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条辨叙

时间:2024.5.2

从前淳于意先生说过这样的话:人们担忧的事情,是担忧疾病多;而医生担忧的事情,是担忧治病的方法少。病种多而治病的方法少的情况,没有比温病更突出的了。为什么呢? 六气之中,君火和相火造成的疾病不用说了,风邪、湿邪和燥邪造成的疾病没有不兼有温热证候的,只有寒邪造成的疾病跟温热病相反,但是被寒邪所伤的病人一定患有温热的证候,那么,天下的疾病有哪一类比温病更多呢?! 医方书是从张仲景开始有的。张仲景的书是专门论述被寒邪所伤的疾病的,这寒邪只是六气中的一种气罢了。其中有同时谈论风邪的内容,也有同时谈论温邪的内容,但是其中所谈的风邪,是寒邪中的风邪;所谈的温邪,是寒邪中的温邪:因为该书本来就是论述被寒邪所伤的疾病的。其余五气,一概没有涉及它们,因此后世没有对它们的传述。即使这样,医方书的开创者张仲景被称为圣人,阐述张仲景书的人也被称为贤明之人。学医的人们如果真的能够研究该书的文字,弄通其中的意义,灵活地加减变通其中的方剂,推广并且实行它们,那么用来治疗六气造成的疾病是可以的,用来治疗内伤造成的疾病也是可以的。无奈世上缺少才智超群的杰出人物和把医学的缺漏当作令人感到耻辱的精神,一般的医生又不能够举一反三,只是致力于像

照着相马图经去寻求骏马的愚人那样套用该书,拘泥而不知变通。

自从王叔和以后,医家们大体上都是用治疗伤寒的方法来通治六气造成的疾病的,这就犹如用葛布抵挡风寒,方法实属不当;又好比指鹿为马,混淆了伤寒和温病的不同。等到一经使用就行不通时,也才知道了他们自己医术的浅陋。于是就仍然沿用旧有的方剂,只是稍微改变一下药物的组成,结果冲和汤、解肌汤等方剂就纷纷地被记载了下来。到了陶华的《伤寒六书》这部书问世以后,就竟然用臆造的治疗伤寒的方法来治疗天下的六气造成的疾病。不仅是张仲景的书中没有讲出的内涵没能被阐发明白,连张仲景已经写定的书也全都遭到了窜改。世上的俗医们喜欢它浅显易懂,一起尊奉它,可是百姓的灾祸就多了。又有吴又可,写有《温疫论》,其中的方剂本来是治疗一定时期的季节性流行病的,但世上的俗医们却错误地用以治疗任何一个时节中都会发生的温热病。最后象方中行、喻嘉言等先生,虽然把温病列到了伤寒之外,但治法却最终没有脱离伤寒的范围。只有金朝的刘河间守真先生,独独通晓热病,超过了众多的医家。他所写成的《河间六书》,分为三焦论述治则,而不是死守六经辨证的纲领,差不多就像黑暗房间的一盏明灯,是一位中流砥柱般的堪当大任、独撑危局的人物。可惜他质朴而缺少文才,他的理论简略而且不够通畅,他的方剂有时也显得杂乱而不够精炼,继承他的学术的后世学者又不能阐明他的思想,弥补他的疏漏,同时下等智慧的人象张景岳之流的医生在听到了他的高明理论以后,还在责怪而且诋毁他。于是他的学说就不能发扬光大、也不能推行开来。至于世上的俗医们遇到了温热病,则是无不首先发汗解表,夹杂着用消食导滞的方法治疗,接着就猛用攻下之药,或者乱用温补之药,轻病患者因此加重,重病患者因此死亡。侥幸避免了灾祸就自己吹嘘自己的功劳,造成了死亡却闭口不提自己的过错。即使病人也只知道自己已是病人膏育难以挽救了,却不明白是药物害了人。这些欺世盗名的方法,父亲把它传给儿子,师傅把它传给徒弟,整个世上都是这种风气,牢固得不能打破。肺腑不会说话,被误治而死的冤鬼在夜半号

哭,两千多年以来,大致走的就是这同一条路子,能够让人感慨得尽吗?!

我们这个朝代政治和洽、学术昌明,高明的医家一批批地涌现,都知道从《灵枢》和《素问》中探求医学的本源,从张仲景的书中学习医道。自从吴县人叶天士先生写的《温病论》和《温病绪论》问世以后,然后才确定了温病的名称、辨明了温病的内涵。好学的人们,也都知道了学习的方向。然而贪恋常规、沿用旧法之流的医生,仍还各自认为自己师傅的学说是正确的,厌恶听取这一高明的理论。至于那些技术粗疏的医生又只是大概知道温病的粗浅内容,没有通晓其精髓要旨,把它应用到实践当中后,很少能够取得满意的疗效。我的朋友吴鞠通先生,怀着救助世人的心愿,具有高超的智慧,酷爱学问,不知满足,研究医理,务求精深,坚持高尚的志向并仰慕古人,虚心地以百家为师。担忧这个世上的人们对温病蒙昧不明,阐述了前代名医的精辟言论,发抒了他自己平生的心得体会,深入研究了温病的源流,写成了《温病条辨》这部书。但是仍然不敢相信自己的水平,把它藏在书箱很久。我认为学者的心中,本来就没有相信自己水平的时候。但是对着天下最多的疾病,却竟然没有对付疾病的方法,幸运地得到了对付的方法,应该赶快拿出来使它公开。打个比方,就如同救助溺水的人、抢救被火烧着的东西,哪里能等到戴好帽子、梳好头发呢?! 何况人的心理没有不同,高明的医理不会孤立,这部书一经问世,扬子云那样的学者一定会

迟早遇到它,而且将会出现阐明其中的意义、弥补其中的疏漏、使患了温病可能早死的百姓都达到长寿境地的人士。这是天下之人和后世之人的幸运,也是吴先生的希望啊!就好比《折杨皇苓》这样的通俗乐曲,一般的人们听后都会张着口发出会心的笑声,而《阳春白雪》这样的高雅乐曲,能够跟着唱的只有数人而已,自古以来就是如此。理解自己还是怪罪自己,完全听凭当今世上的人们,难道不好吗?! 吴先生认为我说的对,于是就与我一起对书作了评定然后把它付印了。嘉庆十七年八月十六,同乡愚弟汪廷珍敬序。


第二篇:《温病条辨》叙 - 长春中医药大学


《温病条辨》叙

[教学目的]

1.掌握文中生僻字的读音;掌握文中出现的通假字、古字、异体字;掌握文中重点词语;掌握文中重点语句的今译;掌握文中出现的实词活用及语序变化等古汉语语法现象。

2.了解吴瑭撰写《温病条辨》的重要意义及其问世过程。

3了解作者大量应用典故的手法,掌握典故在句中的实际意义。

[教授方法]

教师讲授为主,讨论式为辅。

[教授学时]2学时

[教学内容]

一、生僻字

摅  骘  嗥  笥  梓  迨  訾  罕

二、繁体字

竄  轍  禍  時  傷  懷  慶  餘  驥  專  猶  劉

三、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

1、亡(  )如世鲜知十之才士。

2、庶几幽室一镫(  )。

3、若夫折扬皇*(  ),听然而笑。

四、重点词语

1、亡如  2、知十  3、阙如  4、按图索骥  5、宗(之)  6、(生民之祸)亟  7、訾(之)  8、问道(长沙)  9、当名辨物  10、犹且各是师说  11、(略知)疏节  12、秉(超悟之哲)  13、(超悟之)哲  14、(嗜学不)厌  15、抗志(以)希(古人)  16、(斯世之)贸贸  17、摅(生平之心得)  18、(藏)诸(笥者)  19、(藏诸)笥  20、听然(而笑)  21、评骘(而授之)梓  22、壮月

五、指出语法现象

1、虚心而师百氏。

2、知我罪我。

3、犹且各是师说。

4、其余五气,概未之及。

六、今译:

1、盖自叔和而下,大约皆以伤寒之法疗六气之疴,御风以絺,指鹿为马,

迨试而辄困,亦知其术之疏也。

1、 而世之俗医遇温热之病,无不首先发表,杂以消导,继则峻投攻下,

或妄用温补,轻者以重,重者以死。

2、 好学之士,咸知向方;而贪常习故之流,犹且各是师说,恶闻至论;

其粗工则又略知疏节,未达精旨,施之于用,罕得十全。

3、 吾友鞠通吴子,怀救世之心,秉超悟之哲,嗜学不厌,研理务精,

抗志以希古人,虚心而师百氏。

七、阅读

    天以五運六氣化生萬物不能無過不及之差於是有六淫之邪非謂病寒不病溫病溫不病寒也後漢張仲景著傷寒論發明軒岐之奧旨如日星河嶽之天地任百世之鑽仰而義蘊仍未盡也然其書專爲傷寒而設未嘗遍及六淫也奈後之醫者以治傷寒之法應無窮之變勢必至鑿枘之不相入至明陶節庵六書大致仲景之法後之學者苦張之艱深樂陶之簡易莫不奉爲蓍蔡而於六淫之邪混而爲一其死於病者十二三死於醫者十八九而仲景之說視如土苴矣余來京師獲交吳子鞠通見其治病一以仲景爲依歸而變化心不拘常格往往神明於法之外而不離乎法之中非有得于仲景之深者不能久之乃出所著溫病條辨七卷自溫而熱而暑而濕而燥一一條分縷析莫不其病之所從生推而至於所終極其爲方也約而精其爲論也閎而肆俾二千餘年之塵霧豁然一開昔人謂仲景爲軒岐之功臣鞠通亦仲景之功臣也余少時頗有志於醫年逾四十始知其難乃廢然而返今讀鞠通之書目識心融若有牖其明而啓其秘者不誠學醫者一大快事哉爰不辭而爲之序嘉慶辛未四月既望寶應朱彬序(《温病条辨·序》)

要求:

  1、给上文断句

  2、注释文中加横线的词语

  3、今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正文译文】

【原文】昔淳于公有言:人之所病,病病多;医之所病,病方少。夫病多而方少,未有甚于温病者矣。何也?六气之中,君相两火无论已,风湿与燥无不兼温,惟寒水与温相反,然伤寒者必病热。天下之病孰有多于温病者乎?方书始于仲景。仲景之书专论伤寒,此六气中之一气耳。其中有兼言风者,亦有兼言温者,然所谓风者,寒中之风,所谓温者,寒中之温,以其书本论伤寒也。其余五气,概未之及,是以后世无传焉。虽然作者谓圣,述者谓明。学者诚能究其文,通其义,化而裁之,推而行之,以治六气可也,以治内伤可也。亡如世鲜知十之才士,以阙如为耻,不能举一反三,惟务按图索骥。

【今译】过去淳于公说:人们所担忧的是担忧疾病多;医生所担忧的是担忧治病的方法少。疾病多而治法少,没有超过温病的了。为什么呢?六气当中,君火、相火不用说了,风湿燥没有不兼有温热的,只有寒水与温热的性质相反,然而,感受寒邪的人必定变成热证。天下的病哪有比温病更多的呢?方书创始于张仲景。仲景的书专门论述伤寒,这只是六气中的一气而已。其中有的同时谈到风的,也有的同时谈到温的,然而,所说的风,是寒中之风,说的温是寒中之温,因为他的书本来论述的是伤寒啊。其余的五气,一概未谈及,因此,后世没有流传下来。虽然这样,但是首创的人叫做圣人,传述的人叫做明贤。学习的人如果能彻底研究《伤寒论》文字,通晓它的含义,变化裁剪它,类推而施行它,用它治疗六气造成的疾病是可行的,用它治疗内伤是可行的。无奈社会上缺少闻一知十的才智高超的人,把《伤寒论》未讲到的其余五气,看作是有损医圣的形象,不能举一反三,只会做按图样寻找好马那样的事,拘泥不知变通。

【原文】盖自叔和而下,大约皆以伤寒之法疗六气之疴,御风以絺,指鹿为马,迨试而辄困,亦知其术之疏也。因而沿习故方,略变药味,冲和、解肌诸汤纷然著录。至陶氏之书出,遂居然以杜撰之伤寒,治天下之六气。不独仲景之书所未言者不能发明,并仲景已定之书尽遭窜易。世俗乐其浅近,相与宗之,而生民之祸亟矣。又有吴又可者,著《瘟疫论》,其方本治一时之时疫,而世误以治常候之温热。最后若方中行、喻嘉言诸子,虽列温病于伤寒之外,而治法则终未离乎伤寒之中。惟金源刘河间守真氏者,独知热病,超出诸家,所著《六书》,分三焦论治,而不墨守六经,庶几幽室一灯,中流一柱。惜其人朴而少文,其论简而未畅,其方时亦杂而不精。承其后者又不能阐明其意,裨补其疏。而下士闻道若张景岳之徒,方且怪而訾之。于是,其学不明,其说不行。而世之俗医遇温热之病,无不首先发表,杂以消导,继则峻投攻下,或妄用温补,轻者以重,重者以死。幸免则自谓己功,致死则不言己过,即病者亦但知膏肓难挽,而不悟药石杀人。父以授子,师以传弟,举世同风,牢不可破。肺腑无语,冤鬼夜嗥,二千余年,略同一辙,可胜慨哉!

【今译】从王叔和以来,大约都用治伤寒的方法治疗六气造成的疾病。这样做,好比用细葛布抵挡寒风,把鹿说成马,等到临证治疗就行不通了,才知道这种技术是粗浅的。因此,他们就继续袭用旧的方剂,略微改变药味,冲和汤、解肌汤等各种方剂就纷纷地编著出来了。到陶华的《伤寒六书》出版,于是竟然用臆造的治伤寒的方法治疗所有六气造成的疾病,不仅仅对张仲景没有讲到的内容未能阐发明白,而且就连张仲景已经写定的书也全部遭到窜改。社会上的庸俗人喜欢《伤寒六书》内容浅近,共同推崇它,百姓的灾害就频繁产生了。又有一个叫吴又可的,编著《瘟疫论》,其中的方剂,本来是治疗一时的流行性疫病。但是,社会上的人错误地用它治疗正常气候下发生的温热病。最后象方中行、喻嘉言等医家,虽然把温病列在伤寒之外,而治法终究没有离开伤寒之中。只有金代刘完素先生对热病有独到见解,超出各家。编著的《河间六书》分上中下三焦论治,而不墨守六经,简直就是暗室中一盏灯,滚滚洪流中一根砥柱,可惜这个人质朴而缺少文彩,他的论述简略而不畅达,他的方剂有时也繁杂而不精粹。继承他的人又不能阐述说明其中含义,弥补其中疏漏。加上象张景岳那样听到高明的医理就加以耻笑的下等医生,正在责怪而诋毁他。于是他的学术不能昌明,他的主张不能推行。社会上的平庸医生遇到温热病,无不首先发汗解表,掺杂消导,接着重用攻下药,或胡乱用温补药,轻的病人因此而加重,重的病人因此而死亡。病人侥幸免于死亡的,医生就称是自己的功劳,导致病人死亡则不说自己的过失。即使病人也只知道是重病难以挽救,而不知道是被药物杀死。父亲把这些传授给儿子,师傅把这些传教给徒弟,全社会同一种风气,牢固得不可改变,肺腑不能说话,冤死的人夜晚嚎叫,两千多年,大略同出一辙,令人感慨不尽。

【原文】我朝治洽学明,名贤辈出,咸知溯原《灵》、《素》,问道长沙。自吴人叶天士氏《温病论》、《温病续论》出,然后当名辨物。好学之士,咸知向方;而贪常习故之流,犹且各是师说,恶闻至论。其粗工则又略知疏节,未达精旨,施之于用,罕得十全。吾友鞠通吴子,怀救世之心,秉超悟之哲,嗜学不厌,研理务精,抗志以希古人,虚心而师百氏。病斯世之贸贸也,述先贤之格言,摅生平之心得,穷源竟委,作为是书。然犹未敢自信,且惧世之未信之也,藏诸笥者久之。予谓学者之心,固无自信时也。然以天下至多之病,而竟无应病之方,幸而得之,亟宜出而公之。譬如拯溺救焚,岂待整冠束发?况乎心理无异,大道不孤,是书一出,子云其人必当旦暮遇之,且将有阐明其意,裨补其疏,使夭札之民咸登仁寿者。此天下后世之幸,亦吴子之幸也。若夫折杨皇华,听然而笑,阳春白雪,和仅数人,自古如斯。知我罪我,一任当世,岂不善乎?吴子以为然,遂相与评骘而授之梓。嘉庆十有七年壮月既望,同里愚弟汪廷珍谨序。

【今译】我朝政治安定,学术昌明,名医一批批地出现,都知道从《灵枢》、《素问》中探求医学的本源,向张仲景的著作求教。自从吴人叶天士的《温病论》、《温病续论》问世,然后面对温病的名称,辨别温病的证状。喜好学习的医生都知道归趋于正道;而那些贪恋常规习用旧法的人,还是各自认为自己老师的学说正确,不愿听取高明的理论。那些拙劣的医生,又只大略了解一些叶氏的皮毛,没有通晓精深的含义,在临床运用,很少能取得全部治愈的效果。我的朋友吴鞠通,怀有拯救世人的志愿,赋有超人的智慧,酷爱学习永不满足,研究医理务求精细,坚持高尚的志向,仰慕古代名医,虚怀若谷,学习各家之说。忧虑这个社会对温病昏昧不明,阐述先代医家堪为典范的名言,抒发平生的心得,彻底研究温病的来龙去脉,编写成这部书。然而还是不敢自信,并且担忧社会上的人也不相信自己,因此,藏在书箱中已经很久了。我说:学者的心本来没有自信的时候,可是对于天下最多发的温病,却竟然没有对付这种病的方子,您有幸得到这种方法,就应当赶快拿出来公之于众。就好象拯救被水淹被火烧的人,怎么能等待戴好帽子,束结好头发呢?况且人们的心理没有差异,高明的医理不会孤立,这本书一公开,象杨子云那样博学的人必定很快遇到,而且必将有人阐扬明白你这本书的旨意,弥补其中疏漏,使濒于危亡的人们都能登上长寿境域。这是天下后世的幸运,也是吴先生的希望啊。象折杨、皇华这样的通俗歌曲,人们听了会张口而笑,而阳春白雪这样高雅的歌曲,能跟着唱的仅仅几个人,自古如此。了解我们责备我们,完全听凭当代社会上的人,这样难道不好吗?吴先生认为我的话正确,于是,一同为这本书评论定稿,交付出版。嘉庆十七年八月十六日,同乡小弟汪廷珍谨序。

更多相关推荐:
读书心得

大家印象中的经典似乎都是指内难伤寒这一类我就说说我比较有体会的关于温病的一些东西吧温热论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前半段大家都很熟悉了这半段讲明了卫气营血辨证的大纲...

温病学心得

温病学学习心得20xx0600043208级中医四班姚莹大一学习中国医学史时就了解到了温病条辨是中医学四大经典之一而温病条辨促使了温病学的形成在那时候就期待着学习者一经典课程在本学期终于有机会可以让我有规律的系...

读《温热论》有感---中医各家学说作业

读温热论温病大纲有感在中医各家学说这门课程里我们通过学习历代各个大医学家的学术见解和主张系统地回顾了在中医基础理论里面很多我们所学习到的基础理论的萌芽发展演变及成型定论的过程中医基础理论让我们知所然而各家学说却...

温病学--读书笔记

温病学呜呼生民何辜不死于病而死于医是有医不如无医也学医不精不若不学医也温热病治疗禁忌一忌忌辛温发汗二忌淡渗利尿三慎用苦寒药温病燥热欲解燥者先滋其干不可纯用苦寒也服之反燥甚泄热存阴处处注意保护津液上焦心肺病变多为...

读中医经典读后告诉你

中医四大经典读后感中医四大经典指的是中医发展史上起到重要作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四部经典巨著对古代乃至现代中医都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与研究价值关于四大经典的具体组成存在争议目前学术界一般将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

中医经典选读 学习心得 (3)

黄帝内经读后感黄帝内经金匮要略伤寒论温病条辨等著作是我国医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而这四部巨作却是为中医学的开创和发展提供了理论奠定了基础这四部经典各具特色各自理论重点不同都值得我们认真的去了解去研究但在学习了这四部经...

温病学心得

刚刚接触的时候,张仲景的《伤寒论》最为有名。学了温病学之后,才更加系统的认识了温病。《伤寒论》并非只有伤寒,广义上也论述了温病,只是那时还是比较笼统,没有明确提出温病的概念。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终是沉淀在明清…

温暖的##读后感 鉴赏

温暖的##根据IsaacMarion出版的同名小说温暖躯壳改编被称之为僵尸版的暮光之城作者描绘了一个名叫quotRquot的僵尸他与他受害者之一的女友产生了一种难以名状的情愫从而带来一连串的连锁反应这段感情将改...

披萨的温暖 读后感

披萨的温暖读我是送披萨的宁静的夜晚我从书架上拿下来一本比较破旧的意林翻到第九页我是送披萨的我迅速的读了几遍文章文章讲了什么故事呢下面就让我来介绍介绍一位年轻人在送披萨时不慎将送披萨的车弄丢了老板很生气要扣他四个...

《愿你与这世界温暖相拥》读后感

愿你与这世界温暖相拥读后感商南县初级中学八9班王涵瑶喜欢海上的风将云彩搅散的声音还有海豚跳起的扑扑声温暖远在乌云之上你感受不到但你要坚信它们自顾自地呢喃自语着发出窸窣声响光芒并不耀眼却无比温暖带着爱和体谅让人慢...

《愿你与这世界温暖相拥》读后感

愿你与这世界温暖相拥读后感一个人将全部身心安置在最好的状态才能化成一缕柔纱才能与千疮百孔的世界温暖相拥毕淑敏读毕淑敏的愿你与这世界温暖相拥再一次感受到毕淑敏温暖冷静平和亲切的风格她的文字能给心灵以安定给生活以信...

读《愿你与这世界温暖相拥》有感——阳光下最温暖

读愿你与这世界温暖相拥有感阳光下最温暖借此次悦读分享读书活动近期阅读了毕淑敏的愿你与这世界温暖相拥一书读后感悟颇深如同一颗发芽破土的种子突然感受到了阳光的照耀雨露的滋润想想在现代社会快速的发展中很多时候让我们慢...

温病条辨读后感(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