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护理大全

时间:2024.5.4

新生儿护理

·足月新生儿如何护理?(一)

清理口腔:胎儿娩出时应迅速清除口咽部的粘液和羊水,以免误吸,引起吸入性肺炎,但不要擦洗口腔,因新生儿口腔粘膜薄嫩,易受损伤。如果出现“鹅口疮”─—口腔粘膜出现点片状的白膜,可轻轻涂擦制霉菌素药水。

保温:新生儿出生后应立即将其全身轻轻擦干,用洁净温暖的棉毯包裹。室温不能低于23℃。新生儿体温应保持在36~37℃。生后第一天每4小时测一次体温,体温稳定在36.5℃左右时,可改为每6~12小时测一次。若体温低于36℃或高于38℃时,应查找原因,进行处理。

滴眼:初生后即用0.5%新霉素或0.25%氯霉素滴眼,以防新生儿眼炎。眼睛分泌物多时,可用生理盐水或2%硼酸棉球拭净后再滴眼药。

体位:除妈妈抱起喂奶外,新生儿整日卧床休息。应保证有足够睡眠时间,每日在20小时以上。最好采取侧卧位,尤其喂奶后应向右侧卧,平时采取左侧卧。经常变换体位,可防止睡偏头。仰卧不安全,此种体位,如漾奶时,可引起窒息。可不必枕枕头,如枕时枕头的高度应大致同肩宽,更不能用硬枕头来矫正头形。

·足月新生儿如何护理?(二)

皮肤清洁:新生儿腋下、腹股沟及其它皮肤皱折处胎脂较多,可用消毒植物油纱布轻轻揩去,以免胎脂分解成脂肪酸,刺激皮肤引起糜烂。生后第二天起,每晨喂奶前应进行淋浴冲洗。

臀部卫生:新生儿臀部皮薄肉嫩,若经常泡在尿或粪之中,则易糜烂,引起臀红--“尿布皮炎”。每次大便后均应用温水洗净臀部并擦干,在肛周及外阴涂以植物油或紫草油,或薄薄涂一层凡士林以保护皮肤。若出现尿布皮炎,应暴露局部,保持干燥,涂紫草油或10%鞣酸软膏治疗。尿布应用柔软吸水的棉布,经常烫洗。不要用洗衣粉洗,因洗衣粉不易冲净,残留在尿布上刺激婴儿皮肤,易引起臀红。大小便后应及时更换尿布,对尿布皮炎的防治也很重要。

脐带护理:脐带断端是皮肤的暴露伤口,一旦感染,轻者可致脐炎,重者可引起败血症,故应加强护理。初生后2小时内应注意脐部有无出血,后每日检查更换消毒的包扎纱布一次,用75%酒精擦净消毒。脐带残端的脱落时间会因结扎方法不同而异。一般在生后3~7天脱落。脐部有脓性分泌物时,可用3%双氧水洗净,涂以2%碘酒及75%酒精,不用紫药水,因紫药水涂后遮盖脐部而不易观察;脐部感染严重者,须加用抗生素治疗,并应隔离,以防交叉感染。脐带残端有肉芽时,可用10%硝酸银点灼(小心!不要烧着脐周皮肤)后,再用

1 / 55

生理盐水洗净。

喂养:以母乳喂养最理想。新生儿初生后半小时内开始授乳。

预防接种:生后24小时即可接种卡介苗。

·保护新生儿的要点有哪些?

小孩从出生后到28天以前叫新生儿。小儿出生后,从母亲肚子里来到一个新环境,要经过很大的努力,克服许多困难才能逐渐适应。保护新生儿的要点如下:(1)新生儿生活的房间要冷热合适,空气新鲜。(2)不要让很多人接触新生儿。因为新生儿从无菌的子宫来到人间,抵抗力较弱。而成人的嗓子、手指都带菌,新生儿接触许多人,很容易传染上疾病。(3)新生儿要常常洗澡,勤换尿布,注意清洁,保护皮肤。新生儿的皮肤粘膜很娇嫩,因此,大人的动作要轻柔。不要擦洗口腔,以免损伤口腔粘膜。(4)新生儿每天哭一哭是有益的,哭是新生儿的运动方式。每天哭一哭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使肺泡充分扩张。但如果哭得很厉害、时间太长就要找找原因。有的年青父母不让小孩哭一声,一哭就抱起来,或给奶吃,这是不适的。

·新生儿保健要点有哪些?

(1)脐带的包扎处理必须严格实行无菌操作,还要注意防止渗血,保持脐部清洁。

(2)母亲从分娩到产后12天内分泌的奶水叫“初乳”、应尽量让孩子吮吸,因初乳中有较多的免疫物质,母乳能增加新生儿的抗病能力。

(3)尿布要质地细软,勤换勤洗。

(4)冬天注意保暖,夏天注意防暑。

(5)患呼吸道疾病和皮肤病的病人,不能接触婴儿,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新生儿保健意义何在?

从胎儿脐带切断、结扎开始直至生后第28天,这一阶段医学上称为新生儿期。新生儿的28天是极为短暂的,但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胎儿居住在一个环境舒适、温度恒定的世界中,母体通过脐带源源不断地输送给胎儿生长发育所必须的养料和氧气,胎儿的代谢产物再经过胎盘由母体排出。胎儿的许多器官很少为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而操劳,过着“饭来张口”的好日子。然而一旦胎儿随着第一次呼吸、第一声叫喊脱离母体之后,面临的是一个极为复杂、瞬息万变的世界,他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生儿要依靠自己的肺去吸取氧气、排出二氧化碳;要依靠自己的消化道去消化、吸收养料。各器官此时都得各负其责,为生存而勤奋劳作。然而,这些器官的生理功能尚欠完善,要经过一段时间(新生儿期)的适应、一系列的调整,才能逐

2 / 55

步健全起来,渐渐适应新的生活环境。这也正是新生儿期的重要意义所在。这一适应过程是需要很多条件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良好的护理和合理的喂养。虽然新生儿形式上脱离了对母体的依赖,但实际上新生儿是“离不开”母亲的。正是有了母亲的精心照料,新生儿才能度过难关,健康地成长。

·如何准备新生儿的衣着用品?

衬衣3件

连袜裤2件

毛衣1件

棉衣2件

袜子2双

软帽1顶

尿布20~30块,可用浅色旧棉布或豆包布做。1.35尺×2.7尺和2.7×2.7尺各15块,折叠后呈长方形,用前要烫洗干净。

尿裤1件(市场有售)

·怎样为新生儿准备床及床上用品?

床最好买可移动、栅栏较高的小床。也可以准备一个摇篮,其好处是有益于婴儿发育。

被子2床(不要太厚),规格为3尺×3尺

夹被或毛毯1条

毛巾被1条

褥子2床

小棉垫3~5块(每块棉垫长30公分,宽25公分)

新生儿可不需枕头。孩子出生3个月后可用枕头,但不能太高太硬。 ·怎样为新生儿准备盥洗用品?

澡盆1个

脸盆1个

大浴巾1条

小方毛巾3条

婴儿香皂3条

痱子粉1盒

水温表1支

·怎样为新生儿人工喂养准备喂养用品?

奶锅1个

3 / 55

奶瓶3个

奶嘴3个

奶嘴护罩3个

奶瓶刷1个

锅1个(煮奶瓶奶嘴用)

水果刀1把

小勺1把

小碗1个

·怎样为新生儿准备童车?

1辆(最好是可坐可躺、带车篷的,推车把手离地高90厘米,推车时不用弯腰)

应为新生儿准备哪些药品?

75%酒精1小瓶

2%碘酒1小瓶(处理脐部及一般伤口)

眼药水一支(处理眼部炎症)

鞣酸软膏一盒(处理及预防臀红)

制霉菌素药水一瓶(治疗鹅口疮)

消毒纱布5~10块

绷带1卷

橡皮膏1小盒

消毒棉棒2包

·怎样为新生儿准备常用医疗用品?

体温表:以肛表为主,可试肛温和腋下温度。

百分之七十五酒精:可消毒皮肤,也可擦净体温表。

洗澡用肥皂:备中性的肥皂即婴儿皂。

润滑油:将菜油或石蜡油煮熟冷却后备用,可涂在新生儿皮肤皱褶处。 婴儿扑粉:婴儿洗澡后,可扑在皮肤皱褶处,以防褶烂。

消毒棉花和消毒纱布:可以包扎伤口。

镊子:用以钳棉花和奶瓶。

热水袋:冷天新生儿不容易保持正常体温,要用热水袋保暖,但要注意不要烫伤小儿。热水袋口一定要密合,不可漏水不可用老化的热水袋,以在使用过程中裂开,烫伤小宝宝。

·为什么新生儿用品要单独放置?

4 / 55

新生儿用的小毛巾、小方巾、面盆、匙、碗等用品宜单独放置,使用时就不会手忙脚乱,又可防止因与他人物品交杂而引起感染。

·护理新生儿应注意什么?(一)

新生儿皮肤娇嫩,抵抗力弱,在淋浴时对腋下、颈下、腹股沟等皱褶处不要擦洗太重,不要用肥皂或碱性大的肥皂,洗后要擦干。如果发现有脓疱,疖子等要及时就医。尿布湿了要立即换,以免刺激皮肤发生尿布皮炎。衬衣和尿布宜柔软,吸水性强,外面最好不用塑料布或橡皮布垫裹。(以免臀部湿度过大)。 ·护理新生儿应注意什么?(二)

注意屋内通风和保暧,冬季如室温低于20℃时可用热水袋给孩子保暧,但要防止烫伤发生。

新生儿的发育成熟情况,主要是看胎龄、体重和身长这三个方面。我们日常见到绝大多数都是足月新生儿,也就是孕龄期在三十八至四十二周出生,体重达到或超过2.5千克或身高45厘米的新生儿。除此之外,还可见到早产儿、未成熟儿、足月小样儿、成熟不良儿、巨大儿、过期产儿等等。前四种新生儿。因其出生体重低于二点五公斤,所以又统称为低出生体重儿。他们对外界环境适应力差,往往体温较低,四肢发凉,应注意保暖。可以将热水袋用毛巾包好,隔着棉被放在孩子两侧和脚下,使体温保持在摄氏三十六七度。换尿布时要轻、要快,避免着凉,暂时不要洗澡。空气最好保持在摄氏二十二至二十四度,如果空气过于干燥,可在地面洒点水,同时避免过多的亲友与小儿接触,预防感染。这样的孩子最好是母乳喂养;吸吮力差的,应采取多次,少量的方法,每两三小时喂一次,还可将母乳挤出,用小滴管喂,但应防止呛奶或溢奶,吃奶后让孩子向右侧卧或将头略垫高些。

巨大儿是指出生体重在四公斤以上的正常发育儿。过期产儿指孕期超过四十二周出生的新生儿,其中一部分属于巨大儿。不过“瓜大不一定熟”对这类孩子的护理和喂养不可忽视。而且巨大儿由于体重,相对要求营养较多,更需及时补充。同时又要避免消化不良的发生。

·护理新生儿应注意什么(三)

新生儿脐带一般需包扎7-10天,如果绷带被尿液浸湿,应及时更换。脐带脱落后,如脐带窝潮湿可涂些紫药水。如有发红或脓性渗出物,应及时就医。

有的新生儿有乳腺肿大,这是受了母亲血液中内分泌的影响,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千万不要挤压,以发生感染。

有的新生儿颊部脂肪垫增厚(俗称螳螂子)或牙龈处上皮细胞堆积(俗称板牙)这些都是生理现象,不要随便挑割或涂擦,因为新生儿口腔粘膜血管极为丰

5 / 55

富,一旦有损伤,细菌可侵入血液,易发生败血症而危及生命。新生儿出生后即可开始让其吸吮乳头,以后按需哺喂,不必定时,喂奶后置小儿右侧卧位,半小时后再平卧,以免吐奶造成窒息。

·护理新生儿应注意什么?(四)

孩子出生后的第一个月内称新生儿期。这时,孩子因刚离开母体,对周围环境适应能力很差,抵抗能力弱,如护理不当,则很容易得病,甚至危及生命。为了新生儿的健康,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擦口腔。胎儿出生后,舌头表面有一层较厚的舌苔,人们常用白布包上手指,给孩子擦口腔和舌苔;因布质硬,又没消毒,会把细嫩的口腔膜擦伤,病菌能乘虚而入,易发生口腔炎,甚至败血症。

2.不要挑马牙。新生儿牙龈或上腭凸起一些白色小点,俗称“马牙子。”这是粘膜上皮细胞堆积成珠所致,可自行消退,无需处理,更不要用未消毒的针去挑马牙,以免引起口腔炎或牙龈炎。有人认为不挑马牙会妨碍以后出牙,这种看法毫无科学道理。

3.不要挤乳头。初生的婴儿乳房暂有些肿胀,这是正常现象,不需要治疗,更不必用手挤乳头。一般2至3周即可自行消肿,挤乳头有时可导致乳腺炎。

4.防止脐感染。孩子出生后,在24小时内应注意脐带有无出血;每天要检查脐带,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如有分泌物,可先用2%碘酒,再用75%的酒精棉球擦洗消毒即可,不用包扎。然后涂1%的紫药水;若发现有腐臭味的分泌物或脐周红肿,则是脐部感染的征象,应尽快清医生治疗。

·哪些新生儿要特别加强护理?

对于一些特殊的新生儿,保暖、喂养及其他护理至关重要,因为这些新生儿本身有生理缺陷或病理变化,或母亲怀孕时有高危因素等,当他们离开母体来到这个世界后,生理性的适应能力低下,不易适应新的环境,容易发生各种意外,或者将来会出现发育落后、耳聋等。

哪些新生儿需要特别加强护理呢?早产儿,即在母亲腹中不足37周(小于259天)的婴儿、低体重儿(体重在2500克以下),过期产儿、小样儿。其他如分娩时小儿有窒息、皮肤青紫、呼吸暂停、颅内出血、抽痉、昏迷、各种畸形等,还有,母亲在分娩过程中有各种难产、剖腹产、羊膜早破、羊水过少或过多、羊水发绿或发臭、前置胎盘、胎盘早期剥离、脐带脱垂或打结,母亲在产程中用过某些药物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氯霉素、度冷丁、吗啡、利血平、硫酸镁、抗惊厥药等。此外,母亲在怀孕前或怀孕时有糖尿病、高血压、严重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心脏病、哮喘、肾脏病、癫痫等情况。凡属上述异常情况的新生儿,都要特别加强护理。

6 / 55

·护理新生儿父母应改掉的陋习

有些新生儿从医院接回家后,成人不敢给他洗头,也不洗澡。尤其不敢动,不洗囟门部位,结果一两个月下来,头上结了一层厚厚的痂,孩子痒得难受,洗都洗不掉,还得用植物油慢慢浸透才能洗下来。其实,新生儿出生后就可以而且应该洗脸、洗头、洗澡。有的孩子双腿被“五花大绑”地绑起来,据说这样腿才能长直,其实这种认识是不对的。孩子最喜欢自由活动,“O”形腿,“X”形腿,是由于缺钙患佝偻病引起的,不是因为没有绑腿而引起的。

·对新生儿的某些特殊表现作父母的怎样对待?

新生儿期有一些特殊表现,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千万要科学对待,不要随意听信一些人的“劝告”。例如:

1.马牙:新生儿口腔粘膜很细嫩,口腔上腭中线上或牙龈边缘,有一些上皮细胞堆积成的灰白色小颗粒,俗称“马牙”,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需处理,过几个月就会消退。千万不要听别人劝说用新粗布搓擦或用针挑,以免引起口腔发炎。

2.乳房肿大:有的新生儿(包括男女孩)生后数日可出现乳房肿胀,有时有乳汁分泌,这是因为受母体激素影响的结果,一般经过两周左右自行消退,千万不要按摩和挤压,以防乳腺感染。

3.女孩阴道流血:有的女孩生后数日,自阴道排出少量血性分泌物,可持续1~2天,医学上叫“假月经”。这是因为受母体内分泌的残余影响,遇到这种情况不要惊慌,若血性分泌物多时,可用消毒棉蘸淡淡的高锰酸钾水清洗外阴即可。

·为促进孩子的智力发育,父母应该怎样做?

吮奶、眨眼、转头、抓握、觅食等本是孩子天生的本能。但若发育不成熟或有产伤,孩子便不会这些本领。因此孩子出生一星期后,父母应根据宝宝的情况每天进行10分钟教育,以促进孩子的智力发育。具体训练要求是:

一、视觉训练:宝宝喜看鲜艳的颜色,可用一个红球吊在他(她)眼前,引他(她)两眼注视,并可缓慢移动红球,使宝宝两眼随红球方向转动。

二、听觉训练:用铃在宝宝耳边轻轻摇动,孩子听到铃声头可转向铃响方向。如孩子正在哭,会立即停止哭闹。还可经常放些抒情音乐,既训练了听觉,又可陶冶孩子的性格。

三、触觉训练:当乳头触到宝宝的嘴边,他(她)便会作吸吮的动会;如果碰到鼻子,宝宝会把头避开;抚摸他(她)的皮肤,他(她)会露出舒适的微笑。

四、发音训练:要经常和孩子讲话,虽然孩子听不懂,但听到父母的讲话声、笑声,孩子会感到舒畅、愉快、逐渐会分辨出父母和生人。

7 / 55

五、抓握训练:把有柄的玩具塞在孩子手中,让孩子练习抓握。

六、动作训练:洗澡后,室内保持27℃,给宝宝做做体操,使手脚运动约两分钟,有时亦可训练孩子俯卧,但时间只能几秒钟。

以上训练,均以每次不超过两分钟为宜,勿使孩子疲劳。

·为什么说新生儿需要刺激?

刺激是一种信息,它能作用于感觉器官产生神经信号传入大脑,经过分析综合产生感觉或作出反应。“刺激”可以促进感觉器官的发育和功能的完善,可以促进脑细胞的发育,加强脑细胞之间的联络,提高反应的灵敏程度,从而促进智能的发展。新生的婴儿各种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已经发育得相当好,对外部的刺激有快的反应;如饥饿、寒冷、疲倦时他就可能不安静或啼哭。心理学家说,孩子的条件反射出现得愈早、愈多、范围愈广,说明孩子心理发育和智力发展越好。要建立更多的条件反射,就必须为孩子提供充足的刺激来源。

·怎样为新生儿提供适宜的刺激?

1.注意了在孩子哺育、护理活动中为其提供更多更丰富的刺激。例如,喂奶时用轻松的姿势抱着孩子,手轻拍和抚摸孩子,给孩子以愉快、爱抚的感觉。在这一本能行为中,母亲脸和手的晃动、嘴里哼的小曲等,为孩子提供视觉和听觉刺激,抱的姿势的变换为孩子提供运动觉刺激;抚摸、轻拍、母子身体的接触提供触觉刺激;母体的气味,乳汁的气味,乳汁的甜、咸等为孩子提供嗅味觉刺激等等。

2.继续给予音乐刺激。在孩子睡醒的时侯播放一些欢快的乐曲;睡眠时也常播放一些“背景音乐”,因为新生儿差不多有一半时间处在浅睡眠状态,音乐刺激仍是有效的。

3.让孩子适度啼哭和运动。细心观察孩子的不同啼哭,对孩子不饿、不冷、无病的一般啼哭常不予理睬。一般啼哭不仅有利于肺的发育和呼吸功能锻炼,也为孩子提供了刺激;此外,也为孩子安排一些简单的运动,如肢体的轻度运动和头颈运动等。

4.适当增加各种感觉器官的刺激内容。例如,光线的强弱弯化、颜色的变换、画面的变更、物体(玩具)的变化等,提供丰富视觉刺激;朗读声、说话声、哭笑声、敲击声等各种声响提供听力刺激;时常变换体位提供平衡觉刺激;改变食物味道,提供酸、甜、苦、咸等味觉刺激;提供香的气味的嗅觉刺激;提供内容更为丰富的触觉、温度觉、痛觉和各种精细感觉的刺激,以促进孩子感官和大脑的发育。

5.增加婴儿与成人之间的身体接触和心理联系。孩子与成人身体的接触不仅能提供触觉刺激,还有皮肤营养及其他作用。

8 / 55

·孩子出生后应注意哪些问题?

孩子出生以后,虽然已经脱离母体,但由于发育尚未成熟,生理功能也不健全,所以应该特别注意以下这些问题:

1.体温。刚出生的小孩,由于中枢神经发育尚未成熟,体温调节能力差,所以要随时注意体温的变化,并随气温的变化来增减衣服。

2.皮肤颜色变化。出生后3~4天的孩子全身皮肤开始变黄,这是生理性黄疸,一般维持8~10天,如果维持时间过长,应及时找医生处理。另外,如果面部及其它部位的皮肤出现苍白、青紫也属异常现象,应给予处理。

3.脐带脱落。脐带一般5~7天脱落。脐带脱落后伤口要保持干净,包扎不宜太紧,并注意不让大小便污染。如果脐带脱落后,局部出现红肿、渗出,或渗出物有气味等,都应及时找医生治疗。

4.精神状态。婴儿如出现烦躁、抽风、瘫痪、呻吟、哭闹不休、双目紧闭等现象,属于一种病理表现,应及时治疗。

5.注意大小便变化。婴儿出生后开始排出黑色的胎粪,3~5天转黄,如果出生后1天内无大小便排出或3天后仍有黑便,说明不正常,需请医生治疗。 ·怎样观察新生儿的健康状况?

新生儿不会说话,也不会用其他方法表示身体的病痛,所以,只能通过观察睡眠、哭声及大便等。来了解新生儿的健康状况。

(1)睡眠:新生儿除吃奶外,一天几乎都在睡眠。如果吃奶或换尿布时也不醒,或烦躁不入睡,则可能是有冷暖不当、饥饿、尿布湿了等情况存在,或是得了什么病,需及时纠正或诊治。

(2)啼哭:新生儿哭声宏亮,有节奏感,这是正常的;如果哭声短促无力,或啼哭不停,或根本不啼哭,都是不正常的。

(3)大便:出生后的最初1~2天内,大便是黑色或墨绿色,这是正常的胎便。喂奶之后,每天有4~6次大便,颜色逐渐变成黄色。有时在黄色大便中混有白色的小块,也属正常现象。如大便有性状、颜色、次数等方面的变化,可能是喂养不当造成的,也可能是消化系统或有其他疾病所致。

·囟门的变化说明些什么?

小儿出生后,头颅上有两个囟门,一个叫前囟,一个叫后囟。人们通常说的囟门指的是前囟。后囟一般在生后三个月内就闭合了。正常婴儿的前囟门外观平坦或稍有下陷,常可扪及搏动。婴儿刚出生时囟门较小,这是因为出生时头颅受挤压,颅骨互相重叠所致。随着小儿脑的迅速生长,颅骨缝被内部的压力分开,囟门也随之增大。同时,每块颅骨又在各自的边缘外软骨上不断加上新骨,等到新骨的增加超过脑的增大时,颅骨缝就开始接合好(约3个月)。之后,囟门开

9 / 55

始逐渐缩小,一般至18个月前完全关闭。

前囟门关闭过早(6个月前),往往表示小儿脑发育不好或小头畸形。如果超过2岁仍不闭合,头围又大,则往往是脑积水或患有佝偻病的表现。

由于囟门与大脑组织相毗邻,因此未闭合的囟门变化常能反映颅内的变化。如果囟门高出颅顶,触摸时有一种紧张感,往往提示小儿有颅内压增高。各种化脓性脑膜炎、颅内出血、脑肿瘤等都可使囟门膨隆。囟门过度凹陷,则多见于小儿严重的呕吐、腹泻而引起的脱水。如发现上述囟门不正常的变化,应及时就医。 ·新生儿体重为什么会下降?

细心的父母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新生儿出生后2~4天,体重要比出生时减轻0.1~0.2公斤。

新生儿这一变化,就是人们常说的“掉水膘”。这是因为新生儿出生三四天内,由于排尿和排泄胎粪、皮肤水分的蒸发、进食量相对较少,故而使体重略有下降,此属于正常现象。如果喂养得好,一般从第四天起体重就可开始回升,第十天体重就可恢复到出生时的水平。如果体重减轻超过9%或体重迟迟不得恢复,就应请医生查找原因了。

·新生儿期哪些因素会影响智力发育?

(1)新生儿营养不良:孩子出生后的六个月,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期之一,称之为神经细胞激增期。脑细胞增殖有一个特点,就是“一次性完成”,错过时机就难以补偿,新生儿正处于神经系统发育的关键期内,若喂养不当,造成营养不良,脑细胞分裂增殖就会发生不可补偿的减少。同时也将影响到脑细胞的体积增大和髓鞘形成,使智力发育发生障碍。

(2)新生儿低血糖:出生时体重小于2500克的新生儿容易发生低血糖,这主要是由于周围组织对糖的吸收和利用快,而肝糖原储存不足所致。神经组织在一般情况下,几乎完全是利用糖作为代谢能源的。如果新生儿反复发生低血糖或低血糖发生时间过长,都会产生持久性脑功能障碍,从而影响智力发育。

(3)新生儿核黄疸:核黄疸是指高胆红素血症合并有脑神经损害的一种危重疾病。胆红素与脑细胞结合可使后者功能发生障碍,导致智力低下。为了防止高胆红血症的发生,产妇和新生儿不可滥用水杨酸钠、磺胺、维生素K等药。对有明显黄疸的病儿要及时治疗,防止核黄疸的发生。

(4)产科原因:产伤引起的颅内出血和新生儿重度窒息,都可影响到日后智力。

·生下特胖的婴儿为什么不一定太平无事?

刚出生的新生儿平均体重为3千克。男婴比女婴稍重,如果体重超过4千克,

10 / 55

则医学上称为巨大儿。小家庭中增了一个大胖儿子,全家都为之高兴,但过胖的婴儿常常提示产妇可能患有糖尿病。

糖尿病的孕妇血糖很高,胎儿从孕母处得到的糖分亦特别多,由于营养供给充足,胎儿生长过程中所有的器官都肥大。同时过高的糖分刺激胎儿胰岛细胞的增生,产生很多胰岛素来处理这些过多的糖分。一旦十月怀胎期满,孩子娩出,开始了“独立”的生活,与母亲关系完全断绝,糖的大量供应一下中断了,但胰岛细胞仍在工作着,过多的胰岛素消耗掉新生儿体内的糖,孩子很快就出现血糖过低。

低血糖不仅使孩子萎靡、无力、呼吸困难,甚至发生抽痉;严重者可导致精神神经方面的后遗症,所以孕妇应检查尿糖。对于过于肥胖的新生儿,一定要检查母婴两者的血糖,以及时处理,避免发生不良的后果。

·新生儿手脚抖动要紧吗?

有时我们会看到一些初生不久的新生儿,手、脚常常发生不自主的抖动,在换衣服或洗澡时更多见,这算不算抽痉?将来会不会影响智力发育呢?

大家都知道,我们讲话、走路、思维等一系列活动都是受大脑皮层所支配的,但也有一些低级的反射活动并不受大脑控制。譬如把动物大脑和脊髓之间的联系切断,动物立即出现四肢伸直,脊柱后挺,头尾翘起等现象。这时牵拉肌腱,仍然会引起肌肉反射性收缩。

初生婴儿的大脑发育还很不完善,但大脑皮层以下负责动作的神经中枢和脊髓在功能上却已达到相对比较完善的程度,因此新生儿有些动作是受皮层下中枢支配,而并不受大脑皮层的控制,所以常常可以出现不自主的、无目的性的抖动,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更不会影响智力发育。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发育不断完善,这种不自主的抖动将会自然而然地减少,以至最后消失,而被有意识的、自主的动作代替。

·怎样发展新生儿的行为和动作?

很多人认为新生儿刚来到人世间,谈不上有什么行为和动作的发展。显然,这是一种缺乏发展观点的看法。其实,只要他细观察,可以发现新生儿的行为和动作是很复杂的。便如:嘴碰奶头会吮吸,触其鼻子会打喷嚏,针刺皮肤会收缩,突然听到响声会惊缩??所有这些动作,虽然没有什么目的,却是孩子出生后对外界刺激的一种反应,是孩子适应各种复杂环境的基础。家长决不能不看这些行为的发展,而应注意保护和训练,更不应该压抑这些动作的发展,具体做法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不应将新生儿包得太紧,使其不得动弹。

(2)出生两、三周后,可将发光的烛光或灯光在孩子眼前慢慢移动,帮助

11 / 55

孩子练习眼睛的转动。

(3)成人可有意识地去触动婴儿的手掌、脚心及其他部位的皮肤,使其身体活动。

(4)当新生儿睡醒时,成人应有意识地对他讲话、微笑。因为人脸的眼、唇、眉等的活动,都能引起新生儿产生愉快的情绪,从而眼睛可以集中地看,手脚就会自由地挥动,嘴也会微笑,各种愉快的表情和动作也会随之产生。

(5)出生后两周左右,可以让孩子听不同的声间,以训练对声音的条件反射,培养孩子听声音控制动作的能力。

·新生儿用什么被褥好?

在新生儿出生之前,应准备好一床大棉被,两床小棉被。棉花最好用新的,既柔软又暖和。小棉被不宜太厚,可用作包被。另外,还要准备二、三个绒毯夹被,用它贴身包裹孩子。包被也可做成斗篷式,只要把下面带子解开就可换尿布,既省事又不会使孩子着凉。

·为什么不提倡为新生儿大办“满月”?

在我国城市和农村有一个传统的习俗,为新生儿办“满月”。这是民间红白喜事中的一喜。人们将孩子生后30天作为“满月”,这一天亲朋好友前来祝贺、道喜,女宾们都要到母婴房间里慰问,探望,聊家常,吸烟、喝茶,说说笑笑,很是热闹,主人则要大摆宴席招待佳宾。

在喜庆之余,人们可曾想到这给母子健康带来的不利因素呢?大家都知道新生儿免疫功能差,抵抗力弱,家中聚集众人,尤其母子房间里人多,加上吸烟,容易使室内空气污浊,促使新生儿患呼吸道疾病如肺炎等;如果宾客中有病人或是处于潜伏期的病人,都会增加交叉感染的机会,对新生儿的健康是极不利的。另外,家里人忙于接持客人,对母子照料也会不周,这也是孩子容易发病的诱因。所以无论从节约和孩子健康考虑,都应改变这一传统的习俗。

·温度过高或过低对新生儿有何影响?

胎儿在母腹中被温暖的羊水包围着,过着“四季如春”的舒适安宁生活。当他初到人世间时,第一个感觉就是寒冷。由于新生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全,体温调节功能差,故过冷或过热都会使新生儿的生理状态发生紊乱,带来不良后果。

由于新生儿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下脂肪层又薄、易散热,故当天气冷或室内温度过低时,新生儿的体温就会随之下降。当新生儿体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起新生儿硬肿症。

新生儿硬肿症以早产儿为多,这类患儿体温多在31~35℃,皮肤变硬,

12 / 55

呈暗黄色或青紫色,病起下肢,逐渐向上蔓延。由于皮肤变硬,使新生儿动作减少,不能吮乳,哭声微小,甚者可因并发其他疾病而死亡。预防新生儿硬肿症的关键就是注意保暖。

由于新生儿汗腺发育不全,排汗、散热机能差,故在夏季环境气温高时又容易发热,如喝水不足容易导致“脱水热”的发生,其症状为:体温骤然升高到39~40℃,婴儿烦躁不安,啼哭不止。

从上可知,新生儿为娇嫩之体,环境温度高不得又低不得。只有使环境温度相对恒定,才能保证新生儿体温的稳定。

·新生儿正常粪便是什么样的?

婴儿一般出生后开始排出粘稠、黑绿色的胎粪。胎粪是由脱落的肠粘膜上皮细胞,咽下的羊水、胎毛和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分解产物胆绿素等物构成。胎粪一般生后两三天排清。有的小儿胎粪排出迟缓,会使黄疸加重。如果小儿出生后24小时内无胎粪排出,应考虑是否因消化道畸形所致。

胎粪排出后,小儿的粪便逐渐变成黄色。由于喂养的食物的不同,大便也不一样。母乳喂养儿的粪便通常为黄色、软膏样,均匀一致,带有酸味;牛乳喂养儿的粪便为淡黄色或土灰色、硬膏样,常混有灰白色的“奶瓣”,并带有难闻的粪臭味。同样,小儿的排便次数也受到不同喂养方法的影响。人乳喂养儿大便较软,一天2~4次;而牛乳喂养儿大便较硬,一天1~2次。

有些孩子换下的尿布上沾有点粪便,这不是什么病,而是由于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对肛门的控制还不完善所造成的。

小儿的粪便量减少,便中有深绿色的肠粘液,则为“饥饿粪”。它见于长期喂养不足的孩子,只要能足量喂养,以后即可逐渐恢复正常。

·怎样观察新生儿的大小便?

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排出胎粪,胎粪是由胃肠分泌物、胆汁、上皮细胞、胎毛胎脂以及咽进的羊水等组成的,颜色黑绿粘稠,没有臭味。随后2~3天排棕褐色的过渡便。以后就转为正常大便了。由于喂养条件不同,正常大便也有差异。人奶喂养儿的大便,呈黄色或金黄色,软膏样,味酸不臭;牛奶喂养儿的大便,色淡黄,均匀较硬,有臭味。一般吃母奶的新生儿,比牛奶喂养的大便次数要多,每天4~6次。如果母亲乳头有裂伤出血,大便可能象柏油一样,这都属于正常大便。母亲乳头正常而新生儿大便是柏油便,就不是正常大便了。大便带鲜血,要看新生儿有没有尿布疹、假月经、外伤、肛门裂。如果大便稀水样、蛋花汤样、绿色发酸,可能因喂养不当、饥饿所致。大便灰白可能有胆道闭锁。

新生儿往往在生产过程中排第1次小便,生后的第一天,可能没有尿或者排尿4~5次以后根据入量逐渐增加,一昼夜可达20次。如果生后48小时仍无

13 / 55

尿,则要考虑有无泌尿系统畸形,可先喂糖水并注意观察。有人认为无尿与新生儿尿中有较多尿酸盐结晶将肾小管堵塞有关。有时有微量蛋白及尿酸盐结晶可排红色尿,多喂水即可纠正。如果多喂水后仍不排尿,就应请医生诊治。 ·怎样培养新生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发育都很重要,而良好习惯的培养必须从小开始。新生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就是吃奶-睡眠-换洗-吃奶。常见的坏习惯是整天不肯离开成人的怀抱,不肯躺在床上安睡,这是成人过分宠爱造成的,一见他哭就赶快抱起来,或者没事抱起逗、亲,破坏了他生活的规律性,养成不按规律生活的坏习惯,必须注意防止和纠正。

·如何建立“儿童发展档案”?

孩子出生后,为他建立一个“档案”是非常有意义的,对孩子健康成长也是有好处的,待孩子长大后送给他,那将是一份珍贵的礼物。档案可分这样几部分:

卫生档案①发育记录:从孩子出生时开始记录,如出生地点、时间、身长、体重、胸围、头围、头发、吃奶量等。②病史记录:首先要记下孩子进行了哪种预防接种和因不适当而未接种的疫苗,接种时间,种后有无反应,反应的表现。其次要记录生过什么病、患病时间及病程。还要记录孩子是否有过敏反应,对什么过敏,如食物(包括牛奶)、针剂等。

智力档案:记录从孩子出生后的饮食起居,周围人对他的态度,包括孩子开始笑,用眼找人,认识亲人等。尤其要记下孩子智力发育上一些重大的进步。

形象档案:要随时照下孩子天真、活泼、有趣的一刹那,或拍一些具有历史意义的艺术照。

总之,要把孩子各个发育时期的特征记录下来,拍摄下来。

·早产儿为什么需要护理?

母亲的子宫是胎儿生长发育最良好的环境,无论温度、湿度、营养、氧气都能满足胎儿的需要,为出生后的生存创造有利条件。如果由于种种原因,胎儿在宫内不满37周就提前出生了,而且体重不到2500克,这就成了早产儿。

早产儿的内脏器官发育不成熟,从母亲体内得到的营养物质储备不足,免疫抗体也少,因此生活能力低下,容易得病。我们必须针对早产儿的弱点,给予耐心细致的护理。一般怀孕满7个月以后,早产儿体重在2000克左右,也能养得和正常新生儿一样。

·早产儿在什么情况下出院回家最好?

我们认识了早产儿的特点之后,就不难理解早产儿是一个危及新生儿生命的因素。早产儿就是“高危儿”,这些小“危险分子”必须在出生后在医院住院观

14 / 55

察一段时间才能回家。那么,要达到怎样的条件才能出院回家呢?

(1)首先体重要长到2000克以上。

(2)在室温下婴儿本身能维持其体温在正常范围,即腋温要在36℃左右,而且比较稳定。

(3)能食入每天规定必须的奶量,而且体重增加。

(4)呼吸平稳,哭声已较响亮,无呼吸暂停。

(5)一般情况良好,无其它疾病。

达到以上条件者即可出院回家,但回家后仍应密切观察,发现异常应尽快到医院就诊,以免耽误治疗。

·早产儿护理的重点是什么?如何进行?

喂养:这是早产儿护理的重点。出生时肝糖元储备少,应指导母亲按需、日夜哺喂,一昼夜不应少于10~12次,如吸吮力弱的小儿,可将母亲的乳汁挤在杯中用滴管喂养。早产儿吸吮能力差,吞咽反射弱,贲门括约肌松弛,胃容量小,容易溢奶及呕吐,甚至呛入气管。每次授乳后应密切观察数分钟,如有呕吐或青紫,应及时吸出呕吐物,必要时吸氧。缺乏吸吮能力的早产儿,可用滴管授乳或鼻饲。如消化好,大便正常,可逐渐增加奶量。每日每次可增加5~8毫升,用滴管喂养者,开始每次可4~8毫升,每隔2小时一次,以后视消化能力而逐渐增添,有吸吮能力后改用小奶头喂奶。

早产儿对脂溶性维生素A、D、K等吸收较差。出生后前3天应补充维生素K并长期补充维生素C、预防出血,降低血管脆性。出生后5天左右可给复合维生素B;第2周开始每日补充维生素D1000单位;一个月后加用铁剂,每日每千克体重0.4毫克。

仔细观察其皮肤黄疸、呼吸等情况,如发现精神差,吃奶无力、鼻塞等应快到医院就诊。

做好消毒隔离,环境空气要清新,避免过多人探视,更不可随便让人亲吻,餐具注意消毒,以感染疾病。

·早产儿如何保暖?

早产儿对体温调节能力差,应采取有效的保温措施。分娩前应做好准备,出生后立即开始保温。室温以24~26℃为宜,相对湿度在55~65%。保温方法可因条件而异,使体温保持在36.5~37℃。凡体重在2000克以下者,应入暖箱。也可包裹棉被并加放热水袋或热水瓶(水温以50℃为宜)。换尿布等清洁护理时动作要迅速,尽量减少暴露身体,以免受凉。

·怎样密切观察早产儿?

15 / 55

早产儿生活能力差,随时可发生变化,故应细心观察。宜让其静卧少动,注意保持呼吸道畅通,发现口咽部有分泌物阻塞时,要尽快吸出。出现呼吸困难或青紫时,应及时给氧。注意氧气浓度不应超过30~40%,间歇输氧,等症状消失即应停用。必要时可在哺乳前后给氧数分钟。避免长时间输入高浓度氧,以防引起眼睛晶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及破坏红细胞,加重贫血及生理性黄疸。 ·生了早产儿如何预防感染?

早产儿抵抗力低,护理应注意隔离,凡与早产儿接触者均应洗净双手,穿洁净衣裤。食具必须专用,可煮沸消毒。患病者严禁接触早产儿。

·为什么要护理新生儿的脐部?

新生儿出生后,被剪断的脐带是一个创面,护理不当,容易引起细菌感染。因脐部发炎,细菌进入血液,造成败血症的也不乏其例。故新生儿的脐部应特别注意护理。

·新生儿的脐部如何护理?

新生儿出生后的当天,要时刻观察脐部有无出血现象,如发现有出血时应及时在无菌操作的条件下重新结扎脐带。为安全起见,最好请医务人员做。随后在脐带未脱落之前。每日应继续检查有无出血和渗血,必要时应更换敷料。包裹脐带的纱布应保持干燥和清洁。脐带未脱落之前,不要急着给孩子洗盆浴,以擦浴为宜,以免洗澡时不小心使脐部沾上水,引起感染。如果发现脐部有分泌物及污物时,应用75%的酒精棉球擦净,再涂以1%龙胆紫(紫药水)或撒上消炎粉,每天更换纱布一次。如果脐部周围发红,有脓性分泌物和腐臭气味时,则为感染征象。此时应用3%双氧水或75%酒精棉球进行局部处理。特别严重时应配合服用抗菌消炎药物。有红肿高大、局部化脓感染时,应请医生治疗。儿童0家教0幼

·为什么忌擦新生儿口腔?

胎儿出生后,舌头表面有一层较厚的舌苔,人们常用白布包上手指,给孩子擦口腔和舌苔,因布质硬,又没消毒,会把细嫩的口腔粘膜擦伤,病菌能乘虚而入,易发生口腔炎,甚至败血症。

·新生儿为什么不要割“螳螂嘴”?

在新生儿口腔内,两侧颊部常有稍隆起的丰厚而又坚实的脂肪垫,民间常称“螳螂嘴”。为数不少的父母认为这两块隆起的东西会妨碍小儿吃奶,因此常要求割治。其实这两块脂肪垫在口腔里不仅对吸吮无妨碍,还有利哩!因为在小儿用力吸吮时,如果没有脂肪层的弹性,会使双颊内陷。所以新生儿的“螳螂嘴”

16 / 55

是正常现象,不需治疗,它将随着婴儿的饮食从乳汁、粥、软饭等改变而逐渐消失。

·为什么新生儿忌挑“马牙”?

有些人把刚出生的婴儿牙肉上的一些小白点称为“马牙”,还有些人叫它“鬼牙”,认为它是不祥之兆,要用针挑破,有的用布给擦掉。结果,将新生儿口腔粘膜弄破,往往会引起发炎,甚至引起败血症。有人认为不挑马牙会妨碍以后出牙,这毫无科学根据。

新生儿牙龈或上腭微凸起的绿豆大小的白色圆形颗粒,数目不等,比较硬,实际上这不是牙,是造牙的一种角化物,是粘膜上皮细胞堆积成珠所致,过几周会自行脱落。因此,新生儿的这种“马牙”不用挑破。我们知道,正常的婴儿要6~7个月才开始长牙,这时长出的牙叫“乳牙”。由于某些原因,个别婴儿的乳牙刚出生就过早的萌出,这种过早长出来的牙齿和“马牙”不一样,是真的长出牙了,也不要拔掉,因为拔了以后就不再长相应的乳牙了。

·如何护理新生儿的眼、耳、鼻?

经阴道娩出的新生儿可以受到母亲阴道内分泌物的沾染。如有阴道炎症存在,病菌便可能侵入婴儿的眼、耳、口、鼻处,从而引起各种眼炎、外耳炎、鹅口疮等疾病。因此,新生儿出生后应将其眼、耳、口、鼻内的分泌物洗净,但动作要轻柔,禁作深挖,以免引起损伤,双眼滴0.25%氯霉素眼药水,每日2次,共3~7天,以后每日用专用小毛巾、温水轻擦面部即可,不要使用护肤霜,以防引起药物过敏。一旦发生眼炎、鹅口疮等应送医院诊治。

·怎样保持新生儿五官清洁?

小宝宝出世不久,年轻的爸爸妈妈在照料、护理孩子时,会碰到许多问题。如有的小儿眼角会发红,有的睡醒后眼内有很多眼屎,有的因鼻腔内分泌物塞住鼻孔而影响呼吸等。可是,家长不知道如何给小儿揩洗。

胎儿在娩出过程中,要经过母亲的产道。产道中存在着某些细菌,新生儿出生时,眼睛可能会被细菌污染,引起眼角发炎。所以,当孩子出生后,要注意眼睛周围皮肤的清洁。每天可用药棉浸生理盐水替小儿拭洗眼角一次,由里向外,切不可用手拭抹。如发现眼屎多或眼睛发红,待揩净后用氯霉素眼药水滴治,每天3~4次,每次1滴。

遇到小儿的鼻腔内分泌物较多,清洁时要注意安全,千万不能用发夹、火柴棍挑挖,以免触伤鼻粘膜。如鼻屎在鼻孔口,一般都能拉出,但动作要轻柔。如鼻屎近于鼻腔中部,可先用棉签沾点温水湿润一下,然后用棉签轻轻卷出。

有的父母喜欢经常用布给小婴儿揩洗口腔,这样做是不好的,因为小婴儿的

17 / 55

口腔粘膜娇嫩,很容易引起破损而造成感染。正确的做法应在两次喂奶之间,喂几口温开水即可。至于耳朵内的分泌物是不需要清理的,只要洗脸时注意耳后及耳外部的清洁就可以了。保持五官的清洁,同样有利于小儿的健康,每个家长都应该重视。

·新生儿鼻子不通气怎么办?

半个月左右的婴儿鼻子常常会哼哧哼哧地不通气,这既不是感冒,也不是病症。鼻子不通气的婴儿,大都是眼眉上长有象头皮那样的东西,脸颊上有小疙瘩,这叫做“渗出性体质”。如果孩子鼻子不通气,要想办法解决。不要让他过热。鼻子不通气时,拿走脚下的热水袋及其他取暖设备。症状会好一些。也可用棉签蘸点植物油轻轻捅鼻孔,促使婴儿打喷嚏,排出鼻痂,最好让婴儿呼吸外面的新鲜空气,等待自然好转。千万不要拿成人用的点鼻子药水给婴儿点用。 ·新生儿有鼻痂怎么办?

新生儿的鼻腔狭窄,稍一着凉就会因鼻涕结痂,堵塞鼻孔而不通气,影响新生儿吃奶和睡眠。简单的去除办法是,用一根棉签蘸上少许香油,抹入新生儿的鼻孔。经香油浸透,鼻痂会很快松动,随新生儿深呼气而脱出。

·给新生儿听音乐有哪些作用?

胎儿在母腹中可以听到母亲的肠鸣、血流和心跳音,还可以听到外边世界的声音。心理学家试验,将耳机放在孕妇腹部,同时测听胎心,发现胎儿的心率是随着音乐而起弯化的,如将耳机放在孕妇耳边,由孕妇听时,胎儿就没有反应了。这说明胎儿不但有听觉,而且有乐感。

给新生儿听音乐有两方面作用。一是为了培养他稳定愉快的情绪,可在睡前听几首催眠曲,在他啼哭时给他一些轻快柔和的乐曲,二是进行听觉训练。研究证明,一个出生24小时的新生儿,当他啼哭时在他耳边摇几下响铃,他马上停止哭声,并睁开眼睛;一周的新生儿就能分辨出妈妈的声音。对新生儿来说,听觉比视觉刺激大,生下来就能听到声音,而且会作出反应。不要以为新生儿有时会因响声而“惊吓”,就在屋里禁止出声,这样听觉刺激减少,会影响新生儿听觉细胞的发育和功能的提高。

听音乐不能代替成人的声音,也不能一直放音乐,应该每天在固定的时间听几次,不间断的刺激就失去了刺激的意义。为了催眠放的音乐应该固定,可以形成条件反射,音乐的曲调要与婴儿的活动内容相符合。

·怎样给新生儿点眼药?

父母要让新生儿稍稍仰头,在他的头顶的方向,用玩具逗引他,使他的眼睛向头顶的方向看,拉开下眼睑,将眼药水或眼膏滴入下眼皮内。如果用的是眼药

18 / 55

水,滴入后要让病儿闭眼1~2分钟,待其睁开眼后,用手帕擦净眼周围药水。如果是眼药膏,点完后要闭眼,然后用手帕轻轻擦几下,以便使眼药膏散于全眼。眼药水与眼药膏合用时,要先滴眼药水,后点眼药膏。

点眼药时要注意不要距离眼球太近,动作要快,以防刺伤眼睛。新生儿患眼病时,眼屎往往很多,在点眼药时要先把眼屎擦干净。眼睛若被眼屎粘住睁不开,可用消毒棉球在温开水中浸湿,在眼睛上敷一会儿,然后轻轻地从眼角内向外侧擦洗。注意不要来回擦。一块棉球只能擦洗一只眼睛,擦净后点眼药。对于不能合作的小儿,可在入睡后点眼药。

·能用闪光灯给新生儿拍照吗?

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说,新生儿出生以前一直生活在母体子宫这一“暗室”里,出生以后,新生儿对外界环境尚不适应,眼睛受到较强光线照射时,还不善于调节。新生儿由于其视网膜发育尚不完善,遇到强光可使视网膜神经细胞发生化学变化,瞬目及瞳孔对光反射均不灵敏,泪腺尚未发育,角膜干燥,缺乏一系列阻挡强光和保护视网膜的功能。所以新生儿遇到电子闪光灯等强光直射时,可能引起眼底视网膜和角膜的灼伤,甚至有导致失明的危险。因此,为新生儿拍照时最好利用自然光源,或采用侧光、逆光、切莫用电子闪光灯及其他强光直接照射孩子的面部。

·为什么产房灯光不宜过亮?

美国乔治城大学曾调查过两家医院的产房,结果发现,出生后暴露在强光下的新生儿,眼部损伤率达36%,早产儿有86%发生视网膜病,甚至可导致失明。据分析,胎儿习惯于母体子宫内的“黑暗”环境,而离开母体时,突然接受高强度的光线,对其柔嫩的眼球组织显然是有害的。

我国有些农村的产房、产妇病房也使用高强度的电光源,这对新生儿的眼球组织没有好处。因此,产房和产妇生孩子后所住的房间,光线不宜太强,而且医院新生儿室和婴儿居室夜间应熄灯。

·女婴的乳房要不要挤?

民间有一种说法:新生女婴要挤乳房,挤出了奶水,奶管通了,将来生孩子喂奶时才能有奶。否则,就不会有奶。这种习俗在一些偏远落后的地方至今还在流行。

这种说法对不对?

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根据的,这种做法也是有害的。

初生婴儿不论男女,在出生后的3~5天内都可出现乳腺增大,并可有黄色乳汁流出。这是正常现象。这是因为婴儿出生前受母体内雌激素的影响而出生后

19 / 55

雌激素影响中断的缘故。一般情况下,乳房增大在出生后8~10天最明显,2~3周后增大消失,不需做任何处理。给新生女婴挤乳房,有可能使细菌侵入,引起乳腺化脓,严重时可导致败血症;即使不发生细菌感染,用力挤,也有可能损害乳房生理构造和功能,这会贻误孩子的一生。

·给新生儿挤乳房有什么害处?

给新生女孩挤乳房害处很多。一是家长的手不清洁,经常带有许多细菌,污染小孩的乳部。再有容易把小孩脆嫩的乳头挤破,细菌趁机侵入婴儿的乳腺内引起感染化脓,甚至发生败血症,生命受到威胁;二是用劲给孩子挤乳房,使乳腺受到强大压迫,而影响正常发育,不利于将来发育成丰满健美的乳房;三是许多事实证明未挤过乳房的新生女孩,以后长大成人生下孩子可以更好地喂奶,并不象许多老年人说得那样,乳管不挤会阻塞不通,所以给女孩挤乳房白白让孩子忍爱痛苦。因此,一定要纠正给孩子挤乳房的坏习惯。

·要不要给新生儿剪指甲?

新生儿两拳经常呈握持状,指甲过长容易相互损伤指尖而发炎,所以,发现指甲过长就应修剪。但是切勿剪得过短而伤及甲床软组织。

有的母亲为了防止小手抓脸,用纱布做一小手套套上,这时更要当心指甲,因为手指尖在纱布手套里活动时,有可能把纱布的纱线绕在手指上,万一越绕越紧,小手指的血管受压,影响血流,可造成局部缺血而坏死。如果要带手套,一定要将手套内外边做光,无线头外露。指甲仍应剪短,不使发生抓破皮肤等意外事故。

·如何给婴儿剪指甲?

与成人相比,婴儿的指甲长得更快,几乎每隔一个星期左右就需要修剪一次。剪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剪指甲时最好在婴儿睡时进行,以免婴儿乱动。

(2)要用细小的、清洁的剪刀,最好去医药商店买一把手术剪刀来使用。 (3)由于婴儿的指甲很软或比较深,剪时千万注意不要剪伤宝宝的手指。 (4)指甲要剪成圆形,以防婴儿无意识地用手抓破脸。

(5)洗完后要将小手擦净,以防婴儿吮指头时吃入细菌。

·为什么要减少新生儿与外人的接触?

新生儿从产院回家后,皆大欢喜,亲朋好友纷纷前来探望祝贺。殊不知来来往往的人群对产妇的休息和刚出世的婴儿来说都是不利的。

新生儿身体各部分都很娇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差,抵抗力也弱。特别是呼吸道的发育还不成熟,气管短而狭长,容易感染。由于在探望的人中,难免

20 / 55

带有各种病菌,这些病菌在成人身上不致病,而对新生儿却是祸害。新生儿得病后往往病势较重,有时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应当尽量减少新生儿与外人接触。 ·怎样保护新生儿皮肤?

新生儿的皮肤都比较红,大部分新生儿在生后第2~5天渐渐出现皮肤黄染,先见于面、颈部,重者遍及躯干四肢,同时眼巩膜也黄染,一般生后1周达高峰,7~10日渐消退。这属于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可不必处理。随着黄疸的消退,皮肤可有轻度脱屑。由于新生儿皮肤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弱,所以应注意护理。

1.新生儿皮肤表面有一层薄薄的胎脂,可起暂时保温的作用,不必洗去,可用温湿棉球将血迹轻轻拭去,用细软棉布包裹新生儿即可,新生儿大便后,可用棉球蘸消毒油脂拭净臀部,皮肤皱折处,可用棉球吸去水分,不要擦拭。

2.出生后3~5天,胎脂去净后,即可用温水洗澡。注意选用皂质柔和无刺激的婴儿皂,切不要用肥皂。洗后,必须用水冲洗皂沫,并擦干皮肤。

3.不要给新生儿皮肤涂油脂,以免堵塞皮脂腺的毛孔和汗孔,影响新生儿皮肤的排泄功能,也影响皮肤的散热。炎热季节可给新生儿扑小儿痱子粉。

4.新生儿的内衣、被单、尿布等,均以用细软的旧棉布制作为宜,不要用人造纤维及羊毛制品,以免引起过敏。

·怎样防止皮肤褶烂?

新生儿的皮肤光嫩柔软,皮肤表面的角质层不完善,因此在颈部、腋下、腹股沟、四肢关节的屈面等皮肤皱褶处,由于相对的皮肤相互摩擦,积汗潮湿和分泌物积聚,很容易使皮肤表层擦伤并造成继发感染。触及褶烂处时,婴儿常常哭叫。在炎热的夏天,尤其在肥胖的婴儿中,这种情况非常多见。

为了要防止皮肤褶烂,应给孩子定期洗澡,勤换衣服,从而保持皮肤清洁,洗完澡后要用细软的纱布将皮肤皱褶处的水分吸干并且扑上爽身粉,爽身粉有保持干燥、抑制细菌并减少皮肤间相互摩擦的作用。如已发生了皮肤褶烂可涂炉甘石洗剂,一般7~10天便能治愈,万一有继发感染,赶快在患处涂上1~2%的紫药水或抗生素药膏,大约1~2周方能完全治愈。

·怎样观察新生儿皮肤?

新生儿皮肤的变化和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

紫红色:刚出生的正常新生儿,皮肤比较红,一周后变成粉红色。如果这时的皮肤(尤其是口、指甲)颜色仍然很红,就要引起注意。因为颜色过红是血液里的红细胞过多引起的。

黄色:约50%的新生儿,在出生后3~4天开始,皮肤及巩膜发黄,一般

21 / 55

在两周内自行消退,这叫生理性黄疸。如果黄疸出现过早、过长或很快加深呈金黄色,或生理性黄疸消退后又重新再现,这就不是生理性黄疸,而常常是新生儿溶血症,新生儿肝炎,先天性胆管闭锁,遗传性高胆红质血症,败血症等疾病的表现了。

青紫色:新生儿皮肤如果出现青紫色,则说明疾病较严重。因为血液中血红蛋白未能与氧充分结合,所以皮肤呈青紫色。引起皮肤呈青紫色的疾病有:呼吸系统(喉、气管、支气管及肺)有炎症或先天畸形,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膈疝,肿瘤压迫气管等。

苍白色:皮肤苍白是贫血的表现。其原因很多,如母子血型不合而引起的溶血症;胎儿在分娩过程中受到损伤出血,败血症等。也可能因消化道出血而致贫血。

新生儿身体受压的部位,如背部、臀部,如果有一处皮肤红肿,并很快发黑,这是新生儿皮下坏疽,速去医院诊治。

·怎样观察新生儿黄疸的变化?

新生儿黄疸最常见的是生理性黄疸(已如前述),还有部分是各种原因引起的病理性黄疸。其特点是:黄疸出现得早,一般在生后24小时内即出现,而且很快加重;或在生理性黄疸减退或消失后又重现。这种黄疸,除皮肤发黄,白眼球、泪水和尿液有时可呈黄色,且婴儿尿布也被染黄。严重黄疸的孩子,还表现精神不好,哭声无力,不吃奶,昏睡不醒或烦躁不安,哭声发直,这些都是病情严重的表现,应尽快去医院请医生检查。

为了及时发现病理性黄疸,必须注意观察黄疸的发展。如果是在医院分娩,出院时不要忘记问问医生,婴儿有没有黄疸?已出现几天?以便了解婴儿是否有黄疸延期不退的情况;在家分娩,母亲在婴儿生后头1周内,尤其头3天,每天把孩子在自然光线下,看看孩子皮肤是否发黄,如果屋里的光线昏暗或在灯光下,常不易发现黄疸造成漏诊。只要发现孩子皮肤呈金黄色,白眼球、眼泪和尿都发黄,都表示黄疸严重,应尽早去医院治疗。如果生后尽可能早些让婴儿吸吮母乳,可促使新生儿黄疸的消退。

·为何不要用母乳涂擦婴儿的面部?

常见有一些年轻的母亲喜欢将自己的乳汁涂在婴儿的脸上,她们认为这样做会使婴儿面部的皮肤白嫩。其实,这种做法适得其反,对婴儿是有害的。因为营养丰富的母乳是细菌生长的良好的培养基。新生儿皮肤娇嫩,血管丰富,若将乳汁涂在面部,繁殖的细菌进入毛孔后,皮肤就产生红晕,不久变成小疱而化脓;若不及时治疗,很快会破溃,日后将留下疤痕,严重的甚至引起败血症而危及婴儿的生命。因此,年轻的母亲千万不要用乳汁涂擦孩子的面部。

22 / 55

·新生儿能剃满月头吗?

民间相传新生儿满月时要剃满月头,即用剃头刀刮净新生儿头上的胎发。认为这样可以使以后的头发增多、变粗。事实证明,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

从头发的结构来看,露出皮肤表面的毛发部分叫毛干,埋在皮肤里面的叫毛根,毛干和毛根都是已经角化了的、没有生命活力物质。而位于毛根下端、真皮深处的“毛球”,内含毛母质细胞,它才具有生长毛发的能力。所以,不管是剃、刮、修剪,还是拔除,去除的只是已经角化了的、没有生命活力的那一部分毛发,影响不了它本身的生长。因此,给新生儿剃满月头是不可能改变头发的数量,使之变得浓而密的。

值得注意的是,新生儿头皮嫩,用未经消毒的剃刀剃发,容易刮伤头发,引起细菌感染,发炎化脓。而且一些农村小儿所患的黄癣(俗称癞子头),有很多就是由于剃发而传染的。因此,新生儿是不宜剃满月头的。如果头发长了,用干净的剪刀剪短就可以了。

·新生儿皮肤上的胎脂要不要擦去?

刚生下来的新生儿皮肤上有一层白色油腻的东西,有的部位多一些,有的部位少一些,这是娘肚里带出来的脂肪,医学上称为“胎脂”。胎脂在白白胖胖的孩子身上,看起来总觉得不舒服,可否把它擦去?胎脂对新生儿有许多好处,不能轻易把它擦掉。

(1)胎儿身上一层薄薄的胎脂是保护胎儿皮肤不受羊水浸润的影响,如果没有这一层胎脂,胎儿的皮肤早已溃烂不堪了。出生后仍能起到保护皮肤的作用。

(2)出生后环境的温度较低,身体的热量要向四周散发,使体温降低。这一层胎脂有减少身体热量的散发,维持体温的恒定作用。

这一层薄薄的胎脂一般在生后1~2天内会自己吸收,所以不必去擦掉。 ·新生儿身上的胎脂如何处理?

婴儿初生时,皮肤上有一层乳白色的胎脂,多少不一。有的在出生后数小时就开始逐渐吸收。一般认为,少量胎脂有利于保护婴儿皮肤,防止感染。所以可暂不洗去。对于耳后、颈部、腋下、肘部、大腿根部等皱褶处堆积的胎脂可用消毒石蜡油擦洗,家中可用消毒的脱脂棉沾些熟植物油轻轻擦洗。这样可以减少胎脂分解物对皮肤的刺激。

·怎样帮助新生儿度过夏天?

夏天炎热潮湿,新生儿适应能力很低,要使孩子平安度过炎热的夏天,需要做到:①室温适宜:由于新生婴儿体温调节功能尚不完善,因此要注意外界温度对他的影响。室内温度最好保持在22~24℃,通风要良好,只要不直接受过

23 / 55

堂风吹,决不会受凉。室温太高时,可用电扇降温,也可往地板上洒些凉水,要改变过去那种产妇住房密不通风的习惯。②衣被不宜太厚:要给新生儿穿松软、肥大、易于散热的衣被,密不透气衣服不适于夏季穿,不要用毛毯等包新生儿,只要盖一布单或用布包着下半身,早晚根据室温加一薄夹被或小毛毯即可。③注意皮肤的护理:每天用温水洗澡1~2次,擦干后在颈、腋、大腿根部扑一些痱子粉。④注意喂水:尤其喝牛奶的孩子,要勤喂糖水,中午、下午气温较高时,要及时补充水分。另外,不要让孩子过分哭闹,免得长痱子。如果头发里长满了痱子,可以剃去头发,并勤洗,洗后扑一些痱子粉。如孩子发烧,不要越发烧越捂着,要解开衣服,如有异常情况,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婴儿度夏应注意什么?

夏天出生的婴儿要多加保护,让他们安度夏天。要注意以下几点:

1.夏天以母乳喂养最为有利,这是因为母乳营养好、易消化,而且母乳中还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各种抗体和能溶解微生物的溶菌酶。如果母乳不够或母亲患传染病而不能喂奶,必须人工喂养时,所吃的牛奶和奶瓶、奶嘴等用具要煮沸消毒。过夜牛奶一定要重新烧开再吃。奶粉应现配、现烧、现吃。夏天气温高,两次喂奶之间一定要多喂水。

2.新生儿皮肤柔嫩,防御功能差,要注意护理。夏天孩子出汗多,皮肤上一些代谢物聚积得多,容易堵塞汗腺和皮脂腺的开口而生痱子,所以每天要用温水洗澡1~2次,洗后用干软毛巾擦干皮肤,在皱褶处,如颈周、腋下、大腿内侧等处,扑些爽身粉及婴儿痱子粉。尿布要勤洗勤换。大便后用温水洗净,再涂些鞣酸油膏或爽身粉,以免发生臀红。

3.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未完善。夏天室温高,孩子容易发热,要注意通风,但要避免凉风直吹孩子身上。衣服宜单薄,不要包“蜡烛包”。如果睡席子,席子上最好铺上一层薄垫子,以免擦破皮肤,席子和垫子要经常洗换。 ·宝宝发热怎么办?

有的家长习惯上以为发热必须尽快处理,退热会带来好处,没有根据地惧怕体温上升会给宝宝带来不利。而盲目服用退热药,肌注退热针对患儿病情的预后不利。鉴于以上情况,权衡降温治疗的利弊,大有必要。一般在以下情况下使用降温治疗:一、发热38℃以上;二、因发热不适,影响患儿休息;三、发热伴有烦躁不安或激惹、惊跳等惊厥的先兆者;四、有高热惊厥史者。

降温治疗的具体实施:

1.尽快明确诊断,寻找病因,进行病因治疗。

2.解开患儿衣裤,以便通风散热。

3.物理降温或者环境温度过高而致高热者或退热效果不显著者,可首选物

24 / 55

理降温。

4.药物降温有以下几点:(但要慎用,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特别是新生儿期。)

(1)选择口服药:据国外报道:主张首选扑热息痛,剂量为10~15mg/公斤1次,作用持续6小时,其副作用小。但过量可引起粒细胞减少,低血糖等不良反应。其次可服用阿斯匹林,但此药可诱发哮喘及出血倾向。

(2)选择肛塞药:目前肛塞药有两种:①扑热息痛灌肠液每公斤体重每次10mg,每支为200mg,此药出汗缓慢、作用缓和、降温快、副作用小,维持时间6~12小时,便于喂养困难及呕吐病儿使用。②小儿退热栓:每次125毫克,日一次,2岁日两次,以此类推,最大类4粒。副作用小,但效果不如前者好。

·发烧孩子的护理要点是什么?

发烧是孩子们生病时常有的症状,除了请医生诊治按时服药外,要注意护理好。为了补充发烧时的消耗,应该想法让孩子吃些东西。补充发烧消耗的方法是:吃奶的孩子,在发烧时不让他吃其他东西,可以按时喂奶,不过要少一些。不喂奶的孩子,发烧时可给他吃些清淡的茶汤、蛋花汤、稀饭或牛奶。发烧的孩子要多喝些开水,最好是喝些淡盐开水、果子汁开水。对发烧的孩子要注意保持口腔的清洁,吃东西后,让他漱漱口,使孩子嘴里感到清爽,这样可以增进食欲,并且防止生口疮。

·怎样给新生儿喂药?

由于新生儿期味觉反射尚未发育成熟,所以对于吃进的各种饮食味道不太敏感,可把药研成细粉溶于温水中。如病情较重可用滴管或塑料软管吸满药液后,将管口放在患儿口腔颊粘膜和牙床间慢慢滴入,并要按吞咽的速度进行。第一管药服后再滴第二管。如果发生呛咳应立即停止挤滴,并抱起患儿轻轻拍后背,严防药液呛入气管。新生儿病情较轻者,可使用乳胶奶头,让患儿自己吮吸也可服下。但要把沾在奶瓶上的药加少许开水涮净服用,否则无法保证足够的药量。也可将溶好的药液用小勺直接喂进嘴里。喂药时最好将孩子的头偏向一侧,把小勺紧贴孩子嘴角慢慢灌入。等孩子把药全部咽下去再喝少量糖水。

喂汤剂中药时煎得的药量要少些,以半茶盅为宜。一日分3~6次喂完,加糖调匀温后倒入奶瓶喂用。

新生儿服药时应注意,不可将药和乳汁混在一起喂,因为两者混合后可能出现凝结现象或者降低药物的治疗作用,甚至影响新生儿的食欲。

·给新生儿喂药应注意什么?

25 / 55

新生儿期已有味觉,能辨别甜、苦、酸、咸等味,但新生儿不会因见药就产生恐惧、拒绝服药,故在给新生儿喂药时,就要注意:如果药味苦,就必须在药内放些糖以减少苦味。一般可以用小匙顺着小儿口腔面颊一侧慢慢倒入,不应捏住鼻孔强行灌入,以免药物呛入气管,引起危险。

·给新生儿喂草药茶水好吗?

给新生儿喂草药茶水可能会引起一种特殊的黄疸。我国南方大约5%的男婴发生这类黄疸。椐香港大学的一位儿科教授发现:因体内血红细胞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引起胆红素增高,从而造成新生儿严重黄疸。根据一些地区调查,男婴发生这类黄疸者占4.42%,占需要住院治疗的婴儿黄疸人数的16%以上,根本原因在于环境因素引起肝功能不良。

用草药茶水喂新生儿是当地特有的传统习惯,认为某些草药能帮助小儿去除在母胎的毒素。草药茶水也影响到小儿胆红素代谢,一些草药能引起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使小儿发生急性溶血性黄疸。有些小儿患核黄疸与服用草药有关。核黄疸可引起神经细胞变性。所以应该制止在新生儿期任意滥用草药。

从事这项研究工作的儿科教授通过实验室试验证实,一些草药具有中止蛋白质结合胆红素作用,我国南方许多婴儿就因为这方面原因遭到严重损伤,所以任何与胆红素竞争结合蛋白质的药物均应避免应用。

·为何说新生儿忌用大黄排“胎毒”?

民间有以大黄哺喂新生儿,帮助排“胎毒”,意思是促进排胎粪的做法,这种做法对新生儿有害。正常新生儿在生后1~2小时内会自然排出胎粪的,属于正常生理现象。胎粪是由胎儿期的肠道分泌物、胆汁及胎儿咽下羊水中的胎儿皮脂等形成,呈暗绿色,质粘稠而均匀,无臭味的粪便。新生儿肠道内是无菌的,胃肠道粘膜娇嫩,防御功能差,而大黄属于泻药,如给刚出生的婴儿哺喂大黄,必然会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引起腹泻、腹胀及腹痛。所以,要讲究科学,不要采用民间旧习,用大黄喂新生儿。这种旧习可能农村多一些,因此农村尤其要注意。 ·为什么新生儿不宜用中草药针剂?

不少年轻父母都以为中草药的副作用小,就连刚刚出生的小宝贝生病,也常常要求医生选用板蓝根、鱼腥草、蒲公英、大青叶等中草药针剂。其实,这些针剂并不全是无毒的。

临床上应用的不少中草药针剂,在制剂过程中都加上了一种叫苯甲醇的药物。这是一种常用的局部止痛药,进入人体后,经肝脏氧化,代谢产物再由肾排出体外。但由于新生儿各种生理功能尚未健全,肝脏缺乏氧化反应所必须的催化酶,难以对苯甲醇分解,容易积蓄造成中毒。国外有资料报道:16名体重不足

26 / 55

2500克的新生儿,因使用含有0.9%苯甲醇的生理盐水冲洗过的血管插管,或注射了用含苯甲醇的制剂注射用水溶化的药液,导致死亡。而临床上使用的不少中草药注射液含苯甲醇达1~2%,如果以每天注射2次,每次0.5~1ml计算,其含量明显超过国外所报道的量。

因此,新生婴儿不宜用中草药针剂。

·新生儿时期为什么特别强调保暖?

新生儿由于自身体温调节机能欠佳,体温容易受外界气温的影响,特别是寒冷不仅使新生儿体温下降,同时还会带来多种不利影响。①降低新生儿的抵抗力:新生儿的抗病能力本来就差,而寒冷又会降低其抵抗力,故容易引起伤风、感冒,甚或引起呕吐、肺炎、硬肿。②增加氧耗量:如果体温在36℃以下,每降低0.6℃,即增加10%的耗氧量,这样容易使肌体氧气供给不足,无氧酵解代谢增加,其代谢产物乳酸蓄积,从而造成代谢性酸中毒。③引起低血糖:新生儿体内糖的储备不多,寒冷时为了保持体温,往往使糖消耗增加,可以引起低血糖,而低血糖又将影响脑的功能。除此之外,如患黄疸时,体温过低易引起核黄疸,寒冷也会影响新生儿的正常发育,体重增加缓慢。有鉴于此,新生儿要特别注意保暖。

·新生儿在冬季为什么要加强保暖?

新生儿正常体温波动于36~37℃之间。由于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够完善,调节功能差,体表面积相对大,皮下脂肪薄,易于散热,寒冷季节如果不注意保温就容易导致体温不升,患肺炎或硬肿症。因此,刚出生的新生儿应放在温暖的包被内,并用热水袋或盛有热水的玻璃瓶,置于垫被下面的小儿身旁,但千万不能与小儿皮肤接触,以免烫伤;室温也应保持恒定,最好能使室温保持在25℃左右。

·怎样给新生儿保暖?

在母体内胎儿的体温非常稳定或稍高,出生后因体温调节机能还不健全,如果室温较低则体温会迅速下降,3~5小时以后可下降1.5~2.5℃;如室温高,又容易突然上升。体温过低或过高都可能使新生儿生病,因而要重视保暖工作。室温以21~25℃,相对湿度50~60%为宜,并保持恒定,以维持新生儿体温在36~37℃。住室最好向阳,易保持温暖,夏季应避免室温过高,可采用通风及地面洒水等方法。冬天取暖用火炉时要注意防止煤气中毒,并经常洒水,注意保持适当的湿度。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但应避免穿堂风。如用热水袋保暖,应放在小包被下面,不要直接接触新生儿皮肤,热水袋的水温不要太热,凉了再更换,以防烫伤。穿盖要适当,冬季保暖不够,容易发生新生

27 / 55

儿硬肿症。穿衣、洗澡、操作应尽量集中进行。

·新生儿体温不升怎么办?

体温表的刻度范围是35℃~42℃,体温不足35℃时便无法得到读数,故统称为体温不升或体温过低。

新生儿的体表面积比成人相对为大,而且皮下脂肪薄,保暖性能较差易于散热,再加上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因此容易出现体温过低,早产儿的热能贮备(棕色脂肪)不足,而且四肢松弛伸展,散热面积增大,故更易发生体温过低。

体温过低的孩子往往哭声低微、嗜睡、拒奶、皮肤冰凉、血糖过低、耗氧量增多、皮下脂肪容易出现硬肿,死亡率明显增加,故应及时采取以下措施提高体温。

1.保暖:室温最好保持在20℃以上,孩子穿斜襟衣,棉斗蓬,盖棉被。棉斗蓬外可放数个热水袋。如果在家中换衣,衣服应事先用热水袋保暖,并需在温暖的条件下进行。

2.营养:补充母奶和葡萄糖可增强孩子对寒冷的耐受力。经上述方法仍不能明显奏效时,必需及时到医院进一步检查原因,因为新生儿与一般孩子不同,重症感染时非但不发烧,往往还会出现体温过低,值得引起重视。

·新生儿的居室应具备什么条件最好?

胎儿在舒适的母体内生活了9个多月,出生后的新生儿就像刚出土的苗,非常娇嫩,必须细心保护好。那么新生儿应该在什么样的环境下生活最好呢?

首先,应为新生婴儿准备一间向阳的、空气新鲜、清洁舒适、细菌极少的居室。冬季新生儿的住房不能过冷,一般室温在18~22℃为宜。如果用煤炉取暖,一定要安装风斗,以防煤气中毒。室内可挂些湿毛巾,或者地面上常洒水;炉子上水壶的盖应打开,以保持室内空气的湿度。

夏季屋内要凉爽通风,但要避免吹过堂风,还要注意防止中暑。保持室内的清洁卫生。每天用干净湿布擦拭桌椅等家具,扫地前要洒水,避免扬起灰尘。

新生儿对一般细菌无抵抗能力,所以要特别注意环境卫生。在新生儿期最常见的就是传染性的疾病,如脐炎、口腔炎、脓疱病、败血症及肺炎等,严重者可危害生命。因此,新生儿室内应尽量少住人,更不要在屋里陪客吸烟,以减少空气污染。

新生儿居室应灭鼠,不让猫狗进来,也不接待客人,不在新生儿室内吸烟,不要让电视机荧光屏正对着新生儿,室内音量不要太大。

·夏季的新生儿卧室为什么要通风?

新生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加上皮肤汗腺发育不完全,排汗、散热

28 / 55

机能差。若环境温度过高,小儿的体温可上升很高,甚至可达40℃。发生抽筋。故在炎热的夏天,应让孩子的卧室通气。但是不能把小儿置于风口上,以免受凉。同时也应注意及时供给适量的水分。

·怎样给新生儿的卧室通风?

既然新生儿抵抗力弱,在密不透风的房间里静养,不是可以避免感染的侵袭吗?其实不然,房间不透风,空气污浊,容易为各种微生物繁殖提供方便,而且新生儿的正常生长发育也离不开新鲜空气。所以新生儿的卧室通风,既要求不能使新生儿着凉,又要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点呢?

首先,在通风条件较差的家庭,如仅单间房的住户,加上周围空气不对流,即使打开窗门,通风效果也不理想,那么最好装上一个换气电扇以帮助更新室内空气。现在市面上的换气扇种类很多,价钱也不算贵,只要选择噪音低、性能安全可靠的就可以使用。

其次,通风条件好的家庭,平时除保持必要的气窗打开外,每天早上和下午要定时打开窗门半小时,让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充分对流交换,此时应注意避免小宝宝直接吹风,特别在冬天,应先将宝宝穿好包好,以免受凉。

·为什么新生儿忌室温过高?

初做母亲的年轻妈妈,怕刚到人世的宝宝冷,常常把婴儿裹得严严的,特别是冬天,还把室内温度调得高高的。新生儿因皮肤调节功能不足,体温常随外界气侯冷热和室内温度而变化。在夏季室温高时,把孩子包得过严过厚,可引起发烧;冬季出生的小孩,室内温度也应适当,不要门窗紧闭,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室温过高,细菌易于繁殖,孩子易呼吸道感染。

·新生儿最适合的环境温度是多少?

要知道新生儿最适合的环境温度,首先必须弄清楚什么是中性温度。所谓中性温度是指机体只需要最低的新陈代谢率所能够维持正常的身体内温度(体核温度),同时蒸发散热量也最少而言。

那么新生儿适合的环境温度是多少呢?大体来说,一个出生二十四小时的足月新生儿,裸体放置在暖箱中所需要的最适合的环境温度为31~34℃。而体重小的未成熟儿,所要求的温度就比足月儿为高,为33~35℃。出生四至七天的足月儿需要的中性温度为31~32℃,而未成熟儿需要的中性温度则为32~34℃。新生儿所在房间的温度最低限度也要维持25℃。如果想要让你的宝宝吃进的营养物质能够较好地供给自己生长发育,就必须将孩子放在中性的环境温度中。

·“中性温度”对新生儿有什么意义?

29 / 55

环境温度对新生儿的新陈代谢影响很大。

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体温中枢发育不完善,体温调节能力弱,再加上能量贮备有限,如果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就会造成其大量排汗或大量依靠化学产热(消耗体内的能源)来保持正常体温。这就使得新陈代谢和耗氧量增加,把生长发育所需的宝贵能量浪费在产热或散热中,结果新生儿体重不增,精神萎靡,严重时可造成体温不升或高热,甚至死亡。所以说中性温度对新生儿是极其重要的。 ·新生儿为什么喜欢洗澡?

新生儿喜欢水,因为他在母亲的子宫内就是在温暖的羊水中漂浮着的。他不怕水,还能把进入口中的水吐出,瞬时浸在水中也不会被水呛住,这个反射也是在母腹中就有的。所以,家长给小婴儿洗澡不必耽心水会流到面部,浸一下水也不要紧。

·为什么要经常给新生儿洗澡?

小儿出生后一直到幼儿时期,父母应经常给孩子洗澡。洗澡的好处是: ①新生儿皮肤娇嫩,抵抗力低,加上各种刺激如大小便、汗液、呕吐物等,极易造成感染。因此,洗澡可以消除身上的病菌、病毒,清洁皮肤。清洁的皮肤有杀菌能力。洗澡还可清除身上的污垢,避免堵塞住皮脂腺和汗腺的开口而妨碍它们的机能。

②水的环境最有利于婴儿发育。因为胎儿习惯了羊水中的生活,胎儿离开了母腹以后,又重新回到液体中去生活,他会很舒服,发育得更好。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来说明。1962年苏联体育科研专家恰尔科夫斯基的妻子早产了,不足7个月的胎儿生下来又瘦又小,医生们都说他难以养活,然而他们夫妻俩给孩子专门造了一个洗澡池,让孩子全身泡在水里,经过几个月的水中锻炼,他们的孩子发育很快,体质也很快增强了。4个月时,已游泳得很好,并且在陆地上开始学走步,随后开始学说话,6个月的时侯他的发育已超过了同龄的孩子。

③经常给孩子洗澡可加速皮肤血液循环,保护上皮细胞不受损害,调节机体各系统活动功能,促进小儿生长发育。

④经常洗澡能消除疲劳,提高孩子对疾病的抵抗力,从而提高孩子的健康水平。

⑤洗澡时还可以全面检查一下小儿的皮肤有无异常现象,因为许多传染病都是通过出皮疹而表现出来的。

·新生儿何时开始洗澡?

胎儿在宫腔里就有习水性的特点,所以胎儿出生后在适当的时侯就可以开始洗澡。洗澡不但能清洁皮肤,而且还可以加速血液循环,促进生长发育。但什么

30 / 55

时间洗澡合适呢?首先应根据新生儿的生活能力及脐带是否脱落而定。如果新生儿生活能力良好,当体温恢复到36℃以上时就可以洗澡。在脐带没有脱落前不宜采取盆浴,可用干法,即在出生后用软纱布蘸温开水将头皮、耳后、面部、颈部、腋下及其他皮褶处血迹轻轻拭去。尿布区及其他皮褶处可涂无菌植物油或不经皮肤吸收的含抗菌药油膏,其他处的胎脂能自行吸收,具有保护皮肤的作用,故一般不主张将其从全身洗掉。如果用水洗时,注意阴部及臂部外不要用水洗。因为用水洗容易使水流到脐部,使其受到污染而形成脐炎。待脐带脱落及胎脂消失后,可用盆洗澡,每天洗澡次数应根据季节而定,天冷时可少洗几次,夏天时可以多洗几次,但每天至少一次。洗澡时应用无刺激性的肥皂,浴后用柔软毛巾吸干包好,洗澡时室温最好在23~24℃以上,水温一般以37~40℃为宜,过高过低均不好。也可用成人肘腕试水,感到不冷不热为宜。要注意保暖,以防受凉,冬季尤为重要,以防发生硬肿症。浴后臀部及皮褶处宜撒少许滑石粉或松花粉,但若撒粉过多,受潮时易结成硬块而擦伤皮肤。在颈部不宜直接从容器撒粉,而应撒在手上涂抹,以避免婴儿吸入。如果新生儿生活能力差,或早产儿或双胎儿,根据情况可酌情推迟洗澡时间。

·新生儿洗澡前要做些什么准备?

洗澡前先要关好门窗,注意室温,要求室温保持在24~28℃为好。冬天尽量放在中午阳光暖和时洗,生火炉取暖者要防止煤气中毒。准备好洗澡用具,包括浴盆、浴巾、软毛巾、衣服、尿布、包被、爽身粉、婴儿皂、棉签、酒精和放换下衣服尿布的盆子等。换的衣服可以先套好,浴盆放在桌边的凳子上,桌上先摊好包被,上面放置已套好的清洁衣服,其下方相当于臀部处放置小棉垫和尿布,衣服里放只包有布套的热水袋,最上面铺一块干软清洁的大毛巾。

为孩子洗澡的人先剪短指甲,卷起两袖至肘部,洗净双手然后准备洗澡水,先倒冷水再倒热水。春秋季水温一般在40℃左右,略比成人皮肤温度热一点,不觉烫即可;冬季用的水温可以稍热一些;夏季可以稍凉一些。洗澡水要多点,以孩子浸入不会溢出为宜。

·给新生儿洗澡有哪些要领?

洗澡不但使小儿皮肤清洁卫生,光滑滋润,能预防脓疱疮和感冒,夏天还有降暑作用。

新生儿从出生第2天起即可开始洗澡,但需要注意下列要领:

(1)时间:选择喂奶前,可以避免因挪动婴儿体位而引起溢乳。

(2)室温:以22~26℃为宜。夏季避免直接吹风,冬季警惕煤气中毒。 (3)水温:37℃左右(用肘部试测水温,以不冷不热即可)。

(4)次数:每日1次,夏天可增加1~2次。

31 / 55

(5)物品:脸盆2个,毛巾2块,婴儿肥皂或香皂1块(不用带有刺激性肥皂),干净衣服1套,消毒棉花1块,0.25%氯霉素眼药水1瓶,5%鞣酸软膏1盒。

(6)步骤:抱起婴儿,仰卧,托住儿头,将双耳轮压向前,堵住外耳道,防止水流入耳中引起感染,或水流入口、鼻而引起呛水,眼部用消毒药棉蘸水后轻抹。分段洗浴头、颈、胸、臀等,特别是腋窝、双腿两侧等皱褶处,洗净,擦干,撒些小儿爽身粉。脐带未脱落前不要将婴儿浸胞于脸盆中,以免弄湿脐带。双眼滴0.25%氯霉素眼药水(出生后3~7天内),臀部抹5%鞣酸软膏(预防臀红)。全部动作应在5~6分钟完成。

出生后,皮肤上胎脂过多,可用消毒过的花生油或菜子油擦洗(但此项一般已在医院内完成)。

·怎样为新生儿洗头?

暂不解开衣服,抱起宝宝,一手托住头部,把他的身体夹在你的腋下。同时大拇指和中指要将宝宝的两只耳廓翻起盖住外耳道,适当用力轻轻按住,以防洗头时水流入耳道内。然后用另一手洗头,将小盆的水弄湿头发,抹上肥皂(最好选用婴儿用的中性浴皂)。方法是先将肥皂抹在手掌上,然后再抹到宝宝头上(不要直接用肥皂在宝宝头上摩擦),轻轻搓揉后用清水洗净,应记得耳廓后面也要洗净。头洗干净后立即擦干头发以免受凉。

·脐带未落或脱落后脐部未干怎样为新生儿洗澡?

①分段淋浴(或洗浴):当脐带未脱落或脱后脐部未干燥(仍有分泌物渗出)者应采用此法给宝宝洗身。目的在保护脐部免受感染。具体做法是:宝宝洗头后脱掉衣服,左手稍向下移托住宝宝的颈、背部,用毛巾裹着宝宝下肢夹在左腋下,然后将宝宝置于洗澡盆上并靠近水面,用右手将肥皂涂抹于宝宝颈、腋下、上肢、手心、胸、背各处,轻轻搓揉,再用小毛巾浇水淋洗干净,洗时注意勿弄湿脐部。如此洗净上身,立即用干净毛巾裹着以保暖及吸干上身的水。然后将宝宝的头及身体来(180°)抱于一手臂上及一侧怀中,并用手托扶着宝宝的臀部及大腿,另一手涂抹肥皂于外阴、肛门、大腿内侧皱折处、臀部及下肢,轻轻搓揉后用清水洗净(可用毛巾浇水淋洗或置下身于盆内洗均可)。在洗下身时亦应注意勿将脐部弄湿。

·脐带已脱落且脐部干燥怎样为新生儿洗澡?

如脐带已脱落且脐部干燥无分泌物渗出者可进行盆浴。先试一下盆内水温是否适合,然后脱衣。为不使宝宝突然入水受惊吓,可在将宝宝放入盆中时,用一只手按住其胸口,先将脚,然后下身、上身逐渐浸入水中。入水后一只手托其头

32 / 55

部以保持于水面之上,身体则浸泡在水中,这时用一条小毛巾盖在其露出水面的部份,并不断浇水上去保暖。另一只手则开始洗其胸、腹及四肢,尤应洗净颈部、腋下、手掌心及大腿内侧皱折处这些平时出汁多、易积垢的部位。在洗背、臀部时,也可让宝宝俯卧在大人的手臂上洗之。洗澡动作要轻柔,不应用力搓擦以免损伤宝宝细嫩的皮肤。

·怎样给女孩洗屁股?

由于女孩的尿道比男孩的短,又与外界相通,极易感染。女孩的外生殖器也与男孩不同,所以给女孩洗屁股就更要讲究。

正确的做法是:把孩子抱在怀里,分开两腿,较大的孩子可以蹲下来,让屁股前高后低,先冲洗会阴部,后冲洗肛门,用毛巾擦时也由前往后擦。这样洗可以使水往肛门方向流,避免肛门粪便对尿道和阴道的污染。

·为新生儿洗完澡后如何穿衣?

洗完澡后,将宝宝放入预备好的干洁大浴巾中,包起吸干身上的水,扑上爽身粉,特别是上面提到的一些皱折多的部位。然后将其放在事先准备好的衣服上,并作脐部消毒护理。注意包好尿布,松紧适度且不应包过脐部,以免尿湿时污染脐部引起感染。接着要迅速穿好衣服,穿时可用手伸入宝宝的衣袖中,将他的小手从袖中轻轻拉出,手臂上不要绑带。穿好衣服后,包上包被。整个过程特别强调保温与轻柔的要领。

·给新生儿洗澡时应注意什么?

给新生儿洗澡,要小心、谨慎,注意做到:

①新生儿脐带脱落前不要把婴儿放入水中,只能进行擦洗,以免脐部感染。 ②要依据气温变化及具体情况巧做安排。冬季隔日1次,一般在中午温度较高时洗澡,夏季出汗多,每天洗2次。春秋季节可每天洗1次。

③洗澡时,室温应在24~30℃,水温在38~40℃,洗澡时用婴儿皂。在皮肤皱褶处,如耳后、颈部、腋下、大腿根等处,要特别注意揩干,以防发生折烂面、湿疹等。

④父母在给孩子洗澡时,动作既要快,又要轻柔,洗澡的小毛巾要柔软,也可以用消毒纱布,避免损伤皮肤。每次洗澡不能超过10分钟。

⑤防止水和肥皂进入耳、鼻、眼。

⑥整个过程中要防止受凉。

⑦肥皂应选用中性肥皂,不必每次洗澡皆用肥皂,特别在夏天出汗多时,用水冲去汗水即可。

·为何新生儿不宜用浴罩洗澡?

33 / 55

市场上供应的浴罩是由塑料薄膜制成的,使用时,隔绝外界空气从而达到保暖的目的。但是在浴罩内时间越长,二氧化碳的浓度越高,氧气的浓度越低。在常人尚能忍受的情况下,婴幼儿则会出现暂时缺氧的状况。时间一长,便会影响孩子的健康,尤其是体弱多病的孩子,更不宜使用浴罩洗澡。孩子的年龄越小,越不要用浴罩。因为他们还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情和要求。即使是遇上了缺氧,自己也不会开口,其危险性是不言而喻的。

·新生儿每次大便后是否要洗臀部?

新生儿每次大便后要用温水洗清臀部,揩干后扑粉少许。如有臀红现象则要搽上一薄层5%鞣酸软膏或隔水蒸过的菜油、生油等植物油,再换上清洁尿布,尤其女婴更要注意,以免发生尿路感染或外阴炎。

由于洗臀部可能一日要进行几次,所以应准备好一只小搪瓷盆,放点冷水和一块小毛巾或大纱布,以及热水瓶,随用随倒热水即可,用后洗清,以备下次再用。

·冬天是否要给新生儿洗澡与擦身?

新生儿代谢旺盛,皮肤防御机能差,特别是皱折处如耳后、颈部、腋下、腹股沟等部位易受汗水、大小便、眼泪、奶汁等刺激,而且脱落的皮屑与汗液皮脂结合混为污垢,堵塞汗腺管、毛孔,会引起皮肤损害,甚至溃烂。因此,即使在冬天也应设法创造条件给新生儿洗澡,实在没条件的,可在做好保暖准备后,给新生儿揩揩身。

揩时把新生儿抱在大人的热被窝内,解松衣襟,用拧得较干的湿热毛巾伸入新生儿的胸、背、腋部依次揩清、扑粉,肘关节上下可以在更换上衣时揩,小手掌内也要揩清扑粉。揩身时要有一助手协助更换供应热水毛巾。两人搭配得好可缩短揩身时间。下半身可直接浸在温热水中洗。

·脐带未脱落前能洗澡吗?

这是出院早的母亲们所关心的大事。脐带未脱落前不可将婴儿全身浸在水中,以免弄湿脐带,应上下身分开洗。脱去衣服后,拿干的大毛巾裹好下半身,左手托住新生儿颈部和左腋部,新生儿的躯干搁在操作者的左前臂,右手捏些肥皂在已拖湿的颈和上半身轻擦,再用热水毛巾揩清肥皂液,立即把裹在下半身的干毛巾翻一部分上来揩干上半身、腋下、颈部等皱褶处,扑好爽身粉,就穿上清洁衣服。然后,拿掉裹在下半身的干毛巾,把新生儿调个头,左手捏牢新生儿左腿,并托住臀部,新生儿头搁卧于左手肘部,再用同法洗清下半身。女婴冲洗臀部要由前到后,以免污染阴道和尿道。

·给新生儿洗手脸应注意什么问题?

34 / 55

胎儿出生后皮肤上常常带有脱落的胎脂,在头、颈、腋下等部位更多。因肥皂和水均不能溶解胎脂,所以宜用纱布或薄毛巾蘸上烧热过冷却后的植物油擦洗。

要从新生儿开始即培养每天洗脸的习惯,早晚各洗一次。洗脸以温开水为好,用纱布或小方毛巾浸水拧干后轻轻擦洗。擦洗的顺序为先擦眼睛,再擦鼻子、嘴、面颊、耳朵及耳后,清洗手巾后再擦洗颈部(尤其要擦洗颌下的颈部)和头部。

新生儿的小手多呈紧握状态,手指夹缝和手掌时常藏有污垢,洗完脸后应洗手。先洗一只手,再洗另一只手,将小手放入水盆中,成人握着婴儿的手,一面拨动水一面轻轻扒开手指,可用一些婴儿香皂搓洗,再在水中涮洗干净,用毛巾擦干。

给新生儿洗手脸时,动作要轻柔、利落,使婴儿产生舒适感。洗脸可定时,不可在婴儿哭闹时强迫去洗,以免产生对洗手脸的恐惧和厌烦心理。 ·为什么婴儿睡眠比成人多?

从孩子的生理角度分析,孩子年龄越小,他的大脑皮层和神经细胞的耐劳力也就越差,睡眠时间也就越长,这样才能使孩子发育良好,心情愉快,精神活泼,记忆力增强。如睡眠不足,小儿往往会出现烦燥不安,食欲减退,体重下降,肌肉松弛。特别是3岁以下的孩子,全身神经系统的生理机能发育尚未完善和成熟,睡眠不足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一般说,出生后1个月的新生儿每天最好睡20小时以上;1足岁以内的婴儿,每天应睡13~18小时;1~3岁的小儿应睡12~13小时;4~7岁幼童睡眠时间应以10~12小时为宜。 ·孩子一天应睡多少时间?

新生儿头型尚未固定,要使头颅长得对称端正,睡眠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以仰卧及侧卧姿势最好,要注意经常变换姿势,以防长成偏头。 2.头型不正的,可着重凸侧卧。

3.新生儿的枕头要软,高度不能超出3厘米。

此外,给新生儿喂奶时,也不要总是偏向一侧。喂奶后立即入睡的婴儿,开始时一定要向侧卧位,以防吐奶,过一会儿,再给他变换姿势。

·为什么新生儿要注意睡眠姿势?

刚刚出生后的新生儿,绝大多数时间处于睡眠状态中。为了使孩子在出生过程中吸入或吞入的羊水等顺体位流出,最好采用向左侧卧的姿热,头部可适当放低些,以免羊水呛入呼吸道内,如果新生儿有颅内出血症状时,就不能把头放低了。

·新生儿采取什么睡觉姿势好?

35 / 55

我国传统习惯是包裹仰卧位或侧卧位。有人主张新生儿从出生后六小时开始,白天除吃奶时间外,其余时间均采取不包裹俯卧,头向一侧的体位,或要求每日有2~3次的俯卧位,每次一小时直到出生后二十八天为止。这种俯卧位较传统的包裹仰卧位的小儿体格发育较好,吵闹少、睡眠多,呼吸量、排气量等都增加,呼吸道的疾病也较少。

·新生儿睡觉采用什么体位最好?

·新生儿睡时要不要用枕头?

从生理学角度来看,新生儿是不需用枕头的。这是因为,成人的脊柱是呈S形的,平躺在床上,如果没有枕头,头就朝后仰,因此,必须垫上一个合适的枕头,使头、颈得到很好的休息。但是,新生儿就不同了。因为新生儿的脊柱比较平直,头部较大。平卧时,后脑勺与脊背成一条直线;侧卧时,与肩部相平。如果硬给小儿头下塞个枕头,他的脖子就会受委屈了。但为了防止新生儿吐奶,可以把上半身略垫高一点。

那么,什么时侯才需要枕头呢?

一般来说,当孩子长到3个月以后,妈妈就应该给孩子准备小枕头了。枕头不要太高,太高了婴儿容易形成驼背。枕芯最好用荞麦皮、谷秕子做成。用喝剩的茶叶晒干做枕头,在夏天可起到防暑降温的作用。

·怎样当心新生儿头形不正?

头形不正是必需在新生儿时期注意和纠正的一件事。婴儿的头形不同,有的大大圆圆的;有的脑后扁平的;有的头形两边不对称。这大多是在新生儿时期造成的。

新生儿时期,头骨较软,一个月头围要长3厘米,而且头骨也变硬。如果此时不注意睡眠时的头的方向,2个月以后就很难纠正了。新生儿躺着时,脸转向哪一边,有他自己的爱好,也与环境有关。他喜欢转向有亮光、有人走动、有色彩或能看见母亲的方向,久之成为习惯,头形也就不正了。所以母亲喂奶时要注意左右交替,由于开始吃的一般时间长,后吃的时间短,这就需要注意每次不要总是从固定一边开始。如果躺在床上喂,切忌固定在新生儿的一边。为了不使新生儿的头朝一个固定方向转动,小床不要放在窗光、灯光都集中在一侧的地方。小床搬动不易,一般住房也不允许,那么较方便的办法是喂奶后将小枕头换个方向。这样每天有几次调换睡觉的方向,可以避免新生儿只偏于一个方向。

有的地区习惯给新生儿睡较硬的(用米做)枕头,很容易削平后脑,这是不好的。正常新生儿睡觉有时面朝上,有时头向左右转。如发现新生儿坚持只肯转向一边,无论怎样换位置,仍朝一个方向,这就要考虑颈部有无血肿,是否有先

36 / 55

天斜颈的可能。因为先天性斜颈的新生儿,一边颈部有血肿,肌肉紧缩,只有朝这个方向比较舒服,这时要到小儿外科进行检查。注意新生儿头的转向,避免头形不正的同时,也可以避免由于固定注视一个方向而引起的斜视。

·小儿偏头是怎样形成的?

怎样形成的偏头呢?婴儿的头部在出生一个月里比人的一生中任何时期都要长得快。从生下来到满一个月,婴儿头部的周长长大了约三厘米,头骨在迅速成长的过程中是左右均匀地成长。左右长得不同不在于外部的压力,而是由于内部的力量所决定的。当左右未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婴儿总是向着一个方向睡觉,这是为了保证婴儿头部平衡。当发现婴儿的头部总是向前一个方向睡觉时,就已经到了左右不等的完型期了。出现这种现象时,要让头向右侧睡的婴儿改为朝左侧睡是较困难的。到婴儿生长到二、三个月后,由于头部能够自由地活动就更难使婴儿改朝哪一侧方向睡觉了。

·小儿头形不正怎么办?

婴儿快到1个月时就会出现睡觉时脸总是朝一个方向,再仔细看,婴儿的头部左右圆形不等,这样继续下去,不知不觉就会睡出1个偏头。婴儿头部在生后一个月里比人生任何时侯都长得快,从生下到1个月,头的周长大了3厘米。当发现婴儿的头左右不等达到一定程度时,再去纠正他偏睡的方向已经晚了。想要婴儿头部长得匀称,必须在生后这1个月中经常观察婴儿头部,当发现哪一侧稍有凹陷时,就把这一侧垫起来,不让其再承受重量,慢慢矫正过来。 ·为什么不能让新生儿含着奶头睡觉?

每年冬季急诊室内总有几例婴儿由于窒息而死亡,多数与婴儿含着奶头睡觉有关。分析造成死亡的原因与以下二点有关。

(1)吃奶后如果有溢奶或呕吐,因为口含着奶头,奶汁或呕吐物不能随口吐出,返流入气管或肺内造成急性窒息。

(2)如果母亲白天劳累,晚上睡得很熟,不自觉的翻身可以压迫睡在身旁含着奶头的婴儿,而婴儿本身又无反抗、自卫的能力,造成窒息而死亡。

因此建议母亲给婴儿喂奶时一定要抱起来喂,喂后轻拍背部,待吐出空气后向右侧卧;枕头可略高一些,防止呕吐后引起的窒息。另外,婴儿与母亲不能睡在一个被窝内,防止母亲翻身时压迫婴儿造成窒息。

·为什么孩子和父母分床睡好?

孩子一出生,就要尽可能地单独睡在小床上。如果条件不允许,即使和父母睡在一个床上,也应让孩子单独睡。

孩子和父母挤在一个床上,尤其是夹在父母中间睡,对孩子的健康是有害的。

37 / 55

在人体中,脑组织的耗氧量最大。孩子越小,脑的耗氧量占全身耗氧量的比例也越大,婴幼儿的耗氧量高达1/2。孩子和父母睡在一个床上,父母呼出的废气(二氧化碳)影响孩子的呼吸,使孩子处于一个供氧不足的环境里,出现睡不稳、做恶梦、哭闹等现象。睡眠不好,妨碍孩子的健康。尤其是婴幼儿,不仅会影响健康,年轻妈妈睡得熟,还容易把孩子压着甚至捂死。

孩子和父母分床睡,有利于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性格。孩子单独睡在小床上,和父母保持着距离,在客观环境上就限制着孩子对父母的依附性,在心理上培养着独立意识。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条件的家庭,孩子到五、六岁就可以单独住一个房间,使孩子逐渐意识到他长大了,有他自己的天地。父母的限制少了,独立自由多了,对培养孩子大胆、勇敢的秉性是很有好处的。

·怎样让幼儿单独睡觉?

(1)要改变孩子的习惯,首先要选择季节。冬天被窝凉,幼儿依赖性大,这时让他单独去睡,行不通。天气暖和后,可以试行。

(2)要注意每天早一点安置幼儿去睡觉。妈妈可坐在床边为孩子织毛衣或缝补衣衫。3岁左右的孩子一般开始懂事了,见到妈妈为自己忙时,就不会闹了。

(3)可以给孩子哼一支催眠曲,或者讲一个故事,让孩子渐入梦乡。但不要选择让孩子害怕或太兴奋的内容和情节。

(4)经过一段时间,孩子已习惯单独睡觉时,妈妈就不要再伴他入睡。但夜间要注意给孩子盖好被子,并在孩子早晨醒来前起床。

·新生儿睡眠时应注意什么?

新生儿除哺乳时间外,几乎全处于睡眠状态,睡眠的数量和质量某种程度上决定这一时期他的发育良好与否,因此,应保证他有充足的睡眠。睡眠时不能处于饥饿状态,睡前最好大小便,卧室要安静、清洁、通风,但不能有对流风。由于自己不会翻身,颅骨又软,若任其经常用一种姿势睡觉,则可能引起扁头、铲刀头、不对称等头部畸形。因此,必须经常给小儿翻身,变换睡姿,在小儿侧卧时,注意勿使耳廓压向前方,以免久压变形。

前3个月的新生儿,不必使用枕头,因为此时头围大于胸围,若于睡时再加枕头,会使头部前倾或偏向一侧,影响其呼吸或使其睡不舒适,天长日久,可能造成头颈部畸形。因此,即使婴儿稍大些时,枕头也仍应以低软为宜。有人发明了一种圆形中空像面包圈形状的枕头,对防止小儿头部畸形有一定效果,家长可以自己制做一个。

·新生儿每天总睡觉好不好?

新生儿初离母体,外界对其都是过强的刺激。所以,新生儿几乎整天处在保

38 / 55

护性的抑制睡眠中。每天睡眠时间达20~22小时,清醒的时间很短。这种抑制性睡眠对新生儿来说是非常必需的。因为新生儿的神经系统还不成熟,它的兴奋活动不能持续较长时间,也就是说容易疲劳,而疲劳的结果就转入抑制,进入睡眠状态。可以说,新生儿每天总睡觉是件好事,这对他以后的顺利生长发育是有好处的。

按照睡眠的过程,可分为“快速动眼睡眠”和“非快速动眼睡眠”两种。在一昼夜中,上述两种睡眠交替出现。出生头两周的新生儿,有1/2的睡眠时间是处于“快速动眼睡眠”阶段。由于新生儿眼皮非常薄,可以看到眼球在运动,呼吸比较快,有时皱睑,四肢也可以有微小的动作,但并不是抽筋。在“非快速动眼睡眠”阶段,呼吸比较慢而有规律,一有声音刺激就可以发生惊跳。

随着白天清醒时间逐渐延长,夜间睡眠时间也相应延长,逐渐建立起白天少睡,夜间长眠的条件反射。在夜间,除了喂奶、换1~2次尿布以外,不要过多打扰睡眠。

·有的新生儿为何不肯睡?

所谓新生儿不肯睡是指晚上而言。这些新生儿往往由于白天母亲奶多,抱的机会多,因此哭了就抱,抱了就吃。吃饱了就睡。而到了晚上母亲疲劳了,奶液也相对减少,抱的机会也少了,可是孩子白天睡得多了,晚上自然就处于兴奋状态。这种情况的纠正主要有赖于“作息制度”的逐步改变。白天的正常啼哭不予立即制止,因为这对正常发育也是需要的。白天睡醒时适当用玩具逗引他,以延长其兴奋时间。到晚上则喂足母奶,充分发挥母奶中镇静物质的作用,让其睡眠。

也有个别新生儿白天黑夜都不肯好好入睡,睡眠中哭闹或不安,即使医生用了镇静剂也不管用,这就不正常了,是一种病理的表现,应该请小儿神经科医生作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治。

·新生儿夜间不睡怎么办?

正常情况下新生儿每天大约20小时左右是在睡眠中。新生儿睡眠不安也是一些家长常遇到的问题。首先看发生的时间,是白天还是夜晚。有的新生儿白天睡觉,夜晚哭闹不眠,即所谓“夜哭郎”。对这样孩子尽量让白天少睡些,使他疲劳,晚上自然就能睡好。

还要找找孩子睡眠不安稳的原因,再采用相应措施。看看室内温度是否过高,或包裹得太厚,孩子因太热而睡不安稳。这时孩子鼻尖上可能有汗珠,摸摸身上也潮湿湿的,这就需要降低室温,减少或松开包被,孩子感到舒适就能入睡。如果摸孩子小脚发凉,则表示孩子是由于保暖不足而不眠,可加盖被或用热水袋在包被外保温;大小便尿布湿了孩子不舒服也睡不踏实,应及时更换尿布;母乳不足孩子没吃饱也影响睡眠,就要勤喂几次,促进乳汁分泌,让孩子吃饱。

39 / 55

如果上述情况都不存在,而母亲的孕期有维生素D和钙剂摄入量不足的情况,新生儿可能有低钙血症,在病的早期也表现睡觉不踏实,可给孩子补充维生素D和葡萄糖酸钙即可见效。

如果除睡眠不安还伴有发烧、不吃奶等其它症状时,应去医院请大夫检查诊治。

·新生儿睡眠不安怎么办?

·新生儿穿什么衣服好?

新生儿皮肤柔软、娇嫩,抵抗力差,加上汗腺分泌旺盛,最好选用棉布作衣料。因为棉织品衣料易吸水、保暖性强,质地柔软、通透性好、容易洗涤。相反,合成纤维及尼龙无上述优点,而且易产生静电反应,尼龙衣服贴在皮肤上会使孩子感到不舒服。新生儿如果患有奶癣,其上衣更不宜穿化纤及羊毛一类衣服,而应选择棉布或丝绸做衣服。

·怎样选择新生儿衣服?

新生儿的衣服以结带斜襟式为最好。这种衣服前襟要做得长些,后背可稍短些,以避免或减少大便的污染。由于新生儿的活动是无意识、不规则和不协调的,四肢还大多是曲屈状,为了不束缚他们的发育,衣服宜做得宽大。这样,一来便于他们活动,二来便于穿脱。为避免划伤娇嫩的皮肤,衣服上不要钉钮扣,更不能使用别针,可以用带子系在身侧,冬天的衣服也可采用上述式样做成双层,中间垫以薄棉胎。夏季,新生儿最适宜的衣服为连衣裙式的长单衣,背后系带,便于换尿布。

新生儿衣服的颜色以浅淡为宜。深色颜料染成的布对皮肤有一定刺激,容易引起皮炎。

新生儿的衣服宜选择不脱色、浅色、柔软的棉布缝制,经宽大一些,脱穿方便,不妨碍四肢活动。上衣无领为好,钉带子在胸前打结,不用钮扣,缝边要少,或毛边,以免损伤皮肤。室温低时,穿夹衣和背心,以保护胸部。早产婴冬天可做成棉斗篷或棉衣,由下边换尿布。

·新生儿戴兜肚儿好不好?

中医认为,人体周身有经络循行。利用这些络和穴位能够治疗疾病,但当它受到侵袭时,同样也能致病。腹部的经络和穴位是主治腹部脏腑疾病的,当人的腹部受凉时,就会扰乱经络的正常循行,引起一系列消化系统的病变,如胃痛、腹胀、腹痛、腹泻等。

因此,在酷暑盛夏,给小儿戴上个兜肚儿可以防止腹部着凉,而且和背心相比较,戴兜肚儿更为凉快些。这是兜肚儿的一大优点。

40 / 55

·为什么新生儿衣物切忌放置樟脑丸?

樟脑丸用来防止衣服被虫蛀,是目前家庭常备的物品。樟脑丸中的主要成分是萘酚,具有强烈的挥发性。当穿上放置过樟脑丸的衣服后,萘酚通过皮肤吸收入血液,正常成人体内红细胞中有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此酶能很快与挥发性萘酚结合,形成无毒物质,随小便排出体外,因此不会发生不良反应。但生后不久的新生儿,红细胞内大多缺乏这种酶,肝脏解毒功能又不足,如果正好穿上了用樟脑丸贮藏过的衣物,就会出现红细胞被破坏,而致急性溶血,表现为迅速贫血、严重黄疸及浓茶样小便,引起心力衰竭,黄疸重者影响大脑引起核黄疸,可危及生命或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智力影响等。

因此,存新生儿衣物,切忌用樟脑丸。成人的衣物内放置樟脑丸后穿着时,也应吹晒一会,待气味消失后再穿,再抱小孩。

·为新生儿洗衣服应注意什么?

为新生儿洗衣服要注意以下问题:①忌用含增白剂的肥皂。增白剂是二苯乙烯类化合物,其化学结构与某致癌剂化学结构极为相似,因此不要用含增白剂的肥皂。最好也不用洗衣粉,以免刺激皮肤。②忌用农药。不要为了驱杀蚊虫或虱子等用敌百虫之类的农药洒在衣服上,这是很危险的,孩子可能会吸吮手和衣服,引起中毒。③忌用汽油。汽油中含有四乙基铅,对婴儿大脑发育危害甚大,如果用汽油揩擦婴儿衣服,有可能造成痴呆儿。

·新生儿为什么会哭叫?

婴儿投胎到这个世界上,不会说话,只会哭叫。婴儿的早期哭叫是对环境的反射反应。我们通常认为新生儿哭叫是不舒服的表现。虽然在这个阶段往往难以确定这种不舒服到底是怎么回事。这种哭叫是一种反射性的信息交流形式,因为这是新生儿表示需求的唯一手段。长时间与婴儿接触的人都能证实,婴儿花大量时间来表示这些需求,有些婴儿比另一些婴儿更会哭。

婴儿出生一个月(也可以说哭叫了一个月)以后,仔细观察的人能根据其不同的哭叫知道其哭叫的原因。父母能根据其哭叫时的不同方式、强度和单调来判断他是饿了,困倦了,发怒了,还是哪里痛了。如此,哭叫正在成为一种更为明确的信息交流手段,虽然新生儿并不意识到这一点。除以上的原因外,尚有尿布湿了,过冷或过热,消化不良引起的腹痛等做为紧急信号--哭叫。这是因为他厌烦或需要某种感觉刺激。建议给您的孩子提供感觉刺激来减少其烦恼。

新生儿在吃奶时初步满足其感觉刺激,因母亲脸和手晃动而得到视觉刺激。在喂奶时,用轻松的方法抱着他,能给他以愉快、爱抚的感觉。建议您多用手拍、抚摸、逗他玩,和他说话。通过这些行为和声音使新生儿得到大量的感觉刺激。这样他会感到愉快、安心和满足。

41 / 55

在母亲精神紧不愉快时,她的紧痛苦会通过喂奶过程传递给婴儿。母亲的剧烈行动和精神恍惚会给婴儿带来恐惧,导致他的易怒和不安。这样会影响孩子早期感情的培养。请注意避免这些不良情绪。

·为什么说“啼哭”是一种语言?

婴儿爱哭,这是很平常的事。当他们遇到饥饿、寒冷、燥热、疼痛时,都不会用语言来表达,只能用哭来表示。哭吵的原因很多,可分两大类,即无病啼哭和有病哭闹。

无病啼哭有以下可能。

小儿饿了就要哭。饥饿时的哭声带有乞求感,如用手指触婴儿的面颊,会立刻转过头来,并同时有吸吮动作。

睡醒或吃奶后啼哭,哭时无泪。这多半是尿布湿了,要及时给予更换。 小儿有意向的啼哭,即哭时头不停地左右扭转。当有人接近时哭声停止,这表示要抱的意思。

有的孩子白天睡得很好,晚上哭闹不休。这是因为孩子出生后对自然环境不适应,黑夜和白天颠倒,父母应耐心地予以纠正。

过冷或过热也会使小儿哭吵,大人应经常摸摸孩子的手脚,如手脚欠暖,说明穿得过少,需适当增加衣服。还可摸摸孩子的颈部,如有出汗,说明孩子太热了。总之,要注意小儿的冷暖适宜。

有时孩子口渴也会啼哭。大人只要注意一下孩子的口唇,如较干燥,喂些水就不会再哭了,夏天更要多喂水。

另外,衣带上有异物刺痛孩子或虫咬等原因,孩子的哭声较尖。父母要作检查,及时排除异物,处理患处皮肤的症状。

父母要学会鉴别孩子的哭吵原因,便于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护理。

·婴儿啼哭能说明什么?

出生后第1周,饥饿的新生儿比吃饱的孩子更会哭,喂奶能使他安静下来,仅仅把他抱起来还不行。

新生儿在25℃的环境里比在31℃的环境里更会哭,也睡得少些。

即使在暖和的室内,脱下新生儿身上的衣服会引起啼哭,给他穿上就会停止啼哭。

打针或碰撞所引起的疼痛会使新生儿啼哭,如果肠胃不舒服也会引起啼哭。 新生儿睡眠受到打扰或因故惊醒时,也往往会啼哭。

如果不是因为尿布湿了而啼哭,即使给新生儿换下湿尿布也不会停止啼哭。 出生后第2周,除了第1周的表现外,还可以因为中断喂奶引起啼哭。喂母奶的婴儿要到出生后1个月末才会出现这种啼哭。如果用奶瓶喂奶,当婴儿刚吃

42 / 55

1/4时就把奶瓶拿掉,他就会大哭。这种反应要持续到出生后1个月末或2个月的中旬。

出生后第3周,在婴儿活动或烦躁时,成人的说话声或拍手声都会引起他的啼哭。如果当婴儿感到满意时出现说话声或拍手声会引起他的微笑或没有反应。

出生后第4周,某些婴儿第一次吃谷类食物时会啼哭,但吃水果汁则很少有哭的。平时搔抓婴儿腋窝或腹股沟会使他发笑,但在他烦躁时搔抓他,则会使他啼哭。

·小儿啼哭是有病吗?如何判断小儿的哭声?

哭闹是小儿期常见一种表现。饥饿、口渴、大小便、寂寞和痛苦都用哭闹来表示。所以作为父母要仔细地体会小儿的哭闹。哭闹的原因大致分为两大类:

(1)生理性哭闹在新生儿期“哭”是小儿的一种本能性反应,常不表示机体有异常的改变。婴儿常因饥饿、口渴、身体某处不适和响亮的声音刺激而引起哭闹。此时当满足了婴儿的要求和解除了不适之后,便可以停止哭闹。

有时一些婴幼儿仅在夜里哭闹,日间一切如常,体格检查无任何异常发现,常常可能由于白天睡眠过多或睡前嬉戏过度兴奋等原因而引起。

(2)病理性哭闹各种原因引起小儿全身不适、疼痛等都可以引起哭闹不安,一般来讲新生儿尖声哭闹,哭声单调常提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或颅内出血等原因;婴儿阵发性哭闹多提示肠痉挛或肠套叠等所致,如伴有脸色苍白、出汗等,更不可忽视;婴儿缺钙常表现烦躁不安,易惊好哭,多为夜间哭闹;甲状腺功能低下者虽然能哭闹但哭声低哑。另外口腔溃疡、中耳炎、鼻塞、肛门皮肤糜烂等,常可使婴儿哭闹不止。

因此小儿哭闹常常需认真调查,分析哭闹原因。不要因为小儿一哭闹就惊恐万状,也不要由于忽视而延误了小儿疾病的治疗。

·孩子入睡时为何啼哭?

这个问题很难一下回答清楚,分析原因最有可能的是,(1)因抱睡、哄睡、吃奶睡形成的不良睡眠习惯,造成啼哭。如是此因,应改变入睡时外加的不良习惯。长大一些以后会好的;(2)脑功能轻微障碍综合征的婴儿期表现,这一可能最大,如果出生时有窒息、难产、产程延长、颅内出血、宫内缺氧或胎儿期感染等,则可能性更大。到神经科看一下,还可在生长发育中逐步明确诊断。目前可试用冬眠灵,每日夜间睡前口服1次,每次每公斤体重用1~2毫克,不要久用。必要时做脑电图,也可帮助诊断。

·如何观察新生儿的啼哭?

啼哭是新生儿的本能反应,能起到扩张胸廓、增加肺活量的作用。哭声异常

43 / 55

也反映着婴儿的某些情况。

(1)哭声洪亮,音色润滑:多数与饥饿、口渴、尿布潮湿等有关,一旦得到满足,哭声立即停止。

(2)阵发性啼哭:哭声响亮且与某些体位关系密切,或伴有不安,常表示身体局部有炎症存在,如严重的臀红、中耳炎、口疮等。

(3)高亢的尖叫声:如伴有喷射性呕吐、四肢抽搐、眼白上翻,多表示颅内有出血或水肿病变。

(4)哭声低沉、嘶哑、不连贯;多见于发热、肺炎、贫血等疾病的新生儿或低体重儿。

因此,除了音色洪亮的啼哭外,如出现其它异常的音调改变时,宜仔细观察或去医院检查。

·对新生儿的哭能放任不管吗?

如果让婴儿哭很长时间,最终他会认为别人再也不会来帮助他了。如果这样重复几次,或这种无益的哭声持续下去,婴儿将会试图通过其它途径来求得需要的满足。他们将经常自己去寻求自我刺激,采取诸如前后晃动或摇头晃脑的办法。或者,他会在遇到挫折时就想睡觉。如果睡觉和自我刺激能帮助他减少不适,这种行为方式就会被固定下来。从而逐渐产生一种变得内向回避现实的习性。由于婴儿没有学会向人们寻求帮助,这种性格延续到成年就会造成人的精神分裂现象。

在新生儿出生6个月以后,只要他一看到有人走近他,就会自动地停止哭叫。一开始他需要人来抱他,用肉体的接触来获得安慰,稍后,他会时时看着抱他的人。

强迫一个不能自立的新生儿去自立是不明智的。孩子的自立只有在他的依赖得到满足之后才能学会。经常有人说:“小孩子哭就是想要人抱他,别惯着他”。对孩子哭叫放任不管,并认为哭是人生道路上必须迈出的“正确的一步”,这是错误的。过于严重的挫折并不有利于认识生活。当孩子没有自理能力时直接满足他的要求,帮助他克服困难是非常明智的。以后,随着孩子不断地长大,应付挫折的能力不断增长,到那时应该教育他们用自己的能力去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新生儿夜里哭闹怎么办?

新生儿的中枢神经发育还不完善,日醒夜睡的条件反射尚未建立。如果白天睡得时间长了,夜间就不愿入睡,大人不哄不抱便哭闹不止。另外,大人劳累一天很疲乏,对孩子饥饿、大小便的反应不如白天敏感,处理不及时,也会使小儿哭闹。患佝偻病的小儿,由于体内缺钙,容易受惊吓,尤其是夜间稍有动静就被惊醒而哭闹。患有结核、营养不良等慢性疾病的小儿也常常夜间哭闹。

44 / 55

小儿发生夜间哭闹,首先要分析原因,有意识地进行训练,改变他的黑白颠倒现象,把喝水、换尿布、吃鱼肝油和钙片等事,尽量集中在白天,白天不要吃得太饱,宁可少吃多餐,使小儿因饥饿而醒来。同时,白天可以轻轻弹弹或抓小儿足底,或逗逗他,让他笑几声,做深呼吸,干扰他睡眠。这样,就可以促使小儿白天少睡,逐渐建立起白天醒,夜间睡的习惯。

如果小儿患佝偻病、结核病、营养不良等疾病,要及时进行治疗。这些疾病痊愈了,夜里哭闹就会随之改变。

·使新生儿哭叫停止的办法有哪些?

当新生儿被抱起时会表现出非常高兴,可以说,新生儿需要人去抱他。婴儿在被抱着的时侯能得到更多的视觉刺激和触觉刺激,并通过运动得到运动觉刺激。婴儿会用力依偎抱他的人,在感觉到刺激的时侯,他会高兴起来。因此当婴儿哭的时侯,走过去把他抱起来为好。研究证明,把婴儿抱着的时间长,他哭的时间就短。当婴儿哭的时侯将他抱起来,过一会儿,他就不哭了,也不象刚才那样烦躁了。这是由于婴儿被抱起后满足了他对刺激的要求,并有助于补偿他的不满足和减少烦躁。

停止新生儿哭闹的办法还有:喂奶可使他安静,观察所见,醒着的新生儿在喂奶前喂奶后好动;轻轻地摇晃可使他安静;用襁褓裹住或把他舒适地包在毯子里也会使他安静。研究证明,用连续不断的刺激可使烦躁的婴儿安静,而睡眠也增加。如有节奏的声音(催眠曲)、摇晃、放在较暖和的地方等。

·让宝宝停止啼哭的妙法是什么?

宝宝啼哭虽然习以为常,但有时也会使年轻的父母不知所措,甚至急得团团转,担心孩子会哭坏嗓子,哭累身子,等等。例如,当孩子睡醒要吃奶时,啼哭不停,而调配牛奶又需一定时间,有什么办法使孩子停止啼哭呢?据专家们研究,有些哭闹的婴儿会自动停止,有的则需要用安慰性刺激止哭。其方法是让孩子看家长的脸,和孩子说话,手放在孩子肚子上并握住孩子一只手或两只手:或抱起来摇动等。其中以手放在孩子肚子上和把孩子竖靠在肩上使孩子止哭效果最好。有人观察,抱起出生后2~3天哭着的新生儿竖靠在肩上,9/10的孩子不但停止啼哭,而且睁开眼睛。如果安慰性刺激不能使哭闹的婴儿安静,应警惕婴儿是否有其它病理性原因,需到医院进行必要的检查。

·录音止哭法是怎么回事?

婴儿啼哭这是常事,怎样才能止住婴儿久哭呢?心理学家发现:当一个安静的婴儿听到另一个婴儿哭声的录音时,这个安静的婴儿也会开始哭起来。但奇怪的是,正在啼哭的婴儿当听到自己哭声的录音时,他却马上不哭了;相反,如果

45 / 55

正在啼哭的婴儿听到他人哭声的录音,不仅不会止哭,反而会哭得更厉害。因此,为了你的小宝宝能尽快停止啼哭,请你用录音机录下他哭的声音,在他哭时放给他听,这样,小宝宝就不会继续哭了。

·如何包裹新生儿?

合适的包裹是新生儿一种很好的过渡性衣服,它具有保暖,增加柔感和定位的作用,婴儿在包内有近似在母体内的感觉。

在北方包裹在早春、秋、冬季节要厚些,使里边的温度保持在24~26℃;夏季天热要薄些,一般只用两层布制成夹被。包时要松一些,以不致散开为原则,不能包得太紧,尤其是夏天,更不能包得太紧,以影响婴儿的活动,也避免生痱子。包时也不要把婴儿的双手直直地绑在两肋旁,这样会使孩子的呼吸受压抑,甚至影响肺部发育。包好后也能使婴儿双腿在包裹内自由活动,类似蛙腿姿势。有的人担心不把婴儿双腿绑直会长成八字脚或罗圈腿,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实际腿的变形是佝偻病的后遗症,恰恰相反,如果捆的太紧,婴儿不能活动,容易疲劳,时间长了会影响他的生长发育。

最近由北京长虹服装厂推出的婴儿卫生襁褓,适合包裹新生儿使用,既科学卫生又方便操作,受到产院和家长的欢迎。

·为什么不要捆住新生儿的手脚?

刚刚出生的新生儿,躺着时的自然姿热,两腿往往是弯曲的,有时几乎两脚心相对。有些父母和外婆,怕孩子长大成为“罗圈腿”,总是用布把婴儿的腿捆直,这样做的结果,会使婴儿活动受限,并且影响皮肤散热及体温调节,捆得太紧还会影响血液循环,造成不良后果。

·为新生儿打“粽子包”好吗?

用布单或被子将出生婴儿紧紧包裹起来,除脑袋以外,手、脚、躯干都已在其中,外面还用带子捆住,这就是常说的“粽子包”。这种捆绑方法阻制了婴儿的自由活动,妨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极易造成婴儿脑下、腹股沟、臂部等处的皮肤糜烂。还会影响婴儿的肺部呼吸、胸廓发育,甚至会导致肺部感染。因此,新生儿应穿宽大、松软的婴儿服。

·“沙袋育儿”对新生儿有何影响?

在我国部分地区的农村,有一种用沙袋养育孩子的方法。就是当孩子出生后就光身放在沙袋里,以沙代布,以袋代衣。孩子吃、睡以及大小便都在沙袋里,每天更换袋里的沙土。有的孩子2~3岁仍在沙袋里生活。过去人们只认为这种方法不卫生,其实它对婴儿的健康成长有严重影响,尤其是对刚出生的婴儿更是如此。因为孩子下身浸在沙土里,容易引起脐部和尿道感染,严重的还可导致败

46 / 55

血症的破伤风。

不仅如此,近年来心理学家对此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沙袋笨重,孩子活动受限,影响与外环境及周围人的接触和交往,这些孩子的智力发育明显落后于非沙袋成长的同龄儿。专家们认为,这种“沙袋育儿”法对孩子体格发育和智力发育都不利;而且在沙袋生活越长,对孩子身心发育的影响越大。所以专家们呼吁:为了孩子的健康,应该让他们从沙袋中解脱出来,废弃这种育儿方法。 ·新生儿不打“蜡烛包”会成“罗圈腿”吗?

我国有一个民间习俗:孩子出生后,习惯用布或小被子将婴儿的腿包直,用带子把整个身体捆成一个结结实实的小包裹,俗称:蜡烛包”,并认为:“蜡烛包”能预防小儿长大后变成“罗圈腿”。其实,这种观念是缺乏科学道理的。“罗圈腿”也就是医学上所称的“O”型腿,常见于佝偻病及其后遗症。这种病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造成的。值得注意的是“蜡烛包”会给婴儿带来很多不利影响。新生儿离开母体后,四肢仍处于外展屈曲状态,“蜡烛包”强行将小儿下肢拉直,不仅妨碍婴儿的活动,包裹过紧也影响皮肤散热,汗液及粪便的污染易引起皮肤感染;严重时,造成髋关节脱位。因此,我们提倡婴儿尽早穿上小衣裤,让四肢处于自然放松的体位,任其自由活动。为避免指甲划伤面部,应勤修剪指甲。多晒太阳,及时补充维生素D及钙剂预防佝偻病,让这些没有反抗能力的小生命从“蜡烛包”里解放出来。

·新生儿为什么盖毛被褥长的快?

前几年英国一份医学刊物刊登了这样一份报告,英国剑桥大学的马丁·理查兹博士和他的助手把6个不足月新生儿头一天使用羊羔毛被褥,第二天用医院普通的被褥,如此交替使用了八至十六天,护士每天称他们的体重。结果理查兹博士惊奇地发现,每在毛被褥中度过一天,婴儿的体重多增加50%,即6个婴儿每天长30克,而使用棉被褥只增长20克。

其实,我们可以试着从心理学角度解释一下这个问题。

心理学家也有一个有趣的发现,将新生小猴放在笼内单独喂养,笼内放了二个假猴,一个是用铁丝编的“母猴”,身上挂着一个有奶的奶瓶;另一个是用柔软有毛的“卷卷”绒织物做成的“母猴”。经过观察,一种奇怪的现象产生了,新生猴到有奶的铁丝“母猴”身上去吃奶,吃完之后即跑开,躲到“卷卷”母猴那边,紧紧地偎依着它玩耍休息。按古谚“有奶就是娘”便无法解释这个现象了。新生儿童和新生猴虽然是有质方面区别的两种生物,但人的先天本能不可能完全摆脱猿猴等近亲的生物本能,这尤其对刚脱胎出来或不足月出生的婴儿的影响更大。

不足月新生儿,像新生猴一样,在柔软的皮毛被褥包裹中,可能产生了一种

47 / 55

本能的安全感,柔软的皮毛使婴儿情绪稳定,从而促进消化功能,增强他的身体发育。

对于这条理由还可以加一条旁证,不少儿童到了二、三岁以至更大还喜欢摸着毛巾手帕,或搂着毛巾被睡觉,否则就烦躁不安,烦躁不安是机体紧张的反映,大量的身心测定表明情绪紧张不仅会引起许多过敏性疾病,更会直接破坏消化功能,导致新陈代谢的率乱。可能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使新生儿在不同环境里出现不同的发育水平。

·怎样抱出生不久的新生儿?

刚做爸爸妈妈的年轻父母,在抱1-2个月的婴儿时,往往不太讲究姿势。其实,就一个简单的抱孩子,这里真还有一番学问呢!

1~2个月的小儿颈部肌肉无力,当父母把孩子竖直抱起时,发现小儿的头颈软弱无力,不能竖直,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婴儿在1~2个月时,颈肌还没有完全发育。

那么抱什么样的姿势才是正确的呢?一般来说,父母应将小儿横着抱在自己的怀里,小儿头部放在父母的左侧,并有意让小儿的耳朵贴近父母的心跳处,让他能听到心跳的节律。国外曾有人做过实验,当小儿哭吵时,父母抱起他们,一组小儿抱在怀里,父母用手轻轻地拍他们;另一组小儿则让他们倾听父母的心跳,结果发现后一组小儿比前一组小儿容易安静下来,于是人们用这样的理论来解释:胎儿在母体内,泡在羊水里,听惯了母亲的心跳;出生后,让他再听到这样熟悉的声音后,小儿便产生一种亲切感,很容易适应这种情境,而使情绪平衡下来。看来这种解释不无道理,年轻父母不妨一试,也许在实践中,您真能体会到其中的趣味和益处呢!

·为什么不要把新生儿抱得太紧?

在孩子出生以后1~2个月内,将孩子紧紧包好以后,再加上两道或三道捆绑,使孩子四肢动也不能动,这是一种比较普遍而又古老的传统习俗。说是这样能睡得稳,并能防止孩子发生肢体弯曲。果真如此么?不是的。

首先,下肢弯曲(X形或O形腿)一般是在会站以后出现,并且是佝偻病等疾病的一种表现。所以,在生后1~2个月内捆绑孩子没有预防下肢弯曲作用。其次睡的稳不稳主要取决于温、饱、舒适,而不在于是否捆绑。相反,经常捆绑的孩子,一旦松绑,反而睡不实。这样看来,过紧的捆绑孩子是没有什么好处的。

孩子发育要靠营养和运动,而小婴儿的运动方式主要是四肢屈伸、吃奶及哭叫。过紧捆绑,严重地限制了孩子的运动,也影响食欲,因此不利于发育、生长。 ·为什么不要对新生儿一哭就抱?

48 / 55

若无异常现象,新生儿的啼哭是对身体有益的,故不要一听新生儿哭就抱起来、就喂奶。前面说过,新生儿的啼哭有种种原因,父母应注意观察小儿的啼哭规律,正确判断小儿啼哭的原因,予以对症处理。

为使小儿养成正常的生活规律,父母应从新生儿阶段就开始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小儿顺其自然地入睡、啼哭、运动、醒来,不要小儿一哭就抱,或者让小儿在怀里入睡,或用摇篮,或是哼着曲子催小儿入睡,以免形成不良的习惯。 ·为什么新生儿忌两天后才“开奶”?

有人认为新生儿要过2~3天才能“开奶”,在这期间什么都不能喂。其实,这样很容易使新生儿患低血糖症。因为大多数产妇在临产前不能按时进食,加上生产时消耗体力,产妇可出现轻度低血糖,势必影响到胎儿本身的血糖含量。据临床调查,如果2天后才喂奶或糖水,新生儿血糖含量就明显下降,可出现哭声低、面色发紫、多汗等症状,严重时可抽痉。所以,新生儿生后宜早喂奶,让婴儿及早得到热能供应,对早产儿及吸吮能力较差的新生儿,生后4小时内可喂糖水,以预防低血糖。现在很多医院都实现了产后即让母亲给婴儿哺奶,世界卫生组织也提倡这种做法。

·宝宝吐奶怎么办?

宝宝吐奶,有二种情况:一种是病理因素,另一种是喂奶方法不正确。后者占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那么,怎样防止宝宝吐奶呢?正确的方法应该先将尿布换好,乳母洗净双手,用温水揩洗奶头,挤掉数滴奶汁后再哺乳,两侧乳房轮流吸,尽量把奶汁吸完。如果宝宝吸不完,可用吸奶器吸空,否则,易得乳腺炎。哺乳毕,将宝宝抱起,让其头靠在母亲肩上,轻拍宝宝背部,使吸入之气排出,宝宝便不会吐奶了。宝宝吐奶大多因吃得太快太饱引起,或刚吃饱奶就换尿布、睡觉之故。宝宝吐出气后便让其向右侧睡。这样,即使再吐奶,奶汁也不会从鼻孔吸入而致肺炎至窒息。不过,要防止奶流入外耳道而致中耳炎。因此,要经常观察,若有乳汁吐出,要及时揩净。如果宝宝常吐奶,可将其头部,上半身用被子、枕头垫高,呕吐现象便会减少。如果再吐,应去医院检查一下是否有病。

·奶瓶、奶头如何消毒和使用?

婴儿需用的奶瓶、奶头,至少要准备2~3个。为了洗刷、消毒方便,以直立式玻璃奶瓶为好。刚买来的奶瓶、奶头一定要认真消毒。可先将奶瓶放在冷水中(水面须超过奶瓶),然后煮沸15分钟,再将奶头放入开水中煮沸3分钟,用筷子将消毒好的奶瓶、奶头取出,放在有盖的干净锅中备用。

每次喂奶后,要立即将奶头取下彻底洗净,再用时,需用开水冲洗。每天应

49 / 55

将奶瓶、奶头洗净后消毒一次,不要嫌麻烦,因为喂奶后,奶瓶和奶头上都沾有一些残奶,细菌非常容易在这里繁殖,若不注意就会由此引起疾病。

买来的橡胶奶嘴,一般都是在中间剪一个孔或是用针烧两个洞,此法很难做到恰到好处。孔眼大了,奶水流出太急太快,容易呛着孩子;孔眼小了,婴儿吸吮费力,没吃几口就累了,不肯再吃。这里有一种既实用又卫生的开口方法:用尖头剪刀在奶嘴中央剪成一个“十”字形,横竖各5毫米。这种奶嘴可随小儿吸吮力的大小而舒缩,自动调节奶流量。当孩子不吃时,奶嘴口自然封闭,灰尘不易进入奶瓶。

·如何估计新生儿的饥饱?

如何估计现阶段您的小宝宝已经吃饱了还是处在饥饿状态中,常用的估测方法如下:

(1)吃饱后的表现:婴儿安静,体重逐日上升,每日有2~3次黄色软便。 (2)饥饿时表现:婴儿哭闹不安,但哭声洪亮,体重增长缓慢或不增加,大便色泽偏绿色。如有上述现象,应考虑改善奶水质量,给乳母增加营养,或每日给婴儿补喂1~2次牛奶,即可消除饥饿状态。

·给婴儿吸干奶嘴有何害处?

有的母亲搂着婴儿睡觉,给孩子养成了边吃边睡,叨奶头的不良习惯。如果母亲不能陪,就用干奶嘴当替身,以图孩不哭不闹。其实这种做法对孩子是有害的。含奶头,婴儿吸不着奶却吸进不少空气,故可影响消化液的正常分泌,容易引起小儿消化不良,妨碍胃肠道的正常吸收功能。进入胃肠道的空气还会导致腹胀、腹痛的发生。长期吸干奶嘴还会影响小儿颌面部的正常发育,容易造成孩子牙齿排列不齐。这样不仅有损美观,而且还会影响咀嚼能力。

·新生儿吃奶不好的常见原因是什么?

刚出生1~2天的新生儿因尚未适应外界环境,或者母亲尚未掌握喂养要领,可以出现短暂的吃奶不好的现象,但不久即能自然好转,婴儿体重也逐渐增加。如果新生儿出生后吃奶一直不好,或好转后又再次不好,致使体重不增或下降,应该仔细检查有无上感、鼻塞、肺炎、败血症、颅内出血、兔唇、腭裂、鹅口疮、菌痢等疾病,并进行对症治疗。

·为什么要重视给新生儿饮水?

人体的生长发育需要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各种微量元素如钙、磷、铜、锌、铁、锰等,此外还需要大量水分以利新陈代谢。

新生儿期的婴儿新陈代谢旺盛,所以单靠奶液中的水分是不够的。人工喂养的新生儿,可在两次哺乳之间喂适量的白开水。

50 / 55

·为什么要早给新生儿喂糖水?

有一例产妇,过去连续生两个小孩,都在头两天内嗜睡,颜面青紫死亡。第三胎时来医院分娩,产后定时检测血糖,进行监视,发现新生儿又发生嗜睡青紫,同时发现血糖下降,确诊为新生儿低血糖症。及时给以葡萄糖注射治疗,逐渐好转,治愈。

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有因新生儿本身疾病,有因母体疾病引起的(如产妇糖尿病)。产妇在分娩过程中长时间的饥饿,就可使产妇出现轻度低血糖的现象,势必影响到胎儿本身的血糖含量。因此,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应按时进食,尤其应多喝一些果汁、糖水之类的液体。根据对新生儿血糖含量的研究,发现新生儿自出生后4小时血糖开始含量低,以后持续低血糖,出生12小时以后血糖开始又逐渐回升到出生时的水平。因此,有些儿科医生主张,自新生儿生后4小时开始喂糖水,即早期喂养可预防新生儿低血糖症。配制的方法,可用白糖加温开水制成10%的糖水,即每100毫升的水内加10克糖用量,每次喂50毫升左右(可用带刻度的药瓶),每4小时喂一次,直到开始喂奶后止。目前提倡早开奶,即生后立即母奶喂养,可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每天要喂新生儿多少水?

水是人体不可少的重要物质,其重要程度仅次于空气。婴儿体内水分比成人多,在新生儿约占体重的80%,而成人只占60%。水在人体内能够协助调节人体体温,促进各系统新陈代谢的化学反应,婴儿新陈代谢旺盛,热量需要较多,肾脏浓缩功能又差,因而所需水分相对来说较成人多。

婴儿每天需水每公斤体重约为30毫升,如果加上奶,每天每公斤体重为100~150毫升。如果婴儿一日水总量少于每公斤体重60毫升,就会发生脱水。所以,人工喂养的新生儿在每次喂奶之间,需加喂温开水一次。一方面满足婴儿生理代谢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可以清洁口腔,避免残奶留在口腔内,引起口腔疾病。天气炎热时应相应增加喂水量。当然,喂水也并非多多益善,因为喂水过量会增加新生儿心脏和肾脏的负担。

·新生儿能否进行日光浴?

婴幼儿晒太阳可以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日光中的紫外线还能杀菌、消毒和转化皮肤内7-脱氢胆固醇为维生素D3。维生素D3有助肠道内钙、磷的吸收,起到预防和治疗佝偻病的作用。所以定期进行日光浴对婴儿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好处。

进行日光浴时应注意下列事项:

(1)温度以20~24℃为宜,气温过低容易引起感冒。

(2)不要隔着玻璃、纱窗或墙根下晒太阳,因可减少紫外线的透入。

51 / 55

(3)循序渐进,先照射局部,然后全身。

(4)照射时间,一般先照射1分钟,如无皮肤红斑等过敏反应,可以逐步加到3~10分钟,但不宜在烈日下曝晒,以免引起皮肤灼伤。

(5)预防眼睛直接接触日光。

根据上述情况,新生儿期婴儿暂不宜进行日光浴,一般多主张在出生后2个月开始为宜,如在冬季更需适当推迟。

·何时才能把新生儿抱到屋外晒太阳?

太阳光中的红外线温度较高,对人体主要起温热作用,可使身体发热,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增强人体活动功能。太阳光中的紫外线能促皮肤里一种叫麦角固醇转变成维生素D。维生素D进入血液后能帮助吸收食物中的钙和磷,可以预防和治疗佝偻病、紫外线还可以刺激骨髓制造红细胞,防止贫血,并可杀除皮肤上的细菌,增强皮肤的抵抗力。小儿太小时,不能直接到室外曝晒。一般要等出生3~4周后,才能把新生儿抱到户外晒太阳。而且开始的时间要短,只晒一部分,然后再慢慢地增加时间和扩大范围。在户外,不要让新生儿吹风太久,不然容易感冒,头及脸部不要直接照射,可置于阴影处或戴上帽子。 ·如何防止新生儿意外事故?

为使您的宝宝健康成长,既要吃好,教育好,同时也应注意保护好孩子免遭意外伤害。

(1)防止烫伤或烧伤。冬季室温过低,有些家长常常使用热水瓶或热水袋给孩子保暖。使用这些物品保暖切忌不能直接接触孩子皮肤,外面一定要用毛巾等较厚的布包好,放在孩子小被子外面。在给孩子洗澡时,大人首先要试试,还有牛奶喂养的奶的温度均要注意,到温度适当,才能避免意外发生。

(2)防止窒息。有些家长生怕孩子着凉,将小儿捂得严严实实,此时千万注意不要忽略给孩子口鼻留下空间,避免窒息憋死。在喂养上,家长也要注意奶头不要过大,小儿吃得不能过急,每次喂完后立着抱起孩子,拍拍后背,最好让孩子打上嗝后再轻轻放下侧卧,这样一方面减少吐奶机会,另一方面即使吐奶也不致误吸入气管造成窒息。

(3)防止外伤。有孩子的家中最好不要养小动物。因为小动物有可能抓伤咬破孩子,动物的某些疾病也会传染给孩子。孩子的各个脏器均比较娇嫩,一根细细的线头,就可缠绕孩子的小手指,有些家长为防止孩子抓伤皮肤,而给小儿戴小手套,不注意松紧程度,影响正常的手指血液循环,局部组织坏死,有落下终生残疾之虑。

总之造成孩子意外伤害的因素还有许多,家长一定应注意避免一切致小儿意外伤害的因素,有利于小儿健康成长。

52 / 55

·怎样为新生儿制作尿布?

尿布材料必须柔软、吸水性强,对皮肤无刺激,可用旧棉布制作,或用旧的纯棉针织内衣裤改制。尿布最好是白色的,这样既可清楚地观察孩子的大小便,又可避免染料对孩子皮肤的刺激。

尿布每次要用3块,一块叠成长方形兜住外阴(包括肛门、外生殖器);一块叠成三角形,包在长形尿布外面,位置在臀中部,三个角对接后用带子系牢;在三角形尿布下放一块方形的尿垫。在尿垫下还可放一小块油布或料布,以减少褥子的污染。尿布的带子不要扎得过紧。因为胎儿在子宫内膝髋等关节都是屈曲的,出生后如果两腿受约束过紧,则关节四周的韧带和肌肉不能适应。 ·新生儿用什么尿布好?

尿布是新生儿的重要用品,做尿布的布料要柔软易吸水,颜色浅淡,以便于观察大小便的颜色。切忌用深染料的新布,因为有些染料对新生儿皮肤有刺激作用,还可能引过敏反应,甚至中毒。

尿布常用的有两种形式:一是长尿布,二为三角形尿布。在单尿布下面还可加棉尿片,做成方形,内衬旧棉花。棉尿布可以吸收更多的水分。

一个小儿约需准备单尿布20~30块,棉尿布六块,还需要勤洗、多晒才够换用。洗尿布时,不要用碱水或其他碱性过强的肥皂粉,因碱性过强的肥皂粉洗过的尿布不易漂洗干净,这样容易使新生儿发生臀红。最好用洗衣肥皂,最后要把皂沫冲漂干净。

·三角尿布好还是长的尿布好?

新生儿所用的尿布最好用柔软、吸水性强、颜色浅的旧被单缝制较为理想。每个新生儿至少要准备20~30块尿布,使用前要用开水煮一下,晾干再用。

常用的尿布有长方形和三角形两种,前者用布省,但大便容易从两边漏出。后者用料费,但粪便不易漏出。所以,可根据各人使用习惯任选一种。有人喜欢在长方形尿布的两角上不接布带,而在新生儿下腹部围一宽紧带夹牢尿布,但宽紧带要宽紧合适,否则会损伤皮肤。

不论用哪种尿布,其下面都得垫一块20×30厘米左右大小的薄棉垫,以防大小便渗漏。外出时可在小棉垫上衬一层塑料薄膜,以免大小便流出来。平时可勿衬薄膜,以免因不透气而发生红臀。

如有旧羊毛衫或棉毛内衣,可自制尿布兜,既柔软又吸水。

·新生儿尿布的使用方法介绍(一)

尿布是新生儿重要用品,要用柔软、浅色而能吸水的布做成。常用的尿布有两种样式:

53 / 55

将一块方布(约36厘米见方)折成长尿布,也可用两块长方形相叠。在婴儿腰部围一条松紧带(要宽松),将尿布骑上,前后两端塞入松紧带中。 ·新生儿尿布的使用方法介绍(二)

将一块方巾对角折两次成三角形为三角尿布,使用时,可在三角尿布内侧加一叠长尿布。三角尿布的两端可缝上粘料。长方形尿布比较简单,但容易漏出大便,三角形尿布包裹较紧,会使婴儿两腿分开较大。目前市场上有售用尼龙软泡沫制作的尿布三角裤,是兜长尿布之用,此三角裤可防尿浸湿,但透气性差,不宜经常使用,抱婴儿外出时用它较为方便。

用尿布时,臀部下边还需放置一块方形的棉垫。它帮助吸收水分,减少对褥子的污染。

·为什么尿布掉在地上不能用?

新生儿的皮肤娇嫩,抵抗力弱,掉在地上的尿布虽然眼睛看不出脏,但实际上常常已沾染上细菌,如果不重新洗涤或在阳光下曝晒后再用,细菌常可进入毛孔而引起皮肤感染,乃至肛周脓肿。特别是女婴,尿道较短,使用污染尿布常会导致尿路感染或外阴炎,所以尿布一经掉地,一定要洗净后才能使用。

许多父母喜欢用一根环形松紧带套在婴儿的下腹部以固定住尿布,在每次换尿布时,只需将尿布的两端往松紧带里一塞就行了,既省事又省时。但是,有利也有弊,一旦应用不当,会给婴儿增加痛苦,经常见到的是婴儿的两侧髂腹股沟处软组织被扎尿布的松紧带勒伤,轻则皮肤破损,重则松紧带嵌入软组织内,加上尿液的侵蚀,局部伤口溃疡、糜烂、发臭。

造成这种勒伤的原因有:

①在冬季,婴儿穿着较多,家长在换尿布时不容易及时发现两侧髂部的勒伤情况。

②每次换尿布时前抽后拉,松紧带与皮肤之间发生强烈摩擦,产生锯齿样作用,婴儿皮肤细嫩,很易勒伤。

③松紧带过细或勒得过紧,也会勒伤。

因此,如果一定要这样做,最好选用较宽的松紧带,周长适当长些。随着孩子的生长发育,要不断相应地放长松紧带。

新生儿每次尿量少,但次数多。最多每日可达20至30次。但不需每次均换尿布,以免受凉。一般每隔3至4小时换一次就行。换尿布应在喂水喂奶之前,以免引起呕吐。

换尿布前先将叠好的长条尿布放在长方形尿布上,用左手将婴儿的两只脚轻轻提起,右手将两块尿布一齐塞在薄塑料布与婴儿臀部之间,将长条尿布盖上阴部。如是男孩子可在脐部反折下来增加前面的厚度;若是女孩,尿易往下流,故

54 / 55

可在腰肩部反折增加后面厚度,以便更好地吸尿。然后将婴儿两腿伸直,以长方形尿布横包两腿,最后将衣服前后拉平,再用包布包裹好。

换尿布时动作要轻柔而迅速,以防婴儿暴露时间过长,着凉感冒。

新生儿的皮肤非常娇嫩,如果整天包裹着湿乎乎的尿布,不通风,不透气,很容易使新生儿的臀部发生糜烂。因此,要做到勤换尿布。最好在每次喂奶前和两次喂奶中间换一次尿布。如果小儿的臀部上粘有大便,可用换下的尿布轻轻将其揩净,然后用温热水擦洗臀部,再换干净的尿布。注意:女孩要从前向后擦洗,防止粪便污染外阴部而引起尿道感染。

换尿布时,可在小儿腰部系一根扁平形的松紧带。要注意,腰带不能太紧,以尿布不掉即可。先将叠成三层的长条尿布放在小儿的臀下,然后夹在孩子的两腿中间,两头穿过松紧带翻折过来就行了。女孩子的小便常常往下流,尿布需在腰背部向下折叠,在屁股下垫厚些;男孩的小便向上尿,尿布应在肚脐下叠厚些,以便吸尿。

换下的尿布如有粪便,可先用清水将其冲掉,然后再用肥皂搓洗。如果黄色不易洗净,则可用碱水烫泡或煮沸,然后用清水过几遍后晒干备用。

对仅有小便的尿布,不要图省事直接晒干或烘干后再用,尿液中含有尿酸盐,可刺激小儿皮肤,使之发红发炎(俗称红花股)。所以,无论尿布是否带有大便,都应用热水洗净,并晒干后才能再次使用。

“月子里的尿布真难洗”,不少年轻的父母这样说,并为之烦恼。新生儿一般在出生后10小时左右排出墨绿色的粘稠状粪便,称为胎粪,到第二、三天排出墨绿色与黄色混合便,又称过渡便,第四天后大便颜色转为黄色,即新生儿便。胎粪与过渡粪便特别难洗,新生儿粪便中含有肠道分泌的粘液、脂类等物质,粘在尿布上不易洗掉。

那么,怎样洗净“月子里”的尿布呢?在此介绍两种方法:其一,先用清水把尿布上的粪便刷洗掉,再用开水泡烫,将粪便、尿液浸泡干净,然后放在皂粉水中浸泡片刻(但不宜用碱性强的皂粉),进行搓洗,再用清水漂净即可。其二,在干净的尿布上衬两张质地较软的消毒卫生纸,让孩子的粪便直接拉在纸上,使粪便中的粘稠物不沾染在尿布上,尿布就容易洗净了。

为了预防新生儿得尿布皮炎,每次洗尿布时都必须用开水泡烫,并把皂粉洗净,定期把尿布集中煮沸消毒。

55 / 55

更多相关推荐:
新生儿护理个人总结

个人总结20xx年在护理部及科护长的正确领导下,以及在同事的互相帮助下,本人能完成所承担的各项工作任务。一、思想道德方面。热爱科室,积极参加科室组织的理论业务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二、临床工作方…

新生儿科护理进修心得

新生儿护士培训心得体会首先感谢院领导及护理部这次给我提供外出进修学习的机会通过这次在重庆儿童医院新生儿科的学习不仅开拓了我的眼界还大大提升了我对危重新生儿护理能力丰富了我的知识增强了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技术操作水平...

新生儿黄疸护理学习心得

新生儿黄疸护理学习心得姓名学号院系专业指导老师完成时间新生儿黄疸护理学习心得摘要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引起巩膜皮肤黏膜体液和其他组织被染成黄色的现象引起黄疸的原因多而复杂病情轻重不一重者可...

新生儿护理注意事项汇总

给新生儿洗澡的注意事项给宝宝洗澡时应注意室温和水温一般应使室温保持在2628摄氏度水温在3840摄氏度每次给新生儿洗澡时时间应安排在喂奶前12小时以免引起吐奶在给宝宝洗澡之前要做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先把需要换洗的...

新生儿护理经验

1婴儿冷暖问题当时我12日生了宝宝通知了高阿姨来医院她13日早上就到医院了我妈妈注意到一个小细节她来到医院看见我家宝宝后的第一个动作就是把紧紧裹住宝宝的小棉被松开然后把宝宝的手和脚都从衣服里面拉出来让小手小脚暴...

20xx年度新生儿病房护理工作总结

20xx年度新生儿病房护理工作总结20xx年我科护理工作在医院领导及护理部领导下,在医院各兄弟科室的支持帮助下,新生儿科全体护理人员齐心一致,在工作上积极主动,团结务实,克服人手少、护理任务繁重、保证正常护理工…

新生儿暖箱护理的体会

新生儿暖箱护理的体会作者王慎荣作者单位新疆霍城霍城县江苏医院关键词新生儿暖箱护理随着科学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使科学技术越来越多地为人们提供了先进的仪器和设备尤其医学界更为广泛地使用了先进的仪器和设备来满足广大患者的...

新生儿护理

新生儿护理双击查看全部内容一要给宝宝准备的东西1倍洁宁聚维铜碘溶液妇保有配用来给宝宝的脐带消毒2鞣酸软膏用来护红臀妇保有配3脸盆建议两个宝宝脐带没有脱以前用比较方便4宝宝浴盆建议两个不一定用护网宝宝脐带脱了以后...

新生儿护理常识

新生儿护理技巧每一位新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宝宝乖巧聪明健康孕育宝宝要从出生那一刻他的每一声哭泣都要用心去读懂他不会用语言来和我们交流沟通只能用哭声来传递所以要会辨别哭声代表什么意思出生前几天的护理非常关键在接触很多...

怎样护理新生儿

怎样护理新生儿胎儿自出生后至28天叫新生儿这一时期是宝宝生活环境变化最大的时期胎儿在子宫内环境稳定恒温不受病菌直接侵袭也不用自己摄食出生后环境冷热不同干湿不定自己要吃奶消化功能开始运行有了大小便自己要呼吸心脏的...

【婴儿护理】对新生儿应该进行六项特殊护理

当宝宝从妈妈肚子里出生后关于他的护理就要开始特别照顾了应该怎样进行新生儿的护理护士应该怎样学习妈妈们又应该学习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相关内容吧如何护理新生儿是初级护士考试需要了解的知识点小编搜集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

新生儿护理(妇保听课笔记)

新生儿护理妇保听课笔记一要给宝宝准备的东西1倍洁宁聚维铜碘溶液妇保有配用来给宝宝的脐带消毒2鞣酸软膏用来护红臀妇保有配3脸盆建议两个宝宝脐带没有脱以前用比较方便4宝宝浴盆建议两个不一定用护网宝宝脐带脱了以后洗澡...

新生儿护理心得(3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