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如何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贡献

时间:2024.5.8

论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如何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做贡献

摘要:社会主义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是全面实施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是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需要。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贡献。

关键词: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文化 建设 任务 意义 经验

正文:建设什么样的文化,坚持什么样的文化前进方向,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中国共 产 党始终高举中国先进文化的旗帜,为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是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总结我国文化建设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党的领导集体坚持历史尺度同价值尺度的有机统一,注重社会的协调、整合发展,在方法论上实现了对马克思现代化思想的实践诠释;同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具体内容上极大地实现了对马克思现代化思想的实践诠释;由此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在马克思现代化思想发展史中享有崇高的历史地位。 这一理论指明了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标志着党的文化建设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水平。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概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反映先进生产力发展规律及其成果的文化,是源于人民大众实践又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文化,是继承人类优秀精神成果的文化,具有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是中国共 产 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五大报告作了十分明确而简洁的概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是面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综合国力剧烈竞争,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面对中国国民素质和人才资源开发的现状,面对小康社会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面对中国40多年特别是近20年来文

化建设的经验教训而提出的科学概念。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二.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一)思想道德建设

思想道德建设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决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思想道德建设的任务是: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伦理道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理想建设。理想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我们的理想就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它分为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两个层次。

我们的最高理想就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这是共 产 党人的最终奋斗目标,也是全人类的最高理想。

我们在现阶段的共同理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道德建设。道德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主体内容。道德又可分为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两个层次。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

共产主义道德建设则以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公而忘私、勇于献身、全心

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基本特征。

3、纪律建设。纪律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保证,同时也是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 社会主义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所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化建设的智力支持问题。教育发达、科学昌明、文化繁荣既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条件。

发展教育事业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教育作为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重点,如果得不到应有的发展,不仅经济建设没有后劲,精神文明建设也不可能搞好。

科学是推动历史进步的革命力量。作为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不仅是推动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而且是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其发展程度本身直接就是精神文明发展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因此,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必须大力推进科学技术的进步。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这种文化应该既是民族的,要继承我国各民族历史上的一切优秀思想道德和文化成果;同时又是面向世界的,要吸取世界各国各民族的一切优秀的思想和文化成果。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坚持唯物史观的重要表现。文化发展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科学技术的创新和转化形成新的生产力;通过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提高人的素质,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思想动力和智力支持;通过对社会制度建构的指导作用,实现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优化,从而产生新的生产力。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党建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从党的建设来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的根本条件之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求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同时不断创新

发展马克思主义,并用之指导党的建设和各项工作,保证党的指导思想的先进性,保证党在思想理论上永葆生机活力,永远站在时代社会的前列。

(二)实践意义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奋斗目标。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只有两个文明建设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才能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需要。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渗透。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文化不仅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而且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在当代,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综合国力的增强,都有赖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有赖于文化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力。国家的发展和强盛,民族的独立和振兴,人民的尊严和幸福,都离不开强大文化的支撑。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文化是人类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的总称。文化在本质上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产物。一方面体现着人类自身的利益和要求,在阶级社会里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另一方面又反映着人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程度和精神成果,因而又具有普遍性,如科技文化等;任何文化都是由处于共同地域、具有共同语言和共同心理的群体创造的,因而文化又具有民族性。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需要。少数西方国家凭借其掌握的经济、科技和军事优势,正在加紧建立和扩大文化霸权。面对这种形势,许多国家纷纷在维护本国文化安全和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旗帜下,加速发展本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以有效地抵御外来的文化侵略,维护本国本民族的利益。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如果我们不加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

化,全社会就会失去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全民族就会丧失凝聚力和战斗力,整个国家就会极大地削弱综合国力,最终不但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且会成为西方文化的附庸,从而葬送中华民族的光明前途。所以说,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思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需要,才能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四,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特色文化的八点宝贵经验

六十年中国文化建设的实践,加深了我们对什么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认识,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

必须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全党全社会的文化自觉。只有把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把它摆到更加突出的地位,使其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整体推进、共同发展,才能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要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切实尊重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检验、评价文化建设成效的根本尺度。 必须坚持以繁荣发展为主题,重建设,不折腾,为人民群众奉献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只有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地推动思想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设施建设和业务建设,才能开创文化建设的新局面。必须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一手抓努力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手抓壮大文化产业;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必须坚持以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为动力,加快文化领域创新体系建设,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要运用高新技术,积极推进文化内容和形式、传播方式和传播手段的创新,抢占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要加快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着力在影响和制约文化科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上实现重点突破。

必须坚持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尊重人才,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努力实现文化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要认真贯彻“双百”方针,实行学术民主、

艺术民主。要按照文化艺术自身的客观规律组织艺术生产,减少乃至废止在艺术领域里的行政干预。必须正确处理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的关系、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文化艺术规律与市场规律的关系。

必须坚持对外文化交流,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必须正确处理民族化与国际化、“走出去”与“守得住”、“走出去”与“引进来”、官方交流与民间交流的关系,统筹协调国内国际大局。

必须坚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推动改革开放,为文化事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改革开放是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必须在改革开放方针的指引下,以解放思想促转变观念,以转变观念促改革创新,以改革创新促文化发展。

必须坚持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确保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人民的选择。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贯穿于文化建设的各项任务


第二篇:青年大学生如何为中国建设文化强国做贡献


青年大学生如何为中国建设文化强国做贡献

改革开放30年,我们着重强调经济因素,而文化的因素边缘化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形象地表达了对文化的作用和功能的漠视。尽管我们现在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但是对文化建设的重视仍待提高。我们从大学生对文化战略地位的认识和态度可以看出这一点。绝大部分同学都认为改革开放30年中国在经济方面取得骄人的成绩,而只有少数同学认识到文化对一个国家长久生存和发展壮大的重要性。

一、文化的战略地位

文化,从广义讲,指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讲,仅包括与精神生产相联系的现象。

(一)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

新加波资政李光耀在“21世纪亚洲论坛”上发言谈到中国时说:"30年后中国将在经济和军事等硬功夫方面强大起来,但要在文化即软功夫方面取得影响则需要更长时间。软功夫,即文化影响力,先进的文明的无形力量产生的文化影响力在国际事务中变得与硬功夫同等重要。而软功夫只有在其他国家羡慕、并想赶超那个国家的文明的某些方面时才能获得”。

改革开放,特别是国家“十五”规划实施以来,中国加大了对外文化交流的力度,从组织中法文化年、中国俄罗斯年、中意文化年、美国的中国文化节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增进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语言文化的理解,为各国汉语学习者提供方便、优良的学习条件,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在世界上有需求、有条件的若干国家建设以开展汉语教学为主要活动内容的“孔子学院”,并在中国北京设立“孔子学院总部”。

孔子学院的广泛设立为世界各国了解中国文化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也体现了新世纪中国语言文化将逐步融人世界的发展趋势。孔子学院已经成为我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品牌。这将是加强中国软实力的绝佳机会。我们应该抓住机遇,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孔子学院建设步伐。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同美英日等发达国

家相比还存在巨大差距。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和文化贸易的主要产品,处于绝对输人国地位,是严重的“文化赤字”,能走出去的代表中华文化的优秀作品和优秀艺术家很少。在各种国际文化交流动中,仍停留在以展示剪纸、泥人、刺绣、大红灯笼之类的民俗作品和兵马俑以及其他出土文物等为主的阶段。尽管这些饱含中国文化的艺术作品也渗透了很多国人辛劳和汗水,但是他们创造的经济效益却很低。同时,发达国家的文化产品正以电影、音乐唱片、动画片、电脑游戏等形式大规模进人中国市场。可见,中国的文化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悬殊,这无疑会受到外国文化产业的威胁,我们应以警醒的自觉来面对和处理这一问题。

(二)文化的战略地位

“一个在文化上自卑和对自己文化丧失自信的民族,是不可能在世界上长久地存在的。”恰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份关于《文化政策促进发展行动计划》所指出的那样“发展可以最终以文化概念来定义,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最目标。”

所以,要摧毁一个国家,军事上、经济上的打击都不司怕,最可怕的是一个国家在文化上没有自尊自信,文化上自己先垮了,那么这个国家虽存犹亡。正如一个人,精神的崩溃可以让他立即颓然倒毙。一个国家应靠一种文化精神支撑而自立,正如一个人也是靠一种精神和信念而活着。

所以,要挺起中华民族的脊梁,必须发展自己的文化!

前面所述,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主要是着力发展硬实力,中国硬实力特别是经济实力得到了空前的提升。这时,在国家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将是社会的和谐、制度的完善、文化的发展等软实力。而到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中国已经到了不能不谈建设文化软实力的时候了。党的十五大政治报告,首次明确地将文化放在经济、政治同等重要的地位来进行宏观构架,对我国的文化发展做出了新的战略部署;党的十六大进一步从根本上确立了文化在国家体制、发展战略和未来竞争中的地仇党的十七大报告更加明确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

加昂扬向上。”

这是我们党对文化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的新论断,同时也说明党对文化战略地位的认识进一步深化。

党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新强调也是再次对当代大学生提出的要求。当代大学生应该用自己的力量引领风尚、服务社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因此,当代大学生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积极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使自我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到新的高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适应。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全新概括。当代大学生应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个人价值取向,认清自己所肩负的振兴中华的崇高历史使命,促进个人的健康发展。

二、积极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会传递“正能量”。一方面,当代大学生应在学习及生活中以身作则树立楷模,用自己的行动影响身边的人,带动良好风气的形成及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广大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当代大学生更应该起到领军带头作用,严格自我要求,提升自我修养,积极服务社会,做有益于社会的事,做有益于人民的事,反对歪风邪气,积极影响他人,向大众传递正面的精神力量。

另一方面,作为网络文化发展的主力军之一,当代大学生应该在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发挥自身优势,在网络上积极营造正面、健康的精神、文化氛围,抵制色情、暴力等不健康内容。党的十八大报告指示:“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规范有序运行。开展‘扫黄打非’,抵制低俗现象。”网络上不健康内容的发布和传播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当代社会的健康风气的产生和传播,对人民心里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也导致了部分青少年错误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当代大学生应该发挥自身在网络上的优势,努力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为网络带来健康的新鲜活力。

另外当代大学生也应广泛参与社会活动及志愿工作,利用自己所学所长广泛开展科普教育活动,提升大众的科学素质水平及道德修养,丰富大众的文化活动及精神生活。

三、鼓励并支持大学生创作优秀的文艺作品 。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目前网络流行的许多优秀的视频短片、动漫作品、文学作品等都是出自大学生之手。大学生应该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利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优秀的文化产品,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为建设文化强国添砖加瓦。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一个强大的民族往往具有强烈的文化自信和民族尊严。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可以反过来助推硬实力的提升,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提高国家形象,促进人得全面发展,文化代表着国家身份和民族形象。我们应当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抓住难得机遇,义不容辞地挑起振兴中华的重担。

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我们要做到:1、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基本内容包括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灵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髓,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的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2、继承中华传统文化,全面认识传统文化,充分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深刻挖掘民族文化的精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与时代特征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自觉实现民族文化与现代化和谐对接;3、借鉴世界文明成果,吸收借鉴异质文明成果,将他们作为建构新价值共识的重要资源。从而既顺应全球化得时代潮流,又保持清醒的民族意识,各民族通过文化碰撞与融合,构建和谐而又多元化的世界文化体系;4、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必然途径,是文化软实力的物化和有效载体;5、提高文化创新能力,不断推进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 制以及传播方式的创新,创造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作为代表中国未来的大学生,如果充分认识到文化战略地位的重要性,或对自己应该追求什么样的文化不再处于拔剑四处心茫然的状态,而是有了清醒的认

识,而且将多想、多思作为自己的思维习惯,而不是经常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从长远看,这必然有利于中国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地位的提升,也有利于中国文化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因此,我认为对大学生思想的引导要放在战略高度加以考虑。

更多相关推荐:
十八大学习体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十八大学习体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就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胡锦涛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繁荣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全会通过的决定,全面总结党领导文化建设的成就和…

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学习十八大报告心得体会姓名杨泓喆学院生物工程学院专业发酵工程年级20xx级研究生联系方式137020xx813中国共 产 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第一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考点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内涵是什么作为背景了解即可所谓文化强国是指这个国家具有强大的文化力量这种力量既表现为具有高度文化素养的国民也表现为发达的文化...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九两个一百年是党的十八大会议中提出的一项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相辅相成是我们国家我们党未来的发展奋斗目标第一个一百年到中国共 产 党成立100年时20xx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第二个一百年到新中国成立100年...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昆明市第二十四中学时政热点导学案热点六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导学案班级组号姓名评分要求自主学习背景材料通过学习背景材料思考其所体现的思想政治原理背景材料十八大报告报告表述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现在的中国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然而身处这样一个急行军时代我们的精神家园应当如何安放中国有五千年文明发展史这是前人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而我们坐拥一个博大精深的文化宝库却为日韩欧美的文...

关于文化强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中国...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测试题参考答案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测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解析一旦思想领域防线被突破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强调了要坚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兴国之魂是正...

大学生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大学生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国文niu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发展奠定了我国文化的深度与精度无论如何都是无可替代不可比拟的但是不可否认我国的niu文化正在流失我们的文化正在被他国文化所影响甚至替代...

新课堂文化建设心得

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构建新型课堂文化新课堂文化建设心得体会近一段时间来通过参加讲座和学习相关知识对当前我国的教育教学状况有了进一步了解对新形势下大力开展新课堂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感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下面结合自己几...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心得体会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心得体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心得体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心得体会(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