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学》教案

时间:2024.3.31

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         幼儿心理学         

组:          

课程性质:              

开课专业:                 

主讲教师:            

开课时间:

幼儿心理学课程基本情况

(一)授课专业:学前教育专业 学生班级:11学前教育(1)、11学前教育(2)

学生人数:65人

(二)学时学分:总学时36, 周学时2,学分2

(三)使用教材

王振宇主编:《幼儿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年4月版

(四)教学参考书

[1] 周宗奎:《现代儿童发展心理学》,安徽人民出版社,20##年版。

[2] 李丹:《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3] 高月梅:《幼儿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4] 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年版。

[5] 陈帼眉,冯晓霞,刘桂珍:《学前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6] 陶保平:《学前教育研究方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年版。

[7] 陈帼眉:《学前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年版。

[8] 李燕:《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年版。

(五)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启发式教学,课堂讨论,案例教学,提问式教学,学生讲授,师生互动。

(六)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传统讲授,网络教学, VCD,录相。

(七)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加闭卷考试。

(八)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方法

通过案例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讲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与同学的沟通能力等;通过幼儿园实地的观察、记录与分析,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九)学习规范要求:

严格考勤,注重学生课堂表现及课堂参与情况,课下作业的完成情况等。

第一章 绪论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的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幼儿心理学的对象和内容,理解幼儿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区别和联系,激发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

教学重点:1.幼儿心理学的对象及内容  2.幼儿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儿童期的年龄划分

教学方法手段:使用多媒体教学,运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1. 陈帼眉,冯晓霞,刘桂珍:《学前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2. 李燕:《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年版。

3. 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年版。

第一节  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学时)

导入:讲述前苏联动物心理学家H·H·拉德金娜——苛特恩关于把幼小的黑猩猩当孩子养的实验,自然引入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讲述:

幼儿心理学是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这句话概括地说明了幼儿心理学研究的范围和内容。

一、幼儿心理学的年龄范围

回忆:普通心理学所涉及的年龄阶段及研究内容。

指出:儿童心理的发展是指从初生到成熟时期(一般指0—18岁)心理的发展。从初生到进入小学之前是广义的学前时期(0—6岁)。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在这个年龄范围内的儿童心理的发展。

儿童期的年龄划分:

二、幼儿心理学的内容

(一)个体心理的发生。举例:注意、记忆。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举例: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

(三)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举例:幼儿个体差异。

三、幼儿心理学与有关学科的区别和关系

课堂讨论:

请学生分小组讨论幼儿心理学与有关学科的区别和关系,然后请每组选一位代表进行发言,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讲述。

(一)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又称年龄心理学,它的研究对象是人的个体从出生到衰老整个生长过程中心理的发生发展。发展心理学又可分为儿童心理学、老年心理学等。它更多是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成熟时期心理的发展。换句话说,发展心理学的对象常常主要是儿童心理的发展。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各阶段也可以分别独立成为一些学科,如幼儿心理学、小学生心理学、青年心理学等等。幼儿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或分支,而且是内容最充实的分支。

(二)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研究人类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儿童的心理活动,包括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的心理活动,服从人类心理活动最一般的规律。幼儿心理学应以普通心理学为依据。我们在学习幼儿心理学时应该以普通心理学知识为基础。幼儿心理学不仅是利用普通心理学的知识,反过来幼儿心理学的研究资料和成果,又可以丰富和促进普通心理学的研究。

(三)学前教育学

学前教育学研究学前儿童教育的规律。学前儿童是在成人直接教育下成长的,他们的心理发展,一步也不能离开教育。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发生发展,必须了解学前教育学。同时,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又可以而且应该为学前教育学提出理论和实际资料的依据。

(四)儿童解剖生理学

儿童解剖生理学研究儿童身体结构和机能的发育。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发生发展必须了解儿童生长发育和成熟的规律。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更是需要以儿童神经系统和高级神经活动发展的知识为依据。

(五)辩证唯物主义哲学

辩证唯物主义揭示自然、社会和思维现象的最普遍的规律。幼儿心理学的研究,总是不能离开一定哲学思想的指导。科学的幼儿心理学,应该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同时,幼儿心理学又为辩证唯物主义提供科学报据。

     总结:

本节课所讲授的内容,强调重难点。

第二节  幼儿心理学的任务和意义(1学时)

导入:联系教育实习与就业,学习幼儿心理学可以做什么?

讲述:

一、幼儿心理学的任务

幼儿心理学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应该完成两个主要任务。第—个任务是揭示儿童心理变化的基本规律。第二个任务是解释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的变化。也可以更明确地说有三个任务:第一,是什么,描述幼儿心理发展过程的共同特征与模式;第二,什么时间,揭示与描述这些特征与模式发展变化的时间表;第三,什么原因,对儿童心理发展变化的进程进行解释,分析发展的影响因素,揭示发展的内在机制。

二、研究幼儿心理学的意义

幼儿心理学的研究,既有重大的理论价值,也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幼儿心理学的理论意义

幼儿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辩证唯物论、普通心理学等提供理论依据。

1.幼儿心理学可以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提供科学根据。

学习幼儿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提高同一切迷信思想和唯心主义偏见作斗争的能力。

2.幼儿心理学有助于丰富和充实心理学的一般理论。

我们也可以看到,幼儿心理学还为学前教育学等学科提供理论依据。

(二)幼儿心理学的实践意义

儿童心理学(包括幼儿心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的实践性表现在它和社会实践有密切的联系。它来源于社会实践,又必须为社会实践服务。

1.社会实践的需要是儿童心理学产生的根源。

科学的儿童心理学产生于19世纪后半期,一般以1882年德国生理和心理学家蒲来尔(w.Preyer)的《儿童心理》一书的出版为标志。

2.幼儿心理学必须为实践服务。

不仅早期教育,一切与学前儿童有关的工作,如婴幼儿卫生保健、儿童文学艺术创作、儿童玩具和服装的设计等,都需要幼儿心理学的帮助。幼儿心理学只有为社会实践服务才有生命力。

幼儿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课。为了更好地学习和研究学前教育科学,必须掌握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知识。学前教育如果离开了幼儿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就只能成为经验之谈,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同学必须认真学好幼儿心理学。

课堂讨论:

分组讨论学习幼儿心理学希望获得哪些收获?

结合学生讨论结果进行分析讲述:

通过幼儿心理学的学习,希望同学们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收获:

1.掌握有关幼儿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基本知识。

2.培养对幼儿的兴趣和感情,培养为学前教育事业献身的专业思想。

3.初步掌握研究幼儿心理的方法。

4.促进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和巩固。

本章要点:

1.幼儿心理学的对象及内容

2.幼儿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区别和联系

本章思考题:

1.幼儿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哪些?

2.幼儿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有哪些?分析其各自的优缺点。

3.幼教工作者为什么要学习幼儿心理学?

4.在课后每人收集关于幼儿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文章各一篇,分析各种研究方法在文章中是如何运用的?

5.分析幼儿心理学中纵向研究与横断研究、整体研究与分析研究、差异研究、双生子研究这几种研究类型的内涵。

教学总结与反思:

    通过本章的讲授,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对幼儿心理学这门课程比较感兴趣,师生互动好,但个别学生在儿童期的年龄段划分上认识还不够深入,在以后课堂教学中加强这方面知识的讲授。

第二章  幼儿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的目的与要求:使学生了解研究幼儿心理的基本原则,掌握幼儿心理研究的类型和研究幼儿心理的具体方法,能按幼儿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具体要求进行简单操作。

教学重点:1. 研究幼儿心理的基本原则 2. 幼儿心理研究的类型

教学难点:研究幼儿心理的具体方法

教学方法手段:使用多媒体教学,运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1. 陈帼眉,冯晓霞,刘桂珍:《学前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2. 李燕:《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年版。

3. 边玉芳:《儿童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年版。

第一节 研究幼儿心理的基本原则(0.5学时)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辩证唯物主义的内涵,请个别学生发言。

辩证唯物主义是我们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最高指导原则,同时也是幼儿心理学的方法论原理。普通心理学指出的原则,如客观性原则,实践性原则,矛盾性原则,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一般与个别相结合的原则等等,也是学前儿童心理研究中应该遵循的原则。

讲述:

针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研究时尤其应注意贯彻下列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第一,研究学前儿童的心理,必须考虑到儿童生活的客观条件。

第二,任何结论都要以充分的事实材料为依据。

二、发展性原则

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研究学前儿童,不仅要注意已经形成的心理特征和品质,更应注意那些刚刚萌芽的新特征和品质以及心理发展的趋势。案例:0-3岁幼儿注意的发展。

三、教育性原则

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应贯彻教育性原则。这是学前儿童心理研究人员必须遵循的职业道德要求。

第二节  幼儿心理研究的类型(0.5学时)

学前儿童心理的研究可以分为各种类型。以研究时间为标堆,可以分为纵向研究和横断研究,以研究范围为标准,可以分为整体研究和分析研究;以研究课题为标准,可以分为差异研究、相关研究和因果研究。

一、纵向研究和横断研究

所谓纵向研究就是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某个或某些儿童进行追踪研究,以查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心理发展的进程和水平的变化。纵向研究的时间可长可短。长者可达几十年,短则可以是几个月。短时的纵向研究一般只适用于年龄较小的婴儿。

所谓横断研究,是在同一时间内,研究某一年龄阶段或几个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年龄待点。

课堂讨论:

纵向研究与横断研究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问题?结合学生作答进行讲解。

纵向研究要注意时间的安排问题。如果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生活在一起,可随时进行研究。否则,研究可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进行。时间的间隔应该固定,间隔的长短要考虑到儿童的年龄。年龄越小,心理的发展变化越大,间隔的时间应越短。

横断研究应特别注意研究对象的典型性。因此,应慎重确定研究对象的年龄及年龄组的划分。要使研究对象达到足够的数量。并且照顾到研究对象的生活和教育背景。一般来说,儿童年龄越小,年龄组内的儿童年龄差距应越小,这样有利于发现心理发展的质变和关键年龄。案例:出生顺序对孩子智力影响的研究。

纵向研究和横断研究各有优缺点。鉴于两种研究类型各有千秋,在许多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兼而用之,以取长补短。

二、整体研究和分析研究

整体研究又称系统研究,即把儿童心理的各个方面作为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研究对象系统,当成一个整体结构来进行研究。

分析研究又称专题研究,是对儿童心理发展中某一个别的、局部的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大多数的研究课题属于此类。

纵向研究和横断研究都可以是整体研究或分析研究。纵向研究可以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全貌,也可以研究某一个方面心理的发展。横断研究也可以是整体的,也可以是专题的。

整体研究和分析研究并非截然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的。案例:儿童筷子使用技能实验。

三、差异研究、相关研究和因果研究

幼儿心理学的课题,较多集中于研究不同年龄儿童心理活动的区别,我们把这种类型的研究称为差异研究。通过这一类的研究,可以探讨不同年龄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各种心理现象发生的时间及发展的关键年龄等。

相关研究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现象之间的关系,或心理现象与其它因素之间的关系。这一类研究有助于查明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结构,以及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相关研究只能说明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不能说明关系的性质.

因果研究是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通过研究验证假设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以查明心理发展内部诸因素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外部因素对内部因素的影响,或内部因素对外部因素的反作用。

以上几种类型都需要依靠推论统计来进行。

四、双生子研究、跨文化研究

根据不同的研究任务和课题,还可以采用双生子研究、跨文化研究等方法。

双生子研究的目的在于研究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说明遗传和环境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这种方法主要是了解双生子(遗传因素相同的儿童)在不同条件下心理发展的异同。案例:格赛尔的双生子实验。

跨文化研究的目的在于研究不同社会文化背景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这种方法主要是查明不同社会结构、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以及教养方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案例:万能养育机。

总结:本节课所讲内容,强调学习重点。


第二篇:幼儿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不是用来描述个性的词是( )。

A.自私自利 B.心胸狭窄C.宽容大度D.相貌出众

2.个性的( )指人与人之间没有完全相同的个性。

A.独特性B.整体性C.稳定性D.社会性

3.从一个人行为的一个方面可看出他的个性,这是个性( )的表现。

A.独特性B.整体性C.稳定性D.社会性

4.个性倾向性是以人的( )为基础的动机系统,它是推动个体行为的动力。

A.理想B.动机C.需要D.志向

5.对幼儿来说,个性发展的主要内容是( )开始形成的。

A.自我意识B.个性特征C.调控系统D.情绪状态

5.在一定程度上说,( )的成熟标志着儿童个性的成熟。

A.自我意识B.个性特征C.能力倾向D.个性倾向

7.孩子从刚出生开始,就显出个人特点的差异,这主要是( )的差异。

A.言语特征B.记忆过程C.思维特征D.气质类型

8.自我意识萌芽最重要的标志是( )。

A.会叫“妈妈”B.思维出现C.学会评价D.掌握代词“我”

9.自尊心、自信心和羞愧感等是( )的成分。

A.自我评价B.自我体验C.自我控制D.自我觉醒

10.关于需要和动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需要是人脑对生理和社会的要求的反映 B.动机是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

C.需要一旦产生,就转化成为推动人活动的动力 D.需要必须有诱因条件才能转化为动机

11.关于学前期儿童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不正确的说法是( )。

A.儿童的性格尚未表现出明显的个别差异 B.儿童性格的发展具有明显受情境制约的特点

C.学龄晚期开始,行为受内心制约,且习惯已经形成 D.学龄晚期阶段,性格的改造更加困难

12.( )迅速发展是幼儿学习的基础。

A.语言能力B.模仿能力C.认识能力D.特殊能力

13.气质、性格与活动的关系,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表现在活动中 B.对活动有直接影响 C.不直接决定活动的完成 D.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

14.不同气质特点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针对( )的孩子,应防止粗枝大叶,虎头蛇尾。

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

15.心理学和生理学的研究证明,儿童智力发展的关键期是( )。

A.婴儿期B.学前期C.学龄初期D.学龄中期

16.能够集中反映人的心理面貌的独特性的是( )。

A.个性的调节系统B.个性的倾向性C.个性的心理特征D.个性的能动性

17.不属于气质的特性是( )。

A.遗传性B.先天性C.易变性D.稳定性

18.“老师说我是好孩子”说明幼儿对自己的评价是( )。

A.独立性的B.个别方面的C.多方面的D.依从性的

19.表现在人对显示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是( )。

A.道德感B.理智感C.气质D.性格

20.布鲁姆认为,( )是智力发展的最高点。

A.13岁B.15岁C.17岁D.19岁

21.下面不属于幼儿社会性需要的形式是( )。

A.安全B.交往C.游戏D.尊重

22.个性心理特征不包括( )。

A.需要B.能力C.气质D.性格

23.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因素是( )。

1

A.气质B.性格C.能力D.兴趣

24.托马斯·切斯将儿童的气质分为三种,即容易抚育型、困难抚育型和( )。

A.情绪不稳定型B.多愁善感型C.掩蔽现象型D.起动迟缓型

25.( )不是幼儿期儿童性格的典型特点。

A.活泼好动B.喜欢交往C.好奇好问D.稳定性较强

二、填空题

1.______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

2.对自己所作所为的看法和态度,包括对自己的存在以及与周围人或物的关系的意识,就是______。

3.需要是个性积极性的源泉。需要分______需要和______需要两种。

4.______是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它可能是被意识到的,也可能是未被意识到的。

5.兴趣有三个特点:______、______和______。

6.气质指一个人所特有的、主要是生物性决定的、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方面。

7.______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性格的特点包括______和______。

8.根据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及灵活性的不同,在日常生活中,一般将人的气质划分为四种类型,即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

9.个性心理特征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10.兴趣有三个特点:______、______和______。

三、名词解释

1.个性:是指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人与人之间个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每个人待人接物的态度和言行举止中。要了解一个人的个性,主要看他的言行表现,而在言语和行为两者中,行为表现更能反映一个人真实的个性。

2.自我意识:对自己所作所为的看法和态度,包括对自己的存在以及与周围人或物的关系的意识,就是自我意识。

3.需要:指人脑对生理和社会的要求的反映。它在心理上通常被体验为一种不满足感,或者是有获得某种对象和现象的必要感。需要是个性积极性的源泉。需要分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两种。

4.动机:是指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动机可能是意识到的,也可能是未被意识到的。

5.兴趣:是指人积极地接近、认识和探究某种事物并与肯定情绪相联系的心理倾向。兴趣有三个特点:指向性、情绪性和动力性。

6.气质:指一个人所特有的、主要是生物决定的、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反应的大小)、平衡性(兴奋或抑制的优势)及灵活性(转换的速度)、指向性(有人倾向于外部事物,有人倾向于内心世界)方面。气质的特点包括天赋性、遗传性、稳定性。

7.性格: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性格的特点包括对现实稳定的态度、惯常的行为方式。

8.能力: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通过人的活动体现出来;反过来,又是成功完成活动的条件。

9.智力分化论:这种理论认为,儿童的智力最初是混沌不分化的,儿童智力因素的数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开始是一般化的智力,后来逐渐发展为一些智力因素群。这种理论认为,将智力分成一般智力(决定一个人智力高低的主要因素)和特殊智力(完成某些特定任务所必需的),比较适合于儿童智力发展的规律。

10.智力复合论:这种理论认为,儿童的智力最初已经是复合的、多维度发展的,其发展趋势是各种智力因素的比重和地位不断变化,复合性因素的比重越来越大。

11.智力内容变化论:这种理论认为,同一智力因素本身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变化。同是智力的一般因素,在婴儿期,其内容是感知动作性质的,以后则是认知性质的。

四、简答题

1.个性的基本特征是独特性、整体性、.稳定性和社会性。

(1)个性的独特性。个性的独特性是指人与人之间没有完全相同的,人的个性千差万别。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无法找到 2

两个完全一样的人。

另外,个性的独特性并不排斥在人与人之间的共同性。虽然每个人的个性是不同于他人的,但对于同一个民族、同一性别、同一个年龄段的人来说,个性中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共性。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文化背景中的人的心理都有一些比较普遍的特点。

(2)个性的整体性。个性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结构,是由各个密切联系的成分所构成的多层次、多水平的统一体。在这个整体中,各个成分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使每个人行为的各个方面都体现出统一的特征。

(3)个性的稳定性。个性具有稳定性的特点。个人的偶然行为不能代表他真正的个性,只有比较稳定的、在行为中经常表现出来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才能代表一个人的个性。个性是相对稳定的,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现实生活是非常复杂的,现实生活的多样性和多变性带来了个性的可变性。

(4)个性的社会性。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人的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中,人个性的本质方面是由人的社会关系决定的。个性特征的形成,和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及其所受的教育密切相关。即使比较基本的个性特征的形成,也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密不可分。个性具有强烈的社会性;是社会生活的产物。影响个性形成的社会因素包括: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个性具有社会性,但个性的形成离不开生物因素。生物因素给个性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社会因素使这一可能变成现实。

2.个性是一个复杂的、多侧面、多层次的动力结构系统,主要包括个性的调控系统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1)个性的调控系统,包括个性的调节系统和个性的倾向性。个性的调节系统以自我意识为核心,自我意识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是个性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制约着个性的发展;自我意识的成熟标志儿童个性的成熟。个性倾向性是以人的需要为基础的动机系统,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志向、理想、信念和人生观等。了解幼儿个性倾向性发展的特点,是进行有效教育的前提。

(2)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是人的多种心理特点的一种独特结合。因此,它集中地反映了人的心理面貌的独特性。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3.一般把3—6岁作为个性形成过程的开始时期,标志有四方面:①心理活动整体性的形成;②心理活动稳定性的增长;③心理活动独特性的发展;④心理活动积极能动性的发展。

4.学前期儿童的一些个性特点对他们后来的发展有很直接的影响,成为个性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学龄前期儿童个性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儿童日后的发展。也可以说,我们每个人身上的特点,都可以在我们小的时候找到根源。这也提醒教育者,要注意幼儿良好个性的培养,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学前期儿童个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自我意识、需要、动机、兴趣、气质、性格及能力的发展各方面。

5.需要和动机既有联系又有差别。需要是一种刺激,人的活动动机是在这种刺激下产生的:有了某种需要,人就会想办法满足它,从而产生活动动机;但需要产生之后,并不一定就成为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需要变成动机往往要有一个发展阶段。处于萌芽状态的需要,能使有机体产生不安之感;需要增强到一定程度,会使人产生一定的愿望;而愿望变成动机的过程还需要有一定的诱因条件,才能为满足愿望而采取行动去达到一定的目的。

6.在儿童性格差异日益明显的同时,幼儿性格的年龄特征也越来越明显,具体表现在:

(1)活泼好动。活泼好动是幼儿的天性,也是幼儿期儿童性格的最明显特征之一。

(2)喜欢交往。儿童进入幼儿期后,在任何地方,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可以不经他人特别介绍,孩子之间会很快、自然而然地熟悉起来,并一起做游戏。 (3)好奇好问。这主要表现在探索行为和好奇好问两个方面。

(4)模仿性强。模仿性强是幼儿期的典型特点,小班幼儿表现尤为突出。

(5)好冲动。幼儿性格在情绪方面的表现就是情绪不稳定、好冲动。

7.个体对自己所作所为的看法和态度,包括对自己的存在以及与周围人或物的关系的意识,就是自我意识。在自我认识的过程中,个体是把认识的目光对着自己,这时的个体既是认识者,又是被认识者。

自我意识有两个基本特征,即分离感和稳定的同一感。

(1)分离感。分离感即一个人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在身体和心理的各方面都是和他人不同的。

(2)稳定的同一感。稳定的同一感即一个人知道自己是长期的持续存在的,不管外界环境如何变化,不管自己有了什么新的特点,都能认识到自己是同一个人。

8.个性倾向性是决定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动力系统,对一个人的心理与行为起着促进和引导的作用。学前期儿童个性倾向性的发展主要反映在需要、动机及兴趣的发展方面。

个性倾向性有两个基本特征,即积极性和选择性。

(1)积极性。个性积极性使人以不同的态度和努力程度去组织自己的行动。例如,当一个人的需要较强烈时,他的行为 3

反应就会相应比较强;而当需要较弱时,行为反应的程度就会相对减弱。

(2)选择性。个性积极性使人有目的、有选择地对客观世界进行反应。例如,不同的需要会导致人选择不同的事物、不同的方向。

9.幼儿需要和幼儿动机的发展。

(1)幼儿需要的发展。幼儿需要的发展遵循着一个规律,即年龄越小,生理需要越占主导地位。幼儿期儿童的社会性需要逐渐增强。同时,需要的发展已经显现出明显的个性特点:①开始出现多层次、多维度的整体结构;②优势需要有所发展。

(2)幼儿活动动机的发展。进入幼儿期以后,随着儿童社会性需要及其目的性的发展,孩子的活动动机有了较大发展。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从动机互不相干到形成动机之间的主从关系;②从直接、近景动机占优势发展到间接、远景动机占优势;③从外部动机占优势到内部动机占优势。

10.心理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将能力划分成两大类。

(1)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指大多数活动所共同需要的能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智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像力和注意力都是一般能力。一般能力以抽象概括能力为核心。特殊能力指为某项专门活动所必需的能力,又称专门能力。它只在特殊领域内发挥作用,是完成有关活动不可缺少的能力,如数学能力、音乐能力、美术能力等。

(2)认识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认识能力就是学习、研究、理解、概括和分析的能力。操作能力就是操纵、制作和运动的能力,如平常所说的动手能力、体育运动能力等。社交能力即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如组织管理能力、言语感染能力等。

11.幼儿能力的发展表现在:

(1)幼儿智力的发展。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幼儿期是智力发展最快的时期。很多人认为,儿童从出生到5岁是智力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在儿童智力发展的过程中,儿童的智力最初已经是复合的,其发展趋势是各种智力因素的比重和地位不断变化。

(2)幼儿特殊能力的表现。在幼儿期,有些特殊才能已经开始有所表现,如音乐、绘画、体育、数学、语言等。

12.幼儿气质发展中存在“掩蔽现象”。所谓“掩蔽现象”,就是指一个人气质类型没有改变,但是形成了一种新的行为模式,表现出一种不同于原来类型的气质外貌。儿童的气质类型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后天的生活环境与教育可以改变原来的气质类型。

五、论述题

1.幼儿的气质对幼儿心理活动和行为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幼儿的气质是幼儿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幼儿气质对幼儿能力、性格的发展都有一定影响。气质不能影响幼儿智力发展水平,但可影响智力活动的方式;幼儿的性格表现上带有各自的气质特点;某种气质可以有力地促进某些性格特征的发展。

(2)幼儿气质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从而影响个性发展。幼儿的气质类型对父母亲的教养方式有较大影响。母亲对待不同类型的孩子的行为方式是不同的。如果孩子的适应性强、乐观开朗、注意持久,则母亲的民主性表现突出。而影响母亲教养方式的消极气质因素包括:较高的反应强度(如平时大哭大闹)、高活动水平(如爱动、淘气)、适应性差及注意力不集中等。可见,幼儿自身的气质类型,通过父母亲教养方式而间接影响自身的发展。因此,父母和教师要避免幼儿气质中的消极因素对自己教养方式的影响。

(3)不同气质特点可以有针对性地接受培养。对胆汁质的孩子:培养勇于进取,豪放的品质;对多血质的孩子:培养热情开朗的习惯能够及稳定的兴趣,防止粗枝大叶,虎头蛇尾;对粘液质的孩子:培养机智敏锐和自信,防止疑虑和孤独。

2.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1)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和特点。①自我感觉的发展(1岁前)。儿童由1岁前不能把自己作为一个主体同周围的客体区分开到知道手脚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是自我意识的最初级形式,即自我感觉阶段。②自我认识的发展(1~2岁)。孩子会叫妈妈,表明他已经把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了,更重要的是孩子在15个月以后已开始知道自己的形象。③自我意识的萌芽(2~3岁)。自我意识的真正出现是和儿童言语的发展相联系的,掌握代词“我”是自我意识萌芽的最重要标志,准确使用“我”来表达愿望时,这标志着儿童的自我意识产生。④自我意识各方面的发展(3岁后)。在知道自己是独立个体的基础上,逐渐开始了,对自己的简单评价;进入幼儿期,孩子的自我评价逐渐发展起来,同时,自我体验、自我控制已开始发展。

(2)幼儿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的发展。自我评价就是一个人在自己认识的基础上对自己的评价;自我体验是一个人通过自我的评价和活动产生的一种情感状态。如自尊心、自信心、羞愧感等;自我控制反映的是一个人对自己 4

行为的调节、控制能力,包括独立性、坚持性和自制力等。

幼儿期自我意识各方面的发展有个基本的规律,即3~4岁幼儿自我评价发展迅速;4~5岁儿童的自我控制发展迅速,而自我体验的发展相对较平稳,趋于渐变状态。

3.幼儿个性评价是教师深入了解幼儿、对幼儿进行个别教育的前提。对幼儿的评价不是那种主观的评价,而是基于对幼儿客观观察的较科学的评价。这种公正、客观的评价是教师正确进行教育的前提。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而我们的教育也不能千篇一律,要根据每个幼儿的特点进行相应的教育,才能使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较大发展。做到这一点,就要依靠教师对每个幼儿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教师对幼儿进行的个性评价,不但可以了解幼儿个性的全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而且还可以对幼儿日常发生的各种行为进行诊断,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客观的态度去观察,特别是要以幼儿的眼光去看他们,这对教师真正了解孩子是非常必要的。

总之,作为教师要懂得,幼儿的行为是由他们的年龄特点及个性特点决定的,每个行为的背后都有其原因,了解这些原因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幼儿,并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就要学会对幼儿进行个性评价的方法。

4.幼儿教师对幼儿进行个性评价的最好方式就是日常观察记录。最重要的是如何在笼统的或一般性的行为中分辨出孩子们行为上的差异。总的来说,记录并不一定按照固定的规则。每个人可以有自己的创新。

(1)观察记录的项目。对幼儿观察记录的项目包括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主要环节,主要包括游戏、午睡、进餐、起床等,同时,对偶然事件的记录也是很重要的。

(2)观察记录的内容。观察记录应该尽可能详细些,要记录下当时的环境及幼儿行为的整个过程。在实际观察中,可以将上述项目用简单的叙述方式记录下来。

(3)评价。在完成了所有的观察记录项目以后,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对幼儿的个性特点做出恰当的评价,这也是观察记录的目的所在。评价可以有不同形式,但一般来说有如下几项:个性特点、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建议等。

六、案例分析

(答案要点)儿童会说“我”这是自我意识萌芽的重要指征。1岁前的儿童是没有自我意识的,不能把主体同周围的客体区分开来,自我意识的真正出现是同儿童言语的发展相联系的。当儿童学会正确使用我这个词时,可以说儿童的自我意识产生了。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D.个性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相貌出众则不属于这一类。

2.A.没有完全相同的个性是独特性的体现。

3.B.一个方面可以看出另一个方面,这说明个性的整体性。

4.C.需要是动机系统的基础。

5.B.对幼儿来说,个性特征是个性发展的主要内容。

6.A.自我意识的成熟是儿童个性的成熟。

7.D.气质类型是先天的,是刚出生时就表现出来的差异。

8.D.掌握代词“我”是自我意识萌芽的最重要的标志。

9.A.自尊心、自信心和羞愧感等是从自我评价中产生的。

10.C.需要要成为推动活动的动力,还必须有外在的诱因。

11.A.儿童的性格已经表现出明显的个别差异。

12.B.模仿能力是幼儿学习的基础。

13.D.能力不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

14.B.这是针对多血质儿童的弱点。

15.A.儿童智力在学龄前就成熟了。

16.C.个性心理特征最能集中反映一个的心理面貌。

17.C.气质相对稳定。

18.D.儿童对自我评价不稳定,容易受外界影响。

19.D.个性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

20.C.布鲁姆认为,智力发展的最高点在17岁。

21.A.安全的需要不属于社会性需要。

5

22.A.需要是个性倾向性的内容。

23.C.能力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

24.D.托马斯·切斯将儿童的气质分为容易抚育型、困难抚育型和起动迟缓型三种。

25.D.幼儿期儿童性格的典型特点是活泼好动、喜欢交往、好奇好问和模仿性强。

二、填空题

1.个性 2.自我意识 3.生理社会 4.动机 5.指向性 情绪性 动力性6.强度 平衡性 灵活性 指向性7.性格 对现实稳定的态度 惯常的行为方式8.胆汁质 多血质 粘液质 抑郁质 9.能力 气质 性格

10.指向性 情绪性 动力性

一、不定向选择题 (30分)

1、幼儿教育心理学对幼儿教育实践具有( )的作用。

A、描述

B、解释

C、预测

D、控制

2、桑代克根据其实验提出的主要学习定律有( )

A、准备律

B、因果律

C、练习律

D、效果律。

3、我国教育心理学家在加里培林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心智技能是由( )几个阶段组成。

A、原型定向

B、原型操作

C、原型内化

D、原型转化

4、自我意识包括的成分有( )

A、执行成分

B、认识成分

C、情感成分

D、意志成分

5、西方流行的游戏治疗就是( )学派的游戏理论的应用,用于矫治儿童在精神上与行为中的问题。

A、复演说

B、同化说

C、元交际

D、精神分析

6、示范方式有三种:相向示范、围观示范、顺向示范。幼儿动作技能的学习采用( )方式较好。

A、相向示范

B、围观示范

C、顺向示范

D、三种结合

7、弗洛伊德认为,个性是一个整体,由彼此相关的( )构成。

A、本我

B、自我

C、超我

D、忘我

8、发展学生的移情能力可从( )几方面着手。

A、理解教育

B、表情识别

C、情境理解

6

D、情绪追忆

9、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有( )几个基本特点。

A、目的性

B、未知性

C、认知性

D、序列性

10、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有( )

A、自我控制法

B、全身松弛训练

C、系统脱敏法

D、肯定性训练

11、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分为( )几个层次。

A、初级预防

B、次级预防

C、高级预防

D、诊断治疗

12、学习动机对学习产生( )几个方面的作用。

A、激活功能

B、定向功能

C、强化功能

D、调节功能

13、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其主要特征有( )几个。

A、活跃性

B、流畅性

C、变通性

D、独创性

14、柯尔伯格发现儿童的道德发展普遍经历了( )几个水平。

A、前习俗水平

B、中习俗水平

C、习俗水平

D、后习俗水平

15、属于弗洛伊德人格的发展阶段的有( )

A、口唇期

B、肛门期

C、性器期

D、生殖期 转自学易网

二、填空题 (15分)

1、学生具有三种最基本的内在动机:好奇内驱力、胜任内驱力、( )。

2、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 )和性格类型差异两个方面。

3、( )是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同样或类似的环境中由于重复而引起迁移或概括。

4、影响创造性的因素主要有环境、智力、( )。

5、基于信息加工理论,有结构的问题的解决过程包括两个环节:( )和搜寻解法。

6、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问题的特征、已有的知识经验、定势与( )。

7、一般认为,( )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8、归因理论的指导原则和基本假设是( )。

9、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部分:( )的倾向和避免失败的倾向

10、对学习迁移现象最早作出系统解释的是( )。

11、陆钦斯的( )是定势影响迁移的一个典型例证。

7

12、心理健康至少应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 )。

13、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有全身松弛训练、( )和肯定性训练。

14、在我国,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社会问题、性格和情绪问题、不良习惯、学习障碍等4个方面,其中比较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有注意力缺失、情绪障碍以及( )等。

15、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 )两个方面。转自学易网

三、判断对错并做简要说明 (25分)

1、幼儿学习针对学生学习而言,有其特殊性。

2、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3、表演游戏和角色游戏都是幼儿玩扮演角色的游戏,没有区别。

4、到了内化阶段,稳定的态度和品德就形成了。

5、身强体壮,没有疾病,就是健康。

四、简答题(20分)

1、学习需要与诱因的关系是什么?

2、如果对有规则游戏进行指导?

3、加涅按照学习结果将学习分为哪些种类?

4、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指什么?

5、什么是多动症?多动症儿童行为的基本特征有哪些?转自学易网

五、论述题 (30分)

1、影响学习需要的因素有哪些?结合实践谈一下如何培养幼儿的学习需要?

2、结合某具体游戏谈一下游戏准备活动的指导。

1、ABCD 2、ACD 3、ABC 4、BCD 5、D

6、C 7、ABC 8、BCD 9、ACD 10、BCD

11、ABD 12、ABCD 13、BCD 14、ACD 15、ABCD

16、A 17、C 18、C 19、ABCD 20、ACD

21、AD 22、A 23、B 24、C 25、C

26、ABC 27、C 28、ABC 29、ABD 30、B 转自学易网

1、互惠内驱力

2、性格特征差异

3、图式

4、个性

5、理解问题

6、功能固着

7、创造性

8、寻求理解是行为的基本动因

9、趋向成功

10、形式训练说

11、量杯实验

12、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13、系统脱敏法

14、行为过度依赖

15、社会环境

、正确。幼儿的学习不仅具有学生学习的特点,还有其特殊性,具体表现在: 1.幼儿的学习主要是在游戏活动中进行的。

2.幼儿学习注重真实经验和主动参与。3.幼儿的学习更需要教师的指导。

2、错误。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两者既有独立性,又在某种条件下具有相关性,其基本关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2.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3.低创造性者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4.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上述关系表明,高智商虽非高创造性的充分条件,但是高创造性的必要条件。 转自学易网

8

3、错误。表演游戏和角色游戏都是幼儿玩扮演角色的游戏,以表演角色的活动为满足。不同的是在表演游戏中,幼儿所扮演的角色是文艺作品中的角色,游戏的情节内容也是反映文艺作品的情节内容。而角色游戏中的各种人物,反映的是幼儿自己的生活印象,游戏的角色、情节、内容可以由幼儿自己选择创造。表演游戏是为游戏自娱而进行的。它与幼儿文艺表演不同,并不是以演给别人看为日的的,而是幼儿自娱自乐的一种游戏活动。即使没有人看,幼儿也会饶有兴趣地进行表演。

4、正确。因为到了内化阶段,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 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此时,稳定的态度和品德就形成了。

5、错误。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四、简答题(20分)

1、学生的学习行为往往取决于需要与诱因的相互作用。没有一定的学习需要,学生就不会通过学习活动去追求一定的学习目标; 反过来,没有学习行为的目标或诱因,学生也就不会产生某种特定的需要。当学生达到了某种学习目标,满足了相应的需要后,相应的学习动机就会有所降低。

2、有规则的游戏包括智力游戏、音乐游戏、体育游戏。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教会幼儿正确的游戏,教师可用简明、生动的语言和适当 的示范,将游戏的名称、玩法、规则和结果向幼儿逐一介绍清楚。(2)在幼儿独立开展有规则游戏时,教师应注意观察并帮助幼儿遵守规则。(3)鼓励幼儿积极地参加游戏,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4)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幼儿的个别差异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每个幼儿都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转自学易网

3、1.言语信息的学习:即掌握以言语信息传递的内容,学习结果是以言语信息表现出来的。2.智慧技能的学习:言语信息的学习帮助学生解决是什么的问题;而智慧技能的学习要解决怎么做的问题。加涅把辨别技能作为最基本的智慧技能,按不同的学习水平及其所包含的心理运算的不同复杂性程度,依次为辨别、概念、规则、高级规则 (解决问题)等智慧技能。3.认知策略的学习:认知策略具有调控执行过程的功能,它能激活和改变其他的学习过程。认知策略与智慧技能的不同在于智慧技能指向学习者的外部环境,而认知策略则支配着学习者在对付环境时其自身的行为,即内在的东西。4.态度的学习:加涅提出三类态度: (1)儿童对家庭和其他社会关系的认识;(2)对某种活动所伴随的积极的情感,如音乐、阅读等;(3)有关个人品德的某些方面,如爱国家等。5.运动技能的学习

4、心理的发展可以因进行的速度、到达的时间和最终达到的水平而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一方面表现为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速度上、发展的起讫时间与到达成熟时期上的不同进程;另一方面也表现为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例如神经系统的发展是先快后慢,人类个体在幼儿期以前大脑的重量就已达到成年期的80%,在9岁左右就接近成人水平。

5、儿童多动综合症(简称多动症),是幼儿和小学生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以注意力缺陷和活动过度为主要特征的行为障碍综合症。高峰发病年龄为8~l0岁,多在7岁前就有异常表现,男性儿童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 转自学易网

多动症儿童行为主要特征有: (1)活动过多。与一般儿童的好动不同的是,他们的活动是杂乱的、缺乏组织性和目的性的。

(2)注意力不集中。不能专注于一种活动,做事经常有头无尾,丢三落四。(3)冲动行为。经常未经考虑就行动,在做集体游戏时,难以耐心等待。有时突然喊叫,袭击别人。

五、论述题 (30分)

1、一、学习需要的形成因素

9

(一)家庭、学校和社会:1.家庭的要求、态度和志向;2.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实施的,对学生学习需要的形成起着主导作用。3.社会风气和思想意识形态。

(二)学生的个性特点

一般情况下,学生的品德决定着学习需要的性质。一个觉悟高、品德好的学生,必然会有正确的学习需要。另外,学生的志向水平对学习需要的形成也有一定影响。所谓志向水平,又称抱负水平,指学生自己设立的目标以及在学习活动之前对所欲达到的目标作出的估计。学生个人的志向水平不同,其学习的需要及表现也不一样。 如同样是考了80分,一个学生可能会非常高兴,而另一个学生则可能会非常伤心。其原因在于两个人学习的志向水平和学习需要有差异。

二、学习需要的培养

(一)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启发学生的学习需要

1.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社会意义;2.帮助学生设置具体的学习目标 3.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志向 转自学易网

(二)注意教学的新颖性和启发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1.利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2.加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3.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积极性。

(三)加强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培养学生浓厚的兴趣

1.利用教师期望效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一种满足感。这种满足感来自两个方 面:一是外部的奖励,诸如教师的表扬、鼓励等;二是真正获得学习上的成功。而真正获得学习上的成功,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在学生没有取得真正成功之前,教师应充分利用有意识的表扬、鼓励 等措施,对学生取得的任何一点小小的进步,都及时予以肯定和重视,以激起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动力,进而达到教育期望效应的产生。

2.利用已有的动机和兴趣形成新的学习兴趣 3.加强课外活动指导,发展学习兴趣

(四)针对幼儿的个别差异,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1.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2.根据幼儿的知识基础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2、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充分考虑游戏时间、游戏地点、游戏材料和幼儿游戏的经验准备等。

(一)合理安排游戏时间:足够的自由时间是开展游戏活动的重要保证,教师要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安排出游戏的时间。首先,教师要巧妙利用各种时间进行游戏;其次,幼儿每次游戏的时间应保持在30~50分钟;再次,室内游戏时间与室外游戏时间应基本均等。另外,应合理安排集体游戏、小组游戏和个人游戏的时间。使三种游戏相互结合、相互补充、相互促 进,保证幼儿生动活泼地成长。

(二)科学布置游戏空间:第一,维持适当的空间密度。空间密度是指幼儿在游戏场地中人均所占的面积。第二,开辟各种游戏区域。第三,游戏场地要有吸引力。第四,保证游戏场地的安全。

10

(三)提供充足的游戏材料:首先,广泛收集废旧物品。其次,变换游戏材料的陈列。再次,形成超级组合游戏材料单元。最后,鼓励幼儿自由使用游戏材料。

(四)丰富知识经验:首先,要发挥园内教育资源的作用;其次,要利用园外教育资源的优势。再次,调动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

11

更多相关推荐:
幼儿教育心理学培训心得体会

幼儿教育心理学培训心得体会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凭着对学生心理教育的关注和热爱我参加了黔东南州教育局举办的幼儿教育心理学培训受益匪浅感想颇多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学校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在现今...

幼儿教育心理学教学工作总结

20xx-20xx学年上学期教学工作总结熙熙攘攘,人来人往;时光悠悠,岁月匆匆。从充满美好的想法开始一个新的学年,如今,又迈入了学期的尾声,教学工作该告一段落了。在这半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当中,从自身修养方面来说,…

幼儿教育心理学总结

第一章绪论幼儿教育心理学是幼儿教育学和幼儿心理学的交叉学科填空第一节幼儿教育心理学1幼儿教育心理学是在幼儿教育学和幼儿心理学基础上形成的一门学科它主要研究幼儿学习的规律和特征以及教师有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幼儿...

幼儿教育心理学复习总结简答+论述

一简答1简述加涅学习记忆模型答加涅认为学习是由加工预期执行控制三个系统协调活动的过程1加工系统又称作操作系统它由受纳器感觉登记器工作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反应生成器和反映器构成2执行控制系统它对整个加工系统进行调...

幼儿教育心理学教学工作总结(20xxspring)

20xx年春期《幼儿教育心理学》教学工作总结本学期担任的《幼儿教育心理学》教学工作已经接近尾声,在过去的这一学期里,我担任了20xx秋专业1、2、3、4、5班的《幼儿教育心理学》的教学工作,为使得今后教学工作顺…

学习《幼儿教育学》有感

学习幼儿教育学的心得体会未发书时我们从课程表中就已得知本学期我们将学习多项专业课程其中就包含幼儿教育学大凡带有XX学的科目一般都是理论性很强的专业书籍给我们的感觉无非索然无味昏昏欲睡但将近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发现效...

20xx教师招聘考试幼儿教育学模拟试卷及解析2

20xx教师招聘考试幼儿教育学模拟试卷及解析3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影响人的成长的重要因素是A环境B邻居C母亲D成熟2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首要条件是A良好的智力品质B良好的道德素质C良好...

幼儿教育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影响人的成长的重要因素是A环境B邻居C母亲D成熟2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首要条件是A良好的智力品质B良好的道德素质C良好的身体素质D良好的个性品质3根据我国幼儿园工作...

幼儿教育学 试题与答案2

20xx年教师资格幼儿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2作者admin1来源教师资源网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影响人的成长的重要因素是AA环境B邻居C母亲D成熟2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首要条件是CA良好...

幼儿教育学实践教学教案

幼儿教育学实践教学教案一实践目的要求1加深对幼儿教育理论的理解形成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念初步掌握幼儿教育工作的规律学习幼儿教育工作的方法2获得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对幼儿园教育现象进行分析评价的能力3能够进行实际操作活...

家教-幼儿入学的心理准备

幼儿入学的心理准备一幼儿入学的心理准备1进入小学后儿童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将发生新的变化幼儿由事事依赖父母逐渐过渡到事事独立完成幼儿所适应的以游戏为主要形式的活动改变为以学习为主要形式的活动课后还要预习复习功课...

20xx年教师资格考试幼儿教育心理学考点:幼儿的思维

20xx年教师资格考试幼儿教育心理学考点幼儿的思维为了帮助考生系统的复习教师资格考试中公教师考试网编辑了20xx年教师资格考试幼儿教育心理学重要考点希望对您参加考试有所帮助一幼儿思维发展的主要特征一儿童思维发展...

幼儿教育心理学心得(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