;环而攻之 环:环绕。环:包围。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蔚然:茂盛的样子。秀:秀丽。 3.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泻:飞泻。 4.翼然临于泉上者

翼然: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临:靠近。 5.名之者谁

名:给……命名。 6.饮少辄醉 辄:就。

7.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情趣。

8.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寓:寄托。 9.云归而岩穴暝 归:聚集。

10.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归:回家。从:跟从。 11.吾谁与归 归:归依。

1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芳:香花。秀:繁荣滋长。 13.至于负者歌于途

负者:背着东西的人。 14.休于树 于:在。 15.山肴野蔌

肴:野味。蔌:菜蔬。 16.宴酣之乐

酣:尽兴的喝酒。 17.非丝非竹

丝:弦乐器。竹:管乐器。 18.弈者胜 弈:下棋。 19.觥筹交错

觥:酒杯。筹:酒筹。 20.颓然乎其间者

颓然:醉醺醺的样子。乎:于。 21.树林阴翳 翳:遮盖。 22.鸣声上下

上:树的上部。下:树的下部。 23.太守谓谁 谓:是。

二、句子翻译:

1)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顺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这就是酿泉。

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绕过山峰,走了一段曲折的路,看到一座四角上翘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似的亭子,座落在泉水边上,这就醉翁亭了。 3)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给它命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给它命名的。 4)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太守跟宾客到这里来喝酒,他喝得很少却总是喝醉,年纪又最大,因此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 5)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 6)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山水的乐趣,内心领会了,而后把它寄托在喝酒上。 7)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像那太阳出来了,林间的雾气逐渐消尽,暮云四合,岩谷洞穴变得昏暗起来国。这明暗交替的景象,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

8)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9)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

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射的射中了目标,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筹码杂乱交错,人们时起时坐,大声喧哗——这是宾客们欢乐的图景。

10)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一个面容苍老、满头白发的人,昏昏欲倒的坐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11)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不久,太阳落在西山,人影散乱,这是宾客们跟着太守回去了。

12)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这时树林里变得昏暗了,上上下下一片鸟啼声,游人离去后,鸟儿欢乐起来。

13)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人们只懂得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懂得太守心中自有他的乐趣。

14)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喝醉了能和大家一同享受快乐,酒醒后又能用文章来表述这种快乐的,就是太守。 三、文章内容理解: 《醉翁亭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一幅与民同乐的图画。前人说本文“句句是记山水,却句句是记亭,句句是记太守”。 1.全文的主旨是:与民同乐。“乐”字贯穿全文。

2.文章的名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①、醉翁亭命名的缘由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②、解释“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③、写山间早晨景色的句子是:日出而林霏开; ④、写山间傍晚景色的句子是:云归而岩穴暝; ⑤、写春景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 ⑥、写夏景的句子是:佳木秀而繁阴; ⑦、写秋景的句子是:风霜高洁; ⑧、写冬景的句子是:水落而石出者; ⑨、第三段写游琅琊山的情形,一共写了四个场面:1、滁人游,2、太守宴,3、众宾欢,4、太守醉。 ⑩、表现本文主旨的句子是: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⑾、表现禽鸟乐的句子是: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⑿、照应“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的句子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⒀、从句子“水落而石出者”中找出一个成语:水落石出。 ⒁、“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通常用来表示什么意思?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⒂、太守之乐其乐中的太守的“乐”是指什么?“寄情山水之乐,与民同乐之乐。” ⒃、对联:欧阳修与百姓同乐,范仲淹以天下为忧。

8.满井游记

1.恶能无纪

恶:怎样。纪:通“记”,记载。 2.冻风时作 作:起。 3.局促一室之内 局促:拘束。

4.波色乍明,鳞浪层层 乍:初。

5.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乍:突然。 6.柔梢披风

披:分散。 7.毛羽鳞鬣之间

鳞:指鱼类和爬行类动物。鬣:指马一类动物。 8.夫能不以游堕事 堕:耽误。 9.麦田浅鬣寸许

鬣:像兽颈上的长毛一样。

10.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

泉:用泉水煮。茗:煮茶。罍:端着酒杯。蹇:骑驴。 11.而此地适与余近 适:正好

12.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鸽。

高大的柳树分立在堤的两旁,肥沃的土地稍微湿润,放眼望去,空阔的景象,感到自己像笼子里逃出的天鹅。 13.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在这时,薄冰开始溶化,水波开始发出亮光,像鱼鳞一样的波浪一层层的,水清澈看到河底,亮晶晶的,好像镜子刚刚打开冷光突然从镜匣子里闪射出来一样。 14.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柳条将要舒展没有舒展,柔嫩的柳梢头在风中散开,麦田里低矮的麦苗才一寸左右。

15.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游人虽然不多,但是汲泉水来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唱歌的,穿着红装骑驴的,也经常有。

16.风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所有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汲水的鱼儿,都悠闲自在,羽毛鳞鬣中间,都充满了欢乐气氛。

17.这篇游记通过对满井早春二月自然风光的描绘,表达了作者置身于大自然时舒畅欣喜的心情,也流露出对官场沉闷生活的厌倦。


第三篇:新课标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文言文总结归纳


新课标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文言文归纳总结

咏雪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古今异义 1.儿女 古义:子侄辈的人,指家中的年轻一代人 今义:指子女

2.因 古义:趁,乘,凭借 今义:因为

3.文义 古义:诗文 今义:文章的意思

特殊句式

1.省略句: (1)谢太傅(于)寒雪日内集

2.倒装句: (1)白雪纷纷何所似(宾语前置:白雪纷纷所似何)3.判断句: (1)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即”表示”这就是”,”也”在这里表”是”的意思,译为”这就是谢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译文

大,谢安高兴地说:”?””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太傅高兴得笑了

中心思想

1.本文通过寒日”咏雪”的故事,写出了谢道韫的聪慧、机智,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2.谢道韫的对答使谢太傅”大笑乐”,体现了当时尊重女子、以才德服人的社会风气。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去 古义:离开 今义:到、往

2.委 古义:丢下、舍弃 今义:委屈、委托

3.顾 古义:回头看 今义:照顾

4.期 古义:约定 今义:日期

5.引 古义:拉 今义:引用

通假字

1.尊君在不 “不”通“否” 读 fǒu表示否定。相当于“吗?”

词类活用

1.“友人惭”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译文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中午。中午已过,(友人)没到,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友人)才来。陈元方那年七岁,正在门外玩耍。友人问元方:“你爸爸在吗?”元方回答道:“等您很久没来,他已经走了。”朋友便生气了:“不是人哪!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定的时间是中午,您中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拉元方,元方不回头看,走进了自己家的大门。

中心思想

1.元方小小年纪就知道维护父亲的尊严,可见他的聪颖机智。

2. “友人”不守约定、不讲信用的故事,反映了人要守约、讲信、懂礼,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的道理。

《论语》十二章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段解:主要谈学习的方法,学习的乐趣和为人态度)

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出主意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段解:强调治学的人必须重视品德修养)

3. 子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独立做事情,四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了解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

(段解:本章孔子自述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

4.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成为老师了。”

(段解:讲学习方法,强调温故而知新)

5. 子曰:”

翻译:孔子说“: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段解: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强调学思结合)

6.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翻译:孔子说:“多么有贤德啊,颜回!一竹篮饭,一瓜瓢水,住在 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仍然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多么有贤德啊,颜回!”

(段解:孔子赞扬颜回坚持学习而贫贱不移的学习态度)

7. 子曰:”知之 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段解:这一章讲学习方法,阐述了读书人以求学为乐,体现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8. 子曰:”

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飘浮在天空中的云一样。”

(段解:讲人的道德修养,不取不义之财,提倡”安贫乐道”)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翻译:孔子说:“几个人走在一起,在其中必定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缺点就要改正。”

(段解:反应了虚心求教,取长补短,改正不足的正确的学习态度)

10”《子罕》

翻译:孔子站在河岸上说:“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段解:珍惜时间,不断学习)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翻译:孔子说:“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段解:要有坚定的志向,坚定信念)

12、子夏曰:”《子张》 翻译: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又要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段解:治学既勤学多问,同时也要联系实际,不能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学习态度) 古今异义

1.朋 古义:志同道合的人 今义:朋友

2.君子 古义: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3.三省 古义:多次

4.可以 古义:可以凭借

5.疏 古义:粗劣

6.水 古义:冷水

7.匹夫

通假字

1.不亦说乎 2.吾十有五

-状语,每日

-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

4.-名词,传授的知识

5. -动词,吃饭

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名词-意动。以??为乐

注意课后第三题

观沧海

曹操

统领全诗: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首乐府诗通过描写观沧海所见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奋发昂扬的精神。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

次北固山下

王湾(唐)

蕴含新旧交替的哲理: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强烈的思乡之情: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描写早春鸟儿的句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描写苍凉萧瑟的秋景: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知道如何反省自己;知道了自己不通的地方,这样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兑命》中说道:”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中心思想

文章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成语归纳 教学相长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第一种原地水中:没考虑流水、石兽、泥沙的关系)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pá),寻十余里,无迹。(第二种顺流而下:只考虑了流水,没考虑石兽、泥沙)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第三种原地沙下: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第四种求之于上流: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断欤(yú)?

古今异义

1.耳:古义:罢了。例句:渐沉渐深耳 2.物理:古义:客观事物的道理,规律。例句:尔辈不能究物理 学。

3.并:古义:一起 。 例句:二石兽并沉焉。 4.阅:古义:经历 例句:阅十余岁。 今义:阅读

5.是:代词 ,此,这。 例句:是非木柿 。 6.盖:古义:发语词,因为。 例句:

7.但:古义:但,只。 例句: 但知其一。

8.

9.

一词多义

1.为: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被 成为

2.乃:乃石性坚重——陆游《示儿》。你,你的

词性活用

1.棹: 名词用为动词

2.1.“”,“疯狂”

1. 2)求之(于)地中(3)(僧)棹数小舟 (4). “得”后面省略了宾语“之

2.倒装句 1.

3被动句 (1).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为”表被动) 被动句

译文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水里,两个石兽一起沉没了。过了十多年,和尚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最终没找到。和尚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有任何石兽的踪迹。

一位学者在寺庙里讲学,听了这件事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而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于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疯狂了吗?”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个巡河的老河兵听说了这个观点,又笑着说:“凡是丢失在河里的大石头,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水流不能冲走石头,(但是)水流反冲的力量,一定会在石头下面迎着水流的地方冲刷沙石形成坑洞。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坑穴里。像这样又冲击,石头又会再次向前翻转,转来转去不停止,于是石兽反而逆流而上了。到下游寻找石兽,固然疯狂;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疯狂的吗?”僧人们依照老河兵的话去做,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找到了石兽。既然这样,天下的事情,只知道事物的其中一方面,而不知道它的另一方面的情况太多了,怎能根据某个道理就去主观判断呢?

中心思想

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

更多相关推荐:
新课标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文言文总结归纳

新课标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文言文归纳总结咏雪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古今异义1.儿女古义:子侄辈的人,指家中的年轻一代人今义:指子女2.因古义:趁,乘,凭借今义:因为3.文义古义:诗文今义:文章的意思特殊句式1.省略句…

文言文总结~

文言文总结文言文的讲解顺序1、读语文教材强调文言文的朗读、背诵,其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多读多背来掌握文言知识,理解文意,培养语言感悟能力。诵读可分四步进行:1.借助注释,粗读课文(预习问题)预习时完成粗读任务。粗读…

七年级文言文总结

文言文总结一通假字:强通“僵”,僵硬的意思。女通“汝”,你。是知也通“智”,聪明、智慧。日扳仲永:通“攀”,牵,引。不同“否”。裁同“才”。策勋十二转“策”通“册”出门看火伴“火”通“伙”对镜帖花黄“帖”通“贴…

七年级期中考试文言文总结

期中考试文言文20山市[自学]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然数年恒不一见:2一切乌有:3相顾惊疑:4念近中无此禅院:5始悟为山市:6连亘六七里:7危楼一座:8裁如星点:9或凭或立:10则黯然缥缈:一、整体感…

文言文总结

《小石潭记》古今异义:去:(古)离开(今)前往,到某处yi然:(古)静止不动的样子(今)痴呆或深思的样子小生:(古)年轻人(今)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一词多义:以:①全石以为底(介词,用)②卷石底以出(承接,“而…

语文必修5 文言文总结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缾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

高一上文言文总结

通假字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帅通“率”,率领。南至于句无——句通“勾”。勾无,山名,在浙江。令壮者无取老妇——取通“娶”。句意是,规定青年男子不许娶老年妇女。将免者以告——免通“娩”,生育,临产。句意是,妇女将…

七年级文言文总结

文言文总结一通假字:强通“僵”,僵硬的意思。女通“汝”,你。是知也通“智”,聪明、智慧。日扳仲永:通“攀”,牵,引。不同“否”。裁同“才”。策勋十二转“策”通“册”出门看火伴“火”通“伙”对镜帖花黄“帖”通“贴…

七年级文言文总结

七年级文言文总结一通假字:“强”通“僵”,僵硬的意思。“女”通“汝”,你。“是知也”通“智”,聪明、智慧。“日扳仲永”通“攀”,牵,引。“不”通“否”。“裁”通“才”。策勋十二转“策”通“册”。出门看火伴“火”…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总结

八下文言文总结1.与朱元思书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风烟俱净俱:全,都2、从流飘荡从:随着3、水皆缥碧,千丈见底.缥碧:青白色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甚:比得过奔:飞奔的马5、负势竞上负:凭依6、蝉则千转不穷转…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总结

九年级上册:《陈涉世家》------史记(司马迁)词语解释少时年轻的时候尝与人佣耕曾经辍耕之垄上停止;去、往怅恨失望苟富贵如果若为佣耕你太息长叹安知怎么適戍强迫去守边。適通谪屯大泽乡停驻皆次当行编次;当在征发之…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总结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总结一、解释词语1、项为之强项:脖颈。强:通“僵”,僵硬。2徐:慢慢地。以:用。3果:果真,果然唳:鸟鸣。4林:树林。5兴:兴趣。6、方出神方:正。7鞭:用鞭子打,抽打。驱:赶。8细:仔细。察:…

文言文总结(7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