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方法读书笔记

时间:2024.4.30

《有效教学方法》读书笔记(第二章理解你的学生)

本章介绍了在课堂里发现学生的多样性,以及在教学方法巾如何重视这些多样性。要点如下:

1.早期教学概念把学生视为空容器,而教师则把一天的课时内容倒进去。这些概念没有考虑个体多样性对学习的影响。

2.了解学习者之间的个体差异对以下方面很重要:(1)调整教学方法从而适应个体学习需要,(2)了解并以恰当角度看待个别学生学业成就背后的原因。

3.一些教师和父母对智力或者智商有误解,认为它们是单独而统一的。

4.特定的能力倾向或者智力因素比普通智力更能预测学业中或特定职业中的成功。

5.了解学习者特定的优点和缺点,并相应地改变教学日标和方法,比起根据普通智力划分学生和进行教学,更能促进学生学到更多东西。

6.与任务相关的先前学习内容,是指在后面的学习发生之前必须要教的一些事实、技巧和理解等。后面的学习内容经常要求学生掌握与任务相关的先前学习内容。

7.有一个特征可以区分出较低阶层的孩子和中高阶层的孩子,后者能更快地在家庭和街坊以外获得世界的知识。

8.学生时期的三个埃里克森危机是;(1)成就感对自卑感,(2)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3)亲密感对孤独感。

9.状态焦虑是一种暂时的状况,由环境中某些特定的刺激引起,比如考试等。

10.一定程度的状态焦虑对学习是必要的;分数、报告卡以及作业一般来说可以提供合适水平的状态焦虑,激发学生投入学习过程。

11.可以用一些方法来避免极端程度的状态焦虑,比如从合适的角度来看待特定任务相对于其他任务的价值(重要性),或者在任务总的背景下澄清它的重要性。

12.特征焦虑在个体身上长期稳定,但又因人而异。它之所以产生,是因为个体把宽泛的不明确状态都看成是有害的。

13.程度深的特征焦虑与高水平的动机和成就需要相关,但极端程度的特征焦虑则与对失败的强烈恐惧相关,这种恐惧破坏创造性,并导致敷衍、机械的回答。

14.极端程度的特征焦虑有时可以避免,方法是制定特定任务的一系列替代反应。

15.学习风格是指人们学习时所偏爱的课堂或环境条件。研究最多的学习风格是场独立/场依存。

16.研究表明,一些学习者倾向于场敏感——或者空间的/视觉的,而另一些则倾向于场不敏感——或者言语的/分析的。

17.在实施与学生的学习风格相匹配的教学策略之前,教师应该注意不要形成思维定势,或者忽略组内差异。

18.自我意识与学业成就只有中等程度的相关,但与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积极投入状态,以及学生在生涯和职业中的成功密切相关;可以发现并反馈给学生他们独特才能的价值,从而改善学生的自我意识。

19.在课堂内外同辈群体都影响着学习者的行为。利用同辈群体来促进课堂教学日标的一些方面包括小组作业、小组规范以及小组凝聚力和跨龄指导等。

20.学习者居住、玩耍和工作的社会环境与同辈群体对学习者的影响密切相关。对学习者来说,这些环境中存在着许多影响源,其中最明显的是他们的家庭以及家庭与学校的关系。

21.几乎每个教师在与学生的互动中都显示出某种类型的偏见,可以通过以下方法避免它们对那些你确定自己对他们有偏见的学生类型,有意识地安排互动。 ●随机挑选学生完成特殊任务。

●隐蔽地配对你有偏见并处于相对立位置的学生,再与各对中的每一个进行互动。

●在课堂笔记上做记号,以便提醒自己提问那些自己可能有偏见的学生。

《有效教学方法》读书笔记(第三章)

第三章小结

本章介绍了教学目标,要点如下:

1.方针表达了为我们提供方向感的社会价值观,但它对于大量个体来说则显得非常空泛。

2.目的界定出学生从你的教学中能学到什么,从而鼓励和激发学生。

3.目标有两个用途;(1)把空泛的方针和目的与实现它们的特定课堂策略结合起来,(2)以某种格式表达教学策略,使你能够测量教学策略对学习者的作用。

4.当目标这个词放在行为前面时,学习被定义为可观察的行为变化,这一变化能够在明确规定的一段时间内进行测量。

5.之所以需要行为目标,是因为教师会很自然地关心自己和教学任务,却偶尔会忽略教学对于学生的影响。

6.简单地说,行为目标起到以下作用:

把教学集中在一个具有可观察结果的确切的目标上。

界定出在什么条件了学习能够发生。

明确规定行为的水平和数量。期待这一行为将会在规定条件的教学中发生。

7.表示动作的动词可以使教学目标所期待的学习结果变得可操作。

8.行为目标中明确规定的学习结果应该表示为目的<比如界定、回忆,列出),而不是手段(比如学习、看、听)。

9.如果可观察的结果发生在某种条件下,比如个别的材料、设备、工具或者其他资源等,必须在目标中明确而详细地陈述这些条件。

10.行为目标中的条件陈述可以是单项的(一个条件),也可以是多项的(多于一个条件)。

11.条件应该与在现实世界中执行该行为时的条件相一致。

12.熟练水平是指那种能使你满意地认为学生已经达到了目标的最低限度的行为水平。

13.熟练水平体现的是一些价值判断,或者有根据的猜测,也就是说,要在某些以后的课堂外的环境中充分地执行该行为,需要该行为达到怎样的水平。

14.目标的表现性是指在回答时允许的灵活性水平。表现性较弱的目标可能只要求单一正确的答案,而表现性较强的目标则允许答案的结构性不强或者更灵活。所允许的表现性是一个程度问题。

15.认知、情感或者动作技能领域中的行为的复杂性,与对学生产生行为所要求的操作有关,而与对教师教学活动的复杂性的要求无关。

16.认知领域中的行为,从最不复杂到最复杂依次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

17.情感领域中的行为,从最不复杂到最复杂依次为接受、反应、价值化、组织和个性化。

18.动作技能领域中的行为,从最不复杂到最复杂依次为模仿、控制、精确、连接和自动化。

19.行为目标的根源在于我们作为一个民族所持有的教育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在最广阔的民族水平上为人们所分享,并通过行为目标转化为实践,课文、课程以及部门和学校的政策是对这些价值观的诠释。

20.在使用目标分类法中有四个重要的警告,即:

没有哪个明确规定的行为一定比另一行为更为人们所期待。

较高级的认知技能经常比较低级的认知技能更真实。

比起较复杂的行为,较不复杂的行为不一定更容易教授,更省时或者需要更少的资源。执行一个领域中的行为,可能需要同时完成其他领域中的一个或多个行为。

《有效教学方法》读书笔记(单元和课时计划) 单元和课时计划,要点如下:

1.教学单元可以视为一个系统,单元内的个别课时是它的组成部分。

2.计划过程中四种主要活动,确立教学目标,界定学习者的需要,以及选择和组织内容。

3.单元计划的两个目的是:(1)把空泛陈述的活动和结果转化为具体的目标和课时,(2)提供长期目标的图画。

4.等级的概念告诉我们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这里是课时与单元的关系),而与任务相关的先前知识的概念告诉我们在一系列事件中,哪个应该在前,哪个应该在后(课时序列),系统思考使我们注意大小不同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看看哪些课时组成了哪些单元。

5.单元可以垂直地安排,强调课时内容的等级关系,以及与任务相关的先前知识(序列),或者还可以水平地安排单元,强凋包含跨学科知识的主题,传达出把世界不同方面结合在一起的关系和模式。

6.在垂直计划中,方框阐释了处于各种概括水平的内容领域,或者教学目的。直线和箭头指出课时序列以及课时结果怎样在彼此的基础上达到单元目标。

7.垂直单元计划的三个活动如下;

●通过一种或多种行为分类法划分单—元结果的种类,单元结果的行为复杂水平高于课时结果。

●安排教学序列,使先前教授的课时结果有助于达到后面的课时结果。

●在必要的地方重新安排或增加课时内容,从而在需要的时候提供与任务相关的先前知识。

8.水平计划中,应该有一个统一的中心主题,直线和箭头与它相连,指出它下属的课时内容中的思想。

9.水平计划的三个活动如下:

●确定一个跨学科主题

●包含跨学科的知识体

●界定出把世界不同方面结合起来的关系和模式

P138

10.开始准备课时计划之前,必须确定课时的行为复杂水平(比如知识、应用、评价等)。还要确定在制定课时计划时在多大程度上为学习者的多样性做好准备(比如有时间限制的能力分组、同辈指导、学习中心、专门的讲义、合作小组等)。

11.学习指在学习者头脑中发生的内部事件,它起源于你提供的外部教学事件。因此,教和学两个词指的是两个不同的,但同时又相互联系的活动系列。

12.下列外部事件可以在课时计划中明确规定:

●吸引注意

●告知学习者目标

●激发学生回忆前提学习内容

●呈现刺激材料

●引发期待行为

●提供反馈

●评估行为

13.吸引注意,是指吸引学生对你将要呈现的内容发生兴趣,并使他们调整到合适的接收方式,为上课做好准备。

14.告知学习者目标,是指告诉学生在课时结束时,期待他们达到怎样的行为复杂水平。

15.激发学生回忆前提学习内容,是指回忆课时所需要的与任务相关的先前信息。

16.呈现刺激材料,是通过能够引发思维活动并维持兴趣的程序,用能够让学生接收信息的方式传达期待内容。

17.引发期待行为,是让学习者产生预期的行为,组织出符合陈述目标的复杂水平的答复。

18.提供反馈,是在一种非威胁性、非评价性的气氛中,告诉学习者他/她被引发出来的答复的精确程度。

19.评估行为,是通过测验、家庭作业和扩展的任务等评估学习者的行为。

《有效教学方法》读书笔记(第5章)

第五章介绍了直接教学策略。要点如下:

1.学习的两种宽泛划分是事实、规则和动作序列的学习(类型1),与概念、模式和抽象概念的学习(类型2)。

2.类型1的结果一般来说代表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领域中复杂水平较低的行为;而类型2的结果经常代表这几个领域中复杂水平较高的行为。

3.类型1的教学活动要求把处于知识和理解水平的事实、规则组合成动作序列,动作序列可以通过观察、机械重复和练习来学习。类型1的结果有惟一的“正确答案”,能通过记忆和练习来学习。

4.类型2的教学活动超越事实,规则和序列,帮助学习者创造、综合、鉴别和识别出不能轻易模仿或记忆的答案。类型2的结果可能有许多“正确答案”。这些答案具有构成概念或模式的标准的特点。

5.对事实、规则和动作序列的学习,最常用强调知识获得的教学策略来教授;而对概念、模式和抽象概念的学习,最常用强调咨询和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来教授。

6.事实、规则和动作序列可以通过被称为直接教学模式的过程来最有效地获得。这一模式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事实、规则和动作序列以讲演——朗诵方式传递给学生,其中涉及大量的教师谈话,问与答,回顾与练习,以及对学生错误的迅速纠正。

7.直接教学模式的特点有:全班(相对于小组)教学;以你提出的问题为基础来组织学习:提供详细而反复的练习,呈现材料时使学习者掌握一个新事实、规则或序列,然后教师再呈现下一个;正式地安排课堂,从而使学生尽可能多地操练和练习。

8.在下列时候最适合使用直接教学:课文和练习册的内容不是以大小接近的小块形式出现的;为了激发或提高学生的兴趣,需要你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要教的内容代表着后面学习所需要的与任务相关的先前知识。

9.每日回顾和检查的技巧包括下列:

●以问答形式让学生鉴别出难的家庭作业。

●抽样检查部分学生,看看全班的理解情况。

●明确回顾当天课时所需要的与任务相关的先前学习内容。

10.呈现并组织新材料的技巧如下:

●建立部分——整体关系

●鉴别序列关系

●发现组合关系

●寻找比较关系

11.指导学生练习的技巧包括如下:

●让学生私下作答,然后逐个帮助。

●不管学生是否举手都点名叫他们回答。

●事先准备问题,随机让学生回答。

12.提供恰当的反馈和纠正涉及了解如何回复一些回答,这些回答有以下类型:

(1)正确、迅速而肯定,(2)正确但犹豫,(3)由于粗心而出错;(4)由于不知道而出错。

13.对于正确、迅速而肯定的回答,认可它,然后要么再问同一个学生另一个问题,要么很快转向另一个学生。

14.对于正确但犹豫的回答,作出肯定答复,并很快重述正确答案所需要的事实、规则或步骤。

15.对于由于粗心而出错的回答,指出回答是错误的,并很快转向下一个学生,不加过多评论。

16.对于不是由于粗心而是由于不知道而出错的回答,通过暗示、探询或一个相关但比较简单的问题让他寻找正确答案。

17.对于绝大多数涉及知识获得的学习,课时连续部分之间的步骤要足够小,从而在一个练习与反馈期内产生大约60%~80%的正确答案。

18.回顾、再解释和提示在学生回答的准确率达到80%以前是有效的,过了这一百分点,就要简化纠正过程,指导学生学习个性化材料。

19.设计独立练习,从而让学习者把事实和规则组合成动作序列,并使它与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相似。独立练习的机会要尽快地紧随学习之后。

20.安排教学节奏,使学生在每周和每月例行的回顾中正确、迅速而肯定地回答问题的比率达到95%左右。

21.运用独立练习和家庭作业,使回答准确率,从有指导练习和反馈时的60%~80%,提高到每周和每月回顾时的大约95%。

22.在多元文化课堂里,可以通过下列方法促进学生的投入:认可学习者的独特回答,降低竞争,促进同辈互动,传达出培养之情和关心感。

《有效教学方法》读书笔记(第12章)

第十二章介绍了评估学生学习的一些技术,要点如下:

1.判断学生在其他学生中的地位或等级的测验叫做常模参照测验(NRT)。这种类型的测验揭示关于一学生作业成绩与同龄或同年级学生大样本相比的程度。

2.将学生的成绩同一标准的掌握水平相比的测验叫做校标参照测验(CRT)。这种类型的测验揭示了关于一学生是否在某种技能或某套技能方面需要额外的指导。

3.常模参照测验的主要优点在于,它能在一个单独的试卷中涵盖许多不同的内容领域,其主要缺点在于,在界定与个体文本或练习册相连的特定的强处、弱点方面范围太宽泛、不具体而起不到作用。

4.校标参照测验的主要优点在于,它能得出关于个体技能或行为的高度具体的信息;其主要缺点在于,许多这样的测验尚需对有关学校典型教授的许多技能或行为作出判断。

5.测验方案是一种图式设置,它将测验题目与所教的内容领域和行为复杂性相匹配并编写出来。测验方案有助于确保测验对(1)所涵盖的内容领域的学习和(2)认为重要的认知和所认为重要的有影响的程序的学习取样。

6.客观测验题型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是非判断题

●配对

●多项选择

●完形填空或短答案

7.减少是非题猜测效果的两种方法是:

(1)当学生不知道正确答案时鼓励所有学生猜测;(2)要求对伪陈述进行更正。

8.在设计配对题中:

每使用同质的配对项,代表相同种类的事件、人及环境。

●先短项后长项,并且按时间、数字或字母顺序列出选项。

●大约提供比陈述项多三种选项,以减少正确猜题机会。

●编写界定项目清单所涵盖内容的指南,详细说明配对的基础。

●仔细核实多项正确答案的选项。

9.编写多项选择题时避免以下毛病:

●题干线索中题干和选项中出现相同的词或联系紧密的词。

●语法线索中的冠词、动词或代词在语法上正确排除了一个或更多选项。 ●相同的词在选项间重复出现,它们本应该仅仅在题干中出现一次。 ●答案选项长度不一致,暗示着较长的选项可能是正确答案。

●“以上所有选项皆是”降低答题的分辨率,或“以上所有选项皆不是”,鼓励猜题。

10.编写高水平的多项选择题的建议,有以下材料的使用:

●图画的、表格的刺激材料。

●类推法证明题目之间的关系。

●先前学过的原则或程序。

11.以下是编制完形填空题的建议:

●需要一个单独单词的答案。

●以简短、确定的陈述句提出问题。

●核实以确保能在课文、练习册或课堂笔记中找到精确回答。

●仅仅省略一两个关键词。

●调整陈述,使空白靠近末尾。

●如果问题需要数字答案,表明答案的单位。

12.发散性回答的论述题允许学生决定回答的长度和复杂性。

13.限度回答的论述题设计具体问题,学生必须复述和组织适当的信息,得出一个论证充分的结论,在一规定的时间或幅度内表达出来。

14.当(1)教学目标详细规定高水平认知过程,(2)相对较少需要批改的题目,(3)需考虑—下试题的保密工作时,论述测验题最合适。

15.编写论述题的建议包括以下方面:

●事先详细列出你需要去测量的心智过程(如,应用、分析、决策制定)。 ●清晰、不含糊地详细说明需要由学生完成的任务。

●用关键词为起首,如“对比,给出??理由,预测”等开始论述题。 ●要求对有争议的问题展开论据论证。

●避免选择题。

●定出适当的时间和/或页码限制。

●只对那些不那么容易由多项选择题进行测验的内容,用论述题来测量。 ●使每道论述题与测验方案的一项目标相关。

16.以下是给论述题判分时提高一贯性和精确性的建议:

●详细规定答题的幅度。

●用几个限定性回答的问题代替一个扩散性回答的题。

●准备好一个评分的框架,在其中事先详细规定所有必要细节来达到每种可能判定的等级。

17.包装测验的一些建议如下:

●将所有相似题型的题目编制到一起。

●由易到难安排测验题目。

●题目留空,以便轻松阅读。

●把题目和选项安排在同一页面。

●将图表紧靠陈述放置。

●核实回答要点。

●事先决定学生如何来记录答案。

●给姓名和日期安排空格栏。

●核实测验指南的清晰性。

●校对测验题。

18.效度指一项测验是否测量其所意图测量的内容。效度的三种类型是内容效度、一致性效度以及预测效度。

19.内容效度通过考评试题的内容而确定。一致性效度通过新测验题同一固定的测验题向同一组学生实施测验后的得分之间的相关性而确定。预测效度通过考察新测验题同考生某种未来行为所代表的测验内容的相关性而确定。

20.信度指一项测验是否一贯性地导出相同或相似的得分。三种信度为前测——复测,更替形式和内部一致性。

21.前测——复测信度通过向同一批考生实行两次相同测验,考察第一组分数同第二组分数的相关而建立。更替形式的信度通过向同一批个体实施两个平行但形式不同的测验,考察两组分数的相关性而确定。内部一致性信度通过判断该测验测量一个单一基本原理的程度而确定。

22.精确指一项测验是否估计到个体的真实知识水平、技能或能力。

23.评定等级以比较为基础,通常对一个或多个以下项目进行对比:

●其他学生

●固定标准

●能力倾向

●实际的对潜在的努力

●实际的对潜在的提高

24.标准化测验是由测验设计专家所开发的,用于判断学生与同龄和同年级的其他人相对的作业水平。因为它们根据特定的、格式化程序实施和判分,所以称为标准化测验。

25.下列假设将会成为未来标准化测验开发的指南针:

●学习是一个过程。

●可以提高学习能力。

●学习发生在一定的社会情境中。

●学习评价应该有教学效度。

《有效教学方法》读书笔记(第10章)

第十章介绍了如何发动学生和课堂管理。要点如下:

1.教师可追求的五种社会权力或领袖身份有专家权威、参照物权威、角色生成的权力、奖励权力、强制权力。

2.成功的小组所经历的四个阶段,即形成、风暴、规范和作业。

3.“间距”是一种友好的有限测试,小组成员挑战学习期待和守则,以便发现在何种条件下他们是否采用这些学习期待和守则。

4.“趋中心”是友好有限测试的又一种类型,学生质问作为小组一员他们个人怎样获益。

5.规范阶段发展的两个基本作用过程是分布和结晶,前者发生在小组不同成员在整个小组中传播不同的学术和社会期待的时候。后者发生在不同的期待融合并结晶成共享的视角的时候。

6.课堂气氛指在你和你学生间互动中发生的气氛和情绪。社会环境能够制造课堂气氛,它与你所期望促进的社会互动方式相关;组织化的环境制造的课堂气氛与教室里的物理空间安排或视觉安排相关。

7.课堂的社会气氛可以从权威主义(你是信息、观点和教学的提供者)到放任主义(学生成为基本的信息、观点和教学的提供者)。

8.在课堂上你树立权威、建构社会气氛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你可以采用不同的角色,包括:

●主管长官,通过组织和提供发动学习活动的刺激来控制和规范学生的行为。 ●学生观点的转译员或总结者。

●学生的平等一员,一起创造观点,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9.你的课堂社会气氛也可以根据你希望班级成员间互动的竞争、合作或个人主义而不同。这些不同包括:学生表达观点的机会,用于学生谈话的时间,你允许学生自发作出反应等。

10.组织的气氛同物理的或视觉的安排有关,它由课桌、椅子和教室的其他内部特征决定。

11.教室里的竞争、合作和个体主义的程度是你所创造的社会的和组织的气氛的结果。

12.守则可以依据它们与以下一个或多个领域明显地相关而进行划分: ●学术工作

●课堂行为

●你教学的第一天必须沟通的信息

●那些可以今后向学生释明的信息

13.可以口头上、幻灯片上、布告板上,或者以分发材料的形式传达守则,对刚启蒙的年级应该口头发布,提供分发材料,张贴出来作为参考,低年级和中高年级应该让学生背诵和抄录,对高中学生应该口头传达后张贴出来。

14.以下建议有助于你开发课堂守则:

●制定与你的风格相一致的守则。

●勿定不能强制执行的守则。

●仅对必需的守则进行具体化。

●宽泛地陈述守则,使之涵盖不同的而又相关的行为。

15.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而不能执行一条守则,正说明你需要修改该守则。

16.课堂管理的四个特别麻烦的领域是监管学生,进行转换,布置任务,结束授课。

17.在场是监督的一种形式,你能够同时跟踪监督学生所从事的工作。

18.你按下列方法,能正面地分配工作,激发学生:

●运用赞扬和鼓励。

●给予解释说明。

●表示提供帮助。

●接受不同意见。

●强化奖励而不是惩罚。

19.转换过程中问题最多出现在当学生没准备好而投入下一个活动,并且不知道转换过程中什么样的行为是适当的。

20.家庭作业的布置应该在与之相关的授课或活动之后立刻进行,并且不要消极性的话语。

21.结束的陈述应该逐渐地将课引向结尾,可以把要点联结或融合成一个单一的整体性结论,可以总结或复习要点内容,或者提供纲要信号系统,使学生能够容易地储存和今后的提取。

22.你或许可采用以下方法来架起文化沟通的桥梁:

●营造一种开放的、自由冒险的气氛。

●设计与学生兴趣和需要相符的教学。

●允许开展同学生文化相融的活动和任务。

《有效教学方法》内容

《有效教学的观察技能》一书提供了大量的例子、有趣而带指导性的课堂对话,以及与该书所提出的有效教学法相匹配的观察和录音设备。同时,这些材料为新教师和岗前教师提供了如下图所示的学习顺序:

教师培训和发展活动的六层级水平

具体特征

第四版有如下具体特征:

●首章论述关于谁是有效教师及其在课堂中的作为。

●第二章介绍理解个体差异和学习者多样性的重要角色——先前成绩、能力、学习风格、文化和种族、家庭内外等,学生学习需要和课堂管理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第三章经过修改和增订,论述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展示怎样评估你正在达到推理和解决问题行为的水平。

●第五章和第六章论述教学策略,解释怎样运用直接教学法(如解释、演讲、操练和实践以及背诵)和间接教学法(诸如小组讨论、合作、发现和解决问题活动)。

●第七章论述课堂提问,展示如何提出不同的认知复杂水平的问题,以及怎样运用探询和后续问题促进较高层次的推理和解决问题行为。

●第八章论述自主学习和怎样运用元认知技术、教师调节和课堂的交际对话帮助学生控制、规范自己的学习并为之承担责任。

第九章关于合作学习,及富有成果地组织和经营小组、团队活动的协作过程,促进沟通技能、自尊及解决问题。

●两章涉及课堂管理,包括课堂里的小组开发(第十章),和预先的管理(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论述有关学生成就的评估。通过教师自编的试题和标准化考试,测量和解释学生的进步。

●第十三章关于表现测验,它解释真实评估的概念,解释如何设计和评判表现评估,以及专门地对学生档案进行广泛讨论。

致学生

我们也特别在乎学生的需求:

●每章开头课堂应用问题使你集中注意该章的核心部分。

●章节末尾的小结以一目了然的格式重新陈述核心原理。

●章节末尾的问题供讨论和操练,并在附录B里配了答案。

●第一章和附录A提供一个用于自我报告的测量调查工具,了解教学任务的达标情况和你对学生的影响,判断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和成熟水平。

●第四章提供有关单元和课时计划的结构组织的新程序,让你能够提纲挈领地了解课时和单元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第八章、第十三章和附录C提供一份高级的程序思考和解决问题清单,帮助你在课堂上达到一种反思课程的水平。

学习体会交流

齐燕

我读的书是《有效教学方法(第四版)》,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作者是加里·鲍里奇,他曾经在伊利诺州奈尔斯市的一所中学执教,在印第安那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并在一家儿童研究中心担任过评价主任。鲍里奇博士目前就职于奥斯汀市的得克萨斯大学教育学院,曾任专门对教师教育认证的国家测验局委员会委员。他的其他著作还有《旷世超群:让你的课堂每天都有价值》,《成为一名教师——同初登讲台的教师探讨》,《有效教学的观察技能》(第三版),《课堂中的真实评价》,《教育测验和评价》,《教育心理学:一种现代的方法》。

鲍里奇博士希望帮助刚走上岗位的新教师做好准备,他在书中首先展现一些较有效的教学实例,这些教学实例来自于最近的一项课堂教学研究,该研究长达25年。它系统研究了不同的教学方法的效率。研究结果支持那些给学生提供良性效果的、现代的、有实验根据的教学方式,否定了许多远古流传的“好教学”的建议。他的主要目标,就是告诉读者如何运用这些教学方法,从而成为一名有效的教师。

同时,作者通过对课堂行为的积极描绘,向读者展示出在学习过程中如何让学生处于积极状态,如何管理课堂,如何提高学生的成绩。通过演示有效教学方法的具体例子和课堂对话,不仅点明要达到这些结果,教师应进行哪些活动,同时还展示了怎样去获得这些结果。

为了做到实际可行性,作者描绘在真实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真实的所作所为,显示出哪些教学法有效率,哪些不那么有效。书中有关有效教学的理论绝不是可望不可及的,因为绝大部分结论都来自多年的实际观察和研究。

总之,作者希望教师们能够成为有效教师,能主动迎接挑战,并发现这些挑战所提供的职业成长和进步的机遇。

《有效教学方法》共分十三章,第一章介绍了有效教师的定义,以及用来达到有效教学的关键行为。有效教学有如下五种关键行为:

清晰地授课:逻辑的、逐步进行的次序,清晰易懂的授课,没有分散学生注意力的不良习惯。

多样化教学:多样的教学材料、提问、反馈和教学策略等。

任务导向:成就(内容)导向,而不是过程导向,使内容覆盖面尽可能大,教学时间尽可能多。

学生投入:限制分散注意力的机会,使学生就教学内容进行操作、思考和探询等。 学生成功率:把60%~70%的时间,用在能给学生带来中高水平的成功率的任务上,尤其是在讲解式和传授式教学中。

同时,有效教学还有五种辅助行为:

运用学生的想法和贡献:运用学生的回答促成课时目标,让学生使用自己的想法、经验和思维模式等,详细阐述和扩展所学内容。

组织:在一堂课的起始部分提供先行组织者和心理策略,用多种要求创设活动结构。

提问:运用内容问题(直接)和过程问题(间接)传达事实,并鼓励学生探询和解决问题。

探求:诱导、澄清、探求额外信息,必要时调整方向。

热情:在课堂讲授中通过语言的抑扬、手势、目光接触以及活力等展示生气、投入、兴奋和兴趣。

有效教学需要把关键和辅助教学行为精心安排和组合成有意义的模式,以达到特定目标。

第二章介绍了在课堂里发现学生的多样性,以及在教学方法中如何重视这些多样性。显示了理解学习者需要的重要性。

作者认为,了解学习者之间的个体差异对两个方面很重要:(1)调整教学方法从

而适应个体学习需要,(2)了解并以恰当角度看待个别学生学业成就背后的原因。 同时,教师要了解学习者特定的优点和缺点,并相应地改变教学日标和方法,比起根据普通智力划分学生和进行教学,更能促进学生学到更多东西。

对学生而言,一定程度的状态焦虑对学习是必要的;分数、报告卡以及作业一般来说可以提供合适水平的状态焦虑,激发学生投入学习过程。

程度深的特征焦虑与高水平的动机和成就需要相关,但极端程度的特征焦虑则与对失败的强烈恐惧相关,这种恐惧破坏创造性,并导致敷衍、机械的回答。 人格中会影响学习者学习成就的一个方面是学习风格,学习风格是指人们学习时所偏爱的课堂或环境条件。研究最多的学习风格是场独立/场依存。

研究表明,一些学习者倾向于场敏感——或者空间的/视觉的,而另一些则倾向于场不敏感——或者言语的/分析的。

在实施与学生的学习风格相匹配的教学策略之前,教师应该注意不要形成思维定势,或者忽略组内差异。

为了避免教师在与学生的互动中显示出某种类型的偏见,作者提供了一些方法: ●随机挑选学生完成特殊任务。

●隐蔽地配对你有偏见并处于相对立位置的学生,再与各对中的每一个进行互动。 ●在课堂笔记上做记号,以便提醒自己提问那些自己可能有偏见的学生。

第三章介绍了教学目标,教学目的界定出学生从你的教学中能学到什么,从而鼓励和激发学生。而教学目标有两个用途;(1)把空泛的方针和目的与实现它们的特定课堂策略结合起来,(2)以某种格式表达教学策略,使你能够测量教学策略对学习者的作用。

简单地说,行为目标起到以下作用:

(1)把教学集中在一个具有可观察结果的确切的目标上。

(2)界定出在什么条件下学习能够发生。

(3)明确规定行为的水平和数量。期待这一行为将会在规定条件的教学中发生。

行为目标中明确规定的学习结果应该表示为目的(比如界定、回忆,列出),而不是手段(比如学习、看、听)。

目标的表现性是指在回答时允许的灵活性水平。表现性较弱的目标可能只要求单一正确的答案,而表现性较强的目标则允许答案的结构性不强或者更灵活。所允许的表现性是一个程度问题。

认知领域中的行为,从最不复杂到最复杂依次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

情感领域中的行为,从最不复杂到最复杂依次为接受、反应、价值化、组织和个性化。

动作技能领域中的行为,从最不复杂到最复杂依次为模仿、控制、精确、连接和自动化。

在使用目标分类法中作者有四个重要的警告,即:

没有哪个明确规定的行为一定比另一行为更为人们所期待。

较高级的认知技能经常比较低级的认知技能更真实。

比起较复杂的行为,较不复杂的行为不一定更容易教授,更省时或者需要更少的资源。

执行一个领域中的行为,可能需要同时完成其他领域中的一个或多个行为。

第四章介绍了单元和课时计划,教学单元可以视为一个系统,单元内的个别课时是它的组成部分。单元计划的两个目的是:(1)把空泛陈述的活动和结果转化为具体的目标和课时,(2)提供长期目标的图画。

单元可以垂直地安排,强调课时内容的等级关系,以及与任务相关的先前知识(序列),或者还可以水平地安排单元,强凋包含跨学科知识的主题,传达出把世界不同方面结合在一起的关系和模式。

在垂直计划中,方框阐释了处于各种概括水平的内容领域,或者教学目的。直线和箭头指出课时序列以及课时结果怎样在彼此的基础上达到单元目标。 垂直单元计划的三个活动分别为:

●通过一种或多种行为分类法划分单元结果的种类,单元结果的行为复杂水平高于课时结果。

●安排教学序列,使先前教授的课时结果有助于达到后面的课时结果。

●在必要的地方重新安排或增加课时内容,从而在需要的时候提供与任务相关的先前知识。

而在水平计划中,应该有一个统一的中心主题,直线和箭头与它相连,指出它下属的课时内容中的思想。

水平计划的三个活动则为:

●确定一个跨学科主题

●包含跨学科的知识体

●界定出把世界不同方面结合起来的关系和模式

在课时计划中可以明确规定下列外部事件:

●吸引注意

●告知学习者目标

●激发学生回忆前提学习内容

●呈现刺激材料

●引发期待行为

●提供反馈

●评估行为

吸引注意,是指吸引学生对你将要呈现的内容发生兴趣,并使他们调整到合适的接收方式,为上课做好准备。

告知学习者目标,是指告诉学生在课时结束时,期待他们达到怎样的行为复杂水平。

激发学生回忆前提学习内容,是指回忆课时所需要的与任务相关的先前信息。 呈现刺激材料,是通过能够引发思维活动并维持兴趣的程序,用能够让学生接收信息的方式传达期待内容。

引发期待行为,是让学习者产生预期的行为,组织出符合陈述目标的复杂水平的答复。

提供反馈,是在一种非威胁性、非评价性的气氛中,告诉学习者他/她被引发出来的答复的精确程度。

评估行为,是通过测验、家庭作业和扩展的任务等评估学习者的行为。

第五章介绍了直接教学策略。直接教学模式的特点有:全班(相对于小组)教学;以教师提出的问题为基础来组织学习:提供详细而反复的练习,呈现材料时使学习者掌握一个新事实、规则或序列,然后教师再呈现下一个;正式地安排课堂,从而使学生尽可能多地操练和练习。

最适合使用直接教学的时候有:课文和练习册的内容不是以大小接近的小块形式出现的;为了激发或提高学生的兴趣,需要你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要教的内容代表着后面学习所需要的与任务相关的先前知识。

每日回顾和检查的技巧有:

●以问答形式让学生鉴别出难的家庭作业。

●抽样检查部分学生,看看全班的理解情况。

●明确回顾当天课时所需要的与任务相关的先前学习内容。

呈现并组织新材料的技巧有:

●建立部分——整体关系

●鉴别序列关系

●发现组合关系

●寻找比较关系

指导学生练习的技巧有:

●让学生私下作答,然后逐个帮助。

●不管学生是否举手都点名叫他们回答。

●事先准备问题,随机让学生回答。

教师应对不同类型的回答提供恰当的反馈和纠正。

对于正确、迅速而肯定的回答,认可它,然后要么再问同一个学生另一个问题,要么很快转向另一个学生。

对于正确但犹豫的回答,作出肯定答复,并很快重述正确答案所需要的事实、规则或步骤。

对于由于粗心而出错的回答,指出回答是错误的,并很快转向下一个学生,不加过多评论。

对于不是由于粗心而是由于不知道而出错的回答,通过暗示、探询或一个相关但比较简单的问题让他寻找正确答案。

第六章介绍间接教学策略。间接教学是一种教和学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习是一种探寻活动,结果是对未知的发现,学习的背景是一个问题。

在间接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概括和辨别过程,调整和提炼刺激材料,获得概念、模式和理论。

间接教学法提供了激发概括化和辨别活动的教学策略,从而形成概念、模式和抽象理论。

间接型的教学职能有:

●使用先行组织者

●概念性活动——归纳和演绎

●正反例的使用

●通过问题引导探索和发现过程

●利用学生的观点

●学生自我评价

●使用小组讨沦

先行组织者向学生展示了一个概念性的预习,为保存和备用而帮助学生储存、标记、组织内容。

问题中心法、有层次的决策法和网络工事法是构建先行组织者的三种方法。

归纳始于对一组有限的资料所进行的具体观察,得出一个边界较广的概括化理论。 演绎是将原则或一般性原理应用于具体事件的推理活动。

正反例的呈现益于界定本质的和非本质的属性,从而构建出精确的概括化原理。 在间接教学法中,问题的作用在于指导学生发现难题的新的层面,或解决两难境地的新方法。

学生的观点可以被用来激发学生兴趣,围绕学生的问题组织学科内容,根据学生个体需要而调整有关反馈,激发对学科的积极态度。因为这些目标不能成为自身的终点,教师必须计划和组织如何利用学生的观点来促进推理、解决问题和批判性思考。

间接教学过程中,当教师给学生机会来说明他们的答案,这样教师和其他同学可以建议他作一些必要的改进时,学生的自我评价回答就出现了。学生最容易以生

—生—师交流的形式进行自我评价,在这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对他们自己或彼此的回答的精确性进行评论和思考。

小组讨论使得学生在大范围的学生中连续的反应进行交流。在这些交流活动中,只有偶尔为了复习或总结时,教师才可以打断,或者安排周期性师生互动,评价每组的进展,并且在必要时为小组讨论重新定向。用于讨论的最好是课本和练习册所没有正式组织好,而且学生对之没有形成高度一致认识的话题。

教师通常一并使用直接和间接教学法,不要使用一种而排除另一种,因为每种皆包含一套职能,构造有效的教授事实,规则和动作序列或者概念、模式和抽象理论的方法。

第七章介绍的是提问的策略。有效的问题是,使学生能够积极组织答案并因此而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问题。

据统计,有70%~80%的问题要求的是知识的简单回忆,只有20%~30%的问题要求进行澄清、扩展、归纳和作出推理。换句话说,五个问题中只有一个对高层次的思维过程有所要求,而且这些认知复杂性层次较高的行为都是在成人的生活,工作和高级的训练中要求频繁使用的。

提问的常见目标有:

●引起兴趣,吸引注意力。

●诊断和检查

●回忆具体知识和信息。

●课堂管理。

●激发高层次的思维活动。

●对学习活动进行组织和重新导向。

●让学生表露情感。

一个问题,如果答案被限制在一个或少数几个的范围之内,这种问题就叫封闭性、直接性问题。这种问题教会学生以一种有限制的方式作出回应。

一个问题,如果有多个正确答案或可接受的回答范围很广,就叫做开放性问题。然而,开放性问题同样有错误的回答。

同一个问题,在一种情况下可能是封闭性的,而在另一种情况下又有可能是开放性的。

问题的提出可以有不同的序列,如“漏斗”式:不断地给最初的问题加上具体的条件,逐渐缩小范围,只需要作简单的推论。

问题除了具有封闭性和开放性特征外,针对不同的学生,还应该注意不同的认知复杂性的问题的组织,包括: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

在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方面,提出一个新的问题或转向下一个学生之前的等候的时间和问题本身一样的重要。教师应该至少等候3秒钟的时间,然后才能问下一个问题,或重复前面的问题,或提问下一位学生。

在提问过程中还要注意避免以下问题:

●不要提出可能有多种答案的复杂的或模棱两可的问题。

●要准备接受正确的然而是异常的答案,特别是提出开放性问题时。

●事先应该想好你为什么问这个问题,明白问题所要求的行为复杂性的程度。 ●不要在还没有作出探询之前就自己给自己的问题作出回答。不要阻止学生把回答说完,就算是错误的回答。应该以部分正确或错误的回答为基础,激发进一步澄清、启发新的信息,或对回答进行重新导向。

●不要使用问题来作为一种惩罚或让学生尴尬的方式。这种对问题的不恰当的使用往往不能改变学生的不当行为,问题只是一种教学的手段,应该被用于特定的目的。对问题的不恰当的使用或者将它用于其他的目的都会影响你的学生对问题的看法和态度。

第八章介绍了自主学习的策略。自主学习是教学和学习的一种方法。它使学习者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目的是以较高的认知复杂度来获取成果。 自主学习涉及以下一系列活动:

●提供有关何时以及如何使用学习的心理策略的信息。

●解释如何将这些策略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之中。

●向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根据他们自己的思维方式以及先前的理解来重新组织内容。

●通过一些活动(练习、对话、讨论)使学习者参与越来越复杂的思维类型,从而将学习任务逐渐转向学习者。

元认知是自主学习的一种策略,它协助学习者对即将学习的内容进行内化、理解和回忆。

元认知策略包括自我询问、自我检测、自我监控以及对内容进行分类和回忆的方法,称为记忆术。

元认知策略是通过心理模拟教授的,在心理模拟中,学习者一步一步地“走完”获取正确解决方法的过程。

●向学生解释所涉及的推理。

●使学生意识到推理。

●使学生集中于对所解释的推理进行运用。

将自主学习应用于所教班级的一种方法是采用一种称之为交互性教学的策略。交互性教学提供机会让大家通过小组讨论来探讨即将学习的内容。

交互性教学涉及一种课堂对话类型,在这种对话类型中,教师期望学生在他们学习课文时进行预测、提问、总结和阐明。

在交互性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做到以下几点:

●与学生共同分担学习的任务。

●最初时承担设计如何预测、如何提问、如何总结以及如何阐明的任务,然后将使用这些策略的任务转给学生。

●通过提示、提供额外信息以及/或者变更对学生的回答要求,来鼓励所有的学生参与到课堂对话中去。

●监控学生的理解,并根据需要调节信息的等级和复杂度。

在自主学习中,教师起支撑作用,在每一次讨论中逐步建立起对话,每次都给学习者加大难度,让他们独立思考先前的语句。支撑必须保持恰当的程度,以便每位学习者的回答保持在最大回答机会区域之内。

可以对课堂对话进行调整,如调节内容的流量和复杂度;提供充足的机会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教授认知策略,从而促进多元文化课堂中自主学习的目标。

第九章介绍了合作学习的策略,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共享基本目标,即,使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促进更高的(更复杂的)行为类型。合作学习过程中师生互动的基本目标是促进独立思考。而生生互动的基本目标是,鼓励全班所有成员积极参与和互相支持。

合作学习过程中任务具体化和学习材料的基本目标是,创造一个活动结构,其最终成果仰赖于组内个体间共享、合作、协助。合作学习过程中布置角色和责任的基本目标是,利于小组工作、促进成员间的沟通和共享。

建立合作性任务结构包含五个步骤:

a.将活动的目标具体化

b.将任务进行组织

c.讲授合作的程序

d.监管小组的工作

e.总结

第十章介绍了如何发动学生和课堂管理。作者给出一些有助于开发课堂守则的建议:

●制定与自己的风格相一致的守则。

●勿定不能强制执行的守则。

●仅对必需的守则进行具体化。

●宽泛地陈述守则,使之涵盖不同的而又相关的行为。

要在课堂上架起师生之间文化沟通的桥梁,教师或许可采用以下方法: ●营造一种开放的、自由冒险的气氛。

●设计与学生兴趣和需要相符的教学。

●允许开展同学生文化相融的活动和任务。

第十一章介绍了一些维持课堂秩序和纪律的理论,有课堂管理的人本主义传统方法、课堂管理的应用行为分析传统方法和课堂管理传统方法。

在讲解了三种管理课堂的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性后,作者介绍了一种课堂管理的整合方法,即低姿态的课堂控制,这是指那些有效教师所采用的处理问题的策略,即在不破坏一堂课正常进行的情况下来制止违规行为。

第十二章介绍了评估学生学习的一些技术,测验可以提供两种类型的信息。判断学生在其他学生中的地位或等级的测验叫做常模参照测验(NRT)。这种类型的测

验揭示关于一学生作业成绩与同龄或同年级学生大样本相比的程度。主要优点在于,它能在一个单独的试卷中涵盖许多不同的内容领域,其主要缺点在于,在界定与个体文本或练习册相连的特定的强处、弱点方面范围太宽泛、不具体而起不到作用。

将学生的成绩同一标准的掌握水平相比的测验叫做校标参照测验(CRT)。这种类型的测验揭示了关于一学生是否在某种技能或某套技能方面需要额外的指导。 校标参照测验的主要优点在于,它能得出关于个体技能或行为的高度具体的信息;其主要缺点在于,许多这样的测验尚需对有关学校典型教授的许多技能或行为作出判断。

而标准化测验是由测验设计专家所开发的,用于判断学生与同龄和同年级的其他人相对的作业水平。因为它们根据特定的、格式化程序实施和判分,所以称为标准化测验。

第十三章介绍了基于表现的评价。表现测验运用直接学习测量,它要求学习者分析、解题、实验、决策、测量、同他人合作、口头展示或生产产品。表现测验不仅能够评价较高水平的认知技能,而且能够评价非认知的学习结果,如自我指导、同他人共事的能力以及社会意识。

表现测验要求学习者的四种成绩:产品,复杂认知过程,可观察的表现、态度和社会技能。可以用核实一览表,评分度量表或整体量表对这些表现评分。

而档案是一种对学习者成果有计划的汇编,文档记录学生所完成的结果以及所采取的路径。

我觉得书中有很多观点可以借鉴,可以应用于自己的课堂研究。由于我选的课题是课堂动态生成资源,我觉得第七章“提问策略”对我现在的研究有较好的指导作用。要想有较多的动态生成资源在课堂上产生,就必须设计开放性的问题、有效的问题、能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有效的问题是使学生能够积极组织答案并因此而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问题。尤其在复习课上,如何设计才能将封闭性问题转变成开放性问题,才能让学生由觉得单调重复而不感兴趣变成愿意积极参与,才能让问题成为丰富的资源,都是教学中需要反复推敲的。据国外学者研究,他们的课堂上有80%的时间花在提问和回答上。我想,我们的复习课上问题所占时间可能也非常多,而且很多是追加问题。这些问题以及追加问题应按怎样的顺序,才能更为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类型的问题有不同的作用。如识记型问题要求学生对记忆中已有的知识进行回忆、描述或识别。理解型问题要求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解释、归纳和说明。应用型问题要求学生超越记忆中的知识,

在新的不同的环境中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理解。分析型问题要求学生能将问题分成几个组成部分,并在各个部分之间建立起联系。综合型问题要求学生针对新的问题设计出独特的回答。评价型问题要求学生形成判断并作出决定,使用某个标准判断回答的合理性。探询式问题指的是,在学生作出回答后继续追问的问题。它的目的是:要求进行澄清、激发新的信息,或者是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重新导向或组织。探询式问题的关键是,要使你的问题仅仅是前一个问题的小小的扩展。 同时,如果想课堂上能够有真正动态生成的资源,就不要不允许错误的答案。最好经常地试用一些更宽泛的标准,而不是对/错的标准,使得所有的学生都能享受回答问题时的感情和知识上的奖赏。例如,除了对准确的答案表示奖赏之外,还应该对最新奇的、最超前的、最实际的、最有启发性的回答表示奖赏。这会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问题所带来的挑战和激动。问题是教学手册上的另一项工具,因为它们所具备的无穷的变化,所以它们也是我们的教学手册上的最灵活的工具。

《有效教学方法》读书笔记(作为决策者的教师)

作为决策者的教师

应该(1)了解教学目的和目标

这些决定对于发展有效的课时计划至关重要,因为它们为课时计划提供了结构,并且把课时计划与重要的社会价值观和职业价值观的源泉结合起来。单元和课时计划是在课堂和学校课程中实现这些价值观的工具。

(2)了解学习者

人们总结了六个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教师制定计划时,花在钻研学习者特征上的时间(平均43%),比花在其他任何方面的时间都要多(Clark SL Peterson,1986)。回忆一下学生学习所受到的重要影响:能力和成就、人格(包括焦虑、学习风格和自我意识)、同辈以及家所在的地方和家庭。

(3)了解学科内容

计划的另一个方面,是了解你所教的学术性学科和年级水平。学科内容专家把这些内容组织呈现在教学材料、课文和课程指南中,教师则利用它们让学生学得更容易、更有条理、更便于记忆和以后的应用。从这些来源中获得的内容组织,将帮助你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排序以及对时间进行安排。

(4)了解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决策还需决定以下几个方面:

●恰当的速度和节奏(介绍新材料的速度)

●呈现方式(讲演或小组讨论)

●班级安排(小组、全班或独立学习)

●课堂管理(举手、说出)

应该协调以上几方面所作的决定,形成一个连贯的整体,从而呈现个别课时目标。

《有效教学方法》读后感

读了美国加里··鲍里奇著,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有效教学方法》一书,感慨颇多。本书共有章,每一章谈一个教学中的重大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或统计数据作为根据,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主要阐述了如何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作者在书中阐述了很多有效的教学方法,但我认为书中的精髓就是要牢牢记住促成有效教学的五种关键读后感行为:

1、清晰授课:指教师向全班呈现内容时使要点易于理解;清晰地解释概念,使学生能按逻辑的顺序逐步理解;口齿清楚不含糊,没有分散学生注意力的特殊习惯。

2、多样化教学:是指多样地或灵活地呈现课时内容。

3、任务导向:是指把多少课堂时间用于教授教学任务规定的学术性学科。

4、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是指致力于增加学生学习学术性科目的时间。

5、确保学生成功率:是指学生理解和准确完成练习的比率。

在静下心来,仔细阅读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对照有效教学的方法,我认真分析了自己平时的教学工作,如一盏明灯让我豁然开朗。

一、有效教学不能简单理解为用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

平时备课,我为了提高一节课的利用率,往往会准备很多内容,尤其是公开课,似乎这样才是好。但结果是到下课,教学内容来不及完成,或是由于内容较多,教学速度就比较快,很多环节还没有很好地深入展开,就匆忙结束了。我们不能将有效教学理解为用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前提是要面向全体,关注效益,保证在符合学生实际学习水平,接受能力的基础上合理组织充实教学内容,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和发展,从而达到质和量的最优化,有效化。

课堂教学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可能大容量,高速度的教学有一小部分学生可以适应,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难以消化接受,因此容易使他们失去信心,加剧两极分化。

另一方面,有时也常叹惜时间都在一些无意义的活动中浪费了。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就要求我们尽可能的重新组织,合理安排,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不能单一地依赖现代多媒体技术来呈现教学内容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信息技术给教学提供了更便捷,更广阔的平台。图片,动画,视频等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管,激发学习兴趣,而且方便操作。网络更是有它的灵活活性和互动性,能更好地为学生的自主选择学习服务。

老师们也开始喜欢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比较多的是课件的使用。尤其是现在的公开课,不仅是教师教学基本素质的比拼,更是教学课件的大汇粹。但是不是不用多媒体课件就不能上课呢,或者说不能算一节好课呢?

课件会把我们约束在讲台旁,教师只是不断地点击着鼠标,紧张着下一步是什么,如果出现操作失误或是机器故障,就无法继续下去。由此可见,我们不能完全依赖现代化媒体,而要和常规媒体互相结合,并不是整节课都用课件,而是在一些教学重点,难点,用多媒体能更好达到教学目标的环节上使用。选择时本着讲究效率,降低成本的原则,尽量选用现场互动性较强的媒体,真正发挥它们的作用,优化课堂教学。

三、热闹的课堂气氛并不一定代表学生有认真地投入学习

在很多课例中教师都精心创设愉快氛围,努力给学生一个快乐课堂。形式多变,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

热热闹闹的一课可能更容易得到认可,因此很多教师苦心研究每一个环节的教学方法,在一节课上尽可能多地用上所能用的,如唱歌,游戏,比赛,韵句,猜谜,调查等,整堂课学生又说,又唱,又跳,一直处于兴奋状态。这样就是成功教学吗?并非如此,关键要看学生真正获得了什么。

一节好的课要动静结合,是两者的优化过程。动——指的是在活动中学,练,用,主要是口头的活动。静指的是——教师讲解,示范时,学生听,和思考,听录音,看录象,笔头练习等。随着知识水平的增长,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会逐渐转到对知识本身,及学习的成就感上,因此更要注重静的练习。

总而言之,我认为《有效教学方法》是一本好书,它确实给我带来了一些观念和方法上的启示,让我们不仅做一名合格的教师,更要让自己成为一名有效教师!

《有效教学方法》读书笔记(多样性)

有效教学的一个关键行为是多样化教学。在上课开始时吸引学生的注意是—回事,但要保持他们的注意则完全是另外一回事。教学方式(比如视觉的、口头的、触觉的等)和教学活动(大组讲演、问答、小组讨论等)中的多样变化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从视觉主导的教学转换到以口头主导的教学(或者同时使用这两者),以及把—节课分解为若干教学活动(比如解说之后进行问答),这样的措施都很重要。

在教学方式和教学活动中安排一些变化,可以在多样的背景下呈现该堂课的内容,使学习者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风格,用不同的方式来理解材料。这些变化还使学生能够看到先前学习材料的不同运用方式。这样强化学习材料,比起用同种模式和同种方式来简单重述,效果要好些。它还鼓励学习者根据当前使用的新的模式和程序延伸和扩展材料。例如,在讲演中学到的材料可能会在问答期间捉襟见肘,因为在问答时,当学习者回答了一个问题,他会发现前面的理解由于学习时受到环境的限制,有一部分不正确。众所周知,多样化教学能帮助学习者保持注意并积极投入学习过程,它的作用远不止这一点,它还给学生提供了更易记忆和更清晰的学习经历。一定要记住在课时计划的这个阶段考虑到增加教学多样性的方法。

更多相关推荐:
有效教学方法读书笔记

有效教学方法读书笔记第一章有效教师1促成有效教学的五种关键行为1清晰授课使要点易于理解清晰地解释概念使学生能按逻辑的顺序逐步理解口齿清楚不含糊没有分散学生注意力的特殊习惯2多样化教学多样地或灵活地呈现课时内容丰...

《有效教学方法》读后感

《有效教学方法》读后感安宁市昆钢三小史兴存《有效教学方法》是美国教育家加里.鲍里奇的作品。它与一般的泛泛而谈的教育理论书籍不同,它是基于一项xx年的课堂教学研究而总结成书。因此,在这本书中我不但学到了一些经过实…

《有效教学方法》读书体会

读有效教学方法一书的体会读有效教学方法这一本书书中有关促成有效教学的五种关键行为让人深有感触在以往也曾在相关的教育教学书籍中看到过关于课堂教学方面的理论知识课堂教学强调教学的艺术性教学的效率问题可是更多的只是理...

有效教学方法读后感

有效教学方法读后感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正因为自己缺乏经验更要从各方面充实自我而由加里鲍里奇所著的有效教学方法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这本书基于一项25年的课堂教学研究此书能够帮助教师做好准备以迎接挑战本书展现...

《有效教学方法》的读书笔记

有效教学方法的读书笔记1读了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儿童研究评价家加里鲍里奇所著的有效教学方法一书收获很大书中认为有效教学至关重要的五种行为是1清晰授课2多样化教学3任务导向4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5确保学生成功率清晰授...

《有效教学方法》的读书笔记[1]

有效教学方法的读书笔记1读了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儿童研究评价家加里鲍里奇所著的有效教学方法一书收获很大书中认为有效教学至关重要的五种行为是1清晰授课2多样化教学3任务导向4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5确保学生成功率清晰授...

《有效教学方法》读后感

有效教学方法读后感读了有效教学方法一书中有关促成有效教学的五种关键行为之后深有感触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以前也在相关的教育教学书籍中看到过关于课堂教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强调教学的艺术性课堂教学的效率问题可是更多的流于理...

读书笔记——读《有效教学方法》有感

读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心得三中邱菊读完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这本书我就想到了一句话教学是一门艺术我甚至觉得在艺术前还须加上精雕细琢因为教师要想自己的教学行为成为有效的教学行为须关注一切跟教学活动有关的东西样样都不能忽...

《有效教学方法》读书笔记

有效教学方法读书笔记郭艳书中提到教育的艺术同时也需要给予信念接着举一例子有一位老师在给临毕业的学生们上最后一节课时他把学生们带到实验室给他们的最后一次实验水的三种形态老师对孩子们教育道人生也有三种形态当你对生活...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

有效教学之我见有效教学是指师生在互动教学过程中遵循一定教学活动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或物力投入实现了尽可能多的预期教学目标从而促进教学主体的主动发展它包含有三个含义一有效果是有效教学的直接体现就要求我们在课前...

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读书心得

快乐学习快乐成长如何有效教学让孩子快乐学习佛爷来小学付慧理现在的每个学生学习科目多压力大那么怎么样才能让他们有效地学习快乐的学习呢这个问题一直在我的脑海里浮现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直到最近看了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这本...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读了有效教学一书真的让我从中领会了许多知识让我获得了许多感悟读完后我发现自己的心灵得到了净化人格得到了完善理念实现了飞跃一有效设计备课在本章节中提到了一些怎么样备课才实用的一些意见和做法在我看来...

有效教学方法读书心得(3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