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秘籍!

时间:2024.5.13

中国文化概论简答题

一.绪论

1. 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

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指:人化或人类化,即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 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其体现即有自然面貌、形态、功能的不断改观;也有人类个体与群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完善。

2.怎样理解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联系和区别?

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为大文化。

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主要是心态文化,又称“小文化”。

3.文化结构的四层次包括哪些内容?

对文化的结构解剖,有两分说,即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有三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精神三层次;

有四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

有六大子系统说,即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符号、风俗习惯等。(注意:这里还是记住为好,六大系统可简记为:社语俗物精艺)

4.怎样认识和评价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结晶,具有历史性和现实性,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代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具有鲜活的现 实性、变异性,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5.中国文化形成为一种统一的文化,其原因有哪些?

答:中国文化形成为一种统一的文化,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第一,它有着共同的文化源,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上古的青铜文化,各民族共同开发了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大地;第二,多元的各民族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相互交流,互相渗透,互相促进,有许多交融和契合的地方,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格局;第三,汉民族文化在整个中华文化中起主导作用,是中华文化的主体文化,它在共同体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中起到了团结和凝聚各民族文化的作用。

二.第六章 中国语言文字

1. 简述汉语汉字的特点及其在世界语言文字中的地位。

在世界的各种语言中,汉语使用的人口最多,约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因此汉语是产合国指定的七种工作语言之一。

汉语的特点:汉语没有表示语法关系的词形变化;汉语没有词的形态变法,靠虚词和词序表示语法关系;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汉语有大量的同音字;

汉字的特点:汉字的组字方法及规律有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其中指事是指用点、划来指出人或物的动作、状态或位置,是一种抽象的描绘;会意即组合两个以上已有之字,表达新的意思。现代汉字中,形声字占80% 以上。汉字形体先后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字体的变化。

2.举例说明汉语汉字所承载的文化信息。

汉语汉字所承载的文化信息主要是指汉语语音、词汇、语法和汉字形体所承载的文化信息,与汉语汉字所记录的文化内容不是一回事。如甲骨文的“王”字除了记录“王”这个词外,还以其像斧头之开的构形告诉人们,古代统治者是靠武力统治天下的,这些信息由于远古文献的贫乏,我们无法从“王”的词义本身获得。

汉语词源意义包含了中国古人的传统观念,如:“囱”、“葱”、“窗”、“聪”是一级同源词,“囱”是走烟的通道,“葱”的特点是叶子中空,“窗”是墙上通空气的洞,“聪”指接受外界事务的通达。 从某些词的词源里还可以反映出某一历史时期意识形成的变化。如“龢”,音乐和谐,最美境界。“和”,人和,事和,社会人际关系的美好状态。

三.第七章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

1.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有哪些伟大成就?

(一)天学

①天象记录

a黑子记录比欧洲记录早800多年

b彗星和哈雷彗星的记录比欧洲分别早1000多年和670年 c新星和超新星的记录虽和欧洲同时,但更简明、准确 d日月食的记录比希腊记录早了135年

②天体测量

尧舜时代创造世界最早的侧天仪器——浑仪。将星区分为二十八星宿。星表的记录也比 西方早200多年。最早发现恒星位置移动比哈雷恒星早近1000年。

③立法

殷代开始四分法,岁实为365.25日,比西方早了1000多年。前后出现102种历法。南宋杨忠辅在《统天历》种将岁实精确到365.2425日,郭守敬在《授时历》种采用了这一数值。《格里历》比前者晚400年,比后者晚300年。

(二)数学

①十进位值制《尚书》有之,甚为发达

②《九章算术》与魏晋南北朝算学

③宋元算学发达

(三)医学

①中医学

②中药学

(四)技术

四大发明:火药 指南针 造纸术 和印刷术

四.第八章 中国古代教育

1.中国古代重视教育的传统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了什么重要作用?

由于中华民族具有重视教育的悠久优良传统,所以四五千年以来,中国古代产蓝辉煌的文化不仅能一脉相承,历久弥新,而且其内涵也较世界上其他古老民族更加充实和辉煌.

2.怎样继承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积极因素和发挥其现代价值?

①因材施教

②整体综合

③德智合一

④学思结合、知行统一

⑤启发诱导、循序渐进

⑥教学相长,寓教育与生活

⑦以人生为枢纽,以一代代建树和培育为目的 8 树立老师典范

3.中国古代有些什么对今天仍极富启发性的教学思想?

①因材施教启发诱导

②温故知新学思并重

③循序渐进由博返约

④长善救失教学相长

⑤言传身教尊师爱生

五.第九章 中国古代文学

1.为什么说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中国古代文学以生动而具象的方式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特征,又由于他广泛、深刻地反映着传统文化的其他部分的内容,所以他的审美功能及认识功能历久弥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在哪几个方面表现的最为突出?哪些作家和作品最具代表性? ①《诗经》和《楚辞》

②先秦散文和汉赋 ——代表:《左传》左丘明、《论语》孔子;《归田赋》张衡 ③唐诗宋词 ——代表:《将进酒》李白;《赤壁赋》苏轼

④元杂曲和明清小说——代表:《西厢记》王实甫;四大名著

3.中国古代文学在哪些方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①关注现实的理性精神

②“文以载道”的教化传统

③写意手法和中和之美

六.第十章 中国古代艺术

1.为什么说“气韵生动”可以作为中国艺术精神的种概括?

① 气既是宇宙的根本,又是宇宙的运动。韵是宇宙运动的节奏,是宇宙呈现分门别类而又有条不紊的整体结构,及其有次序地盛衰穷通、周流运行的整体风貌,因而韵是艺术作品与宇宙生气相一致的蕴藉风态。

②气是无形的,当它在作品中出现显出时,就从无到有,化实为虚。这无、虚、气是最根本的,因此中国艺术的最大特点就是对虚无的重视。

③只有理解了中国文化“气”的宇宙,才能深刻的理解何以气韵生动是中国艺术的根本精神,虚实相生是中国艺术的基本准则。

七.第十一章 中国古代史学

1.如何认识中国古代史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①中国古代史学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隋志》著录文化成果中,四部分书,史学位居第二位。

②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历代史学家记录和保存下来的。历史著作作为史学的社会表现形态,具有记录,综合人类文化创造,积累和发展的职能。

③古代史学受儒家经学的影响,而史学的求真,经世的传统也影响着儒家经学。

2.为什么说中国古代史学是一座瑰丽的宝库?中国古代有哪些著名的史家和史学名著?

①丰富的历史内容和多样的表述形式,制度的完备,史家的杰出,理论的精善,在世界历史

上是仅见的。

②有贯通古今的编年史,列朝相承的纪传史,典章制度的记录,纪事本末与史评。

著名的史家与名著:司马迁的《史记》 刘知几的《史通》章学诚的《文史通义》 班固的《汉书》

3.中国古代史学有哪些优良传统?对当今中国史学的发展有何借鉴意义?

①学兼天人,会通古今,用包容一切的气势和规模,阐述历史的发展过程。

②以古为镜,经世致用,注重史学研究的古为今用。

③求实直书,实录历史,求实的精神。 4 注重业务和思想修养,史家修养。

借鉴:注重史学研究的现实意义,经世致用,要有求实精神,不畏强权。要注重自身的思想

与知识修养。

4.试述中国古代史学在史家修养论上的理论贡献

①学识上要博览群书,见识上要疏通知远

②要有历史编纂和文字表达方面的才华和能力

③要能搜集,鉴别和运用史料,要深思明辨,择善而从

④高尚的道德

⑤史家的观点和笔法,要尊重客观历史,要有“善恶必书”的直笔论

⑥要文史兼修,善于继承,勇于创新

八.第十二章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

1.为什么说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

①源远流长的中国伦理道德思想,始终贯穿着一种可以称之为“公忠”的道德精神。

②在中国的传统伦理道德中,以儒家为代表的“仁爱”思想,是一种对于协调人际关系具有

积极意义的重要道德精神。

③中国传统道德历来十分重视人伦关系的道德价值,强调每个人在人伦关系中的应有道德义

务。

④中国传统道德中有一种非常可贵的道德精神,那就是主张人们在满足基本物质需要的情况

下,追求崇高的精神境界,把“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和爱

国爱民、无私奉献、舍生取义的“君子”作为一切有道德进取心的人们心目中的理想道德人

格。

总而言之,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这种鼓励人们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向往理想道德人格的思

想,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仍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仁”德的基本内涵有哪些?它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占有什么地位?试对中国伦理的“仁

爱”与西方伦理的“博爱”进行文化比较。

①“仁”德的基本内涵:“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对中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

响。“仁”字始见于儒家经典《尚书·金滕》:“予仁若考。”仁指好的道德。孔子首先把仁作

为儒家最高道德规范,提出以仁为核心的一套学说。仁的内容包涵甚广,其核心是爱人。仁

字从人从二,也就是人们互存、互助、互爱的意思,故其基本涵义是指对他人的尊重和友爱。

儒家把仁的学说施之于政治,形成仁政说,这在中国政治思想发展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②地位: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

一。他提出要为“仁”的实现而献身,即“杀身以成仁”的观点,对后世产生很大的影响。

3.中国伦理的“仁爱”与西方伦理的“博爱”文化比较:

①本质区别的,其根本区别在于是否肯定竞争。“博爱”是在肯定竞争基础上对竞争的规范和对弱者的关爱;而“仁爱”本身并不包含肯定竞争的因素,是在安排好等级和秩序基础上的相互爱护,是对等级制度的一种维护手段。“仁爱”这个词本身就表示有以上对下的这种姿态,体现了是一种无原则的退让、安抚或妥协,这事实上是对竞争的一种回避,是对规则的一种回避,是人治的理论而不是法制的理论。

②内容区别,“仁爱“的意义更宽泛,基本内涵包括爱人、孝、悌、忠、恕、恭、宽、信、敏、惠、礼等,”博爱“首先是作为恩赐的神爱,第二方面是人对上帝的爱,第三是人对自己同类关怀。

③在中国,“博爱”的出处很明确:韩愈的《原道》第一句就是“博爱之谓仁。”这说明这俩者虽然有区别但 在一定程度上是有联系的。

4.“孝悌”之德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怎样的历史意义?在21世纪,它是否还具有合理的道德价值?

①传承传统,维护家族稳定和促进繁衍,保持中华文化的可持续性而不至于断层,巩固族群的同一性,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保守,顽固,不容易接受开放的文化与文明的缺点。 ②中国是以孝治天下的。中国的封建社会,实际上是家族封建制度,家族礼教最重要的就是孝。孝悌之德,恰恰就是五千年文化中的不可逾越的规则。

③“孝悌”思想史人们日常伦理关系中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它根植于中国深厚的哲学和文化土壤中,并贯穿于几千你爱你的中国社会,成为维系家族和睦与社会稳定的纽带和基石。 ④有助于维持社会稳定,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⑤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

⑥在变化的社会中保持持久的存在价值。

当今社会所讲的和谐,其渊源就来自于孔子的“孝悌”思想

5.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什么还要讲“诚信”?

①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诚实守信的优良道德传统,继承发扬诚信的道德传统,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情况下显得更加迫切。诚信的缺失和信用危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瓶颈和隐患,企业信用之差已经使信用成为一种“稀缺资源”。 ②完善的市场经济社会必须有建立在诚信道德原则基础上的社会信用和个人信用作为保障。 ③中国传统文化关于诚信的思想理念,是我们今天重建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信用体系时必须利用的重要道德价值资源,我们应当挖掘、保护并珍惜这一现在有可能日益走向稀缺的道德资源。

6.什么是“礼”?它有哪些伦理道德内涵?

①礼:作为伦理制度和伦理秩序,谓“礼制”、“礼教”;

作为待人接物的姓氏,谓“礼节”、“礼仪;” 作为个体修养涵养,谓“礼貌”; 用于处理与他人的关系,谓“礼让”。

②伦理道德内涵:“礼”的精神本质上是一种秩序的精神,突出的是整体秩序对个体的意义,要求个体服从并服务于整体。 礼貌、礼让、礼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 礼的四次转变:“周礼”,把氏族社会作为习俗法规的礼教转化为文明社会的秩序;孔子对“礼”进行了伦理化、道德化地提升;西汉董仲舒把礼转化为“三纲五常“;宋明把”礼“转化为神圣的、绝对的”天理“。

九.第十三章 中国古代宗教

1.如何理解中国古代宗教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①宗教的产生本身就是人类文化活动的结果,是人类文化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环节。 ②宗教在往后的发展过程中,更与各种文化现象接下了不解之缘。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几乎所有的文化形态都与宗教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些直接标志着人类文明的哲学、科学、文学、艺术等无不打上了深刻的宗教印痕;那些作为各个时代上层建筑核心的政治制度、法律思想、道德规范等,也深受宗教的制约。

③中国古代的许多文化形式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中国古代宗教的影响,与中国古代宗教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④很多文化是通过宗教的形式传播的。

2.中国佛教与儒家思想是如何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

①两汉时期独尊儒学,整个社会思潮皆以儒家思想为主流。佛法传入东土后,由于与儒家思想有许多殊异处,也有不少共通点,因此一经接触,便互相激荡排斥,也互相融摄吸收,终于形成一股澎湃的新流,使得中国文化日益壮阔。

②中国佛教与儒家关系密切,无论是思想渊源或内容,双方都有深厚的交互关系及影响。佛、儒思想由相拒而相和,其间经历一段相当长的演变过程,就佛教而言,融入浓厚的中国色彩,形成中国化的佛教;就儒家而言,吸取不少佛法的营养,从而复兴沈寂千年的儒家,有所谓的“儒表佛里”、“援佛入儒”的理学。

③传统儒学具有宗教色彩:因为从思想渊源上说,儒学是夏商周三代思想的继承,而在三代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天神观念;整个儒家学说都是在天之下谈道德,做文章。董仲舒主张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把天神话,也就是把儒家学说宗教化。此外,其宗教色彩还表现在修养理论上和修行方法上。

④宋明理学具有一定的宗教功能。该学说置三教于一炉,是一种新儒学,首先表现在作为其理论纲骨之“心性”学说,实是隋唐佛教佛性理论的翻版。其次,其修行方法也逐渐的由“修心养性”转向禅宗式的注重证悟的“明心见性”。

十.第十四章 中国古代哲学

1.什么是原始儒家的精神?

①原始儒学的精神,首先是创造性的生命精神,是人对宇宙的一种根源感。

②儒家主张通过对仁爱之心的推广,把人的精神提扬到超脱寻常的人与我、物与我之分别的“天人合一”之境。

③儒家的政治思想传统是德治的传统,它寻求由个人的完善,达成社会的完善,由成熟的个人,组成成熟的社会。

④儒家精神是一种“极高明而道中庸”的精神,也就是伟大寓于平凡、理想属于现实的精神。

2.什么是原始道家的智慧?

①道家认为,真正的哲学智慧,必须从否定入手,一层层出去表面的偏见、执着、错误,穿

透到玄奥的深层去。

②道家通过否定的方法,否定知识、名教、否定一切外在形式的束缚,包括儒家仁义的束缚,以化解人生之忧。

③道家追求的自由是精神的自由,不是指放纵形骸的情欲。承认自己的生存、利益、价值、个性自由、人格尊严、必须以承认别人的生存、利益、价值、个性自由、人格尊严为先导。

3.谈谈中国哲学关于创造变化、与时俱进的观念?

中国哲学认为宇宙是在不断变化,创进不息的,人类赖以生存的宇宙是一个无限的宇宙,创进的宇宙,普遍联系的宇宙。

无论对我们民族来说,还是对我们个人来说,我们不能不尽心竭力去创造新的,改革旧的,这是天地万象变化日新所昭示给我们的真理。人在天地之中,深切体认了宇宙自然生机蓬勃,盎然充满,创进不息的精神。儒家利己利人、成己成物、博施济众,道家万物与我为一,佛家普度众生都是这种精神的结晶。

总之,使人格向上发展,不离开现实世界又要超越现实世界的种种限制,培育真善美统一的理想人格,是中国哲学的真谛。

4.中国哲学思维方式的特长与缺失是什么?

一般来说,中国哲学家欣赏整体动态,辩证综合与直觉体悟的思维方式。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特别发达的是辩证思维和直觉思维两种方式,辩证思维方式强调整体、对待、过程、流衍、动态平衡。

儒家中比较推崇的“名辩”;墨家在分析思维上有光辉的成就,严格确立了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程序和规则;法家韩非也很强调分析性、确定性的认知方式;宋明理学家中,朱熹比较重视分析。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方式的缺点是分析方法的薄弱,但并不是完全没有分析思维。

十.第十六章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1.什么是中国文化基本精神?它有哪些主要内容?

①从理论思维的高度审视,所谓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实质上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广义地讲,就是指导中华民族延续发展、不断前进的精粹思想,是民族文化的主导思想。就其性质而言,它是一种伟大的卓越的精神;就其形式而言,它渗透在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之中,因此,中国文化文化的基本精神也就是在中国文化中起主导作用、处于核心地位的那些基本思想和观念,是我们大家所熟悉的,而不是高深莫测玄思妙想,而是一个包含着诸多要素的思想体系。

②主要内容:天人合一。中国文化比较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人的行为与自然的协调,道德理性与自然理性的一致,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于主客体之间、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之间关系的辩证思考。

(1)以人为本,人文主义或人本主义,向来被认为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也是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重要内容,以人为本就指考虑一切问题的根本,用中国传统方式来说,就是肯定在天地人之间,以人为中心,在人与神之间,以人为中心。

(2)贵和尚中,贵和谐,尚中道,作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也在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的发展中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

(3)刚健有为,刚健有为作为中国文化基本精神之一,是人们处理天人关系和各种人际关系的总原则,是中国人的积极的人生态度的最集中的理论概括和价值提炼。

2.试比较中西文化在天人关系问题上的异同,二者对现代文化有何意义?

中西方文化都肯定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人的生存与自然息息相关,但是,中西文化的基本差异之一就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中国文化比较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对解决当信世界世界由于工业化和无限制地征服自然而带来的环境污染、生态平衡遭破坏等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而西方文化则强调人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才能求得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这种观念可以鼓励人们不断去开始未知世界,但是要尊重客观规律。

3.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与现代民主思想的关系如何?怎样对其进行现代评价?

①传统的以民为本从根本上是地主阶级统治者为维护其自身的统治而采用的政策,其以民为本,目的是使人们甘受其统治,以维护天下太平,而当代以人为本,是中共提出的科学理论,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核心,是共 产 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体现,坚持以人为本,同中共全心全意为人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要求,是一脉相承的。

②但中国传统文化的以人为本的道德从本主义的思想传统,把道德实践提到至高地位,对于人的精神的开发,对于个体道德自我的建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有明显的重人伦轻自然、重群体轻个体的的倾向,只强调个人的义务和道德价格的独立性,而不重视个人的权利和自由,因为与现代民本思想还有质的区别,不能混为一谈。

4.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与现代文化的关系如何?怎样构建中国当代文化的基本精神? ①中国文化文化的基本精神也就是在中国文化中起主导作用、处于核心地位的那些基本思想和观念,是我们大家所熟悉的,而不是高深莫测玄思妙想,而是一个包含着诸多要素的思想体系。所以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始终贯穿着现代文化之中,而现代文化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中,仍不会抛弃这一基本精神。

②在构建中国当代文化精神时,要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中精华部分进行吸收,对其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部分进行改造或摒弃。以充分发挥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功能。

十一.第十八章 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的转变

1.试析中国文化从传统走向近代的动因

①西方文化的冲击:

中国传统文化是在与西方文化长期隔绝的环境中发展的,它虽然没有停滞不前,但却发展缓慢,它的迅速变化是从鸦片战争以后开始的,这显然是因为受到西方文化冲击的结果。 ②传统文化的内在活力因素:

中国传统文化落后于西方近代文化,当西方文化涌来时,它常表现出相当顽固的拒斥态度,但是它并不是只有拒斥的一面, 在它的内部也存在着某些因素是有活力的,它们在中国文化近代化的过程中也起了积极作用,并且经过转型而成为中国近代新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些因素包括:

(1)经世思想。这是儒家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孔子在创立儒家学派时就提倡一种积极用世的精神,后世儒家继承了这种精神,但在不同时期、不同学派中,经世精神也有强弱显隐的不同。

(2)变易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丰富的变易思想,儒家经典之一《易经》就是一部专门讲“变易”哲学的著作,它通过八卦推演,阐明了万物都是在阴阳两种势力的矛盾运动中变化发展的道理,对后世影响很大

(3)民本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民本思想,仅儒家而言,孟子的“民贵君轻”说一直为后世儒者所继承和发展,尤其是明清之际,使之具有了某些近代启蒙思想的色彩;

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为近代资产阶级的政治家、思想家们所继承,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活力因素不止以上所列举的几点,此外,像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深沉的忧患意识等也都极有意义,在近代文化变革中都起了重要作用或有重要发展。

2.评“中体西用”论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①积极影响:

(1)“中体西用”论是鸦片战争之后就出现的一种观点,流行于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时期,这种理论一面主张引进西方的物质文化,一面又要捍卫中国传统的精神文化,而二者的关系,前者为“用”,后者为“体”。 这一理论在洋务运动时期曾超过积极的作用,在面对强大的封建顽固势力时,要想变革,也只有在这一理论的口号下才有可能部分引进西学

(2)另一个积极作用在于它开始破坏儒家文化固有的体系。“中体西用”继承儒家“内圣外王”的思想,但二者有一些重要的不同,使得儒家经典已不再具有无所不能的绝对权威性,儒学由内圣推及到外王的逻辑结构就遭到了破坏,而不得不把西方近代物质文明引到中国文化中来,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

②消极影响:

这一理论的进步性是有限的,当中国文化的近代化进入制度层面时,中体西用则阻碍了这一进程,因为中体西用是用来维护封建统治的,而制度层面则是要改变这一体制,所以它成为了中国文化近代化的严重阻力。

更多相关推荐:
中国文化概论学习心得

中国文化概论学习感受原本以为中国文化概论这门课会是一门枯燥乏味的课程可当我自己坐在课堂里感受武才娃为我们展现的中国文化精髓的时候我发现这却是一门很有教育意义的课程中国文化概论集合了中国古代文化与现代文化使我对中...

学习中国文化概论的感悟和体会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学习心得中国文化概论集合了中国古代文化与现代文化使我对中国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接触培养了对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的爱好扩大了知识面提高了思维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里面的许多知识可以作为背景知识对阅...

学习中国文化概论的感悟和体会

学习中国文化概论的感悟和体会就儒家思想展开叙述中国文化概论集合了中国古代文化与现代文化使我对中国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接触培养了对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的爱好扩大了知识面提高了思维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里面的许多知...

中国文化概论阅读心得

企业管理与中国文化中国文化概论感想第一章中国文明发展的特殊道路第二节氏族制的脐带与文明的门槛一祖先崇拜与血缘心理二农业社会与宗法制度集中表述了中国文明按权力高下来分配治水斗争的胜利结果从而把原来维护灌溉的共同利...

中国文化概论学习的感想

姓名唐璐专业班级英语翻译20xx2学号20xx0910010213GrouptopicmoviecultureTheChineseculturalflowerChinaisanancientcountrywhi...

中国文化概论学习心得

中国文化概论学习心得中华五千多年悠久历史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更是形式多样涉及内容广泛其中有一些还颇具神秘色彩似乎披上了面纱引人遐想岁月承载着历史中华大地积淀了文明的精华我们这些华夏...

中国文化概论总结论文

中国文化概论总结论文——中华的形成和发展的意义中国作为一文明古国,在五千年的漫长历史进程中历经纷乱离合而岿然不倒,保持了其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实际上,古老的中国之所以能够屹立不倒,不能不归功于…

中国文化概论

1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人化或人类化是人类主体通过社会时间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其成果提现既反映在自然面貌形态功能的不断改观更反映在人类个体与群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完善凡是超越本能的人...

中国文化概论

中国文化概论一填空题1书法名作玄秘塔碑的书写者是朝代的柳公权2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基本法则是师法自然3大唐西域记的作者是唐朝的高僧玄奘4著名书法名作胆巴碑的作者是元朝的赵孟頫5本草纲目的作者是李时珍6草书洛神赋的...

中国文化概论 第一次作业

第一次作业全部是单选题答案参见课程讲义中的作业讲解1就文化的结构而言中秋节重阳节这些传统节日属于CA物质文化层B制度文化层C行为文化层D心态文化层2关于中国文化的特点哪些描述是错误的BA注重对民众的教化B注重以...

中国文化概论 考点汇总

绪论文的本义是错画也就是花纹化的本义是改易这种改易既包括从无到有的造化也包括宇宙生成以后的演化和分化广义文化它是指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广义的文化定义是以人类与非人类的...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学习辅导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学习辅导导论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现代意义一教学要求1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演进和基本特征要紧紧把握住以儒家为主体人文精神为核心这条主线描述出它的演进轨迹和基本面目为学习中国古代哲学传统伦理道德传统...

中国文化概论心得(43篇)